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公共控制信道配置和优化

CDMA公共控制信道配置和优化

一、CDMA公共控制信道配置与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盛烨[1](2021)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的超融合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中按身份分配不同通信权限的问题。其中,“云计算技术”是基于实时数据通信的控制方法,“区域”描述了精准限定的物理覆盖范围,“安全通信技术”是特定区域的受控通信控制技术。前人在通信速率和便捷程度的需求下,研发出的通信系统往往只是解决了通信的效率、可靠性、便捷性问题,较少考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保密机构的破坏和这些机构的特殊需要,在各类通信协议的标准当中也不存在这样的信令集供特殊功能的通信设备研发。同时,当前在网的2G-3G通信系统出于通信效率考虑较少地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单元,因此作者在研究提升云计算算法效率的基础上,将2G-3G通信系统进行上云改良,再结合4G和5G通信协议,研究通信系统对移动台终端鉴权和定位的原理,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特定终端用户群体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该固定区域之外的移动台用户不受该技术体系的影响。文章以区域安全通信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新兴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针对云计算中异构数据跨源调度传输耗时问题,现有的调度方法很多都是通过启发式算法实现的,通常会引起负载不均衡、吞吐量和加速比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在真正进行调度之前进行了数据预取,大大减小了调度时的计算量,从而减小了调度资源开销。然后,更新全部变量,对将要调度的异构数据跨源子数据流质量进行排列,并将其看做子流数据的权重,每次在调度窗口中选择异构多源子流数据中最佳质量的子流数据进行调度传输,直到全部数据子流处理完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能够在云环境下对异构数据进行跨源调度,同时具有较高的负载均衡性、吞吐量和加速比。2.提出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算法。云计算中,云平台的资源分配,不仅面对单节点的资源请求,还有面对更复杂的多节点的资源请求,尤其对于需要并行运行或分布式任务的用户,对云集群中节点间的通信都有非常严格的时延和带宽要求。现有的云平台往往是逐个虚拟机进行资源分配,忽略或者难以保障节点间的链路资源,也就是存在云集群多资源分配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云资源描述方法,并且对粒子群云资源分配方法进行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云资源进行分配,提高了云资源的平均收益和资源利用率,在资源开销方面相比于传统方法减少了至少10%,而且有更短的任务执行时间(30ms以内)。3.提出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无线网络影响因素较多,总是无法避免地产生定位误差,为取得更好的可靠性与精准度,针对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提出一种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构建基于到达时延差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获取到达时延差信息,根据移动台对应服务基站获取的移动台到达时延差与到达角度数据,利用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多次更新定位估计,结合小波变换,架构到达时延差/到达角度混合定位算法,依据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环境的到达时延差数据采集情况,将估算出的移动台大致位置设定为不同种类定位结果,通过多次估算实现移动台动态定位。选取不同无线网络环境展开移动台动态定位仿真,分别从到达时延测量偏差、区域半径以及移动台与其服务基站间距等角度验证算法定位效果,由实验结果可知,所提算法具有理想的干扰因素抑制能力,且定位精准度较高。4.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系统。系统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整个系统是完整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通过SDR软件定义的射频通信架构,实现系统间的通信超融合。对于非授权手机与非授权的SIM卡要进行通信阻塞,同时要对手机与SIM卡分别进行授权,当有非授权手机或者授权手机插入非授权SIM卡进入监管区域中后,要可实现对其通讯的完全屏蔽和定位,软件系统应对非法用户进行控制,所有非法用户的电话、短信、上网都应被记录和拦截。硬件系统主要对顶层模块、时钟模块、CPU接口模块、ALC模块、DAC控制模块进行了设计。同时,本文使用改进的卷积定理算法提高了信号的保真度。5.智能化区域安全体系研究。未来的区域安全管理员还需要对多个进入的移动台终端进行鉴别,解决谁是终端机主、是否有安全威胁、真实身份是什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智能化区域安全通信体系,并将其保存在存储设备中,该体系可以实现自我学习。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对上述研究工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满足了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的区域安全通信需求。

姜瀚乔[2](2020)在《基于Pico Cell的LTE同频干扰抑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LTE网络带来的便利,因为LTE网络在保证低成本、多业务的基础上,满足世界范围内功能性的高度融合。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LTE网络,但LTE网络通常工作在2GHz或者更高的频率上,其穿墙损耗很大,在大型写字楼、地下停车场、体育馆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并不能给用户高质量服务,此时就需要部署覆盖范围小的微微基站(Pico Cell)来改善服务。所以微微基站主要部署在人流密集地区,由于LTE网络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技术(OFDMA),上行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频分多址技术能有效的避免码间串扰,但频分多址技术给小区间带来干扰,尤其是小区边缘干扰。微微基站(Pico Cell)通常密集地部署在人流密集地区,提升频率复用以及消除小区间干扰。所以本课题针对微微基站(Pico Cell)小区间同频干扰协调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小区间干扰协调(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ICIC)应用的背景,阐述了国内外对小区间对干扰协调的研究,提出了ICIC在频域、时域中的应用。