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检查我省民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护情况。胡旭健副主席参加考察

省政协检查我省民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护情况。胡旭健副主席参加考察

一、省政协委员视察我省维护私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情况 胡序建副主席参加视察(论文文献综述)

PHUNG THI SINH[1](2017)在《中国云南省与越南河江省民族政策比较研究(1955-2000)》文中指出本文以中国云南省和越南河江省1955年至2000年间民族政策及其实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来探讨两国两地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当地少数民族带来的影响。希望这样的研究可以总结相关的历史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两省少数民族的生活,推动两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一点绵薄的贡献。云南与河江两省都位于离本国政治经济中心较为偏远的地区,又都地处国家的边境,在国防和安全上地位重要。云南和河江两省是中越两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居住地,这两个地区曾经见证并迎接了很多少数民族大规模的迁徒和定居,并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两省的民族文化特色。由于两省彼此交界,很多少数民族早就有了血统、婚姻、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的联系,这种血缘和历史的联系,长久以来是两国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然而,由于两省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远离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此地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还低于国内大多数省份,如何教育和动员当地少数民族利用本地、本民族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克服本地的各种困难和劣势,缩小与国内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差距长期以来一直是两国和两省少数民族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越南和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民族理论。在制定和推行各自民族政策时,中国和越南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的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因此虽然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越南和中国两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还是有各自的特点,这是本文第一章主要探讨的内容。第二章是对云南和河江两省的少数民族概况的一个介绍,包括两省少数民族的数量,民族名称,近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的特点等等。第三章探讨这一时期云南和河江两省的民族经济政策,分析云南“兴边富民”和河江“135项目”的重大经济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探讨这一时期两省的民族文化政策,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的保存和发展,历史古籍的搜集和保存,文化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第五章讨论的是两省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这一时期两省对少数民族教育都非常重视,制定了和不断调整民族教育的政策,在发展民族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但两省的具体做法上还是有自己的特点,值得相互比较和借鉴。第六章探讨两省少数民族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依靠各方面条件的配合,但最主要的是依靠少数民族自己的力量,这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所以这一时期,两国两省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自身干部的培养和建设,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规划安排,为少数民族培养了许多干部。结论部分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做了提炼和概括。

杨帆[2](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是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做出的最为重要的举动,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次社会生产力腾飞的经济变革,更是一次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化,不仅仅要在短短的几十年之中走完西方国家历经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而且要使中国这个传统的文明古国迈进现代社会的大门。短促的时间和巨大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一方面体验到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繁荣,另一方面也经历着现代社会的某种阵痛,“社会失范”就是这种阵痛最为明显的表现。“社会失范”呼唤着社会整合的出现,可以说社会冲突越激烈,社会整合的紧迫性就越强烈。某种意义上,社会整合既是一个解释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建构性的概念。但是,由于这一概念的功能主义的传统,导致了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团结的过分强调,使它饱受批评。事实上,社会整合概念完全不需要设定一个和谐一致的乌托邦,完全可以在正视冲突下保留社会整合的科学内涵,而无需所谓“神性社会”的担保。中国改革开放开启的社会变迁之路,是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和领导的。在中国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如果没有了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性,使我们不能够照搬西方的理论与经验,而是要在批判的过程中,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理论自主之路。中国伟大的改革已经进行了30余年,深化改革的需要,要求尽快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远远地走在了理论发展的前面,因此,当前重要的任务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系统地理论探索,提升对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的理解。本文首先会分析社会整合这一概念的定义和内涵,从社会整合相关理论的历史沿革入手,通过对比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理论家之间的学术争论,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社会整合在理论上做更进一步的理解。其次,会重点叙述政党和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对政党的地位做一个更加深入、科学的定位。最后,结合国内外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关系模式理论的多种不同观点,找出一个能够相对科学合理分析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工具。以理论的辨析为铺垫之后,将简要介绍和分析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凭空产生,改革前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是改革开放的基础和出发点。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整个国家的领导核心,通过构建—个系统的社会政治权力网络,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人民群众有着特殊的政治利益表达形式和渠道,国家支配和控制着社会的生产与生活。面对建国之后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国情出发,总结革命战争期间的主要经验,采取了一种以“政治运动”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方式。这种整合方式有着其历史合理性,也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特殊的整合方式本身蕴含着着一个悖论,正是这一悖论的发展,导致了新中国建立之后社会发展出现了重大波折,也是促使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逐渐让位于市场;社会阶级阶层的不断分化使曾经“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传统社会结构日趋多样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也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新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这些问题都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这样和那样的挑战。这些挑战既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又在社会中引发了无数从前没有的冲突。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从这两方面回应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整合社会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执政能力的建设和提升。改革开放对中国共产党带来的冲击,使得党不得不在意识形态、组织结构、运行方式上都要做出调整。这既是一个与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相关、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继承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的对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做出总结,先后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十分重要的理论,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组织结构方面,针对市场经济改革对党的组织系统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加强党员素质,重新建立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开始越来越强调民主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一直要求加强反腐败的工作,认为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情。社会冲突的不断加剧,使得政治体制也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掌握着政治输出的主要渠道。因此,党一直试图用各种方式去缓和社会矛盾,加强社会团结。由于社会阶层和团体他们本身掌握的社会资源很不相同,利益目标也很不一致,他们的行为方式和逻辑也很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不同对象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待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新兴经济精英也就是私营企业主阶层,中国共产党更多是采取一种吸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党的统一战线组织,比如工商联、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吸纳。最有象征意义的是中国共产党对私营企业主敞开了组织的大门,欢迎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待新的社会团体的策略上,中国共产党大致经历了一个“控制——规范——引导——整合”的过程。事实上,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待非政府组织的一个行动框架。而对于大量散布于中国社会的抗争性的利益诉求行为,中国共产党尽量的将他们引向合法的制度化渠道,防止他们的各种政治诉求演化成激烈的非理性行为。

