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科学教育现状探讨

少数民族学生科学教育现状探讨

一、少数民族学生理科教育现状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胡红杏,王子君[1](2021)在《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薄弱”问题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重视和加强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政策背景和民族地区"理科薄弱"问题的现实诉求下,对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的理科教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分析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学条件、教师素养、学生语言对学生理科学习方式有直接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家庭环境对学生理科学习具有间接影响。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提升民族地区中学理科教育质量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对策,主要包括落实好国家有关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相关政策、建构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改革中学理科教学运行管理体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等。

李海[2](2021)在《民族地区理科师范生专业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以新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昊[3](2021)在《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社交网络成瘾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将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者区分出来,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手段极为重要。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络成瘾倾向间有密切的联系,但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共包含两个研究部分。研究一采用量化研究法,通过方便抽样,向云南省7所高校的2185名大学生发放中文版《错失恐惧量表》、《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问卷》和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对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现状和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二以云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一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筛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实验法进行干预,通过前后测实验设计,对干预组实施8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处理,对从干预错失恐惧角度入手从而降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有效性进行探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错失恐惧在性别、专业类别、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女大学生错失恐惧水平显着高于男大学生;文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大学生的错失恐惧水平显着高于工科专业大学生;大二学生错失恐惧水平显着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的错失恐惧水平显着高于大三学生。2.大学生错失情景恐惧在不同民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着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错失情景恐惧水平显着高于非少数民族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大学生错失情景恐惧水平显着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大学生。3.大学生错失恐惧在是否独生、不同户口所在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处于恋爱状态、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4.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是否独生、专业类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着差异。女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显着高于男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显着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大学生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显着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显着高于工科生;大二和大四学生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显着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的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显着高于大三学生。5.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维度在母亲文化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维度得分越低。6.大学生强迫性思维维度得分在是否处于恋爱状态上存在显着差异。处于恋爱状态大学生的强迫性思维得分显着高于不处于恋爱状态的大学生。7.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在不同民族、不同户口所在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上不存在显着差异。8.大学生错失恐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大学生错失恐惧水平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9.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设计的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减轻大学生的错失恐惧水平,从而降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

孟庆丹[4](2021)在《“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研究 ——基于18位教师的访谈》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实现现代化。教师作为教育三要素之一,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的认识、教学技能等都会影响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因此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的选择。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民族教育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已有研究表明,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整体偏低,教师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浪潮中,民族教育现代化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建设高水平民族教师队伍,对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关键的一环。教师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是其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策略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学生发展,影响教育事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了解教师教学策略现状,促进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十分重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对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三区三州”教师教学策略现状,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建议。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以下简称《解读》),本研究从教学设计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反思策略三个方面构建了“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框架,编制访谈提纲。对18位来自“三区三州”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运用访谈分析法细致深入地分析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提出改善建议。本论文分析得到的“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如下:(1)教师教学策略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教师的教学设计策略相比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反思策略更恰当,教学实施策略与教学反思策略均处于中等以下水平;(2)教师认识到《标准》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但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仍需加强;(3)教师了解综合与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仍需提升;(4)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5)与评价反馈有关的部分是弱项;(6)教学反思的方法应得到丰富,合作反思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本论文探讨改进“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建议如下:(1)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加强《标准》的学习;(2)提高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丰富课堂教学方式;(3)改变单一评价方法,坚持多元评价;(4)理论学习与合作交流并行,深化反思水平。

杨理华[5](2021)在《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胜任力运动”的兴起为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建构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理科教育薄弱的现象,制约理科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师资,有必要以实证的方式专门建构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测评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探寻教师队伍在实际建设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初步收集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要素结构,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将该要素结构进行修正和完善,形成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构想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后,确立最终的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基于模型编制并修订了《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水平自评问卷》,测查了青海省部分地区民族中学理科教师的胜任力水平。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由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品格、双语能力3个一级维度及15个二级维度构成。其中双语能力是民族中学教师区别于普通中学教师的胜任力要素,二级维度中的实验教学能力是理科教师区别于其他科目教师的胜任力要素。《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水平自评问卷》包括53个题项,经项目分析检验,高、低分组具有显着的差异性,说明可以有效区分胜任力水平不同的教师;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拟合指数达标,说明整体拟合良好,问卷具备有效性;问卷α信度系数、折半信度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可靠性。综上,问卷信、效度良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推广使用。应用《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水平自评问卷》对四个市(州)的民族中学理科教师的胜任力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水平良好,量表评定结果为四级,即“基本符合”;教师胜任力水平基本不受专业背景、学科类别和学历的影响;受性别影响较小;受民族、是否为双语教师、地域、教龄这四个方面的影响较大。对部分学校理科教师进行小型座谈会,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到,目前民族中学理科教师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缺乏实践性知识;实验缺失或教学效果不理想;未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能量”。

