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机绕组线

变频电机绕组线

一、变频电机用绕组线(论文文献综述)

肖先雄,郑颖,段宗友[1](2019)在《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圆线漆膜结构与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经纳米技术改进的耐电晕漆,结合设计合理的漆膜结构和先进的漆包线生产工艺,生产出具有优异耐电晕性能的漆包线,该漆包线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变频电机,可保证变频电机在各种苛刻条件下运行。

李雪[2](2019)在《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线的需求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用电磁装置体积小并采用高频开关电源驱动,所处电磁环境复杂,水尘环境恶劣,对绕组线的功率密度、电磁兼容性能、防水防尘级别以及绝缘性能的要求较高,采用现有技术制造的圆线和扁线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的新型扁线技术,主要围绕新型扁线的制造技术、测试技术、性能分析、应用优势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了基于精轧技术与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尺寸控制技术结合的新型扁线制造技术。将统计过程控制应用到新能源车载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的导体轧制过程中去,用高速反馈的在线尺寸测量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并将趋势判断的结果反馈给轧制工位的轧辊开度控制,得到了非常理想的高精度轧制尺寸控制结果。研究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的新型扁线测试技术,包括油电混合汽车变速箱前端电动机绕组扁线耐ATF油实验测试方法、绕组扁线的耐电晕实验测试方法、绕组扁线盐水针孔实验测试方法。得到了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扁线的耐ATF油性能、耐电晕性能、盐水针孔性能,并对影响性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将研究的绕组扁线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装置中,比较了常规圆线绕组和新型扁线绕组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采用新型扁线绕组后在体积、高频损耗、温升、电磁兼容、消除临近效应等方面的优势。

王湄[3](2017)在《变频电机用漆包线耐电晕电、热老化性能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变频电机的广泛使用,变频电机用漆包线的耐电晕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阐述了漆包线耐电晕性能在变频电机中的重要性,介绍了耐电晕性能检测涉及的各个参数,并分析了电、热老化对漆包线所造成的损害机理。

陈琛[4](2016)在《牵引电机用薄膜绕包线的工艺改进》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铁道运输的发展突飞猛进,铁路产品已远销海内外,一方面显示了我国铁道运输建设的雄厚实力,另一方面产量的倍数增长也大大提高了安全风险,这对轨道牵引电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牵引电机朝着更大容量、更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牵引电机的关键零部件——薄膜绕包线,提升其综合性能和稳定性尤为关键。目前国内因为生产设备的落后,难以在制造过程中保障设备对工艺参数控制的稳定性,致使不同批次的产品性能差异性很大,且薄膜绕包线的生产过程工艺复杂,因为工艺参数无法固化,在制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裸线氧化、气泡、裸线针孔、尺寸不均匀、薄膜气泡、绝缘层破损刮伤、节距不均匀、局部放电、浸水、热冲击性能不合格等。本文从生产设备、裸线工艺、薄膜线工艺三个方面对薄膜绕包线进行改进:1.对薄膜绕包线生产装备进行改进,从高频加热控制系统、高频感应线圈、红外线测温仪、绕包头恒张力控制器、绕包头电机进行等多个设备进行改造,以提高对设备的工艺控制稳定性,为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2.对裸线工艺进行改进,分别对铜裸线表面油污、毛刺、黑点、表面丝印和麻坑、表面针孔、表面氧化等多加工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优化,经过对各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实验分析,以得到最优裸线质量和裸线加工的最优工艺方法。3.对薄膜线工艺进行改进,解决薄膜绕包线表面绝缘层气泡问题、耐局部放电性能问题,逐一分析影响性能的生产工艺参数,并一一进行试验论证,以得到最优薄膜线质量和薄膜线加工的最优工艺方法。通过试验和分析发现,增加电流反馈系统和控制面板,用螺旋形线圈代替矩形线圈作为感应加热线圈,在稳定设备性能的同时提高生产速度,在绕包头内增加红外跟踪器,在导轮上包裹一层橡胶,抛光电机转速调整为1000 r/min,清洗水压为4Mpa,在绕包头内安装喷气装置,优化裸线加工模具入口锥角成60°,抛光轮用氧化铝材料,设置抽真空温度为120℃,充氮气作为保护性气体,用酒精对拉丝后的铜线表面进行清洗,利用PVC材料对铜线进行隔离防护,绕包角度为62°,薄膜扯紧力在4.5kg-4.6kg,高频感应线圈加热温度在260-270℃,加热感应线圈出口离压轮距离小于20cm,巩固烧结温度在450℃,铜导体选用0.8mm的圆角半径时,能解决裸线氧化、气泡、裸线针孔、薄膜气泡、绝缘层破损刮伤、节距不均匀、局部放电、浸水、热冲击性能等多项特种薄膜绕包线的问题,获得最优薄膜绕包线性能。在此基础上,成功开发出MYFCRB-23系列特种薄膜绕包线产品。

