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生物技术在养羊业中的应用

高科技生物技术在养羊业中的应用

一、养羊业高新生物技术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立新[1](2021)在《2021乡村振兴与羊产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是草食动物,在1 0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了驯养羊的历史。养羊生产为消费者提供了肉、奶、毛、皮等多种动物产品,是重要的动物源食品和工业原料。养羊业一直在养猪、养鸡等养殖业的夹缝中左冲右突,俨然成风,自成一派。中国养羊业具有特殊的地位,但缺乏对养羊业的顶层设计。养羊业具有3个特点:(1)养羊业是畜牧生产中与自然生态条件结合最紧密的产业;(2)养羊业是畜牧生产中与文化结合最紧密的产业;(3)养羊业是畜牧生产中与民族、宗教结合最紧密的产业。正是养羊业的这些特点,使得养羊业与养猪、养禽不是完全等同的产业。

王汝都[2](2020)在《河南省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病毒的致病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肠道病毒(Caprine/ovine enterovirus,CEV/OEV)感染是国内外报道的新发传染病,其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成员。近年来河南省许多地区的羊群发生临床上以严重腹泻和呼吸道症状为特点的不明疫病,给养羊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确定引起河南省羊群发生腹泻的病原,本研究应用病毒分离培养与细胞病变特征观察、电镜观察、半数感染量(TCID50)测定、理化特性鉴定、免疫学鉴定、遗传特征鉴定等技术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从发病羊群共分离出3株病毒,3株分离毒株在接种Vero细胞后可出现圆缩、折光性增强、崩解死亡等稳定的、规律性的细胞病变,3株分离毒株对Vero细胞的TCID50分别为10-8.50/0.1 m L、10-8.76/0.1 m L和10-9.0/0.1 m L,对3株分离病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特性、遗传特征等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病毒毒株均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对氯仿、乙醚均不敏感,对高温较敏感;3株分离毒株与CEV阳性血清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学反应;3株分离株与羊肠道病毒CEV-JL14株处于进化树同一分支,与E种肠道病毒、F种肠道病毒、G型肠道病毒属于不同的分支,3株分离株与羊肠道病毒CEV-JL14株5’UTR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1.1%~95.1%。上述结果表明分离的3株毒株均为羊肠道病毒及河南省的羊群中存在羊肠道病毒感染。为了确定河南省CEV感染的流行病学本底,本研究利用检测羊肠道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采集于2015~2019年期间河南不同地区羊群的粪便样品进行了CEV感染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地区羊群的感染率达10.85%~33.65%,近2年(2018年和2019年)CEV阳性感染率显着升高,绵羊较山羊更易感CEV,圈养方式的阳性感染率较散养方式的阳性感染率高。该研究揭示了河南省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本底,为今后该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RT-PCR方法对CEV阳性样品进行了CEV单独感染以及CEV与BVDV、BDV、PPRV混合感染情况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403份检测样品中CEV单独感染率为80.40%,CEV/BVDV、CEV/BDV、CEV/PPRV、CEV/BVDV/BDV、CEV/BDV/PPRV 5种混合感染类型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6.95%、4.71%、5.96%、1.24%、0.74%。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地区羊群中均存在CEV的单独感染以及CEV与BVDV、BDV、PPRV的混合感染。利用分离鉴定到的ZK/2018株CEV流行毒株攻击羔羊,探讨CEV流行毒株对羊的致病性。结果显示:ZK/2018株分离毒株经消化道、呼吸道、肌肉注射感染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4/4和2/4、2/4和0/4、4/4和0/4,感染羔羊通过粪便排毒至少可以达到14 d,可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试验羔羊肠绒毛脱落,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明显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颗粒性变性、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明显出现大量坏死、聚集,肺泡壁明显增厚、有炎性细胞浸润,脾脏细胞坏红髓区有大量炎性细胞聚集等病理性损伤,ZK/2018株分离毒株攻击的羔羊肠道、肾脏、淋巴结、肺脏和脾脏组织均能够检测到CEV抗原。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鉴定到了3株CEV流行毒株,掌握CEV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变异特征,揭示出了河南省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本底,并掌握CEV流行毒株的致病性,为进一步开展羊肠道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新型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羊肠道病毒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天龙[3](2019)在《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消化道线虫(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是寄生于宿主消化道的线形动物门(Nematoda)多种线虫的统称,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的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和直肠等消化道内;可对宿主造成广泛的损害,包括:夺取营养、吸食血液、破坏黏膜组织、物理压迫、阻塞管道、释放毒素、导致过敏反应、引发炎症、诱发免疫缺陷及引入其它病原体等。