接着对ICIC技术进行简介,介绍了在时域引入几乎空白子帧(ABS)概念降低干扰,在空域引入多点协作(CoMP)方案来降低干扰,在频域引入FFR、SFR技术来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其次制定了基于微微蜂窝(Pico Cell)同频干扰协调的时序流程、关键参数方案、上下行ICIC方案。时序流程方案包括初始频带划分、小区ICIC关键参数选择、用户属性转换。关键参数包括过载指示、强干扰指示、相对窄带发射功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上下行ICIC方案包括上行静态ICIC、下行静态ICIC、上行动态ICIC、下行动态ICIC。最后使用两台频带为band1的Pico Cell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效果测试。使用邻区加0%负荷和邻区加50%负荷进行用户上下行传输速率测试,通过Log Viewer日志工具软件对从基站中读取的日志进行分析,通过读取基站日志,读取基站的传输速率以及SINR值。实测表明Pico Cell开启ICIC功能,小区间干扰得到有效的的协调。

余航宇[3](2020)在《基于专用小型LTE基站的快速小区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长期演进移动通信作为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的主要规范,近年已占据了商用通信的极大份额。第四代移动通信在移动宽带服务上提供了丰富的业务种类和较高的服务质量。此外,其在公共安全等专网通信领域的应用也已广泛铺展开来。专用小型LTE基站是伴随专网通信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小微型LTE基站系统。本论文基于对公共安全领域的通信系统建设要求中可视化业务无缝切换特性展开研究,对小区切换行为产生的时延来源进行分析,在信令流程层级进行改进,提出了快速小区切换方法,并在专用小型基站平台上进行了实现。本论文对基于专用小型LTE基站的快速小区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所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对上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和运营商LTE现网实现小区切换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引入了LTE系统架构的组成和协议栈的分层功能的介绍,重点对RRC层的功能和RRC层关键过程进行了分析,作为后文新方法的设计、提出和实现的理论基础。2.总结了LTE的移动性管理机制,针对基于S1接口的切换,从3GPP通用协议出发,对切换流程涉及的控制平面过程和用户平面过程逐一分析,引出本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系统级仿真讨论切换时延的来源,对专用小型基站小区切换进行需求分析,进而设计基于S1接口的快速小区切换方法的信令流程和优化方案。3.针对拟解决的问题,基于专用小型基站的特殊使用场景和BSC 9131软硬件开发平台,给出了L3层整体框架设计图和低层接口管理器模块、UE连接控制模块和S1AP模块的设计描述,侧重介绍了UE连接控制模块的设计。在L3层已有软件架构的基础上,通过编写函数接口代码扩展了小区切换的功能,本文第四章通过有限状态机的事件和状态加以解释。后续将代码编译为可执行二进制文件写入BSC9131平台中,并通过与核心网组网,使其成为可用的LTE基站。4.设计了测试方案,进行了双基站实验环境的搭建与核心网组网过程,通过用户终端在两个基站覆盖范围间移动过程中路测软件和信令分析软件的抓包,对切换的完备性进行合理分析,根据信令的时间戳标识统计小区切换时延,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的可行性以及小区切换性能提升度。5.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已完成工作部分,归纳了论文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探讨了小区切换方向研究和专用LTE小型基站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有继续深入研究可能的切入点进行了展望。

谢润添[4](2020)在《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许多山区、偏远地区、超长隧道等场景中,宽带无线通信容易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仅依靠宽带无线通信已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实时传输的需求。窄带通信较宽带通信的设备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窄带跳频通信更是具有宽带通信无可比拟的抗干扰优势。集群通信的高频谱利用率、信道共享、系统容量较大等优点可与窄带通信形成优势互补,将二者相结合进行联合优化设计,能得到性能更佳的窄带集群通信系统。本文研究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主流的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如Tetra、i DEN)发展成熟,存在研究相对成熟、核心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目前,处于研究高速发展期的TD-LTE拥有众多优势,主要包括:基站可移动、协议兼容性强、技术先进可极大提高频谱效率、网络架构扁平化可有效降低时延、抗干扰能力强等。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是由窄带TD-LTE协议与无线集群通信技术结合组成,可实现单呼、组呼、短报文数据传输等业务功能。然而,TD-LTE无线集群通信协议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分析了TD-LTE无线集群通信协议在终端侧可实现的功能,以及各层协议在实现相应功能时所需的模块架构和流程,设计并实现各层的模块以及层间的接口。本文首先介绍集群通信系统和TD-LTE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背景,再将二者结合并分析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TD-LTE通信系统架构以及TD-LTE协议栈,分析了大量的TD-LTE集群通信系统的协议设计与实现,并对多个方案进行分析与总结,包括PDT、TETRA等集群通信系统的理论与实现方案,将上述实现方案与TD-LTE集群通信系统的实现作分析与对比,从而确定本文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与实现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在设计阶段,首先对协议的整体架构进行设计,包括对协议需求、整体模块、整体业务流程,然后根据业务功能对TD-LTE协议栈的各层进行针对性设计,包括层内架构、层内模块、模块接口等。在实现阶段,根据协议需求和业务流程并采用FPGA和ARM结合搭建的方式对协议栈各层进行实现,最终在窄带集群通信系统中实现数据传输、单呼等业务功能。然后,对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设计的业务功能进行可行性的测试,测试部分主要包括测试环境、测试流程、测试方法等,根据各个业务功能的有效测试结果来确保本文设计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

