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前复位弯曲纸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旋前复位弯曲纸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一、旋前复位弧形纸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何柯睿[1](2021)在《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疼痛、肿胀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对比明确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CooneyⅠ型、CooneyⅡ型、CooneyⅢ型)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疼痛与肿胀的影响,证明其在临床上的有效性,为今后花椒新伤油剂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20年4月25日至2021年2月11日的Colles骨折拟行手法复位固定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6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根据病人的收治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复位成功满意后试验组局部缠绕浸润有花椒新伤油剂的纱布,对照组局部涂抹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并对两组都用小夹板固定。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4天、治疗后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压痛积分、肿胀积分、瘀斑积分,7天的试验周期结束后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总体疗效评估,将以上得出数据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明确花椒新伤油剂的临床效应。结果:(1)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差异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压痛积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治疗后4天,治疗后7天两组的压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压痛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压痛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肿胀积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两组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治疗后7天两组的肿胀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肿胀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瘀斑积分:组间比较发现在治疗后1天两组的瘀斑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两组的瘀斑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两组的瘀斑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的的瘀斑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4天的瘀斑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天和治疗前、治疗后4天和治疗后1天的瘀斑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较治疗后4天的瘀斑积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总体疗效评价:组间比较发现7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花椒新伤油剂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于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疼痛、肿胀的总体疗效相当。(2)花椒新伤油剂短期改善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的痛感以及肢体局部肿胀、瘀斑的效果优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杨起[2](2021)在《自拟四仙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自拟四仙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论证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二科门、急诊的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经严格筛查,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手法复位位置满意后,对照组行夹板外固定,配合口服碳酸钙D3片抗骨质疏松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治疗当日起加服用自拟四仙汤剂,记录两组患者经阶段性治疗后在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患肢肿胀程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等方面情况并进行比较,评价自拟四仙汤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伤侧等具备随机性,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2.VAS评分:两组在治疗后2周、12周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较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肿胀程度:两组间在治疗后2天、2周、12周的患肢腕横纹周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在治疗后2天、2周的患肢腕横纹周径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G-W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第8周、12周的G-W功能评分数据结果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上均高于对照组。5.骨密度:两组在治疗后12周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骨碱性磷酸酶:两组在治疗后第2周、第12周血清中B-ALP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在治疗第2周、第12周后的B-AL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7.临床疗效:实验组有效率达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经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四仙汤在改善患肢疼痛、促进肿胀消除和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疗效明显,并且能够显着提高血清B-ALP水平,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中具备应用价值。

