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

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

一、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论文文献综述)

杜真真[1](2021)在《内质网应激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该院进行规律性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入院的12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正常妊娠组。留取血清标本,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外周血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及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和正常妊娠组FINS,HOMA-IR,外周血GRP78、CHOP及Caspase-12表达,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FINS、HOMA-IR与外周血GRP78、CHOP及Caspase-1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FINS、HOMA-IR显着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1)。妊娠期糖尿病组外周血GRP78、CHOP及Caspase-12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妊娠组(P<0.001)。1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有80例(64.52%)孕妇HOMA-IR≥2.69,纳为胰岛素抵抗组;44例(35.48%)孕妇HOMA-IR<2.69,纳为非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抵抗组外周血GRP78、CHOP及Caspase-12显着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外周血GRP78、CHOP及Caspase-12与FINS均呈正相关(r=0.574、0.478及0.424,均P<0.001),与HOMA-IR均呈正相关(r=0.622、0.524及0.470,均P<0.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胰岛素抵抗与外周血内质网应激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林健[2](2021)在《MKP7参与调控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而直接导致高血糖为特征。截至2019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9%(1.16亿人),是全球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病总数的90%。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糖调节功能受损,持续发展的高血糖会进一步导致胰岛β细胞完全衰竭。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人类遗传学和实验验证等多方面证据表明,糖脂毒性是2型糖尿病中胰岛β细胞损伤的首要原因,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MKP),也称双特异性磷酸酶(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DUSP),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负调控磷酸酶。MKP的C端催化结构域能够通过去磷酸化MAPK的苏氨酸和/或酪氨酸残基,使其失活。MKP7是第三类MKP家族成员,已有研究指出,MKP7在肌肉组织中能够调节胰岛素抵抗,在肝脏中能缓解炎症反应和血脂异常,提示MKP7可能参与调控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但MKP7在胰腺组织中的作用仍然未知,因此,本研究围绕MKP7对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损伤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发现HFD(High-fat diet)肥胖小鼠的胰腺组织中,MKP7表达显着降低,提示MKP7与胰岛β细胞损伤的关联性。进而分别构建了MIN6-MKP7(小鼠胰岛β细胞瘤细胞)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和干扰MKP7表达的慢病毒用于探究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KP7对MIN6细胞糖脂毒性损伤的调控作用。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MKP7过表达能够有效缓解糖脂(Glucose and palmitic acid,GP)联合处理对MIN6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MKP7可以缓解GP诱导的Bcl-2/BAX相对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12、Caspase-9/3剪切活化水平升高和CHOP表达水平升高,表明其可以抑制GP引起的MIN6细胞凋亡;通过对内质网应激中激酶p IRE-1α、p EIF-2α和分子伴侣GRP-78、GRP-97、XBP-1s的检测发现,过表达MKP7可以抑制GP相关的内质网应激信号分子的表达,而干扰MKP7表达则会加剧细胞内质网应激水平,提示MKP7能够缓解GP刺激下MIN6细胞的内质网应激水平。炎症反应与胰岛β细胞凋亡关系密切。本研究检测了GP处理对MIN6细胞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Real-time PCR结果显示,MKP7能够抑制GP刺激下MIN6细胞中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基因的转录水平。同时,通过检测GP处理的MIN6细胞中ROS生成水平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HIF-1α和PDH-3的转录水平发现,MKP7同样能够缓解GP诱导的MIN6细胞氧化应激反应。MKP7作为MAPK的靶向负调控蛋白家族,同时也参与胰岛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因此,本研究还验证了MKP7对GP处理的MIN6细胞中MAPK蛋白家族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过表达MKP7能够显着抑制GP刺激下MIN6细胞中JNK、P38和ERK的磷酸化水平,但对ERK的抑制作用较为短暂,而抑制MKP7表达能够同时增强JNK、P38和ERK的磷酸化水平。在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结果表明MKP7能够有效缓解GP刺激导致的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受损,同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MKP7可以缓解GP刺激对MIN6细胞中p AKT、GLUT2和PDX-1水平的抑制,从而抵抗GP诱导的MIN6细胞功能障碍。AKT对胰岛β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我们使用AKT抑制剂MK-2206研究了AKT在胰岛β细胞中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MK-2206处理显着提高了MIN6细胞的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MIN6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所造成的效果与GP处理相似。同时,过表达MKP7可以通过提高AKT的磷酸化水平而缓解MK-2206对MIN6细胞造成的损伤,提示MKP7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MIN6细胞的糖脂毒性损伤过程。综上所述,在GP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过程中,MKP7抑制了细胞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缓解了细胞凋亡和功能障碍,提示MKP7可能是2型糖尿病生物治疗的潜在靶点。另外,MKP7可能通过MAPK或AKT信号通路缓解胰岛β细胞的糖脂毒性损伤,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通过体内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贾婷婷[3](2021)在《Cinaciguat通过上调PKG2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血糖升高、血脂紊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损害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难题。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与牙周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易导致患者牙齿脱落,造成牙列缺损或缺失。口腔种植技术作为现阶段修复缺失牙最理想的手段,逐渐成为众多失牙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有较大的种植修复需求,但由于该病会对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损害成骨细胞功能,抑制种植体周围新骨再生,对种植体骨结合产生不利影响,被认为是口腔种植牙的相对禁忌症。近年来,对2型糖尿病所致种植体骨结合不良的病理机制的探索一直是科研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因此阐明其致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将会对临床上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种植义齿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cG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G2(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G2,PKG2)作为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位于真核细胞内,研究表明其能够发挥对骨骼生长的调控作用,不仅调节软骨细胞的分化,也参与调节成骨细胞功能,被认为是骨骼内稳态和骨重建的关键调节器。除此之外,cGMP/PKG2通路在维持糖代谢的稳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多种组织中该通路的受损被认为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而特异性激活PKG2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基于PKG2同时在骨代谢与糖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推测其可能为2型糖尿病致种植体骨结合不良的关键靶点,激活其表达能够对改善糖尿病环境下成骨细胞功能障碍产生积极作用。Cinaciguat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激活剂,能够不依赖于NO直接激活被氧化的鸟苷酸环化酶,从而高效地产生cGMP,增强PKG2的活性,对于改善心脏病、肾病具有确切疗效,更被誉为治疗骨质疏松疾病最有潜力的药物。同时,cinaciguat对于糖尿病相关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在糖毒性环境中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并能够增加1型糖尿病小鼠的骨小梁和密质骨。然而,cinaciguat能否作为PKG2的激活剂,缓解2型糖尿病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功能障碍,改善种植体骨结合,及其背后的分子学作用机制尚无人报道。因此,本研究首先建立体内2型糖尿病及体外高糖高脂模型,探究PKG2的表达与2型糖尿病致种植体骨结合不良的相关性,确定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可靠性;其次,通过慢病毒转染过表达PKG2,验证增加其表达能够改善体外糖尿病模拟环境诱导的成骨细胞功能障碍;最后探究体内外合理应用cinaciguat是否能够通过逆转糖尿病条件下PKG2的表达降低,保护成骨细胞功能,改善2型糖尿病所致的种植体骨结合不良,并通过高通量蛋白组学的方式挖掘其背后的效应分子及作用机制。本课题旨在揭示2型糖尿病影响种植体骨结合这一重要临床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找寻出新的关键靶点PKG2及治疗药物cinaciguat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治疗的成功率。材料与方法1.2型糖尿病对大鼠种植体骨结合、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及PKG2表达水平的影响在体内实验中,利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联合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实施外科手术在大鼠股骨植入人工种植体。