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性插值算法的一种快速实现

双线性插值算法的一种快速实现

一、双线性插值算法的一种快速实现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1](2021)在《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设计》文中认为视频图像的实时性特点使其在银行系统、商业推广、远程会议、教学、医学图像分析、工业、监控、军事以及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大力研究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超高清视频的普及,人们对硬件性能和实时视频处理技术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FPGA加速,在图像处理方向上应用的重大意义,并针对当前视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场景需求,设计了一款多路视频实时处理系统。采用具有高速并行处理能力的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完成了从前端4路HDMI接口的3840x2160@30Hz视频流接收,到后端4K显示器上的任意比例缩放、旋转、透明度调节以及多路视频任意位置漫游、叠加与融合。同时,本次设计在FPGA硬件平台上进行了整体设计方案的逻辑设计,在线仿真和整体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视频发送卡和输出控制卡的逻辑资源消耗以及片上功耗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硬件进行设计,主要基于4层电路板设计了视频采集卡,包括HDMI解码、FPGA配置、光口输出等模块。其次基于FPGA平台,采用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实现了对最高分辨率为3840x2160视频任意比例的缩放;采用Alpha叠加融合算法,实现对多路视频任意位置的漫游叠加,以及任意通道视频透明度的调节。再次用户可以通过串口发送角度参数,在保证较低损耗的情况下,实现图像0~360°旋转。最后对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进行调试与分析,分析了系统整合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展示了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的显示效果,并对FPGA资源消耗以及系统功耗做了相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次设计的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在系统性能、灵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符合市场需求。

熊聪[2](2021)在《喷码机管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商品包装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喷码标识需求迅速增长。因而喷码机设备亟需提高其工作稳定性和操控管理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庞大的产品包装标识的需求。目前大多数国产喷码机设备还停留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时代,其操控界面粗糙、功能简单匮乏、人机交互按键繁琐并且缺乏统一的远程监控管理,所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围绕喷码机的管理效率和用户的操控体验,对喷码机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首先设计平台,控制核心采用安卓嵌入式控制器RK3288搭配STM32控制器取代传统的单片机,两个控制器之间采用SPI通信,同时设计了USB、WiFi、触摸显示屏等多个接口电路,并完成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植。其次针对喷码机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以提升管理效率和人机交互的友好性为目标,分别设计了安卓终端管理系统软件和PC端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前者用于喷码机设备本地的操控和文件管理,后者实现远程对多台喷码机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并对两部分管理系统软件进行了功能性测试。针对管理系统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一是管理系统通信交互的研究设计:为实现安卓终端本地管理系统和PC端远程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交互,本文设计了适用的信息交互方案和通信协议,并完成了通信测试。二是Unicode字库提取及喷印图案缩放算法的优化:以能够满足国际化通用需求的Unicode字库为对象,设计字库提取及绘制算法;为解决喷印图案在进行缩放预览过程中出现失真、模糊的问题,同时为保证运算实时性,降低算力需求,本文对基于双线性插值的图像缩放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完成了对比测试分析。

王文清[3](2021)在《基于FPGA的水资源分布式呈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可视化监测技术的应用一直是工程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视频监控具有有效性与针对性,实现对河道不同监控区域,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同时为了保证水域监测的实时性与便捷性,实现对河道多参数动态监测,防止污染问题的发生。针对实际中存在的这些需求,使呈像系统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水资源监测系统中,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硬件加速基于FPGA快速呈像与监测的实现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为了满足广视域、全方位、多参数水资源监测的需求,分析了目前水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以及传统视频图像处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对系统功能进行整合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FPGA并行处理和实时性高等优点,设计了多摄像头协同与多传感器阵列相结合的多功能一体化的水资源分布式呈像系统。(2)分析了系统功能及需求后,以FPGA为主控芯片,设计了多摄像头协同与多传感器阵列相结合、高速数据缓存,多模式显示的硬件电路以及PCB板的绘制;分析了本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与难点,运用自上而下的系统架构策略,将系统划分为多功能分布式数据采集终端和信息管理监测平台两部分,完成系统相应各功能设计,并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构成、逻辑功能设计与验证、高速数据缓存、视频图像算法处理与优化,参数信息融合等多方面的工程设计过程。(3)对系统功能包括四路视频分割、视频图像与传感器参数信息融合,以及多模式实时显示进行了系统性测试,系统功能测试稳定可靠,图像采样速率30帧/秒,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2Gb/s,可视化界面能够实时动态的对数据进行处理与显示,实现对河流水质、水文数据的全面掌握,整体功能达到预期设计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下,传统软件对视频图像算法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远远低于FPGA并行和流水线处理的效果,在技术实现上有一定的创新性。

