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动平衡方法探讨

低速动平衡方法探讨

一、关于低速动平衡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盛德恩,郭卫建[1](2021)在《高速动平衡机的描述与检验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简要论述了高速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场合,提出了描述高速动平衡机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为高速平衡机用户与制造厂家建立共同的技术准则,为高速平衡机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建议。

张雪辉,焦瀚晖,胡东旭,李文,左志涛,陈海生[2](2021)在《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现场动平衡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高速转子的不平衡故障问题,该研究需要同时考虑方法的适用性、稳定性、结构设计及实施方法。针对现场运行过程中旋转机械的不平衡问题,对目前整机动平衡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现场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概述了现场动平衡方法的基础和研究现状,从方法原理及现场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根据现场实际案例,对各方法在现场动平衡中的应用现况进行了介绍,对现场动平衡各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在推广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总结;为解决旋转机械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三维一体的动平衡体系。以上系统性方法可作为今后动平衡方法研究的重要方向。

孙震[3](2021)在《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波轮洗衣机常采用被动平衡技术进行振动的抑制,但其在临界转速附近及以下区域无作用甚至会增大系统的振动。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于洗衣机振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被动平衡技术难以满足。随着主动平衡技术的发展,洗衣机主动平衡技术已成为目前最新的发展趋势。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波轮洗衣机新型主动平衡结构,对其振动抑制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加工制作了新型物理样机结构,并对其振动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具体包括:首先,对洗衣机主要结构进行了分类,推导了不同结构类型刚体的动能表达形式,分析了系统的总势能与广义悬挂力模型,并应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波轮洗衣机振动模型。为确定动力学模型中关键参数数值,对实际物理样机进行了实验,测得其稳态振幅,并通过与模型仿真结果对比,确定了合理的模型参数。其次,为检测主动平衡所需的偏心相位与振幅信息,分析了相位零点与位移检测的相关传感器方案,选择了霍尔开关与霍尔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零点与振动位移;通过COMSOL建立的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磁铁宽度与传感器高度变化对霍尔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幅值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峰值法、FFT、互相关法等相位与振幅检测方法,通过实验对比,确定互相关法作为最终的相位与振幅检测方法。进而,设计一种新型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结构,将普通用水作为平衡质量进行主动振动抑制,设计了其进水结构、储水结构与排水结构等,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利用Simulink建立的其主动平衡仿真模型,分析了吊杆轴向阻尼系数、吊杆球铰阻尼系数、吊杆弹簧刚度、偏心高度、偏心质量等关键参数对洗衣机主动平衡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再以不同转速下洗衣机主动平衡仿真分析为基础,确定了主动平衡控制算法,其采用多转速点平衡的策略,结合振动位移与相位进行喷水量的分解,确定了不同转速点下喷水修正角度及停止条件等,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主动平衡过程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制作了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物理样机,开发了主动平衡微机控制系统,编制了主动平衡微机算法,包括偏心量的检测与主动平衡控制等部分;针对固定偏心块与湿衣物两种情况进行了主动平衡实验。

