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的温度场测试

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的温度场测试

一、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温度场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邵博[1](2015)在《基于供热计量系统的建筑热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热计量的发展,计量供热对供热系统的调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者和专家对建筑物的热特性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有供热系统时建筑物热特性,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加入会改变原有建筑物的热特性,建筑的热特性不单单与建筑物围护结构有关,也与其他学者所提到的建筑综合热惰性相关。本文主要从延迟和衰减特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建筑的热特性。首先,根据建筑物典型房间的传热微分方程、供热系统的传热微分方程,建立了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利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正常供暖状态下室内温度和供热负荷在不同室外温度、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影响下的延迟特性,并得出它们对延迟特性影响的程度。另外并验证了供水温度并不会影响正常供暖房间的延迟特性。其次,以不同保温性能的房间为模型,分析了正常供暖状态下建筑的温度衰减特性和供热负荷衰减特性。为了便于分析供热负荷衰减特性,提出了供热负荷衰减系数的概念,此系数可以表征供热负荷的衰减特性,并对比了两种不同保温性能的房间室内温度和供热负荷的稳定性。最后,从室外温度的规律着手,根据室外温度的规律制定调控时间段,并进行了时间段调节的合理性验证。太阳辐射得热对房间的负荷影响较大,因而对太阳辐射的热贡献率和室内温升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建筑的衰减和延迟特性、供热系统调控策略以及太阳辐射引起的室内温升的研究结果,得出适合于冬季供暖系统工程应用的室外综合温度理论计算式。热计量实现了用户自主调控,为了适应用户自己调控给热网带来影响,热网也必须在被动调控的同时主动的对其进行调控。正常供暖状态的建筑热特性的规律对供热运行的调控更加实用。

岳增国[2](2014)在《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机理及裂缝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中,墙体的干缩开裂是其常见的失效模式,墙体干缩裂缝的出现降低了建筑的适用性、耐久性及保温节能效果。因而分析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变形产生的机理,研究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变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现场调研、理论推导、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为技术手段主要进行了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开裂现场调研、墙体材料干缩机理研究、墙体材料干缩试验、框架砌体填充墙开裂的分离式有限元模拟、框架砌体填充墙裂缝控制措施分析、开洞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考虑界面内外压力差的影响推导了改进的杨氏关系式,研究成果能更好的解释浸润角随液面内外压力差变化这一自然界物理现象。2.推导了均匀孔径和缩减孔径平滑毛细管结构在水分蒸发过程中管壁径向应力变化计算公式,得出平滑毛细管结构在水分蒸发过程中管壁膨胀的结论。提出了不平滑毛细管张力理论模型,推导了毛细水损失过程中不平滑毛细管结构径向变形及轴向变形计算公式。3.建立了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定量分析了墙体长度、框架刚度、灰缝抗拉强度、边界条件、构造措施、干缩率等因素对填充墙体不同部位裂缝出现及裂缝宽度的影响。4.基于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及砌块干缩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裂缝控制措施的裂缝控制效果,给出了基于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控制的墙体长度限值。

张倩[3](2014)在《树状结构找形优化分析及结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树状结构力流明确,传力合理,造型优美,是一种集造型仿生和结构仿生为一体的仿生结构,可应用于大型游乐场所、文化场馆、机场建筑和候车站台等结构工程中。随着树状结构的不断应用和研究的逐渐深入,在分析理论方面还有一些课题需要完善,如简便高效的树状结构找形方法和太阳辐射下非均匀温度场对树状结构的影响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以期对树状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作为仿生结构的一种,树状结构的定义和组成编码等基本概念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将树状结构定义为在研究自然界中树木的形态及受力特性的基础上,所设计的具备一定支承作用的结构。为便于对比分析并完善树状结构的基本概念,提出树状结构的结构组成,规定树状结构的编码。在总结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对树状结构进行分类。可为树状结构系统研究奠定基础。树状结构的形态关系结构的力学性能,如何使结构受力更为合理,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在综合比较树状结构物理找形、数值模拟找形方法,研究连续折线索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的高效树状结构找形方法,该方法模拟索单元的只拉特性且操作简便。将该方法应用于二维树状结构的找形分析,能够有效减小节点荷载和均布荷载下树状结构的杆件单元弯矩,效果较理想。以二级分杈和三级分杈树状结构为例,给出静力找形方法和动力找形方法的一般步骤。通过模拟试验,并与数值找形方法对比,验证了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找形方法的可行性。对节点荷载下的二级分杈树状结构提出优化方法,并对树状结构的找形结果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的三维树状结构找形方法,找形后的单元弯矩值减小。将该找形方法应用于天山海世界米立方项目中树状结构的找形分析,对找形确定的树状结构与实际采用的树状结构进行力学性能的对比分析。对树状结构树枝分级不同的整体结构进行结构性能研究,二级分杈树状结构支承的结构力学性能优于一级分杈树状结构体系,明显优于普通柱结构。树状结构与上部屋盖刚接连接和铰接连接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不大。树状结构的节点形式对单树和屋盖组合的结构形式影响较大,考虑米立方工程周圈环梁落地,树状结构节点形式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不大。室内大空间环境供暖或制冷,外部太阳辐射和内外大温差的共同作用下,树状结构支承的整体结构处于动态的非均匀温度场作用下。对米立方工程在夏季的结构温度现场实测和数据采集,验证理论分析得到的非均匀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不同温度工况对树状支承结构的性能影响,得到温度作用对结构影响较大,且太阳辐射下非均匀温度场对结构整体影响较大的结论,考虑米立方室内戏水部分的恒温因素,非均匀温度场下的树状结构内力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树状结构作为支承的整体结构相较于普通柱支承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小温度作用下结构的单元应力和节点位移。基于三维树状结构的性能研究,提出有效抗侧力、提高结构协同受力能力的森林结构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结构性能研究。

