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100分(英文)

搞笑100分(英文)

一、搞笑100分(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胡朋蕾[1](2021)在《提高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但是在幼儿园,我们一提到评价,一般都是对幼儿园管理的评价,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而关于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却很少,即使涉及到幼儿评价能力的研究,也是以幼儿的自我评价为主,而关于幼儿对他人的评价能力的研究少之甚少。幼儿是一个独立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当下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大背景下,关注幼儿的评价能力应当成为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是以绘本教学为载体,通过和幼儿一起精读绘本,启发引导幼儿对绘本角色进行评价,以提高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为精准了解幼儿的评价能力,本研究从评价的语言、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准确性三方面对幼儿评价绘本角色的能力进行解析,并通过七轮行动研究逐步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本研究共分四个章节,分别是绪论、研究设计、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及综合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幼儿对绘本人物的评价能力在第一轮的研究中表现为:评价的语言笼统、评价性词汇少、语句不完整;评价的角度单一,不够全面;评价的准确性方面存在前后矛盾、缺乏依据、不够严谨等问题。通过七轮行动研究,幼儿的评价语言方面,评价的词汇量更加丰富多元,幼儿能够有意识地完整表达,语句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评价的角度在增多;评价的准确性在提高。但是依然存在少数幼儿评价能力一般的情况,这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总体来看,幼儿的评价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这也说明了绘本是开展幼儿评价能力研究的有效载体,启发性引导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幼儿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建议包括后续研究的建议和对教师的建议,其中后续研究的建议:1、对比实验研究;2、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对教师的建议:1、要有选择合适绘本的能力;2、对绘本要有精读的能力;3、对绘本要有转化成有效问题的能力;4、对幼儿的提问和回答要有机智化解的能力;5、对绘本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要有归纳整理的能力;6、对幼儿的评价能力要有细化的能力。

曾乾桂[2](2021)在《广告设计的兴奋点研究及其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向市场推销产品、服务和观念为最终目的的广告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广告以它们特有的内容和巧妙的设计引人注目。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根据物理的教学特点,不失时机地捕抓学生的最佳兴奋点。研究广告设计对收视者的兴奋点关注,找到对教学设计的的启示,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兴奋点。这不仅可更好地落实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有效改进物理教学。本论文主要进行以下的两个研究:研究一:研究广告设计,提取广告设计的兴奋点。本研究主要以戛纳广告节为主,筛选出影视类广告获奖的八则金奖作品、八则银奖作品、八则铜奖作品和未获奖的八则一般性广告,首先是对三十二则广告进行编号,然后进行观看研读,将镜头切换、色彩变换、文字内容、音响配乐、人类声音和动物声音六个元素作为兴奋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排除时间长短这个无关变量对统计结果有影响,将四类广告进行汇总,分别求出四类广告各类兴奋点指标出现的频次和比例。最后再选择研读影视类的八则获金奖广告的本质内容,统计三十二则广告的原创性、效益性、冲击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五大构成要素出现次数,总结分析。目前现有的文献没有关于兴奋点分类的研究,于是根据现有查阅到的资料和本人的研究进行分类:从事物的表面,通过视听觉外在部分去刺激人的感觉器官达到让人属于兴奋的状态,统一叫外在兴奋点。而通过作品内容的挖掘,研究广告的原创性、效益性、冲击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五大构成要素,多种表现形式传递广告的真与美,体现其社会价值等丰富内涵的统一归类为内在兴奋点。本研究结果发现获金奖广告的镜头切换频次比例最高,高达38%,银奖占30%,而铜奖和一般性广告的关注镜头切换频次比例都没有超过30%,不同类型广告不同兴奋点指标频次不一样,金银铜奖的广告都有出现动物声音,视觉兴奋点比例比听觉兴奋点比例高得明显,但是一般性广告没有出现动物声音,视觉兴奋点比例与听觉兴奋点比例相差不大。在内在兴奋点方面,金奖广告都具有了一则优秀广告五个要素,银奖和铜奖几乎都具有,最多缺一个要素,但是一般广告都没有包含完整的五个要素,单看每一则广告,都缺少两个要素以上。即优秀的广告非常关注收视者的内在兴奋点,但是一般性广告对收视者的兴奋点关注远远不够。研究二:物理教学设计的兴奋点实践研究,检验效果。由研究一的结论,进行物理教学实践研究,选择三亚某中学高一两个班级学生,一个作为控制组,另一个作为实验组。先是分别在两个班级上一堂《超重与失重》的课,控制组的教学设计没有刻意去关注学生的兴奋点,而是一节常规课。实验组的教学设计在每个环节都刻意去关注学生的兴奋点。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第一个评估依据:对比实验《超重与失重》的课后测试结果,实验组教学设计学生不但能开心快乐学习新知识,而且作业效果反馈比较好,考试成绩实验组成绩高于控制组。第二个评估依据:同行优秀的教师对《超重与失重》量化评分评课,实验组成绩高于控制组。第三个评估依据:以实验组《超重与失重》的课堂实际教学,形成论文《超重与失重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体现》参加2019年三亚市优秀物理论文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说服力。经综合分析,本论文得到以下4个结论:1.在统计的结果中发现不论是戛纳广告节获奖的典型广告设计还是作为实验对象的教学设计都是特别关注收视对象的外在兴奋点和内在兴奋点。通过网络调研和深度对比研究,结果一致。2.在教学设计中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外在兴奋点。例如教学精心设计,语言幽默诙谐,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希沃助手手机电脑同屏、苹果录屏大师直播等软件帮助,增强实验的可视性,演示效果明显、直观,实时,进行艺术性教学。3.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兴奋点。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从关注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落实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人才。4.物理的教学设计要敢于创新,同时关注学生的外在兴奋点和内在兴奋点。打破传统的板板正正的教学方式。向深度教学方向进行,敢于挑战,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在的Dislab数字化实验,力无线传感器等数字化器材,这会大大地提高物理课堂效率。通过这样网络调研和深度对比研究找出广告设计对教学设计的重要启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促进学习者学习;有利于改进物理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有利于物理教学工作的顺利长久地开展,更好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并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开辟捷径。