程雅坤[6](2020)在《教育公平视阈下高校本科招生生源状况研究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文中认为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从总体上扩大了各地区各阶层生源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入学公平问题成为学术界、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本研究获取了南京某省属重点高校2014-2018年五年间本科招生26169个完整生源的数据,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获得的生源情况着手,先进行高校本科招生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了一般招生政策及高考加分、补偿政策的演变及政策诉求,对照分析南京某高校2014-2018年五年间生源整体情况,并重点关注国防生、高水平运动员、中外合作办学、综合评价录取、保送生、贫困与特殊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等特殊招生类型的生源情况,分析这些加分、补偿政策的实际效果及问题,进而从生源地地域、城乡、性别、高中校际和家庭因素等方面反应和探究高校生源差异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数据分析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国家不断改革各种加分、补偿政策试图达到教育公平,也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但这些加分、补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对生源造成了一些不公,比如地域省际差异、城市乡村区隔、专业性别隔离、超级中学问题、家庭资本参与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最后针对高校本科生源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需求和弱势生源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补偿的诉求,为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进而达到教育公平提出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求推进社会公平。

孙其山[7](2020)在《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A市对口帮扶阿坝州Z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提到,我国在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目标。让不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而言,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削除贫困意识;治贫先治愚,通过教育把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的根本之策。教育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持续动力,能够让人获得能力而脱贫致富,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策略。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是民族地区人民之所期盼的,是实现民族地区根本脱贫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民族地区教育给予大力扶持,各省市也大力开展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社会层面的各类公益组织积极助力民族地区教育,对民族地区薄弱教育有了较大提高,扶持效果显着。教育上的对口帮扶,最先开始于我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帮扶西部地区学校和西部优质学校对口帮扶本地区薄弱学校。当前的对口帮扶,是由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结成“一对一”的对子,精准帮扶。自2010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就开始对阿坝州、甘孜州的全方位对口帮扶。2016年秋,成都市所辖的A市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新津县教育局分别与阿坝州的Z县、马尔康市、松潘县、九寨沟县、小金县教育行政部门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通过投入资金改变教学条件,选派支教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上课,派出管理干部参与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指导被帮扶学校的教学教研,派出专家送教下乡、培训老师、接收教师跟岗实训等方式促进民族地区学校发展。虽然现在民族地区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民族地区老百姓所期望的公平高质量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大量优质生源流失,教师职业尊严丧失,教育管理水平落后,都是在短时间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如何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水平;如何激励教师、培养适合民族地区教育的合格师资;如何使民族地区的优秀学生愿意留在本地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外地读书也就成了解决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的当务之急。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是一种方式,如何通过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让民族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让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公正与公平值得研究。本文就以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的模式为研究对象,收集国内外、各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对口帮扶的实践探索,分析我国目前民族地区教育对口帮扶的模式与特点,结合四川省A市对口帮扶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Z县的实例,从民族地区教育管理、教师培养、生源保障、课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分析当前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通过归因分析,找到更佳帮扶策略,以期能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持,为其他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提供经验方法,最终改变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现状,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蓬勃发展。

刘晓静[8](2020)在《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其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育面临很多困难。为了提高藏族地区高中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本研究旨在对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培养建议。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定义及素养水平的划分,编制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测试卷和调查问卷,以此为研究工具,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三所学校的280名高三学生为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测试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为:(1)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普遍偏低,多数学生处于水平一,且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分布不集中;(2)对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学生难以在给定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简单的逻辑推理规则掌握较好并习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及逻辑关系分析能力较欠缺;(3)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在性别、文理科和民族维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对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影响因素主要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相关因素中学生在逻辑推理方面的学习习惯、掌握的逻辑推理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对藏族地区高中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影响较大;(2)影响因素在学生性别、民族、文理科背景下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3)影响因素与逻辑推理素养水平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同时与逻辑推理素养的表现形式也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基于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能更好地提高藏族地区高中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提出如下建议:(1)藏族地区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中数学教师的培训;(2)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创设,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4)教师需要通过教材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5)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6)藏族地区高中生应该改变学习态度,提高数学学习兴趣;(7)藏族地区高中生需要改变被动学习的方式,尝试合作探究学习。