陈金秀[3](2014)在《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指出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健全决定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与普通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它既包括民办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组织等外部关系的处理,也包括民办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关系的处理。具体包括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与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本论文基于治理理论与三螺旋理论的理论研究,重点分析了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民办高校自身五因素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并力图在五因素视角下研究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本研究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是概念的界定与理论的分析。通过治理理论与三螺旋理论的分析,本文提炼了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五个关键性影响因素: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与民办高校自身。论文在第三部分抛砖引玉,先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重点梳理了山东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接着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与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等维度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大量的政协提案与访谈调研分析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法律地位不清、管理机构不完善、办学自主权不足、投资产权欠明晰;在办学体制方面,教育培养体系衔接不够,“双证互通”规模小、障碍多,“政产学研用”结合还处于尴尬境地;在投融资体制方面,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投融资渠道单一,经费来源不稳定,公共财政扶持不到位,财务支出结构不合理;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民办高等职业学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课程建设缺乏特色,师资流动性大,师资队伍不稳定。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尚不成熟是内部原因,政府政策滞后、缺位与悬浮是外部原因,传统教育观、人才观、管理观与经济观制约是观念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发达国家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经验中寻找启示,有助于解决当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诸多问题。论文在第五部分主要选取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和启示;第六部分主要是在前面各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总的来说,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走向和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现实问题。本研究认为,建立以优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将有利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五因素框架,政府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应该在学校发展中发挥需求导向作用,社会中介组织应该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发挥支撑纽带作用,另外,作为主体的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解决内部管理问题。