徐成[5](2019)在《云南文山电信LTE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现在移动用户关心的问题,不仅仅在网络覆盖是否有信号上,越来越多的人更关心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移动网络质量是运营商关注的重点,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移动互联网竞争环境下拥有一席之地,对中国电信LTE网络的各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网络优化提高服务质量并改善用户的实际感知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项目管理的应用及LTE网络优化相关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也是企业实现终极或阶段性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LTE网络的理论基础及核心技术,主要介绍精益化管理的内涵、原则及使用工具,以及LTE的网络架构、覆盖评估方法、干扰排查方法、RRC重建优化原理和LTE切换等原理;其次本文结合实际,深入分析前期云南文山电信移动网络建设的情况和网络现状,并剖析了云南文山电信LTE网络存在的网络问题及管理问题;最后创新性地引入片区工作站管理机制,并应用到云南省文山市系统优化项目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按照区域把不同地州的网优人员按照工作站模式进行组合,结合厂家力量,通过云南省文山市LTE系统优化提升地市网络性能的同时,通过实践提升了网优人员技能。

张宇涵[6](2019)在《基于点系统的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LTE网络的商用,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某公司在中国广州、印尼雅加达和墨西哥城的测试数据,平均81.6%的移动流量来源于室内终端。因此,在4G时代,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协调难度大,实施复杂且扩容困难,因此传统的室内分布建设方式已经满足不了MBB(移动宽带)时代的需求,运营商需要部署一种新型的分布系统解决室内深度覆盖问题。本文探索并分析某超市运用点系统解决LTE网络室内覆盖问题的方法,并优化分析该种新型室内分布系统对室内高流量场景的容量及覆盖的解决效果,为未来更好的开展运营商间的流量战打下技术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基于以上情况,本论文分几部分探索并分析了中国联通现有的覆盖情况,现场针对某超市此类容量有时间特性的站点,有效的提升了网络性能,改善用户感知。首先,概述了对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论文结构等。其次,概述了室内分布建设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的种类特点,针对现有覆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实际工作中的覆盖及建设方法。然后,重点介绍项目实施中的必要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及管控方式。并通过参数核查、速率分析、信号外泄分析和软件测试图分析等手段,分析某超市的覆盖效果,并通过实际的工作优化提升了网络性能。

吉凯[7](2019)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功率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验证》文中研究指明上行功率控制技术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技术,一方面信道传输损耗大,需要充足的传输功率以保障信号的传输质量;另一方面,终端需要节约功率资源,并且过大的上行总功率容易使卫星行波管功率放大器产生交调干扰。同时具有抗干扰、高速率特点的CDMA技术十分适合于我国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而功率控制能够有效抑制CDMA系统中的多址干扰。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基于CDMA多址方式的卫星移动通信上行功率控制算法。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架构并分析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技术实施的目的与准则,然后对经典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另外本文对基于非合作博弈的Koskie算法与NPCG算法的代价函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前者功耗低但难以满足目标信干比,后者恰好相反。本文依据信干比平衡准则,提出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与链路预测的功率控制算法——A-NCPCG。该算法在满足目标信干比的条件下以获得低的卫星接收功率为目标,重新设计了代价函数。并且为降低卫星长时延信道的滞后性影响,在算法迭代过程中引入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链路质量,以达到时延补偿的目的。文中分析了该算法较经典算法的优点,并且证明该算法的纳什均衡存在性与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A-NCPCG算法在低速移动终端时具备更低的控制误差与功耗,20个终端20km/h速度时发生1dB信干比误差的概率降低19%、2dB信干比误差的概率降低11%,并且上行总功率降低1dBW。同时,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OPNET软件设计并实现一个卫星移动通信功率控制系统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具有码分多址物理信道、基本的信令交互过程以及功率控制命令的生成与处理。文中对功率控制命令的量化方式与处理方式做了详细设计,并以节点与进程的方式予以实现。基于该仿真平台,为ANCPCG算法的工程实现寻找一组较优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功率控制命令量化为±0.5dB、±1.5dB,预处理系数为0.4,外环功率控制步长为+2.5dB、-0.5dB时系统具有较优性能。

