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瘦素的关系研究

绝经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瘦素的关系研究

一、绝经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瘦素之间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方文焕,麦伟,颜志坚,黄晓魏,尉新建[1](2021)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preadipose factor-1,Pref-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确诊的64例绝经OVCF患者为OVCF组,同时纳入绝经后的健康女性45名为对照组,比较OVCF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雌二醇、Pref-1水平,并根据OVCF患者血清中雌二醇、Pref-1的水平分为高低亚组,进行患者骨代谢、骨密度等一系列指标的比较,通过Preason相关性分析雌二醇、Pref-1的水平与骨代谢、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VCF患者血清中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显着降低(t=13.275,P<0.05),Pref-1水平显着上升(t=10.360,P<0.05);雌二醇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N-MID的水平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着上升(t=7.378,5.472,10.290,9.774,P<0.05),PINP、β-CTX水平均显着降低(t=6.447,9.103,P<0.05);Pref-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N-MID的水平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着下降(t=8.350,7.426,12.376,10.450,P<0.05),PINP、β-CTX水平均显着升高(t=8.266,11.205,P<0.05);OVCF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与25-(OH)VitD、N-MID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P<0.05),与PINP、β-CTX水平呈负相关(r<0,P<0.05);Pref-1与25-(OH)VitD、N-MID的水平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P<0.05),与PINP、β-CTX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绝经后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显着下调,Pref-1水平明显上调,且二者与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二者水平的医学干预或能为OVCF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王心,胡伟国,宋启斌[2](2021)在《肥胖与乳腺癌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肥胖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包括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炎症细胞因子、瘦素及脂联素和雌激素的生理改变,但其影响因女性绝经状态不同而有所区别。大部分研究支持肥胖与绝经前乳腺癌风险呈负相关;而对于绝经后女性,肥胖会增加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韦先梅,韩毓,杜就旧[3](2021)在《血清催产素浓度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催产素与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以及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185例骨密度正常和132例患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催产素、瘦素、雌激素和骨代谢指标浓度。腰椎和股骨颈的BMD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结果患骨质疏松症女性的血清催产素浓度低于骨密度正常的女性(P<0.05)。骨质疏松症组中血清催产素浓度与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清PINP、BLAP和CTX浓度呈负相关;与瘦素和雌激素具有明显正相关性;在正常骨密度组中,血清催产素浓度和各种指标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调整年龄和BMI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仍然与绝经年限以及血清PINP、BLAP和CTX浓度呈负相关,与雌激素、瘦素和催产素浓度呈正相关。对年龄和BMI进行调整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血清催产素、PINP和CTX是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的显着预测因子。结论绝经后女性患者较高的血清催产素水平与较高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有关。

汪袁凤[4](2021)在《整体调节针法对PMOP患者骨代谢BALP、TRACP-5b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整体调节针法对PMOP患者BALP、TRACP-5b的影响,从骨代谢角度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PMOP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70mg po qw)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整体调节针法治疗,以针刺“大杼、足三里、肾俞”为主穴,联合走罐、七星针叩刺,每周治疗2次。两组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BALP、TRACP-5b、E2、FSH、LH、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BMD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P=0.642)、病程(P=0.641)、体重指数(P=0.690)、VAS评分(P=0.567)、中医证候积分(P=0.836)、BMD(P=0.799)、E2(P=0.637)、FSH(P=0.694)、LH(P=0.670)、BALP(P=0.850)、TRACP-5b(P=0.399),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一定改善,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2.47±1.03)与治疗前(4.85±1.81)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12.362,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3.95±2.03)与治疗前(4.60±1.75)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2.709,P=0.010<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04,P=0.000<0.05)。(3)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治疗后(4.39±1.66)与治疗前(8.15±2.41)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5.048,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6.29±2.16)与治疗前(7.89±2.06)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5.030,P=0.000<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629,P=0.000<0.05)。(4)骨密度:组内比较显示,两组BMD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后(0.755±0.075)与治疗前(0.698±0.043)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4.466,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0.711±0.034)与治疗前(0.701±0.03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463,P=0.144>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t=-4.372,P=0.000<0.05)。(5)性激素:组内比较显示,(1)E2: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治疗后(58.74±3.39)与治疗前(50.89±3.4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16.928,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54.22±2.22)与治疗前(50.53±2.83)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13.130,P=0.000<0.05);(2)FSH:治疗后两组FSH水平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75.13±10.48)与治疗前FSH(91.64±3.62)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9.210,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82.21±6.14)与治疗前(91.97±3.17)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11.299,P=0.000<0.05);(3)LH:治疗后两组LH水平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40.71±9.85)与治疗前(55.77±2.88)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9.439,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45.29±6.95)与治疗前(55.48±2.76)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9.789,P=0.000<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6.462,P=0.000<0.05),治疗组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374,P=0.001<0.05),治疗组LH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2.227,P=0.029<0.05)。