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皮手术切口设计及缝合高差初步实践

双眼皮手术切口设计及缝合高差初步实践

一、重睑术切口设计与缝合高度差初步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阎昱丞[1](2021)在《重睑成形术后复杂上睑畸形修复策略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重睑成形术目前在亚洲已成为被大众接受度最高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然而重睑成形术需求量激增的同时,却存在着整形外科医师的审美和技术缺陷的问题。许多求美者受西方文化影响,盲目追求宽且深的重睑外观,而许多重睑成形术的施术者并没有给出求美者合理化的建议,反而迎合求美者极端的需求,甚至打出“欧式眼”口号来营销,这导致出现重睑术后复杂上睑畸形的患者越来越多。畸形产生的原因在于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切除过多上睑软组织并设计过高的重睑线,造成上睑组织的广泛高位粘连,导致患者做睁眼动作时,睑板及上睑提肌腱膜无法与上睑皮肤顺畅地做相对运动,同时还可以伴有上睑严重凹陷、多重睑、上睑下垂等畸形改变。虽然此类畸形常见,但由于其修复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目前关于此类上睑修复手术的开展及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通过对不同患者上睑复杂畸形的分析,研究并总结出相适应的修复术式,即如何选择脂肪组织来重建上睑“滑动系统”。并以术后随访和分析结果为依据,归纳出此类复杂畸形修复思路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02至2020-12期间曾至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14科行重睑成形术后复杂上睑畸形修复手术的病例。根据患者重建“滑动系统”所用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研究3组患者就诊时上睑解剖条件与术式的关系,以及相应术式的合理性,归纳总结重睑成形术后上睑复杂畸形修复的策略。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医患双方的满意程度佐证本文策略的有效性。结果:共对40位患者(76处畸形)进行了时间跨度为4-28个月不等的随访,全部患者均无术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患方认为86.8%的手术取得较好效果,医方评价能使患者获益的手术占98.7%。结论:重睑成形术后复杂上睑畸形的修复思路核心是彻底松解粘连,并利用自体脂肪组织重建“滑动系统”。重建“滑动系统”需根据松解粘连后显露的患者上睑解剖条件选择眶隔脂肪带蒂转移、游离脂肪块移植及游离真皮脂肪块移植进行修复。应用文中介绍策略及修复方法进行手术,可取得较为有效且可靠的手术效果。

马苗苗,于俊凤,牟月晓,杨鹏鹏[2](2020)在《101例重睑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睑成形术切开法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5月我科共完成切开法重睑术101例,给予完善的护理措施,加强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101例患者对术后效果均满意。结论我们采取的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对术后的恢复及达到最佳效果十分重要,是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术后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采取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推广应用。

陈日娴[3](2020)在《“限制韧带”和眶隔纤维网的解剖来源及与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回顾亚洲人的面容特点及历史可知,亚洲人常因眶隔脂肪过厚,提上睑肌发出的纤维无法穿过眶隔到达皮下,因而上睑无法形成皮肤褶皱,而呈现单睑外观。因此,“肿泡眼”是亚洲人的眼睛的典型特征。许多整形美容医师在患者重睑形成后,发现有的患者重睑术后效果不佳,反而使患者双眼更呆滞无神。事实上,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与上睑提肌腱膜和眶隔之间的特殊结构有关,这种特殊结构的存在使得大多数患者的上眼睑运动受限,因而表现为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在既往的文献报导中,这种特殊的结构曾被命名为:纤维束(Fibrous Bundles)、三维纤维网带(Three-dimensional Web Fibrous Bands)、下横韧带、限制韧带(Restricted Ligament)等等。然而,对于这种结构的精确解剖研究尚未进行明确发表。目的本研究通过组织病理学染色分析来明确“限制韧带”及眶隔纤维网的解剖来源,并探讨松解“限制韧带”及眶隔纤维网改善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的手术疗效,了解该术式的影响因素。方法1.通过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松解“限制韧带”及眶隔纤维网来改善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的患者术中的组织,标本分别有:“限制韧带”、眶隔纤维网、眶隔膜、上睑提肌腱膜和眼轮匝肌。通过组织标本染色的病理分析,将“限制韧带”和眶隔纤维网的病理分析结果与眶隔膜、上睑提肌腱膜、眼轮匝肌及既往文献报导中尸体解剖的上睑提肌病理研究报告做对比,并得出结论。2.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我科行重睑术的患者的相关医疗记录和照片,共50例,通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半年到1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效果的满意度。其中收集的病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3例;先天性单侧上睑下垂3例、先天性轻度上睑下垂45例、先天性亚临床型上睑下垂5例;年龄分布为16-35岁。