张珊珊[3](2020)在《快手短视频中的美食景观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人云:“食色,性也。”对食物的渴望是人的天性所在。随着网络媒介的高度发展,美食类短视频开始出现并不断渗透日常生活。本文立足于景观社会理论,对快手美食类短视频进行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探讨短视频美食景观的发展、建构、机制与影响等。第一,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梳理短视频美食景观的兴起背景、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类型;第二,研究短视频美食景观中的建构及其策略。从符号建构角度分析人物印象与食物印象,从视听语言角度总结短视频美食景观的图像特征,并认为草根式美食景观的形成,对平衡传统美食景观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第三,探讨短视频美食景观背后的商业化、异化及影响机制。商业资本主义的渗透,促进了多种商业变现模式的出现。但是,主播、MCN机构等在追求眼球经济的同时,美食景观降级为消费的“诱饵”,导致用户在分享和观看行为中出现异化。同时,对用户、平台以及社会均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新的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用户曾试图通过草根式美食景观的建构,打破传统美食景观的局限,实现平民化的日常生活“构境”。但在资本力量的合谋下,这场“日常生活的艺术革命”再次消解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进而演变为新的景观模式,引领用户走向自由的反面。

原娟[4](2020)在《不礼貌理论视角下“吐槽”的话语策略及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以《吐槽大会》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网络综艺作为语言信息传递载体的地位日益凸显。综艺《吐槽大会》将流行表达方式“吐槽”以喜剧脱口秀这一最佳形式呈现出来。吐槽话语本身具有的“冒犯性”使本文从不礼貌视角对吐槽进行探讨成为可能。本文以第一季到第三季《吐槽大会》吐槽话语为研究对象,以不礼貌理论和语用原则为理论基础,以视频转写记录下的文字语料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语言角度对综艺节目嘉宾不礼貌话语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从吐槽的生成语境入手,详细梳理“吐槽”的发展脉络,综合叙述吐槽话语的相关研究成果;以中国娱乐综艺脱口秀《吐槽大会》节目语料的分析整理为基础,参照Bousfield不礼貌理论框架,结合毛延生先生的实例研究,从不礼貌话语类型和反语用原则等角度对吐槽话语进行分析;从不礼貌发出者语言使用策略、不礼貌回应者回应策略、第三方参与回应策略等角度对不礼貌框架进行内容扩充和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吐槽脱口秀中的不礼貌话语的积极作用,对吐槽话语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前提下对不良倾向加以引导规范。经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吐槽者多采用间接性不礼貌话语策略,利用间接性语言和隐含意义、间接性语言和明示意义等之间的切换以达到吐槽目的;第二,由于交际场景、交际目的、交际参与者等因素的复杂性,吐槽者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放弃遵守语用原则以达成交际目的;第三,脱口秀中的不礼貌是以特定的不礼貌效果和节目任务为驱动的,修辞策略、语体策略、副语言辅助策略是较为常见的吐槽发出策略;第四,不礼貌回应者采用拒绝执行礼貌策略、弱化否定态度策略、礼貌回应策略等进行回应,扭转尴尬处境的同时还可以表达个人态度;第五,在场第三方会与吐槽者进行简短互动,以加强、削弱、否定不礼貌攻击,达到和谐的吐槽效果;第六,吐槽话语在人际关系调节、交际内容调节、交际期待调节、情感表达,娱乐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客观看待吐槽影响可在人际交往语言的表达效果方面有所突破;第七,不礼貌理论角度进行的话语分析适用于娱乐脱口秀或情景喜剧,但其外部效度仍待观察。

赵欢[5](2020)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因水平而教 ——一个行动研究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因水平而教是指根据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差别化教学,按照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以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差异性、针对性、发展性、自由性的特点,按学生现有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因水平而教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革新,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具有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育向个性教育、分流发展、自由生态发展的时代价值。研究立足于自我效能感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以H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对语文复习课改革的成效、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教学改革策略。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因水平而教的研究现状、意义、思路及方法的阐述。第二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视角探讨因水平而教内涵、特点、影响因素和实践意义。第三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研究设计与实践行动概况。首先对因水平而教的学生和复习课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其次对行动的内容、信源、步骤进行介绍,接下来结合行动前的学情和学生情况,对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进行应用分析,基于此提出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行动设计。第四部分,第一阶段行动研究。主要以阅读和习作表达这两个部分的复习内容进行策略实践行动研究,展示了阅读复习中的《体会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实践。第五部分,第二阶段行动研究。主要在实践中完善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复习课《积累运用&反问句》的设计和实践,观察应用效果,总结在复习课中的教学建议,进一步推动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第六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行动研究的结论分析。经过两轮的行动实践,关于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时间、行动研究的条件等限制,研究过程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七部分,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改进对策。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维度提出因水平教教学策略的改进途径。

