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建设中焊接工作的发展历程

火电建设中焊接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火电建设焊接工作的发展历程(论文文献综述)

张肖龙[1](2021)在《C-HRA-5奥氏体耐热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用电量的日益增加,由于目前火电机组技术水平落后、发电效率较低、排放污染严重,所以发展大容量、高效率的超超临界机组是未来火电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火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火力电站蒸汽压力和温度参数的提高对关键部位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热器和再热器作为电站锅炉中服役环境最恶劣的部件,严重制约了电站机组的发展。因此,研发先进锅炉管材料是发电技术的关键。目前,C-HRA-5作为一种新型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由于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及高温力学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大量C-HRA-5钢的焊接,因此,研究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对高温力学性能,持久强度的预测以及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不仅可以为保证焊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确保机组安全有效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C-HRA-5钢焊接接头,综合利用金相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以及室温力学性能试验、高温拉伸试验和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等手段,研究了C-HRA-5钢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微观组织结构以及其对室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基于Larson-Miller参数,建立了高温持久强度预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焊接接头在不同敏化温度下的微观组织变化规律以及其对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在供货状态下C-HRA-5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析出相。焊缝区为粗大的树枝状奥氏体组织,在熔合线附近的焊缝区存在凝固晶粒边界(SGB)、凝固亚晶界(SSGB)和迁移晶粒边界(MGB)。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的组织均为典型的奥氏体组织,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着细小和聚集成块状的析出相。焊接过程中较大的热输入使得热影响区的晶粒有明显长大的趋势。焊缝金属的析出相主要有γ(Gamma)相和强化相γ’(Gamma prime)。在热影响区的奥氏体基体中,主要有MX相分布在晶内和晶界处,在母材区中,在晶内析出了块状的MX相和短棒状的Z相,在晶界处析出了球状的MX相和M23C6碳化物。在室温条件下对C-HRA-5钢焊接接头进行了不同速率下(0.01 mm/s、0.05 mm/s、0.1 mm/s)的拉伸试验。研究发现,当拉伸速率增大时,位错运动受阻,形变阻抗提高,使得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大,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增大,且屈服强度的变化更为敏感。供货状态下焊接接头的硬度值分布不均匀,熔合区的硬度最高,母材区的硬度最低,热影响区的硬度较高于母材,焊缝区的硬度较高于热影响区。由于多层多道焊可以起到焊后热处理的作用,所以焊缝根部的硬度较大。焊缝区Co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母材区,Co元素强化了γ’相,使得焊缝区的硬度较高。在高温条件下对C-HRA-5钢焊接接头进行了不同温度下(650℃、700℃、750℃)的拉伸试验,同室温拉伸试验一样,焊接接头均在焊缝处断裂,导致焊缝区强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焊缝区的晶粒粗大或化学成分不均匀以及元素的偏析。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韧窝中的析出物和夹杂物随之增多,位错塞积作用增强,导致裂纹扩展加快最终断裂,使得焊接接头的强度和伸长率不断降低。基于L-M参数,利用状态函数和全微分的特征,建立了C-HRA-5钢焊接接头持久强度预测的数学模型,700℃时外推拟合公式为lgσ=2.76018-0.13151 lgτ,外推10万小时的持久强度为α105973=116.0203MPa。高于ASME SA-213标准的要求。在650℃~850℃敏化处理后,C-HRA-5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为奥氏体组织,随着敏化温度的升高,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第二相析出增多,析出相对晶界产生钉扎作用,抑制了晶粒的长大。随着敏化温度的升高,大量M23C6碳化物沿晶界析出,造成晶界处贫铬,从而引起晶间腐蚀,焊接接头对晶间腐蚀的敏感性随之增大。通过对C-HRA-5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分析,表明C-HRA-5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对其应用于超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具有极其深远的实际意义。

杨洋[2](2020)在《某300MW机组煤粉锅炉屏式过热器失效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大背景下,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新型机组逐步出现在电力行业的舞台。火力发电机组的锅炉承压部件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随着火力发电机组逐步向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不断发展,对锅炉材料耐高温性能和抗蠕变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原因,过热器管材长期存在着腐蚀、变形、磨损、结垢、过烧、泄漏等风险,从而导致炉管金属材料失效,发生爆管事故,不但增加了抢修作业的工作量,也造成燃料资源的极大浪费,给电力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锅炉受热面爆管作为引起发电机组非停的主要原因,对其发生原理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300MW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针对屏式过热器频繁发生爆管问题,在分析锅炉燃烧系统、屏式过热器运行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屏式过热器材质分析和金相结构分析,提出了预防过热器爆管的改造方案,并进行了实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爆口为变形后的喇叭状,长50mm,宽20mm。金相组织结构表明,爆管是因为长期超温与短期超温综合作用导致的。通过将屏式过热器管局部更换为TP347HFG材质、检测更换剩余寿命过低的管材,并采用三次风口调整反切、屏式过热器入口联箱处加装外圈管节流圈等技术措施,烟速不均匀系数最高值由2.44下降至1.40,平均值由之前的1.72下降到1.26,最大烟气对流放热系数与平均值之比从调整前的1.67倍下降至1.22倍,各屏间壁温差异从30℃下降至14℃左右。综合治理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屏式过热器工作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同屏内降低了外侧管热负荷,各管工况下的壁温在设计值范围内,机组爆管率显着下降,每年由“四管”爆管引发的非计划停运次数占比由50%下降至20%,提高了屏式过热器运行的安全性。

王硕[3](2020)在《中国电力史研究述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史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中国电力史研究的出现与繁荣,得益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力行业的蓬勃兴盛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不断探索。中国电力史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形成了未来进一步拓展的基础。