董航[4](2021)在《初冷温度对含蜡原油流变性及蜡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蜡原油易受剪切和热历史因素影响而呈现纷繁复杂的流变性表现,使其输送和储存中更易于发生胶凝事故。因此,对含蜡原油在复杂历史因素作用下的流变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工程上对其进行热处理改性输送的基础。目前,相关领域研究普遍认可内相颗粒的微观动力学行为和相互作用在多相体系宏观流变性上发挥着直接而决定性作用,但在含蜡原油流变性研究方面,对有剪切等外力作用下蜡晶动态聚集过程和动力学行为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以热历史因素中的初始冷却温度为研究切入点,以流变测量方法和创新性构建的流变-偏光显微原位同步测量技术对耦合降温速率和剪切作用下,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流变性和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并尝试以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分析作为新的视角,对多因素协同作用下含蜡原油复杂流变性产生的微观机制进行深度剖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流变-偏光显微原位同步测量系统,加之改进的多角度复合型光源,首次实现了对含蜡原油经受剪切的流动状态下,蜡晶动态聚集过程和动力学行为的原位观测,并可同步获取流变数据,从而构建了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与含蜡原油宏观流变性间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蜡晶动力学行为的基本方程,明确了含蜡原油冷却过程中,蜡晶动力学行为和微观聚集行为的6个不同阶段,对不同阶段的主导作用力进行了阐释,并证明蜡晶空间分布、空间密度和边缘间距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其次,采用流变测量技术对静态和动态冷却中,非牛顿含蜡原油剪切稀释性表现和胶凝结构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静冷条件下存在令含蜡原油流变性恶化、改善和平稳变化的不同初始冷却温度区间,阐明不同区间内含蜡原油内部结构的本质差异性表现。进一步对不同初始冷却温度下,含蜡原油流变性和胶凝结构行为对剪切作用的响应表现进行深度剖析,明晰了动冷条件下,含蜡原油流变性受初始冷却温度的影响规律和原因。最后,从冷却胶凝过程中的蜡晶微观形貌、动力学行为演变和恒温剪切下的蜡晶动力学行为三个方面对初始冷却温度影响含蜡原油流变性的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分析。以微观形貌、空间分布、动力学行为和相互作用力的特异性表现为依据,辨析不同初始冷却温度下形成蜡晶的本质差异性并将其聚类为两种不同类型,进一步阐释了其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机制。此外,基于恒温剪切作用下的蜡晶动力学行为,对含蜡原油剪切稀释性产生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细化分析,并对不同初始冷却温度下,因蜡晶絮凝倾向和结构属性不同造成的剪切稀释性差异进行剖析,进一步论证了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影响机制。总体来说,本文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含蜡原油复杂流变性和应对热历史等因素变化产生的流变响应规律和机理的认识,也能为含蜡原油复杂流动和传热规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陈就兴[5](2020)在《9E燃气轮机轴瓦不稳定振动问题监测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燃机工业起步晚,外方对燃机设计技术封锁等因素影响,我国燃机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未摆脱。燃机转子作为燃气轮机重要的运行部件,对其特性的掌握是实现燃机国产化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本文通过对本特利3500振动监测系统的研究,掌握9E燃气轮机轴系振动的特点,在原有的系统上增加瓦振数据,并找到可以采集历史数据的方案。通过振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跟踪燃气轮机转子振动变化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9E燃气轮机和发电机振动的变化趋势,找到引发轴瓦不稳定振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经过多次的现场动平衡试验优化转子的振动,采用缸体激光对中、转子工厂动平衡、以及人工降温方法、改变机组正常启动方式等策略,降低振动幅值和爬升高度,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9E燃气轮机复杂的振动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跟踪运行参数,以及采取逐项排除方法才可以找到引起轴瓦不平衡振动的主要原因。存在热弯曲现象的9E燃气轮机转子,动平衡只是降低振动幅值,并不能彻底根治振动爬升问题。除了解体检修燃气轮机转子外,还需要进一步查找导致热弯曲的影响因素,比如透平温度、运行环境等各种因素。对于可能导致缸体变形和转子热弯曲的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故障重复出现。该研究可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宝贵的经验数据和参考方案。

宋来运[6](2020)在《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及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动静压气浮轴承以其摩擦小、精度高、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高精度加工领域。而以动静压气浮轴承为支撑系统的高速/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作为超精密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是超精密机床实现超高精度加工的根本基础。然而,动静压气浮轴承还存在刚度较低,承载能力不高和容易失稳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动静压气浮主轴在高效、稳定、可控和工业化的超精密加工领域的应用。因此,围绕动静压气浮主轴动静态性能的理论分析及动静压气浮主轴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这两个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验验证两个层面对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和动态稳定性等综合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分析验证了动静压气浮主轴的优化设计参数对主轴系统动静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设计研发高速/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建立了高速动静压气浮径向轴承的静态性能分析模型,针对高速工况下流量系数不准确的科学问题,基于有限单元法,提出流量系数的修正公式,并探究了流量系数对动静压气浮径向轴承静态性能的影响。利用修正后的流量系数模型,建立了5自由度动静压气浮轴承组的静态性能计算分析模型,提出了5自由度动静压气浮轴承组角刚度的计算方法,解析了轴承结构参数对动静压气浮轴承系统静态性能的影响。动静压气浮轴承的动态特性是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为此,本文建立了动静压气浮轴承动态性能的分析计算模型,解析了轴承参数对动刚度和动阻尼的影响规律;针对研制的螺旋沟槽微结构动静压气浮轴承,通过变换雷诺方程,提出了螺旋沟槽微结构的数值处理办法,阐明了螺旋沟槽的作用机理,优化了螺旋沟槽微结构的结构参数;基于动静压气浮轴承的动刚度和动阻尼,建立了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为研究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和稳定性提供了数据基础。基于动静压气浮轴承动态特性的研究,研究了一般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和带螺旋沟槽微结构的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分别解析了轴承结构参数和沟槽结构参数对主轴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最终的设计参数,计算分析了两系统的临界转速。通过数值求解非稳态雷诺方程,提出了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回转精度的计算模型,阐释了主轴转速、负载、动平衡等级及转子质量等因素产生的典型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解析了动静压气浮轴承的结构参数对动静压气浮主轴回转精度的影响。最后,研制了一台高速动静压气浮主轴,搭建了主轴动静态特性实验平台,测量了高速动静压气浮主轴的动态振动,对动静压气浮主轴系统的临界转速和稳定性特性进行了验证;测量了高速动静压气浮主轴的动态跳动,验证了主轴回转精度模型的有效性。研制了一台高精度动静压气浮磨床主轴,针对其静态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动静压气浮轴承静态性能的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测量分析了高精度气浮磨床主轴的动态特性,对动静压气浮轴承的动态稳定性及主轴回转精度模型进行了验证。