曾德军[4](2011)在《竹材结构墙体热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墙体热工性能的优劣对建筑的能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耗问题尤其是建筑节能正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大批新型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涌现出来,竹材也具有这些优良的特性。本文从实验着手研究了竹材结构墙体热特性,由于竹材本身的热物理性能对其传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测试了导热系数,并研究分析了其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墙体的稳态传热性能一般由传热系数来表征,在实验室用标定热箱法测出了其不同厚度和温度下的传热系数。墙体在实际传热过程中,由于受到外部不稳定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扰动,是非稳态传热过程,通过建立竹结构实验用房,测试温度和热流并总结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了其非稳态传热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竹材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常用建筑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相比,其值要小得多,因此,将竹材做为建筑墙体材料,可达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及节能目的;用标定热箱法能较准确地测出墙体的传热系数,温度越高,竹胶合板构件的传热系数越大,与传统墙体的传热系数相比,只需要很薄的厚度就能达到相同的传热系数;在自然条件即非固定室温墙体模型下,竹结构墙体在夏天时的非稳态传热过程比冬天要明显得多,在周期性室外温度的扰动下,竹结构墙体各处温度随时间也发生周期性变化,其温度波出现延迟和衰减现象。

孟哲[5](2011)在《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文中提出2009年央视大楼发生大火,导致建筑丧失服务功能,2010年上海某装修高层住宅因电焊工违章操作造成大火,致使多人死亡。火灾的威胁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建筑火灾对建筑物的危害往往是毁灭性的,提高建筑的抗火性能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建筑的抗火性能不仅仅与结构设计有关,与建筑材料的抗火性能也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建筑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粉煤灰、矿渣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它们的很多性能都优于普通混凝土,专家对其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矿渣、粉煤灰具有一定的矿物激发性,在混凝土中加入矿渣、粉煤灰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对其是否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并不明确,本文研究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耐高温性具有积极意义。配制C30强度等级的矿渣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并测定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和易性,测定7天和28天抗压强度,对试块进行高温试验,测定残余强度。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研究其耐高温性能。本论文通过试验与Ansys有限元软件相结合来比较相同(强度、水胶比)的普通混凝土与掺加矿渣混凝土、粉煤灰的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来验证矿渣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是否具有更优越的耐高温性能。研究内容包括:配制相同(强度、水胶比)的普通混凝土与矿渣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测试普通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矿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测试高温条件各种混凝土的高温性能。得出数据进行比较。其三种混凝土采用的试验条件及方法相同,可以进行比较。

傅军[6](2010)在《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新型墙体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墙体的开裂渗漏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不仅带来了建筑功能的下降和保温节能的失效,而且导致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降低。为了更好地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解决新型墙体工程应用的抗裂抗渗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产品生产、施工工艺、设计计算、构造措施、检测技术等多个环节,结合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沿着“工程实践”主线,对新型墙体材料抗裂抗渗调研、不同龄期混凝土砖墙体收缩试验、框架填充墙干缩开裂数值模拟、新型墙体表层渗透性能现场测试、墙体表层裂缝图像处理几个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新型墙体材料在浙江地区工程中的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采用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调研表明:行业管理部门没有详细的技术实施导则、生产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及保证体系不完善,是引起质量缺陷的“源头”2)采用“半分离-整体式”计算模型和二层单跨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进行了干缩开裂过程的数值模拟,对不同柱刚度、开洞率、连接刚度下结构的变形、应力、裂缝规律做了详细的描述,对相关因素做了定量分析,包括自重和竖向荷载作用的影响、干缩带来的变形和裂缝问题等。3)采用均匀化(匀质化)代表单元RVE(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对砌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主要进行了弹性阶段的一些有限元模拟试验,包括构建的单元在单轴受压、单轴受拉情况下的强度模拟、等效弹性常数的模拟、对单元进行累叠、整体结构算例等,用以验证RVE单元从单个扩充到整体时的合理性。