郭瓒[4](2020)在《大型火力发电厂安装阶段影响机组运行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发展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提升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而火力发电厂则顺应时代发展,顺理成章的成为我国能源供给的主力军。虽然我国在火力发电厂的建设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火电机组在运行阶段经常会出现机组非停,机组炉管爆漏等事故,对机组建成投运后长周期、高效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安装阶段的质量控制是火力发电厂安全运行的保障,建设期的质量就是运行期的安全,包含安装阶段的过程控制、验收把控和经验改进,上述做法对于提高火电厂的运行及发电效率关系重大。具体到火电机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安装时的人员和质量体系把控,安装采用的机具改进,设备及材料的入场前检验,核心设备的安装工艺以及管道连接时的环境因素控制,从而达到消除设备质量隐患及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保证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管理活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研究沾化某350MW火力发电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问题,通过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别对火电厂安装阶段较为突出的发电机定子吊装机具、管道支吊架原材控制,锅炉吹管系统,汽机本体安装及调试、大口径管道焊接环境控制等方面有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是为火电机组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提供指导与参考,上述各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机组运行质量的同时,为后续技术及质量维护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与指导。同时,采用过程控制法对上述各系统存在的质量问题和隐患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期待通过事前策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方式减少或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提高火力发电厂安装的工艺水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社会效益。火电厂的工程质量管理的是靠合理的运用质量控制来实现,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质量问题或对其加以控制,以提高机组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能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祖钦钦[5](2020)在《H火电建设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火电电力产能过剩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强调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传统火电建设发展步履艰难,火电建设市场出现萎缩,一些传统火电建设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综合因素驱使着不少火电建设企业走上战略转型之路。在此背景下,对于研究火电建设企业的战略转型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H公司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有火电建设企业,公司经营业务主要以国内外火电电源项目施工为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促使H公司实施战略转型,2019年H公司已走完了战略转型的第一阶段,但未完成第一阶段的战略转型目标,存在诸多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因此,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对其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基于对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本文首先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了研究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分析找出了 H公司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国际业务拓展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核心业务不明显、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未得改善;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战略定力不足、新业务前期策划能力欠缺、业务板块设计不合理、国际资源及高端人才严重匮乏、资源配置与战略转型不匹配;再次,本文通过对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所处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了 H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公司层、业务层、职能层等三个层次的战略转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最后,为促使H公司改进对策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H公司的战略转型提供一定的帮助,解决目前H公司战略转型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对同类型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魏统宇[6](2020)在《高铝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及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火力发电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而提高火电机组的热电转换效率,迫使发电机组面临更为苛刻的工况环境,对锅炉用钢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高铝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由于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热传导率和抗热疲劳损伤性能,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已成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的备选材料之一。其典型代表X10CrAlSi18钢种中的铝元素在提高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同时,由于易形铝、硅氧化物夹杂,且促进铁素体晶粒在高温下粗大,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因此,研究铁素体耐热不锈钢中铝的赋存状态、确定最佳化学成分范围;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合理的晶粒尺寸、抑制Al氧化物和σ相等脆性相析出,使钢板具有最佳韧性和高温力学性能匹配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X10CrAlSi18铁素体耐热不锈钢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成分调控设计、冶炼轧制制备得到两种铝含量的试验钢材料。