处死大鼠后进行取材,采用Micro-CT扫描重建、硬组织切片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改良Masson三色染色等多种手段评价2型糖尿病对于体内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KG2在种植体周围骨区的表达情况。在体外实验中,通过酶消化乳鼠颅骨组织块的方法提取大鼠原代成骨细胞,并对分离纯化的成骨细胞进行鉴定。联合应用25mM葡萄糖和200μM棕榈酸钠模拟体外2型糖尿病高糖高脂(high-sugar and high-fat,HGHL)环境,并定义为HGHL培养基组,以正常培养基组、溶剂组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干预下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主要包括利用乙炔基脱氧尿苷(5’-ethyny1-2’-deoxyuridine,EDU)荧光染色比较三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罗丹明-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在钛片上的黏附情况;并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定量分析实验、茜素红检测矿化结节形成实验、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反映三组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最后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成骨细胞内PKG2的表达情况。2.过表达PKG2对体外高糖高脂环境诱导的成骨细胞功能损伤的影响通过慢病毒转染方式使成骨细胞中PKG2过表达,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效率。确定PKG2能够在成骨细胞中稳定过表达后,加入HGHL培养基干预,建立HGHL+OEPKG2组,并与正常培养基组、HGHL培养基组、HGHL+OENC组(过表达对照组)进行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比较。主要包括运用EDU荧光标记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罗丹明-鬼笔环肽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黏附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反映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验证过表达PKG2对体外2型糖尿病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效果。3.应用cinaciguat对2型糖尿病所致的成骨细胞功能障碍及种植体骨结合不良的改善作用研究在体外实验中,将cinaciguat外源性加入HGHL培养基中干预成骨细胞,并以溶剂DMSO作为对照组,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观察cinaciguat对于PKG2的激活作用。同时继续采用EDU荧光标记术、流式细胞术、罗丹明-鬼笔环肽荧光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与活性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了加入cinaciguat后对于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及成骨分化等功能的改善效果。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减成骨细胞内PKG2,验证cinaciguat发挥的有利作用是通过PKG2所介导。在体内实验中,构建2型糖尿病及正常大鼠种植体植入模型,并通过腹腔注射cinaciguat、皮下注射胰岛素及两者联合应用三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大鼠,运用钙黄绿素染色、Micro-CT重建、环境扫描电镜、硬组织切片染色、苏木素-伊红及改良Masson三色染色等多种手段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于种植体骨结合的改善作用。4.Cinaciguat逆转2型糖尿病环境对成骨细胞损害作用的蛋白组学分析对体外HGHL培养基中加入或不加入cinaciguat干预的两组成骨细胞进行收样,且每组设立3个重复组。样本收集完毕后,进行蛋白组学检测分析,包括蛋白质的定量及质量评估、串联质谱标签标记、分级、质谱分析、数据库对比等操作。获得组学分析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原始数据后,根据设定标准,确定两组间上下调的差异蛋白,并通过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信号通路的分析,确定蛋白的功能富集情况与参与的生物通路信息。同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关键蛋白PKG2与某个差异蛋白之间的潜在关系,探讨相关的效应机制。5.Cinaciguat通过PKG2改善2型糖尿病所致成骨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首先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质组学结果,确定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的关键蛋白PKG2与差异蛋白PLCβ1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利用Ca2+荧光技术检测成骨细胞内钙超载的情况;再次,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物的蛋白表达来评估成骨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最后通过EDU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罗丹明-鬼笔环肽荧光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与活性定量分析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激活或抑制内质网应激效应对于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及成骨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1.2型糖尿病损害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及成骨细胞功能,并导致PKG2表达下调体内实验成功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均高于11.1 mmol/L且稳定大于一周,完成大鼠股骨种植体植入术12周后安乐处死大鼠,收集样本,对不同组别大鼠股骨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进行检测。Micro-CT重建分析和硬组织切片染色结果均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2型糖尿病大鼠组骨结合率明显降低,骨相关的指标参数也相应下降;苏木素-伊红染色、改良Masson三色染色显示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大部分为不成熟的纤维组织,骨组织较少,而正常大鼠种植体周围包绕大量成熟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骨组织的PKG2表达明显降低。体外实验中成功分离了大鼠原代成骨细胞,并进行鉴定,其特征符合成骨细胞标准。在进行三组成骨细胞间多项生物学功能检测时,结果提示HGHL培养基能够显着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且提高了细胞的凋亡比率,同时细胞在钛片上的接触面积减小,附着状态变差,成骨功能也受损严重。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HGHL组成骨细胞内PKG2表达明显降低。2.过表达PKG2改善体外高糖高脂环境诱导的成骨细胞功能损伤体外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成功构建了成骨细胞过表达PKG2模型,转染效率良好。对各组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检测时发现,过表达PKG2能够促进HGHL条件下成骨细胞增殖,改善HGHL环境下成骨细胞的黏附,同时促进HGHL培养基中细胞的成骨分化。3.应用cinaciguat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所致的成骨细胞功能障碍,促进种植体骨结合体外实验中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在HGHL培养基环境下外源性加入cinaciguat能够上调成骨细胞中PKG2的表达,并能够在PKG2的介导下,提升模拟糖尿病环境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情况,逆转细胞的黏附不利,并能够改善成骨分化。体内实验中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cinaciguat能够上调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PKG2的表达;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腹腔注射cinaciguat单一治疗方法相比,cinaciguat作为辅助药剂联合应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能够显着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不良情况,具体表现为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间距的平均距离更大、种植体骨结合率明显升高、种植体表面的骨超微结构质量更高及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数量更多,且更为成熟。4.Cinaciguat逆转成骨细胞在2型糖尿病环境中损害作用的蛋白组学分析通过高通量蛋白组学技术比较HGHL培养基中加入或不加入cinaciguat干预的两组成骨细胞之间蛋白组分的差异,并根据p值<0.05和绝对倍数变化≥1.2两个基本原则对蛋白进行筛选,共得到221个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差异蛋白在GO功能上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在信号通路上主要富集在糖尿病的病理代谢及骨代谢等相关生物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当以PKG2作为关键节点蛋白,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的分析时,我们预测出PLCβ1可能为其下游的效应蛋白。5.Cinaciguat通过PKG2抑制PLCβ1,减轻成骨细胞内钙超载和内质网应激发挥骨保护作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PLCβ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一致,且cinaciguat抑制PLCβ1的作用是通过PKG2介导的,进一步明确PKG2对于PLCβ1的调控作用。除此之外,钙离子荧光及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cinaciguat能够通过PKG2减轻成骨细胞内由于糖尿病模拟环境下PLCβ1表达升高所引发的钙超载与内质网应激现象;而cinaciguat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能够提升2型糖尿病高糖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抑制细胞的过度凋亡,改善细胞的黏附不利,并能够促进细胞的成骨分化。结论1.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的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较差,且高糖高脂环境下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及成骨能力受损明显。同时,在体内外模拟2型糖尿病条件下细胞中PKG2的表达均降低。2.通过慢病毒转染过表达PKG2能够改善体外2型糖尿病高糖高脂环境对成骨细胞的功能损伤,证实了PKG2在糖尿病环境下调控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积极作用。3.外源性添加cinaciguat对体外2型糖尿病高糖高脂条件所造成的成骨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够作为辅助用药联合应用胰岛素显着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不良情况。4.通过高通量蛋白组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PKG2作为关键节点蛋白,预测出PLCβ1可能为其下游的效应蛋白。5.Cinaciguat能够通过上调PKG2抑制PLCβ1的激活,减轻细胞内Ca2+超载-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保护成骨细胞免受2型糖尿病的损伤,进而改善种植体骨结合。