(6)骨代谢:组内比较显示,(1)BALP:治疗后两组BALP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14.36±2.73)与治疗前(19.46±1.42)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13.091,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16.32±2.22)与治疗前(19.52±1.06)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10.223,P=0.000<0.05);(2)TRACP-5b:治疗后两组TRACP-5b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后(2.85±0.32)与治疗前(3.41±0.19)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9.945,P=0.000<0.05),对照组治疗后(3.07±0.27)与治疗前(3.45±0.18)相比,有显着性差异(t=9.538,P=0.000<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259,P=0.002<0.05);治疗组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044,P=0.003<0.05)。(7)综合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385,P=0.017<0.05)。(8)安全性观察: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心电图、肝功、肾功等安全指标正常,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整体调节针法对PMOP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整体调节针法配合阿仑膦酸钠在缓解PMOP患者的疼痛,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PMOP患者骨密度方面,优于单纯使用阿仑膦酸钠。2.整体调节针法配合阿仑膦酸钠可以降低BALP,促进骨形成,降低TRACP-5b,抑制骨吸收。同时还能够提高PMOP患者E2水平,降低FSH、LH水平。3.整体调节针法对PMOP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PG轴有关,通过改善PMOP患者性激素水平,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加快骨形成的速度,调整骨代谢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PMOP的目的。

孟庆海[5](2021)在《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受体下调、肠道菌群变化及绝经后血管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探究泽泻醇B乙酸酯能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第一章:收集接受主动脉置换术的绝经前(<45岁)和绝经后(>55岁)女性主动脉血管及绝经前(<45岁)正常女性和绝经后(>55岁)冠心病女性患者粪便。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女性粪便中的肠道菌群,HE染色观察女性主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女性血管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女性血管中NLRP3、Caspase-1、IL-1β、ERα、ERβ、GPER、SRC、PI3K 和 p-AKT 的表达。分析绝经前后女性主动脉炎症、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的相关性。第二章:使用LDLR-/-小鼠合并高脂饮食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复制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模型组),同时设置C57BL/6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组以及LDLR-/-小鼠正常饮食组。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分别进行AB23A治疗实验、粪菌移植实验及AB23A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实验。实验周期结束后,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TC、TG、LDL-c及HDL-c 水平以评价血脂,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以评价血清炎症,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切片中阳性面积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损伤,Masson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切片中胶原以评价纤维帽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根部切片及结肠中NLRP3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评价组织炎症,HE染色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形态以评价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结肠中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以评价紧密连接的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NLRP3、IL-1β、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进一步确认结肠中炎症和紧密连接状态。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分析AB23A模型小鼠治疗实验中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肠道菌群及紧密连接之间相关性。第三章: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进行AB23A治疗实验。实验周期结束后,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结肠中ERα、ERβ、GPER和SRC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小鼠结肠中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ERα、ERβ、GPER、SRC、PI3K、AKT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胆固醇负荷的Caco-2细胞复制肠道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使用AB23A并联合ERα抑制剂MPP、ERβ抑制剂PHTPP、GPER抑制剂G-15、PI3K抑制剂LY294002或AKT抑制剂10-DEBC抑制相应蛋白,或联合ERα siRNA、ERβ siRNA、GPER siRNA或SRC siRNA沉默相应基因的表达,作用于Caco-2细胞,并建立不同的对照和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油红O染色评价细胞脂质堆积,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 SRC、ERα、ERβ、GPER、PI3K、p-AKT、Claudin-1、Occludin 及 ZO-1 单独或共同表达的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SRC、ERα、ERβ、GPER、NLRP3、IL-1β、PI3K、p-AKT、Claudin-1、Occludin、ZO-1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共沉淀法检测细胞中GPER与SRC的相互作用。结果:第一章:与绝经前女性相比,绝经后女性血管内皮层和平滑肌均呈现更严重的损伤及 NLRP3、Caspase-1、IL-1β 表达的升高,而 ERα、ERβ、GPER、SRC、PI3K 和 AKT的表达均显着降低。与正常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冠心病女性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显着降低;特定水平的物种相对丰度变化显着,如门水平上,Firmicutes、Tenericutes及Fusobacteria等细菌门的相对水平在绝经后女性的粪便中显着降低,而Verrucomicrobia及Bacteroidetes等细菌门的相对水平显着升高,属水平上,Clostridium 及Faecalibacterium等细菌属的相对水平显着降低,而 Shigella、Lactobacillus及Bacteroides等细菌属的相对水平显着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绝经前后女性主动脉炎症、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第二章: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相比,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血清炎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进一步增加,并导致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的加剧,AB23A的治疗显着降低模型小鼠血脂、血清炎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并显着减轻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相比,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显着降低,且特定物种水平上相对丰度发生显着改变,AB23A的治疗显着增加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并逆转模型小鼠特定物种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变化,如AB23A的治疗显着增加模型小鼠粪便内降低的Firmicutes细菌门的相对水平,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粪便内升高的Verrucomicrobia细菌门的相对水平,在属水平上,AB23A的治疗显着降低模型小鼠的粪便中Bacteroides和Akkermansia等细菌属的相对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肠道菌群组成及紧密连接之间呈现显着相关性。粪菌移植导致模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和特定物种水平上相对丰度向供体小鼠靠近;接受模型组小鼠粪便的受体小鼠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着低于接受AB23A治疗组粪便的受体小鼠,具有同样变化的还包括特定物种水平上的相对丰度;改变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足以引起血脂、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以及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显着改变,与接受模型组小鼠粪便的受体小鼠相比,接受AB23A治疗组粪便的受体小鼠的血脂、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显着降低,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显着减轻。