结果通过SPSS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通过masson染色及EVG染色结果分析得出,考虑“限制韧带”的组织来源是眼轮匝肌;而眶隔纤维网源于眶隔膜的异常增厚。2.通过松解“限制韧带”及眶隔纤维网来矫正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的手术中,50例的患者,仅有2例患者术后效果不满意;其中基本满意11例,占22%;满意37例,占74%;总满意度为96%。且该手术效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上睑下垂的类型及是否为单侧上睑下垂无关。结论1.“限制韧带”应称为眶隔后眼轮匝肌,其“负性”作用限制了上睑提肌的运动;而眶隔纤维网是由于眶隔筋膜异常发育所形成,对上睑提肌腱膜黏连过紧,导致上眼睑运动受限。2.去除眶隔后眼轮匝肌并松解眶隔纤维网,可改善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效果自然、持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张俊辉[4](2020)在《二次修复重睑相关上睑下垂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重睑类手术是整形外科的临床常见手术,由于术前设计缺陷、手术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而上睑下垂作为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受术者眼部的美观及功能。本研究通过对二次修复重睑相关上睑下垂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既往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与统计,分析其不同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修复方法,并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预防及解决方案。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重睑相关上睑下垂二次修复的手术患者44例(74侧眼),对既往手术时间、既往手术方式及引起术后上睑下垂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上睑下垂的严重程度,上睑提肌肌力,选择相应的手术修复方式,对于术后效果选择角膜暴露率、上睑缘至角膜中心反光点距离(MRD)、重睑宽度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修复手术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睑相关上睑下垂患者44例(74侧眼),既往手术方式:单纯重睑切开法22例,埋线法3例,行上睑下垂矫正19例,测量角膜暴露率为64.45%±8.34%,MRD为1.35±0.08mm,重睑宽度均值为 7.59±0.19mm(7mm~10mm),上睑提肌肌力均值为6.03±0.34mm(1mm~10mm)。2.分析本组病例发生原因:术前即存在上睑下垂21侧(28.4%),重睑线设计较宽7侧(9.5%),埋线法缝合位点过高8侧(10.8%),去除组织不当致广泛粘连24侧(32.4%),术中损伤上睑提肌腱膜4侧(5.4%),术后血肿2侧(2.7%),术后复发 8 侧(10.8%)。轻度 46 侧(62.2%),中度 15 侧(20.3%),重度 13 侧(17.6%)。3.手术修复方法:对于上睑提肌肌力不良者,采用上睑提肌前徙法修复11侧(14.9%),上睑提肌缩短法修复4侧(5.4%),联合筋膜鞘悬吊+上睑提肌复合体缩短法(CFS+LM)修复7侧(9.5%),上睑提肌修复法修复4侧(5.4%)。对于高位粘连者,松解并预防再次粘连,采用去除缝线法修复6侧(8.1%),脂肪瓣转移法修复17侧(23.0%),自体脂肪移植法修复18侧(24.3%)。4.手术修复后角膜暴露率为89.52%±4.09%,暴露率平均增加值为25.07%±6.72%,MRD 为 3.98±0.04mm,MRD 较术前平均增加值为 2.63±0.06mm,重睑宽度6mm~9mm,患者满意度95.5%。术前、术后角膜暴露率及MR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重睑相关上睑下垂原因较多,但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以及皮肤与腱膜高位粘连为其主要原因。2.治疗重睑相关术后上睑下垂时,需针对不同原因,采用相对应的修复方法,并且应注意上睑提肌肌力。3.为减少重睑相关术后上睑下垂的发生,详细的术前评估与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非常重要。

李云柯[5](2020)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手术效果的因素——睑裂水平长度(Horizontal Length of Palpebral Fissure,HLPF)、外观睑裂宽度(Vertical Height of Palpebral Fissure,VHPF)、上睑皮肤松弛程度、上睑皮肤去除高度(Height of Removing Eyelid Skin,HRES)、眶隔脂肪去除体积(Volume of Removing Orbital Fat,VROF)、内眦赘皮严重程度、内眦间距(Inner Canthic Diameter,ICD)等,从而探讨不同程度上睑皮肤松弛者外观睑裂宽度增大值的规律及上睑去皮、去脂量的规律,寻找不同程度内眦赘皮者内眦间距减小值(Shorter Inner Canthic Diameter,SICD)的规律,评价改良皮肤重置法内眦开大术的手术效果;获得内眦间距减小值与外观睑裂宽度增大值可为整形外科医师预判手术效果及为临床工作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思路。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受术者纳入本研究。手术开始前、手术后180天对受术者的眼部形态进行测量和评估,记录受术者睑裂水平长度、外观睑裂宽度、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内眦间距、内眦赘皮严重程度;术中测量和记录受术者重睑切口高度、上睑皮肤去除高度、眶隔脂肪去除体积。评价手术效果。针对不同程度的上睑皮肤松弛者,分析其年龄是否存在差异,术后睑裂宽度增大值及术中的上睑皮肤去除高度、眶隔脂肪去除体积。