消化道线虫病是世界上主要的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广泛传播,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威胁。绵羊消化道线虫病主要由无尾感器纲(Aphasmida)毛尾目(Trichurata)线虫,及有尾感器纲(Phasmidea)杆形目(Rhabditata)和圆线目(Strongylata)线虫感染所致;其种类多、分布广,多为混合感染。草原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尤为严重,以土源性线虫感染为主,可致绵羊饲草料转化率低,养殖成本增加,体重增加缓慢,发育受阻,生长周期延长,繁殖性能降低,免疫力下降,经济效益低下等,制约着绵羊产业健康发展。应用化学药物进行定期驱虫,仍然是绵羊消化道线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化学驱虫药的长期和频繁使用,尤其是给药种类、途径、剂量和时间的不规范,导致抗药虫株的产生。驱虫药抗药性(Anthelmintic resistance,AR)的产生已经成为困扰养羊业的全球性问题。新型抗消化道线虫药物的开发以及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蒙东地区绵羊存栏量近年来均保持在6000万只左右,占内蒙古绵羊存栏总量的70%以上,其拥有可利用草原面积约3800万公顷,是内蒙古重要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绵羊产业呈现良好且稳定的发展势头。为了掌握蒙东地区草原放牧条件下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明确消化道线虫对常见化学药物的抗药情况,探索新的生物防治途径。本研究以具有绵羊产业发展优势的蒙东地区5个盟市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1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旗县作为试验调查点,以放牧绵羊为调查对象。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了绵羊新鲜粪便样本中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收集,采用麦克马斯特氏法(McMaster’s method)进行了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检测计数,完成了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测定;对照《绵羊寄生蠕虫虫卵图谱》进行了消化道线虫虫卵的种属鉴别,并参照我国现行农业行业标准NY/T1465-2007《牛羊胃肠道线虫检查技术》进行了感染优势线虫第三期幼虫(Third-stage larvae,L3)孵化试验,完成了消化道线虫感染优势种类的鉴定;剖解了绵羊消化道线虫寄生部位,进行了消化道线虫成虫的检测,并对寄生部位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完成了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了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常见驱虫药的抗药性;从蒙东地区土壤中进行了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与分子鉴定,开展了捕食线虫真菌制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效果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蒙东地区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最高感染率达到了100%,最低感染率达45%,平均感染率达79.2%;蒙东地区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的个体最高感染强度达32400 EPG,调查点内最高平均感染强度为6192.5 EPG,最低平均感染强度为494.1 EPG,蒙东地区平均感染强度为1813.2 EPG。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种类复杂多样,感染较为严重,检测到了30种以上不同形态的消化道线虫虫卵;主要感染的线虫有毛圆属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血矛属线虫(Haemonchus spp.)、奥斯特属线虫(Ostertagia spp.)、细颈属线虫(Nematodirus spp.)、类圆属线虫(Strongyloides spp.)等,其中以血矛线虫属和毛圆线虫属感染最多。放牧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在不同地域、品种、性别、年龄间可能存在着差异性。消化道线虫对绵羊寄生部位可造成严重的病理损伤,引起绵羊皱胃黏膜和小肠黏膜水肿、充血、出血、溃疡、糜烂、增厚、萎缩、缺损、脱落等多种机械性损伤和炎性反应,显微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对阿维菌素、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着抗药性,尤其是对阿苯达唑的抗药性已经十分严重,阿苯达唑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ED50值高达5.670μg/mL;抗药线虫包括血矛线虫,毛圆线虫和类圆线虫等,其中最主要的抗药线虫为血矛线虫。