王凯冬[4](2021)在《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公网数字集群系统是一种宽带化的专业移动数字通信系统,其调度系统的视频传输业务可以帮助调度人员获取移动终端的实时视频。将视频稳像技术应用于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能够减轻移动终端旋转抖动对调度终端视频成像造成的影响,提高调度终端视频图像的成像质量,满足调度系统对于视频成像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因此,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宽带数字集群系统和视频稳像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宽带数字集群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了B-Trun C(Boar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宽带数字集群通信)和MCVideo(Mission Critical Video,关键视频任务)宽带数字集群系统的视频传输业务扩展能力,研究了块匹配、灰度投影和特征匹配等主流视频稳像算法,并研究了DREV(Defense Research Establishment Vileartier,防御研究中心)视频侦查监控稳像系统和ARL(Amry Research Laborator,军事研究实验室)无人驾驶车载视频稳像系统的架构;2.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运动估计算法。在特征点提取的过程中,该算法通过对像素点的阈值判定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了特征点的提取效率,同时使用非极大值抑制法解决特征点的聚集问题,兼顾了特征点的提取精度。在特征点匹配的过程中,该算法利用反向特征匹配法对特征点匹配算法进行改进,剔除视频图像未匹配的特征点,同时利用误匹配消除算法提高特征点匹配的准确性,降低了特征点匹配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从而得到准确的全局运动矢量;3.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线性插值的运动补偿算法。该算法通过双线性插值运算输出稳像后的视频图像,不但有效的改善了视频成像的质量,而且降低了系统的计算量,能够满足调度系统对于实时视频传输的要求,同时使运动补偿后视频图像的显示效果更加精确;4.实现了一种基于视频稳像技术的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功能。利用C++语言,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开发了调度终端的登录/注销和视频传输功能。在实现调度终端视频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调度终端视频图像的特征点检测、特征点匹配、误匹配消除、全局运动矢量求解和双线性插值补偿,从而实现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5.搭建了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的测试环境,对系统登录、注销和视频通话等功能进行测试。在对调度终端进行功能测试之后,对调度终端视频稳像的准确性、实时性和稳定性等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师蒲松[5](2021)在《基于K(?)hler投影的快速CT迭代图像重建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文物的研究、保护上取得了飞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三维扫描建模,不能了解文物内部的损毁情况、结构等。计算机断层成像即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可以通过无损检测技术重构文物的内部构造。CT技术的核心是图像重建算法,代数重建算法(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ART)是一种迭代算法,适合于不完备投影情况下的图像重建,其投影系数的计算方式对重建速度有很大的影响。ART算法常用Siddon算法计算投影系数,由于Siddon投影使用近邻插值,重建质量不高。而K(?)hler投影方法采用线性插值和辛普森积分计算系数,重建精度高,但K(?)hler算法计算量大,计算速度慢。针对该问题,通过改进投影算法和多核并行加速来实现基于K(?)hler投影的快速图像重建,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K(?)hler投影的二维扇形束快速迭代CT图像重建方法。通过减少无效交点的计算,以及合并数组的耗时,利用射线与像素的位置关系,快速计算穿过下一个网格的交点坐标,利用线性插值计算出交点和中点像素值,然后通过辛普森积分公式计算分离出投影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重建精度不变情况下,快速K(?)hler方法比传统K(?)hler算法提高约3倍的加速比,同时K(?)hler方法相比Siddon、Joseph、DDM方法取得了更高的重建质量。(2)在二维交点计算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二维到三维的扩展,提出一种基于K(?)hler投影的三维锥束快速迭代CT图像重建方法。三维需要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与射线相交的两个平面交点处像素值,使用三线性插值计算出中点像素值,最后通过辛普森积分公式计算分离出投影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重建精度不变情况下,三维快速K(?)hler方法比传统K(?)hler方法提高约3倍的加速比。(3)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加速的并行快速迭代CT图像重建方法。通过使用pThreads线程库,在同一角度同层下,按照探测器平面的射线数划分任务,实现多线程并行编程技术,提高重建速度。并且为了均衡各线程的计算任务,提前计算当前角度同层下与射线相交的体素个数,按照总共相交体素的个数来平均划分计算任务。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串行ART算法,四核并行达到3.1倍的加速效果,在六核并行下,达到4.4倍的加速效果。