夏克,叶贤刚,孟祥富,许民[5](2015)在《耐电晕测试中脉冲电压上升时间的变化对变频线老化寿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影响变频电机用漆包线老化寿命的主要因素,采用不同规格的变频电机用漆包线作试样,对比研究了在不同脉冲电压上升时间下变频电机用漆包线的老化寿命。结果表明:在其它测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试样电容值的变化会导致脉冲电压上升时间的变化,进而影响老化寿命;当脉冲上升时间加长时,击穿时间也延长;当脉冲上升时间缩短时,击穿时间也随之减少。

易建英[6](2014)在《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及其在漆包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根据目前国内外电机、电器、变压器及IT信息产业正朝着“高压、高频、高效、节能、紧凑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趋势,其核心部件-漆包线,提出了复合型高性能化的发展要求。为此目的,本研究在对所使用绝缘漆进行精心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对nano-SiO2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用于改性绝缘漆,并采用“三涂层”工艺试制出“纳米复合高性能漆包线”,对工艺、技术条件与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了聚酯漆(PE)、聚酯亚胺(PEI)和聚酰胺酰亚胺(PAI)3种类型绝缘漆,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容性,发现PE与PEI,PEI与PAI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或混溶性),而PE与PAI之间的相容性不佳。(2)以nano-SiO2为绝缘漆的改性剂,采用KH-550为其表面修饰剂,利用溶液法对nano-SiO2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研究了改性剂含量、反应时间对改性反应的影响,FTIR结果显示,KH-550以共价键的方式接枝到了nano-SiO2表面,TEM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nano-SiO2能较好地分散于乙醇中;XRD图谱结果显示,改性过程对nano-SiO2的结构基本没有影响;在改性剂的用量5%,反应时间为4-5h时,该方法的改性效果最佳。(3)研究了分散方法、nano-SiO2(改性后)含量对绝缘漆改性效果的影响,发现超声波分散与高速剪切法对分散nano-SiO2在绝缘漆中都能起到良好的分散效果,相比较而言,超声波分散法稍优于高速剪切法;nano-SiO2的含量对分散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其含量≤5%时,nano-SiO2在绝缘漆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在其含量≥7%后,分散均匀性明显下降,团聚现象比较严重。(4)设计了3个方案,6组配方,采用三层漆膜复合结构试制了纳米复合高性能漆包线,研究了绝缘漆的种类、nano-SiO2含量以及工艺对漆包线性能的影响。方案一:底漆采用耐热PE(155级);中间层漆以PEI(200级)为基漆,以改性后的nano-SiO2为改性材料,自制纳米改性漆(按编号试制)为中间层漆;面漆采用PEI(200级)。涂漆道数:8道,试制样品按最大漆膜厚度比例分配各漆膜厚度,即:底漆2道,占总漆膜后的20-25%、中间层4道,占总漆膜后的50-60%、面漆2道,占总漆膜后的20-25%。方案一所研制的样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发现:①绝缘漆的种类对漆包线的主要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按影响大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PE、PEI、PAI;②纳米含量对性能的影响:当其含量从3%增加到5%时,软化击穿温度提高了20℃左右,击穿电压提高了1000V。方案二:底漆以耐热PE(155级)为基漆,以改性后的nano-SiO2为改性材料,自制纳米改性漆(按编号试制)作为底漆;中间层漆以PEI(200级)为基漆,以改性后的nano-SiO2为改性材料,自制纳米改性漆(按编号试制)作为中间层漆;面漆采用聚酯亚胺(200℃)。涂漆道数:9道,试制样品按最大漆膜厚度比例分配各漆膜厚度,即:底漆3道,占总漆膜后的20-25%、中间层3道,占总漆膜后的50-60%、面漆3道,占总漆膜后的20-25%。方案二所研制B*-1样品结果显示,随着纳米含量的进一步增大,对漆包线的性能提升愈发显着。方案三:底漆以耐热PE(155级)为基漆,以改性后的nano-SiO2为改性材料,自制纳米改性漆(按编号试制)作为底漆;中间层漆以PEI(200级)为基漆,以改性后的nano-SiO2为改性材料,自制纳米改性漆(按编号试制)作为中间层漆;面漆采用PAI(220℃)。涂漆道数:12道,试制样品按最大漆膜厚度比例分配各漆膜厚度,即:底漆4道,占总漆膜后的20-25%、中间层6道,占总漆膜后的50-60%、面漆2道,占总漆膜后的20-25%。方案三所研制的C*-1样品,热冲击、软化击穿温度和击穿电压是合格的,具有耐电晕性能,但指标没有达到要求。