针对不同程度的内眦赘皮者,分析其年龄是否存在差异,内眦开大术后HLPF/ICD增大值及内眦间距减小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3例受术者,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8.97±8.07岁,其中56例同期行改良皮肤重置法内眦开大术。103例受术者术区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重睑弧度自然流畅,内眦部形态美观,未见明显的术区瘢痕。(1)103例受术者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组与无上睑皮肤松组及轻、中度上睑皮肤松弛组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上睑皮肤松弛组与轻、中上睑皮肤松弛组的年龄两两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内眦赘皮矫正者中,轻、中、重度内眦赘皮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3例受术者中,无上睑皮肤松弛组及轻、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组术后外观睑裂宽度增大值分别为1.52±0.46mm、1.63±0.52mm、2.39±0.63mm、2.99±0.79mm,其中轻、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者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上睑皮肤松弛组与轻度上睑皮肤松弛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受术者中,无上睑皮肤松弛组,轻、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组术中上睑皮肤去除高度分别为1.64±0.99mm、3.63±0.43mm、4.84±0.75mm、6.55±0.67mm,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上睑皮肤松弛组,轻、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组术中眶隔脂肪去除体积分别为0.09±0.08ml、0.17±0.13ml、0.27±0.13ml、0.36±0.14ml,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56例内眦赘皮矫正者中,轻、中、重度内眦赘皮组手术前后HLPF/ICD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HLPF/ICD更接近于1。56例内眦赘皮矫正者中,轻、中、重度内眦赘皮组术后内眦间距减小值逐渐增大,分别为2.63±0.97mm、4.20±0.84mm、6.08±0.81mm,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受术者上睑皮肤越松弛,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中上睑去皮、去脂量相对越多;(2)受术者上睑皮肤越松弛,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后外观睑裂宽度增大相对越明显;(3)受术者内眦赘皮越严重,行改良皮肤重置法内眦开大术后内眦间距减小相对越明显,手术效果相对越显着。

毛睿[6](2020)在《基于汉族女性眼部美学要素测量的审美倾向调研及内眦整形术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眼部整形是整形外科重要的组成部分,眼部美学对于临床工作也非常重要,既往的面部软组织测量多是依靠手工或二维照片完成,测量误差较大且易受操作者及受试者的影响,当前,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在采集面部信息后重建立体的面部模型,并进行美学数据的精准测量;加之求美者的审美倾向会随着其年龄、性别、民族、所属的社会群体而变化,所以眼部美学要素的测量研究和求美人群的审美倾向调查都可以为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第一部分:采集我国汉族青年女性人群的眼部美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为临床工作及眼部美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第二部分:基于眼部的测量数据设计问卷,调查人群的眼部审美倾向,从审美这一主观的过程中,提炼出可量化、可提供整形医美行业从业者参考的信息。第三部分:随访在我科行内眦开大术的求美者,评估术后效果,以期将此手术方法提供给同行作为参考。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利用手持式结构光三维扫描仪完成面部数据的扫描和采集,测量眼部的各美学要素,计算正常参考值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左右眼之间、眼部与面部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第二部分:问卷调研分2部分:①针对参与面部三维扫描的受试志愿者,总结受访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其眼部审美倾向。②在眼部美学要素测量得出的参考值的基础上,利用Photoshop制作图片并设计问卷,进一步探究不同属性人群时下的眼部审美倾向。第三部分:随访在我科接受内眦开大术的求美者,统计术后满意度;总结手术经验,并分析该手术方法能否符合求美人群的审美需求。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通过对151名受试志愿者进行面部扫描和测量,共得出26组眼部美学要素数据的参考值范围(包括各种线性距离和角度);对各美学要素形成的24组比值进行计算和统计描述;对左、右眼成对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睑裂轴倾斜角和内眦角/外眦角在左右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各比值与“黄金比例”进行单样本t检验发现没有符合黄金比例的比值(p<0.01);将各美学要素与面宽进行Pearsons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组数据均与面宽显着相关(p<0.05),其中外眦间距的r值为0.466,与面宽的相关性最大。