周莹[6](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马小霞[7](2020)在《挣扎的童年: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文中指出对童年生活的关照与研究,是教育学界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论题。一定意义上,儿童童年生活的状态将会与他们未来人生乃至社会发展的走势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从课余生活这一视角,以访谈和个案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当下部分小学生童年生活的挣扎处境,意图对当代深陷“成人化”和“工具化”的儿童童年生活进行描述与呈现,唤起人们对挣扎的童年生活的关注,进而为人们理性的认识儿童的童年生活提供参照。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依据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选取了低等教育水平、中等教育水平与高等教育水平三类家庭中的9个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与个案分析法,对研究对象的课余生活现状进行考察。在获取较为丰富的研究资料后,尝试从课余生活中儿童与自我、他人和社会这三个层面的生活世界去勾勒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挣扎样态,全文主要从如下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言。力图系统梳理童年的相关问题与课余生活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而揭示小学生课余生活这一选题的实践意义与学理价值。第二部分,学习至上:课余课业的“重”与挣扎。主要对俊辰、莫飞与晓晗三个不同家庭教育水平的个案及其家庭进行考察分析,从课余课业生活的视角呈现儿童在繁重的课余课业负担中所经历的忙碌与挣扎。第三部分,教化让渡:成人规训的“痛”与挣扎。通过深描璇雅、泽君与依依三类家庭教育水平儿童在课余生活中所承受的成人世界的规训压迫及“被规训”经历,呈现儿童在避无可避的成人规训时的无望与挣扎。第四部分,娱乐至死:媒体社会的“瘾”与挣扎。主要呈现儿童在媒体世界影响主宰下课余生活的挣扎与无奈。进而言之,本部分通过勾勒在媒体社会的客观世界中文杰、轩宇和程博三种教育水平家庭儿童的媒体“上瘾”生活,揭示当下社会对儿童童年课余生活的控制与冲击。第五部分是对童年何以会变得挣扎的理性反思。力图从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维度对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挣扎根源进行检视,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挣扎的童年及其可能的危害予以关注。

刘新国[8](2020)在《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推进国际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回顾我国的外语教育规划过程,尽管以自上而下的规划路径为主导,但社会调查和征求民意也是其中重要的规划活动;同时,外语教育规划也激发国人对外语教育的复杂的情感。然而,当前的研究很少探讨外语教育政策应如何回应公众意见和感受,提高公众的满意度。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公民的话语空间发生改变,公众意见表达异常活跃,社会舆情成为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以舆情为研究视角,探索外语教育政策的回应性。高考英语是我国重大的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育规划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息息相关。本研究以高考英语的政策变迁为主线,并选取其中四个关键节点为经验案例,探究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关系。本研究分析认为,政策回应性受制于制度语境、外部环境和由公众意见与媒介话语构成的社会舆情。为探究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一般关系,本研究提出三个具体研究问题:(1)高考英语舆情特征如何?(2)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关系如何?(3)舆情与政策回应性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本研究在理论视角上,借鉴政治学、公共政策学、新闻传播学相关的舆情-政策关系分析理论,以话语制度主义作为一种综合的理论视角审视高考外语政策变迁过程,构建出政策回应性的分析框架。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融合量化分析方法对三种来源数据进行分析:(1)政策文本、历史研究文献和智库研究报告;(2)慧科新闻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3)新浪微博,其中数据采用第三方爬虫软件采集获得。在研究路径上从总体和特定节点两个方面探究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论文共分七章。前三章阐述了研究现状和基础概念与理论,论文第四章从总体上考察了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制度文化语境。高考英语政策主要体现在科目地位、命题方式、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高考英语政策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稳定上升期、调整变化期和巩固发展期,政策的变化可视为对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社会舆情的积极回应。论文第五章分析了高考英语舆情的总体特征。本章从报纸媒体、社交媒体和学术期刊三种媒体描述高考英语舆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舆情主题和热点事件。舆情分析表明,在高考英语政策调整变化时期,公众舆论对待英语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认可英语作为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工具性特征,另一方面要求弱化高考英语的科目地位、减少高考英语考试的社会功能比较强烈。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以来,社会舆论聚焦在一年两考和中外文化冲突方面,容易引发成社会热点事件。高考英语听力是最为频繁的高考突发性事件,地方政策回应方式不一,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回应的重点是加强考试管理,稳妥推进高考英语听说考试。接下来的论文第六章通过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关键节点的探究高考英语舆情与政策回应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尽管1999年以来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突出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但是公众舆论的焦点在科目分值、计分方式和考试方式上。