从蒙东地区的土壤里分离到了2株具有捕食线虫特性的真菌,经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鉴定为隐球菌属(Papiliotrema flavescens)和根霉菌属(Rhizopus oryzae)菌株;这为绵羊消化道线虫的临床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孢子制剂均对绵羊消化道线虫具有一定的驱虫效果,可有效减少绵羊粪便中消化道线虫虫卵数,这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本研究结果表明,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感染严重,捕食线虫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感染现状提供了最新调查数据,为其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杨菊清[4](2019)在《绵羊细管冻精推广应用的前景》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绵羊细管冻精的优点与应用现状,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绵羊细管冻精所具有的独特产品优势,及对绵羊特别是肉羊的品种改良与优质羊肉生产将产生的积极作用,建议在全疆范围内推广应用绵羊细管冻精技术,并就该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张明良[5](2018)在《靖远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甘肃省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靖远县肉羊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有效提升。本文通过对靖远县肉羊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快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王晶[6](2019)在《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文中认为绒毛用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民从事的主要产业,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牧民增收,也关系到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绒毛用羊产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规模化比重偏低等诸多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养殖模式的转变,以标准化为核心、以规模化为特征,逐步形成绒毛用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新格局。因此,有必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因素、运行模式及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户养殖经济效益增长和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本文首先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分析;其次,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和散养模式下农牧户的成本收益、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然后,用模糊数学法和似乎无关方程组模型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5个环节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实施路径、典型经验和运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提高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各项措施,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是:(1)绒毛用羊各环节标准化程度存在差异,畜禽良种、养殖设施和疾病防控3个环节相对最高,生产管理次之,粪污无害化最低。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有长足发展,小规模散养仍占据绝对优势,规模化程度区域差异明显。(2)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总收益、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均显着高于散养户,各投入产出指标及构成比例地区差异显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的单要素生产率显着高于散养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显着高于散养户,配置效率显着低于散养户,提升产出水平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都较大。(3)经济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和个人家庭特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养羊收入比重、固定资产比重有显着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及污水处理7项养殖技术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8项政策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和贴息贷款7项政策有正向影响,草畜平衡奖励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加入合作组织4项因素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年龄有显着负向影响。经济、政策、环境和个人家庭特征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均有显着影响,养殖收益、受教育程度和加入合作组织有正向影响,禁牧政策、草场面积和养殖时长有负向影响。(4)“家庭草库伦”、“种羊场+农牧户”、“生产基地+农牧户”、“委托管理式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社+农牧户”7种模式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构成、覆盖范围、资源供给、环境约束、协作程度和运行效果6方面。(5)农牧户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认知度、需求度、获取程度、满意度等各有差异,扶持政策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部分政策存在范围小、标准低、效果不显着等问题。