贾晓颖[4](2021)在《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体外角度,针对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来探讨糖络宁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机理。通过基因沉默和过表达,验证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在DPN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35只,糖络宁组25只,分别予以2.5 g/kg-d的糖络宁生药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0天,制备正常血清和糖络宁血清。新生大鼠提取背根神经元细胞(DRGn)。采用Lipo2000法进行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抑制剂组、中药组、激动剂中药对照组和激动剂中药组。使用q-PCR 检测 DRGn 细胞中 miR-211、IRE1α、CHOP 和 XBP1 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RGn细胞中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荧光探针法测定DRGn细胞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技术检测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含量。研究结果1.qRT-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3.氧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ROS、MDA显着提高(P<0.01),SOD活力明显减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ROS、MDA明显减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1),而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ROS、MDA升高(P<0.01),SOD活力减低(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1.DRGn细胞通过转染miR-211抑制剂和激动剂可构建有效的miR-211低表达和过表达的模型。miR-211抑制剂可使IRE1α-CHOP通路活性减低,进而缓解高糖对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miR-211激动剂能增加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进而使糖络宁对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抗氧化作用降低。2.高糖可使DRGn细胞中miR-211表达增加,进而激活IRE1α-CHOP通路,引发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使细胞受损;糖络宁含药血清可使miR-211水平减低,降低IRE1α-CHOP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缓解细胞损伤。本研究表明,糖络宁可改善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依赖于糖络宁能下调miR-211的表达,进而抑制高糖下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缓解氧化损伤,改善DPN。

马坤[5](2021)在《有氧运动介导自噬和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糖尿病心肌保护》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随着糖尿病患病率日趋增加,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多种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在DCM病程发展中的重要调控作用,调节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水平可以缓解DCM心肌损伤,先前已有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以诱导DCM的心肌保护,且运动训练可介导内质网应激、自噬和凋亡改善心衰大鼠心肌功能,然而运动改善DCM是否介导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分子机制尚未深入研究,探讨运动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凋亡的具体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运动如何多途径的抑制DCM心肌凋亡的机制研究,可进一步明确运动干预DCM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选用18只8周龄的自发性Ⅱ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模型组(DM组,n=10)、运动组(DME组,n=8),选用同品系同周龄的非糖尿病健康m/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8)。其中Con组和DM组不进行干预,只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DME组进行一周强度递增的跑台运动适应后开始为期8周的运动,中等运动强度:10m/min,每周运动5次,40min/次。末次运动干预24小时后,取心肌组织样本,HE染色观察小鼠心肌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WGA染色统计心肌肥大情况,TUNEL染色考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用于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变化:1)体重:与Con组相比,DM组糖尿病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1);DME组糖尿病小鼠的体重明显低于DM组(p<0.001);DM组糖尿病小鼠实验后的体重明显高于实验前(p<0.01),DME组糖尿病小鼠运动后的体重比干预前显着降低(p<0.001)。2)血糖:实验干预后,DM组与DME组db/db小鼠的血糖水平显着高于Con组(p<0.001),但DME组与DM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形态结构变化:1)HE染色:与Con组相比,DM组糖尿病小鼠心肌纤维排列明显紊乱不规则,细胞间质界限不清,可见溶解的肌纤维和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出现核固缩、核裂解现象;与DM组相比,DME组糖尿病小鼠心肌肌纤维排列较为正常,细胞界限较为清楚。2)透射电镜:与Con组相比,DM组糖尿病小鼠心肌肌原纤维排列杂乱、断裂、甚至溶解,明暗带模糊,线粒体肿胀、嵴模糊不清,有大量空泡产生,仅见少量自噬样囊泡且内质网扩张、肿胀;经过运动干预后,DME组小鼠心肌肌纤维排列略有改善,可见明暗带,自噬体数量明显增多,内质网肿胀情况明显减轻。3)Masson染色:对比Con组,DM组db/db小鼠心肌胶原纤维含量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运动后,DME组小鼠心肌胶原纤维含量比DM组略有减少,然无显着性差异。4)WGA染色:DM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显着大于Con组(p<0.01);DME运动干预组小鼠心肌横截面积明显低于DM组(p<0.01)。3.Western blot分析:1)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组相比,DM组小鼠心肌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01),抗凋亡蛋白Bcl-2略有降低;相对于DM组,进行运动干预的DME组小鼠心肌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01),抗凋亡蛋白Bcl-2显着升高(p<0.001)。2)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组相比,DM组小鼠心肌中p62、LC3-II/I表达无明显差异,而Beclin1表达显着下调(p<0.001);有氧运动干预后,DME组db/db小鼠心肌细胞内LC3-II/I、Beclin1的表达显着升高(p<0.001,p<0.001),p6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01)。3)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相比,DM组小鼠心肌细胞中GRP78、p-PERK/PERK、ATF4、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01,p<0.001),p-el F2α/el F2α表达略有下降(p<0.01),CHOP蛋白无显着性变化;与DM组相比较,DME组小鼠心肌细胞内GRP78、PERK、p-PERK、el F2α、p-el F2α、ATF4、CHOP和caspase-12等蛋白均显着性降低(p<0.01,p<0.001,p<0.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激活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自噬以及下调PERK/el F2α/ATF4/CHOP通路减少细胞凋亡,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形态结构,促进糖尿病性心肌保护。