孙翔[6](2021)在《基于多工位视觉的小型零件高速瑕疵检测系统开发》文中认为浙中地区是我国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更是闻名全球,汇集了28个大类近32万种商品,其中90%以上远销世界各地。调研发现,大批量小型零部件的生产已基本实现“机器换人”,并朝着智能制造新型生产模式迈进。智能制造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产品质量,而控制产品质量的最后环节是质量检测。然而,小型零部件的在线瑕疵检测效率和精度一直是制约产品质量的关键,如纽扣、垫圈、垫片、微型齿轮等日产量达数十万件,如何进行在线高速、高精度瑕疵检测是小商品制造领域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本项目来源于某垫片生产企业,其产线效率为500-1000件/分钟,需对产品的尺寸(直径、长宽、高度等)、表面划痕、缺口、毛刺、断裂等瑕疵进行可靠检测。为实现产品节拍匹配,满足实时性、准确性、高效率要求,本项目提出4工位视觉在线检测方法,并开发基于多工位视觉的小型零件高速瑕疵检测系统,可实现对常见小型零件的瑕疵检测,效率达500-1000件/分钟,且能与智能制造产线融合,严格控制零件质量。本课题以大批量小型零部件在线高效、可靠瑕疵检测为目标,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针对小型零件外形尺寸测量,通过图像预处理、阈值分割和形态学提取出零件轮廓的区域,通过应用改进形态学梯度滤波算子就可以进行边缘粗定位,然后再用双线性插值法提取得到亚像素边缘,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形状并测量尺寸。(2)针对小型零件表面瑕疵检测,通过图像增强和导向滤波凸显瑕疵和减少纹理影响,并提出一种改进的LOG算法,通过计算图像一阶惯性矩进行自适应高斯滤波,引入方向权重参数和角度参数实现双向异径LOG核,增强弱瑕疵边缘,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好的瑕疵检测精度。(3)搭建了深度学习残差网络,对残差结构中激活函数的位置进行了改进,使用空洞卷积替代传统卷积获取多尺度信息,针对样本不均衡问题对损失函数使用焦点损失替代交叉熵;使用改进后的残差网络在自建的垫片瑕疵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验。(4)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多工位视觉的小型零件高速瑕疵检测系统试验台,包括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硬件平台包括图像采集系统、机械传动系统和通讯装置等,软件功能包括在线检测、数据管理、结果统计等。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小型零件的表面瑕疵。基于以上研究,相对于传统瑕疵检测系统检测精度低、适用面窄、实时性差的问题,开发了一款能自动识别、分类小型零件的基于多工位的高速瑕疵识别系统,创新点如下:(1)双线性插值亚像素边缘尺寸测量。结合IMGF和双线性插值亚像素测量算法的测量结果相对于传统方法来说,误差可从±25μm提高到±8μm。(2)改进LOG表面瑕疵检测。通过自适应高斯滤波和双向异径拉普拉斯方向梯度导数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可提高瑕疵检测的准确性。(3)改进残差神经网络瑕疵分类。利用残差神经网络的垫片瑕疵分类准确率可达98%以上。

雷茂[7](2021)在《太赫兹图像高分辨重构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国际恐怖主义事件频发对安检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太赫兹波因其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无损探测的优点大受青睐,利用太赫兹波成像的安检系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但受限于光学成像的衍射极限和传感器自身的工艺水平,使得太赫兹成像系统得到的图像分辨率低、边缘模糊严重。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成像系统的硬件设备,然而目前的工艺技术使得升级硬件成本的代价高昂,因此研究改善太赫兹图像分辨率的软件方法以弥补现有硬件设备的不足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实际的太赫兹扫描成像系统为依托,针对太赫兹图像的超分辨率重构展开研究,着重研究改进凸集投影和卷积神经网络超分辨率重构算法。首先分析了太赫兹探测成像机理并依托实验室现有设备构建成像平台,为后续算法验证提供图像来源。依据成像平台讨论太赫兹图像的降质模型,分析对比了常用的基于重建和基于学习的超分辨重构理论,明确各自的优缺点,为改进算法提供理论基础。其次研究了凸集投影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并针对太赫兹图像高频信息较少、边缘模糊的问题,对经典算法进行改进。使用新的边缘指导插值代替双线性插值获取初始图像;使用对中心像素在边缘的模板系数加权的方式优化点扩散函数,并且加权值能随边缘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改变而自适应调整。经相关实验验证,改进凸集投影算法对太赫兹图像重构结果边缘细节保持更好。最后以快速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针对太赫兹图像边缘信息模糊的特点,结合模型自身的缺陷,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优化。优化网络模型中特征提取层数量,使其能提取到更丰富的特征信息;优化反卷积层尺寸,节约模型的参数量;引入残差结构加深网络模型深度;在损失函数中添加对边缘的检测和结构相似度对比,提升重构图像的边缘保持度。利用实际的刀具太赫兹图像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边缘强度和平均梯度均较原算法有所提升。

张蒙蒙[8](2021)在《视频稳像技术在巡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嵌入式技术以及4G网络下流媒体业务的不断发展,巡防系统逐渐向小型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迈进。以嵌入式设备为核心,凭借覆盖域广阔的4G网络,依托实时流媒体技术作为主要手段的巡防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但在巡防现场视频采集过程中,由于巡防人员身体抖动、受到外界撞击等引起的视频抖动会导致指挥端出现画面模糊现象,使得指挥人员出现误判、漏判。因此,视频的稳像处理对于巡防系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巡防系统中的视频稳像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巡防系统的主要组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基于视频稳像算法的巡防系统移动终端。对视频稳像关键技术进行对比分析,设计出视频稳像算法的整体方案。设计搭建巡防系统移动终端软硬件仿真环境,为后续视频稳像算法的研究测试提供了基础。其次,对视频稳像算法进行研究与实现。针对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设计基于自适应阈值的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使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能够检测出合适的特征点数量。接着采用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对检测到的特征点进行筛选,改善了局部特征点聚集的问题。