4)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龄期混凝土砖块体和墙体的收缩变形规律,得出了墙体初期收缩率、应变状态的变化情况,拟合了初期应变与时间的关系,采用数值模拟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限制措施建议。5)采用GWT透水测试仪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对烧结页岩砖墙、混凝土多孔砖墙的表层渗透性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材料、不同位置、不同试验措施等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同时以测试成果为基础对墙体渗透性进行了评价。6)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墙体浅层裂缝测量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割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墙体裂缝图像进行提取,通过实例说明了获取数字化裂缝信息的可行性。7)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的总结,制定了一个基于抗裂抗渗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工程应用技术导则。上述各个研究点对应于新型墙体抗裂工程应用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工程应用研究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本文通过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徐菊芬[7](2009)在《台州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裂缝成因分析》文中认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一种替代粘土砖的良好墙体材料,使用砌块墙体能节省耕地有利于环保,而且砌块墙体较砖墙自重轻,有利于结构抗震。从施工角度上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速度较快,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随着墙体材料的革新及建筑环保工作的开展,混凝土砌块建筑发展迅速,但是砌块墙体的裂缝问题目前仍是制约其发展及广泛应用的症结之一。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中的砌块建筑普遍存在的裂缝问题,针对台州地区砌块的生产、应用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总结了砌块建筑墙体裂缝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了墙体开裂的影响因素,在对混凝土砌块墙体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开裂的防治方法。主要的工作内容有:1.砌块砌体裂缝形态及开裂规律的调查研究(1)墙体裂缝的形式主要有斜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以及组合裂缝等。裂缝主要分布在门窗洞口、框架梁柱与填充墙的交接处以及墙体的中部。调查表明:砌块墙体顶层及底层出现裂缝较多;纵向墙的两端部出现斜裂缝的概率较高,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对角,且在窗口处缝宽较大,裂缝呈正八字形;有些裂缝在建筑物的下部外墙也呈正八字形,其形状是下部裂缝宽,向上部逐渐延伸缩小宽度。(2)墙体裂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地基、温度、砌块自身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和材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2.通过对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收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制品收缩变形初期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缓,收缩总值呈增长的趋势;混凝土小砌块墙体前一个月的水平收缩值占收缩总值的绝大部分,砌块墙体总的收缩趋势是早期比较快,随时间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砌块墙体竖向收缩与水平收缩不同,趋向稳定的时间持续较长。3.从设计、施工、生产角度,对台州地区混凝土小型砌块墙体提出了具体的防裂措施建议,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推广应用作了有益的探索。

张鸿[8](2007)在《砌体结构温度响应的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砌体结构因其具有投资节省、施工方便、就地取材等优势,已在多层住宅、学校、医院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量大面广的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但砌体结构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也存在抗拉与抗剪强度低等缺点,因此许多砌体结构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尤其是住宅商品化的今天,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首先,本文在对建筑结构裂缝进行了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砖混结构温度裂缝控制原则,总结了各种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法,以一建筑物为基本模型砌体结构进行温度效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变形总是遵循建筑底部变形较小,随着向建筑上部发展变形逐步增大,并在顶部达到位移极值的普遍规律。温度应力在墙体中的分布表现为两端大,中间小。其次,本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正常和非正常两种工作环境状态,考虑四种工况分析模型建筑物的温度效应。第三,砌体结构的温度应力不仅与温差有关,还与结构的约束程度、结构的型式、尺寸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改变影响参数逐一分析。并结合预应力砌体的工作原理对砌体顶层的部分构造柱施加预压应力,得出结论:施加预应力是有效的。最后,总结砌体常见的温度裂缝类型和国内外砌体规范的不同,结合本文的有限元分析结论,提出了关于温度裂缝的综合控制措施。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特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海玲[9](2007)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混凝土空心砌块具有节土、节能、功能良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墙体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现阶段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的裂缝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的裂缝问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温度裂缝是砌块建筑裂缝的最主要形式。