郭良兴[7](2012)在《吉林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流行病学调査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 ecthyma, CE)又名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口炎、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羊口疮等,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 ORFV)感染引起山羊、绵羊和人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和嗜上皮性的人兽共患病,以在患羊的口唇、蹄、乳房、外阴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红斑、丘疹、脓疮、溃疡和疣状厚痂为特征。目前,该病广泛存在世界各养羊国家和地区,我国北方、西北等主要的养羊省区羊群中也不断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报道,因此该病的发生给世界养羊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ORFV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羊群在被感染后不易于清除,可持续多年对羊群造成危害。此外,ORFV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人,尤其是牧民、兽医师及从事剪毛、屠宰、饲养及皮毛加工的工作人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成为影响我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当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为了解近年来羊传染性脓疱病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2006~2010年间采自吉林省9个不同市县85个养羊户疑似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的628份痂皮样本(背部、乳房、四肢以及尾根等部位皮肤)进行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核酸的检测,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同期采集自上述地区羊群中的2160份血清样本进行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抗体检测。通过调查其在吉林省羊群中的感染分布情况,初步阐明其流行规律。这不仅为研究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奠定基础,而且将为针对感染现状日益严重的羊传染性脓疱病科学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各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品种羊的痂皮组织中均可检测出ORFV核酸,羊群中ORFV感染的平均阳性率为56.47%(48/85),痂皮样品中平均阳性检出率为24.36%(153/628),且各地区羊群中ORFV阳性率从16.42%~32.60%不等,其中以松原、白城地区的阳性率较高;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各市县的ORFV血清抗体阳性率从18.95%~53.49%不等,其中农安、松原和白城地区的羊群中ORFV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以上的调查结果表明,ORFV在吉林省羊群中长期带毒存在,感染非常普遍,且呈持续性流行状态。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日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品种羊的ORFV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上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将为吉林省针对ORFV的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了探明吉林省ORFV地方流行毒株的类型和分子特征,进而为当地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本研究通过病原分离、电镜负染观察、动物回归试验、PCR等方法对ORFV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的病料进行系统的病原分离及鉴定。本研究对2010年白城地区某羊群中疑似ORFV感染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原分离与鉴定,以从病原学角度证实该病在羊群中发生的原因。首先,分别利用原代胎羊鼻甲骨细胞(OFTu)和牛肾细胞(MDBK)进行病原的分离,OFTu细胞在盲传至第2代时即出现典型的CPE;而MDBK细胞用于病毒分离时,在盲传至第五代时出现CPE;将细胞病变液经蔗糖密度梯度(W/V)离心纯化后进行电镜负染观察,可见到呈椭圆形、毛线团样外观的典型的副痘病毒粒子,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分离获得了1株病毒;为进一步鉴定该病毒分离株,本研究设计合成了针对ORFV、CPV、BTV、FMDV的特异性引物以进行类症鉴别,PCR或RT-PCR检测结果显示,仅ORFV引物的扩增结果为阳性,排除了CPV、BTV、FMDV感染的可能性,从而证实了该病毒分离株为ORFV。为进一步了解该分离株在OFTu细胞中的增殖能力及其动态的侵袭过程,本研究制作了ORFV感染OFTu细胞后不同时间段的超薄切片对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病毒粒子的形态学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在感染初期,以对损伤最为敏感的线粒体的变化较为显着,线粒体肿胀、变形严重,线粒体嵴断裂、消失;至感染后期,粗面内质网也发生高度扩张,核周隙增大,感染细胞胞浆中可见有大量椭圆形的成熟病毒粒子,这表明ORFV在感染细胞胞浆中成功地进行了复制。此外,本研究还利用OFTu细胞对其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ORFV分离株在OFTu细胞上的感染滴度为10-8.33/0.1mL,该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毒力较强;为进一步确定该分离株的致病性,本研究利用对ORFV易感的家兔和本源动物羔羊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均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相类似的临床症状。以上我们对ORFV白城分离株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鉴定,并从病原学角度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据此从而确诊该病的发生是ORFV野毒感染所致。由于目前吉林省羊群中ORFV感染的状况仍非常普遍,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用于该病的防治,因此利用ORFV地方分离毒株研制安全高效的疫苗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用分离获得的ORFV吉林省地方分离毒株作为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通过优化体外增殖条件,确定利用OFTu细胞进行ORFV的增殖传代。在确定ORFV最佳增殖条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经分离鉴定后冻干保存的ORFV吉林白城分离毒株定为F0代,接种于OFTu细胞中进行复苏传代,制备出原始种子库(F3代)和基础种子库(F6代),并对其第3代培养物(原始种子:F6;基础种子:F9)的培养特性、纯净度、毒力等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ORFV原始种子库和基础种子库符合“兽用新生物制品质量标准”。之后,取基础种子库的病毒液制备生产种子用于生产疫苗用抗原,收集病毒效价(TCID50)达10-7.0/0.1mL以上的病毒液,经0.4%甲醛灭活后制备ORFV油乳剂灭活疫苗。随机抽取疫苗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其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和支原体检验均符合《中国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3批疫苗均较为安全。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出了安全合格的ORFV油乳剂灭活疫苗。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ORFV油乳剂灭活疫苗主要刺激机体的Th1型免疫应答反应,而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ORFV油乳剂灭活疫苗能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力。以上研究成果的取得将为临床上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控以及在羊群中的清除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李涵林,赵国荣[8](2012)在《浅谈青海肉羊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青海省国土总面积为72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13。天然草场面积为3 644.9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46%,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0%,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可利用草场3 161万hm2,占天然草场的86.65%。2006年全省存栏草食畜1 960.32万头,其中,绵羊1 492.15万只,占76.12%,山羊201.37万只,占10.27%(绒山羊65.43万只);绵羊出栏417.01万只,出售绵山羊257.72万只,绵山羊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6.9%、21.82%;羊毛产量18 398 t,其中绵羊毛17 425 t(半细毛5 008 t、细毛羊579 t),山羊毛973 t;羊肉70 011 t。绵山羊母畜繁殖成活率68.58%,能繁母畜占畜群总数比例47.72%。