崔鑫[3](2020)在《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格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FrykmanVⅧ型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s)是临床常见的上肢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是此类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尺侧柱损伤会导致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缺失。通过前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在DRFs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治疗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的患者尺侧柱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均小于仅单纯对桡骨远端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的患者。我们认为这与“小夹板弹性外固定在治疗FrykmanVⅧ型DRFs的过程中,将腕关节视为一个整体,并能够为尺侧柱提供相对稳定性、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性”有关。本研究旨在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以上假说进行生物力学方面的探究,深度挖掘小夹板的应用优势。2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小夹板对桡骨远端FrykmanVⅧ型骨折尺侧柱干预的机制、优势及其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3方法采集一名健康志愿者右前臂和腕部的CT图像,以此为基础数据通过软件构建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文献中尸体研究的数据验证其有效性。运用有限元相关软件按照此类骨折的骨折线特点对基础模型进一步切割造模,建立FrykmanV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的两种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夹板、钢板固定此类骨折的另外四种有限元模型。在横向拉伸、旋前、旋后和轴向压缩四种工况下,分析各模型尺骨茎突骨折端的位移变化及方向情况、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和相对位移变化情况。4结果4.1主要韧带的应力变化夹板干预后,Frykman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Ⅰ型骨折)模型的掌侧尺桡韧带、尺月韧带、背侧尺桡韧带和尺三角韧带承受的应力值在旋前、横向拉伸及旋后工况下均小于钢板干预的相对应骨折模型。与钢板固定模型相比,夹板固定后能帮助腕部主要韧带代偿更多的力,所以其固定模型的尺侧柱稳定性更优。4.2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在旋前、旋后工况中,夹板干预后FrykmanⅧ型DRFs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值均小于相对应钢板干预的骨折模型;同时,在各模型中,合并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模型的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均大于合并Ⅰ型骨折模型的相对位移。4.3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夹板干预后,FrykmanⅧ型DRFs(合并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尺骨茎突骨折端的位移值在旋前、旋后及横向拉伸工况中,均小于相对应钢板干预的骨折模型。同时,在各模型中,合并Ⅰ型骨折模型的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都小于合并Ⅱ型骨折的有限元模型。4.4桡骨远端尺侧面的应力变化在加载相同旋转载荷条件下,夹板固定模型的桡骨乙状切迹处均有来自尺骨远端方向的应力分布,而钢板固定的有限元模型则无明显分布。同时,夹板和钢板固定FrykmanV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Ⅱ型骨折)模型承受的峰值应力、钢板固定模型的应力高峰值区域面积均明显大于合并Ⅰ型骨折的模型。5结论本有限元分析研究显示:(1)Frykman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变差,尤其合并有尺骨茎突Ⅱ型骨折时更为明显。因此,临床在治疗此类骨折的过程中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可以增加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减少临床并发症。(2)在此类骨折的治疗中,与单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内固定的钢板相比较,小夹板环形弹性外固定能够为尺侧柱提供相对稳定性、重建腕关节三柱的稳定性,凸显了小夹板环形弹性外固定的优势。

隋昊宸[4](2020)在《谢氏熏洗方配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谢氏腕关节熏洗方促进Colles骨折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门诊从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Colles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夹板后,分别应用普通康复锻炼、辅助活血止痛散熏洗锻炼及辅助谢氏腕关节熏洗方锻炼治疗,依据影像学检查及患者自身状况,分别于治疗后的4周、6周、8周来门诊复查三次,进行相关体格检查评估、使用同一罗盘量角器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Cooney量表的打分来评价腕关节功能活动情况,根据患肢的功能恢复情况及Cooney功能评分标准、VAS疼痛评分系统和消肿评分对三组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术后给予谢氏腕关节熏洗方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术后第4、6、8周的Cooney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8.50,79.75,100.50;术后给予活血止痛散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术后第4、6、8周的Cooney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6.50,77.75,85.75;术后给予热水加醋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术后第4、6、8周的Cooney评分的平均分分别为:46.50,70.75,81.50。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在术后的第4周时三组的评分谢氏熏洗方组评分稍高,活血止痛散组和热水醋组评分持平,整体差距不大;在术后第6周谢氏熏洗方组和活血止痛散组评分都远高于热水醋组,然谢氏熏洗方组和活血止痛散组相比谢氏熏洗方组稍高;在术后的第8周,谢氏熏洗方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谢氏腕关节熏洗方对于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确切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尤其在促进腕关节活动度及消肿的层面上具有较突出的优势,可减少腕关节受伤后局部肿胀和功能丧失,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刘金清[5](2020)在《3D个性化压垫对维持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稳定性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3D个性化压垫对维持Colles骨折患者复位后稳定性的疗效观察以及在患肢疼痛、肿胀评分和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住院部住院治疗的60例Colles骨折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骨折后的手法复位治疗,分别予常规组使用小夹板棉花压垫固定,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使用3D打印压垫取代棉花压垫进行固定,对比两组患者复位前、复位后、复位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和第6周骨折复位后稳定性情况,查看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远端高度变化,VAS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以及腕关节评分等并记录分析。结果:1.