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分工初探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分工初探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分工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忠全[1](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郝梓秀[2](2018)在《“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应用的背景下,互联网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致使各个领域开始新的变革及发展。“互联网+”作为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与各经济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会计”应运而生。“互联网+会计”在给会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会计工作流程、会计核算人员职责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软硬件建设等均产生巨大冲击。本文仅以高校为研究对象,探寻“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旨在改进传统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完善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软硬件体系,规范各岗位人员职责及会计核算流程,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促进高校财务工作健康发展。本文首先以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高校会计信息化、“互联网+”高校会计、会计信息化理论、业务再造流程理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历史沿革为切入点,对手工会计核算与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内容、优点及缺点进行探析,进而探析“互联网+”对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影响。其次,对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主要从调查问卷设计目的与设计原则、内容设计、数据搜集、信度、效度及现状分析,进而从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管理现状、技术水平、会计核算人员自身发展意愿、会计核算人员业务水平、流程共5个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针对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建立“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主要包括软件及硬件建设、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中的岗位员工设置、流程设计、流程模块设计4个方面。其中,流程模块主要包括个人报销模块、报销审批模块、财务收单模块、财务审核(包括财务稽核与财务复核两个模块)、无现金支付共5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单独针对电子发票在“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中的应用作补充说明。最后,以S高校为具体研究对象作案例分析,既可检验构建的“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也可优化S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建设。

王旭辉[3](2017)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和其他任何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一样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问题。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绕不开供求关系。与一般商品或劳务有所不同的是,高等教育连接着两座桥,一座通往个体求学者及其家庭,另一座通往社会用人部门和国家。从而高等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两类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供给和需求,它们分别是个体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教育机会供给、社会对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两类供求关系分别发生于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环节,共同影响着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分别把高等教育“入口”和“出口”所涉及的供求关系称为第一类供求关系和第二类供求关系。在我国特殊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给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很大程度都取决于第一类供给,招多少人、招生的专业结构如何往往决定了毕业多少人、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如何。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具有“一元供给”和“二元需求”的基本特征,三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供求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高等教育的两类需求由于目标上的不一致很可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结构性错位,它们分别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对称的拉力。这将使高等教育的办学陷入两难困境。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就显得很有学术意义。遗憾的是,当前大量文献往往只局限于对其中的某一类供给和需求进行探讨,把两种供求问题串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的文献十分罕见。这恰恰就是本文要面对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高等教育的专业层面,讨论的是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具体研究分为事实分析和规范研讨两个部分。在事实分析中,首先分别对我国高校的分专业供给分布和我国高校的分专业学生需求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让读者对我国高等教育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分专业表现有一个相对关系的概念。我们分别以招生规模和平均生源指数作为衡量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参数。数据显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生源条件,专业间的差异均十分显着,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然而,“招生大户”并不必然等同于“热门专业”。为了考察不同专业第一类供给和第一类需求的匹配性,或者说结构协调性,就需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一类供求关系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相应地,本文也利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数据评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求关系,发现结构性矛盾同样存在,但似乎较前者要乐观一些。事实上,之所以我国高等教育在前后两头都存在供求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类需求本身的矛盾。在这般现实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必然面临着两难选择。要么提高学生的专业满足率以平衡第一类供求关系,要么提高专业结构的社会适应性以平衡第二类供求关系,要么采取折衷方案以兼顾两头。每一种政策取向都有舍有得,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更重要的是,数据本身只告诉我们“现状是什么”,却无法为我们提供“理想是什么”和“如何构建理想”的信息。这要求本文必须从事实研究转向学理研究,从规范意义上进行价值分析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理由陈述、逻辑推理和哲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两个有利于化解矛盾的关键性见解:首先要以市场性供给取代高等教育中的“配给式”供给,这是调节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这是一种具有综合协调功能的矛盾调节策略。两个主张分别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双重结构性供求矛盾朝着有利方向移动的“通解”和“特解”。当明确了何为理想和构建理想的基本思路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构建理想模式的现实途径,提出了八条政策创新方向。它们分别是关于如何构建我们想要的均衡模式和如何让这一模式发挥最佳功效的若干政策思路。在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八种方案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政策组合,以互补的方式参与到构建理想模式的政策实践中,而不宜割裂地运用。只有这样,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双重供求矛盾才能在长效机制下走向综合协调意义上的动态平衡。这就达到了“治本”的目标,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狭隘思维,避免了只根据数据上的诊断直接为不同专业如何调整供给提出具体的、静态的标准答案。这正是本文将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有机结合的奥妙所在。