针对BRIEF算法旋转不变性差的问题,通过计算特征点邻域灰度重心的方式,使其能够对任意旋转角度的图像进行特征点描述。通过2近邻算法对两幅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针对全局特征点匹配存在跨区域特征点误匹配、受运动目标影响、计算量大的问题,设计局部区域特征匹配算法提高算法处理速度,并避免跨区域特征点误匹配和运动目标影响问题。针对RANSAC算法忽视样本数据差异性以及迭代次数过多的问题,结合空间一致性检测算法和PROSAC算法减少迭代次数的同时建立样本数据的差异性,准确估计出全局运动矢量。通过Kalman滤波算法从全局运动矢量中分离出随机抖动分量。根据随机抖动分量通过双线性插值算法对抖动图像进行补偿。针对相邻参考帧计算量大的问题,设计自适应参考帧选取策略,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针对补偿后图像出现无定义像素区域问题,设计基于参考帧填充的无定义像素区域重建算法,完成对无定义像素区域的重建,得到平稳的图像。最后,对视频稳像算法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算法对巡防现场视频稳像前后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得到了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的稳像效果。对于30fps、1280*720分辨率的视频序列,单帧处理时间低于30ms,具有较好的实时性,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巡防系统中。

廖小华[9](2021)在《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世纪,天文学家赫希尔爵士发现了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波长处于0.75um~1000um之间电磁辐射。红外成像指的是将肉眼不可见的红外辐射能量通过其他红外探测器捕捉后转为人们可见的图像。红外成像技术从成像的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归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而考虑到主动式红外成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红外辐射源进行辅助,这增加了拍摄的难度,所以现目前的研究中大多采用被动式的红外成像技术。被动式红外成像利用红外探测器直接接受目标物体和背景的辐射热量之差而形成红外图像,因此被动式红外成像亦称热成像。被动式红外成像技术因具备隐蔽性好、穿透性强和辨识性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等领域。受红外波段与摄像设备的限制,红外图像的分辨率较低。本研究课题从图像插值、图像增强及深度学习三个方面对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进行研究。红外图像细节信息缺乏,运用插值法进行超分辨率重建的技术容易产生锯齿、振铃现象。本课题借鉴均值滤波原理对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结合双线性插值与局部均值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该算法能进一步提升双线性插值算法的超分辨率重建性能。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分为图像尺寸放大和图像增强两个方面,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同时确保图像质量不被破坏是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首要目的。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区域自适应多尺度强光融合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在红外图像增强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局限在卷积层的结构设计方面。本课题对各卷积层的通道图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红外图像超分辨率算法,该算法能够提升卷积网络的重建性能。

吕闯[10](2021)在《基于仿舌分布式力学检测装置密集化力学信息的质地感知研究》文中指出舌头是人类口腔内部的主要感受器,它不仅能感受酸、甜、苦、咸等味觉信息,而且能通过感知与食物接触时产生的分布式生物力学信息来判断食品质地特性。现有的电子舌已实现对食物味觉信息的检测,而舌触力学相关的研究较少,目前有研究人员通过构建舌头模型研究人类发音,也有学者制作舌头模型并结合柔性阵列式压力传感器探究舌面压触食物的力学信息。柔性阵列式压力传感器通过阵列式感应位点对压力信息进行检测,与人类舌部的受体细胞感受食物质地的机理很相似,因此将其用于模拟舌部柔性表面检测分布式力学信息是合理、可靠的。但目前仿舌力学检测装置的分布式薄膜压力传感器横纵阵列分布间距较大,能够检测到的力学信息点数量较少,导致测量精度不足,对力学信息反映不够全面具体。有鉴于此,本文以仿舌力学检测装置对实验样品的压触实验为基础,分析了仿舌装置传感器的性能及分布式实验数据的特点,采用了双线性插值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插值计算,构建了香肠压触力学仿真模型,实现了稀疏向密集力学信息的求解过程,探究了压力与仿舌压头曲率的关系,利用稀疏与密集网格数据分别对香肠质地进行了类别划分,验证了通过加密网格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进而提供更多的质构力学信息的可行性。首先,依据生理学特点及人类咀嚼过程中舌头主要运动形态,提取了相应舌面轮廓参数特征并设定了属性,建立了压头-食物压触力学仿真模型,实现了对人类进食过程的体外模拟。其次,分析并筛选了仿舌力学检测装置传感器检测的分布式压力信息,作为仿真模型的压力源对香肠施加载荷,得到了舌触力学仿真模型相应的压力分布云图及各点的力学信息。随后,采用了双线性插值法对仿舌力学检测装置所得压力数据进行加密,得到了插值后的压力数据,并将插值计算加密所得的压力数据与该点的实际压力数据值进行比较,分析了二者的相近程度,实现了稀疏力学信息向密集力学信息的求解。空间力学信息由稀疏向密集求解的过程,即力学仿真模型网格由大到小、由稀到密变化的过程,此过程中力学信息点将变得更多,通过稀疏网格和加密网格的划分,为传感器精度的提高提供了一种参考价值。最后,依据分布式压力数据特点,建立了香肠硬度、弹性质地评价指标,基于仿舌装置和仿真模型分别对5种香肠进行了压触实验,应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法数据分析方法,对稀疏网格和密集网格下的特征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比较了两种情况下的结果与人工感官鉴评的相关程度,结果显示,密集网格实验结果与人工感官的相关性更高,表明通过数据插值将网格加密,能够提高对香肠类别划分的准确性,获得更接近人类口腔舌头所感知的结果。

二、双线性插值算法的一种快速实现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线性插值算法的一种快速实现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2.1 系统指标
    2.2 系统总体方案
    2.3 器件选型
        2.3.1 核心芯片选型
        2.3.2 存储模块的选型
        2.3.3 视频输入输出接口的选型