翟丽娟[7](2020)在《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文中认为由于制造、安装误差以及材料不均匀等因素,转子质心或多或少都会偏离其几何中心,即存在不平衡。在转子高速旋转时,不平衡会导致非期望的振动。转子不平衡是造成旋转机械设备振动的主要因素,通过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的相关方法对不平衡振动信号进行精确提取,分析旋转设备可能的故障因素进而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对旋转机械设备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研究了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转子动平衡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基于影响系数法的双面动平衡测试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平衡振动信号幅值与相位提取方法。建立了含有弯曲与不平衡故障的转子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与仿真分析。对转子振动系统的一些典型故障及其随转速的变化特征进行论述,得出不平衡振动信号提纯的理论基础。其次,提出不平衡振动信号消减提纯的具体实施步骤,并对传感器信号的重采样技术进行详细推导。在此基础上,结合信号重采样技术和转子振动特性,给出了一种转子纯失衡振动响应消减提纯技术,剔除了非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工频干扰下不平衡振动信号的精确提取,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转子动平衡方法。再次,阐述了基于FFT的振动信号提取方法的原理性误差,给出了提高振动信号提取精度的措施,讨论了动平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参数误差,并对该误差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工程实际中减小动平衡误差提供理论支撑。最后,搭建了转子动平衡实验平台,结合该平台分析了原始振动响应、常规动平衡后转子振动响应以及消减动平衡后振动响应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抑制高速下转子失衡振动,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保障高速转子的安全平稳运行。

殷杰[8](2020)在《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核电上充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核电上充泵是核电站中至关重要的设备,为了确保上充泵稳定运行,需要对其运行过程的振动信号进行监测,通过使用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其故障特征,并在故障发生的初期进行处理。由于大多数旋转机械的故障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征,而Hilbert Huang变换(HHT)在处理这类信号具有优势,该方法已经普遍运用到故障诊断、语音处理、指数预测和工程振动等领域。但目前Hilbert Huang变换还存端点效应的缺点,在信号的两端无法正常的分解,针对这个问题,本文进行了改进,并通过Matlab仿真与实际故障实验验证改进的有效性,本片论文具体工作如下:1简单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了核电上充泵的结构组成,对离心泵的故障诊断从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接着介绍了常见的时频分析方法:短时傅里叶变换、魏格纳分布、小波变换及HHT,并结合信号的特征对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确定本文的方法,针对核电上充泵常见的几种故障进行分析,通过力学模型阐明齿轮故障、滚动轴承故障及转子碰摩故障的频域特性;2针对HHT中经验模态分解时的端点效应,用图例说明产生的原因及端点效应导致的后果,接着采用基于波形匹配和最小范数和的端点延拓方法对EMD进行改进,通过计算机仿真将本文延拓方法与其他几类延拓方法对比,验证了有效性;3为分析核电上充泵机组内的齿轮箱故障与XJTU-SY轴承数据集内的轴承故障,使用改进HHT算法分解信号,准确判断了其故障,接着对核电上充泵进行了耐久性试验,试验中,在线状态监测系统观测到了非驱动端垂直方向多倍频增加与一倍频降低的现象,通过转子碰摩频域特征与对应轴瓦温度变化率进行诊断,最后与实际拆修现象对比,表明转子因不平衡而引起了上轴瓦碰摩故障;4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的多级泵叶轮装配优化工艺,以解决多级转子在安装过程中的无序现象,经过优化装配相位,可以有效的降低转子在低速和高速动平衡实验中的振动幅值,为核电上充泵不平衡故障比率的降低做了贡献;5采用Matlab GUI对本文涉及的程序开发其人机界面,并集成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现场动平衡程序,结合本文HHT分析与转子不平衡优化,构建了核电上充泵故障诊断系统。