第二部分:①在151名受访者中,最受欢迎的是激光美容;最受欢迎的项目预算是以千元-万元为价格单位;重睑手术的接受度(49.01%)高于内眦开大术的接受度(40.4%);受访人群对他人进行整形美容手术持非常包容及理解的态度;57.62%的受访者喜欢轻微内眦赘皮的眼睛,70.20%喜欢眼间距中等的眼睛,受访者本人的重睑形态以开扇形最多,依次是小开扇形、单睑、平行形、小平行、不明确的分类、新月形、欧式;对重睑形态的美观度排序为平行形、开扇形、新月形、小平行、欧式、小开扇形。②在1304名受访者中,最受欢迎的是注射美容,最受欢迎的项目预算是以百元-千元为价格单位;除性别因素外,地域、年龄、学历均影响人们对重睑术、内眦开大术的接受度;除地域因素外,性别、年龄、学历均影响人们看待别人接受整形的态度;地域因素对人群的睑裂高度偏好无影响;性别、地域因素对人群的睑裂长度偏好无影响;性别、地域、年龄和学历因素对人群的内眦间距偏好无影响;受访者本人的重睑形态以新月形最多,依次是欧式、单睑、小开扇形、开扇形、不明确的分类、平行形、小平行;重睑形态的美观度排序为开扇形、新月形、欧式、小开扇形、平行形、小平行。第三部分:216名受术者,10例失访,术后满意度为99.51%,1名(0.49%)求美者出现近内眦区的疤痕增生,2名(1.20%)求美者因重睑线不对称接受了重睑修复术。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3个部分的工作,完成了从眼部美学要素测量到将其数据应用于眼部审美倾向调研,再到将前述研究结果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分析,为其他眼部美学研究及眼部整形手术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介绍了双平面内眦成形术这种设计简单、效果可靠满意、易推广、适用于各型内眦赘皮的手术技术。

赵玉婷[7](2020)在《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传统切开法、埋线法三者的优缺点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与我院整形外科门诊行双眼重睑手术患者115例,均为单睑要求手术的女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手术方式并分为三组,观察组为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组,共38例,对照组1为传统切开法组,共47例,对照组2为埋线法组,共30例。观察三组受术者术后效果,记录三组术后发生双侧重睑皱襞不对称、重睑弧度不流畅、术后肿胀、切口瘢痕、重睑线消失或变浅的例数,并做统计学分析。同时随访6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三组受术者的满意率。通过以上指标,分析三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及临床价值;结果三种手术方式均为成熟的重睑形成术,术后1个月随访中,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发生术后肿胀4例与传统切开法的20例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埋线法术后肿胀1例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中,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切口瘢痕2例与传统切开法11例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埋线法未发生切口瘢痕比较,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中,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及传统切开法均未发生重睑线消失或变浅,与埋线法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满意率比较,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94.45%高于传统切开法83.32%、埋线法82.75%。结论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与传统切开法相比在术后肿胀、切口瘢痕方面有优势,与埋线法相比在重睑效果持久性方面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综合了传统切开法与埋线法二者的优点,有术后肿胀轻、瘢痕不明显、重睑效果持久可靠等优点,较传统切开法、埋线法有更高的满意率,具有美容应用的实际意义,可作为重睑术的一种补充术式,值得推广。

孙文佳[8](2020)在《亚洲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重睑成形术是目前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整形美容手术之一,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传统的手术方法无法避免线条状的瘢痕产生,尤其是在闭眼时比较明显。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可以减少形成明显瘢痕的重睑成形术手术切口。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行重睑手术患者共300例,包括采用传统切口组(traditional external incision,TEI)180例和睑缘切口(palpebral margin incision,PMI)组120例,其中PMI组还包括5例患者行伴有上睑皮肤松弛的重睑成形术,13例患者伴有轻度至中度上睑下垂,行上睑下垂矫正联合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其余行单纯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皆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效果评价包括水肿、瘢痕评价、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四个方面,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总体上PMI组患者满意度为95.03±3.02,显着高于TEI组的89.18±4.04,且术后肿胀及瘢痕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组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瘢痕(5.5%)、水肿时间长(3%)和重睑线形态不满意(4%)。