        2.3.4 传输模块选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框图
    3.2 视频发送卡电路设计
        3.2.1 视频接口
        3.2.2 外部存模块
        3.2.3 光纤接口
        3.2.4 外围电路
    3.3 阻抗匹配
    3.4 硬件设计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PGA的图像处理实现
    4.1 图像预处理
        4.1.1 图像时序介绍
        4.1.2 图像色彩空间转换
        4.1.3 高斯滤波算法实现
    4.2 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实现
        4.2.1 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逻辑设计
        4.2.2 图像截取补全算法
    4.3 实时图像缓存技术的实现
        4.3.1 控制器带宽分析
        4.3.2 控制器接口设计
        4.3.3 图像缓存控制逻辑设计
    4.4 高速视频传输的实现
    4.5 旋转算法的实现
    4.6 Alpha叠加融合算法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分析
    5.1 输入输出模块逻辑验证与分析
    5.2 DDR3 读写缓存验证与分析
    5.3 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模块验证与分析
    5.4 旋转算法模块验证与分析
    5.5 Alpha叠加融合算法模块验证与分析
    5.6 系统整体调试与分析
        5.6.1 联合调试与分析
        5.6.2 系统设计难点与解决方案
        5.6.3 逻辑资源与功耗分析
        5.6.4 设计指标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喷码机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喷码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2.2 嵌入式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管理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研究现状
        1.2.4 图像缩放处理算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安排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设计原则
    2.3 系统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管理系统软硬件设计
    3.1 安卓硬件平台设计
        3.1.1 核心板及处理器的选型
        3.1.2 触摸显示屏模块接口设计
        3.1.3 蓝牙WiFi模块设计
        3.1.4 电源模块设计
        3.1.5 外设接口模块设计
        3.1.6 STM32 模块及SPI接口设计
        3.1.7 安卓操作系统移植
    3.2 安卓终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3.2.1 安卓终端软件功能架构
        3.2.2 安卓终端GUI图形化界面
    3.3 PC端远程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3.3.1 PC端软件功能架构
        3.3.2 PC端GUI图形化界面
    3.4 系统功能测试
        3.4.1 安卓终端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3.4.2 PC端远程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管理系统通信交互设计
    4.1 通信网络架构设计
    4.2 系统通信流程设计
        4.2.1 系统总体通信流程
        4.2.2 Socket通信数据的解析流程
        4.2.3 PC端远程管理系统通信流程
        4.2.4 安卓终端管理系统通信流程
    4.3 通信数据交互格式设计
    4.4 通信协议测试
        4.4.1 测试用服务器的设计
        4.4.2 通信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Unicode字库提取设计及喷印图案缩放算法优化
    5.1 Unicode字库提取算法设计
        5.1.1 Unicode编码概述
        5.1.2 Unicode字库提取及绘制算法设计
        5.1.3 提取算法测试
    5.2 喷印图案缩放算法设计与优化
        5.2.1 最邻近插值算法
        5.2.2 双线性插值算法
        5.2.3 对比测试分析及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FPGA的水资源分布式呈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分布式呈像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水资源呈像系统中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
    2.1 FPGA关键技术简介
        2.1.1 FPGA构成结构
        2.1.2 FPGA设计方法
    2.2 FPGA呈像系统在图像处理中的优势
    2.3 呈像系统中的传感器技术
    2.4 FPGA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水资源呈像系统硬件设计
    3.1 呈像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3.2 主控板选型与应用
        3.2.1 主控芯片选型与应用
        3.2.2 DDR3存储模块
        3.2.3 SPI Flash存储模块
        3.2.4 外部晶振
        3.2.5 主控板实物图
    3.3 功能接口板硬件电路设计
        3.3.1 四路输入视频硬件设计
        3.3.2 电源模块硬件设计
        3.3.3 多模式视频输出模块硬件设计
        3.3.4 配置模块硬件设计
        3.3.5 传感器数据采集硬件设计
    3.4 功能接口PCB板设计与实物展示
        3.4.1 功能接口PCB板设计
        3.4.2 呈像系统实物图
    3.5 本章小结
4 水资源呈像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总体功能模块划分与逻辑功能实现
    4.2 多摄像头视频图像采集与预处理
        4.2.1 BT656标准简介
        4.2.2 BT656数据结构
        4.2.3 BT656视频数据解析模块
    4.3 高速视频图像缓存处理
        4.3.1 DDR3简介
        4.3.2 DDR3读写逻辑设计与调试
    4.4 广域视频图像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4.4.1 双线性插值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4.4.2 四路视频分割处理
