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uma CPS粘合系统的临床应用

Gluma CPS粘合系统的临床应用

一、Gluma CPS粘接系统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伏丽林[1](2021)在《不同光照强度与时长对两种粘接系统边缘密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通过比较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长的影响下,两种粘接系统边缘密闭性发生的变化,以期发现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临床上选择不同类型的粘接系统、以及相适合的光照强度与时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 法]收集人离体恒磨牙153颗,截去牙根,牙冠自近远中向剖开,颊、舌侧面各制备成一牙片,在牙片上制备洞深2mm,直径3mm的圆柱形单面洞,共计306个样本。根据粘接剂(全酸蚀粘接剂AdpeTMSingle Bond 2、自酸蚀粘接剂 AdperTMEasy One)、粘接剂光照强度(700mW/cm2、1400mW/cm2、2100mW/cm2)及光照时长(为对应光照强度初始光照时长的1倍、3倍、5倍,共三组)的不同,交叉组合后共设置18个实验组,每组17个样本。各实验组以首位字母加四位数字命名:首字母S代表AdperTMSingle Bond 2粘接剂,E代表AdperTM Easy One粘接剂;中间两位数字代表粘接剂光照强度;末尾两位数字代表粘接剂光照的实际时长。例如S0710组,表示使用AdperTMSingle Bond 2粘接剂,700mW/cm2光照强度,对粘接剂光照10s,其余实验组为S0730组、S0750组、S1405 组、S1415 组、S1425 组、S2103 组、S2109 组、S2115 组、E0710 组、E0730 组、E0750 组、E1405 组、E1415 组、E1425 组、E2103 组、E2109 组、E2115组。所有样本采用FiltekTMZ350XT A2 Body shade复合树脂充填,充填完成的样本于37℃蒸馏水中储存24h后,根据ISO/TS 11405:2015(E)标准进行体外温度循环,模拟材料老化。每组随机抽取1个样本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其余样本在1%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24h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漏程度。渗漏等级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以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体视显微镜检测结果:①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时,分别采用700mW/cm2、1400mW/cm2、2100mW/cm2光照强度,对粘接剂进行不同时长的光照固化,样本在整体微渗漏、冠方微渗漏、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时,仅采用2100mW/cm2光照强度,对粘接剂进行不同时长的光照,样本在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进一步进行E2103、E2109、E2115三组间根方微渗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样本在整体微渗漏、冠方微渗漏、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时,分别采用700mW/cm2、1400mW/cm2、2100mW/cm2光照强度,当各光照强度所对应的光照时长是初始光照时长的相同倍数(1倍、3倍和5倍,每次光照的具体时长与光照强度相关)时,样本在整体微渗漏、冠方微渗漏、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粘接系统的光照时长为初始光照时长的1倍时:采用700mW/cm2光照强度的E0710组、采用1400mW/cm2光照强度的E1405组、采用2100mW/cm2光照强度的E2103组,E0710组与E1405组样本在整体微渗漏(P= 0.026)、根方微渗漏(P=0.042)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1405组与E2103组样本在根方微渗漏(P= 0.009)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0710组与E2103组样本在整体微渗漏、冠方微渗漏、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粘接系统的光照时长为初始光照时长的3倍时:采用700mW/cm2光照强度的E0730组、采用1400mW/cm2光照强度的E1415组,两组样本在冠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其余实验组样本在整体微渗漏、冠方微渗漏、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粘接系统的光照时长为初始光照时长的5倍时:各组样本在整体微渗漏、冠方微渗漏、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同光照强度与时长下,仅采用全酸蚀粘接系统,1400mW/cm2光照5秒的S1405组与采用自酸蚀粘接系统,1400mW/cm2光照5秒的E1405组,在整体微渗漏(P=0.039)、冠方微渗漏(P=0.035)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实验组样本在整体微渗漏、冠方微渗漏、根方微渗漏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相同粘接系统、光照强度及时长下,仅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1400mW/cm2光照15s的S1415组(P=0.0025)与使用自酸蚀粘接系统,1400mW/cm2光照15s的E1415组(P=0.046),组内冠、根方向微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16个实验组,组内冠、根方向的微渗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S0710、S1405、S2103、S2115、E0710、E1405、E2115 组(共 7 组),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粘接紧密,在冠方和根方粘接界面均未见到明显裂隙,其余1 1个实验组在冠方或根方均有不同程度裂隙存在。[结 论]①相同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长下,全酸蚀粘接系统和自酸蚀粘接系统的边缘密闭性没有显着差异,但全酸蚀粘接在冠方的边缘密闭性要略优于自酸蚀粘接,对于同一种粘接系统来说,充填体冠、根方的边缘密闭性无显着差异,临床上可根据牙髓状况、操作难易、患者配合度等来选择适合的粘接系统,并需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个操作步骤;②使用全酸蚀粘接系统,当各光照强度所对应的光照时长是初始光照时长的相同倍数时,采用高光强短时间照射全酸蚀粘接系统与低光强长时间照射获得的边缘密闭性无显着差异,临床上可以通过使用高光强的固化灯来节省操作时间;③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长在一定光强范围内遵循曝光互易定律,临床上可以参考曝光互易定律公式(总光能量=光照强度×照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长。但是,此定律适用的光照强度上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志伟[2](2019)在《自粘接流动树脂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两种自粘接流动树脂(Dyad Flow和Constic)、传统流动树脂(Beautifil Flow Plus)和目前临床常用的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的剪切粘接强度、抗压强度以及流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以综合评估Dyad Flow和Constic是否满足临床窝沟封闭操作的要求,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釉质表面自粘接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研究选取98颗前磨牙,处理邻面形成牙釉质粘接面。随机分为七组(n=14):A组: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B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C组:酸蚀剂+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D组:酸蚀剂+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E组:酸蚀剂+Single Bond+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F组:Single Bond+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对照组);G组:酸蚀剂+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对照组)。