肖洒[9](2020)在《转子不平衡故障机理及其精确动平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旋转机械已经是工业部门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类设备,在旋转机械中最经常出现的故障类型就是不平衡,所以转子不平衡故障机理和动平衡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转子工程应用中,由于转子系统自身结构等因素,转子必然存在各向异性。转子的各向异性会使转子同一截面在不同方向的响应不同,转子转频的轴心轨迹为椭圆,若要仍然以某一方向的振动来描述转子的振动状态,并根据这一方向的振动来进行动平衡,必然会引入误差。全矢谱这一同源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更加全面的描述转子的振动状态,弥补了传统方法的缺陷,将全矢谱技术与影响系数法相结合的全矢动平衡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各向异性的转子动平衡问题。针对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规律的研究,分别推导了Jeffcott转子模型、各向异性转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下不平衡响应的解析解。对各向异性进行数值仿真进一步研究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的特性。综合三种模型得到的响应和数值仿真的结果可以得到结论:受各向异性的影响转子轴心轨迹为椭圆,x、y方向幅值不同,相位差也并非90°。在整个升速的过程中受到各向异性影响,x、y方向会在不同转速下响应幅值达到最大值,即在两个方向的临界转速不同,因此仅仅从某一方向很难对转子系统进行完整的状态描述,使用全矢谱可以很好的融合各向异性造成的差异,对转频响应有更加完整的描述,有助有不平衡故障的判断。转子不同方向的响应,除了受到各向异性的影响,还会受到转子系统内激励的影响。一般进行动平衡时普遍认为转频的响应仅有不平衡激励造成,但由于旋转机械所处的环境难免也存在与转频同频的环境激励,若转子系统不平衡激励与环境激励同时存在,系统的动态特性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全矢动平衡方法以主振矢为动平衡参考会存在误差,因此需要将全矢动平衡方法的平衡目标进行优化,本文提出两种优化方法:1、在已知转子大部分物理参数后,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环境激励所存在的角度,以环境激励存在角度的垂直方向为参考则可以进行动平衡。2、基于全矢谱技术,将转频椭圆等效成为转频圆,并以等效转频圆的半径代替全矢动平衡方法里的平衡目标,定义了等效振矢不平衡响应(EVUR),以等效转频圆半径作为不平衡响应的幅值,以椭圆相位角为不平衡相位,这种方法平均均化了环境激励在某一方向产生的影响,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环境激励带来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和模型仿真的手段证明了等效振矢不平衡响应(EVUR)相对于全矢不平衡响应(FVUR)在复杂环境激励影响对转子进行动平衡的优势。由于环境激励与很多非线性因素一样,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模拟代价过于大,一般以仿真手段进行模拟实验。所以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受环境激励影响下转子各向异性转子的动平衡表实验,验证了等效振动矢量这一平衡目标在平衡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相对于全矢动平衡方法优势。

陈亮[10](2020)在《基于有限元大功率储能飞轮转子强度分析和动平衡模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国家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火电机组调峰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两个细则”、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给电网侧带来的压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国家对参与深度调峰电厂给与经济补偿政策、储能市场的高速发展等背景下,对比分析各个储能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储能系统应用的场所,飞轮储能系统从中脱颖而出,将飞轮储能系统应用于电厂调峰,协助电厂快速跟踪AGC指令,降低因深度调峰而对电厂带来的负面影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针对应用于电厂调峰的飞轮储能系统,以某种型号的大功率钢制飞轮转子为对象,开展飞轮转子动力学特性及动平衡模拟。对飞轮转子进行结构参数设计及优化,结合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飞轮转子的应力进行模拟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较为理想。对飞轮转子进行模态分析,计算转子的前10阶固有频率,通过改变轴承的刚度、安装的位置及安装的数目,达到改变转子固有频率的目的。对飞轮转子进行动平衡模拟研究,在低转速平衡机的工作转速为700r/min、平衡精度为G0.4的背景下,通过利用Ansys Workbench和APDL命令流相结合的方法,模拟计算出转子平衡前、加试验配重的谐响应曲线,利用加速度的Bode图,得到振幅和相位,计算平衡配重。利用谐响应模块计算飞轮转子上下两端轴承的轴承力,通过改变不平衡质量的位置,得到了极限的轴承力,为机械轴承和电磁轴承的设计、选型、计算提供了指导。

二、关于低速动平衡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低速动平衡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动平衡机的描述与检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速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
3 高速平衡机性能的描述
4 高速动平衡机的检验
5 小结

(2)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影响系数法
    1.1 方法原理
    1.2 研究现状
    1.3 现场应用
        1.3.1 影响系数法
        1.3.2 三圆法
    1.4 小结
2 模态平衡法
    2.1 方法原理
    2.2 研究现状
    2.3 现场应用
    2.4 小结
3 全息动平衡技术
    3.1 方法原理
    3.2 研究现状及小结
4 自动平衡技术
    4.1 原理及研究现状
        4.1.1 被动式自动平衡技术
        4.1.2 主动式自动平衡技术
    4.2 现场应用
    4.3 小结
5 现场动平衡讨论与展望
6 结束语