入组研究的患者共计60例,研究组、常规组分别各30例,两研究组在性别、年龄、骨折分型以及患侧肢体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复位前以及复位后,研究组与常规组之间、组内之间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远端高度、肿胀程度、VAS疼痛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3.复位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开始逐渐丢失,桡骨远端高度开始逐渐缩短;但研究组患者在复位之后更换了压垫的治疗过程中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远端高度均大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的在各项角度及高度的数据上丢失要小于常规组,其稳定性要明显好于常规组。通过影像学资料表明,复位前与复位后在第1周、第2周、第4周和第6周时间段,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远端高度,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更为良好,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较为明显,P<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复位后相比,角度与高度丢失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两组患者复位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结束第1周和常规组相比,患肢的疼痛症状更轻,评分更低,P<0.0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在复位后第2周、第4周和第6周两组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在复位后第1周和第2周的肿胀评分和常规组患者相比,肿胀程度更低,P<0.05,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第4周和第6周,两组之间的肿胀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患者的腕关节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第6周拆除夹板后的腕关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病率为3.3%,常规组中不良反应发病率为6.6%,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90.0%,P>0.05,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传统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压垫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能够使患肢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Colles骨折经过中医传统手法复位治疗后,在传统小夹板固定的基础上联合应用3D个性化压垫的固定方法临床效果要显着优于使用传统小夹板联合棉垫固定的固定方法,不仅能够同时有效提高手法复位后骨折断端间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因此不论对患者还是医疗机构,均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陈伟杰[6](2020)在《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因桡骨远端骨折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刘氏骨伤手法整复及塑形纸质小夹板固定,依据解除固定后早期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分为功能优良组与功能障碍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包括性别、年龄、损伤时间、致伤方式、患侧、骨折类型(AO分型)、是否伴有内科疾病、是否有烟酒嗜好、骨密度(T值)、治疗早期掌倾角丢失程度(<10°)、治疗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10°)、固定时间等12项变量,并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4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早期功能优良组1 17例,早期功能障碍组25例,优良率为82.39%;(2)比较2组间各项指标我们发现,年龄、性别、损伤时间、患侧、是否伴有内科疾病以及是否有烟酒嗜好对关节功能的影响不大(P>0.05),而致伤方式、骨折类型、骨密度、早期掌倾角丢失程度、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以及固定时间是可能引起早期腕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骨折类型、致伤方式、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以及固定时间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患者骨折类型、致伤方式、后期掌倾角丢失程度以及固定时间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骨密度及早期掌倾角丢失程度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下无意义(PP均>0.05)。结论:(1)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2)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复杂骨折移位是引起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治疗时应在尽可能减小损伤的情况下恢复腕关节骨性结构的正常形态,维持掌倾角,在确保断端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固定时间。

贺达[7](2019)在《正骨复位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目的为取得良好的术后外观、取得无疼痛的功能活动及没有并发症的愈后。因为腕关节的特殊结构组成,桡骨在远端骨端结构膨大变化使其存有一个平均23度(23.6±2.5)的尺偏角和一个平均11度(11.2±4.6)的掌倾角,骨折后容易出现角度偏离以及桡骨短缩。恢复这些解剖指标正是治疗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取得追求的治疗目的的关键。角度及高度的良好恢复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重要目的,文献报道桡骨关节面从10°掌倾到45°背伸的过程中,尺骨负荷将从21%升至67%。将会引起三角纤维软骨及腕关节不适,造成桡腕关节旋转异常。一旦桡骨远端角度得不到有效的纠正,这会导致患者功能锻炼时造成附加的损伤,指导鼓励患者行功能锻炼将有一定的难度。C型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粉碎严重,进一步增加了桡骨解剖角度恢复的难度,同时加大了功能锻炼时造成进一步损伤的可能。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成人骨折的150%,是骨伤科急诊最为常见的损伤之一,C型桡骨远端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0%,其治疗消费在医疗系统支出中占有重要比重。随着近代西医手术技术的输入和快速发展,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比例逐年升高,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使用比例被逐渐压缩。但是目前手术治疗有过度使用的趋势,而且骨折愈合后二次取出内固定手术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成本上升,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与此同时部分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天然的恐惧感与恐慌感,对患者身体造成创伤的基础上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我院前辈尚天裕小夹板和孟和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为正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新方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孟氏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简便、廉价、高效,是中医骨伤的闪光点。