        4.4.3 YCbCr格式转换器设计
        4.4.4 色度空间转化单元
    4.5 多传感器数据接收与发送模块
        4.5.1 参数信息融合
        4.5.2 UART数据帧格式
        4.5.3 串口功能仿真
        4.5.4 传感器数据传输协议设计与实现
    4.6 寄存器配置模块
        4.6.1 I2C总线使用及时序配置
        4.6.2 SIL9134和TW2867寄存器参数配置
    4.7 多模式视频显示模块设计
        4.7.1 VGA视频输出时序设计
        4.7.2 HDMI视频输出时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结果测试与分析
    5.1 功能测试
    5.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4)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宽带数字集群系统与视频稳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宽带数字集群系统及与视频稳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宽带数字集群系统及与视频稳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和论文结构
        1.3.1 选题意义
        1.3.2 论文结构
2.基于视频稳像技术的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2.1 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2.1.1 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架构
        2.1.2 公网集群系统视频传输的流程
    2.2 移动终端与调度终端的通信过程
        2.2.1 移动终端与调度终端的信令交互过程
        2.2.2 移动终端与调度终端的登录/注销信令流程
        2.2.3 移动终端与调度终端的视频传输信令流程
    2.3 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的处理流程
    2.4 视频稳像算法
        2.4.1 视频稳像运动估计算法
        2.4.2 视频稳像运动补偿算法
    2.5 视频稳像技术的评价方法
    2.6 本章小结
3.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
    3.1 概述
    3.2 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算法
        3.2.1 特征点检测算法的分析
    3.3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运动估计算法
        3.3.1 改进的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
        3.3.2 改进的SAD特征点匹配算法
        3.3.3 改进的RANSAC误匹配消除算法
    3.4 计算全局运动矢量
    3.5 基于双线性插值的运动补偿算法
    3.6 本章小结
4.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的实现
    4.1 视频传输功能的实现
        4.1.1 调度终端登录/注销功能的实现
        4.1.2 调度终端视频传输功能的实现
        4.1.3 调度终端视频稳像技术的实现
    4.2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运动估计算法的实现
        4.2.1 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的实现
        4.2.2 SAD特征点匹配算法的实现
        4.2.3 RANSAC误匹配消除算法的实现
    4.3 全局运动矢量求解的实现
    4.4 基于双线性插值的运动补偿算法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5.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内容
    5.3 功能测试
        5.3.1 登录/注销
        5.3.2 视频通话
    5.4 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K(?)hler投影的快速CT迭代图像重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T技术在文物保护的研究
        1.2.2 代数重建算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主要工作
        1.3.2 各章节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CT图像重建技术
    2.1 引言
    2.2 CT图像重建基础
        2.2.1 中心切片定理
        2.2.2 Radon变换
    2.3 CT图像重建算法
        2.3.1 解析重建算法
        2.3.2 迭代重建算法
    2.4 代数迭代重建算法
        2.4.1 代数迭代算法原理
        2.4.2 ART算法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维K(?)hler快速算法及实现
    3.1 引言
    3.2 投影系数计算
        3.2.1 像素驱动模型
        3.2.2 射线驱动模型
        3.2.3 距离驱动模型
        3.2.4 面积模型
    3.3 二维传统K(?)hler算法
    3.4 二维快速K(?)hler算法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1 投影分析
        3.5.2 重建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K(?)hler快速算法及实现
    4.1 引言
    4.2 三维传统K(?)hler算法
    4.3 三维快速K(?)hler算法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1 前向投影分析
        4.4.2 重建分析
        4.4.3 实际扫描重建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Threads多核并行重建
    5.1 引言
    5.2 多核并行技术
        5.2.1 MPI
        5.2.2 OpenMP
        5.2.3 pThreads
    5.3 ART算法并行重建设计原理
        5.3.1 基于pThreads方法ART并行算法设计
        5.3.2 ART并行算法优化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多工位视觉的小型零件高速瑕疵检测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需求分析
    2.3 总体方案设计
    2.4 系统硬件设计