赵枝琳[4](2017)在《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日趋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一方面对省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并推动区域主体功能建设。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公众更多聚焦于就教育论教育的问题诊断和对策探讨,系统考量职业教育所处区域功能定位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总体上为数甚少且缺乏区域针对性。我们认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提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既为云南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云南职业教育分区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云南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形式构成如何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急需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地理学、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式,综合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区域规划理论等,首先,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云南定位、云南省的地理环境特征、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四个方面,分析梳理了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客观基础;其次,运用区域规划相关理论,遵循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提出了云南职业教育区划的特殊原则;再次,运用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分类评价指标,对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多样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多样分类结果转化为空间分区,并提出云南省职业教育分区的具体方案,划分为核心区、腹地区、扩展区、潜力区四种类型的区域;最后,针对云南省职业教育各分区,提出了不同分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系统的研究表明:(1)云南职业教育发展应主动对接,并全面适应区域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和区域功能定位。要推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就要使得云南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层次结构、专业设置、办学形式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相适应。这为云南职业教育的区划确立了新坐标。(2)云南职业教育分区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云南自然/经济地理状况、云南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相交互的结果。各州市既有的职业教育发展差异为云南职业教育分区提供了可能,不同区域的自然与经济地理状况是云南职业教育区域划分的重要基础,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决定着云南职业教育区划及发展的方向。(3)云南职业教育总体可以分为四类区域,一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区(昆明市);二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腹地区(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楚雄州、普洱市);三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扩展区(昭通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四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潜力区(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4)不同分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应侧重不同的发展方向。Ⅰ类区域(核心区):促进增长极的扩散作用,加快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加强专业建设,实行多元化办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Ⅱ类区域(腹地区):加大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的参与作用,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专业结构。Ⅲ类区域(扩展区):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建设特色专业,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Ⅳ类区域(潜力区):增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作为一个集地理学、教育学于一体的跨学科职业教育区划研究,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主体功能区战略下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互动的相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传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理论视角,同时还具有为相关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的现实意义。

杨鸳鸳,陈杰[5](2014)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以网络化、数字化的应用为标志的电子商务领域迅速崛起。网购的出现更是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一改传统企业经营的环境和模式,这就对我国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产生了新的特点,因此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电算化会计,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会计电算化要求充分了解电子商务对会计电算化的具体要求及各项相关问题。

张媛媛[6](2013)在《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会计控制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的内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电算化信息系统普及应用的同时,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暴露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环节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应的举措:一是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控制制度;二是深化企业内部审计;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胡立多,徐龙[7](2011)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I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基于互联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会计电算化的缺陷,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

陈熹[8](2010)在《Internet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从单个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到局域网、广域网再发展到目前的Internet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迅速普及,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也加大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难度,使人们对Interne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和质疑。为综合整治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成了摆在会计人面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本文从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理论基础出发,基于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功能,初步探讨了Internet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以及在财务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演变,包括传统财务内部控制发展到电算阶段出现的新变化、新内容及从电算化阶段发展到Internet阶段面临的新风险、出现的新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和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归纳剖析了在Internet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和目前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并重点从内部控制要素角度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改进措施。

高建立[9](2009)在《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促进小型企业科学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为根本目的,对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因素,并从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促进小型企业进一步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措施。根据小型企业规模、经营特点、管理需求等不同设计了三种模式: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及代理记账电算化模式,分别分析了三种模式的优缺点,根据每种模式的特点指出了其适用范围,以及不同模式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最后以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例,设计了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方案。