抗生素显着抑制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给予抗生素的模型组小鼠中,总胆固醇水平、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显着降低,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显着减轻;AB23A对给予抗生素的模型组小鼠的治疗仍促进了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抗生素的应用,增强了 AB23A对模型小鼠血脂、血清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降低作用及对结肠炎症、紧密连接损伤和病理性变化的减轻作用。第三章:双侧卵巢的切除,导致高脂饮食LDLR-/-小鼠雌激素受体、雌激素水平及SRC表达的显着降低,同时显着降低的还有PI3K/AKT信号,AB23A未影响模型小鼠雌激素水平,但显着上调肠道中雌激素受体和SRC的表达,并上调PI3K/AKT信号。胆固醇的负荷导致Caco-2细胞中胆固醇堆积、炎症增加和紧密连接损伤;AB23A减轻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中胆固醇堆积、炎症和紧密连接损伤,上调SRC的表达并增强PI3K/AKT信号。使用ERα或ERβ的抑制剂或ERα或ERβ的基因被沉默时,未影响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也未影响AB23A对GPER和SRC的上调作用,同样未影响AB23A对PI3K/AKT信号的激活;使用GPER抑制剂或GPER siRNA时,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被取消,同时被取消的还包括AB23A对SRC的上调作用和对PI3K/AKT信号的激活。SRC的基因被沉默时,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被取消,AB23A对PI3K/AKT信号的激活作用同样被取消,但未影响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的上调作用。PI3K/AKT信号被阻断时,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胆固醇堆积和炎症的抑制以及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被取消;但是PI3K/AKT信号的抑制未影响AB23A对雌激素受体和SRC的上调作用。结论:1.绝经后女性血管炎症和损伤的增加与雌激素受体信号降低及肠道菌群的紊乱具有显着的相关性。2.AB23A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轻绝经后LDLR-/-小鼠肠道炎症并保护肠屏障,进而降低绝经后小鼠的血脂、血清炎症及血管炎症,抑制绝经后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AB23A通过激活结肠上皮细胞GPER上调SRC表达并激活下游的PI3K/AKT信号进而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炎症和紧密连接损伤是其抑制绝经后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陈静[6](2021)在《针药结合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主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内膜容受性、妊娠率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索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案。2.次要目的:比较针刺联合中药方式和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两者的疗效差异。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综述一: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现代医学概述:我们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及SCI-HUB、Pub-Med、Springer Link等英文学术资源平台的信息检索,试图归纳总结薄型子宫内膜及不孕产生机制、传统治疗方式及最新研究方向。综述二: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中医学研究概述:我们通过对上述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撷取中医精华部分,并尝试得出关于病因、病机、治疗状况的一般性认识。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符合薄型子宫内膜诊断的不孕患者85例,釆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针药联合组,42例)和对照组(雌孕激素序贯组,43例)。入组期间按期检查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并据实际情况指导同房,观察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雌激素变化水平、月经量、中医证候评分等相关数据,并随访统计妊娠率和综合疗效从而进行多方面对比。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实验组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幅分别为1.51±0.71mm、2.73±0.90mm,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形态:实验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较前明显增多,B型和C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较治疗前减少;对照组A型和B型子宫内膜占比较治疗前增多,C型占比较治疗前减少;治疗后实验组A型内膜高于对照组;就B型和C型子宫内膜而言,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实验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降低,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稍有降低,但与治疗前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I值显着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降低,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I稍有减低,较治疗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RI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水平:排卵前雌二醇峰值日测定数据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E2均增加,差异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量的变化: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月经失血图评分均明显增加,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增幅更大(P<0.05)。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总体较前下降,差异有意义(P<0.05),而对照组前后对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评分低,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妊娠率:实验组和对照组总妊娠率分别为37.5%、27.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二者统计学差异不存在(P>0.05)。结论:1.针刺联合中药可以增加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形态,增加内膜血液灌注,提高排卵前机体雌激素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提高内膜容受性。2.针刺联合中药通过激发薄型子宫内膜潜在活性,促进患者妊娠。

赵强[7](2020)在《围绝经期肥胖证素特点与脂肪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非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证素与脂肪因子、雌激素受体和体脂之间的相关性,为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微观指标和参考。方法1.根据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续文中及表格中简称中心组和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四诊信息资料、基本体脂参数、影像学检查数据、静脉血液。2.CT扫描检测研究对象的内脏脂肪含量(VFA)、皮下脂肪含量(SFA)、BMI指数、体重、腰围、身高。3.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 PCR)检测ERα、βm 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雌激素、瘦素、内脂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基本资料:本次共纳入172例研究对象,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100例、对照组72例,两组年龄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体脂参数比较:(1)内脏脂肪:中心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体重、BMI、腰围和皮下脂肪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的湿证素与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呈负相关,气虚证素与内脏脂肪为正相关关系,对照组的病性病位证素与体脂参数无相关性。3.证素分布情况:(1)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性证素分布,痰(92.85%)、湿(89.68%)、阴虚(80.15%)、气虚(72.2%)、气滞(70.63%),病位证素以肝(81.74%)、肾(78.57%)、脾(54.76%)。(2)对照组病性证素以痰(90.6%)、湿(88%)、气滞(70.66%)、阴虚(64%)、热(61.33%),病位证素肝(70.6%)、肾(49.33%)、脾(57.33%)。(3)两组证素积分比较:中心组的痰、湿、肝证素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心组阴虚证素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脾证素积分高于中心组(P<0.05)。4.脂肪因子比较:(1)血清瘦素:对照组>中心组(P<0.01),血清内脂素:中心组>对照组(P<0.05),血清雌激素:对照组>中心组(P<0.05)。(2)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脾证素与内脂素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肾证素与雌激素为负相关关系,对照组阴虚证素与瘦素和内脂素呈正相关关系。5.雌激素受体比较:ERα、ERβm RNA表达量中心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1.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的发生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湿、阴虚、气虚、气滞。2.气虚证素与湿证素与内脏脂肪存在相关性,治疗上可考虑培补元气和祛除内湿为治则治疗该类型肥胖。3.脾证素与内脂素呈正相关关系,临床中可通过健运脾气达到调节内脂素水平而减少内脏脂肪含量。4.肾证素与雌激素为负相关关系,还可通过补充肾精调控激素水平达到减重和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作用。5.ERα、ERβ与腹型肥胖的发生关系密切。