本文结合南京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科研项目“非粘土墙体材料建筑的裂缝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就控制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裂缝的几个具体措施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调研,总结了现有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出现裂缝的形式、部位,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得出温度裂缝是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裂缝的主要形式。其次对影响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分布的各种传热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太阳辐射对温度场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建筑围护结构的导热是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的主要传热方式。根据导热情况得出了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的导热形式,介绍了导热微分方程。然后对南京近年的气象资料和规范比较,计算出了年温差,由南京气象资料计算出了混凝土砌块建筑不同方位的墙体和屋面的日温差。根据组合温差计算方法,计算出了南京地区混凝土砌块建筑的组合温差,得出试点建筑温度场的具体分布规律。根据南京八卦洲地区一试点建筑建立建筑模型,并考虑了不同构造措施对建筑的影响,对建筑模型进行了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得出了各种构造措施下建筑的位移、应力和层间相对位移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增加构造柱对位移的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在窗口周围设置小框架对减低窗口处的应力比较明显,在顶层每隔1m处设置构造柱,并在端开间墙体中部设置圈梁,对整个应力的降低效果不好,设置伸缩缝效果不是特别理想,降低南坡屋面的温差是控制温度裂缝的最有效的措施。

班明霞[10](2007)在《框架轻质填充墙温度和干缩裂缝产生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轻质砌块填充墙具有质量轻、节能、节地、利废、环保、高强、轻质、保温、隔声、高效省工等一系列优点,是一种绿色的墙体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这种新型墙体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各种裂缝问题,从而影响建筑外观及使用功能,这严重制约了对轻质填充墙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对框架填充墙的裂缝产生和发展机理作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框架轻质填充墙温度和干缩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在广泛调查研究及对墙体裂缝宽度和深度测试的基础上,总结了框架填充墙裂缝的特点及裂缝形式。并结合实际工程裂缝状况,初步分析了框架填充墙裂缝的形成原因。笔者认为引起框架填充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温度变化;二是砌体干缩。填充墙体在温度、干缩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内应力,这些内应力从墙体砌筑完成便已开始形成并一直会在墙体中发生变化,变化过程中在墙体的薄弱部位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当该处的应力大于该处墙体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则会产生裂缝。墙体周边较为薄弱部位的应力比较集中,因此对影响墙体开裂的各种因素更加敏感,导致墙体容易开裂。另外,轻质砌块、砂浆的干燥收缩值较大,由此引起的内应力也较大,而砌块的抗拉和抗剪强度以及砂浆与砌块的粘结强度较低,造成砌块抗裂性能较差。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几何尺寸和不同墙体材料的应力和位移,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可得出如下一些结论:(1)在墙体底部和顶部的主拉应力相对较大,沿着墙体两边向墙体中心主拉应力逐渐减小,主拉应力基本上沿墙体的中轴对称分布,墙体四个角部的应力最大。(2)不同墙体材料的框架填充墙主拉应力相差颇大。这主要跟材料的收缩率、线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相关:砌体收缩率越大,收缩变形越大,收缩应力越大,墙体越容易开裂;砌体线膨胀系数越大,对温度越敏感,随温度变化时的变形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弹性模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墙体应力,弹性模量越大,墙体应力越大。(3)墙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从中间向两端逐步增大,沿墙高方向,墙体的位移由底到顶逐步增大;墙体的宽度对X,Y方向位移影响很小,墙体高度对Y方向的位移影响较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从墙体材料的选择、建筑和结构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施工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二、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温度场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温度场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供热计量系统的建筑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筑热特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基础
        2.1.1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2.1.2 围护结构热平衡模型
    2.2 建筑物传热分析
        2.2.1 围护结构传热量分析
        2.2.2 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
        2.2.3 室内得热量分析
    2.3 室外综合温度分析
    2.4 衰减系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物的延迟特性分析
    3.1 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
        3.1.1 软件简介
        3.1.2 Simulink系统建模优点
        3.1.3 仿真前准备工作
    3.2 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
        3.2.1 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
        3.2.2 建筑物传热模型
        3.2.3 散热设备的模型
        3.2.4 外墙结构模型
        3.2.5 内墙的模型
        3.2.6 建筑屋内家具的模型