(3)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洗衣机减振抑振方法研究现状
        1.2.2 振动幅值与相位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主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波轮洗衣机振动模型的建立
    2.1 波轮洗衣机振动模型的建立
        2.1.1 等效刚体1 的动能描述
        2.1.2 等效刚体2 的动能描述
        2.1.3 变质量体的动能描述
        2.1.4 系统重力势能与悬挂系统广义力描述
        2.1.5 系统整体振动模型的描述
    2.2 波轮洗衣机关键模型参数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波轮洗衣机偏心量检测方法研究
    3.1 波轮洗衣机零位信号的检测
    3.2 波轮洗衣机位移信号的检测
    3.3 霍尔位移传感方案的仿真研究
        3.3.1 磁铁自身磁场仿真模型的建立
        3.3.2 磁铁高度对霍尔位移传感器信号的影响
        3.3.3 磁铁宽度对霍尔位移传感器信号的影响
    3.4 位移信号幅值与相位的检测方法
        3.4.1 峰值检测法
        3.4.2 FFT方法
        3.4.3 互相关法
        3.4.4 不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平衡方案设计及动态性能仿真研究
    4.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结构设计
        4.1.1 主动平衡进水结构
        4.1.2 主动平衡储水结构
        4.1.3 主动平衡排水结构
        4.1.4 主动平衡结构工作原理
    4.2 系统关键参数对稳态振幅和相位的影响
        4.2.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仿真模型
        4.2.2 吊杆轴向阻尼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3 吊杆球铰阻尼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4 吊杆弹簧刚度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5 偏心高度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6 偏心质量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3 不同转速下主动平衡过程仿真分析
        4.3.1 低速状态下主动平衡过程仿真分析
        4.3.2 高速状态下主动平衡过程仿真分析
    4.4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控制算法的确定
        4.4.1 平衡腔喷水量的分解方法
        4.4.2 主动平衡控制算法喷水修正角度的确定
        4.4.3 主动平衡控制算法停止条件的确定
        4.4.4 定质量偏心主动平衡仿真分析
        4.4.5 变质量偏心主动平衡仿真分析
        4.4.6 突变偏心主动平衡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实验研究
    5.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实验装置
        5.1.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物理样机及动平衡
        5.1.2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控制器
    5.2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微机控制算法
        5.2.1 波轮洗衣机偏心量检测算法
        5.2.2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控制算法
    5.3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实验
        5.3.1 实验环境的搭建
        5.3.2 定质量偏心主动平衡实验
        5.3.3 动态偏心主动平衡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4)初冷温度对含蜡原油流变性及蜡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热历史影响含蜡原油流变性研究现状
        1.2.2 含蜡原油中的蜡晶微观结构形态
        1.2.3 复杂多相体系流变性与内相颗粒动力学行为的关联性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样品
        2.1.1 实验油样的基本性质
        2.1.2 实验油样的全烃碳数分布
        2.1.3 实验油样的析蜡特性参数
    2.2 流变测量方法
        2.2.1 实验油样的黏度和粘温特性测试
        2.2.2 实验油样的黏弹性测试
    2.3 静态冷却过程的显微观测方法
        2.3.1 偏光显微成像系统
        2.3.2 实验方法及内容
        2.3.3 图像处理及定量识别方法
    2.4 动态冷却过程的显微观测方法
        2.4.1 流变-偏光显微原位同步测量系统
        2.4.2 实验方法和内容
        2.4.3 多角度复合型光源的实施效果
        2.4.4 图像处理及定量识别方法
        2.4.5 蜡晶微观特征参数
        2.4.6 测量结果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冷却胶凝过程中的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
    3.1 剪切流场的构建
    3.2 剪切流场中的蜡晶动力学模型
        3.2.1 蜡晶运动控制方程
        3.2.2 液态烃对蜡晶的作用力及力矩模型
        3.2.3 蜡晶间作用力模型
    3.3 蜡晶聚集过程及其动力学行为
        3.3.1 蜡晶以单体颗粒形式沿流场滚动前进
        3.3.2 蜡晶以短时稳定的团聚体结构沿流场滚动前进
        3.3.3 蜡晶团聚体结构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3.3.4 蜡晶以稳定的絮凝体结构沿流场前进
        3.3.5 蜡晶以二维网状絮凝结构在流场中滑移前进
        3.3.6 蜡晶以三维网状絮凝结构终止体系流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静冷条件下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流变性影响规律
    4.1 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性的影响规律
    4.2 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胶凝结构行为的影响规律
        4.2.1 胶凝含蜡原油温度依赖的黏弹性行为
        4.2.2 胶凝含蜡原油时间依赖的黏弹性行为
        4.2.3 胶凝含蜡原油时间依赖的变形行为规律
        4.2.4 胶凝含蜡原油结构破坏过程的黏弹性表现
        4.2.5 结构恢复时的触变性表现
    4.3 不同降温速率下初始冷却温度对胶凝含蜡原油结构行为的影响
        4.3.1 胶凝含蜡原油时间依赖的黏弹性行为
        4.3.2 胶凝含蜡原油时间依赖的变形行为规律
        4.3.3 胶凝含蜡原油结构破坏过程的黏弹性表现
        4.3.4 结构恢复时的触变性表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冷条件下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流变性影响规律
    5.1 动冷条件下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粘温特性的影响规律
        5.1.1 不同剪切强度下含蜡原油粘温特性与初始冷却温度的关系
        5.1.2 不同初始冷却温度下含蜡原油粘温特性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5.2 动冷条件下初始冷却温度对含蜡原油胶凝结构行为的影响
        5.2.1 动冷条件下含蜡原油时间依赖的黏弹性行为
        5.2.2 动冷条件下胶凝含蜡原油结构破坏过程的黏弹性表现
        5.2.3 动冷条件下胶凝含蜡原油结构恢复过程的触变性规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初始冷却温度影响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微观作用机制
    6.1 冷却胶凝过程中的蜡晶微观形貌演变
        6.1.1 静态冷却条件下的蜡晶微观形貌演变
        6.1.2 动态冷却条件下的蜡晶微观形貌演变
    6.2 冷却胶凝过程中的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
        6.2.1 恶化初始冷却温度时的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
        6.2.2 改善初始冷却温度时的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
    6.3 恒温剪切作用下的蜡晶微观动力学行为
        6.3.1 恒温剪切作用下含蜡原油流变-显微同步实验结果
        6.3.2 恒温剪切作用下流变-显微同步实验结果定量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致谢