使用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内径2mm,高2mm)根据分组在釉质粘接面上制备树脂柱。使用Instron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各组试件储存1天和30天后的剪切粘接强度。2.自粘接流动树脂抗压强度研究分为四组(n=14):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组,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组,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组。使用四氟乙烯圆柱形模具(内径4mm,高4mm)按照分组制备树脂柱。将制得的实验试件置于37℃、100%湿度条件下储存1天以及30天。使用Instron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各组树脂柱试件储存1天和30天后的抗压强度。3.自粘接流动树脂流动性能研究实验分四组(n=5):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组,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组和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组。将四块载玻片组装在自制亚克力斜面支架上(长102.0mm,宽76.0mm,与水平面呈80°角),分别置体积0.2 ml上述材料于载玻片表面,静置2min以及10min后使用数字显卡尺测量材料的流动轨迹并用数码相机采集图像。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LSD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法进行组内比较,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釉质表面自粘接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比较各组剪切粘接强度中E组(酸蚀剂+Single Bond+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最大,A组(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最小(P<0.05)。剪切粘接强度由高到低按顺序排列为:E组(酸蚀剂+Single Bond+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D组(酸蚀剂+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G组(酸蚀剂+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B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C组(酸蚀剂+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F组(Single Bond+流动树脂)>A组(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其中,B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与C组(酸蚀剂+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酸蚀剂+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与F组(Single Bond+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大于F组(Single Bond+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P<0.05)。Constic和Dyad Flow在粘接步骤中添加酸蚀处理后,1天和30天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均有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分别提高78.83%和83.38%,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分别提高67.94%和66.53%。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应用全酸蚀粘接技术与自酸蚀粘接技术比较,在1天和30天后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则分别提高156.77%和207.28%。各组实验方案1天和30天的剪切粘接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自粘接流动树脂抗压强度比较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组>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组>Constic组、Dyad Flow组(P<0.05)Constic组和Dyad Flow组之间抗压强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组内1天抗压强度均大于30天抗压强度,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自粘接流动树脂流动性能比较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组>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组>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组(P<0.05)。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组、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组和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组静置10min的树脂流动轨迹均大于静置2min的(P<0.05);而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组静置2min和10min的树脂流动轨迹无变化。结论:1.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高于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但两种自粘接流动树脂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均低于临床常用的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2.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配合全酸蚀技术应用时,釉质剪切粘接强度显着高于两种自粘接流动树脂;但配合自酸蚀技术应用时,釉质剪切粘接强度低于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高于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3.釉质经酸蚀处理可以提高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和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配合酸蚀处理后可获得优于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4.Dyad Flow和Constic抗压强度一致,均低于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和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抗压强度最大。5.Dyad Flow自粘接流动树脂的流动性能较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更大,但流动性能均低于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高于Beautifil Flow Plus流动树脂。6.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的综合性能虽未达到临床常用Clinpro Sealant窝沟封闭剂的的水平,但其操作步骤简化,应用Constic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在实际临床应用中,Constic自粘接流动树脂配合酸蚀处理釉质表面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传统窝沟封闭剂的替代产品。