袁建敏,戎伟康,张凤,黄双意[7](2009)在《变频电机绝缘结构在工频下局部放电测量的探讨》文中指出分析变频电机绝缘结构的早期失效原因,通过开展在工频下的变频电机绝缘结构局部放电测量,找出变频电机绝缘结构耐电晕能力差的原因,为变频电机绝缘结构的设计及制造工艺提供依据。

吕冰[8](2008)在《电线电缆市场分析及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世界及我国电线电缆的生产、消费、市场及贸易现状,并预测发展趋势;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各种漆包线的产品市场。

姜其斌,陈红生,衷敬和,李鸿岩[9](2007)在《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变频电机绝缘材料的工作环境和破坏机理,概述了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及其在变频电机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重点。

凌春华,楼南寿,陈惠民,黄逸明,付金栋,任勇,李福,吕仁川[10](2007)在《变频电机用漆包线耐电晕性能测试仪的试制》文中研究表明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线的关键性能是耐高频脉冲电压下的寿命,我所对测试仪器进行了近8年时间的反复研究、大量的验证,本文主要介绍了变频漆包线耐高频脉冲电压下的寿命(即耐电晕性能) 的测试方法及测试仪器的相关研究成果.

二、变频电机用绕组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频电机用绕组线(论文提纲范文)

(1)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圆线漆膜结构与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各种变频电机对耐电晕漆包线的要求
    (1)风力发电机使用的耐电晕漆包线
    (2)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漆包线
    (3)电梯电机用耐电晕漆包线
    (4)防爆电机、港口起吊电机、高效工业电机等用的耐电晕漆包线
2 不同漆膜结构对耐电晕性能的影响
3 生产工艺对耐电晕性能的影响
4 结束语

