Print

老子导读读书报告

问:《老子》的读书笔记,3000字,急求
  1. 答:3000字有些难度,尽量往中心上写!
问:读书札记二 《老子》第六十四章感悟
  1. 答:之一
    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橘袜族: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好悉步一步迈出来的(从脚下开始的)。
    感悟: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也。
    之二
    原文: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释义:人在做事的时候,经常在几乎就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做事要像刚开始那样慎重认真地对待最后的环节,那样就不会失败了。
    感悟:“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失败往往在于不够坚持,善始善终方能成事。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圆弊),功在不舍。锲(雕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也。
    �Ҝ����
问:《老子他说》读书笔记03——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 答:第二章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就显露出乎陆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就显露出来了。
    老子指出无论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互相为用,互为因果。没有一个绝对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的界限。因此,他教认识道的妙用,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着,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不为。
    所谓“处无为之事”是说为而不为的原则,一切作为,应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应为,做应当做的事。做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
    所谓“行不言之教”,是说万物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做,或做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
    引而伸之,老子又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比如这个天地间的万物,它们都不辞劳作地在造作。但造作了以后,虽然生长不已而并不据为己有,作了也不自恃有功于人,或自恃有功于天地。它们总不把造作成功的成果据为己有。
    “功成而弗居。夫碧判唯弗居,是以不去。”是说正岁慧顷因为天地万物如此这般,,不自占为己有的在作为,反而使人们更尊敬,更体认自然的伟大,始终不能离开它而另谋生存。所以上古圣人,悟到此理,便效法自然法则,用来处理人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为上智。

本文来源: https://www.kanlunwen.cn/article/09f39cb950de17fb928cc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