岳阳丽,陈艺鑫,解韫亦[3](2019)在《不同脱敏酸蚀模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粘接强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不同脱敏酸蚀模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完整的前磨牙45颗。其中40颗前磨牙平行于牙体长轴去除近中邻面釉质,制备平滑的牙本质面,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A组(全酸蚀)、B组(全酸蚀+Gluma脱敏剂)、C组(全酸蚀+Gluma脱敏剂+二次酸蚀)、D组(自酸蚀)。最终完成粘接及光固化树脂的堆塑,用万能实验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对另外5颗前磨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方法下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 4组粘接强度大小为D组>B组>A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Gluma脱敏剂能使酸蚀后的牙本质小管部分封闭,而随后的二次酸蚀使部分封闭的牙本质小管重新敞开;自酸蚀处理后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最为完全。结论在酸蚀后进行Gluma脱敏处理不会影响粘接强度;Gluma脱敏处理后二次酸蚀并不能增强牙本质粘接强度,自酸蚀粘接剂具有粘接和封闭牙本质小管的双重效果。

牟冠婷[4](2018)在《不同粘接系统对牙釉质行树脂粘接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通过比较研究全酸蚀粘接系统代表产品(Prime&Bond NT)、自酸蚀粘接系统代表产品(双组份:ClearFil SE Bond)和通用型粘接系统代表产品(双组份:Kerr Optibond Versa;单组份:3M Single Bond Universal)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边缘微渗漏以及粘接界面超微结构方面的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持。方法 1将收集的40颗完好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每组10颗,不同粘接系统处理磨平的釉质面:A组(Gluma酸蚀剂酸蚀、Prime&Bond NT)、B组(ClearFil SE Bond)、C组(Optibond Versa)和D组(Single Bond Universal),粘接制备好的3M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试件,依次测试其剪切粘接强度。2将收集的64颗完好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每组16颗,均在颊面釉牙骨质界上方1mm制备一定规格的V类洞,不同粘接系统处理窝洞后树脂充填:E组(Gluma酸蚀剂酸蚀、Prime&Bond NT、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F组(ClearFil SE Bond、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G组(Optibond Versa、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和H组(Single Bond Universal、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冷热循环后浸泡在1%亚甲基蓝染液中24小时,沿颊舌向切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边缘微渗漏情况。3将收集的12颗完好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每组3颗,不同粘接系统处理磨平的釉质面后充填3mm×2mm×2mm树脂:I组(Gluma酸蚀剂酸蚀、Prime&Bond NT、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J组(ClearFil SE Bond、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K组(Optibond Versa、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L组(Single Bond Universal、3M Z350通用型纳米树脂),切片观察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对剪切粘接强度和边缘微渗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剪切粘接强度测试:A组的剪切粘接强度最高为25.55±0.77Mpa,C组的剪切粘接强度次之,为20.47±0.83Mpa,再次之是B组,剪切粘接强度为17.21±1.44Mpa,剪切粘接强度最低为D组,16.58±1.17Mpa。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435,P<0.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A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高于B组和D组(P<0.05),B组和D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2边缘微渗漏实验:E、F、G、H4组试件的边缘微渗漏情况良好,但均不能避免边缘微渗漏的产生。(牙合)方和龈方的各组间边缘微渗漏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牙合)方x2=5.773,P>0.05;龈方x2=7.387,P>0.05),两两比较4组的(牙合)、龈方微渗漏情况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扫描电镜的粘接界面超微结构观察:I、J、K、L四组试件树脂与釉质面粘接紧密,边缘密封性较好。I组树脂与釉质面粘接紧密,树脂突最为明显、密集,且较粗大、分布均匀;J组树脂与釉质面粘接紧密,树脂突短小稀疏;K组树脂与釉质面粘接紧密,树脂突短小密集;L组树脂与釉质面粘接紧密,无明显树脂突。结论 1全酸蚀粘接系统(Prime&Bond NT)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最好,双组份通用型粘接系统(Kerr Optibond Versa)次之,单组份通用型粘接系统(Single Bond Universal)和双组份自酸蚀粘接系统(ClearFil SE Bond)的釉质剪切粘接强度相当。2四组粘接系统的边缘封闭情况均良好,但都不能避免边缘微渗漏发生。3四组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结合均较紧密,全酸蚀粘接系统组(Prime&Bond NT)树脂突最为明显,优于其他三组。