陈晓勇,敦伟涛[9](2011)在《河北省“十二五”时期养羊业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河北省养羊业产业化程度低、技术推广程度低、科技投入不足、实用人才缺乏、养羊经济效益低的现状,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集成推广、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培养实用人才、强化产品安全管理和提升产业化程度六个方面论述了河北省养羊业发展建议。

白斯日古楞[10](2011)在《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了内蒙古肉羊产业化现状,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养羊业高新生物技术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羊业高新生物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2021乡村振兴与羊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2020中国羊产业发展特点
    1.1 2020羊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2产能效率提升
    1.3规模养殖比例提升
    1.4头部企业数量提升
    1.5数智化水平提升
    1.6市场原料端
    1.7市场羊肉价格
    1.8市场进口端
    1.9生产端
    1.10消费端
    1.11消费渠道多元化
2乡村振兴与中国羊产业发展
    2.1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2.2农业农村部:2021“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
    2.3研讨破题之策,寻找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以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2.4打好种业翻身仗
3对我国肉羊育种的思考和建议
    3.1我国肉羊育种方向
        3.1.1育种目标
        3.1.2新品种选育
        3.1.3引入品种选育和利用
        3.1.4育种方向
    3.2我国肉羊育种技术路径
        3.2.1本品种选育和杂交利用并举
        3.2.2智能化育种
        3.2.3基因组育种技术
        3.2.4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创新机制联合攻关
    3.3我国肉羊育种的组织体系
    3.4关于我国肉羊育种的几点建议
        3.4.1健全育种组织
        3.4.2夯实发展基础
        3.4.3建立种羊疫病防控体系
        3.4.4鼓励具备育种实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2)河南省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肠道病毒研究进展
        1.1 肠道病毒分子结构与功能
        1.2 肠道病毒复制方式
        1.3 肠道病毒致病机理
        1.4 肠道病毒分型
        1.5 肠道病毒遗传和变异
        1.6 肠道病毒流行病学
        1.7 肠道病毒检测方法
    第二章 羊肠道病毒相关研究进展
        2.1 羊肠道病毒抗原性研究
        2.2 羊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研究
        2.3 羊肠道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及病毒组织嗜性研究
        2.4 羊肠道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研究
        2.5 羊肠道病毒防控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 河南省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河南省羊肠道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羊边界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羊肠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河南省羊肠道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与致谢

(3)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分析
        1.1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2 蒙东地区绵羊产业疾病威胁
    第2章 绵羊消化道线虫研究进展
        2.1 消化道线虫感染危害
        2.2 抗消化道线虫药物及应用现状
    第3章 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3.1 噬线虫真菌研究进展
        3.2 消化道线虫生物防治的应用前景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绵羊消化道线虫对寄生部位的病理损伤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抗药性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噬线虫真菌防治绵羊消化道线虫的应用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4)绵羊细管冻精推广应用的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绵羊细管冻精的优点与应用现状
    1.1 绵羊细管冻精的优点
    1.2 绵羊细管冻精的研发应用现状
2 绵羊细管冻精在推广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
    2.1 细管冻精产品质量
    2.2 输精方式选择
    2.3 输精质量
3 绵羊细管冻精推广应用的前景
4 结语