但由于时代与中医传承的经验传承模式的局限性,其治疗方法仍停留在口手相传的经验传承状态,其特色和优势缺乏科学系统的诠释和阐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治疗方法的改进,其治疗方法中部分理念需要更新与换代,基于以上现状,广大中医骨伤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其予以创新,使其发扬光大。大多数结论认为内固定恢复掌倾角对比外固定有优势,文献报道外固定支架进行桡骨骨折固定时仅具有轴向牵引力,无法对侧方实现稳定固定,因此对于骨折部位的成角移位无法进行有效矫正,尤其对于C型骨折的复杂移位因为其闭合复位的特点难以取得良好的解剖指标数据。本院在使用中医外固定治疗常见骨折方面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及厚重的积淀,前辈尚天裕小夹板和孟和外固定架治疗骨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遵循“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所不逮”和“金针拨骨”古训前辈正骨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筋束骨”和现代外固定技术原理的新型治疗方法在本院得以生根发芽。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对传统骨折外固定手段进行继承和创新,开发出新型半环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新方法。半环式固定较单臂与杆式外固定相比为穿透对侧皮质的固定,增加了整体平面的稳定性,同时因半环式结构的存在可在此基础上再自由结合骨折端的穿针。将金属制成的粗针(克氏针亦可代用)插入脱位的关节间隙或骨折间隙,用撬、赶、推、旋、分、合、压、拨等法,使脱位端或移位的骨折端得以排除障碍而复位。符合中医骨伤“筋骨并重,内外兼顾”的治疗理念。通过临床观察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折端的穿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比较满意,与该骨折仅行桡骨远端内固定手术相比,在保证患者患肢功能的情况下,对桡骨远端掌倾角的恢复效果更优。鉴于此,拟采用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结合穿针复位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比,分析与内固定对比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结合穿针复位是否能在治疗中取得更好的解剖角度恢复情况及更好的功能恢复效果。同时在治疗中针对不同骨折类型与不同穿针方法之间的关系总结,挖掘相互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开拓思路。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结合的方法以期给临床中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参考新思路,为制器以正之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正骨复位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1 研究目的对临床发生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群体设计临床非随机配对对照研究,对比应用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结合穿针复位固定与采用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疗效与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关注解剖数据恢复情况,验证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结合穿针复位对该类型骨折的治疗效果。2 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并配对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经半环式外固定支架结合穿针复位治疗后的纳入试验组,经桡骨远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的纳入对照组。按性别相同、年龄相近、骨折类型进行1:1匹配,匹配要求:性别相同、年龄相近、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一致,根据样本量测算公式结果,共完成匹配及随访观察32对(64例),其中C1型骨折12对,C2型骨折12对,C3型骨折8对。最少随访时间为1年,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比较其围术期指标同时采用Garland-Werl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对比两组影像学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3 结果两组患者最少随访时间为1年,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90分钟,平均55分钟,均未在皮肤切口,出血量均小于10ml,未放置引流条,X线曝光次数平均20次。试验组均未出现固定针滑动及感染,除1例出现了下尺桡融合,1例于桡骨茎突行弯钳撬拨复位时刺激神经出现桡神经背侧支激惹,1例复位固定不佳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影响外观,未见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试验组患者优良率87.5%,对照组优良率87.5%,腕关节功能评分经统计学统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桡尺偏活动度、患肢手握力经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活动度、旋前旋后活动度经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分试验组优良率78.2%,对照组优良率81.2%。两组治疗前与术后、末次随访通过影像学测量均显示有效(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未发生复位丢失(P>0.05)。两组术后与末次随访掌倾角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4 结论半环式外固定架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时,可同时兼顾对功能与解剖角度的恢复,尤其对于掌倾角度的的恢复具有明显临床优势。但由于其穿针方法仍停留在经验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刘剑宏[8](2019)在《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1、证明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后期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2、探索关节肿痛散熏洗加关节功能锻炼与单纯关节功能锻炼的疗效差别。3、观察关节肿痛散熏洗加关节功能锻炼与单纯关节功能锻炼的NRS评分、Cooney腕关节评分的区别。方法: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挑选我院就诊的符合试验者,按最小样本含量60,预计10%的脱落,共收集66例,按随机抽签法,将试验符合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试验者采用关节肿痛散熏洗加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试验者采用单纯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后再统计两组的腕关节NRS评分、Cooney评分,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R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两组研究患者在腕关节疼痛程度方面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NRS评分及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研究患者在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Cooney评分及差值比较,治疗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对比,治疗组的优良率可达56.67%,而有效率高达99.67%,对照组优良率仅有6.33%,有效率可达53.33%,结论:1、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后期的腕关节疼痛在关节肿痛散熏洗状态下与常规状态下进行功能锻炼,二者均对疼痛有所缓解,但在关节肿痛散熏洗状态下疼痛缓解程度更好。2、桡骨远端骨折后期腕关节的功能在关节肿痛散熏洗状态下与常规状态下进行功能锻炼,二者均有所改善,但在关节肿痛散熏洗状态下所进行的功能锻炼后,腕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更好。