张波[8](2019)在《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PDCCH盲检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作为LTE的演进版本,LTE-A对LTE拥有良好的兼容性,并在引入载波聚合、多天线增强等技术后,系统容量与峰值速率得以大幅度提升。随着LTE-A网络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大量移动用户的涌入,给网络维护和空口监测分析技术带来巨大的挑战。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的研发对于攻克LTE-A网络端到端测试的技术难点具有重要意义。下行控制信息的载体PDCCH是LTE-A资源调度的核心,合理的PDCCH盲检方案是仪表快速准确解析空口信息的前提条件。在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中,本文针对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方案进行研究与实现。在下行控制信道发送流程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仪表设计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各种PDCCH盲检方案,针对仪表的需求,设计下行控制信道的盲检流程,并完成基于FPGA的实现以及功能测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PDCCH盲检方案研究与选型。研究PDCCH盲检流程,针对常用的PDCCH盲检方案:PDCCH穷搜方案、反馈型盲检方案、PDCCH功率盲检方案以及相关度检测盲检方案进行仿真测试,从方案的盲检效率、稳定性、适用范围以及实现复杂度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经权衡各方面因素,本文选择综合性能优良的PDCCH穷搜方案,作为本课题中的PDCCH盲检方案,进行FPGA设计与实现。(2)基于FPGA设计和实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方案,并进行功能仿真验证。本文参考PDCCH发送端处理流程,针对仪表功能需求,设计下行控制信道盲检方案,并进行FPGA实现,为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解析下行控制信息提供支持。针对PDCCH穷搜方案盲检效率低的问题,本设计采用8个盲检子模块并行盲检,以提高仪表盲检多用户控制信息的效率,并对盲检模块进行功能仿真验证和仪表整机测试,评估该方案的FPGA资源消耗情况,验证方案的合理性。经仿真测试,本文的PDCCH盲检设计方案能快速准确盲检下行控制信息,盲检48 UE的控制信息耗时低于800μs,满足设计需求,且FPGA资源消耗合理,具有硬件实现可行性,已成功应用于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

来烨欣[9](2019)在《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HSPA+信号产生与分析》文中指出在移动通信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的过程中,射频器件性能优劣对整机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使得射频器件性能的检测成为了一项关键的工作。在传统的检测方法中,往往利用示波器、频谱仪、矢量分析仪、信号源等不同设备对射频器件的噪声参数、增益平坦度、群延时、三阶交调等指标进行检测,导致测试系统复杂,价格高昂,且依旧无法准确得出多项指标对通信设备的综合影响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射频器件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的主要设计思想是直接产生某种通信制式下的标准信号,使其输入至射频器件,对射频器件的输出信号进行星座图或EVM值分析,直接准确地判断出该射频器件性能指标对通信设备的综合影响效果。该方法大幅度简化了测试系统的复杂度,降低了测试成本,且提高了测试效率。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在CDMA系统下的通用性与有效性,本文选择了CDMA系统下的典型代表HSPA+通信信号作为测试信号,设计了一种基于HSPA+信号的射频器件测试方法。HSPA+技术是3GPP于R7版本时所引入的一项技术,并在随后的版本中以增加和改变信道、陆续加入高阶调制方式等技术的方式,来加快数据业务的速率。它是HSPA、WCDMA等传统CDMA系统的向上升级,在一定时期内也是3G网络升级的理想演进方案。因此选择HSPA+作为CDMA系统下的测试信号是十分有代表性的。本文首先对衡量射频器件的部分参数进行介绍,并详细介绍了新型测试方法的设计思想。随后按照新型测试方法的设计流程,重点研究了HSPA+测试信号的产生,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在MATLAB平台中对HSPA+测试信号进行仿真。得到测试信号后,使其输入至待测射频器件,对输出的星座图及EVM值进行分析,通过与协议要求的EVM上限误差进行对比,验证了新型测试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在最后设计了HSPA+测试信号的硬件实现,将理论仿真移植到实际平台中,为后续进行实际硬件测试提供了测试信号。论文从软件层面上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利用标准测试信号HSPA+传输至不同射频器件,仅利用输出星座图及EVM计算能够简便并快速的得出射频器件的综合性能。并且新型测试方法减小了传统测试方法的设备和工作量,为射频器件性能测试的方法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樊星[10](2019)在《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半导体元器件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等射频器件组成,这些射频器件的性能也影响着整个通信设备的性能。因此,测试移动通信设备性能在某种程度上主要就是测试其内部模拟器件的性能。传统方法中对于射频器件性能的测试一般是通过对器件多个指标一一测试来获取器件的不同参数指标,最后对所获得的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再以综合评估的结果来判断器件性能的优劣性。不仅测试过程繁琐无比,而且需要多种昂贵的测试设备,造成大量人力财力资源浪费。针对此问题,本课题提出一种测试方法测试CDMA(码分多址技术)制式下的通信设备中射频器件的性能。有别于传统方法需要多种设备多次测试,本文提出的新型测试方法只需要一次测试便能得到测试结果。在测试过程中首先需要产生标准的基带信号作为系统输入信号,输入信号通过待测试器件之后得到输出信号,提取输出信号的星座图,最终根据星座图特性对器件性能进行判断从而不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基于以上所述,本文首先详述了新型测试系统的框架结构,然后介绍了产生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所需要遵守的移动通信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规范。接下来本文对标准基带信号产生过程中遇到的码间干扰这一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且对减少码间干扰所使用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进行了重点研究,与现有数字滤波器设计过程中使用乘法器数量相比,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更少数目的乘法器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方法。目前,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基于序列的卷积运算,卷积运算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乘法运算过程。然而,对于一个数字系统而言,乘法器会消耗较多的资源,提高成本。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累加结构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将该方法运用到升余弦滚降滤波器中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在WCDMA(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物理信道中,下行DPCH(专用物理信道)和下行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是极具代表性的两条信道,本论文中实现了下行DPCH、下行S-CCPCH以及下行复合多信道的I路和Q路信号仿真。在此基础上,以下行DPCH为例在新型测试系统下对不同射频器件性能进行仿真,将标准下行DPCH基带信号通过待测器件,获取输出信号的星座图,根据星座图所反映的指标参数对待测器件进行了性能分析。实际中,由于项目的需求,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并不能止步于仿真阶段,所以在本文的最后,软硬件结合分模块地实现了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同样地,以下行DPCH、下行S-CCPCH以及下行复合多信道为例给出了FPGA实现的时序仿真图以及示波器实际测试图,通过将示波器实际测试图与MATLAB仿真结果相比较说明基带信号的实现结果是正确的。