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制度及铝元素对耐热不锈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和力学性能的作用;同时对该材料进行了高温氧化试验,通过氧化动力学曲线、氧化膜表面形貌及物相组成、氧化膜截面相貌及元素分布等的研究表征,摸清了氧化温度和铝元素对新型耐热不锈钢材料氧化行为的作用规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JMat-Pro软件模拟计算两种试验钢热力学平衡相图,结果表明:铁素体耐热不锈钢在凝固过程中主要析出相有M23C6碳化物、M7C3碳化物、Sigma相和Alpha-Cr相等。实验分析发现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的热轧态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相和聚集成网状的碳化物组成。2)通过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材料在790℃~910℃退火处理,发现其微观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相、金属间化合物和颗粒状或板条状的M23C6碳化物组成;在850℃退火30min后,微观组织均匀,铁素体晶粒尺寸细小均匀,析出相较少,具有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664.551MPa,屈服强度为371.224MPa,伸长率为31.65%。3)铁素体耐热不锈钢中铝元素含量由0.63%提高至1.06%后,抑制了碳原子的扩散,使网状碳化物溶解变成孤岛颗粒状碳化物;促进了铁素体晶粒再结晶过程,从而细化晶粒。因此,高铝试验钢具有较优异的强度和硬度,塑性变化不明显。4)抗高温氧化性能是评定耐热不锈钢性能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验表明,两种铝含量的铁素体耐热不锈钢在700℃、800℃和900℃下平均氧化速率均小于0.1g·m-2·h-1,抗氧化性级别均属于完全抗氧化级别;氧化增重曲线均符合氧化抛物线规律,氧化温度越低,铝含量越大,相同氧化时间内氧化增重越小,氧化速率越小,材料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5)通过对氧化膜截面形貌分析表明:两种铝含量的铁素体耐热不锈钢均生成一层薄氧化膜,主要由MnCr2O4、FeMn2O4、Fe2O3、Cr2O3和Al2O3五种氧化物组成;氧化膜最内层氧化物主要由Al2O3和Cr2O3氧化物组成,外层主要由MnCr2O4和FeMn2O4尖晶石结构氧化物组成;在氧化膜内侧有颗粒状或条状的内氧化物生成,内氧化物主要为Al2O3。

吴钊阳[7](2020)在《资源配置视角下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知识形态和技术创新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面临巨大挑战。为了降低交易风险和节省经营成本,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结成相对稳定的网络关系来应对环境变化和竞争,以跨组织边界多智能体协作为特征的协同创新模式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创新模式。企业通过充分利用协同创新网络环境中的外部知识,增强研发过程的可控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创新绩效。然而,尽管协同创新网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获得创新成果,但现实情境中协同创新最后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管理理论和传统资源基础理论等无法有效解释企业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持续成长,用资源禀赋来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非常片面,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及其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管理智慧。企业是不断成长的,意味着企业资源也在不断变化,而随着创新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会随之调整,因此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静态资源的认识,要结合自身成长过程适时调整相应措施来优化协同创新中的内外部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这已然成为当前管理者们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的探究中挖掘出研究问题,概述其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形成本文的技术路线。通过对协同创新、资源基础和企业成长等研究文献的梳理以及理论分析,结合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两个典型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提出协同创新网络在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中的直接效应、中介效应、调节效应以及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假设,具体围绕:(1)协同创新过程中资源配置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企业成长过程中,协同创新的影响趋势如何变化?(3)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中是否呈现差异化且是否有规律可循?这三个问题来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针对研究设计和理论模型,本文规范确定研究变量、编制量表,并进行企业访谈和调研问卷发放,最终通过预调研和正式调研共计形成499份问卷。采用SPSS等软件对各个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量表信度分析等。在数据经过可靠性检验后,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直接效应、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以及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协同创新网络的本质是汲取资源的有效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企业”协同创新、“企业-政府”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网络本质上是通过其蕴含的不同资源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资源配置是协同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法进行数据建模发现,协同创新网络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资源配置起到了显着的中介作用。其中,资源配置在“企业-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资源配置在“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资源配置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3)企业生命周期在协同创新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信度与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生命周期在三种不同的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同时,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由于自身资源的不同,协同创新网络的三种类型分别在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4)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良性循环关系。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自身的资源会不断积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了开展持续性创新活动,对协同创新伙伴的选择会不断变化,导致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随之演化。另一方面,协同创新网络通过资源配置又能显着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而加速企业成长,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存在着良性循环关系。