王衍良[4](2013)在《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胡锦涛同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工作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随着中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和财政配置的倾斜,公共图书馆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为公共图书馆向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事实上,图书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仅承担着社会文献的收藏者,更承担着知识文化的传播者的重任,让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更好保障市民依法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是图书馆工作者的追求。笔者通过十年来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经历,真正体会到知识信息对每一个服务对象来说意味着什么,也深切感受到了公共图书馆为每一位市民提供均等文化服务的重大责任,希望通过自己对公共图书馆保障市民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让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市民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均等服务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方面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建设的探索情况,并以山东省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为实例,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市民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山东省图书馆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自动化虚拟服务网络以及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强化政府支持力度等的工作机制,保障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在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建设方面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贾辉[5](2012)在《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是经济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黑龙江经济发展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比较落后的根本性原因,是地方立法相对滞后问题引起的。研究认为,解决障碍黑龙江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制度创新,本质是地方立法及时跟进。本文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方法、文献综述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指导深化研究。认真梳理国内外民营经济地方立法研究成果,理清各自发展脉络,借鉴立法经验和汲取教训,指出当前研究不足和研究方向,为促进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强调地方立法本质是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创新,是一种能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激励和约束结构,通过实施新制度安排——地方立法实施,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包括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民间投资主体行业、优化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民营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通过民营经济立法实践的实证分析,刻画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的演绎架构,反映其立法特征,做出立法效果评判,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姜保红[6](2010)在《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作为民族区域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构成了民族自治地方政权行政组织的重要核心,是实施发展规划、全面实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战略主体。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在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只有政府的行政能力提高了,行政行为文明了,才能促进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目前,客观地评估民族地区的政府行为,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居全国倒数第二位,而甘肃省实行民族自治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地区更存在一定差距。国家确定的宏伟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无疑对甘肃省提出了较之他省更高的发展目标要求,而对于省内处于更为落后地位的民族自治地区,提出的目标要求更高。因此,甘肃民族地区实现小康社会的压力更大,任务更加繁重艰巨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笔者选择了甘肃临夏、甘南两个民族自治州地方政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民族地区政府行为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尽可能客观、准确地做出评估,找出政府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的缘由,理论研究和改革现状评述,研究方法、体系与视角,并就论文不足之处作了说明。第二部分,即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中、外政府的历史发展,阐述与界定了政府、地方政府的职能、行为、行为文明等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衡量政府行为文明的历史标准。第三部分,即第二章,探讨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体系的一般构成及特征,民族自治政府行为文明的体现及其进步作用,并以甘肃回族、藏族地区为例,论述了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权治理形式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第四部分,即第三章,以笔者获得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田野工作资料为基础,审视了甘肃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现状,比较客观地做出了总体评估、主要成就、取得成就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即第四章,主要论述了甘肃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生态经济、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国际形势等方面的环境,分析了制约因素及其影响。第六部分,即第五章,梳理了前人对甘肃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模式选择的各种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认识,系统论述了建设的目标、遵循的原则、建设的任务以及建设的动力等问题。第七部分,即第六章,针对甘肃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加强自治地方政府能力是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加强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推动力,行政创新是行为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等。

钱玉英[7](2010)在《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的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曾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而在当下,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的新一轮发展能否再获“奇迹”,关键在政府。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对于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政府。发展需要良好的政府及其治理体系的支持。良好政府治理的前提是良好的决策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地方分权化改革,使地方政府的决策空间逐步扩大,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愈益增强。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区域发展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目标出发,必须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以促进良好的地方政府及其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运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和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发生了一系列以科学化民主化为取向的变革,但是,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使在江苏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决策过程中也存在着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决策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的作用发挥不够、监控和防错纠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在于制度的不健全和既有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实现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基本路径。江苏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典型。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之路。江苏也是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和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研究的一个典型。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问题,以江苏为例,可以分析发展与地方政府作用及地方政府治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良好的地方治理与政府决策机制优化间的内在联系,探索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因此,本文首先考察江苏这个典型地区比较成功的地方政府决策实践,揭示其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实现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必要性和基本路径,转而阐明为实现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需要建设的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的意义,以及制度供给状况、既有制度的实际运行及存在问题,由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制度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本文的这些研究是分六章逐步展开的。第1章“导论”,旨在提出问题,阐明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背景、意义、基本思路和方法。第2章“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重点对政府决策机制、政府决策体制、政府决策制度和政府决策模式等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并阐明作为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之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变迁的国家理论、治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应用价值。第3章“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基于江苏实践的考察”,以江苏为个案,考察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现实运行状况及存在问题,为优化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提供实际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第4章“制度建设: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基础”,阐明促进和“强制”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制度很重要,制度建设是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任务。改革和完善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机制优化目标,必须设计和建立促进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公众参与制度、专家咨询和专家论证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等。第5章“中国地方政府决策制度的现实供给”,系统梳理和考察地方政府决策制度供给的现状与运行绩效。主要从理论、法律和实践三个层面分析重大决策程序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的供给状况及其运行绩效。第6章“中国地方政府决策制度发展”,探讨在既有制度的基础上持续、渐进地改革和完善决策制度,以推进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不断优化。推进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所需要的制度发展,包括完善政府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有效地发展这些制度,需要克服制度惯性和相互依赖性。经验和理论研究都表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优化,制度是基础,制度建设和制度发展是关键。建立制度,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制度,是实现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事实上,制度是有的,而且在某些时期和某些方面还是比较多的。包括江苏在内的许多地方,为了促进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优化,都在不断地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但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仍然存在问题的现实表明,.实现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优化,仅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是不够的,必须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营造尊重制度、以制度作为最高行动准则的文化氛围,发展制度精神,提高制度执行力。以制度精神的发展,制度执行的强化,而不仅仅是制度的完备,保障民主科学的政府决策机制有效地运行,从而促进地方政府决策质量的提升,促进地方治理走向“善治”,是中国发展再获“奇迹”的必然要求。在让正式的制度安排充分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之外,究竟如何培育与可以“强制”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那些制度相适应的、保障这些制度有效运行的制度精神,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张慎德[8](2009)在《在共产党领导下成长壮大 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光彩历程回顾》文中指出时光飞转,岁月峥嵘。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迎来六十华诞,以繁荣昌盛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山西省工商联也走过一条不凡之路,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考卷。