钱少环[6](2021)在《血清FGF21、CHO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其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因胸痛于我院治疗的患者362例,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n=276)和造影正常的对照组(n=86);依据ACS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77)及非糖尿病(n=199),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n=181)及非高血压组(n=95),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及检验指标。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纳入对象血清FGF21、CHOP水平,分析各分组间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3.依据冠脉介入检查结果,将ACS组患者再依次分为单支病变组(n=46)、双支病变组(n=89)以及三支病变组(n=141),比较各组患者血清FGF21和CHOP水平。4.对ACS组患者进行平均15个月的随访,根据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将纳入对象分为MACEs组(n=27)和非MACEs组(n=249),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并分析ACS患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5.用ROC曲线评价血清FGF21和CHOP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血清FGF21及CHO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亚组分析中,高血压组对比非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对比非糖尿病组,血清FGF21及CHO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单支病变组相比,血清FGF21及CHOP表达水平在三支及双支病变组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且三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3.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ACS组患者血清FGF21与CHOP之间存在正相关(r=0.61,P<0.05)。4.MACEs组患者血清FGF21、CHOP、cTnI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s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FGF21、CHOP、cTnI及Gensini评分是ACS患者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示,CHOP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s的曲线下面积为0.662,其最佳截断点为18.55,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0.390、0.889(P<0.05);FGF21曲线下面积为0.761,其最佳截断点为378.07,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敏感性0.748、0.768(P<0.05);cTnI曲线下面积为0.768,其最佳截断点为1.04,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敏感性为0.844、0.667(P<0.05)。利用Medcalc软件分析显示FGF21与cTnI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CS组患者血清FGF21及CHO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ACS组患者血清FGF21及CHOP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呈上升趋势,且血清FGF21及CHO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3.FGF21、CHOP、cTnI及Gensini评分是ACS患者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GF21及CHOP水平对ACS患者院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王俊[7](2021)在《心外膜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与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一、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表现为异常心律及心房快速而不协调的运动,可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心房颤动患者数量众多,但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心房纤维化是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心房纤维化可以增加心房局灶性电活动的发生几率,并引起心房传导阻滞、传导方向改变以及再进入,进而促进房颤的发生与维持。前期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可以合成、分泌细胞因子YKL-40,并与心房纤维化呈正相关。新近研究显示,EAT发生功能紊乱时可能通过脂肪浸润影响心房电信号传导,并通过旁分泌脂肪因子、炎症因子以及促纤维化因子等细胞因子促进心房炎症和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但通过文献检索,有关EAT在房颤心房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多聚焦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具体是什么导致EAT功能紊乱,以及如何激活下游通路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前期的预实验发现,房颤患者的EAT内可能存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相关通路的激活,这也许是导致EAT发生炎性反应、纤维化以及旁分泌水平改变,从而诱发和维持房颤的可能原因。二、研究目的(一)明确AF患者EAT中内质网应激水平;(二)分析AF患者EAT内质网应激水平与心房纤维化的相关性;(三)分析AF患者EAT内质网应激水平与EAT中促炎因子、促纤维化因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相关性。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AF组(n=15)和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组(n=15),获取AF患者的EAT、心包外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和SR患者的EAT。(一)利用天狼星红染色评估AF和SR患者心房纤维化水平;(二)利用q RT-PCR方法检测AF患者的EAT、PAT、SAT与SR患者EAT中ERS标志性蛋白IRE1α、XBP1、Bip、PERK、CHOP、ATF6、e IF2α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AF患者的EAT、PAT、SAT与SR患者EAT中ERS标志蛋白IRE1α、XBP1、Bip、PERK、CHOP、ATF6、e IF2α蛋白水平;(三)利用q RT-PCR方法检测AF和SR患者EAT脂联素、瘦素、TNF、IL-1β、IL-6、IL-8、MCP-1、CRP、TGF-β、MMP-2、MMP-7、血管紧张素原、ACE、糜酶、组织蛋白酶G转录水平;(四)通过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EAT中差异表达的ERS蛋白转录水平与心房纤维化占比、炎性因子、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四、结果(一)心房颤动(AF)组患者和窦性心律(SR)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二)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AF组患者EAT与左心耳组织中纤维化水平较SR组患者高(P<0.05);(三)Real time 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AF组患者EAT中的IRE1α、XBP1、Bip转录水平较SR患者增高(P<0.05),AF患者EAT中PERK、CHOP、ATF6、e IF2α的转录水平与SR患者EAT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AF组患者EAT中IRE1α、XBP1、Bip蛋白水平较SR组患者增高(P<0.05),而PERK、CHOP、ATF6、e IF2α的蛋白水平与SR组患者EAT无明显差异(P>0.05);(四)Real time 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AF组患者EAT中的IRE1α、XBP1、Bip转录水平较AF组患者PAT、SAT增高(P<0.05),AF组患者EAT中PERK、CHOP、ATF6、e IF2α的转录水平与AF患者PAT、SAT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AF组患者EAT中IRE1α、XBP1、Bip含量较AF组患者PAT、SAT增高,而PERK、CHOP、ATF6、e IF2α的蛋白水平与AF患者PAT、SAT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五)Real time 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AF组患者EAT中的脂联素、瘦素转录水平与SR患者EAT无明显差异(P>0.05);AF患者EAT中的炎性因子指标TNF-α、IL-1β转录水平较SR患者EAT显着增高(P<0.05),而两组MCP-1、CRP、IL-6、IL-8转录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AF患者EAT中的TGF-β、MMP-2转录水平较SR患者EAT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MMP-7转录水平未及明显差异(P>0.05);AF患者EAT中的AGT、Chymase转录水平较SR患者EAT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ACE、组织蛋白酶G转录水平未及明显差异(P>0.05);(六)通过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数据,结果显示AF患者EAT中Bip转录水平与左心耳组织纤维化占比呈正相关(P<0.05);AF患者EAT中XBP1转录水平与TNF-α、Chymase、AGT转录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与IL-1β、TGF-β和MMP-2转录水平未见明显相关(P>0.05);AF患者EAT中Bip转录水平与TNF-α、Chymase、IL-1β转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与AGT、TGF-β和MMP-2未及明显相关性(P>0.05);AF患者EAT中IREα转录水平与TGF-β转录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与IL-1β、TNF-α、AGT、Chymase和MMP-2未及明显相关性(P>0.05);(七)通过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数据,结果显示AF患者EAT中CHYMASE的转录水平与TGF-β转录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与IL-1β、TNF-α和MMP-2未及明显相关性(P>0.05);AF患者EAT中AGT转录水平与TNF-α转录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与MMP-2、IL-1β、TGF-β转录水平未见明显相关(P>0.05)。五、结论(一)AF患者EAT中,包括IRE1α、XBP1、Bip在内的多种ERS相关蛋白水平显着升高,提示ERS的IRE1α-XBP1通路在AF患者EAT中有所激活;(二)AF患者EAT中Bip转录水平与心房纤维化占比呈正相关,提示EAT中内质网应激与心房纤维化相关;(三)AF患者EAT中IRE1α、XBP1、Bip等ERS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EAT中IL-1β、TNF-α、TGF-β等炎性因子、纤维化相关因子转录水平上调相关,AF患者EAT中AGT、Chymase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并TNF-α、TGF-β转录水平相关,提示EAT可以合成血管紧张素Ⅱ,并与组织促炎、促纤维化特性相关,AF患者EAT中ERS、促炎、促纤维化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蔡佳伦,刘双全[8](2021)在《内质网应激与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疾病》文中提出血管生成是由已存在的血管在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新血管的过程,病理性血管生成除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控外,还与许多炎症因子、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相关。