        3.2.7 内扰分析
        3.2.8 通风参数设定
    3.3 研究对象
    3.4 仿真结果模型建立及验证
    3.5 延迟特性分析
        3.5.1 有太阳辐射时延迟特性分析
        3.5.2 无太阳辐射时延迟特性分析
        3.5.3 供水温度改变对负荷变化的影响
        3.5.4 风速对延迟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物的衰减特性分析
    4.1 一般保温性能建筑物衰减特性的分析
        4.1.1 模型的选取
        4.1.2 风速对衰减特性的影响
        4.1.3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衰减特性的影响
    4.2 保温良好建筑的衰减特性
        4.2.1 建筑模型的选取
        4.2.2 衰减特性分析
        4.2.3 太阳辐射对建筑物影响的分析
    4.3 保温性能不同的建筑物规律分析
        4.3.1 有太阳辐射时室内温度和供热负荷的对比
        4.3.2 无太阳辐射时室内温度和供热负荷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供热计量系统控制策略的分析
    5.1 供热系统调控的必要性
        5.1.1 监控系统简介
        5.1.2 建筑物房间温度分析
        5.1.3 系统调节的必要性
    5.2 系统调节方案
        5.2.1 调节时间段的划分
        5.2.2 室外综合温度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机理及裂缝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砌体结构受力特点及开裂模式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框架填充墙裂缝的调查研究
    摘要
    2.1 调研建筑概况
    2.2 调研方法和目的
    2.3 调研内容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3章 框架填充墙体材料干缩机理
    摘要
    3.1 引言
    3.2 基本概念
    3.3 水泥石干缩机理基本理论
    3.4 单根平滑毛细管结构蒸发过程特性分析
    3.5 不平滑毛细管理论
    3.6 单根不平滑毛细管水分蒸发过程中变形分析
    3.7 各理论计算公式对比
    3.8 水泥石自干燥收缩理论
    3.9 不平滑毛细管理论对框架填充墙干缩裂缝控制的意义
    3.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框架填充墙体材料干缩性能试验
    摘要
    4.1 前言
    4.2 试验目的及方法
    4.3 试验材料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框架填充墙体开裂的分离式有限元模拟方法
    摘要
    5.1 引言
    5.2 分离式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框架填充墙结构裂缝参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5.5 参考文献
第6章 框架填充墙干缩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
    6.1 引言
    6.2 墙体裂缝宽度控制标准
    6.3 墙体裂缝控制方案的选择
    6.4 墙体长度限值分析
    6.5 较长墙体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开洞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控制分析
    摘要
    7.1 引言
    7.2 开洞墙体的数值模拟
    7.3 门窗洞口裂缝防治措施分析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框架砌体填充墙裂缝控制技术工程应用
    摘要
    8.1 引言
    8.2 工程概况
    8.3 裂缝控制措施及现场施工
    8.4 裂缝控制效果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附录A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树状结构找形优化分析及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仿生学
        1.1.1 仿生学概述
        1.1.2 仿生学应用
    1.2 仿生结构
        1.2.1 仿生结构概述
        1.2.2 仿生结构分类
    1.3 树状结构
        1.3.1 树状结构定义
        1.3.2 树状结构优势
        1.3.3 树状结构应用
        1.3.4 树状结构研究现状
    1.4 树状结构主树干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
        1.4.1 钢管混凝土柱
        1.4.2 圆钢管混凝土柱
        1.4.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树状结构组成编码及分类
    2.1 树状结构组成编码
    2.2 树状结构形式
        2.2.1 树状结构的材料和截面形式
        2.2.2 树状结构的基本形式
    2.3 树状结构分类
        2.3.1 按照承重类型分类
        2.3.2 按照是否联合受力分类
        2.3.3 按照造型分类
        2.3.4 按照是否与其他结构组合分类
        2.3.5 按照支承屋盖刚度分类
        2.3.6 按照组成级数分类
        2.3.7 按照组成空间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的二维树状结构找形
    3.1 引言
    3.2 连续折线索单元
    3.3 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的二维树状结构静力找形
        3.3.1 二级分杈树状结构找形
        3.3.2 三级分杈树状结构找形
    3.4 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的树状结构动力找形
    3.5 树状结构找形的试验研究
    3.6 节点荷载下的树状结构找形结果优化
    3.7 树状结构找形结果的讨论
        3.7.1 一级节点位置变化
        3.7.2 二级节点位置变化
        3.7.3 一、二级节点位置均变化
        3.7.4 树枝单元分杈角度变化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三维树状结构找形及结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的三维树状结构找形
        4.2.1 基于连续折线索单元的三维树状结构动力找形
        4.2.2 三维树状结构找形实例分析
    4.3 树状结构的树枝分级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4.3.1 三种方案介绍
        4.3.2 材料用量比较
        4.3.3 支座反力比较
        4.3.4 杆件内力比较
        4.3.5 节点位移比较
        4.3.6 自振特性比较
    4.4 树状结构的节点类型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4.4.1 树状结构的节点类型
        4.4.2 树状结构顶部节点类型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4.4.3 树状结构顶部和分级节点类型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度作用对树状结构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太阳辐射下树状支承结构的温度场实测