刘堂勇[9](2018)在《小夹板外固定与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夹板外固定与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9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Colles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59.2±3.73)岁,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个治疗组,A治疗组24例,B治疗组16例,A治疗组采取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B治疗组采取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组患者均随访69个月,平均(7±1.13)个月,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放射学指标、临床愈合时间、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及疗效满意率。结果:B治疗组末次随访时放射学指标恢复程度较A治疗组好(P?0.05);B治疗组治疗后放射学指标丢失量较A治疗组少(P?0.05);A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较B治疗组短(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疗效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50岁以上Colles骨折患者的治疗,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伤后桡骨远端解剖结构,但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愈合时间短,可以获得和手术相似的腕关节功能、活动范围及疗效满意率,并发症数量也无明显增多,而且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无手术创伤,取材方便,操作过程简单,治疗总费用低,因此可以在各级医院大力推广应用。但是,每位患者的病情存在差异,实际要求也不同,故应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

丁勇,祝丰奎,陈林,范文哲,胡昆伦,刘振宇[10](2017)在《“D”字复位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D"字复位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用"D"字复位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结果:随访39个月,全部骨性愈合,优良率93.33%。结论:"D"字复位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具有方法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二、旋前复位弧形纸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旋前复位弧形纸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疼痛、肿胀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现代医学对于DRFs及 Colles骨折的认识
        2.1.1 一般认识
        2.1.2 流行病学相关
        2.1.3 解剖及生物力学相关
        2.1.4 DRFs的分型
        2.1.5 Colles骨折的治疗要求
        2.1.6 手法复位治疗方式
        2.1.7 手法复位后再次位移的原因研究
        2.1.8 手术治疗方式
    2.2 现代医学对于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研究现状
        2.2.1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研究现状
        2.2.2 现代医学对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现状
    2.3 传统医学对于骨折早期的一般认识
        2.3.1 传统医学骨折后的手法复位与固定
        2.3.2 传统医学关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思路
        2.3.3 传统医学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机理的动物实验研究现状
        2.3.4 传统医学关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现状
    2.4 花椒新伤油剂及相关研究进展
        2.4.1 花椒新伤油剂的组成药物
        2.4.2 花椒新伤油剂的组方功效
        2.4.3 花椒新伤油剂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作用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来源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1 西医诊断标准
        3.2.2 骨折分型标准
        3.2.3 中医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3.2.4 纳入标准
        3.2.5 排除标准
        3.2.6 剔除和脱落标准
        3.2.7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标准
        3.2.8 终止临床试验的标准
    3.3 临床研究方法
        3.3.1 样本量的设计
        3.3.2 随机的方法
        3.3.3 对照的方法
        3.3.4 盲法的实施
    3.4 治疗方法
        3.4.1 骨折复位前的必要准备
        3.4.2 手法整复
        3.4.3 小夹板固定
        3.4.4 试验组处理
        3.4.5 对照组处理
    3.5 外敷药物制剂
    3.6 试验周期内的要求
    3.7 观察指标
        3.7.1 一般资料情况
        3.7.2 疗效性评价
        3.7.3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3.8 安全性评价
    3.9 依从性评价
    3.10 不良事件处理
    3.11 伦理学处理原则
    3.12 统计分析
    3.13 技术研究路线
4 临床研究结果
    4.1 研究完成情况
    4.2 基线资料对比情况
        4.2.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4.2.2 两组治疗前疗效评价指标情况
    4.3 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指标对比情况
        4.3.1 两组疼痛VAS评分情况
        4.3.2 两组压痛积分情况
        4.3.3 两组肿胀积分情况
        4.3.4 两组瘀斑积分情况
        4.3.5 总体疗效评价情况
    4.4 安全性评价
    4.5 依从性评价
5 讨论
    5.1 试验结果的讨论
        5.1.1 治疗前的两组基线资料情况
        5.1.2 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疗效评价指标差异情况
        5.1.3 总体疗效情况
    5.2 骨折分型方式的选择依据
    5.3 对照药物的选择依据
    5.4 花椒新伤油剂改善疼痛、肿胀机制的可能原因分析
    5.5 关于花椒新伤油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的讨论
6 研究结论
7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 附录
    附表1 疼痛VAS评分
    附表2 压痛积分
    附表3 肿胀积分
    附表4 瘀斑积分
    附表5 总体疗效评价