石烨[9](2020)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文中指出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团结共荣、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实施计划,大力发展民族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加强民族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民族农村地区教师专业素养势在必行。多年来,我国民族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以数学为核心的理科教育发展水平却相对较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理科师资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与重要,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对民族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数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如何、影响因素有哪些以及支持体系如何建构等问题。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新疆阿克苏”、“新疆吐鲁番”、“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宁夏固原”等地的农村地区初中和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四个维度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出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探索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尝试建构了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其专业成长。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总体水平较好,其中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有着较为清晰、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与良好的学生观,但部分数学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理解与认识有待加强,专业学习意识较强,但专业学习执行力需进一步强化;在专业知识方面,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已基本掌握,但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数学教学法知识、数学课程知识如数学课程标准相关知识、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却有待改善;在专业能力方面,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反思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材分析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基本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却有待加强;在专业情意方面,民族地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划意识,文化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较高,但部分数学教师的执行力较弱,职业倦怠感较强,自我成长意识需进一步提升。本研究探索出影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方面,其中内在因素有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自我成长意识、职业认同感、文化认同感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等,外在因素有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学校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社会舆论氛围、教育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实施程度、专业培训、师资配置等。依据调查结果,本研究将“以政府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为政策支持、以中小学校支持为实践环境支持、以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支持为人力资源支持”作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结构框架,在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师范院校及教师培训机构支持、中小学校支持共同协调的社会系统中,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专业、人文关怀等多种资源与保障。整体来说,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层面”、“五大主体”,即以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为中心,从内部支持与外部支持两个层面出发,将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视为五大支持主体建构了支持体系。本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希望研究结论能够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及教育界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应有的重视,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并推广到各民族地区,使更多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师受益,加快提升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陈苗雨[10](2020)在《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文中认为2013年,教育部民族教育司提出“重点加强民族地区理科教学”,并强调“以理科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建设民族地区的主力军,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着民族地区的发展。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拥有52个少数民族,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种类、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云南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在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的化学教育意义非凡。而化学模型认知能力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和学科理念核心,测量云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可以成为窥探其化学学科能力水平现状的一个切入点。本研究将通过建立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体系和测评试卷来测评云南民族地区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为当地一线化学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以及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思路和启示。研究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详情如下:第一,从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相关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现状和云南民族学生认知特点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明确了民族地区、模型及分类、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等核心概念内涵;在新课标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基础上形成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指标;并结合云南民族地区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测评指标权重赋值,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体系。第二,根据上述建立的测评体系选取近五年各地化学高考题、以实测试卷2-3倍的题量编制初测测评试卷,在云南某民族中学选取2个高三班级实施初测并回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初测试卷信度、效度及各题难度、区分度,实施初测的同时对初测试卷进行一线化学教师专家效度调查,综合数据处理结果与专家意见对初测试卷进行筛选和修订,形成实测试卷。第三,在云南昆明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8个地州市的16所民族中学实施实测,共有来自28个民族的3055名高中生参与。批改试卷后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进行教师访谈,得出以下结论:(1)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水平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认识模型和理解模型的能力较高,运用模型能力次之,分析及建构模型等需要较多思维加工的能力得分较低;(2)云南省各地州参与测验的学生中,昆明与普洱市的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水平最高,且各子能力分布较为均匀;怒江州与迪庆州次之,其学生的分析模型能力较其他地州的水平高;大理州、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文山州位于其后略逊一筹,略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落后成因主要与学生和家长有关;(3)对各民族学生进行了划分并选取参与学校、人数较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几个民族的学生进行了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差异性比较,发现不同民族学生的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并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来自不同民族并不是影响化学模型认知能力高低的因素;(4)虽然测评试卷中选取的题目均为高一已教授过的必修内容,但高三年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高二学生,尤其是认知模型、理解模型等基础部分,说明通过更深层次的学习和复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最后,根据本研究在文献综述以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和发现的问题,分别从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和疏漏进行了反思总结,希望能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启示和方向。

二、少数民族学生理科教育现状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数民族学生理科教育现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薄弱”问题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与调研过程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对象
    (三)调研过程和统计分析
三、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课程管理和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二)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教师对理科教学价值的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落实
        2.教师对理科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3.实验教学的开展
        4.教学语言运用能力
        5.文化回应教学开展情况
    (三)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学生理科学习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理科学习成绩分析
        2.学生理科学习方式现状和问题分析
四、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和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1.建构及修正模型
        2.假设检验
        3.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分析
    (二)影响因素分析
        1.教学条件、教师素养、学生语言对学生学习方式有直接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小
        2.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间接影响
五、提高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好国家有关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相关政策
    (二)建构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
    (三)改革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教学运行管理体制
    (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