尹雅倩[8](2020)在《针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模型大鼠HPO轴及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卵巢内卵母细胞数目的减少和(或)质量下降,可导致生育力下降,同时伴有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降低、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减少及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升高。随着社会发展,女性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重,DOR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导致的不孕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FSH是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HPO)轴的主要激素之一,可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影响卵泡的发育、成熟及排卵,影响雌激素的合成。FSH与其特异性受体(FSHR)的结合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基础。FSH与FSHR结合,可进一步激活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 A(Protein kinase A,PKA)信号转导通路下游信号分子的级联放大,从而影响颗粒细胞增殖分化和卵巢性激素的合成。P450芳香化酶(P450arom)是颗粒细胞中的限速酶,P450arom催化作用使雄激素变为雌激素参与卵泡募集。临床试验显示,针刺可以降低血清FSH水平,提高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通过调整异常的性激素水平而起到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动物实验也表明,针刺可调整HPO轴的紊乱状态,一定程度上使分泌过多的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水平恢复正常。FSH-cAMP信号通路对卵泡发育和卵巢功能十分关键,但基于该信号通路的针刺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从HPO轴整体调控及卵巢局部FSH-cAMP信号通路两个层面初步探索针刺治疗DOR的作用机制。目的探索针刺对DOR模型大鼠HPO轴及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一:DOR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20 只清洁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 Sprague Dawley(SD)大鼠,其中,3月龄大鼠10只,9月龄退役种鼠10只。3月龄大鼠作为对照(Control)组,9月龄退役种鼠作为DOR模型组。常规观察大鼠每日的阴道涂片以确定动情周期,选择处于动情间期的大鼠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性激素(FSH、LH、E2、AMH、抑制素B(INH-B))水平、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确定左侧卵巢窦卵泡计数。实验二:针刺对DOR大鼠HPO轴及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40只清洁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SD大鼠,其中,3月龄大鼠10只,9月龄退役种鼠30只。3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9月龄退役种鼠依据动情间期眼眶血FSH水平,区组随机分为三组:DOR模型组(DOR组)、束缚组(DOR+res组)、针刺组(DOR+acu组)。Control组及DOR组不予干预,DOR+res抓取后放置高台作为束缚固定,DOR+acu组针刺后放置高台,取穴为百会、关元、次髎穴,隔日一次,每次针刺20分钟,共针刺10次。常规观察大鼠每日的阴道涂片以确定动情周期。实验干预结束后选择处于动情间期的大鼠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性激素(FSH、LH、E2、AMH、抑制素B(INH-B))水平、下丘脑GnRH含量、垂体FSH和LH含量及卵巢组织cAMP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FSHR蛋白的相对含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卵巢组织的FSHR mRNA及P450 mRNA相对含量。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确定左侧卵巢的形态学改变及窦卵泡计数。结果实验一:DOR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1.动情周期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激素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的血清FSH水平明显升高,E2、AMH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H、INH-B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窦卵泡计数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的窦卵泡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针刺对DOR大鼠HPO轴及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1.针刺对DOR大鼠HPO轴的影响(1)下丘脑组织GnRH含量: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GnRH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组相比,DOR+res组和DOR+acu组的GnRH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res组相比,DOR+acu组的GnRH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垂体组织FSH和LH含量:四组大鼠垂体组织FSH及LH含量的组间两两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3)针刺对DOR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①动情周期紊乱率: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组相比,DOR+res组动情周期紊乱率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R+acu组动情周期紊乱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OR+res组相比,DOR+acu组动情周期紊乱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卵巢组织形态学改变:Control组大鼠卵巢切面皮质较连续,卵泡中颗粒细胞排列紧密,髓质较致密,血管形态完好。DOR组大鼠的卵巢切面皮质不连续,卵泡中颗粒细胞排列紊乱,髓质较稀疏,血管形态不完整。DOR+res组卵巢切面皮质连续性较差,颗粒细胞层连续性欠佳,髓质松散,血管分布较少。DOR+acu组卵巢切面皮质较连续,卵巢颗粒细胞层有增多趋势,髓质结构较稀松散,血管分布较少。③窦卵泡计数: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窦卵泡计数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R组、DOR+res组和DOR+acu组三组之间窦卵泡数未见显着差异(P>0.05)。④血清性激素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血清FSH和LH水平显着升高,AMH和E2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NH-B水平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DOR组相比,DOR+res组血清5种激素水平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DOR组相比,DOR+acu组血清FSH水平显着降低,E2和AMH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种激素水平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DOR+res组相比,DOR+acu组血清5种激素水平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2.针刺对DOR大鼠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1)卵巢组织FSHR相对表达量: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卵巢组织FSHR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组相比,DOR+res组大鼠卵巢组织FSHR蛋白相对表达量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DOR和DOR+res组相比,DOR+acu组大鼠卵巢组织FSH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卵巢组织FSHR mRNA及P450 mRNA相对表达量:①FSHR mRNA相对表达量改变: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卵巢组织FSHR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组相比,DOR+res组大鼠卵巢组织FSHR mRNA相对表达量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DOR组相比,DOR+acu组大鼠卵巢组织FSHR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OR+res组相比,DOR+acu组大鼠卵巢组织FSHR mRNA相对表达量未见显着差异(P>0.05)。②P450 mRNA相对表达量改变: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卵巢组织P450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组相比,DOR+res组和DOR+acu组大鼠卵巢组织P45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res组相比,DOR+acu组大鼠卵巢组织P450 mRNA相对表达量未见显着差异(P>0.05)。(3)卵巢组织cAMP含量:与Control组相比,DOR组大鼠卵巢组织的cAMP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R组相比,DOR+res组大鼠卵巢组织的cAMP含量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与DOR组及DOR+res组相比,DOR+acu组卵巢组织的cAMP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与三月龄雌性大鼠相比,九月龄SD大鼠雌性退役种鼠的卵巢储备功能明显减退,可作为DOR动物模型。