蔡建国[9](2002)在《精心组织 凝神聚力 切实提高主席督办提案质量——2002年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今年省政协主席督办的共14个专题、39件提案,在曹克明主席、各位副主席的高度重视、提案委员会及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广大委员的积极参与下,于9月下旬全部办理结束。今年的主席督办提案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省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全委会议结束后,省政协主席会议就主席督办提案的选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曹克明主席对此十分重视,要求认真做好主席督办提案的有关组织工作,提高主席督办提案的成效,并亲自督办"001号提案"。各位副主席也非常重视督办工作,经常听取督办工作准备情况的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对所负责督办的提案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参与督办活动。

曹克明[10](2002)在《政协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2年2月19日在政协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文中提出 各位委员:现在,我受政协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一、2001年省政协的工作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省人民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一年来,省政协认真贯彻2000年11月省委召开的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广泛团结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政治协

二、省政协委员视察我省维护私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情况 胡序建副主席参加视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政协委员视察我省维护私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情况 胡序建副主席参加视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云南省与越南河江省民族政策比较研究(1955-200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
    2. 研究成果述评
    3. 本论文的主要资料
    4. 研究对象与思路
    5. 研究方法
    6. 特色与创新
第一章 中国与越南民族政策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和越南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越南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两国实践的差别
        一、民族成分确定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小结
第二章 云南与河江省的民族状况
    第一节 两地地理概况
        一、云南省地理概况
        二、河江省地理概况
        三、两地地理概况比较
    第二节 两地民族状况
        一、云南省民族状况
        二、河江省民族状况
    第三节 两地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
        一、云南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
        二、河江省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
        三、两地民族事务管理工作状况比较
    小结
第三章 云南省与河江省的民族经济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民族经济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1991年
        三、1992年-2000年
        四、民族经济政策的成就和存在问题
    第二节 河江省民族经济政策
        一、1955年-1975年
        二、1976年-1986年
        三、1986年-2000年
    第三节 两地经济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的民族政策对河江省的启示
        四、对两地民族经济政策的思考
    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与河江省的民族文化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1991年
        三、1990年-2000年
    第二节 河江省民族文化政策
        一、1955年-1985年
        二、1986年-2000年
    第三节 两地民族文化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民族文化政策经验对河江省的启示
    小结
第五章 两地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民族教育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1991年
        三、1992年-2000年
        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河江省民族教育政策
        一、1955年-1985年
        二、1986年-2000年
    第三节 两地民族教育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的民族教育政策对河江省的启示
    小结
第六章 云南省与河江省的民族干部政策
    第一节 云南省的民族干部政策
        一、1955年-1977年
        二、1978年-2000年
    第二节 河江省的民族干部政策
        一、1955年-1985年
        二、1986年- 2000年
    第三节 两地民族干部政策比较
        一、政策的相同点
        二、政策的差异点
        三、云南省民族干部政策对河江省的启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云南少数民族支系,称谓及居住地表
附表二: 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
附表三: 云南省四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数表
附表四: 河江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整理项目
附表五: 河江省田野调查说明
后记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政党社会整合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社会整合的概念
        一、社会整合思想的沿革
        二、冲突论的批评
        三、两种理论的互补
        四、如何理解社会整合
    第二节 政党与社会整合
        一、政党及政党的功能
        二、政党与社会整合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理论框架
        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启示
        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路径
        三、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分析框架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
        一、新中国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构建
        二、政治运动式社会整合的悖论
    第二节 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转型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
        二、利益分化与社会结构的改变
        三、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四、社会个体的崛起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面临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逐步受到侵蚀
        二、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发生重大改变
        三、政治表达体系面临的冲击
        四、权力组织网络感受到明显的张力
        五、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建设与调整
    第一节 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创新
        一、不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节 政党职能的转变
        一、群众路线与政党职能
        二、政党职能与群众路线的实践性统一
        三、政党职能的转变过程
    第三节 政党组织的强化
        一、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二、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败斗争
        四、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整合社会形式的创新
    第一节 对先富群体的政治吸纳
        一、政治吸纳的内涵
        二、政治吸纳的社会背景
        三、政治吸纳的主要措施
        四、政治吸纳的功能与不足
    第二节 对非政府组织的整合
        一、中国共产党对非政府组织的整合方式
        二、中国共产党对非政府组织整合的主要成效
    第三节 对社会冲突行为的引导与规范
        一、社会冲突行为的主要原因与相关理论
        二、受到利益驱动和伦理影响的行为动机
        三、社会冲突行为的行动方式和主要问题
        四、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重要经验
    一、社会整合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社会整合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整合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导向
    四、社会整合必须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五、社会整合必须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 基于政协委员连年来的提案呼吁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特点