    2.5 视觉软件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线性插值亚像素尺寸测量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零件外形尺寸测量流程
    3.3 零件轮廓区域提取
        3.3.1 图像去噪
        3.3.2 基于OTSU的阈值分割
        3.3.3 基于形态学差分的轮廓区域提取
    3.4 亚像素边缘提取
        3.4.1 边缘粗定位
        3.4.2 双线性插值法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进LOG表面瑕疵检测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零件表面瑕疵检测流程
    4.3 图像增强
    4.4 导向滤波
    4.5 I-LOG算法(Improved Laplacian of Gaussian)
        4.5.1 自适应高斯滤波
        4.5.2 双向异径LOG核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进残差网络瑕疵分类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残差网络方案设计
    5.3 数据集及预处理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试验台设计与实验
    6.1 引言
    6.2 硬件选型及试验台设计
    6.3 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6.3.1 PLC功能模块设计
        6.3.2 系统启停流程设计
    6.4 视觉系统软件开发
        6.4.1 软件开发平台
        6.4.2 软件界面设计
    6.5 系统实验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太赫兹图像高分辨重构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太赫兹成像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图像超分辨重构算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太赫兹成像及超分辨重构理论
    2.1 太赫兹成像原理
        2.1.1 太赫兹的产生和探测
        2.1.2 太赫兹阵列探测成像
    2.2 太赫兹图像降质模型
    2.3 图像超分辨重构的理论基础
        2.3.1 基于重建的图像超分辨恢复
        2.3.2 基于学习的图像超分辨重构
    2.4 图像重构质量评价
        2.4.1 主观评价方法
        2.4.2 客观评价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赫兹成像平台
    3.1 太赫兹成像方案
    3.2 平台搭建
    3.3 成像实验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凸集投影算法的太赫兹图像超分辨重构
    4.1 凸集投影算法原理
    4.2 经典凸集投影算法实现
        4.2.1 构建参考帧
        4.2.2 运动估计
        4.2.3 点扩散函数修正
        4.2.4 参数值的选取
    4.3 改进的凸集投影算法
        4.3.1 参考帧的构建
        4.3.2 优化点扩散函数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太赫兹图像超分辨重构
    5.1 卷积神经网络
        5.1.1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5.1.2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
        5.1.3 卷积神经网络经典模型
    5.2 超分辨率卷积神经网络
        5.2.1 FSRCNN简介
        5.2.2 FSRCNN算法流程
    5.3 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超分辨率重构
        5.3.1 卷积神经网络单帧图像重构局限
        5.3.2 网络结构优化
        5.3.3 优化损失函数
    5.4 网络训练
        5.4.1 实验数据集
        5.4.2 实验参数和实验环境
    5.5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视频稳像技术在巡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频巡防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电子稳像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2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巡防系统介绍
    2.2 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
    2.3 视频稳像方案设计
        2.3.1 运动估计方案
        2.3.2 运动滤波方案
        2.3.3 运动补偿方案
    2.4 仿真平台设计
    2.5 稳像算法评价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运动估计算法研究
    3.1 图像特征点提取算法研究
        3.1.1 常用的特征点提取算法
        3.1.2 AT-FAST特征点检测算法设计与实现
        3.1.3 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实现
    3.2 特征点描述和匹配算法研究
        3.2.1 BRIEF特征描述和基于汉明距离的特征匹配算法
        3.2.2 基于改进BRIEF特征描述和匹配方案设计
        3.2.3 局部区域匹配方案设计
    3.3 全局运动矢量估计算法研究
        3.3.1 图像变换模型分析
        3.3.2 基于RANSAC的全局运动估计算法
        3.3.3 基于SC-PROSAC的全局运功估计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运动滤波与运动补偿算法研究
    4.1 基于Kalman的运动滤波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2 抖动图像补偿算法研究
    4.3 参考帧选取策略研究
        4.3.1 常用的参考帧选取策略
        4.3.2 自适应参考帧选取方案设计
    4.4 无定义像素区域重建算法研究
        4.4.1 常见的无定义像素区域重建技术
        4.4.2 基于参考帧填充的无定义像素区域重建方案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功能测试与分析
    5.1 仿真平台介绍及测试数据集制作
    5.2 特征点提取实验
    5.3 特征描述和匹配实验
    5.4 运动估计实验
    5.5 运动滤波实验