(2)自拟四仙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安全性观察
    3.2 两组患者VAS评分
    3.3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
    3.4 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
    3.5 骨密度T值
    3.6 骨碱性磷酸酶
    3.7 临床疗效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OP的认识
    4.2 自拟四仙汤加减方药分析
    4.3 西医学对OP的认识
    4.4 自拟四仙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性 Colles 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格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夹板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1 桡骨远端骨折概述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疗法
        2.2 保守疗法
        2.2.1 手法复位后单用夹板
        2.2.2 手法复位后夹板联合其他疗法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有限元分析在桡骨远端骨折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 有限元分析概述
        2 有限元分析在DRFs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有限元研究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桡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的获取与研究环境
        2.3 基础模型的组装与构建
        2.4 桡骨远端FrykmanⅧ型骨折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2.5 夹板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与骨折模型的组装
        2.6 钢板螺钉系统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与骨折模型的组装
        2.7 工况设定与加载分析
    3 结果
        3.1 维持下尺桡关节稳定的主要韧带的应力变化
        3.2 桡骨远端尺侧面在旋转工况下的应力分布
        3.3 在旋转工况下,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变化
        3.4 骨折模型中尺骨茎突骨折端的位移变化
    4 讨论
        4.1 尺侧柱稳定性对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
        4.2 有限元研究结果分析
        4.3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谢氏熏洗方配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一般资料
        (三) 临床诊断标准
        (四) 病例的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手法整复前准备
        (二)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整复方法
        (三)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及辅助中药熏洗
    三、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处理
    五、研究结果分析
    六、结论
讨论
    一、西医方医学对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认识
    二、祖国传统医学中对骨折整复固定后关节僵硬的认识
    三、中药熏洗治疗的认识和机理
    四、谢氏腕关节熏洗方方解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3D个性化压垫对维持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稳定性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olles骨折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4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5 研究对象剔除标准
    1.6 研究方法
        1.6.1 常规骨折手法复位
        1.6.2 研究组和常规组的夹板治疗方法
    1.7 3D打印压垫制作程序
        1.7.1 Mimics软件处理
        1.7.2 3-Matic软件处理
    1.8 观察指标
        1.8.1 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
        1.8.2 记录VAS评分
        1.8.3 记录肿胀程度
        1.8.4 记录骨折愈合后腕关节评分
        1.8.5 不良反应观察
        1.8.6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
    1.9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统计数据分析
    2.1 观察两组患者复位后和各治疗阶段的影像学检查参数
        2.1.1 观察两组患者复位后的影像学检查参数
        2.1.2 观察两组患者复位后各治疗时间段的掌倾角的变化
        2.1.3 观察两组患者复位后各治疗时间段的尺偏角的变化
        2.1.4 观察两组患者复位后各治疗时间段的桡骨高度的变化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
    2.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肢的肿胀评分
    2.4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后腕关节评分
    2.5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病率
    2.6 对比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祖国传统医学对Colles骨折的见解
    3.2 Colles骨折的主要特征及治疗分析
    3.3 小夹板与压垫在维持骨折复位稳定性中的作用
    3.4 3D打印技术在治疗中的运用
    3.5 统计结果分析
        3.5.1 一般研究资料
        3.5.2 稳定性观察
        3.5.3 VAS疼痛评分的改善情况
        3.5.4 患肢肿胀程度的缓解
        3.5.5 患肢腕关节功能恢复及优良率、治愈率
        3.5.6 不同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3.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文献综述
    1 3D打印技术在骨科医疗领域的应用
        1.1 制作术前实物模型
        1.2 打印手术导向模板
        1.3 制作内植物和假体
        1.4 打印骨科康复器械、支具
        1.5 骨骼肌肉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6 3D打印技术在外固定支具中的应用
    2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优点
        2.1 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
        2.2 技术实现快
    3 3D打印技术的瓶颈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1 论文发表情况
    2 出版着作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1 主持课题情况
    2 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附件

(6)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桡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