二、CDMA公共控制信道配置与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MA公共控制信道配置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通信系统
        1.2.2 通信系统与通信终端
        1.2.3 区域安全通信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区域安全通信理论基础
    2.1 移动通信研究对象
        2.1.1 2G移动通信技术
        2.1.2 3G移动通信技术
        2.1.3 4G移动通信技术
        2.1.4 5G移动通信技术
    2.2 SDR设备原理
    2.3 云计算技术
        2.3.1 虚拟化
        2.3.2 云计算安全
        2.3.3 云计算与通信的超融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
    3.1 相关研究
    3.2 算法模型
        3.2.1 异构多源数据的预取
        3.2.2 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
    3.3 实验与分析
        3.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方法
    4.1 相关研究
    4.2 算法模型
    4.3 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
    5.1 相关研究
    5.2 基于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
        5.2.1 TDOA下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5.2.2 融合及平滑过渡
        5.2.3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
        5.2.4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流程
    5.3 实验仿真分析
        5.3.1 实验环境与评估指标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通信系统设计
    6.1 软件系统设计
        6.1.1 功能设计
        6.1.2 界面设计
        6.1.3 信令模组设计
    6.2 硬件系统重要模块设计
        6.2.1 时钟模块设计
        6.2.2 CPU接口模块设计
        6.2.3 ALC模块设计
        6.2.4 DAC控制模块设计
    6.3 实验部署与验证
        6.3.1 实时控制过程和验证
        6.3.2 传输验证实验设计
        6.3.3 实验设备部署
        6.3.4 天馈系统实验方案
        6.3.5 实验安全事项
        6.3.6 实验环境要求
        6.3.7 实验验证测试及调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Pico Cell的LTE同频干扰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移动通信网络的演进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概述
    2.1 Long Term Evolution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架构
    2.2 LTE蜂窝通信网络协议栈架构
    2.3 微微蜂窝(Pico Cel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流程
        2.3.1 Pico Cell小区搜索流程
        2.3.2 LTE网络附着流程
    2.4 LTE物理层相关概念
        2.4.1 LTE Pico-Cell物理资源
        2.4.2 LTE物理信号
    2.5 LTE关键技术
        2.5.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2.5.2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第三章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干扰协调的策略
    3.1 小区间的频域干扰协调
        3.1.1 部分频率复用(FFR)技术
        3.1.2 软频率复用(SFR)技术
        3.1.3 动态干扰协调技术(Dynamic ICIC)
    3.2 异构网络下的时域干扰协调
        3.2.1 基于ABS时域干扰协调
        3.2.2 基于Low Power ABS时域干扰协调
        3.2.3 基于OFDM符号偏移时域干扰协调
    3.3 空域干扰协调
        3.3.1 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
        3.3.2 协作调度/波束赋行(Cooperative Scheduling/Beam Forming)
        3.3.3 CoMP中的关键过程
第四章 微微蜂窝(Pico Cell)同频干扰协调与实现
    4.1 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的时序流程
    4.2 LTE网络ICIC技术关键参数
    4.3 Pico-Cell小区间干扰协调功能设计
        4.3.1 静态小区间干扰协调
        4.3.2 上行动态小区间干扰协调
        4.3.3 下行动态小区间干扰协调
第五章 Pico Cell的小区间干扰协调功能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方法
    5.3 测试过程
        5.3.1 邻区上行模拟加载0%负荷
        5.3.2 邻区下行模拟加载0%负荷
        5.3.3 邻区上行模拟加载50%负荷
        5.3.4 邻区下行模拟加载50%负荷
    5.4 测试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专用小型LTE基站的快速小区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内容和安排