        5.2.1 温度测量方法
        5.2.2 测点布置方案
        5.2.3 实测数据分析
    5.3 太阳辐射下树状支承结构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5.3.1 边界条件的确定
        5.3.2 太阳辐射强度
        5.3.3 基于 ANAYS 的数值分析流程
        5.3.4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5.4 温度作用对树状支承结构性能的影响
        5.4.1 非均匀温度场对树状支承结构性能的影响
        5.4.2 不同温度工况对树状支承结构性能的影响
        5.4.3 温度作用下树状支承与普通柱支承的结构性能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森林结构体系
    6.1 引言
    6.2 森林结构体系概念
    6.3 树状结构的连接
        6.3.1 通过上部屋盖相连
        6.3.2 通过树状结构自身杆件与屋盖相连
        6.3.3 通过拱结构相连
    6.4 森林结构体系的结构性能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竹材结构墙体热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1.1.2 竹子在建筑中的利用
    1.2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现状
        1.2.2 竹材热特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方法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建筑墙体传热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2.1 传热基本理论
        2.1.1 导热
        2.1.2 对流
        2.1.3 热辐射
        2.1.4 墙体传热过程
    2.2 墙体传热研究方法
        2.2.1 墙体材料热物性参数
        2.2.2 墙体稳态热量传递性能
        2.2.3 墙体非稳态传热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竹材热物性实验研究
    3.1 导热系数测试原理
    3.2 试验装置及装置原理
        3.2.1 装置原理及要求
        3.2.2 装置特点
        3.2.3 装置技术参数
        3.2.4 试件处理
    3.3 试验步骤
        3.3.1 运行参数设置
        3.3.2 手动调控
        3.3.3 自动检测
        3.3.4 保存数据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试验结果
        3.4.2 数据处理方法
        3.4.3 试验数据处理
        3.4.4 试验结果分析
        3.4.5 与传统常用建筑材料导热性能比较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竹结构墙体稳态传热特性实验分析
    4.1 实验原理及装置
        4.1.1 基本原理
        4.1.2 仪器的基本构造
        4.1.3 操作步骤
    4.2 热箱标定
        4.2.1 标定方法
        4.2.2 标定结果
    4.3 测试方法与内容
        4.3.1 测试内容与试验编号
        4.3.2 墙体测点布置
    4.4 结果与分析
        4.4.1 1#墙体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4.2 不同温差与厚度传热系数的分析
        4.4.3 热箱法、热流计法和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4.4.4 与传统墙体传热系数比较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竹结构墙体非稳态传热实验分析
    5.1 试验测试仪器
        5.1.1 热电阻
        5.1.2 热流计
        5.1.3 无纸记录仪
    5.2 实验房概况及测试方法
        5.2.1 实验房概况
        5.2.2 实验房建造
        5.2.3 测试方法和内容
    5.3 实验结果和分析
        5.3.1 墙体传热量分析
        5.3.2 东墙和南墙温度分布
        5.3.3 不同界面温度分布
        5.3.4 衰减延迟分析
        5.3.5 周期性传热分析
        5.3.6 冬天非稳态传热分析
    5.4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引出
        1.1.1 火灾概述
        1.1.2 国内外建筑抗火研究状况
        1.1.3 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1.4 节约能源,废物再利用
        1.1.5 有限元法的应用
    1.2 本文研究内容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有限单元法基本概念和ANSYS 的介绍
    2.1 有限元的发展概况
        2.1.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的矩阵表示
        2.1.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基本假定
        2.1.3 有限元法在混凝土细观力学中的应用
    2.2 ANSYS 的介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试验
    3.1 试验原料
        3.1.1 水泥
        3.1.2 水
        3.1.3 砂子
        3.1.4 碎石
        3.1.5 粉煤灰
        3.1.6 矿渣
        3.1.7 外加剂
    3.2 原材料试验
        3.2.1 水泥标稠用水量的测定
        3.2.2 砂的含泥量测定
        3.2.3 砂的堆积密度
        3.2.4 砂的筛分试验
        3.2.5 石子的筛分试验
        3.2.6 石子的堆积密度
        3.2.7 石子的表观密度
        3.2.8 石子的压碎指标
        3.2.9 减水剂减水率试验
    3.3 试验步骤
        3.3.1 配合比计算
        3.3.2 各种方案配合比计算结果
        3.3.3 试块制作
    3.4 混凝土的塌落度
    3.5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6 混凝土高温试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分析
    4.1 热力学基础知识
    4.2 热力学第一定律
    4.3 热分析的控制方程
    4.4 热分析有限元法
    4.5 稳态热分析
    4.6 瞬态热分析与非线性热分析
    4.7 热载荷和边界条件的类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凝土高温性能的数值模拟
    5.1 火灾的模拟
    5.2 模型的建立
    5.3 热工系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新型墙体的发展与应用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2 基于抗裂抗渗性能的新型墙体块材应用调查