田鸿旭,焉妍,王毅[5](2017)在《光固化酸蚀剂对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作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全酸蚀与自酸蚀粘接系统处理下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的研究。方法搜集新鲜拔除的无龋坏牙齿制作成牙本质模型,共分四组:A组:氢氧化钙Lonosit Baseline组;B组:Gluma脱敏剂组;C组:奥威尔脱敏剂组;D组:空白对照组。先按分组不同,使用相应的脱敏剂处理牙本质模型表面,每组再分别用Single Bond 2和SE Bond处理牙本质表面。扫描电镜下观察全酸蚀与自酸蚀粘接系统处理下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结果扫描电镜下见,使用自酸蚀粘接剂或全酸蚀粘接剂处理下,同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基本相同。氢氧化钙组样本的牙本质表面粗糙,仅部分小管内有沉积物封闭,管口大部分外露。Gluma组样本牙本质表面平坦,少数牙本质小管管口外露,沉积物几乎全部堵塞牙本质小管,结合较紧密。奥威尔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都有沉积物,其小管管径明显缩小。对照组样本牙本质表面可见牙本质小管开口完全敞开,管口无阻塞或覆盖物。纵截面小管内无沉积物,可见网状交织的管间牙本质胶原纤维清晰,小管管径增大明显。结论使用自酸蚀粘接剂或全酸蚀粘接剂处理下,同种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基本相同,都能较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其中,奥威尔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最好。

王琴琴,李志韧,张娜,杨永进[6](2015)在《脉冲Er:YAG激光和涡轮机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观察和抗剪切强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脉冲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和涡轮机分别处理牙本质,使用不同粘接系统,比较两种方式对牙本质的粘接效果。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人下颌第三磨牙,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粘接系统随机分为5组。a:激光+自酸蚀;b:激光+磷酸+全酸蚀;c:激光+全酸蚀;d:涡轮机+自酸蚀;e:涡轮机+磷酸+全酸蚀。应用万能力学测试仪测其抗剪切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形态结构。结果:不同预备方法相比,a组与d组间抗剪切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a>d),b组与e组间抗剪切强度无差异(p>0.05)。对于Er:YAG激光处理组,自酸蚀系统及酸蚀冲洗系统所得抗剪切强度值较高,分别为(16.94±2.96)MPa、(14.39±2.74)MPa;单独全酸系统所得抗剪切强度值最低为(9.44±1.89)MPa。结论:Er:YAG激光处理牙本质后其粘接效果不低于涡轮机组;Er:YAG激光处理牙本质后采用自酸蚀系统及磷酸+全酸蚀系统粘接效果均较好。

刘建,施存山,刘延峰,蒋薇薇[7](2015)在《3MP90粘接系统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文中认为选取新鲜离体磨牙制备牙本质小管暴露模型36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个,清洁牙面后分别按说明涂擦3MP90粘接系统、Gluma脱敏剂及蒸馏水(空白对照)。扫描电镜观察3MP90粘接系统堵孔率100%,Gluma脱敏剂堵孔率76.48%(P<0.05)。