病理性血管生成在肿瘤中不仅可为肿瘤细胞提供血供和养分,还可促进肿瘤细胞向远端组织和器官转移。内质网应激是真核细胞对细胞内环境改变所做出的应激反应,轻微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可引导蛋白质的正确折叠,恢复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然而持续性或剧烈的应激反应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内质网应激引起的血管生成主要通过激活内质网上的三个效应器:X-box结合蛋白1S、激活转录因子4和剪切后的ATF-6,这三种效应器可作用于下游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IL-8、IL-6等),从而促进血管生成。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主要有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本文从内质网应激与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包丽娜[9](2021)在《Nrf2在内质网应激所致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中国糖尿病患病位居世界第一。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是糖尿病血糖升高的直接原因。了解胰岛β细胞衰竭的分子机制对提出胰岛β细胞保护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出现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其中内质网应激可以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诱发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通过调控抗氧化应激通路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然而,Nrf2是如何参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而影响胰岛β细胞及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晰。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Nrf2在内质网应激所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运用Nrf2敲除小鼠和Akita糖尿病小鼠杂交模型和Nrf2稳定沉默模型,探讨Nrf2在内质网应激条件下对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小鼠基础指标检测:将Nrf2敲除小鼠与Akita糖尿病小鼠模型杂交,获得Nrf2-WT,Ins2+/+、Nrf2-KO,Ins2+/+、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四组小鼠,检测体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体成分、各脏器系数等基础指标;应用小动物代谢测量分析系统进行小鼠基础代谢指标分析;应用放射免疫胰岛素检测试剂盒检测四组小鼠血清基础胰岛素水平(Basal Insulin)、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 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等指标;2.形态学观察:对四组小鼠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各组胰岛中TUNEL染色与胰岛素荧光共染;3.细胞实验及染毒实验:利用sh RNA技术建立Nrf2稳定低表达的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细胞(Nrf2-KD MIN6),给予不同时间剂量的细胞内质网应激源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衣霉素(Tunicamycin,TUN)处理,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活力、ATP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内ATP含量,分析TG、TUN处理后各组细胞间的差异;4.细胞蛋白表达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原(Proinsulin)、凋亡标志物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 3)和裂解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Cleaved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Cleaved PARP)以及未折叠蛋白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BIP)、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α,e IF2α)、核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α)、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等进行检测;5.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将应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5进行绘图与统计分析。结果:1.小鼠体重监测结果:对Nrf2-WT,Ins2+/+、Nrf2-KO,Ins2+/+、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四组实验小鼠体重监测发现,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从5周龄开始体重有显着降低,而Nrf2-WT,Ins2+/Akita与Nrf2-KO,Ins2+/Akita组相比无显着差异;2.小鼠血糖监测结果:对Nrf2-WT,Ins2+/+、Nrf2-KO,Ins2+/+、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四组实验小鼠血糖监测发现,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禁食血糖以及餐后血糖有显着升高,而Nrf2-WT,Ins2+/Akita与Nrf2-KO,Ins2+/Akita两组小鼠相比禁食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无显着性差异;对19周龄小鼠进行GTT实验检测发现,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不耐受(P<0.05),且Nrf2-KO,Ins2+/Akita小鼠较Nrf2-WT,Ins2+/Akita小鼠出现更严重的葡萄糖不耐受,AUC曲线下面积值升高。提示Nrf2-KO,Ins2+/Akita小鼠胰岛β细胞出现更严重的损伤并且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3.小鼠基础代谢指标分析结果:对Nrf2-WT,Ins2+/+、Nrf2-KO,Ins2+/+、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四组实验小鼠代谢笼分析显示,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各组间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产出、能量平衡均有增加趋势,摄食量及饮水量显着增加,而自主运动能力、呼吸商显着减弱,且Nrf2-KO,Ins2+/Akita小鼠较Nrf2-WT,Ins2+/Akita小鼠呼吸商显着降低;表明Nrf2-KO,Ins2+/Akita小鼠整体代谢出现异常;4.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对20周龄小鼠禁食状态、餐后状态以及给予葡萄糖刺激15 min后的血清进行血清胰岛素检测发现,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基础胰岛素、GSIS水平均较低,且Nrf2-KO,Ins2+/Akita小鼠基础胰岛素、GSIS水平低于Nrf2-WT,Ins2+/Akita小鼠(P<0.05),表明Nrf2-KO,Ins2+/Akita小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降低,提示Nrf2基因缺失后小鼠的胰岛β细胞损伤更严重;5.形态学观察结果:胰腺组织H&E染色显示,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胰岛变小且胰岛数量减少。Nrf2-KO,Ins2+/Akita组与Nrf2-WT,Ins2+/Akita组相比,胰岛质量显着减小,提示胰腺内胰岛丢失更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定量结果显示,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胰岛内胰岛素表达较低,Nrf2-KO,Ins2+/Akita小鼠较其它三组小鼠胰岛素表达最低;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胰岛内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移位,胰岛结构发生改变。对胰腺组织进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共染的结果也提示,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相比Nrf2-WT,Ins2+/+和Nrf2-KO,Ins2+/+非糖尿病小鼠胰岛内胰岛素荧光强度减弱以及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且Nrf2-KO,Ins2+/Akita小鼠较其它三组小鼠胰岛内胰岛素荧光强度最弱且胰岛β细胞数量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TUNEL染色与胰岛素荧光共染结果:胰腺组织TUNEL染色与胰岛素荧光共染结果显示,Nrf2-WT,Ins2+/Akita和Nrf2-KO,Ins2+/Akita糖尿病小鼠胰岛内胰岛β细胞出现细胞凋亡,且Nrf2-KO,Ins2+/Akita小鼠较其它三组小鼠胰岛β细胞内TUNEL阳染最多;7.细胞损伤及凋亡指标检测:Scramble和Nrf2-KD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经内质网应激源TG、TUN处理后的细胞活力低于Scramble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细胞进行ATP含量测定后,Nrf2-KD+TUN,Nrf2-KD+TG组ATP含量低于Scramble+TUN,Scramble+TG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急性内质网应激物诱导胰岛β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本研究检测TG和TUN急性暴露后的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 3和Cleaved PARP。在Nrf2-KD+TG和Nrf2-KD+TUN细胞中,这些标志物表达更高,结果表明Nrf2-KD MIN6细胞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毒性更敏感并且出现凋亡增加;8.未折叠蛋白反应水平检测:Scramble和Nrf2-KD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经内质网应激源TG、TUN处理后内质网应激相关指标BIP、ATF6a、XBP1、CHOP蛋白均显着上调,而Nrf2-KD+TUN组较Scramble+TUN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ATF6a、XBP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而TXNIP蛋白表达显着增加。Nrf2-KD+TUN,Nrf2-KD+TG组较Scramble+TUN,Scramble+TG组胰岛素蛋白表达显着降低,而胰岛素原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结论:Nrf2基因缺失的Akita小鼠的胰岛β细胞损伤更严重;Nrf2通过增加适应性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分子伴侣BIP以及ATF6α表达来减少胰岛素原蛋白在内质网中的大量积累,减少TXNIP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的损伤,进而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减轻糖尿病的进程。