2.针刺可降低DOR大鼠下丘脑组织GnRH含量。3.针刺可通过调整紊乱的动情周期及异常的性激素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DOR大鼠的卵巢储备功能。4.卵巢颗粒细胞FSH-cAMP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针刺对DOR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调控,该部分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钟卫权[9](2020)在《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骨骼肌衰减症随着年龄的增加会伴随肌肉质量和功能的丧失,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可导致与跌倒相关的损伤。这种症状与骨骼肌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体内氧自由基增加,脂质过氧化物蓄积,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蛋白质损伤有重要的关系。自噬作为真核细胞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实现细胞内物质循环再利用和维持细胞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氧化应激和自噬与多种疾病发生都有密切相关,但由于它们在疾病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因此很难阐明这两种机制之间的功能关系。女性在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量减少,使骨骼肌质量和功能受损,导致骨骼肌功能下降。这与骨骼肌中氧化应激和自噬变化关系如何,目前还不确定。规律性运动会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然而,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的组织学和功能的改善是否与氧化应激和自噬的水平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去卵巢大鼠模型,模拟女性绝经后的状态,通过不同负荷游泳训练方法,从组织、功能变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氧化应激和mTOR通路关系角度,分析运动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组织学和收缩功能变化的原因,探讨运动改善去卵巢大鼠骨骼肌衰减症的机制及其与运动负荷的关系,为中老年女性的合理康复锻炼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6月龄清洁级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共5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安静组(OVX),去卵巢60min/per time运动组(OVX60ET),去卵巢90min/per time运动组(OVX90ET),去卵巢120min/per time运动组(OVX120ET)。在适应一周后,40只大鼠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另外假手术组10只进行同样手术,但是不切除卵巢。经过2周的手术和术后恢复,进行适应性的游泳练习,一周的适应性游泳后,3组运动组大鼠每天分别进行60min、90min和120min的游泳训练,游泳运动方案参考美国生理学会2006年出版《Resource Book for the Design of Animal Exercise Protocols》中对大鼠游泳运动负荷的评定标准,每周运动6天,共运动8周。假手术组和去卵巢安静组不进行任何形式运动,所有动物在训练组大鼠末次游泳结束24小时以后麻醉取材。由于实验过程中有动物死亡,最终结果每组取8只大鼠进行统计。测定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和子宫的重量,评定去卵巢的影响。测定腓肠肌中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活性和MDA的含量。取大鼠腓肠肌测定骨骼肌的单收缩、强直收缩的峰值、幅度和疲劳指数,评定腓肠肌的收缩功能。用HE染色法评价腓肠肌组织学变化。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腓肠肌IGF-1、AMPK、PGC-1α、Beclin 1、ULK1、Atg7、LC3、mTOR、P62的表达水平,评定骨骼肌功能状态、自噬通量和激活状态。用免疫组化法评价LC3-1和P62的水平。所有结果用SPSS软件分析,数值采用均数±标准误(SEM)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去卵巢大鼠体重、腓肠肌重量与雌激素变化。8周游泳训练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体重、腓肠肌重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1)。同样,60min组和90min组大鼠体重和腓肠肌重量也高于假手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而120min组运动大鼠的体重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显着。去卵巢大鼠各组中,120min运动组大鼠体重增加最少。子宫重量和血清中雌激素变化方面,4组去卵巢组大鼠8周后,子宫重量和血清雌激素水平均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1)。经过8周游泳训练,90min运动组大鼠的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去卵巢大鼠安静组比较有显着升高(P<0.05)。2.去卵巢大鼠腓肠肌组织学变化。去卵巢8周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的骨骼肌细胞直径增加。经过8周游泳训练,60min运动组大鼠细胞直径减小,细胞核减少,90min运动组大鼠细胞核排列整齐,细胞核密度增加。120min组大鼠细胞直径变小,细胞核数量减少。3.去卵巢大鼠骨骼肌收缩功能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8周以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和120min游泳运动组大鼠骨骼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的幅度和峰值显着降低(P<0.01),差异非常显着,同时强直收缩时的疲劳指数也显着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和(P<0.05)。经过8周游泳训练,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比较,90min运动组大鼠骨骼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的幅度和峰值明显增高(P<0.01),强直收缩的疲劳指数也显着升高(P<0.05)。60min游泳组大鼠只有强直收缩的幅度有明显差异(P<0.05)。60min运动组大鼠骨骼肌单收缩强度和峰值与去卵巢安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去卵巢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8周以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腓肠肌内SOD水平下降非常明显(P<0.01),MDA水平显着升高(P<0.05),同时120min组大鼠MDA水平升高非常明显(P<0.01);8周游泳训练后,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相比,90min运动组大鼠SOD和PGC-1α水平显着升高(P<0.01),MDA水平显着下降(P<0.05)。60min和120min组大鼠骨骼肌SOD和MDA水平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比较差异不显着。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安静组大鼠和120min游泳训练组大鼠腓肠肌内GSH-Px的含量显着降低(分别是P<0.01和P<0.05)。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相比,90min运动组大鼠的GSH-Px水平显着升高(P<0.05)。5.去卵巢大鼠腓肠肌相关蛋白的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去卵巢安静组大鼠的AMPK和P62蛋白外,PGC-1α、IGF-1和Atg7水平显着降低(P<0.05),其他mTOR、ULK1、Beclin 1和LC3等也均显着降低(P<0.01),OVX120ET大鼠的AMPK同样显着升高。经过8周游泳训练后,OVX60ET大鼠的mTOR(P<0.05)、ULK1和LC3水平显着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比较,OVX90ET和OVX120ET大鼠的ULK1和LC3显着升高(P<0.05),mTOR和Beclin 1升高非常明显(P<0.01)。另外,OVX90ET组大鼠的PGC-1α和OVX120ET组大鼠的IGF-1水平也显着高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P<0.05)。三组运动组大鼠的Atg7水平显着高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P<0.01)。同时P62水平显着低于去卵巢组安静组大鼠(P<0.05)。研究结论:1.去卵巢安静组大鼠,腓肠肌收缩能力下降,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自噬通量受到抑制。2.不同负荷的游泳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自噬的反应不同,有氧运动训练激活自噬,具有负荷依赖性。3.90min游泳运动,可以提高去卵巢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激活自噬,改善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骼肌功能下降。4.120min游泳运动,引起氧化应激水平提高,雌激素水平低下和抗氧化能力降低,导致自噬过度激活,加剧骨骼肌功能进一步下降。