1984年第一次高考改革后高考英语确立了和语文、数学同等的统考科目地位和分值权重,并在实际中得到强化。新世纪以来公众对英语热开始反思,弱化英语的呼声比较强烈,2006年江苏省通过对民意的积极回应和协商,首次降低了高考英语分值。2013年北京高考改革迎合社会舆论,提出降低高考英语分值的方案,但是公众意见中专业话语发挥了重要影响,维持了高考英语地位。2017年以来为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高考英语“一年两考”,虽然降低了高考英语听力事故的风险,但是测试技术的要求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成为“一年两考”的制约因素。论文第七章为启示和结论部分,将舆情的政策回应总结为四种模式,即主动咨询型、积极协商型、消极协商型和压力回应型,从三个方面提出回应性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可能路径,即正确认识观念性冲突、合理运用舆情调查、做好舆论环境建设。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三个方面:首先在理论基础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建构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的理论内涵,为外语教育规划探索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科学路径;其次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将质性探究与媒介框架分析和政策叙事相结合,拓展了质性研究的内涵;最后是本研究的应用创新,政策回应性为当前的高考改革和外语教育规划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刘景玥[9](2020)在《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合运用课堂观察、课堂录音、问卷调查、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对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结合了课堂录音的“课堂观察分析及讨论”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通过语料搜集、数据整理、问卷分析、访谈汇总得出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师提问的情况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可供汉语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学建议。目前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针对课堂提问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第一,完善课堂提问的研究角度,尽量以实际语料为根本做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第二,细化各研究角度的分类,确定适合研究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分类标准。第三,侧重于研究一堂完整的初级综合课中的课堂提问,对三个教学环节(导入、生词和语法的讲解和操练、课文的讲解和操练)中的提问分别定量、分析。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得出以下适用于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教学建议:一,适当增加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数量。二,灵活运用多种问句形式提问。三,协调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四,依据提问分配方式合理安排等待时间。五,优化正答反馈的结构和比例。六,重视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回答的作用。七,给予学生一定的提问主动权。

李虹蕗[10](2020)在《课外阅读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提升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目前高中生尤其是像笔者所在的偏远地区的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成绩,光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插入课外阅读教学就显得很重要了。更何况英语课外阅读本身就是英语学习特别是阅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上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本论文建立在以自主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和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聚焦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并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笔者所教授的两个高二年级同等级的重点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和访谈法,为找寻能更有效提升本校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提升英语阅读成绩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而展开两种课外阅读活动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提升的行动研究。从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有意愿想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成绩,但是他们在英语阅读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即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小、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因此,本校学生迫切需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方面的教学和训练。从文献研究结果来看,对英语课外于阅读进行的研究中教学实验研究使用的占比较小,而在教学实验中运用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归纳为两种,即指导性英语课外阅读和自主英语课外阅读。两种阅读课外活动是否都能提高学生阅读成绩,到底哪一种更能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的两个问题。同时,在实验后,学生对于英语课外阅读的看法与态度会发生怎样的转变,是本次论文的第三个主要研究问题。笔者在所任教的高二年级同等级两个重点班进行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阅读课外活动的确都能提高学生阅读成绩,而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采用指导性英语课外阅读的实验班在阅读能力的加强和阅读成绩的提升上要高于采用自主英语课外阅读的对照班。实验前后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从之前的对于课外阅读的不了解、态度消极转变为能够主动进行有计划的课外阅读,对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态度与看法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基于本文研究,笔者认为在未来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成绩都得到最大提升。