PMI组患者对瘢痕和水肿时间未表达不满(0%),另有6例(2%)患者出现其余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患者术后3月出现重睑线消失需再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缝合结节外露,术后2个月出现皮样囊肿;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单个缝合结节外露,拆除后达到满意效果。结论:睑缘切口入路重睑成形术是一项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适应症广、术后恢复时间短、水肿程度轻、瘢痕不明显、重睑线自然优美等优点,相较于传统切口重睑法的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宋英杰[9](2020)在《重睑成形术中结构仿生和力学重建技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上睑运动的力学机制初步探讨背景:汉族人中双侧重睑者所占比例约为1/2[1]。近年来,由于大众审美对重睑的偏爱,许多求美者想要通过外科手术改变原有的上睑外观。上睑作为眼球的保护结构,又执行眼睑的开合功能,其内部的解剖结构和运动时的力学机制都十分精细,并且在单睑与重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明确上睑运动的力学机制及其对上睑外观的影响,对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目的:探讨上睑运动的力学机制,明确其对上睑外观产生的影响,为重睑成形术的术式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集与人类上睑解剖有关的文献,对上睑解剖层次做出总结梳理。2.通过提出上睑“运动复合体”和“相对静止区”概念,对上睑运动的力学机制与外在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3.将探讨所得出的理论结论运用于分析自发性上睑外观变化现象以及两种经典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结果:1.人类上睑的解剖层次复杂,且在单睑与重睑中存在较大差异。2.睁眼过程中,上睑各层结构可依其运动趋势划分为“运动复合体”与“相对静止区”,两区交界处产生的剪切力及其分布水平对睁眼后的上睑外观产生决定性影响。3.在重睑成形术中,睑板前眼轮匝肌彻底去除或单纯地完全保留,都不能很好地模拟天然重睑运动的力学机制,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单睑与重睑的解剖结构不同,运动的力学机制也不同,重睑成形术只有同时实现结构仿生和力学重建这两个目标,才能塑造出自然美观的重睑。第二部分 重睑成形术中结构仿生与力学重建技术的应用目的:探讨在一种在重睑成形术中通过结构仿生与力学重建技术来塑造自然重睑的手术方式,并通过术后随访和结果分析,评价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06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九科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求美者纳入研究。术前所有求美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由我科同一医师采取相同术式进行手术,并在术前、术中拍照记录,术后进行门诊、电话或网络随访。手术中所应用的创新主要包括:①眼轮匝肌深层释放,即分离并去除切口下唇至睑缘的全部眼轮匝肌深筋膜;②眼轮匝肌浅层释放,即沿切口下唇真皮与眼轮匝肌间隙向下分离约1mm;③眼轮匝肌高位悬吊,即将切口下唇经释放后的眼轮匝肌拉伸变薄并高位固定于上睑提肌腱膜。结果:162名求美者被纳入研究,术后一周左右拆线,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获得术后至少6个月随访的求美者共45名,随访时间最长32个月,平均12个月。在该部分求美者中: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的36人、基本满意的7人,不满意的2人;全部求美者术后重睑线弧度流畅,睫毛轻度上翘,无眼睑闭合不全或上睑迟滞现象,睁眼无“肉条”现象,闭眼时切口无凹陷或台阶样外观,瘢痕隐蔽;术后双侧重睑轻度不对称者3人,单侧重睑消失者2人,均经再次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出现轻度睑缘外翻者2人,未经处理。结论: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中,将睑板前眼轮匝肌释放后高位悬吊于上睑提肌腱膜,可以模拟天然重睑的解剖结构和力学传递特点,实现结构仿生和力学重建,塑造出自然美观的重睑,且求美者术后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祁艳芳[10](2019)在《“V”形缝合在三点埋线重睑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埋线重睑术进行技术改良,减少术后线结外露、重睑线变浅甚至消失等并发症。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整形外科门诊行埋线重睑术的求美者共98例,均为女性,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采用本文介绍的V形缝合埋线重睑术的求美者,共52例,对照组为同期采用传统埋线重睑术(连续埋线重睑术)的求美者,共46例,比较两组求美者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发生睑板慢性炎症、线结外露、重睑线脱落、缝线肉芽肿、线结发红等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形缝合三点式埋线重睑术相较传统的埋线重睑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缝合确切、重睑线不易脱落等优点,降低了线结外露及结节形成的可能性。

二、重睑术切口设计与缝合高度差初步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睑术切口设计与缝合高度差初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重睑成形术后复杂上睑畸形修复策略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重睑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随访材料