本文系统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源配置视角下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阐明了协同创新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对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解析了协同创新网络的资源本质,引入资源配置为中介变量探究了协同创新不同类型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灵活配置和协调利用创新网络中各个主体间的关系、资源、技能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性;(2)探究了企业生命周期对协同创新网络作用机制的调节效应,丰富了资源配置视角下协同创新的研究思路,完善和补充了协同创新的管理研究体系;(3)探究了协同创新网络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作用程度的差异,深化了企业生命周期对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机理。同时,企业从初创到逐渐成长,自身的资源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战略目标也会随之变化,这一观点拓宽了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的研究视角。企业创新的研究必须要结合企业的成长,因为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而非静态不变的;(4)探究了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结论延伸了已有协同创新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纵深度,证明了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良性循环的关系,为企业科学地管理协同创新网络提供了新的管理思维和实践指导。

李慧[8](2020)在《C-HRA-5钢时效状态下微观组织和寿命预测研究》文中提出奥氏体耐热钢由于其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超超临界火电锅炉的再热器、过热器等部位。随着火电锅炉机组参数的不断提高,锅炉机组对关键部位用钢要求也日益严苛。山西某钢铁企业研发出一种可以作为超超临界机组650℃-700℃锅炉再热器和过热器的奥氏体耐热钢候选材料C-HRA-5钢,该钢目前处于试制阶段,尚未实际应用。一般来说,服役态耐热钢的析出行为与性能变化是通过人工加速时效的方法来研究。本文通过对C-HRA-5耐热钢在1100℃、1150℃、1200℃、1250℃、1280℃不同温度进行固溶处理寻找最佳的固溶处理温度,然后在650℃、700℃和750℃下分别时效不同时间,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维氏硬度计等对C-HRA-5钢在不同时效热处理方式下的析出规律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本研究中,奥氏体耐热钢C-HRA-5的最佳固溶处理工艺为1200℃+1 h,获得奥氏体组织,TEM与EDS分析结果表明基体存在着没有完全溶解的Z相,可能是由于水冷速度较慢导致。C-HRA-5钢在短期时效后,析出相主要有M23C6相、MX相和Z相,时效时间延长至500 h后,还会析出σ相和Laves相。M23C6相主要分布在晶界,呈块状或不规则三角状;Z相在晶界和晶内均有分布,主要呈不规则长方块状或正方形块状;MX相在晶界和晶内都有分布,在晶界呈球形,在晶内呈方形块状;σ相以M23C6或MX相为成核位点呈长棒状分布在晶内;Laves相在晶内呈长的竹叶状分布。时效初期的亚稳析出相Cr3C2和Cr7C3随着时效过程的推移逐渐过渡为稳定的Cr23C6析出相,同时析出相数量明显增多,出现球化现象。C-HRA-5钢在650℃、700℃、750℃时效后的硬度值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且都在300 h后达到峰值。在时效初期,析出相尺寸小、易被位错切过,因此其强化机制主要是位错切过机制(Kelly机制);随着时效的进行,析出相尺寸逐渐增大,位错难以顺利切过析出相,因此硬度值逐渐升高;随着时效过程继续,覆盖在晶界上析出相呈连续分布,晶内析出相颗粒也明显增多,此时,晶界、孪晶界以及亚晶界的强化效应以及晶内析出弥散强化效应相结合,导致钢的硬度达到峰值。随着时效时间的继续延长,析出相不断聚集粗化导致强化效应减弱,因此,钢的硬度逐渐下降。通过C-HRA-5耐热钢高温时效硬度值,建立了硬度值与Larson-Miller P函数的线性关系模型,即HV=869.48476-0.02757P,为超超临界机组的耐热钢运行状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鲁海涛[9](2019)在《国外P92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92钢是一种新型铁素体耐热合金钢,以其优异的高温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蒸汽锅炉与蒸汽管道。现阶段国内正处于超超临界机组的高速发展时期,且P92钢在国内应用前景巨大,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P92钢生产制造能力,但国产材料的某些性能和进口P92钢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材料的性能与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国外P92钢在不同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研究,进一步探究国外P92钢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对优化国产P92钢的热处理工艺,并提升国产P92钢产品的最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首先利用热膨胀仪,研究国外P92钢在不同等温温度及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相转变时间及相变温度;利用OM、SEM等观察分析不同冷却速率与不同等温温度下的组织,结合维氏硬度测定,绘制国外P92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及等温转变曲线(TTT图)。其次,对国外P92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利用OM、SEM等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国外P92钢的组织演变规律;采用电解腐蚀方法对不同温度淬火后的国外P92钢进行电解腐蚀,借助OM测定其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结合国内P92钢的热处理工艺,对1060℃淬火+760℃回火热处理的国外P92钢进行常温拉伸和常温冲击及450℃、500℃、550℃、600℃、650℃的短时高温拉伸实验,测定其常温拉伸、冲击性能及短时高温拉伸力学性能,并利用SEM进行断口形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国外P92钢的相变临界点为:Ac1为792.4℃、Ac3为879.8℃、Ms为372.3℃、Mf为233.3℃;连续冷却曲线(CCT图)与等温转变曲线(TTT图)均包括高温区的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中温贝氏体、低温马氏体四个相变区,且其马氏体转变区与贝氏体转变区部分重合。国外P92钢经1040℃1080℃淬火后出现板条状马氏体,随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组织愈加粗大,第二相未溶物减少,硬度逐渐下降,晶粒度由9级增大为7级;国外P92钢经1060℃淬火+740℃、760℃、780℃等温7h回火的热处理后,随回火温度升高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转变为回火托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国外P92钢经1060℃淬火+760℃等温1h7h回火热处理后,随回火等温时间延长,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向回火托氏体演变,在回火等温5h后组织转变基本完成,同时随回火温度升高第二相颗粒减少,粒度变大且趋于均匀;随回火时间延长第二相颗粒增多,粒度变大且趋于均匀。国外P92钢经1060℃淬火+760℃回火热处理后,相较于使用态而言,材料在常温下的屈服强度下降25 MPa、抗拉强度基本未发生改变、伸长率提升3.5%、断面收缩率上升10%,冲击功KV2上升了13.1J;短时高温拉伸实验中随拉伸温度升高,试样的强度下降、塑韧性升高,在相同拉伸温度下,热处理态的国外P92钢在高温下的强度要较使用态有所降低,但塑性、韧性提高。