二、搞笑100分(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搞笑100分(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急需重视
        1.1.2 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不容乐观
        1.1.3 绘本教学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1.1.4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理论依据
        1.4.1 儿童批判性思维理论
        1.4.2 启发性教学思想
        1.4.3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绘本角色
        1.5.2 绘本教学
        1.5.3 评价能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场域
    2.2 研究的参与者
        2.2.1 大二班幼儿
        2.2.2 幼儿教师
        2.2.3 研究者
    2.3 前期准备
        2.3.1 行动研究选取的绘本及依据
        2.3.2 如何解读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
        2.3.3 行动研究的具体思路与安排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的创新点
    2.6 研究方法
    2.7 研究假设
    2.8 研究思路设计图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及综合分析
    3.1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我不知道我是谁》
        3.1.1 内容简介
        3.1.2 选择此绘本作为了解幼儿对绘本人物角色的评价能力的原因
        3.1.3 教学过程
        3.1.4 总结与反思
    3.2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你很特别》
        3.2.1 内容简介
        3.2.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2.3 第二轮行动研究背景
        3.2.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2.5 总结与反思
    3.3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可以》
        3.3.1 内容简介
        3.3.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3.3 第三轮行动研究背景
        3.3.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3.5 总结与反思
    3.4 第四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母鸡萝丝去散步》
        3.4.1 内容简介
        3.4.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4.3 第四轮行动研究背景
        3.4.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4.5 总结与反思
    3.5 第五轮行动研究的实施——《三个强盗》
        3.5.1 内容简介
        3.5.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5.3 第五轮行动研究背景
        3.5.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5.5 总结与反思
    3.6 第六轮行动研究的实施——《我想要不一样》
        3.6.1 内容简介
        3.6.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6.3 第六轮行动研究背景
        3.6.4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与分析
        3.6.5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与分析
        3.6.6 总结与反思
    3.7 第七轮行动研究的实施——《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
        3.7.1 内容简介
        3.7.2 选择此绘本的原因
        3.7.3 第七轮行动研究背景
        3.7.4 教学过程与分析
        3.7.5 总结与反思
    3.8 综合分析
        3.8.1 评价的语言方面
        3.8.2 评价的角度方面
        3.8.3 评价的准确性方面
        3.8.4 “三名幼儿代表”评价能力的纵向比较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1.1 幼儿的评价能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4.1.2 绘本是开展幼儿评价能力研究的有效载体
        4.1.3 启发性引导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幼儿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
    4.2 研究建议
        4.2.1 后续研究的建议
        4.2.2 对教师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广告设计的兴奋点研究及其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总体设计
第2章 广告设计的兴奋点研究
    2.1 调研广告设计
    2.2 研究典型广告设计的兴奋点
    2.3 本研究的结论
    2.4 提炼出对教学设计有效改进的参考点
第3章 基于兴奋点的教学实践研究
    3.1 研究设计
    3.2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的兴奋点研究
    3.3 《超重与失重》教学效果评估
    3.4 本研究的结论
第4章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4.2 启示
第5章 创新与不足
    5.1 研究创新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超重与失重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体现》教学论文
    附录二:《超重与失重》导学案
    附录三:戛纳广告节部分金奖作品截图和链接
    附录四:戛纳广告节部分银奖作品截图和链接
    附录五:《超重与失重》课后测试卷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3)快手短视频中的美食景观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概况
    2.1 美食类短视频的兴起背景
    2.2 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2.3 美食类短视频的主要类型
3 短视频美食景观的建构
    3.1 美食景观的印象建构
    3.2 美食景观的视听建构
    3.3 草根式美食景观的形成
4 短视频美食景观的机制探析