        三、 存在的问题与缺憾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
        二、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节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
        一、 三螺旋理论
        二、 治理理论
    第三节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一、 政府的作用
        二、 企业的因素
        三、 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四、 市场的影响
        五、 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
第三部分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及其管理体制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 萌芽复兴阶段
        二、 快速增长阶段
        三、 稳定规范阶段
    第二节 山东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二、 办学规模快速发展
        三、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突出
        四、 办学条件日益完善
        五、 师资队伍结构日益优化
        六、 学科结构日趋合理
    第三节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现状
        一、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二、 办学体制的现状
        三、 投融资体制的现状
第四部分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二、 办学体制
        三、 投融资体制
        四、 内部管理体制
    第二节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内部原因:民办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尚不成熟
        二、 外部原因:政府政策滞后、缺位与悬浮
        三、 观念原因:传统教育观、人才观、管理观与经济观制约
第五部分 发达国家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经验与走向
    第一节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 私立高校的发展及其管理体制
        二、 社区学院的发展及其管理体制
    第二节 其他发达国家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一、 双元制模式
        二、 工读交替模式
        三、 TAFE 模式
        四、 CBE 模式
    第三节 发达国家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与走向
        一、 管理体制的特点
        二、 管理体制的走向
第六部分 优化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一、 重构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社会认识
        二、 去除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多元化
        三、 制定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与法规
        四、 保障现有扶持政策有效实施
    第二节 优化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一、 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校)长负责制
        二、 优化人才管理运行体制
        三、 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四、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 创新投融资体制
        一、 健全公共财政扶持政策
        二、 拓宽投融资渠道
        三、 严格财务管理制度
    第四节 发挥社会组织的支撑纽带作用
        一、 建立校企合作培训制度
        二、 发挥职业指导和职业资格考核评价功能
        三、 实施分类管理
        四、 推动招生和专业教学改革
    第五节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一、 注重捕捉市场需求信息
        二、 按市场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三、 立足国际市场办学
附录:访谈提纲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缘由
    1.2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情况
        1.2.3 中外公共图书馆在服务领域的差异
    1.3 本选题的主要分析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对公共图书馆与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权益保障的探讨与分析
        1.3.2 研究方法
    1.4 本选题的核心概念
        1.4.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4.2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4.3 公共图书馆
    1.5 本选题的相关理论
        1.5.1 图书馆学五定律
        1.5.2 用户权益理论
第2章 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2.1 公共图书馆的性质保障公民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权益
    2.2 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权益
    2.3 国家对公民均等享有文化服务的保障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繁荣发展
        2.3.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的出台
        2.3.2 国家持续大量的文化投入为公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提供保障
    2.4 公共图书馆建设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
第3章 山东省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探索
    3.1 山东省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
        3.1.1 书刊文献资源建设
        3.1.2 古籍资源建设
        3.1.3 电子信息资源建设
    3.2 山东省图书馆的管理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保障
        3.2.1 建筑环境管理
        3.2.2 设备技术管理
        3.2.3 制度建设与改革
    3.3 山东省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手段
        3.3.1 坚持免费开放,保障公民享有公共文化免费服务
        3.3.2 实行开架服务,为每一位到馆读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3.3.3 开展深层咨询服务,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3.3.4 实施针对服务,让弱势群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3.3.5 延伸服务范围,将服务送到公民的身边
        3.3.6 创新服务方式,文化工程成果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
        3.3.7 举办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营造书香社会
第4章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事业发展滞后
    4.2 事业发展不均衡
    4.3 图书馆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
        4.3.1 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4.3.2. 高素质从业人员供给不足
        4.3.3 服务手段落后
        4.3.4 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
    4.4 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
第5章 国外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启示
    5.1 美国——周到方便,保证公民均等享有文化权益
        5.1.1 数量多分布广
        5.1.2 借阅快捷方便
        5.1.3 服务种类多样
        5.1.4 重视未成年人教育
        5.1.5 关注弱势群体服务
    5.2 日本——多文化服务,保障公民享有多种公共文化权益
        5.2.1 查询借阅方便
        5.2.2 弱势群体服务周到
        5.2.3 馆际互借服务发达
        5.2.4 注重多文化服务
        5.2.5 提供人性化便利服务
    5.3 澳大利亚——主动自觉,保障公民享有均等公共文化服务
        5.3.1 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开展周到细致的借阅服务
        5.3.2 形式多样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5.3.3 走进校园服务师生
        5.3.4 数字图书馆为市民服务成果显着
第6章 促进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策略
    6.1 加强基层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
    6.2 积极开展延伸服务,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6.3 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自动化虚拟服务网络
    6.4 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6.4.1 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6.4.2 创新服务手段
        6.4.3 拓展服务领域
        6.4.4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6.4.5 加强图书馆科研工作