赵洪春[10](2020)在《内质网应激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中耳炎(Otitis media,OM)作为耳鼻喉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病诊量较大,尤以儿童常见。国内没有确切的OM发病率报道。据欧洲和美国等报道,3岁之前大约80%的儿童经历过至少1次OM。OM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可引起30%~60%的OM。对于目前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临床棘手问题是OM频繁发作,导致的中耳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引起患儿鼓室硬化、中耳黏连以及并发中耳胆脂瘤,可导致病患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严重者会影响到语言的发育。迄今为止,肺炎球菌引发的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PD)是全世界未被解决的临床卫生医疗问题之一。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n)导致的OM,现今被认为属于非侵袭性疾病,不早期治疗或治疗方式不当可引发婴幼儿性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语言发育中枢滞后,可能累及其他中枢,对儿童损害较大。临床上中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药物以抗生素为主,但由于其耐药性,Spn对常用抗生素应用时间存在限制,使得临床药物治疗难度上升。所以建立合适的模型,同时对OM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模式探索已成为儿科和耳鼻喉科临床医生的当务之急,我们迫切需要对OM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治疗靶点。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作为一种细胞内复杂的膜网络,它不仅可以确保细胞钙和脂质的稳态,还可以有效介导蛋白的的折叠和运输,尤其是跨膜、分泌蛋白的途径。ER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器,包含着许多酶,折叠酶和伴侣蛋白,可协助氧化蛋白折叠和其他翻译后修饰可确保维持ER稳态。在组织缺氧、细胞应激及感染造成的稳态失衡这些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可引发内质网蛋白质功能受到抑制,促使UPR(未折叠蛋白反应),引起内质网应激ERS(ER-stress)。ERS的特征是活化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的激活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RS参与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脑血管/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样病变、病毒性炎症、听功能损伤等,在这些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发现,炎症会触发内质网应激,使内质网内环境失衡,导致炎症性疾病发生。最近,在各种炎症性疾病研究中,一些研究已经报道了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之间的信号串连作用,特别是炎症性肠病中两者关系密切相关。而且,众所周知,内质网中蛋白质的过度生产可以引发炎症,炎症反应可以触发内质网应激。先前的研究认为,炎症发生可以激活UPR,诱发内质网应激启动,破坏内质网稳态平衡,从而导致炎症性疾病。除了内质网应激和炎症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外,细胞对内质网应激的反应有特定细胞类型的成分,这些成分决定了对应激条件的适应或适应不良和死亡。在内质网应激的一系列反应中,可激活炎症基因表达程序,调节炎症基因表达。事实上,我们已经表明,在环境应激强度增加的过程中,通过eIF2a激酶PKR的一个新的轴与蛋白质PACT相互作用,过度激活促炎症反应的发生。据先前研究报道,ERS过程中PACT-PKR的激活机制是促凋亡的,同时可诱发细胞炎症程序。根据以往的文献数据认为,内质网应激与促炎条件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但是,在OM发病机理中,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在一个实验性的OM小鼠模型中测试了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基因表达的存在,同时探讨运用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如何影响促炎反应和OM的发病机制。更进一步研究OM及ERS的关系,对于研究炎症发生理论和完善细胞自修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OM疾病预防提供新理论依据,对OM治疗提供新药物途径。拟解决的科学问题1)如何构建利于中耳炎长期效应观察类似人类中耳炎的模型,该模型是否适于讨论中耳炎分子机制及过程?2)构建的OM模型是否有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启动,内质网应激又是否反作用于OM?3)抑制内质网应激是否可以减低炎症反应,降低OM发生?4)内质网应激在OM是否起到关键作用或者主导作用?第一章:构建合适的OM模型:肽聚糖(PGPS)诱导的B6小鼠中耳炎模型特点研究方案:我们先前的研究中证明,接种格兰仕阳性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PGPS可诱导中耳炎症反应,从而创建不需要活细菌或病毒的OM模型,该模型生存率高利于长期效应观察。PGPS是一种病原体相关微生物模式(PAMP)可以激活Toll样受体2(TLR2),导致免疫反应的激活。本文采取鼓室内注射肽聚糖(PGPS)(PGPS最佳注射剂量为55μg/10μL,PBS为溶剂)诱导C57BL/6J(B6)小鼠,构建中耳炎(OM)模型,PBS(10 μL)构建对照组。通过耳内窥镜形态学观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及鼓室计功能学观察评估鼓膜形态变化、听力水平及鼓室压力,评判中耳炎模型中耳腔炎症的特点,同时应用HE染色、RT-PCR、Western-blot、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PGPS诱导的中耳炎模型的生物学特点。研究结果:1.PGPS诱导后发现第1d小鼠部分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开始充血,第2d鼓膜标志不清,锤骨纹模糊,第3d鼓室内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炎症模型建立。HE染色发现PGPS组小鼠中耳粘膜上皮增厚,中耳腔内炎症细胞增多,以多核细胞为主,对照PBS组中耳腔无炎症细胞浸润。2.听功能学结果提示B6小鼠在PGPS诱导后,Click、8Khz、16kh阈值在ABR上升高有统计学意义;鼓室压力降低,成负压状态。DPOAE测定与PBS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PGPS诱导后B6小鼠炎症及凋亡基因cleaved Cas3、TNF-α、IL-6、TLR2mRNA增高,而IL-1β没有差异。Western-Blot也验证了 RT-PCR的结果,提示相应的炎症及凋亡蛋白表达也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4.免疫组化提示PGPS组中耳粘膜上皮中TNF-α表达阳性,定量分析提示PGPS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法检测中耳腔组织阳性凋亡情况,PGPS组较PBS组TUNEL阳性中耳表皮细胞数量显着增加,提示在PGPS诱导后的小鼠中耳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第二章 内质网应激与中耳炎的关系研究方案:分组及注射同第一部分,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探讨PGPS诱导的B6小鼠中耳粘膜上皮组织中内质网相关基因ATF6、Cas12、BIP、CHOP mRNA水平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在中耳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HOP的表达,探索ERS可诱发细胞凋亡,参与中耳炎的炎症机制;用CellRox试剂盒检测中耳粘膜上皮中ROS的生成,初步探讨氧自由基的生成与中耳炎发生的关系。研究结果:1.取PBS组和PGPS组的B6小鼠中耳组织,运用RT-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相关基因ATF6、Cas12、CHOP、BIPmRNA的表达,在PGPS诱导组表达明显高于PBS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运用Western-Blot蛋白免疫检测发现,PGPS诱导组ERS的相关蛋白ATF6、Cas12、CHOP、BIP表达也明显增高,与PBS组比较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CHOP,提示PGPS诱导的B6小鼠组CHOP蛋白在细胞质核均有表达;同时运用ImageJ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GPS诱导的小鼠CHOP表达明显高于PBS组小鼠,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4.CellRox试剂盒检测中耳上皮组织中ROS的生成,提示PGPS诱导后B6小鼠组比对照PBS组ROS生成明显增多,中耳粘膜上皮细胞荧光染色阳性。第三章 内质网应激抑制剂TUDCA对中耳炎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案:我们选取B6小鼠随机分为三组:PGPS组(PGPS剂量为55 μg/10μL),TUDCA治疗组(200μg TUDCA用10μLPGPS新鲜稀释)和PBS组。通过HE染色和耳内窥镜检查,观察三组小鼠中耳腔情况;听觉诱发脑干反应(ABR)检测ABR阈值;WB检测相关炎症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TUDCA组ABR检查在短声Click、低频8KHz、稍高频16KHz明显比PGPS组阈值降低,数值有明显差异(P<0.05)。TUDCA组ABR与PBS组比较,虽然阈值高于PBS组,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2.HE染色显示TUDCA组中耳上皮与PGPS组比较,中耳粘膜上皮增厚减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等,分析中耳粘膜上皮厚度及炎症覆盖面积比值,提示与PGPS组比较TUDCA组中耳上皮炎症减弱,同时测量中耳上皮的厚度以及炎症覆盖面积比值提示,TUDCA组两者数值均降低,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b-blot提示TUDCA组与PGPS组相比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6、Cas12、CHOP、BIP mRNA表达明显降低。TUDCA组炎症相关基因TNF-α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第四章探讨内质网应激在OM炎症中的主导作用—自噬、氧化应激与中耳炎的作用关系研究方案:随机选取B6小鼠,构建TUDCA、雷帕霉素(Rapamycin RAP),自噬基因用RT-PCR定量分析,检测PGPS组和PBS小鼠组P62、LC3的表达,探讨TUDCA与RAP对自噬机制的抑制,同时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在各组的表达,探讨RAP对ER-stress的抑制;RT-PCR检测PBS,PGPS组和TUDCA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氧化应激在PGPS诱导的OM作用;进一步阐明自噬、氧化应激与内质网应激在中耳炎机制中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1.PGPS诱导的B6小鼠自噬相关基因P62、LC3表达升高,TUDCA及自噬抑制剂Rap治疗后自噬相关基因P62、LC3都明显减低,与诱导组比较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TUDCA组与Rap组相比自噬相关基因P62、LC3表达降低的更明显,而且两组差异有明显不同(P<0.05),提示TUDC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低OM自噬发生。2.与第三部分结果一致,TUDCA组较PGPS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ATF6、BIP、CHOP mRNA减低明显,TUDCA组与PGPS组间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治疗后较PGPS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ATF6、BIP、CHOP mRNA趋势减低,但两组间数值差异明显(P>0.05);TUDCA治疗组相对’Rap治疗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ATF6、BIP mRNA减低明显,两组间数值差异有意义(P<0.05),而CHOP mRNA的减低两组之间无差异,表明Rap不能抑制内质网应激发生。4.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检测,PGPS组较PBS组氧化应激相关蛋白SOD mRNA表达轻度升高外,Nrf2、GSH-Px、NOD、Catalase基因mRNA表达无差异;TUDCA治疗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未见明显减低,提示氧化应激机制可能未参与ROS的生成,表明PGPS诱导OM氧化应激没有发生。研究创新性及意义1.成功运用革兰氏阳性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PGPS在C57BL/6J小鼠诱导中耳炎模型,且该模型较稳定,较以往细菌诱导的模型小鼠生存率高,有助于观察小鼠的中耳炎长期效应。2.内质网应激ER-Stress参与许多炎症的发生与发展。本实验阐述ER-Stress在中耳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角色,同时探索中耳炎ER-Stress的发生机制;同时抑制ER-Stress可以有效减轻中耳炎症,说明抑制ER-Stress可作为一个治疗OM的潜在靶点,为以后治疗中耳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3.本论文首次探讨内质网应激在中耳炎中的主导作用,相比自噬及氧化应激,在PGPS诱导的C57BL/6J小鼠中耳炎模型中,内质网应激先于自噬发生,且能激活氧化应激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内质网应激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自噬的发生,这为OM治疗提供治疗前景。