    4.1 美食景观的异化机制
    4.2 美食景观的影响机制
5 总结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快手短视频美食景观中的商业变现模式
致谢

(4)不礼貌理论视角下“吐槽”的话语策略及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以《吐槽大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向及研究前景
    第三节 网络“吐槽”的发展与成因探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网络“吐槽”的起源与发展
        三、网络吐槽成因探究
    第四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吐槽大会》不礼貌话语类型及其反语用原则
    第一节 《吐槽大会》——吐槽与综艺的结合典范
    第二节 《吐槽大会》吐槽话语类型分析
        一、直接性不礼貌话语
        二、间接性不礼貌话语
    第三节 《吐槽大会》不礼貌话语的反语用原则分析
        一、反合作原则
        二、反礼貌原则
    小结
第三章 《吐槽大会》吐槽话语语用策略
    第一节 吐槽话语发出策略
        一、修辞策略
        二、语体策略
        三、副语言辅助策略
    第二节 吐槽话语回应策略
        一、吐槽目标对象回应策略
        二、第三方参与回应策略
    第三节 吐槽性别话语语用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吐槽大会》吐槽话语的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第一节 人际关系调节功能
        一、自称调节人际关系功能
        二、称谓语调节人际关系功能
    第二节 交际内容调节功能
    第三节 交际期待调节功能
    第四节 情感表达功能
        一、情感宣泄功能
        二、赞扬功能
        三、亲近功能
    第五节 娱乐功能
    小结
第五章 网络媒体“吐槽”语言反思及规范
    第一节 网络媒体“吐槽”式语言反思
        一、消解理性思维
        二、破坏经典文本原意和正统内容
        三、易走向语言暴力
    第二节 网络自媒体“吐槽”式语言规范
        一、避免诋毁式语言和低俗化语言
        二、树立正确的语言价值观
        三、接受群众监督,规范专业用语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吐槽大会》节目转写语料(据话题节选)
附录B《吐槽大会》节目转写语料(完整一期20180114)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因水平而教 ——一个行动研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因水平而教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因水平而教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实施因水平而教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研究设计与实践行动概况
    第一节 行动研究基本信息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设计
    第三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分析
第三章 第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计划
    第二节 行动实施
    第三节 观察分析
    第四节 反思总结
第四章 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计划
    第二节 行动实施
    第三节 观察分析
    第四节 反思总结
第五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行动研究的成效分析
    第一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实施成效
    第二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问题剖析
    第三节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应用的问题归因
第六章 因水平而教教学策略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内容优化路径
    第二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方法优化路径
    第三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组织优化路径
    第四节 因水平而教的教学评价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行动研究学生观察记录表
附录二:行动研究教师访谈记录表
附录三:第一阶段行动研究课堂教学实录
附录四:第二阶段行动研究课堂教学实录
附录五: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6)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7)挣扎的童年: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自我的体悟:童年课余生活的感受与无奈
        2.现实的警钟:不能承受的童年之重
        3.理论的审思:解放儿童的价值之需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课余生活
        2.课业负担
        3.挣扎
    (四)理论分析框架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童年问题的相关研究
        2.课余生活的相关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六)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一、学习至上:课余课业的“重”与挣扎
    (一)游离缺位与自我应对:涌入群体课业负担的忙碌与挣扎
        1.隐匿的父母与繁重的课业负担
        2.盲从跟随的辅导班:同伴诱惑之下的课外补习
    (二)简单介入与被迫服从:沦为“被压迫者”的无助与隐忍
        1.父母的强制参与儿童的无望反抗
        2.“抗争”的消解与无意识的接纳
    (三)“精心安排”与下意识顺从:未来圈定中的妥协与隐痛
        1.父母的精心安排与儿童的顺从参与
        2.集体式焦虑:事无巨细的“陀螺式”家长
    (四)小结
二、教化让渡:成人规训的“痛”与挣扎
    (一)身体规训:出于“善意”的伤害
        1.痛苦的身体:被成人安排的璇雅
        2.体罚的阴影:以爱为名的“鞭笞”
        3.异化的幻象:“当大人真好”的童年逃避
    (二)心理规训:起于“比较”的钳制与逃离
        1.被规训的身体:遭时空限制的泽君
        2.邻家的孩子:别人都比我好
        3.不被接纳的恐惧:看不见的忧伤
    (三)精神虐待:源于“漠视”的创伤
        1.同伴的压力:饱尝煎熬的依依
        2.优越的成人:想要逃离的挣扎
        3.被“心罚”的痛:成人漠视中的儿童
    (四)小结
三、娱乐至死:媒体社会的“瘾”与挣扎
    (一)课余他律的缺失:监管欠缺下儿童的媒体沉迷与自我疏离
        1.成为“瘾君子”:网络游戏的日益沉迷
        2.稚嫩的“小大人”:行将消亡的童真
    (二)媒体运用的两难:奖励诱导下交往贫困者的热闹与孤独
        1.幻影父母:亲子关系的异化
        2.虚假同伴:同伴游戏的消失
    (三)隔离控制的监管:成人监视中的虚假应对与逃离反叛
        1.沦为“空心人”:自我兴趣的日渐凋零
        2.儿童沦为娱乐至死的物种:主体性的丧失
    (四)小结
四、寻根究底:童年是怎样变得挣扎起来的?