第二章 专用小型基站系统与无线资源控制层关键过程分析
    2.1 LTE网络架构
        2.1.1 LTE分组核心网
        2.1.2 LTE无线接入网
    2.2 LTE空中接口协议栈
    2.3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及其关键过程分析
        2.3.1 LTE系统信息广播
        2.3.2 RRC连接管理
        2.3.3 测量机制
        2.3.4 随机接入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1接口的快速小区切换流程的设计
    3.1 联机状态移动性管理机制
        3.1.1 小区切换流程
        3.1.2 小区切换时延仿真与分析
    3.2 专用小型基站的小区切换需求分析
    3.3 基于S1 接口的快速小区切换方案
        3.3.1 S1 接口
        3.3.2 快速小区切换流程描述
    3.4 专用小型基站L3 层设计方案
        3.4.1 专用小型基站L3 层设计思路
        3.4.2 专用小型基站L3 层设计描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1接口的快速小区切换流程的实现
    4.1 低层接口管理器的实现
        4.1.1 低层接口管理器整体实现说明
        4.1.2 小区消息处理器的实现
        4.1.3 UE消息处理器的实现
    4.2 UE连接控制器的实现
        4.2.1 UE连接控制器整体实现说明
        4.2.2 RRC连接管理机制的实现
        4.2.3 源eNB切换的实现
        4.2.4 目的eNB切换的实现
    4.3 S1AP模块的实现
    4.4 测试与分析
        4.4.1 测试方案
        4.4.2 测试环境
        4.4.3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无线通信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集群通信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与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研究与实现分析
    2.1 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理论介绍
        2.1.1 TD-LTE技术的理论介绍
        2.1.2 PDT技术的理论介绍
        2.1.3 TETRA技术的理论介绍
    2.2 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案研究
        2.2.1 PDT技术的实现方案分析
        2.2.2 TETRA技术的实现方案分析
        2.2.3 TD-LTE技术的实现方案分析
        2.2.4 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实现方案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设计
    3.1 整体架构设计
        3.1.1 设计需求
        3.1.2 整体模块设计
        3.1.3 整体业务流程设计
    3.2 NAS层设计
        3.2.1 NAS层架构设计
        3.2.2 EMM模块设计
        3.2.3 ESM模块设计
        3.2.4 TSM模块设计
    3.3 RRC层设计
        3.3.1 RrcMsg模块设计
        3.3.2 RrcProcess Mgr模块和UeRrcFsm&Info模块设计
    3.4 L2层设计
        3.4.1 PDCP模块设计
        3.4.2 RLC模块设计
        3.4.3 MAC模块设计
    3.5 PHY层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实现
    4.1 协议实现的开发环境
    4.2 主程序的实现流程
    4.3 NAS模块的实现流程
        4.3.1 NAS初始化模块的实现流程
        4.3.2 NAS收发模块的实现流程
    4.4 RRC模块的实现流程
    4.5 L2模块的实现流程
        4.5.1 L2模块的主实现流程
        4.5.2 处理PHY_ST_START消息的实现流程
        4.5.3 处理PHY_DATA_BLOCK消息的实现流程
        4.5.4 处理PHY_UL_SYNC_STATE消息的实现流程
    4.6 PHY模块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内容与环境
    5.2 测试流程与方法
        5.2.1 高层协议栈的测试流程与方法
        5.2.2 终端功能的测试流程与方法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3.1 高层协议栈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3.2 终端功能的测试结果与方法
    5.4 测试问题与总结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缩略词说明

(5)云南文山电信LTE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项目精益化管理及LTE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
    2.1 项目精益化管理相关理论
    2.2 LTE技术原理和网络架构
    2.3 LTE覆盖评估方法
    2.4 LTE网络干扰排查方法和原理
    2.5 LTE网络RRC重建优化原理
第三章 云南文山电信LTE系统的现状分析
    3.1 云南文山LTE网络概况介绍
    3.2 L1.8G建设情况
    3.3 L2.1G建设情况
    3.4 L800M建设情况
    3.5 流量情况
    3.6 容量情况
    3.7 网络考核重要指标情况
    3.8 文山LTE网络覆盖情况
第四章 云南文山电信LTE网络管理问题分析
    4.1 LTE网络工程管理问题
    4.2 LTE网络频率管理问题
    4.3 LTE网络价值管理问题
    4.4 LTE网络覆盖管理问题
    4.5 LTE网络移动性管理问题
    4.6 LTE网络考核重要指标问题
第五章 云南文山电信系统优化模式创新及优化应用
    5.1 云南文山电信系统优化项目开展模式创新及探索
    5.2 云南文山电信系统优化具体措施
    5.3 文山系统优化项目成效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点系统的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LTE室内覆盖方案分析
    2.1 LTE室内覆盖现状
        2.1.1 LTE系统简介
        2.1.2 楼宇覆盖现状
        2.1.3 信源配置现状
    2.2 建设原则与目标
        2.2.1 LTE建设原则
        2.2.2 建设目标
        2.2.3 需求分析及建设重点
    2.3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2.3.1 室内站点取定
        2.3.2 LTE室内链路预算