    2.1 前言
    2.2 生产企业现状调查
    2.3 企业生产质量控制分析
    2.4 技术部门调研分析
    2.5 管理部门调研分析
    2.6 试验研究及工程实地调研分析
    2.7 基于抗裂抗渗的技术措施总结
    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框架填充墙干缩开裂过程数值模拟与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拟基础
    3.3 有限元计算方法验证
    3.4 参数与求解策略
    3.5 干缩作用过程模拟
    3.6 开裂过程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3.7 工程实例比对
    3.8 裂缝宽度评价和工程措施建议
    3.9 讨论
    3.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RVE单元在砌体结构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单元构建原理
    4.3 单元和参数设定
    4.4 有限元计算
    4.5 算例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5 不同龄期混凝土砖墙体收缩变形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准备
    5.3 块材性能试验
    5.4 单片墙收缩试验
    5.5 墙体收缩效应近似估算
    5.6 混凝土砖墙体收缩作用数值模拟
    5.7 工程限制措施建议
    5.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 新型墙体渗透性能现场评价的表层渗透试验方法
    6.1 引言
    6.2 GWT测试原理
    6.3 试验概况
    6.4 试验方案
    6.5 试验过程
    6.6 试验结果
    6.7 讨论
    6.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7 墙体浅层裂缝检测的数字化图像处理方法
    7.1 引言
    7.2 墙体裂缝检测流程
    7.3 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分割
    7.4 裂缝宽度的评价
    7.5 Matlab算法实现
    7.6 实验和分析
    7.7 讨论
    7.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8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主要结论
    8.3 主要创新点
    8.4 建议与展望
附录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7)台州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裂缝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砌块建筑发展概况
        1.1.1 砌块建筑国外发展概况
        1.1.2 砌块建筑国内发展概况
    1.2 混凝土砌块的工程应用
        1.2.1 混凝土砌块的优点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砌块墙体裂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温度裂缝
        1.3.2 干缩裂缝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混凝土小型砌块墙体裂缝的调研
    2.1 墙体裂缝的调查
        2.1.1 墙体开裂现象
        2.1.2 裂缝多发部位
        2.1.3 裂缝的基本形式
    2.2 影响裂缝形成的因素探讨
        2.2.1 干缩的影响
        2.2.2 温差应力的影响
        2.2.3 地基沉降的影响
        2.2.4 施工质量对砌块墙体裂缝的影响
        2.2.5 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对砌块墙体裂缝的影响
        2.2.6 设计方面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砌块生产质量对砌块墙体裂缝的影响
    3.1 混凝土小型砌块的生产情况简介
        3.1.1 混凝土砌块生产现状
        3.1.2 混凝土砌块应用现状
    3.2 砌块类型简介
        3.2.1 混凝土砌块分类
        3.2.2 混凝土砌块块型和规格
    3.3 小砌块块材试验研究
        3.3.1 砌块块材基本力学性能
        3.3.2 砌块块材基本物理性能
    3.4 砌块生产过程对墙体裂缝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砌块强度对墙体裂缝的影响
        3.4.2 砌块干燥收缩对墙体裂缝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砌块墙体自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和试验内容
    4.2 试件设计、制作以及仪表布置
        4.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4.2.2 仪表布置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小型砌块墙体裂缝机理及防裂措施研究
    5.1 裂缝机理
        5.1.1 平面假设
        5.1.2 砌体破坏准则
        5.1.3 破坏机理分析
        5.1.4 三种裂缝的破坏机理分析
    5.2 设计方面的抗裂措施
        5.2.1 斜裂缝的控制措施
        5.2.2 竖向裂缝的控制措施
        5.2.3 水平裂缝的控制措施
    5.3 施工方面的抗裂措施
        5.3.1 斜裂缝的控制措施
        5.3.2 竖向裂缝的控制措施
        5.3.3 水平裂缝的控制措施
    5.4 砌块生产方面的防治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砌体结构温度响应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砌体结构温度裂缝研究现状
        1.2.1 砌体结构裂缝研究进展
        1.2.2 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
        1.2.3 砌体结构温度裂缝研究进展
        1.2.4 砌体结构温度裂缝的成因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2章 砌体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
    2.1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2.1.1 约束的概念
        2.1.2 温度应力的形成
        2.1.3 温度应力的简单计算
        2.1.4 温度应力与变形的关系
        2.1.5 温度应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2.2 砌体建筑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2.2.1 弹性力学计算法
        2.2.2 近似计算法
        2.2.3 实用计算法——放松法
        2.2.4 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
    2.3 材料的本构关系
        2.3.1 砌体结构墙体的本构关系
        2.3.2 混凝土本构关系
        2.3.3 钢筋的本构关系