高铭璟[10](2019)在《调更汤联合耳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调更汤联合耳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为临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的90例样本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集。将龙华医院收集的病人按照1:1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即中药组30例,中药+耳穴组30例,将第六人民医院收集的病人纳入西药组,即西药组30例。中药组予调更汤治疗,中药+耳穴组予调更汤及耳穴治疗,西药组予芬吗通治疗。28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modified Kupperman Index)、绝经综合征评定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MRS)、中医证候评分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性激素变化及肝肾功能、妇科B超等安全性指标。通过比较三组间的病情变化,来评价调更汤联合耳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最终本研究纳入分析的病例总计90例,中药组30例,中药+耳穴组30例,西药组30例。1、三组KI评分均随疗程的增长而显着下降(P<0.01),三组间评分下降程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三组MRS评分均随疗程的增长而显着下降(P<0.01),中药+耳穴组与西药组均比中药组的MRS评分下降趋势大(P<0.05)。3、三组治疗后的中医临床证候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中药+耳穴的总有效率86.66%,中药的总有效率83.33%,西药的总有效率43.33%。单项症状评分比较显示,西药对口干、耳鸣无明显作用(P>0.05),而中药及中药+耳穴均可明显改善口干、耳鸣(P<0.01)。三组在治疗潮热汗出、失眠、头晕、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均有疗效(P<0.01),且三组间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4、三组PSQI积分均随疗程的增长而下降(P<0.05),中药+耳穴组的下降程度比中药组、西药组大(P<0.05)。5、中药组、中药+耳穴组的SAS、SDS评分均随疗程的增长而下降(P<0.05),且两组间评分下降程度大致相同(P>0.05)。而西药组的SAS、SDS评分下降不明显(P>0.05)。6、三组治疗后的血清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基本相当(P>0.05);三组治疗后的血清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中药组、中药+耳穴组的升高程度不如西药组明显(P<0.01)。7、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肝肾功能、子宫B超均未及异常改变,中药组见1例腹泻患者,中药+耳穴组见1例阴道炎患者,西药组见1例体重增加者。结论:1、调更汤联合耳穴可明显改善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阴道干涩等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中药,与西药芬吗通大体相当。2、调更汤联合耳穴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头晕、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中医证候方面比中药疗效好,尤其在改善口干、耳鸣等症状上优于西药。3、调更汤联合耳穴在改善睡眠质量,调节焦虑、抑郁等方面上的疗效优于中药、西药。4、调更汤联合耳穴治疗不能显着提高绝经女性血清E2水平。5、调更汤联合耳穴短期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安全可行。

二、绝经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瘦素之间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经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瘦素之间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患者骨代谢、骨密度值检测
    1.3 血清中雌激素、Pref-1水平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间血清雌激素、Pref-1水平比较
    2.2 不同雌激素水平的OVCF患者骨代谢、骨密度指标比较
    2.3 不同Pref-1水平OVCF患者骨代谢、骨密度指标比较
    2.4 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Pref-1水平与骨代谢、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肥胖与乳腺癌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肥胖导致乳腺癌发病的机制
    1.1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2 炎症细胞因子
    1.3 瘦素及脂联素
    1.4 雌激素
2 肥胖与绝经前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3 肥胖与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
4 肥胖与乳腺癌发病的其他研究
5 小结

(3)血清催产素浓度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检测:
        1.2.2 血清指标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血清催产素与一般参数相关分析
    2.3 骨密度与血清催产素浓度等指标相关分析
    2.4 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4)整体调节针法对PMOP患者骨代谢BALP、TRACP-5b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
        2.2 对照
        2.3 盲法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安全性评定标准
        2.7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2.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2.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3 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比较
    3 各指标治疗前分析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痛积分比较
        3.2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
        3.4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3.5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代谢水平比较
    4 各指标治疗后分析
        4.1 治疗后两组患者骨痛积分比较
        4.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3 治疗后两组患者BMD比较
        4.4 治疗后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
        4.5 治疗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水平比较
    5 综合疗效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西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3 整体调节针法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3.1 整体调节针法的理论依据
        3.2 整体调节针法的前期研究
        3.3 整体调节针法的选穴分析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综合疗效评价分析
        4.2 骨痛积分分析
        4.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4.4 骨密度分析
        4.5 性激素水平分析
        4.6 骨代谢水平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文献分析针灸治疗 PMOP 的选穴规律及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女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绝经后及动脉粥样硬化时肠道菌群发生显着变化,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女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途径
    三、肠道炎症导致肠屏障的破坏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四、雌激素受体信号的降低促进肠屏障中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损伤
    五、泽泻醇B乙酸酯可能通过调节肠道雌激素受体和肠道菌群增强肠屏障发挥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六、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科学假说的提出
第一章 绝经后和非绝经期女性主动脉血管病变、血管内雌激素受体信号及肠道菌群异同的比较分析
    1.1 实验材料
        1.1.1 临床样本的采集
        1.1.2 试剂与耗材
        1.1.3 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人类女性肠道菌群的检测
        1.2.2 人类女性主动脉血管HE染色
        1.2.3 人类女性主动脉血管透射电镜的检测
        1.2.4 人类女性主动脉血管免疫化学染色
        1.2.5 统计分析
    1.3 实验结果
        1.3.1 绝经后女性主动脉血管呈现高度的损伤与炎症
        1.3.2 绝经后女性主动脉血管中激素受体和SRC的表达以及PI3K/AKT信号显着降低
        1.3.3 非绝经期女性及绝经后女性肠道菌群组成异同的分析
        1.3.4 绝经前后女性主动脉炎症、雌激素受体表达及肠道菌群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1.4 讨论
第二章 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炎症保护肠屏障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物、试剂与耗材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复制、分组及给药
        2.2.2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2.2.3 小鼠血脂水平的检测
        2.2.4 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
        2.2.5 小鼠主动脉油红O染色
        2.2.6 小鼠主动脉根部切片的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2.7 小鼠结肠组织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2.2.8 小鼠结肠组织蛋白印迹检测
        2.2.9 小鼠肠道菌群的检测
        2.2.10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AB23A改善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血脂紊乱、炎症及血管损伤
        2.3.2 AB23A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肠道炎症并改善肠道紧密连接
        2.3.3 AB23A调节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2.3.4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症状、肠道菌群变化及紧密连接呈现显着相关性
        2.3.5 粪菌移植改变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
        2.3.6 调节菌群结构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紊乱、炎症及血管损伤