(5)9E燃气轮机轴瓦不稳定振动问题监测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9E燃气轮机组振动监测系统
    2.1 振动监测系统组成
        2.1.1 轴振监测系统
        2.1.2 瓦振监控系统
    2.2 振动数据的测量装置
    2.3 振动数据的采集装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测量功能扩展及干扰问题的改进
    3.1 振动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3.2 振动测量系统功能扩展
        3.2.1 振动历史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3.2.2 振动测量通道的扩展
    3.3 振动干扰问题的研究及改进
        3.3.1 多倍频干扰问题的研究
        3.3.2 测量误差问题的研究及改进
        3.3.3 测量元件可靠性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平衡技术在9E燃气轮机组的应用研究
    4.1 动平衡原理
    4.2 现场动平衡试验措施及效果分析
        4.2.1 现场动平衡试验措施
        4.2.2 现场动平衡试验效果分析
        4.2.3 现场动平衡试验总结
    4.3 工厂动平衡试验措施及效果分析
    4.4 不稳定振动优化措施
        4.4.1 发电机动平衡的优化
        4.4.2 燃气轮机3号轴瓦振动爬升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E燃气轮机轴瓦不平衡问题的研究
    5.1 轴瓦不平衡的状态监测
        5.1.1 滑动轴承工作原理
        5.1.2 9E燃气轮机3号轴瓦的监测
        5.1.3 9E燃气轮机2号轴瓦的监测
    5.2 激光对中技术在9E燃气轮机的应用
        5.2.1 缸体激光对中技术的应用
        5.2.2 轴承座激光对中技术的应用
        5.2.3 激光对中应用效果及验证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动静压气浮主轴概况
        1.2.1 气浮轴承应用现状
        1.2.2 超高速/超精密动静压气浮主轴的产业现状
    1.3 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动静压气浮轴承流量系数研究
        1.3.2 动静压气浮轴承静态特性研究
        1.3.3 动静压气浮轴承动态特性研究
        1.3.4 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及回转精度研究
    1.4 现有研究的问题分析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动静压气浮轴承的流量系数及静态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动静压气浮轴承的流量系数研究
        2.2.1 动静压气浮轴承流量系数及有限元计算模型
        2.2.2 高速动静压气浮径向轴承流量系数的研究及修正
        2.2.3 高速动静压气浮轴承流量系数的实验验证
    2.3 基于流量系数修正的动静压气浮轴承静态性能研究
        2.3.1 流量系数对动静压气浮径向轴承静态性能影响
        2.3.2 基于修正流量系数模型下轴承参数对轴承静态性能的影响
    2.4 多自由度动静压气浮轴承系统的角刚度性能研究
        2.4.1 动静压气浮轴承系统的角刚度概述
        2.4.2 多自由度动静压气浮轴承角刚度计算方法
        2.4.3 多自由度动静压气浮轴承组静态性能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静压气浮轴承的动态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动静压气浮轴承动态性能研究
        3.2.1 动静压空气轴承的有限差分法计算模型
        3.2.2 动静压气浮轴承的动态性能研究
    3.3 螺旋沟槽结构对动静压气浮轴承的动态性能影响研究
        3.3.1 雷诺方程的变换及螺旋沟槽处理办法
        3.3.2 螺旋沟槽的作用机理研究
    3.4 基于有限元的转子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3.4.1 动静压轴承系统的模型建立
        3.4.2 动静压轴承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分析和主轴回转精度研究
    4.1 引言
    4.2 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动态稳定性研究
        4.2.1 动静压气浮轴承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及分析方法
        4.2.2 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及临界速度分析
        4.2.3 沟槽结构的动静压气浮轴承的稳定性影响分析
    4.3 动静压气浮主轴系统回转精度研究
        4.3.1 雷诺方程的时域求解及主轴径向回转精度计算模型
        4.3.2 主轴典型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4.3.3 主轴系统参数对其回转精度的影响分析
        4.3.4 动平衡水平及轴承结构参数对回转精度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高精度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高速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5.2.1 高速动静压气浮主轴的整体结构
        5.2.2 高速动静压主轴的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
    5.3 高速动静压气浮主轴的动态性能实验
        5.3.1 高速动静压气浮主轴的动态振动实验
        5.3.2 高速动静压气浮主轴的动态跳动实验
    5.4 高精度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5.4.1 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整体设计
        5.4.2 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关键零部件设计及制造
    5.5 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的静态性能测量实验
        5.5.1 径向/轴向刚度实验
        5.5.2 耗气量实验
    5.6 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的动态性能实验
        5.6.1 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的振动测量实验
        5.6.2 高精度动静压气浮主轴的回转精度测量实验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动平衡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1 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
        1.2.2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取算法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纯理论基础
    2.1 动平衡测试技术理论基础
        2.1.1 动平衡基本原理