        2.3.4 屈服准则
        2.3.5 流动准则
        2.3.6 强化准则
    2.4 破坏准则
    2.5 牛顿迭代法
    2.6 砌体三维分布裂缝模型
第3章 砌体结构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3.1 建筑模型温度应力计算的几个假定
    3.2 建筑模型温度应力计算中温度的取值
        3.2.1 日温差
        3.2.2 骤然温差
        3.2.3 年温差
        3.2.4 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差
    3.3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内容
        3.3.1 结构有限元计算的基本步骤
        3.3.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3.3.3 建筑模型的选取
        3.3.4 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
        3.3.5 材料参数的选取
        3.3.6 环境温度的取值
    3.4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砌体结构的温度应力
        3.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3.4.2 基本结构在工况1作用下的效应分析
        3.4.3 基本结构在四种工况作用下的效应对比分析
        3.4.4 不同长度情况下砌体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3.4.5 楼板厚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形和应力
        3.4.6 建筑物高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形和应力
        3.4.7 砂浆强度等级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形和应力
        3.4.8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与否引起的温度变形和应力
        3.4.9 顶层构造柱施加预压应力引起的温度变形和应力
第4章 基于温度效应的砌体裂缝控制措施
    4.1 砌体结构温度裂缝的形式
        4.1.1 墙体温度裂缝类型
        4.1.2 楼板温度裂缝类型
    4.2 国内外规范对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4.3 砌体结构整体有限元分析结论
    4.4 其它文献的温度应力分析结论
    4.5 结合有限元结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模型建筑物的平面图

(9)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发展及前景
    1.2 混凝土空心砌块及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的优缺点
    1.3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裂缝的主要形式、形成部位及产生原因
    2.1 工程实例
    2.2 温度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表现形式
    2.3 温度裂缝形成原因
第三章 混凝土空心砌块温度场的基本理论
    3.1 传热基本理论
    3.2 太阳辐射分析
    3.3 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计算
    3.4 围护结构传热过程
    3.5 温度场的求解
第四章 混凝土空心砌块试点建筑温差计算
    4.1 年温差的计算
    4.2 日温差的计算
    4.3 组合温差的计算
第五章 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效应有限元计算与分析
    5.1 温度效应的计算方法
    5.2 建筑模型的建立和有限元计算
    5.3 结论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读研期间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框架轻质填充墙温度和干缩裂缝产生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建筑砌块发展概况
    1.2 砌块建筑的优缺点
    1.3 框架填充墙发展概况
    1.4 论文研究背景
    1.5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6 框架轻质填充墙裂缝成因研究现状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框架轻质填充墙裂缝状况调查
    2.1 概述
    2.2 调研的目的
    2.3 调研建筑的裂缝状况
    2.4 调研建筑的裂缝宽度及深度测试
    2.5 框架轻质填充墙调研总结
3 框架轻质填充墙温度和干缩裂缝的产生机理
    3.1 轻质填充墙体材料性能指标
    3.2 框架轻质填充墙温度和干缩裂缝机理
    3.3 轻质填充墙裂缝成因分析
4 框架轻质填充墙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框架填充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不同尺寸填充墙模型的应力分析
    4.4 不同墙体材料填充墙模型的应力
    4.5 填充墙变形分析
    4.6 本章总结
5 框架填充墙裂缝控制措施
    5.1 引言
    5.2 防止填充墙体裂缝的基本规定
    5.3 填充墙体材料选择
    5.4 填充墙体建筑设计与构造
    5.5 填充墙体结构设计与构造
    5.6 填充墙的防裂、防渗漏
    5.7 施工措施探讨
    5.8 裂缝处理方法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温度场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供热计量系统的建筑热特性研究[D]. 邵博.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4)
  • [2]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机理及裂缝控制研究[D]. 岳增国. 浙江大学, 2014(08)
  • [3]树状结构找形优化分析及结构性能研究[D]. 张倩. 天津大学, 2014(05)
  • [4]竹材结构墙体热特性实验研究[D]. 曾德军. 湖南大学, 2011(05)
  • [5]粉煤灰矿渣混凝土的高温性能研究[D]. 孟哲. 河北工程大学, 2011(10)
  • [6]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 傅军. 浙江大学, 2010(01)
  • [7]台州地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裂缝成因分析[D]. 徐菊芬.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2)
  • [8]砌体结构温度响应的有限元分析[D]. 张鸿. 兰州理工大学, 2007(02)
  • [9]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研究[D]. 高海玲. 河海大学, 2007(05)
  • [10]框架轻质填充墙温度和干缩裂缝产生机理的研究[D]. 班明霞. 西华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小型混凝土砌块建筑的温度场测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