二、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论文提纲范文)

(1)内质网应激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胰岛素抵抗等相关指标检测
        1.2.2 外周血内质网应激水平检测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正常妊娠组FINS、HOMA-IR比较
    2.2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正常妊娠组外周血内质网应激水平比较
    2.3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胰岛素抵抗与外周血内质网应激水平的关系
3 讨论

(2)MKP7参与调控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糖尿病概述
        1.1.1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1.1.2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1.2.1 胰岛素抵抗机制
        1.1.2.2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1.1.2.3 胰岛β细胞的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
        1.1.2.4 胰岛β细胞与内质网应激反应
        1.1.2.5 胰岛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1.2 MKP家族与2 型糖尿病
        1.2.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概述
        1.2.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家族概述
        1.2.3 MKP家族与2 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小鼠和细胞系
        2.1.2 质粒
        2.1.3 实验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Real-time PCR引物表(小鼠)
    2.2 实验方法
        2.2.1 HFD小鼠模型构建
        2.2.2 细胞培养
        2.2.3 构建MIN6-MKP7 稳定过表达细胞系
        2.2.4 重组sh MKP7 慢病毒包装与鉴定
        2.2.5 细胞处理
        2.2.6 细胞增殖实验
        2.2.7 Real-time PCR实验
        2.2.8 Western Blot实验
        2.2.9 细胞活性氧(ROS)检测
        2.2.10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
        2.2.11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肥胖小鼠胰腺组织中MKP7 表达水平降低
    3.2 细胞系构建及病毒鉴定
        3.2.1 MIN6-MKP7 稳定过表达细胞系的构建
        3.2.2 抑制MKP7 表达的慢病毒(Lenti-sh MKP7)鉴定
    3.3 MKP7对MIN6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4 MKP7对GP诱导的MIN6 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影响
        3.4.1 MKP7对MIN6 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中Caspase-9和Caspase-3 活化的影响
        3.4.2 过表达MKP7对MIN6 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cl-2 家族的影响
    3.5 MKP7对GP诱导的MIN6 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3.5.1 MKP7对GP诱导下MIN6 细胞内质网应激信号蛋白的影响
        3.5.2 MKP7对GP诱导下MIN6 细胞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的影响
        3.5.3 过表达MKP7 缓解了由内质网应激引起的MIN6 细胞凋亡
    3.6 MKP7对GP诱导的MIN6 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3.6.1 MKP7对GP刺激下MIN6 细胞中ROS生成的影响
        3.6.2 MKP7对GP刺激下MIN6 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3.7 MKP7对GP诱导的MIN6 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3.8 MKP7对GP诱导的MIN6 细胞功能障碍的影响
        3.8.1 MKP7对GP刺激下MIN6 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3.8.2 MKP7 参与调控GP诱导的MIN6 细胞的功能障碍
    3.9 MKP7对GP诱导的MIN6 细胞MAPK家族蛋白活化的调控作用
        3.9.1 过表达MKP7 抑制了GP诱导的MIN6 细胞中MAPK家族蛋白的活化
        3.9.2 干扰MKP7 表达增强了GP诱导的MIN6 细胞MAPK家族的磷酸化水平
    3.10 MKP7 通过AKT调控GP诱导的MIN6 细胞损伤
        3.10.1 MKP7对GP刺激下MIN6 细胞中AKT表达水平的影响
        3.10.2 MKP7 通过AKT信号通路缓解糖脂毒性相关的MIN6 细胞损伤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和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Cinaciguat通过上调PKG2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对大鼠种植体骨结合、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及PKG2表达水平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过表达PKG2对体外高糖高脂环境诱导的成骨细胞功能损伤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应用Cinaciguat对2型糖尿病所致的成骨细胞功能障碍及种植体骨结合不良的改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Cinaciguat逆转2型糖尿病环境对成骨细胞损害作用的蛋白组学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五部分 Cinaciguat通过PKG2改善2型糖尿病所致成骨细胞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认识
        一. 中医认识
        二. 西医认识
        三.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2 microRNA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影响
        一. miRNA
        二. miRN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三.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用药
        3. 仪器
        4. 试剂
    方法
        1. 糖络宁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的制备
        2. 大鼠DRGn细胞的分离培养
        3. 干预分组
        4. 细胞转染
        5. q-PCR法检测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6. 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7. 氧化指标的检测
        8.数据分析
    结果
        1. DRGn细胞生长情况
        2. 糖络宁对DRGn细胞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糖络宁对DRGn细胞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糖络宁对DRGn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讨论
        1. miR-211在疾病中的作用
        2. 氧化应激与DPN
        3. 内质网应激与DPN
        4. miR-211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
        5. 糖络宁对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的作用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有氧运动介导自噬和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糖尿病心肌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糖尿病性心肌病概述
    2.2 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相关病理机制
        2.2.1 细胞凋亡与糖尿病性心肌病
        2.2.2 细胞自噬与糖尿病性心肌病
        2.2.3 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性心肌病
    2.3 运动干预与糖尿病性心肌病
3 实验对象及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实验对象
    3.3 实验分组
    3.4 实验动物的运动干预
    3.5 实验取材
    3.6 实验方法
        3.6.1 石蜡切片制作
        3.6.2 HE染色
        3.6.3 WGA染色
        3.6.4 TUNEL染色
        3.6.5 Masson染色
        3.6.6 透射电镜具体操作步骤
        3.6.7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3.7 主要仪器与试剂
        3.7.1 主要仪器与设备
        3.7.2 主要实验试剂
        3.7.3 Western Blot实验用一抗
    3.8 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有氧运动可减轻db/db小鼠的体重
    4.2 有氧运动无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血糖水平
    4.3 有氧运动可改善db/db小鼠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
    4.4 有氧运动可减少db/db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4.5 有氧运动可激活db/db小鼠心肌自噬
    4.6 有氧运动可抑制db/db小鼠心肌内质网应激
5 分析与讨论
    5.1 有氧运动改善糖尿病小鼠一般情况
    5.2 有氧运动抑制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5.3 有氧运动通过激活糖尿病小鼠心肌自噬减少细胞凋亡
    5.4 有氧运动下调PERK/el F2α/ATF4/CHOP通路减轻心肌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通路总结
    6.3 创新点
    6.4 不足
    6.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血清FGF21、CHO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及分组
        2.1.2 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实验方法
        2.2.1 一般临床资料搜集
        2.2.2 患者血标本及临床生化指标采集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冠脉造影术
        2.2.5 随访
    2.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ACS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3.2 ACS组和对照组?清FGF21、CHOP?平?较
    3.3 FGF21、CHOP与 ACS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人群的关系
    3.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FGF21和CHOP相对表达量与病变支数间的相关性
    3.5 ACS组患者血清FGF21和CHOP相对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6 MACEs 组与非MACEs 组相关指标比较
    3.7 MACEs 组与非MACEs 组间血清FGF21、CHOP水平的比较
    3.8 ACS患者发生MACEs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9 ACS患者发生MACE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10 FGF21、CHOP和 cTnI表达量对MACEs事件预测的ROC曲线
4.讨论
    4.1 FGF21和CHOP的生物学特征
    4.2 血清FGF21和ACS的关系
    4.3 血清CHOP和ACS的关系
    4.4 血清FGF21与CHOP之间的关系
    4.5 临床预后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ELISA实验方法
附录C 个人简介
附录D 综述内质网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引用文献