    (一)病态的功利主义:儿童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工具的极致强化
        1.儿童被完全视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工具
        2.工具化的儿童定位对作为人的儿童的消解
    (二)过度的应试教育:恶性的教育竞争与成为应试工具的儿童
        1.教育目标的异化:塑造“知识人”
        2.教育过程的僵化:形塑“机器人”
        3.教育评价的物化:缔造“工具人”
    (三)迷失的家庭教育:父母渴望成功的期望转嫁与儿童的异化
        1.父母渴望成功的期望转嫁与儿童的异化
        2.失恰的教养方式的推崇与运用
        3.儿童沦为光耀门楣的颜面工具
结语 童年如何不再挣扎:课余课业的价值及其限度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政策和规划学科的兴起
        1.1.2 外语教育规划中的认同与冲突
        1.1.3 我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与高考英语
        1.1.4 政务舆情回应的建设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舆情研究概况
        2.2.1 舆情的概念内涵
        2.2.2 基于引文空间分析的教育舆情研究概况
        2.2.3 高考舆情研究
        2.2.4 语言舆情研究
        2.2.5 英文文献中关于公众意见的研究
    2.3 舆情和政策的关系研究
        2.3.1 舆情与政策结果的关系
        2.3.2 舆情与政策过程的关系
    2.4 政策回应性研究
        2.4.1 政策回应性的理论研究
        2.4.2 教育政策回应性的相关研究
    2.5 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研究
        2.5.1 新制度主义理论
        2.5.2 话语制度主义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引言
    3.2 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3.2.1 关键概念定义
        3.2.2 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
    3.3 研究方法阐述
        3.3.1 质性研究路径
        3.3.2 研究方法
    3.4 数据采集和处理
        3.4.1 数据资源库
        3.4.2 媒体数据采集
        3.4.3 数据下载
        3.4.4 数据处理
    3.5 类目建构
    3.6 研究伦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考英语政策变迁及制度语境
    4.1 引言
    4.2 英语科目地位变化
        4.2.1 稳定上升时期(1978-2001 年)
        4.2.2 调整变化期(2002-2013)
        4.2.3 巩固发展期(2014-)
    4.3 高考英语命题内容和方式的变化
        4.3.1 命题依据的变化
        4.3.2 高考英语统一和分省命题变化
        4.3.3 高考英语听说测试政策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考英语舆情的总体特征
    5.1 引言
    5.2 舆情的报纸媒体特征
        5.2.1 时空特征
        5.2.2 媒体分布特征
        5.2.3 新闻主题框架分析
        5.2.4 报纸媒体舆情热点事件
    5.3 舆情的社交媒体特征
        5.3.1 北京高考改革热门微博
        5.3.2 浙江加权赋分事件热门微博
    5.4 舆情的学术期刊话语
        5.4.1 《人民教育》关于第一次高考改革大讨论
        5.4.2 《外国语》高考外语改革论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考英语舆情的政策回应
    6.1 引言
    6.2 第一次高考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6.2.1 改革前舆情
        6.2.2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6.2.3 政策回应性分析
        6.2.4 回应结果分析
    6.3 江苏新课程高考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6.3.1 改革背景
        6.3.2 舆情特征分析
        6.3.3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6.3.4 回应过程舆情话语特征
        6.3.5 政策回应性结果分析
    6.4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舆情和政策回应
        6.4.1 改革背景
        6.4.2 舆情特征分析
        6.4.3 回应前舆情话语分析
        6.4.4 回应过程舆情话语特征
        6.4.5 政策回应性结果分析
    6.5 高考突发事件性舆情和政策回应
        6.5.1 高考外语听力的政策回应性
        6.5.2 浙江高考英语加权赋分事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启示与结论
    7.1 引言
    7.2 高考英语舆情的政策回应模式
    7.3 回应性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路径
        7.3.1 正确认识观念性冲突
        7.3.2 合理运用舆情调查
        7.3.3 发挥舆论环境建设的作用
    7.4 研究总结
    7.5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北京高考改革方案(2013)的热门微博
附录2 关于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方案(2013 年)的话语提炼

(9)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1.3.2 国内英语学界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1.3.3 国内对外汉语学界课堂提问研究回顾
    1.4 理论依据
        1.4.1 输入假说理论
        1.4.2 输出假说理论
        1.4.3 互动假说理论
第二章 研究方案总体设计
    2.1 研究对象
        2.1.1 教师
        2.1.2 学生
        2.1.3 课型
        2.1.4 教材
    2.2 研究方法
        2.2.1 课堂观察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3 语料转写的规则
        2.3.1 转写内容
        2.3.2 师生命名规则