        2.3.7 调节菌群结构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炎症并改善肠道紧密连接
        2.3.8 抗生素抑制小鼠肠道菌群但未取消AB23A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作用
        2.3.9 抗生素减轻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损伤,增强AB23A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治疗作用
        2.3.10 抗生素增强AB23A对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2.4 讨论
第三章 泽泻醇B乙酸酯激活结肠上皮GPER/SRC及PI3K/AKT信号保护肠屏障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细胞系
        3.1.3 药物与试剂
        3.1.4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复制、分组及给药
        3.2.2 小鼠血清雌激素水平的检测
        3.2.3 小鼠结肠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荧光染色
        3.2.4 小鼠结肠组织蛋白印迹检测
        3.2.5 Caco-2细胞的培养
        3.2.6 Caco-2细胞的分组及干预方式
        3.2.7 MTT检测Caco-2细胞活性
        3.2.8 Caco-2细胞油红O染色
        3.2.9 Caco-2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3.2.10 Caco-2细胞蛋白印迹检测
        3.2.11 Caco-2细胞免疫沉淀检测
        3.2.12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AB23A调节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肠道中ERs/SRC及PI3 K/AKT信号
        3.3.2 AB23A在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中减少胆固醇堆积、减轻炎症并保护紧密连接
        3.3.3 AB23A促进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中SRC的表达和P13K/AKT信号
        3.3.4 GPER的阻断减轻AB23A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3.3.5 SRC是AB23A通过GPER发挥肠道保护及脂质调节作用的关键因子
        3.3.6 AB23A通过上调GPER激活SRC发挥对胆固醇作用的Caco-2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3.3.7 AB23A发挥肠道保护及脂质调节作用需要PI3K/AKT信号的激活
    3.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正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综述: 女性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和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现状
    一、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二、肠道菌群与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读博期间参与科研课题及其他工作情况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6)针药结合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文献研究
    1.1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现代医学概述
        1.1.1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病因认识
        1.1.2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治疗
    1.2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中医概述
        1.2.1 中医古籍的相关认识
        1.2.2 现代中医学认识
2 临床研究
    2.1 前言
    2.2 临床研究
        2.2.1 临床资料
        2.2.2 研究方法
        2.2.3 结果
3 讨论
    3.1 理论基础
        3.1.1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机理解析
        3.1.2 针药结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的辨证思路
    3.2 针药分析
        3.2.1 针刺取穴依据
        3.2.2 方药分析
    3.3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3.3.1 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3.3.2 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类型变化
        3.3.3 治疗前后患者子宫内膜血流变化
        3.3.4 治疗前后患者雌激素变化
        3.3.5 治疗前后患者月经量变化
        3.3.6 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变化
        3.3.7 治疗后疗效评价
        3.3.8 无效病例分析
        3.3.9 退出或脱落病例原因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围绝经期肥胖证素特点与脂肪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信息及证素采集
        2.2 基本情况采集和影像学检查
        2.3 试剂耗材及仪器
        2.4 实验方法和具体步骤
    3 数据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各组基本资料
    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体脂参数比较
    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中医证素分布
        3.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性证素分布
        3.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位证素分布
        3.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证素与体脂相关性比较
        3.4 对照组证素与体脂相关性比较
    4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脂肪因子含量比较
        4.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脂肪因子含量比较
        4.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证素与脂肪因子相关性比较
        4.3 对照组证素与脂肪因子相关性比较
    5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与对照组雌激素受体α、βm RNA表达水平比较
讨论
    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中医证素分析
        1.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病位证素分析
        1.2 围绝经期中心肥胖组病性证素分析
        1.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虚性病性证素分析
        1.4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患者与对照组证素比较分析
    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中医证素与体脂参数相关性分析
        2.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位证素与体脂参数相关性分析
        2.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组病性证素与体脂参数相关性分析
    3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脂肪因子相关性分析
        3.1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瘦素的关系
        3.2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内脂素的关系
        3.3 对照组证素与脂肪因子相关性分析
    4 围绝经期中心性肥胖与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关系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针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模型大鼠HPO轴及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生物学机制
        2. 氧化应激参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生物学机制
        3. 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生物学机制
        4. 基因功能异常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生物学机制
        5. 线粒体功能异常参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生物学机制
        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参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生物学机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刺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动物学实验研究进展
        1. 现有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模型
        2. 针刺干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机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DOR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针刺对DOR大鼠的HPO轴及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缩略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思路和设计
文献综述
    1 骨骼肌衰减症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骨骼肌衰减症与雌激素的关系