    2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
        2.1 按人名分型
        2.2 AO分型
        2.3 Cooney分型
    3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3.1 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法
        3.2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4 现代医学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认识
        4.1 腕关节的解剖与功能定义
        4.2 腕关节功能障碍与腕关节功能的评分
        4.3 现代医学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认识及方法
    5 祖国医学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的选择
        1.4 病例的分组
        1.5 影响因素选择
        1.6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特色与优势
    2 腕关节功能不良是桡骨远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3 本研究结果分析
    4 结论
    5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致谢

(7)正骨复位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桡骨远端骨折诊疗进展
    1 解剖结构对功能的影响
    2 桡骨远端骨折诊疗进展
        2.1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认识
        2.2 桡骨远端骨折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设计
    1.2 样本量计算
    1.3 病例选择
2 临床实施方案
    2.1 治疗方法
3 观察周期
4 疗效评定指标
    4.1 术中观察指标
    4.2 功能评定指标
    4.3 解剖评估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影像学评定
    6.3 功能评定结果
7 讨论
    7.1 正骨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优势
    7.2 新型外固定架构型重视“筋骨并重”
    7.3 骨针的改良及骨针复位固定方法的应用
    7.4 制器以正之阶段治疗方法总结
8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桡骨远端骨折具体分类法
    1.2 治疗方案
        1.2.1 外固定治疗
        1.2.2 内固定
        1.2.3 关节镜技术
        1.2.4 骨或骨替代物移植
        1.2.5 人工腕关节技术
        1.2.6 中医药联合治疗
    1.3 骨折后期的康复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符合资格病例确定
    2.2 研究方案
        2.2.1 分组设计
        2.2.2 随机分组方法
        2.2.3 盲法的设计
        2.2.4 治疗方法
        2.2.5 观察疗程
        2.2.6 观察指标
        2.2.7 疗效评定标准
        2.2.8 研究人员相关培训及安排
        2.2.9 技术路线图
        2.2.10 统计方法
    2.3 临床研究结果及统计分析
        2.3.1 基本资料分析
        2.3.2 疗效分析
第三章 讨论分析
    3.1 导师使用关节肿痛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基础
        3.1.1 中医药外治理论思想
        3.1.2 关节肿痛散的源来
        3.1.3 关节肿痛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论思想
    3.2 关节肿痛散所含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3.3 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患者疗效的研究数据分析
        3.3.1 两组病例可比性分析
        3.3.2 两组病例疗效分析
        3.3.3 两种治疗方案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分析
        3.3.4 两组治疗方案对腕关节疼痛缓解的分析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小夹板外固定与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选择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2.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3.治疗方法
        3.1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A治疗组)
        3.2 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治疗组)
    4.观察项目和指标
    5.质量控制
    6.统计学处理
    7.伦理问题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D”字复位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效标准
4 治疗结果
5 讨论

四、旋前复位弧形纸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花椒新伤油剂对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疼痛、肿胀疗效的临床研究[D]. 何柯睿.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2]自拟四仙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观察[D]. 杨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小夹板对FrykmanⅧ型格骨远端骨折尺侧柱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D]. 崔鑫.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谢氏熏洗方配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临床观察[D]. 隋昊宸.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3D个性化压垫对维持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稳定性的疗效观察[D]. 刘金清.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影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治疗后早期腕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D]. 陈伟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正骨复位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 贺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8]关节肿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患者的疗效观察[D]. 刘剑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小夹板外固定与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分析[D]. 刘堂勇.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9)
  • [10]“D”字复位法结合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观察[J]. 丁勇,祝丰奎,陈林,范文哲,胡昆伦,刘振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12)

标签:;  ;  ;  ;  ;  

旋前复位弯曲纸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