于新花,戴尊红[10](2009)在《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分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内控的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关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建设问题,阐述了如何建立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系统能够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分工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分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一、宏观经济后果
        二、微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案例研究思路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2)“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4 方法及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3 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历史变革
    3.1 高校手工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分析
    3.2 高校会计电算化流程及相关机制分析
    3.3 “互联网+”对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4 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调查问卷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4.2 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调查问卷的设计
    4.3 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调查问卷的数据搜集与分析
    4.4 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本章小结
5 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构建
    5.1 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5.2 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设计的目标
    5.3 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5.4 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总体框架设计
    5.5 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协调机理
    本章小结
6 S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分析
    6.1 S高校概况
    6.2 S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的历史沿革
    6.3 S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现状分析
    6.4 S高校“互联网+”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改进建议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学习经历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3)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理解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回顾
        1.3.1 对高等教育供求话题的一般分析或整体讨论
        1.3.2 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
        1.3.3 关于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研究
        1.3.4 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
        1.3.5 文献简评
    1.4 研究思路和本研究的学术意义
    1.5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说明
        1.6.1 研究方法
        1.6.2 变量说明
        1.6.3 样本和数据说明
第二章 高校招生(供给)的专业/科类分布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2.1 宏观层面:高校招生的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分布
        2.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2.2 中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类别分布
        2.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2.3 微观层面:高校招生的专业分布
        2.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2.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第三章 不同专业/科类的第一类需求表现的描述性统计——基于样本高校面向浙江省理工类招生的数据
    3.1 宏观层面:不同学科门类/专业大类生源条件对比
        3.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3.2 中观层面:不同专业类别生源条件对比
        3.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3.3 微观层面:不同专业生源条件对比
        3.3.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3.3.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矛盾评估
    4.1 第一类供求矛盾分析
        4.1.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4.1.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4.2 第二类供求矛盾分析
        4.2.1 对本科层次的考察
        4.2.2 对专科层次的考察
    4.3 事实评估小结
第五章 高等教育供求问题中的若干现象剖析
    5.1 大类招生受学生欢迎吗?
    5.2 专业越来越不重要了吗?——基于专业“好坏”维度的讨论
    5.3 专业也和学校一样有层次性吗?
    5.4 第一类需求中的“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
第六章 处理高等教育双重供求矛盾的规范研讨
    6.1 研究逻辑的价值转向
        6.1.1 非正规逻辑和后实证主义
        6.1.2 把事实和价值结合起来
    6.2 从“配给式”供给走向市场性供给是调节矛盾的必要条件
        6.2.1 以市场为导向是走向任何供求平衡的基本前提
        6.2.2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供给管理中存在的两个典型问题
        6.2.3 改进的思路
    6.3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是化解矛盾的最佳策略
        6.3.1 现实中高等教育供求均衡的三种模式
        6.3.2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模式最具综合合理性
        6.3.3 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理论根据及其超越
第七章 构建理想:在向学生需求的倾斜中走向综合协调
    7.1 从三个“不矛盾”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的综合合理性
    7.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均衡模式在高等教育专业层面的政策创新
    7.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本科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二: 高职高专样本院校名单
附录三: 合并后的50个本科专业类别名单
附录四: 合并后的40个高职高专专业类别名单
附录五: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后记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成果后面加*号)

(4)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的述评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客观基础
    3.1 客观基础Ⅰ: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云南定位
    3.2 客观基础Ⅱ:云南省的地理环境特征
    3.3 客观基础Ⅲ: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3.4 客观基础Ⅳ: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第4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与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4.1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基本原则
    4.2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主要方法
    4.3 区划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第5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要素与方案
    5.1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要素分析
    5.2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方案
第6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分区发展的思路
    6.1 Ⅰ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核心区
    6.2 Ⅱ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腹地区
    6.3 Ⅲ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扩展区
    6.4 Ⅳ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潜力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问卷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二.电子商务下企业会计的新变化
    1. 信用卡
    2. 电子现金
    3. 智能卡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1. 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换。
    2. 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
    3. 如今会计信息系统趋于智能化、国际化。
四.电子商务时代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信息处理不够精确化
    2. 支付结算方式不够现代化和多样化
    3. 财务、业务、电子商务不够协同化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法的对策
    1.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培养企业全员对会计电算化要求的重新认识
    2. 培养适合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3. 软件企业开发出适合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六.结论