        1.3 骨骼肌衰减症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2 氧化应激与自噬的关系
    3 自噬的研究进展
        3.1 自噬的概述
        3.2 自噬的调节机制
        3.2.1 mTOR通路调节
        3.2.2 AMPK/JNK信号通路
        3.2.3 ULK1/2的自噬诱导
        3.2.4 Beclin-1 的复合信号调控
        3.3 自噬与机体发育和疾病
    4 运动、骨骼肌自噬和骨骼肌衰减症的关系
        4.1 运动和骨骼肌自噬
        4.2 运动和骨骼肌衰减症
        4.2.1 抗阻运动对骨骼肌衰减症的影响
        4.2.2 耐力运动对骨骼肌衰减症的影响
    5 结语
第一部分 8周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及分组
        2.2 运动方案
        2.3 实验技术路线图
        2.4 实验动物取材
        2.5 指标检测方法
        2.5.1 大鼠血清雌二醇测定
        2.5.2 骨骼肌HE染色
        2.5.3 实验大鼠骨骼肌内MDA、SOD和 GSH-PX的测定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8周游泳运动后体重的变化
        3.2 8周游泳运动后大鼠腓肠肌的重量变化
        3.3 8周游泳训练后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和子宫重量
        3.4 8周游泳训练后大鼠腓肠肌内SOD、MDA和 GSH-Px的值
        3.5 8周游泳训练后腓肠肌组织学检查
        3.6 实验大鼠腓肠肌收缩功能
        3.6.1 8周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单收缩的影响
        3.6.2 8周游泳训练对骨骼肌强直收缩的影响
    4 讨论
        4.1 8周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及子宫重量的影响
        4.2 8周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体重和腓肠肌重量的影响
        4.3 骨骼肌中MDA、SOD和 GSH-Px的变化
        4.4 8周游泳训练对骨骼肌组织学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5 结论
第二部分 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自噬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试剂配制
        2.4 实验技术路线图
        2.5 实验方法
        2.6 指标测定与方法
        2.6.1骨骼肌免疫组化实验
        2.6.2 自噬相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
        2.7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IGF-1蛋白表达
        3.2 AMPK蛋白表达
        3.3 PGC-1α蛋白表达
        3.4 mTOR蛋白表达
        3.5 ULK1蛋白的表达
        3.6 Beclin1 蛋白的表达
        3.7 Atg7蛋白表达
        3.8 LC3蛋白表达
        3.8.1 LC3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3.8.2 LC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9 P62蛋白表达
        3.9.1 P62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3.9.2 P6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8周游泳训练后对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
        4.1.1 8周游泳训练后对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IGF-1的影响
        4.1.2 8周游泳训练对骨骼肌AMPK/PGC-1α的影响
        4.1.3 8周游泳训练后对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mTOR和 ULK1 的影响
        4.1.4 8周游泳训练后对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的影响
        4.1.5 8周游泳训练后对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Atg7的影响
        4.1.6 8周游泳训练后对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影响
        4.1.7 8周游泳训练后对骨骼肌自噬相关蛋白P62的影响
        4.2 8周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影响的作用机制探讨
    5.结论
全文总结
    研究结论
    研究主要创新
    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展望
致谢
个人学习经历及读博期间科研情况
    一、学习经历
    二、读博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附件一

(10)调更汤联合耳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1.1 中医论述
        1.2 中医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1.3.1 脏腑气血辨证论治
        1.3.2 耳穴治疗
    2 西医对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2.1 西医病因病理的研究
        2.1.1 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2.1.2 神经递质学说
        2.1.3 自由基学说
        2.1.4 免疫功能变化
        2.1.5 血管舒缩因子
        2.2 西医治疗
        2.2.1 一般治疗
        2.2.2 激素治疗
        2.2.3 非激素类药物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中药组方案
        2.2.2 中药+耳穴组方案
        2.2.3 西药组方案
        2.2.4 疗程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1 一般记录项目
        2.3.2 结局指标
        2.3.3 安全性指标
        2.3.4 观测时点
        2.3.5 不良事件的记录及处理
        2.4 疗效判定标准
        2.4.1 KI、MRS、PSQI、SAS、SDS量表疗效判定标准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4.3 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2.5 数据录入管理与分析
    3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三组病例完成情况
        3.2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3.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3.2.2 治疗前三组量表评分比较
        3.2.3 治疗前三组性激素基线比较
        3.3 量表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改良KI量表临床积分
        3.3.2 MRS临床积分
        3.3.3 中医临床证候表积分
        3.3.4 PSQI临床积分
        3.3.5 SAS临床积分
        3.3.6 SDS临床积分
        3.4 血清激素研究结果与分析
        3.5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调更汤的研究进展
        1.1.1 临床运用及方义剖析
        1.1.2 实验研究
        1.2 耳穴的理论支持及临床运用
    2 临床疗效研讨及评价
        2.1 主要疗效评价
        2.2 次要疗效评价
    3 安全性评价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文献综述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四、绝经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瘦素之间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相关性研究[J]. 方文焕,麦伟,颜志坚,黄晓魏,尉新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12)
  • [2]肥胖与乳腺癌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王心,胡伟国,宋启斌. 肿瘤学杂志, 2021(12)
  • [3]血清催产素浓度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相关性研究[J]. 韦先梅,韩毓,杜就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08)
  • [4]整体调节针法对PMOP患者骨代谢BALP、TRACP-5b影响的临床研究[D]. 汪袁凤.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泽泻醇B乙酸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肠道雌激素受体抗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D]. 孟庆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针药结合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临床观察[D]. 陈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围绝经期肥胖证素特点与脂肪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相关性研究[D]. 赵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针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模型大鼠HPO轴及FSH-cAMP信号通路的影响[D]. 尹雅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去卵巢大鼠骨骼肌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研究[D]. 钟卫权.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10]调更汤联合耳穴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D]. 高铭璟.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绝经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瘦素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