王涛[10](2019)在《时效条件下Sanicro25耐热钢的析出相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火力发电行业严重依赖于煤、天然气、石油等化石燃料,在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的大环境下,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燃煤电厂要尽可能地提高发电机组的热效率,因此超超临界(A-USC)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蒸汽参数的逐渐提高,更加严苛的工况环境要求机组用钢具备更好的耐高温性能、抗热疲劳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烟气腐蚀性能等。在高温环境中长期服役后耐热钢的组织稳定性以及冲击韧性都会降低,会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对耐热钢长期服役期间组织稳定性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Sanicro25钢(22Cr-25Ni-3.5W-3Cu)作为一种新型的奥氏体耐热钢,具备较高的蠕变强度、抗烟气腐蚀能力以及优秀的机械加工性能特别是焊接加工性能,成为700°C等级超超临界机组中再热器和过热器的潜在候选材料之一。目前Sanicro25钢只在部分欧洲国家试运行,尚未在国内正式服役。通过研究发现,Sanicro25钢在服役期间会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对Sanicro25钢第二相的析出行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高温时效试验来研究Sanicro25钢在长期时效后的组织演化情况,利用电化学萃取试验研究了第二相的析出行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组织表征手段对Sanicro25钢在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种类、位置及形貌进行了确认;通过XRD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Sanicao25钢时效过程中各析出相相对含量的变化;同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时效处理对Sanicro25钢组织变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货态Sanicro25钢基体为均匀的奥氏体组织,晶内存在大量的孪晶组织以及未溶的富Nb元素的氮化物;时效后晶内和晶界上均有第二相析出,孪晶大量减少,随着时效过程的进行与高温时效温度的提升,析出相的数量与尺寸也在产生着变化;Sanicro25钢在时效后析出相种类主要有M23C6、NbCrN和Nb(N,C)相,晶界上连续析出的主要析出物为M23C6碳化物,晶内的析出相主要是NbCrN和Nb(N,C);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各析出相的相对含量也在逐渐变化,M23C6在析出相中的相对含量最多,M23C6和NbCrN相的相对质量分数先缓慢增加后逐渐趋于平衡;NbN相含量相对很少,其质量分数逐渐降低。Sanicro25钢的冲击韧性在时效后逐渐降低,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沿晶脆性断裂;在蠕变试验中的断裂方式主要以韧窝聚集型断裂为主。

二、火电建设焊接工作的发展历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电建设焊接工作的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C-HRA-5奥氏体耐热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1.2.1 超(超)临界机组概述
        1.2.2 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1.3 电站锅炉用新型耐热钢的发展概况
        1.3.1 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
        1.3.2 奥氏体耐热钢的发展
        1.3.3 C-HRA-5 耐热钢的研发
    1.4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高温材料的焊接技术
        1.4.1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T91/P91 钢的焊接
        1.4.2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T92/P92 钢的焊接
        1.4.3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HR3C钢的焊接
    1.5 奥氏体耐热钢焊接研究现状
        1.5.1 焊接接头的脆化
        1.5.2 晶间腐蚀
        1.5.3 应力腐蚀裂纹
    1.6 本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C-HRA-5 钢管
        2.1.2 试验用Thermanit617 焊丝
    2.2 试验方法
        2.2.1 焊接工艺
        2.2.2 室温拉伸试验
        2.2.3 高温拉伸试验
        2.2.4 显微硬度试验
        2.2.5 热处理工艺
        2.2.6 晶间腐蚀试验
        2.2.7 组织表征
第3章 C-HRA-5 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
    3.1 引言
    3.2 C-HRA-5 钢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
    3.3 镍基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
    3.4 C-HRA-5 钢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
        3.4.1 焊接接头金相组织
        3.4.2 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成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HRA-5 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4.1 引言
    4.2 C-HRA-5 钢焊接接头的室温力学性能
        4.2.1 焊接接头室温拉伸性能
        4.2.2 焊接接头显微硬度
    4.3 C-HRA-5 钢焊接接头的高温力学性能
    4.4 C-HRA-5 钢焊接接头高温持久强度预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HRA-5 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
    5.1 引言
    5.2 显微组织变化
        5.2.1 焊缝金属组织变化
        5.2.2 热影响区组织变化
        5.2.3 母材区组织变化
    5.3 焊接接头晶间腐蚀
        5.3.1 晶间腐蚀敏感性分析
        5.3.2 晶间腐蚀形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某300MW机组煤粉锅炉屏式过热器失效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火电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2 过热器爆管相关研究
    1.3 过热器材料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主要参数
    2.2 燃烧系统
    2.3 汽水系统
    2.4 屏式过热器特性
    2.5 屏式过热器运行状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屏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
    3.1 屏式过热器爆管的金相特性
    3.2 冷态速度场试验
    3.3 热态温度场试验
    3.4 屏式过热器管壁温度监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防止屏式过热器超温的技术方案
    4.1 屏式过热器管材局部更换
    4.2 管材寿命计算
    4.3 消除烟气侧残余旋转
    4.4 调整过热器同屏流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改造后的实施效果
    5.1 改造效果评估
    5.2 超温改造措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大型火力发电厂安装阶段影响机组运行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
    2.1 项目管理
    2.2 质量管理理论
        2.2.1 质量与质量管理
        2.2.2 质量控制
第三章 项目概况与主要设备系统概况
    3.1 项目概况
    3.2 主要设备概况
    3.3 主要工艺系统概况
第四章 影响火力发电厂质量问题的因素
    4.1 人员因素
    4.2 机械设备因素
    4.3 材料因素
    4.4 工艺方法因素
    4.5 环境条件因素
    4.6 火力发电厂主要系统质量控制标准
第五章 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及效果