        2.3.3 省略规则
        2.3.4 其他符号使用规则
第三章 课堂观察分析及讨论
    3.1 提问数量及问题长度
        3.1.1 提问数量
        3.1.2 问句长度
    3.2 问句形式
        3.2.1 正反问句或是非问句
        3.2.2 特指问句
        3.2.3 选择问句
        3.2.4 “呢”字问句
        3.2.5 留空问句
        3.2.6 其他
    3.3 提问类型
        3.3.1 分类标准
        3.3.2 整体情况
        3.3.3 展示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3.3.4 参考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3.3.5 回应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情况
    3.4 提问分配和顺序
        3.4.1 提问分配的一级分类
        3.4.2 提问分配的二级分类
        3.4.3 提问顺序
    3.5 等待时间
        3.5.1 分类标准
        3.5.2 整体情况
    3.6 提问策略
        3.6.1 分类标准
        3.6.2 各提问策略的情况
    3.7 反馈策略
        3.7.1 正答反馈
        3.7.2 误答反馈
    3.8 提问主体
        3.8.1 学生问学生
        3.8.2 学生问老师
    3.9 提问内容
第四章 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4.1 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4.1.1 对提问研究主体内容的看法和期待
        4.1.2 对教师提问的总体喜好
        4.1.3 对其他方面的看法和期待
    4.2 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4.2.1 对提问研究主体内容的偏好和认识
        4.2.2 对提问准备的偏好和认识
        4.2.3 对课堂提问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认识
第五章 初级综合课课堂提问的教学建议
    5.1 适当增加关于课文理解的问题数量
    5.2 灵活运用多种问句形式提问
    5.3 协调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比例
    5.4 依据提问分配方式合理安排等待时间
    5.5 优化正答反馈的结构和比例
    5.6 重视引导学生修正错误回答的作用
    5.7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问主动权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
附录一:课堂提问实录转写举例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四: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10)课外阅读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提升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
    2.3 两种课外阅读活动形式的基本定义
第三章 研究理论依据
    3.1 自主学习理论
    3.2 建构主义理论
    3.3 二语习得理论
    3.4 元认知理论
第四章 行动研究过程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3.1 文献研究法
        4.3.2 问卷调查法
        4.3.3 实验研究法
        4.3.4 访谈法
    4.4 前期准备阶段
        4.4.1 实验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4.2 实验前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4.4.3 分析与讨论
    4.5 实施过程
        4.5.1 实验过程计划表
        4.5.2 实验班开展指导性课外阅读实施过程
        4.5.3 对照班开展自主课外阅读实施过程
    4.6 实验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5.1 实验后数据呈现与分析
        5.1.1 实验后测成绩分析
        5.1.2 实验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5.2 实验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5.3 实验后学生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研究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看法及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4 .实验后学生态度及评价访谈提纲
    附录5 .实验所用阅读测试试卷
    附录6 .实验前测与后测学生成绩统计
致谢

四、搞笑100分(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大班幼儿对绘本角色的评价能力的行动研究[D]. 胡朋蕾. 河北大学, 2021(02)
  • [2]广告设计的兴奋点研究及其对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D]. 曾乾桂. 西南大学, 2021(01)
  • [3]快手短视频中的美食景观现象研究[D]. 张珊珊. 暨南大学, 2020(04)
  • [4]不礼貌理论视角下“吐槽”的话语策略及积极语用功能探究 ——以《吐槽大会》为例[D]. 原娟. 华侨大学, 2020(01)
  • [5]小学语文复习课中的因水平而教 ——一个行动研究的视角[D]. 赵欢. 三峡大学, 2020(06)
  • [6]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挣扎的童年:小学生课余生活研究[D]. 马小霞.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8]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 ——基于高考英语政策变迁的经验研究[D]. 刘新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9]初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 刘景玥. 暨南大学, 2020(04)
  • [10]课外阅读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提升的行动研究[D]. 李虹蕗.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搞笑100分(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