    6.5 进一步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内容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地方立法研究框架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研究综述
        1.2.4 简要评述
    1.3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地方立法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功效分析
    2.1 地方立法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
        2.1.1 基于法学视角的分析
        2.1.2 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分析
        2.1.3 基于公共产品供应视角的分析
    2.2 地方立法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作用
        2.2.1 责任与履约
        2.2.2 完善交易规则
        2.2.3 风险规避
    2.3 地方立法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2.3.1 企业成长
        2.3.2 产业升级
        2.3.3 环境友好
        2.3.4 国际化经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民营经济地方立法主体
        3.1.1 立法机构
        3.1.2 政府部门
        3.1.3 司法系统
    3.2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的进程
        3.2.1 地方立法阶段
        3.2.2 地方立法文件修改
        3.2.3 地方立法文件清理
        3.2.4 地方立法的标志性创新
    3.3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的成效
        3.3.1 促进了体制创新
        3.3.2 优化了所有制结构
        3.3.3 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点
    3.4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存在问题及成因
        3.4.1 自身问题
        3.4.2 比较差距
        3.4.3 主要原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地方立法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民营经济发展地方立法体系
        1. 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立法步伐
        2. 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地方立法
        3. 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地方立法评估机制
    4.2 建立地方立法与民营经济发展互动机制
    4.3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地方立法的人文环境
    4.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件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召唤——选题缘由
    二、理论研究和改革现状评述
    三、研究视角、体系和方法的说明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地方政府与政府行为文明
    第一节 政府与地方政府概念的界定
        一、政府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二、地方政府的内涵及我国政府的层级关系
        三、地方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及职能
    第二节 政府行为与政府行为文明
        一、政府行为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二、政府行为文明的内涵
    第三节 衡量政府行为文明的历史标准
        一、当代国外政府改革及政府行为文明的衡量标准
        二、我国政府改革及国内对政府行为文明的衡量标准
第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与政府行为文明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自治的涵义以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三、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
    第二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体系的一般构成及特征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体系的一般构成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体系的基本特征
        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体制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的主要体现与价值
        一、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主要体现
        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四节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权治理形式的历史演进与发展—以甘肃回族、藏族地区为例
        一、甘肃回族地区历史上的政教合一制度
        二、甘肃藏族地区历史上的政教合一制度
        三、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人民政权
第三章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现状审视
    第一节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程度社会调查总体评估
        一、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二、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三、总体评估:成就与问题并存
    第二节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成就显着
        二、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节 甘肃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文化先进化进程缓慢
        二、政府管理民主化程度有待增强
        三、依法行政仍存在问题
        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反腐倡廉工作力度还需加强
第四章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生态经济环境的制约因素
        一、优势与劣势并存: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自然条件恶劣,物质经济发展水平低
        二、生态经济环境对政府行为文明的影响
    第二节 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因素
        一、民主法律建设进步明显,但民族关系复杂
        二、政治法律环境对政府行为文明的影响
    第三节 历史文化环境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宗教文化氛围浓郁,但教育科技水平落后,整体文化素质低
        二、历史文化环境对政府行为文明的影响
    第四节 面临国际环境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影响加深,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国际环境复杂,民族宗教易受影响
        二、国际环境对政府行为文明的影响
第五章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模式选择
    第一节 甘肃省民族自治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目标
        一、政府管理的民族化
        二、政府管理的高效化
        三、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四、政府管理的法治化
    第二节 甘肃省民族自治政府行为文明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的共性原则
        二、坚持的个性原则
    第三节 甘肃省民族自治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任务
        一、进一步落实自治权
        二、重构政府治理模式
        三、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四、培育现代行政文化
        五、建设电子政府
        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七、完善公务员制度
    第四节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动力
        一、外部动力
        二、内部动力
第六章 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途径
    第一节 加强自治地方政府能力是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一、政府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二、加强政府能力的措施
    第二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一、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功能
        二、深入推进机构改革
        三、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行政流程
        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六、加强行政权力监督,狠抓廉政建设
    第三节 行政创新是甘肃民族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培育先进行政文化,创新行政管理理念
        二、严格依法行政,促进行政法治化
        三、进一步扩大民主参与,推进政务公开,实现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
        四、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提高政府行政绩效
主要参考书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附录
    一、问卷调查的原件
    二、社会调查时的留影