张艺君[8](2014)在《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在离体牙表面涂覆新型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后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变化,并研究其对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实验方法:分别在离体磨牙牙本质表面涂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K-nHA)、Gluma脱敏剂后观察接触角的变化;利用纯钛块在万能实验机上测试nHA、K-nHA、Gluma脱敏剂对聚羧酸锌水门汀(ZPCC)粘接强度的影响;采用银染法检测nHA、K-nHA、Gluma脱敏剂对用ZPCC粘接后纯钛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结果用SPSS17.0软件分析。实验结果:1.接触角实验:空白组与涂覆nHA、K-nHA、Gluma脱敏剂后的牙本质表面的接触角数值分别为35.95±2.77°、20.26±2.44°、11.48±1.94°、27.8±2.62°,K-nHA接触角值与其余三组对照相比均有降低,且相互间都具有统计学差异。2.剪切强度实验:空白组、nHA、K-nHA、Gluma脱敏剂组剪切强度值分别为4.438±0.36MPa、4.700±0.50MPa、4.990±0.54MPa、4.636±0.71MPa。四组ZPCC的剪切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别。四组断裂模式数据也无统计学差异。3.微渗漏实验:K-nHA降低了ZPCC粘接的纯钛冠的边缘微渗漏值(0.839±0.08mm),与空白组(0.966±0.09mm)有统计学差异。nHA组的微渗漏值(0.920±0.11mm)降低,Gluma脱敏剂组的微渗漏值(0.977±0.09mm)增加,两组均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K-nHA组的微渗漏值比nHA组低,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nHA、K-nHA、Gluma脱敏剂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牙本质表面的接触角,增加牙本质的表面能,K-nHA在牙本质表面的接触角最小,是一种具有良好亲水性的材料。2、nHA、K-nHA、Gluma脱敏剂三组的ZPCC剪切强度虽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K-nHA晶体更易进入牙本质小管内,与牙本质有较好的结合作用,能提高ZPCC的粘接强度。3、K-nHA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能显着减少微渗漏的产生。

白煜,许建红,熊健[9](2013)在《牙本质过敏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是指患牙由于受到物理(冷、热)、化学(酸蚀)或机械(摩擦或咬硬物)等外界因素刺激所引起的酸痛症状,为口腔科常见病。其发生是由磨损、酸蚀等多因素联合作用,使牙本质小管暴露所致。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1]。本病不能归因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牙体缺损或病变[2]。现将其流行病学特点、生物学基础与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刘梅天,聂红兵,张金婷,周海静[10](2013)在《改性牙本质粘接剂对抗变形链球菌的性能》文中指出背景:研究证实粘接修复技术治疗龋病过程中,龋洞预备后残留的细菌可在牙体组织与修复体之间继续生存较长时间,诱发继发龋或牙髓的慢性炎症。目的:评价经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单体改性树脂基粘接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性能。方法:制备含质量分数0(阴性对照),1%,2%,3%,4%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抗菌单体的实验性GLUMA Comfort Bond粘接剂样本,以Clearfil Protect bond粘接剂为阳性对照;分别涂布在复合树脂试件表面并固化,在变形链球菌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18h后检测菌液的A值、pH值。结果与结论:GLUMA Comfort Bond粘接剂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Clearfil Protect bond粘接剂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含1%,2%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抗菌单体的GLUMA Comfort Bond粘接剂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能力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当(P>0.05),含3%,4%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抗菌单体的GLUMA Comfort Bond粘接剂固化后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能力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表明添加了3%,4%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抗菌单体的实验性抗菌粘接试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二、Gluma CPS粘接系统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luma CPS粘接系统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光照强度与时长对两种粘接系统边缘密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医源性因素对光固化复合树脂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自粘接流动树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技术路线图
        1.2.2 釉质表面自粘接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研究
        1.2.3 自粘接流动树脂抗压强度研究
        1.2.4 自粘接流动树脂流动性能研究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釉质表面自粘接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比较
    2.2 自粘接流动树脂抗压强度比较
    2.3 自粘接流动树脂流动性比较
3 讨论
    3.1 釉质表面自粘接流动树脂剪切粘接强度
    3.2 自粘接流动树脂抗压强度
    3.3 自粘接流动树脂流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窝沟封闭术操作流程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不同脱敏酸蚀模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粘接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仪器
        1.1.3 离体牙的收集
    1.2 研究方法
        1.2.1 粘接样本制备
        1.2.2 分组方法
        1.2.3 剪切强度测试
        1.2.4 扫描电镜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粘接强度
    2.2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 讨论