(7)心外膜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与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总体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实验仪器、耗材及试剂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二、AF患者与SR患者左心耳组织的纤维化情况
    三、AF组患者EAT中部分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水平升高
    四、AF组与SR组患者EAT中细胞因子转录水平
    五、相关性分析
讨论
    一、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三、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外膜下炎症纤维脂肪浸润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8)内质网应激与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生成
    1.1 生理性血管生成
    1.2 病理性血管生成
    1.3 促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
        1.3.1 血管生长因子家族
        1.3.2 炎症因子
        1.3.3 其他因子
2 内质网应激
3 内质网应激与病理性血管生成
    3.1 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的血管生成
    3.2 内质网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生成
    3.3 内质网应激诱导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血管生成
    3.4 内质网应激与慢性肝炎的血管生成
    3.5 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生成
    3.6 内质网应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管生成
4 小结与展望

(9)Nrf2在内质网应激所致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试剂与溶液配制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及药品
        2.1.3 溶液配制
    2.2 实验动物及相关体内实验
        2.2.1 实验动物及饲养
        2.2.2 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检测
        2.2.3 小鼠基础代谢笼分析
        2.2.4 组织收取及病理蜡块的制备
        2.2.5 石蜡切片
        2.2.6 H&E染色
        2.2.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8 免疫荧光染色
        2.2.9 TUNEL染色与Insulin免疫荧光共染
    2.3 体外细胞实验
        2.3.1 细胞培养以及使用试剂
        2.3.2 建立稳转细胞系及染毒
    2.4 蛋白表达分析
    2.5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基础指标检测结果
        3.1.1 小鼠杂交策略
        3.1.2 体重监测结果及脏器系数
        3.1.3 血糖监测结果
        3.1.4 GTT检测结果
        3.1.5 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3.2 小鼠代谢指标检测结果
    3.3 病理染色结果
        3.3.1 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
        3.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结果
        3.3.3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免疫荧光共染结果
        3.3.4 TUNEL染色与胰岛素荧光染色结果
    3.4 细胞实验结果
        3.4.1 细胞损伤检测结果
        3.4.2 胰岛素、胰岛素原蛋白表达差异
        3.4.3 Nrf2缺失对内质网应激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
        3.4.4 未折叠蛋白反应水平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所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及Nrf2在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内质网应激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前言
    一. 中耳炎研究背景
    二. 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三. 中耳炎动物模型研究基础及现状
    四. 内质网应激研究背景
    五. 内质网应激与炎症
    六. 内质网应激与中耳炎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实验材料
    2、主要试剂材料及仪器
    3、主要试剂溶液配制
实验方法
    1、动物分组及实验前期处理
    2、中耳取材
    3、小鼠中耳粘膜上皮细胞的剥离
    4、组织学方法:HE染色
    5、免疫组化染色
    6、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
    7、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定
    8、耳镜观察
    9、鼓室计测量
    10、细胞凋亡原位检测
    11、氧自由基检测CellROX Green Reagent kit (Invitrogen,10444)
    12、RNA提取
    13 、反转录
    14、实时定量PCR
    15、琼脂糖凝胶电泳
    16、Western blot
    17、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第一章 PGPS诱导的C57BL/6J小鼠中耳炎模型的炎症反应
        1. 前言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探讨内质网应激与中耳炎的关系
        1、前言
        2、实验结果
        3、讨论
    第三章 内质网应激抑制剂TUDCA对中耳炎的炎症保护作用
        1.前言
        2.果
        3、讨论
    第四章 探讨内质网应激在OM炎症中的主导作用—自噬、氧化应激与中耳炎的作用关系
        1、前言
        2、实验结果
        3、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内质网应激在炎症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附文

四、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质网应激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杜真真.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8)
  • [2]MKP7参与调控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D]. 林健. 吉林大学, 2021(01)
  • [3]Cinaciguat通过上调PKG2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D]. 贾婷婷. 山东大学, 2021
  • [4]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D]. 贾晓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有氧运动介导自噬和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糖尿病心肌保护[D]. 马坤. 武汉体育学院, 2021(12)
  • [6]血清FGF21、CHO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 钱少环.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心外膜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与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D]. 王俊.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
  • [8]内质网应激与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疾病[J]. 蔡佳伦,刘双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1(04)
  • [9]Nrf2在内质网应激所致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 包丽娜. 中国医科大学, 2021
  • [10]内质网应激在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赵洪春. 山东大学, 2020(04)

标签:;  ;  ;  

内质网应激与糖尿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