(7)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研究的意义
        1. 区域发展与政府治理:经验及观点
        2. 政府治理与政府决策
        3. 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研究的意义
    二、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有关中国政府决策的研究
        2. 有关中国政府决策机制的研究
        3. 有关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研究
        4. 目前的问题
    三、样本选择:为什么主要是江苏
        1. 江苏:率先发展的基本情况
        2. 研究江苏经验的意义和方法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本文的结构
        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3.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 政府决策机制的概念
        2. 政府决策机制与决策体制、决策制度的区别
        3. 政府决策模式:概念及理论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2. 公共选择理论
        3. 制度变迁的国家理论
        4. 治理理论
        5. 社会资本理论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基于江苏实践的考察
    一、地方政府决策主体及其权力配置
        1. 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委员会:处于核心地位的决策主体
        2.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作用不断增强的决策主体
        3. 地方人民政府:直接决策者
        4. 政协的地方委员会:直接的参与和影响作用
        5. 民主党派组织:参政议政、影响决策
        6. 人民团体和各种社团:对决策的间接影响
        7. 公众: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和影响决策
    二、地方政府决策的制定程序和方式
        1. 决策问题的提出
        2. 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
        3. 意见综合、方案拟订和评估
        4. 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三、地方政府的决策实施
        1. 决策实施机构
        2. 决策实施中的分工负责制
        3. 决策实施中的信息反馈
    四、地方政府决策的监控机制
        1. 决策监控的功能
        2. 监控主体及其作用的内容和方式
        3. 决策监控的范围
    五、江苏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特征与问题
        1. 江苏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基本特征
        2. 江苏地方政府决策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制度建设: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基础
    一、制度建设何以重要?
        1. 制度的构成
        2. 制度的地位
        3. 制度的功能
    二、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目标取向
        1. 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目标
        2. 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机制的本质内涵
    三、促进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的制度设计
        1. 作为政府决策民主化内在要求的公众参与制度
        2. 作为政府决策科学化基本条件的专家咨询和专家论证制度
        3. 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补充和完善
        4. 作为政府决策民主化保障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章 中国地方政府决策制度的现实供给
    一、地方政府决策制度需求
        1. 政府决策质量提高的诉求
        2. 转型期社会决策机制变迁的呼唤
    二、地方政府决策制度供给的法律渊源
        1. 宪法和法律
        2. 行政法规和决定、命令
        3. 部门规章
        4.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5. 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地方政府决策制度供给的内容与绩效
        1. 重大决策程序制度
        2.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3. 听证制度
        4. 信息公开制度
        5. 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6. 决策责任制度
第六章 中国地方政府决策制度发展
    一、政府决策制度发展的价值维度
        1. 正义
        2. 效率
    二、中国地方政府决策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 制定全国性的政府重大决策程序制度
        2. 引入协商民主决策制度
        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4.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5. 完善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
        6. 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三、中国地方政府决策制度发展的路径
        1. 塑造制度精神:政府决策制度发展的文化基础
        2. 培育公民社会:政府决策制度发展的组织基础
        3. 提高公民能力:政府决策制度发展的实践基础
结论
附录 中国地方政府决策的主要制度文本
    Ⅰ、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1.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2.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Ⅱ、地方政府决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 《天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
        2. 《苏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3. 《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实施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
        4. 《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实施办法(试行)》
        5. 《鞍山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论证程序规定》
        6. 《汕头市人民政府行政决策法律审查规定》
        7. 《深圳市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和完成的课题
后记