(4)不同粘接系统对牙釉质行树脂粘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与主要设备
        1.1.2 实验方法
        1.1.3 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 剪切粘接强度测试结果
        1.2.2 边缘微渗漏检测结果
        1.2.3 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超微结构情况
    1.3 讨论
        1.3.1 离体牙的选择及储存
        1.3.2 粘接材料的选择
        1.3.3 剪切粘接强度测试
        1.3.4 边缘微渗漏观察
        1.3.5 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超微结构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牙体粘接系统的研究进展
    2.1 牙釉质粘接系统的研究进展
        2.1.1 牙釉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原理
        2.1.2 牙釉质粘接系统的分类
        2.1.3 不同粘接系统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2.2 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研究进展
        2.2.1 牙本质粘接系统的原理
        2.2.2 牙本质粘接系统的分类
        2.2.3 牙本质粘接的影响因素
        2.2.4 牙本质粘接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光固化酸蚀剂对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作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离体牙的收集
    1.2 实验方法
    1.3 离体牙牙本质表面处理过程
    1.4 实验主要仪器和材料
2 结果
    2.1 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电镜观察
    2.2 使用自酸蚀粘接剂后的电镜观察
3 讨论

(6)脉冲Er:YAG激光和涡轮机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观察和抗剪切强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2 实验对象
    1.3 抗剪切强度(SBS)实验
    1.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2 结果
    2.1SBS实验
    2.2SEM实验
3 讨论
4 结论

(7)3MP90粘接系统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 1材料设备
    1. 2 牙本质模型的制备
    1. 3 操作步骤
    1. 4 扫描电镜观察
    1. 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3 讨 论

(8)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离体牙牙本质粘接界面接触角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本质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纯钛全冠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牙本质过敏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特点
2 生物学基础与发病机制
3 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治疗
    3.1 药物治疗
        3.1.1 氟化物
        3.1.2 极固宁
        3.1.3 Gluma
    3.2 激光治疗
    3.3 其他治疗方法
4 不足与展望

(10)改性牙本质粘接剂对抗变形链球菌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改性抗菌树脂粘接剂对变形链球菌生长能力的抑制作用见表1。
    2.2 甲基丙烯酰氧十二烷基溴吡改性抗菌树脂粘接剂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抑制作用见表2。
3 讨论

四、Gluma CPS粘接系统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光照强度与时长对两种粘接系统边缘密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D]. 伏丽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2]自粘接流动树脂性能研究[D]. 李志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不同脱敏酸蚀模式对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粘接强度的影响[J]. 岳阳丽,陈艺鑫,解韫亦. 河南医学研究, 2019(07)
  • [4]不同粘接系统对牙釉质行树脂粘接的影响[D]. 牟冠婷.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5]光固化酸蚀剂对脱敏剂封闭牙本质小管作用的影响研究[J]. 田鸿旭,焉妍,王毅. 中国现代医生, 2017(15)
  • [6]脉冲Er:YAG激光和涡轮机对牙本质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观察和抗剪切强度分析[J]. 王琴琴,李志韧,张娜,杨永进. 应用激光, 2015(05)
  • [7]3MP90粘接系统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J]. 刘建,施存山,刘延峰,蒋薇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5(02)
  • [8]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艺君. 福建医科大学, 2014(02)
  • [9]牙本质过敏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白煜,许建红,熊健. 人民军医, 2013(12)
  • [10]改性牙本质粘接剂对抗变形链球菌的性能[J]. 刘梅天,聂红兵,张金婷,周海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21)

标签:;  ;  ;  ;  

Gluma CPS粘合系统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