    5.1 完善组织机构
        5.1.1 项目质量控制网络图
        5.1.2 机构职能
        5.1.3 过程检验控制措施
    5.2 改造大型设备吊装机具
        5.2.1 设备外观质量检查
        5.2.2 改造方案说明
    5.3 加强材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5.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5.3.2 加工工艺控制
        5.3.3 成品标识及涂层控制
        5.3.4 支吊架的出厂试验
    5.4 创新工法对核心组件安装质量控制
        5.4.1 锅炉蒸汽吹管质量控制
        5.4.2 汽轮发电机安装过程质量控制
    5.5 加强环境控制
        5.5.1 焊接环境要求
        5.5.2 焊接材料要求
        5.5.3 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5.5.4 焊后自检
    5.6 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后的机组数据
        5.6.1 汽水冲管次数
        5.6.2 真空严密性和水压试验性能
        5.6.3 机组综合指标数据表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H火电建设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1.2 企业战略转型理论
        2.1.3 火电建设企业战略转型相关研究
    2.2 理论分析方法及工具
        2.2.1 PEST分析模型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波士顿矩阵
第三章 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的现状分析
    3.1 H公司简介
        3.1.1 组织结构
        3.1.2 业务结构
    3.2 H公司转型战略过程分析
        3.2.1 H公司战略转型的背景
        3.2.2 H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及策略
    3.3 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新业务发展不达预期
        3.3.2 国际业务拓展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3.3.3 核心业务不明显
        3.3.4 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未得改善
    3.4 H公司战略转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战略定力不足
        3.4.2 新业务前期策划能力欠缺
        3.4.3 业务板块设计不合理
        3.4.4 国际资源及人才严重匮乏
        3.4.5 资源配置与战略转型不匹配
第四章 H公司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4.1 H公司战略转型面临的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产业环境分析
        4.1.3 内部环境分析
    4.2 公司层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4.2.1 增强战略定力
        4.2.2 优化业务板块
        4.2.3 国际业务实施战略联盟
        4.2.4 运用参控股方式掌握电源资产
    4.3 业务层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4.3.1 降低火电工程施工成本
        4.3.2 聚焦发展非电工程业务
        4.3.3 构建业务差异化运营
    4.4 职能层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4.4.1 提升市场开发能力
        4.4.2 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率
        4.4.3 大力培养和引进战略性人才
        4.4.4 加强新兴技术储备
第五章 H公司战略转型新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树立全员战略转型的思想意识
    5.2 完善各级管理制度
    5.3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5.4 重塑企业文化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铝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及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锅炉耐热钢的选用及发展
        1.2.1 锅炉耐热钢性能的基本要求
        1.2.2 锅炉耐热钢的分类及发展
    1.3 铁素体耐热不锈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3.1 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
        1.3.2 耐热不锈钢中铝元素的作用
        1.3.3 耐热不锈钢中硅元素的作用
    1.4 耐热钢加Al合金化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课题的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的制备
    2.2 热处理工艺试验
        2.2.1 JMat-Pro热力学模拟
        2.2.2 热处理工艺制度
        2.2.3 试验检测设备
    2.3 微观组织观察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室温拉伸试验
        2.4.2 显微硬度试验
    2.5 高温氧化试验
        2.5.1 高温氧化工艺制度
        2.5.2 高温氧化试验设备
        2.5.3 高温氧化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2.6 主要分析表征设备
        2.6.1 X射线衍射仪(XRD)
        2.6.2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S)
3 热处理制度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3.1 JMat-Pro热力学平衡模拟计算
        3.1.1 平衡相图的计算
        3.1.2 主要析出相成分组成计算
    3.2 退火温度对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作用
        3.2.1 退火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3.2.2 退火温度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拉伸断口的分析
    3.3 退火保温时间对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作用
        3.3.2 退火保温时间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拉伸断口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铝元素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4.1 铝元素对热轧态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4.2 铝元素对退火态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4.2.1 铝元素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4.2.2 铝元素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拉伸断口的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X10CrAlSi18 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的高温氧化行为
    5.1 高温氧化试验结果
    5.2 氧化动力学分析
        5.2.1 氧化增重曲线分析
        5.2.2 氧化速率曲线分析
        5.2.3 氧化速率常数拟合曲线分析
    5.3 表面氧化膜形貌及物相分析
        5.3.1 表面氧化膜SEM形貌
        5.3.2 表面氧化膜XRD物相分析