(8)在共产党领导下成长壮大 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光彩历程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二) 调查研究参政议政
    (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四) 培养队伍维护权益
        1. 进行学习教育。
        2. 推动光彩事业。
        3. 建设民企文化。
        4. 重塑晋商形象。
        5. 宣传表彰先进。
    (五) 对外联络扩大影响
    (六) 自身建设提升素质
    (一) 坚持基本定位
    (二) 坚持与时俱进
    (三) 坚持内外和谐
    (四) 坚持有为有位

四、省政协委员视察我省维护私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情况 胡序建副主席参加视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云南省与越南河江省民族政策比较研究(1955-2000)[D]. PHUNG THI SINH.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问题研究[D]. 杨帆. 山东大学, 2014(04)
  • [3]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陈金秀.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4]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以山东省为例[D]. 王衍良. 山东大学, 2013(10)
  • [5]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地方立法问题研究[D]. 贾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6]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研究[D]. 姜保红. 兰州大学, 2010(12)
  • [7]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 钱玉英. 苏州大学, 2010(06)
  • [8]在共产党领导下成长壮大 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光彩历程回顾[J]. 张慎德.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3)
  • [9]精心组织 凝神聚力 切实提高主席督办提案质量——2002年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综述[J]. 蔡建国. 江苏政协, 2002(11)
  • [10]政协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2年2月19日在政协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J]. 曹克明. 江苏政协, 2002(03)

标签:;  ;  ;  ;  ;  

省政协检查我省民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护情况。胡旭健副主席参加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