(2)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线研究现状
        1.2.2 绕组线制造技术研究现状
        1.2.3 绕组线测试技术现状、性能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绕组扁线工艺设计及特殊控制方法
    2.1 关键工序工艺设计
        2.1.1 导体成型工艺设计
        2.1.2 涂漆工艺设计
    2.2 关键变量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
        2.2.1 识别关键工序及其关键变量
        2.2.2 采集关键变量并计算控制能力
        2.2.3 绘制控制图监控与调整
    2.3 导体轧制过程有限元模拟
        2.3.1 轧制有限元模型建立
        2.3.2 材料参数及网格划分
        2.3.3 摩擦边界条件设定
        2.3.4 轧制参数与立辊孔型设计
        2.3.5 高频脉冲充电变压器导体轧制应力应变云图
        2.3.6 主驱变频电机导体轧制应力应变云图
    2.4 固化度判断与tanδ测量
        2.4.1 绝缘固化度判断
        2.4.2 tanδ测试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制造技术
    3.1 高精度轧制绕组扁线控制方法
        3.1.1 基于SPC控制扁导体尺寸轧制
        3.1.2 有限元分析高精度冷轧参数设计
        3.1.3 辊间张力控制方法
        3.1.4 轧辊温度控制方法
        3.1.5 绕组扁线尺寸控制结果
    3.2 高性能涂漆层制造方法
        3.2.1 绝缘漆膜固化控制方法
        3.2.2 耐变速箱油绝缘涂层控制方法
    3.3 高性能绕包绕组扁线制造方法
        3.3.1 SPC高精度绕包叠率控制
        3.3.2 基于伺服包带张力控制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测试验证
    4.1 绕组扁线实验方法
        4.1.1 绝缘层固化度判定实验
        4.1.2 绝缘外涂层耐变速箱实验
        4.1.3 高频耐电晕实验
        4.1.4 立绕绕组盐水针孔实验
    4.2 绕组扁线实验验证分析
        4.2.1 耐变速箱油性能实验验证
        4.2.2 耐电晕性能实验验证
        4.2.3 常规性能测试结果
    4.3 绕组扁线应用效果
        4.3.1 体积减小与功率密度提高
        4.3.2 避免高频产生集肤效应
        4.3.3 解决温升瓶颈
        4.3.4 消除电磁兼容和临近效应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4)牵引电机用薄膜绕包线的工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阻燃型漆包电磁线
        1.1.2 防水绕包线
    1.2 薄膜绕包线的特点
    1.3 牵引电机用薄膜绕包线主要性能要求及评价标准
    1.4 牵引电机用薄膜绕包线的性能分类
    1.5 牵引电机用薄膜绕包线失效
    1.6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 烧结设备的改进
    2.1 高频加热控制系统改进
    2.2 高频感应线圈的改进
    2.3 红外线测温仪的改进
    2.4 绕包头恒张力装置的改进
        2.4.1 绕包头恒张力控制器的改进
        2.4.2 恒张力控制器改进前后对节距漂移量的影响
    2.5 绕包头电机的改进
    2.6 薄膜烧结机导轮的优化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裸线加工工艺改进
    3.1 铜导体表面质量改进
        3.1.1 油污、毛刺、黑点的改进
        3.1.2 表面丝印和麻坑的改进
        3.1.3 表面针孔的改进
    3.2 铜导体氧化改进
        3.2.1 铜导体表面氧化物形成原因分析
        3.2.2 抽真空温度对表面氧化的影响
        3.2.3 保护性气体对表面氧化的影响
        3.2.4 清洗润滑液对表面氧化的影响
        3.2.5 隔离防护对表面氧化的影响
        3.2.6 不同改进工艺的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薄膜线加工工艺改进
    4.1 工艺改进的实验环境
        4.1.1 实验设备
        4.1.2 实验材料
    4.2 薄膜绕包线绝缘层气泡的改进
        4.2.1 绕包工作角度对绝缘层气泡的影响
        4.2.2 薄膜扯紧力对绝缘层气泡的影响
        4.2.3 高频感应电流加热温度对绝缘层气泡的影响
        4.2.4 加热感应线圈出口离压轮的距离对绝缘层气泡的影响
    4.3 薄膜绕包线耐刮强度的改进
    4.4 薄膜绕包线耐局部放电性能的改进
        4.4.1 高频感应电流加热温度对耐局部放电性能的影响
        4.4.2 薄膜扯紧力对耐局部放电性能的影响
        4.4.3 巩固加热温度对耐局部放电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薄膜绕包线工艺改进后性能对比验证
    5.1 实验环境
        5.1.1 实验设备与工艺流程
        5.1.2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裸线加工工艺改进最优参数
        5.2.2 薄膜线加工工艺改进最优参数
    5.3 实验结果
    5.4 国内外薄膜绕包线性能对比
        5.4.1 表面质量对比
        5.4.2 扭转、浸水试验对比
        5.4.3 储存性能、耐局部放电性能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与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耐电晕测试中脉冲电压上升时间的变化对变频线老化寿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原理
2试验
    2.1试样准备
    2.2试验方法
    2.3测试过程
3结果与讨论
    3.1电容值和脉冲时间
    3.2脉冲电压上升时间对耐电晕时间的影响
4结论