        2.1.2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取算法
    2.2 转子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2.2.1 转子模型和振动方程
        2.2.2 转子振动模型的求解
        2.2.3 转子故障仿真分析
    2.3 不平衡振动信号提纯处理
        2.3.1 转子故障特征源分析
        2.3.2 不平衡理论基础
        2.3.3 转子纯失衡响应提纯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子纯失衡振动响应消减提纯技术研究
    3.1 不平衡振动信号消减提纯实现步骤
    3.2 传感器信号重采样技术基础
        3.2.1 传感器信号整数倍降采样实现
        3.2.2 传感器信号整数倍上采样实现
        3.2.3 传感器信号非整数因子重采样实现
    3.3 转子的改进动平衡技术
        3.3.1 转子纯失衡振动响应重采样提纯理论推导
        3.3.2 基于传感器信号消减提纯理论的动平衡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平衡精度提升与误差分析
    4.1 信号提取方法原理误差
        4.1.1 提高信号提取精度措施
        4.1.2 仿真分析
    4.2 动平衡参数误差
        4.2.1 影响系数标定误差
        4.2.2 传感器安装角度误差
        4.2.3 试重误差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平衡实验验证
    5.1 测试系统组成
        5.1.1 转子振动平台
        5.1.2 测试系统介绍
    5.2 实验效果对比
        5.2.1 转子实验台模态测试
        5.2.2 测试准备
        5.2.3 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核电上充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2 离心泵故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Hilbert-Huang变换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时频分析方法及旋转机械典型故障
    2.1 引言
    2.2 故障诊断常用的信号时频分析方法
        2.2.1 短时傅里叶变换
        2.2.2 WV分布
        2.2.3 小波变换
    2.3 Hilbert-Huang变换
    2.4 齿轮故障特性分析
        2.4.1 齿轮故障类型
        2.4.2 齿轮振动特性
    2.5 轴承故障特性分析
        2.5.1 滚动轴承故障类型
        2.5.2 滚动轴承振动特性
    2.6 上充泵碰摩故障特性分析
        2.6.1 上充泵碰摩故障机理
        2.6.2 上充泵碰摩振动特性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HHT基本原理及端点效应的改进
    3.1 引言
    3.2 HHT基本原理
        3.2.1 固有模态函数
        3.2.2 经验模态分解
        3.2.3 Hilbert谱和Hilbert边际谱
    3.3 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对模拟信号的分析
    3.4 端点效应和改进优化
        3.4.1 端点效应
        3.4.2 基于波形匹配和最小范数和的端点延拓
    3.5 模拟信号分析与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电上充泵性能试验与不平衡优化
    4.1 上充泵故障分析试验
    4.2 水泵机组齿轮箱故障诊断分析
        4.2.1 水泵参数
        4.2.2 测点布置
        4.2.3 齿轮故障分析
    4.3 滚动轴承故障分析
    4.4 核电上充泵耐久性试验现场实例
        4.4.1 试验方法
        4.4.2 核电上充泵振动信号特征分析
        4.4.3 振动故障结果各处理
    4.5 多级泵转子不平衡优化与试验
        4.5.1 叶轮的静平衡与动平衡
        4.5.2 核电上充泵转子高速动平衡优化方案研究
        4.5.3 核电上充泵转子动平衡试验
    4.6 上充泵现场不平衡优化
        4.6.1 三圆平衡法原理
        4.6.2 三圆平衡法操作步骤
    4.7 本章小节
第5章 基于MATLAB GUI的核电上充泵故障诊断系统
    5.1 MATLAB软件介绍及GUI的实现方法
    5.2 GUI设计与编程
        5.2.1 系统的功能设计
        5.2.2 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
    5.3 核电上充泵故障诊断系统
        5.3.1 时域信号分析
        5.3.2 频域信号分析
        5.3.3 时频域信号分析
        5.3.4 基于三圆法的现场动平衡软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及创新点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转子不平衡故障机理及其精确动平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转子动平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动平衡方法回顾
        1.2.2 动平衡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
    1.3 环境激励对转子动态特性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旋转机械的同源信息融合技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全矢谱理论
    2.1 引言
    2.2 全矢谱理论基础
        2.2.1 转子运动方程与轴心轨迹的关系
        2.2.2 转子进动分解
    2.3 全矢谱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转子不平衡故障机理及环境激励的影响
    3.1 引言
    3.2 转子不平衡
        3.2.1 Jeffcott转子模型下系统的响应
        3.2.2 各向异性模型下系统的响应
        3.2.3 转子‐轴承有限元模型下系统的响应
    3.3 转子不平衡故障特征
    3.4 影响转频响应的环境激励种类及影响程度
        3.4.1 两种环境激励的形式
        3.4.2 多激励下转子的响应的解析解
        3.4.3 环境激励影响程度
    3.5 本章小结
4 全矢动平衡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全矢谱理论的平衡方法
    4.3 全矢动平衡方法与传统单方向影响系数法对比
    4.4 复杂环境激励下全矢动平衡的误差
        4.4.1 数值仿真分析
        4.4.2 有限元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全矢谱的平衡目标优化
    5.1 引言
    5.2 参考方向优化方法
    5.3 等效振矢优化方法
        5.3.1 椭圆轨迹下转子的进动特性分析
        5.3.2 等效振矢的构建原理
        5.3.3 环境激励对两种平衡目标的影响程度对比
    5.4 动平衡模拟实验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模拟动平衡过程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课题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在校期间参与项目
致谢