(5)靖远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规模养殖不断壮大
    1.2 肉羊改良稳步提升
    1.3 产业品牌逐步建立
    1.4 饲草生产力度增强
2 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资金相对短缺
    2.2 养羊业科技含量低
    2.3 整体生产水平偏低
    2.4 饲草加工贮存量低
    2.5 产品加工技术薄弱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肉羊产业资金投入
    3.2 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3.3 加强肉羊繁育体系建设
    3.4 扶持养羊合作组织建设
    3.5 促进肉羊生产方式转变
    3.6 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6)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
    2.2 规模经济理论
    2.3 标准化理论
    2.4 农户行为理论
第三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与启示
    3.2 与绒毛用羊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3.3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标准化程度分析
    3.4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4.1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2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单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4.3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1 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2 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分析
    6.1 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
    6.2 不同运行模式特点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评价
    7.1 现有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
    7.2 农牧户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3 畜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7)吉林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流行病学调査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研究进展
        1.1 病毒基因组特征
        1.2 流行病学特点
        1.3 诊断方法研究
        1.4 免疫调节机制
        1.5 宿主抗病毒免疫
        1.6 ORFV 载体的应用
        1.7 灭活 ORFV 的免疫增强作用
        1.8 小结
    第2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致病机理、免疫特性及疫苗研究
        2.1 ORFV 的致病机理
        2.2 抗副痘病毒免疫反应
        2.3 副痘病毒的免疫逃逸
        2.4 痘病毒编码的免疫调节蛋白
        2.5 灭活副痘病毒的调节机制
        2.6 副痘病毒疫苗免疫和重组疫苗
        2.7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吉林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吉林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分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白城分离株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8)浅谈青海肉羊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羊业发展的现状
2 肉羊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饲养管理粗放, 生产方式落后
    2.2 对肉羊相关研究滞后, 繁育体系不健全
    2.3 龙头企业数量少, 产业链条脱节
    2.4 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草畜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2.5 农牧民文化素质低, 劳动技能不高
3 对青海肉羊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设
    3.1 制定优惠产业政策
    3.2 建立健全肉羊繁育体系
    3.3 狠抓繁殖与行为
    3.4 建立肉羊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
    3.5 加强营养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
    3.6 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及药物残留监测体系建设
    3.7 狠抓综合技术的推广
    3.8 加强肉羊良种和畜产品名优品牌体系建设

(10)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外肉羊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肉羊业发展现状
    1.3 市场需求分析
2 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养羊习惯和分散饲养制约着养羊生产水平的提高
    2.2 环境问题对养羊业的制约
    2.3 国家对肉羊研究乃至整个畜牧业的研究重视不够, 投资力度小
    2.4 肉羊精深加工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
    2.5 缺乏专门化的肉羊品种
3 加快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良种繁育, 全面规范种畜市场, 保护养殖户利益
    3.2 加强杂交改良体系建设, 实现肉羊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3.3 加强饲草料基础建设, 积极推广肉羊舍饲育肥技术
    3.4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培养专门人才
    3.5 扶持培养龙头企业带动肉羊业全面发展
4 结束语

四、养羊业高新生物技术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乡村振兴与羊产业发展[J]. 杜立新. 畜牧产业, 2021(05)
  • [2]河南省羊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病毒的致病性研究[D]. 王汝都. 吉林大学, 2020(03)
  • [3]蒙东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真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D]. 韩天龙. 吉林大学, 2019(02)
  • [4]绵羊细管冻精推广应用的前景[J]. 杨菊清. 草食家畜, 2019(05)
  • [5]靖远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张明良. 甘肃畜牧兽医, 2018(12)
  • [6]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D]. 王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7]吉林省羊传染性脓疱病流行病学调査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D]. 郭良兴. 吉林大学, 2012(03)
  • [8]浅谈青海肉羊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李涵林,赵国荣. 畜牧与兽医, 2012(02)
  • [9]河北省“十二五”时期养羊业发展建议[A]. 陈晓勇,敦伟涛. 《2011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 2011
  • [10]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研究[J]. 白斯日古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9)

标签:;  ;  ;  

高科技生物技术在养羊业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