(6)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文献综述
二、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环境的要求
    (一) 企业需具备完善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设施
    (二) 企业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三) 计算机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需试运行一定时间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数据处理的安全问题
    (二)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真实完整性易受破坏
    (三)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力
    (四) 会计从业人员的适应性问题
四、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一) 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控制制度
        1. 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的制度
        2. 加强人员组织控制的制度
        3. 会计信息系统档案管理的制度
    (二) 深化企业内部审计
    (三) 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7)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新特点
    (一)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采用单机单向的信息处理和
    (二) 实行内部控制制度, 有助于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保
    (三) 网络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转向系统职能部门
    (四) 形成监控与操作分离的系统内部制约措施。传统的制约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出现的新问题
    (一)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使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
    (二)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审核难度加大
    (三) 网络环境使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内容更加复杂
    (四) 原有的内部控制组织和人员结构对网络环境内部控制发展的冲击
    (五) 网络财务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对网络环境的会计电算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加强和完善措施
    (一) 建立健全网络环境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机制, 强化安全控制
    (二) 加强内部审核监督
    (三) 理顺、明晰网络环境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体系
    (四) 完善组织结构管理
    (五) 实现网络财务和电子商务与网络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和谐融合

(8)Internet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文献综述
        1.3.1 财务内部控制的定义
        1.3.2 关于网络信息化发展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
        1.3.3 关于网络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新特点
        1.3.4 关于网络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1.3.5 关于网络环境下完善与改进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第2章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一般理论
    2.1 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2.2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
第3章 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演变
    3.1 传统内部控制发展到电算化阶段的控制系统新特征
        3.1.1 控制程序机器化、控制方式程序化趋势明显
        3.1.2 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使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必须进行重组 ...
        3.1.3 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与难度增加
        3.1.4 电算化系统的控制风险剧增
        3.1.5 系统数据执行主体和保存介质存在隐患
        3.1.6 差错的重复性和蔓延性会导致结果发生累积放大效应
    3.2 电算化阶段控制系统下的管理与日常控制的强化
        3.2.1 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中内部控制融入系统逻辑模型
        3.2.2 组织与管理控制中不相容职务的处理方法
        3.2.3 规章制度控制中信息化元素的加入
        3.2.4 操作人员控制中专业素养的提高与重视
        3.2.5 审计监督控制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
        3.2.6 系统安全控制中虚拟控制的应用
        3.2.7 会计软件中会计档案控制功能的加强
        3.2.8 电算化日常操作控制中权限控制的重要性
    3.3 Internet 阶段的内联网与外联网控制中关键控制点的提出
        3.3.1 内联网控制的关键控制
        3.3.2 外联网控制的关键控制
第4章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改进基础
    4.1 Internet 环境下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新要求
        4.1.1 控制环境中信息网的构筑
        4.1.2 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网络系统
        4.1.3 控制方式重点集中在程序控制与制度控制
    4.2 财务内部控制发展到 Internet 阶段的风险分析
        4.2.1 系统故障风险
        4.2.2 潜在的网络非法侵扰风险
        4.2.3 电子商务欠规范的风险
        4.2.4 系统内部审核风险
        4.2.5 无形资产转移风险
    4.3 Internet 环境下的财务内部控制重要缺陷
        4.3.1 控制环境中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
        4.3.2 风险评估中围绕企业目标展开的控制点的转变
        4.3.3 控制活动中控制手段与重点的转移
        4.3.4 纵向与横向信息交流的改进
        4.3.5 内部稽核和审计日益强调信息安全
第5章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
    5.1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
        5.1.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5.1.2 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制衡机制
        5.1.3 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5.1.4 重视人员培训
    5.2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健全
    5.3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控制活动的创新
        5.3.1 优化网络设计
        5.3.2 充分利用现代 IT 技术
        5.3.3 事件驱动型会计信息系统实时内部控制法的应用
    5.4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的改进
    5.5 Internet 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的强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型企业基本理论概述
    2.1 小型企业的界定
    2.2 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2.3 小型企业会计工作特点
    2.4 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第三章 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现状