    5.6 视频稳像实验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插值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1.2.2 基于重构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1.2.3 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1.3 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相关理论知识
    2.1 引言
    2.2 基础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
        2.2.1 图像灰度变换
        2.2.2 图像几何变换
    2.3 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知识
        2.3.1 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卷积运算
        2.3.2 卷积神经网络
    2.4 超分辨率重建与图像增强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结合双线性插值与局部均值的超分辨率算法
    3.1 引言
    3.2 本章算法
        3.2.1 双线性插值
        3.2.2 结合局部均值的双线性插值算法
    3.3 实验与分析
        3.3.1 数据集准备
        3.3.2 算法有效性验证
        3.3.3 不同算法的结果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区域自适应多尺度强光融合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4.1 引言
    4.2 本章算法
        4.2.1 强光融合
        4.2.2 多尺度强光融合
        4.2.3 区域自适应多尺度强光融合
    4.3 实验与分析
        4.3.1 数据集准备
        4.3.2 算法有效性验证
        4.3.3 不同算法的结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超分辨率算法
    5.1 引言
    5.2 本章算法
        5.2.1 卷积网络与灰度变换
        5.2.2 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
    5.3 实验与分析
        5.3.1 数据集准备
        5.3.2 算法有效性验证
        5.3.3 不同算法的结果比较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基于仿舌分布式力学检测装置密集化力学信息的质地感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仿生舌舌触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柔性力学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仿舌分布式力学信息检测平台
    2.1 仿舌分布式力学检测装置
        2.1.1 仿舌力学检测硬件装置
        2.1.2 仿舌力学检测软件
    2.2 仿舌分布式力学检测装置基本性能测试
        2.2.1 舌触力学信息特征
        2.2.2 仿舌分布式力学检测装置性能分析
    2.3 香肠压触实验及方法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人工感官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舌触力学仿真建模
    3.1 仿舌分布式力学有限元分析建模软件
        3.1.1 ANSYS
        3.1.2 ABAQUS
    3.2 柔性舌面运动过程的模拟
        3.2.1 舌面动态过程分析
        3.2.2 柔性舌面形态变化的处理
    3.3 基于ABAQUS的柔性舌面压触力学模型建立
        3.3.1 建模基本假定
        3.3.2 柔性舌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力学建模结果及分析
    3.4 舌触力学接触信息密集化求解
        3.4.1 舌触应力与曲率
        3.4.2 舌触仿真模型力学信息的获取
        3.4.3 舌触力学信息稀疏-密集求解
        3.4.4 舌触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仿舌分布式力学检测装置和力学仿真模型的食品质地感知分析
    4.1 食品质地指标的建立
        4.1.1 硬度
        4.1.2 弹性
    4.2 数据分析方法
        4.2.1 支持向量机
        4.2.2 随机森林法
    4.3 基于多模式识别技术的香肠质地感知分析
        4.3.1 仿舌力学检测装置稀疏-密集对比模型分类
        4.3.2 仿真建模稀疏-密集对比模型分类
        4.3.3 稀疏与密集网格划分质地感知结果分析
        4.3.4 人工感官鉴评结果分析
    4.4 感官鉴评与密集信息质地分类相关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双线性插值算法的一种快速实现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设计[D]. 陈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2]喷码机管理系统设计[D]. 熊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基于FPGA的水资源分布式呈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文清.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4]公网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视频稳像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 王凯冬.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5]基于K(?)hler投影的快速CT迭代图像重建研究[D]. 师蒲松. 西北大学, 2021(12)
  • [6]基于多工位视觉的小型零件高速瑕疵检测系统开发[D]. 孙翔.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2)
  • [7]太赫兹图像高分辨重构算法研究[D]. 雷茂.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8]视频稳像技术在巡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张蒙蒙.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9]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研究[D]. 廖小华.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10]基于仿舌分布式力学检测装置密集化力学信息的质地感知研究[D]. 吕闯.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双线性插值算法的一种快速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