(6)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及其在漆包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漆包线的分类及主要应用
        1.2.1 漆包线的分类
        1.2.2 漆包线的主要应用
    1.3 变频电机绝缘绕组的破坏机理
    1.4 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现状
        1.4.1 耐高温漆包线漆典型品种简介
        1.4.2 耐高温耐电晕漆包线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关联度、意义及内容
        1.5.1 必要性
        1.5.2 产业关联度分析与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纳米 SiO_2的表面改性
    2.1 引言
    2.2 纳米 SiO_2表面改性原理
    2.3 实验部分
        2.3.1 原料
        2.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3 样品的准备
        2.3.4 偶联剂用量的考察
        2.3.5 改性时间的考察
        2.3.6 表征仪器
    2.4 结果与讨论
        2.4.1 FTIR 表征
        2.4.2 XRD 表征
        2.4.3 TEM 表征
        2.4.4 改性剂用量对纳米 SiO_2接枝率的影响
        2.4.5 改性时间对纳米 SiO_2接枝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 SiO_2改性漆包线用油漆的研究
    3.1 引言
    3.2 耐电晕漆包线漆的改性原理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原材料
        3.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3.3 样品的准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漆包线用绝缘漆的选择
        3.4.2 漆包线用绝缘漆的相容性研究
        3.4.3 纳米材料的选择
        3.4.4 分散方法的确定
        3.4.5 改性 nano-SiO_2含量对绝缘漆稳定性的影响
        3.4.6 SEM 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 SiO_2复合涂层漆包线的研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材料
        4.2.2 主要实验设备
        4.2.3 检测仪器
        4.2.4 纳米复合漆包线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方案一的结果讨论
        4.3.2 方案二的结果讨论
        4.3.3 方案三的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漆包线样品的性能测试报告

(7)变频电机绝缘结构在工频下局部放电测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变频电机绝缘结构的局部放电
    1.1 电磁线耐电晕寿命与局部放电的关系
    1.2 绝缘工艺对局部放电的影响
    1.3 绝缘结构老化的PD测量
2 结 语

(8)电线电缆市场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电线电缆工业发展概况
    1.1 生产与消费
    1.2 贸易
2 我国电线电缆的生产、消费及市场预测
    2.1 生产
    2.2 贸易
    2.3 市场需求及预测
        2.3.1 电讯工业
        2.3.2 电力电网
        2.3.3 建筑工业
        2.3.4 汽车工业
        2.3.5 铁路
        2.3.6 核电站
        2.3.7 船舶工业
        2.3.8 电机
        2.3.9 城市轨道交通
3 漆包线产品需求分析与预测
    3.1 电机和变压器用漆包线
    3.2 家电产品用漆包线
    3.3 汽车用漆包线
    3.4 新型漆包线
        3.4.1 耐电晕漆包线
        3.4.2 自润滑漆包线
        3.4.3 自粘性漆包线
        3.4.4 聚氨酯漆包线
        3.4.5 聚酯亚胺漆包线和聚酰亚胺漆包线
        3.4.6 复合涂层漆包线
        3.4.7 微细漆包线

(9)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电机绝缘的工作环境及破坏机理
    2.1 电压
    2.2 破坏机理
3 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现状
    3.1 耐电晕漆包线漆
    3.2 耐电晕薄膜
    3.3 有机硅浸渍漆
4 耐电晕机理研究
    4.1 多核模型
    4.2 协同效应
5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四、变频电机用绕组线(论文参考文献)

  • [1]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圆线漆膜结构与工艺的研究[J]. 肖先雄,郑颖,段宗友. 电线电缆, 2019(05)
  • [2]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技术研究[D]. 李雪.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08)
  • [3]变频电机用漆包线耐电晕电、热老化性能的分析研究[J]. 王湄. 电子制作, 2017(18)
  • [4]牵引电机用薄膜绕包线的工艺改进[D]. 陈琛. 湘潭大学, 2016(03)
  • [5]耐电晕测试中脉冲电压上升时间的变化对变频线老化寿命的影响[J]. 夏克,叶贤刚,孟祥富,许民. 绝缘材料, 2015(04)
  • [6]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及其在漆包线中的应用研究[D]. 易建英. 湖南大学, 2014(09)
  • [7]变频电机绝缘结构在工频下局部放电测量的探讨[J]. 袁建敏,戎伟康,张凤,黄双意.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09(10)
  • [8]电线电缆市场分析及预测[J]. 吕冰. 有色金属加工, 2008(04)
  • [9]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 姜其斌,陈红生,衷敬和,李鸿岩. 绝缘材料, 2007(06)
  • [10]变频电机用漆包线耐电晕性能测试仪的试制[A]. 凌春华,楼南寿,陈惠民,黄逸明,付金栋,任勇,李福,吕仁川. 2007年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7

标签:;  ;  ;  ;  ;  

变频电机绕组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