        3.1.1 起步晚,发展慢
        3.1.2 软件功能应用少
        3.1.3 财务软件实施效果一般
        3.1.4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3.1.5 财政部门作用发挥不到位
    3.2 影响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的因素
        3.2.1 企业领导不重视
        3.2.2 企业工作不需要
        3.2.3 财会人员素质较差
        3.2.4 资金制约
        3.2.5 财务软件的因素
        3.2.6 财政部门管理职能发挥不好
第四章 促进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措施
    4.1 加大宣传促进领导重视
    4.2 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4.3 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4.4 开发面向小型企业的财务软件
    4.5 采取灵活的电算化实施模式
第五章 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模式
    5.1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
        5.1.1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的优点
        5.1.2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的缺点
        5.1.3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的适用范围
    5.2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
        5.2.1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的优点
        5.2.2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的缺点
        5.2.3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的适用范围
    5.3 会计电算化代理记账模式
        5.3.1 代理记账模式的优点
        5.3.2 代理记账模式的缺点
        5.3.3 代理记账模式的适用范围
第六章 不同模式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6.1 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及目的
    6.2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的内部会计控制
        6.2.1 系统实施前的软硬件选择
        6.2.2 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操作控制
        6.2.3 系统运行后的会计档案管理
    6.3 在线租用模式的内部会计控制
        6.3.1 选择合适的应用服务供应商
        6.3.2 数据安全控制
        6.3.3 做好电子数据备份
    6.4 代理记账模式的内部会计控制
        6.4.1 选择合适的代理记账公司
        6.4.2 信息安全检查
第七章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实施方案
    7.1 会计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
    7.2 会计软件运行的软件平台
    7.3 会计软件系统的安装
    7.4 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
        7.4.1 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原则
        7.4.2 会计电算化后岗位的划分
        7.4.3 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
    7.5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7.5.1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条件
        7.5.2 甩账前的准备工作
        7.5.3 计算机处理与手工处理并行
        7.5.4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需提交的资料
    7.6 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7.6.1 系统初始化
        7.6.2 日常业务处理
        7.6.3 期末处理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
    (1) 差错的反复发生。
    (2) 数据安全性差。
    (3) 对不合理的业务缺乏识别能力。
    (4) 输入差错的严重性。
    (5) 程序被非法调用篡改。
    (6) 系统现状与用户要求不相适应。
    (7) 单机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的缺陷。
二、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内控的新问题
    (1) 很难避免非法侵扰。
    (2) 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带来难题。
    (3) 内部稽核难度加大。
    (4) 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
三、如何建立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2.建立规章制度, 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1) 管理控制。
        1) 组织结构控制。
        2) 职责划分。
        3) 监督管理控制。
        4) 档案管理控制。
        (2) 数据资源控制:
        1) 完整性控制。
        2) 数据加密。
        (3) 日常控制:
        1) 业务发生控制。
        2) 数据输入控制。
        3) 数据输出控制。
四、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1) 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 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2) 加强操作程序的控制。
    (3) 加强人员职能、权限控制。
    (4) 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的安全控制。
    (5) 加强内部审计。
    (6) 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7) 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分工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2]“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流程及相关机制研究[D]. 郝梓秀.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3]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D]. 王旭辉. 厦门大学, 2017(01)
  • [4]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D]. 赵枝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
  • [5]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现状及对策[J]. 杨鸳鸳,陈杰. 办公自动化, 2014(09)
  • [6]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J]. 张媛媛. 学理论, 2013(14)
  • [7]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J]. 胡立多,徐龙.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5)
  • [8]Internet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D]. 陈熹. 湖南大学, 2010(03)
  • [9]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研究[D]. 高建立.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11)
  • [10]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讨[J]. 于新花,戴尊红.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5)

标签:;  ;  ;  ;  ;  

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分工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