    二、 思维导向图
致谢

(3)“限制韧带”和眶隔纤维网的解剖来源及与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限制韧带”和眶隔纤维网的解剖来源
    1. 临床研究资料
    2. 组织标本的收集
    3. 标本的组织病理染色
    4. 结果分析
第三章 松解“限制韧带”和眶隔纤维网的手术分析
    1. 临床研究资料
    2. 外科诊疗过程:
    3. 手术效果评价标准
    4. 患者满意度结果统计分析
    5. 典型病例照片
第四章 全文讨论
    1. 轻度、亚临床型上睑下垂对患者的影响
    2. 矫正上睑下垂的方法对比
第五章 结论
    1. “限制韧带”和眶隔纤维网的解剖来源
    2. 术前诊断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的重要性
    3. 手术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二次修复重睑相关上睑下垂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睑成形术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汉族女性眼部美学要素测量的审美倾向调研及内眦整形术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眼部美学要素的测量方法进展及应用
第一部分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精细化测量眼部美学要素
    一, 前言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四, 研究结果
    五, 讨论
    六, 结论
第二部分 基于眼部美学要素测量的审美倾向问卷调研
    一, 前言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对象与方法
    四, 研究结果
    五, 讨论
    六,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眼部美学要素研究的内眦开大术的临床分析
    一, 前言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对象及方法
    四, 研究结果
    五, 讨论
    六,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亚洲人重睑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8)亚洲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术前设计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随访及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水肿评估
    2.2 瘢痕评估
    2.3 术后并发症
    2.4 患者满意度
    2.5 特殊类型的睑缘切口重睑术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单睑的临床分类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重睑成形术中结构仿生和力学重建技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上睑运动的力学机制初步探讨
    1.0 前言
    1.1 上睑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1.2 上睑运动的力学机制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重睑成形术中结构仿生与力学重建技术的应用
    2.0 前言
    2.1 研究对象
    2.2 手术步骤
    2.3 术后随访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V”形缝合在三点埋线重睑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重睑术切口设计与缝合高度差初步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睑成形术后复杂上睑畸形修复策略的临床研究[D]. 阎昱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101例重睑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马苗苗,于俊凤,牟月晓,杨鹏鹏. 中国医疗美容, 2020(07)
  • [3]“限制韧带”和眶隔纤维网的解剖来源及与轻度或亚临床型上睑下垂的关系研究[D]. 陈日娴.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二次修复重睑相关上睑下垂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 张俊辉. 郑州大学, 2020(02)
  • [5]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李云柯.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6]基于汉族女性眼部美学要素测量的审美倾向调研及内眦整形术临床分析[D]. 毛睿.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睑缘切口内固定法重睑形成术的临床应用[D]. 赵玉婷.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亚洲人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孙文佳. 浙江大学, 2020(02)
  • [9]重睑成形术中结构仿生和力学重建技术的临床研究[D]. 宋英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V”形缝合在三点埋线重睑术中的应用[D]. 祁艳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双眼皮手术切口设计及缝合高差初步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