    5.4 氧化膜截面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7)资源配置视角下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协同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2.1.1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
        2.1.2 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2.1.3 协同创新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分析
    2.2 企业成长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企业成长理论
        2.2.2 企业成长的内涵及阶段划分
        2.2.3 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
        2.2.4 企业的网络化成长
    2.3 资源配置相关研究综述
        2.3.1 资源基础理论
        2.3.2 企业资源的内涵
        2.3.3 资源配置的内涵和模式
        2.3.4 资源配置的效率
    2.4 资源配置视角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2.5 现有研究述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探索性案例
    3.1 案例研究简介
    3.2 案例研究方法
        3.2.1 案例背景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及分析
    3.3 “京东方”案例分析
        3.3.1 “京东方”公司概况
        3.3.2 “京东方”的成长及协同创新网络构建
        3.3.3 “京东方”案例小结
    3.4 “东汽”案例分析
        3.4.1 “东汽”公司概况
        3.4.2 “东汽”的成长及协同创新网络构建
        3.4.3 “东汽”案例小结
    3.5 案例间分析
    3.6 初始研究命题的提出
        3.6.1 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
        3.6.2 协同创新网络与资源配置
        3.6.3 资源配置与企业创新绩效
        3.6.4 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
        4.1.1 “企业-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
        4.1.2 “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
        4.1.3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
    4.2 资源配置的中介作用
        4.2.1 资源配置与企业创新绩效
        4.2.2 “企业-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资源配置
        4.2.3 “企业-政府”协同创新网络与资源配置
        4.2.4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与资源配置
    4.3 企业成长的调节作用
    4.4 理论模型的提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 实证研究总体思路
    5.2 问卷设计
        5.2.1 问卷设计原则
        5.2.2 问卷设计过程
        5.2.3 问卷防偏措施
    5.3 研究变量度量
        5.3.1 自变量:协同创新网络
        5.3.2 中介变量:资源配置
        5.3.3 调节变量:企业生命周期
        5.3.4 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
        5.3.5 控制变量
    5.4 问卷的预调研
        5.4.1 预调研分析方法
        5.4.2 预调研样本数据分析
    5.5 问卷定稿
    5.6 样本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5.6.1 样本数据收集
        5.6.2 样本特征
    5.7 分析方法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1 变量的效度检验
        6.1.1 协同创新网络
        6.1.2 资源配置
        6.1.3 企业创新绩效
    6.2 变量的信度检验
    6.3 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协同创新网络影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机理的验证
    6.5 结果与讨论
        6.5.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6.5.2 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讨论
        6.5.3 资源配置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讨论
        6.5.4 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讨论
        6.5.5 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启示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C-HRA-5钢时效状态下微观组织和寿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锅炉用钢的发展历史
        1.2.1 铁素体钢的发展历程
        1.2.2 奥氏体钢的发展历程
        1.2.3 镍基高温合金
    1.3 奥氏体耐热钢的强化机理
        1.3.1 固溶强化
        1.3.2 析出强化
        1.3.3 位错强化
        1.3.4 多元素复合强化
    1.4 奥氏体钢中的析出相
        1.4.1 M_(23)C_6型碳化物
        1.4.2 MX型碳、氮化物和Z相
        1.4.3 金属间化合物
        1.4.4 富铜相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本文研究目的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热处理方式
        2.2.1 固溶工艺优化试验
        2.2.2 组织稳定性研究长期时效实验
    2.3 试验设备
        2.3.1 显微组织观察
        2.3.2 硬度检测
第3章 C-HRA-5钢固溶处理工艺研究
    3.1 前言
    3.2 固溶温度对C-HRA-5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3.2.1 金相组织
        3.2.2 SEM结果分析
        3.2.3 硬度分析
    3.3 固溶时间对C-HRA-5钢析出相和硬度的影响
    3.4 讨论
        3.4.1 最佳固溶温度与固溶时间选择
        3.4.2 固溶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温度时效下C-HRA-5钢的析出相
    4.1 前言
    4.2 650℃时效析出相演变
        4.2.1 析出相的微观组织分析
        4.2.2 析出相的EDS能谱分析
        4.2.3 析出相的透射电镜分析
    4.3 700℃时效析出相演变
        4.3.1 析出相的微观组织分析
        4.3.2 析出相的EDS能谱分析
        4.3.3 析出相的透射电镜分析
    4.4 750℃时效析出相演变
        4.4.1 析出相的微观组织分析
        4.4.2 析出相的EDS能谱分析
        4.4.3 析出相的透射电镜分析
    4.5 讨论
        4.5.1 特殊形貌的Z相
        4.5.2 纳米级的富铜相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C-HRA-5钢的寿命预测
    5.1 前言
    5.2 不同时效状态下的硬度曲线
    5.3 Larson-Miller参数法估算寿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国外P92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发电机组的发展
        1.1.2 超超临界机组用钢的发展
    1.2 P92 铁素体耐热钢概述
        1.2.1 P92 钢简介
        1.2.2 P92 钢生产应用现状
        1.2.3 P92 钢的化学成分