        2.3.3 LTE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2.3.4 新建分布系统方案
        2.3.5 通道改造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超市建设方案
    3.1 LTE Dot解决方案及其特性
    3.2 器件选取
    3.3 主要安装工程量
    3.4 器件改造方案
        3.4.1 本项目建设方案选取
    3.5 信源建设方案
        3.5.1 LTE信源配置原则
        3.5.2 本项目信源配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设效果分析
    4.1 LTE测试原则
        4.1.1 LTE楼宇测试规范
        4.1.2 LTE小区测试规范
        4.1.3 LTE室分系统测试方法
    4.2 测试结果
    4.3 LTE覆盖测试
        4.3.1 某超市1 层测试结果
        4.3.2 某超市2 层测试结果
    4.4 HSDPA测试
    4.5 HSUPA测试
    4.6 切换测试
    4.7 外泄测试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所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7)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功率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及安排
第2章 CDMA卫星通信系统功率控制概述
    2.1 引言
    2.2 CDMA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2.1 卫星通信系统结构
        2.2.2 码分多址特性
    2.3 功率控制的目的与准则
    2.4 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
    2.5 经典分布式闭环功控算法
        2.5.1 功率控制数学模型
        2.5.2 DPC算法
        2.5.3 FDPC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博弈论的上行功率控制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博弈论概述
        3.2.1 博弈论及其分类
        3.2.2 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
    3.3 非合作博弈功控算法
        3.3.1 Koskie算法
        3.3.2 NPCG算法
    3.4 A-NCPCG算法
        3.4.1 ARIMA预测模型
        3.4.2 代价函数与迭代公式
        3.4.3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与收敛性
        3.4.4 算法迭代过程
    3.5 仿真参数与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OPNET的功率控制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4.1 引言
    4.2 OPNET仿真软件
    4.3 仿真平台设计
        4.3.1 物理信道
        4.3.2 同步机制
        4.3.3 通信过程
        4.3.4 上行功率控制过程
    4.4 仿真平台实现
        4.4.1 卫星节点与进程
        4.4.2 信关站节点与进程
        4.4.3 终端节点与进程
    4.5 仿真参数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束语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8)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PDCCH盲检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LTE-A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研究与硬件平台概述
    2.1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相关信息
        2.1.1 PDCCH时频资源
        2.1.2 PDCCH搜索空间
        2.1.3 下行控制信息
    2.2 PDCCH发送流程概述
        2.2.1 CRC添加
        2.2.2 咬尾卷积编码
        2.2.3 速率匹配
        2.2.4 PDCCH复用
        2.2.5 加扰与调制
        2.2.6 MIMO处理和资源映射
    2.3 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
        2.3.1 仪表的功能需求分析
        2.3.2 仪表的物理架构
        2.3.3 仪表物理层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PDCCH接收检测研究
    3.1 PDCCH接收处理流程
        3.1.1 PDCCH接收端处理流程概述
        3.1.2 PDCCH盲检流程概述
        3.1.3 载波聚合对PDCCH盲检影响研究
    3.2 PDCCH盲检方案研究
        3.2.1 PDCCH穷搜方案
        3.2.2 反馈型盲检方案
        3.2.3 PDCCH功率盲检方案
        3.2.4 相关度检测盲检方案
    3.3 PDCCH盲检方案对比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DCCH盲检模块FPGA设计
    4.1 PDCCH盲检需求分析
    4.2 PDCCH盲检总体设计
    4.3 PDCCH盲检各模块设计
        4.3.1 写RAM子模块设计
        4.3.2 参数路由子模块设计
        4.3.3 盲检子模块设计
        4.3.4 读RAM子模块设计
        4.3.5 译码子模块设计
        4.3.6 结果输出子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DCCH盲检功能仿真验证
    5.1 开发环境与测试平台
        5.1.1 Vivado集成开发环境
        5.1.2 FPGA开发流程
        5.1.3 仿真测试参数配置
    5.2 PDCCH盲检各模块仿真验证
        5.2.1 写RAM子模块验证
        5.2.2 读RAM子模块验证
        5.2.3 译码子模块仿真验证
    5.3 PDCCH盲检仿真验证
    5.4 整机集成测试
    5.5 资源消耗与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9)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HSPA+信号产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射频测试器件研究现状
        1.2.2 测试信号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HSPA+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1 射频器件测试指标