(10)基于有限元大功率储能飞轮转子强度分析和动平衡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背景
        1.1.2 现阶段储能的规模及各个储能方式的特点
        1.1.3 飞轮储能技术发展的优势
    1.2 飞轮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研究
        1.2.1 国内外飞轮储能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历程
        1.2.2 飞轮储能关键问题研究
        1.2.3 本实验室对飞轮转子系统的研究
    1.3 飞轮储能系统简介
        1.3.1 飞轮储能系统工作模式
        1.3.2 飞轮储能系统的部件组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飞轮转子的理论设计及强度分析
    2.1 引言
    2.2 参与火电机组调峰的飞轮转子设计
        2.2.1 设计目标和基本要求
        2.2.2 飞轮转子材料的选择
        2.2.3 飞轮转子结构的选择及尺寸设计计算
    2.3 飞轮转子有限元静力学分析模拟
        2.3.1 飞轮转子的有限元建模及网格划分
        2.3.2 飞轮转子有限元约束的添加及应力云图模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轮转子的模态分析
    3.1 引言
    3.2 飞轮储能系统转子的模态计算
    3.3 飞轮储能系统转子固有频率的调整
        3.3.1 通过改变轴承刚度改变转子固有频率
        3.3.2 通过改变轴承安装位置和轴承数目改变转子固有频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飞轮转子动平衡模拟
    4.1 引言
    4.2 不平衡量及动平衡品质的基本介绍
        4.2.1 不平衡量的基本介绍
        4.2.2 动平衡品质的基本介绍
    4.3 转子不平衡分类及平衡计算方法
        4.3.1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方法
        4.3.2 柔性转子的动平衡方法
    4.4 利用谐响应进行动平衡模拟
    4.5 飞轮转子存在不平衡时轴承力的模拟计算
        4.5.1 不平衡质量位于飞轮转子中间部位
        4.5.2 不平衡质量位于飞轮转子端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关于低速动平衡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动平衡机的描述与检验探析[J]. 盛德恩,郭卫建. 工程与试验, 2021(04)
  • [2]旋转机械现场动平衡方法研究进展[J]. 张雪辉,焦瀚晖,胡东旭,李文,左志涛,陈海生. 机电工程, 2021(11)
  • [3]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方法研究[D]. 孙震. 江南大学, 2021(01)
  • [4]初冷温度对含蜡原油流变性及蜡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D]. 董航.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5]9E燃气轮机轴瓦不稳定振动问题监测分析及试验研究[D]. 陈就兴.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6]动静压气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 宋来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7]工频干扰下的转子不平衡振动信号精确提取技术[D]. 翟丽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8]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核电上充泵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殷杰.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9]转子不平衡故障机理及其精确动平衡方法研究[D]. 肖洒.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基于有限元大功率储能飞轮转子强度分析和动平衡模拟[D]. 陈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标签:;  ;  ;  ;  ;  

低速动平衡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