        1.2.4 P92 钢的强化方式
        1.2.5 P92 钢的析出相
    1.3 钢的相变动力学曲线
        1.3.1 CCT与 TTT曲线
        1.3.2 CCT与 TTT曲线的测定方法
    1.4 影响P92 钢性能的因素
        1.4.1 热处理对P92 钢性能的影响
        1.4.2 组织对P92 钢性能的影响
        1.4.3 晶粒度对P92 钢性能的影响
    1.5 力学性能与测定方法
        1.5.1常温性能实验
        1.5.2高温短时拉伸实验
    1.6 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背景
        1.6.2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过程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研究路线
        2.1.1 实验材料
        2.1.2 研究路线
    2.2 实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及过程
        2.3.1 CCT、TTT测定工艺及方法
        2.3.2 热处理工艺
        2.3.3 显微组织观察及分析
        2.3.4 晶粒度观察及测定
        2.3.5 力学性能测定
3 国外P92 钢的动力学曲线
    3.1 相变点的测定
    3.2 国外P92 钢的连续冷却曲线
        3.2.1 冷却速率对国外P92 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3.2.2 冷却速率对国外P92 钢维氏硬度的影响
        3.2.3 不同冷却速率下国外P92 钢的相变温度
        3.2.4 国外P92 钢的CCT曲线
    3.3 国外P92 钢的等温转变曲线
        3.3.1 等温温度对国外P92 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3.3.2 等温温度对国外P92 钢维氏硬度的影响
        3.3.3 不同温度等温下国外P92 钢的相变时间
        3.3.4 国外P92 钢的TTT曲线
    3.4 本章小结
4 热处理工艺对国外P92 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4.1 淬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4.1.1 淬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组织的影响
        4.1.2 淬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第二相未溶物的影响
        4.1.3 淬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晶粒尺寸的影响
        4.1.4 淬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硬度的影响
    4.2 回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4.2.1 回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组织的影响
        4.2.2 回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4.2.3 回火温度对国外P92 钢硬度的影响
    4.3 回火时间对国外P92 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4.3.1 回火时间对国外P92 钢组织的影响
        4.3.2 回火时间对国外P92 钢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4.3.3 回火时间对国外P92 钢硬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热处理工艺对国外P92 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热处理工艺对国外P92 钢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5.1.1 常温拉伸性能测定及分析
        5.1.2 常温冲击性能测定及分析
        5.1.3 拉伸断口观察及分析
    5.2 热处理工艺对国外P92 钢短时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5.2.1 短时高温拉伸性能测定及分析
        5.2.2 短时高温拉伸断口形貌观察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时效条件下Sanicro25耐热钢的析出相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1.3 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材料的发展
        1.3.1 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
        1.3.2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
        1.3.3 奥氏体耐热钢的发展
        1.3.4 新型奥氏体耐热钢Sanicro25
    1.4 Sanicro25 合金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2.1.1 实验材料
        2.1.2 时效热处理工艺
    2.2 实验方法
        2.2.1 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2.2.2 力学性能测试
3 Sanicro25 钢时效后的组织观察与析出相分析
    3.1 金相组织观察
    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相分析
    3.3 电子探针(EPMA)的相分析
    3.4 X射线衍射(XRD)的相分析
    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相分析
    3.6 基于X射线衍射(XRD)方法的半定量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Sanicro25 钢于时效后力学性能的变化
    4.1 时效前后显微维氏硬度的变化
    4.2 冲击韧性的变化
    4.3 Sanicro25 合金蠕变断口分析
5 第二批Sanicro25 管材于700°C时效后的组织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火电建设焊接工作的发展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 [1]C-HRA-5奥氏体耐热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 张肖龙.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某300MW机组煤粉锅炉屏式过热器失效原因及对策研究[D]. 杨洋.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3]中国电力史研究述要[J]. 王硕.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大型火力发电厂安装阶段影响机组运行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D]. 郭瓒. 青岛大学, 2020(02)
  • [5]H火电建设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祖钦钦.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高铝铁素体耐热不锈钢组织性能及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D]. 魏统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资源配置视角下协同创新网络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D]. 吴钊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8]C-HRA-5钢时效状态下微观组织和寿命预测研究[D]. 李慧.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9]国外P92钢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研究[D]. 鲁海涛.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10]时效条件下Sanicro25耐热钢的析出相分析[D]. 王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火电建设中焊接工作的发展历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