    2.2 新型测试方法的设计
    2.3 WCDMA空中接口及物理信道
        2.3.1 同步信道和导频信道
        2.3.2 广播信道
        2.3.3 分组和指示信道
        2.3.4 专用信道
        2.3.5 物理信道同步
    2.4 HSDPA与 HSUPA技术
        2.4.1 技术背景
        2.4.2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与共享控制信道
        2.4.3 高速专用控制物理信道
        2.4.4 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与控制信道
        2.4.5 确认指示信道
        2.4.6 相对授权信道与绝对授权信道
    2.5 HSPA+技术
        2.5.1 拆分专用物理信道
        2.5.2 MBMS指示信道物理信道
        2.5.3 HSPA+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HSPA+测试信号设计及测试分析
    3.1 信道编码与复用模块
        3.1.1 CRC校验
        3.1.2 码块分割
        3.1.3 信道编码
        3.1.4 第一次交织与速率匹配
        3.1.5 DTX指示插入与无线帧分割
        3.1.6 传输信道复用与第二次交织
    3.2 扩频与加扰模块
        3.2.1 扩频技术
        3.2.2 加扰技术
        3.2.3 同步码
        3.2.4 求和
    3.3 基带成型滤波
    3.4 HSPA+测试信号仿真及分析
        3.4.1 HSPA+部分信道仿真
        3.4.2 HSPA+测试信号仿真
    3.5 HSPA+系统下射频器件的测试仿真
    3.6 仿真总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SPA+测试信号发生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平台简介
    4.2 HSPA+测试信号关键技术的FPGA实现
        4.2.1 总体设计方案
        4.2.2 扩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3 加法器的设计与实现
        4.2.4 基带成型滤波的设计与实现
    4.3 HSPA+测试信号的FPGA实现
        4.3.1 HSPA+部分信道的FPGA实现
        4.3.2 HSPA+测试信号的FPGA实现
    4.4 HSPA+下行链路的验证
        4.4.1 HSPA+部分信道的验证
        4.4.2 HSPA+下行信道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2.2 现阶段测试设备及其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CDMA系统下射频器件新型测试方法研究
    2.1 新型测试系统框架
    2.2 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的产生
        2.2.1 WCDMA空中接口的框架
        2.2.2 WCDMA空中接口的信道
        2.2.3 WCDMA空中接口的信息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信号源产生中码间干扰的研究
    3.1 WCDMA空中接口技术中码间干扰的产生
        3.1.1 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建立
        3.1.2 码间干扰的产生
        3.1.3 无码间干扰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
    3.2 基于差分-累加结构的新型滤波器设计
        3.2.1 数字滤波器基本概念
        3.2.2 传统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3.2.3 新方法设计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算法实现
    4.1 系统输入基带信号仿真中的关键步骤
    4.2 系统输入基带信号仿真结果的表示方式
    4.3 系统输入标准基带信号的仿真结果
        4.3.1 下行DPCH单信道仿真
        4.3.2 下行S-CCPCH单信道仿真
        4.3.3 多信道仿真
    4.4 新型测试系统下对器件的测试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系统信号源的软硬件实现
    5.1 系统软硬件平台介绍
    5.2 基带信号产生整体框架
        5.2.1 总体实现思想
        5.2.2 滤波器模块的实现
    5.3 FPGA仿真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CDMA公共控制信道配置与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D]. 赵盛烨.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2]基于Pico Cell的LTE同频干扰抑制研究[D]. 姜瀚乔.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3]基于专用小型LTE基站的快速小区切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余航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超短波窄带无线集群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 谢润添.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云南文山电信LTE系统优化研究[D]. 徐成.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6]基于点系统的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研究[D]. 张宇涵. 吉林大学, 2019(03)
  • [7]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功率控制算法研究与仿真验证[D]. 吉凯.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8]LTE-A空口监测分析仪PDCCH盲检的研究与实现[D]. 张波.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9]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HSPA+信号产生与分析[D]. 来烨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CDMA系统中射频器件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WCDMA信号产生与分析[D]. 樊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CDMA公共控制信道配置和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