(3)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错失恐惧
        1.2.2 社交网络成瘾倾向
        1.2.3 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问题的提出
    2.2 方案思路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假设
        2.2.3 研究思路
        2.2.4 技术路线设计
    2.3 研究意义
        2.3.1 研究的理论意义
        2.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2.3.3 研究创新
3 研究一: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现状研究
    3.1 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假设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3 研究程序
    3.3 研究结果
        3.3.1 大学生错失恐惧现状
        3.3.2 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现状
        3.3.3 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关系
        3.3.4 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回归分析
        3.3.5 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4 研究讨论
    3.5 研究小结
4 研究二: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干预研究
    4.1 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
        4.3.1 实验组、对照组被试前测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对比分析
        4.3.2 实验组被试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前后测对比分析
        4.3.3 对照组被试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前后测对比分析
        4.3.4 实验组、对照组被试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后测对比分析
        4.3.5 实验组、对照组被试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后测和追踪测验对比分析
    4.4 研究讨论
    4.5 研究小结
5 综合讨论
    5.1 大学生错失恐惧现状分析
    5.2 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现状分析
    5.3 大学生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5.4 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讨论
        5.4.1 干预效果讨论
        5.4.2 团辅过程和反馈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研究建议
        6.3.1 对大学生层面的建议
        6.3.2 对家庭层面的建议
        6.3.3 对学校层面的建议
        6.3.4 对社会层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
    附录 B 中文版《错失恐惧量表》
    附录 C 《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问卷》
    附录 D 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团体辅导具体内容设计
    附录 E 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倾向团体辅导部分成员过程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研究 ——基于18位教师的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教学策略
        二、教学设计策略
        三、教学实施策略
        四、教学反思策略
    第二节 国外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第三节 国内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一、教学策略类型研究
        二、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 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 有效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框架
        一、理论研究框架
        二、理论研究框架的分析
        (一) 教学设计策略的分析
        (二) 教学实施策略的分析
        (三) 教学反思策略的分析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半结构式访谈法
        三、文本分析法
    第四节 研究过程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访谈提纲的合理性
        三、访谈的实施
        四、访谈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 “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现状的访谈分析
    第一节 教师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情况
        (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
        (二) 对教材编排特点的了解程度
        (三) 对知识点内在联系的把握情况
        二、教师“准确了解学情”的情况
        (一)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的了解情况
        (二) “学生的学习困难”了解情况
        三、教师教学设计策略现状小结
    第二节 教师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学方式的选择情况
        (一) 教学方式多样化情况
        (二)对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的认识情况
        二、课堂评价的情况
        (一) 激励性评价的情况
        (二) 即时性评价重视情况
        (三) 评价方法多样化的情况
        三、教师教学实施策略现状小结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反思策略
        一、深入反思情况
        (一) 教师教学反思全面性的情况
        二、反思后的再设计
        (一) 教学反思过程中和其他老师交流合作的情况
        (二) 根据教学反思结果对教学的再设计情况
        三、教师教学反思策略现状小结
    第四节 教师教学策略现状的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教师教学策略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
        二、教师认识到《标准》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但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仍需加强
        三、教师了解综合与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仍需提升
        四、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五、与评价反馈有关的部分是弱项
        六、教学反思的方法应得到丰富,合作反思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第二节 建议
        一、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加强《标准》的学习
        二、提升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三、改变单一评价方法、坚持多元评价
        四、理论学习与合作交流并行,深化反思水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胜任力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
        三、对相关文献的梳理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胜任力
        二、教师胜任力
        三、理科教师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胜任力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三、胜任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要素梳理
    第一节 基于文献统计教师胜任力要素
        一、理科教师胜任力要素统计
        二、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要素统计
    第二节 访谈法扩充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要素
        一、访谈对象的遴选
        二、访谈的内容
        三、访谈的实施
        四、访谈资料的分析
    第三节 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要素结构分析
        一、外显胜任力要素
        二、内隐胜任力要素
第三章 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
    第一节 德尔菲法的实施
        一、德尔菲法的实施原则
        二、德尔菲法的实施过程
    第二节 专家问卷结果分析
        一、第一轮问卷结果
        二、第二轮问卷结果
        三、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构想模型分析
第四章 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的问卷调研实施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步骤
        三、研究工具
        四、施测对象
        五、统计分析
    第二节 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的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一、项目分析
        二、探索性因子分析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四、信度分析
        五、调查结果
    第三节 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解析
        一、胜任力模型框架解析
        二、胜任力模型一级维度构成解析
第五章 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水平初步测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二节 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的现实问题
        一、缺乏实践性知识
        二、实验缺失或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未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能量”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

(6)教育公平视阈下高校本科招生生源状况研究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重要概念界定、相关理论阐述及研究设计
    2.1 重要概念界定
        2.1.1 教育公平
        2.1.2 本科招生
        2.1.3 高校生源
    2.2 相关理论阐述
        2.2.1 胡森和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
        2.2.2 有效维持不平等假设
        2.2.3 社会分层理论
    2.3 研究设计
        2.3.1 数据分析
        2.3.2 访谈调查
第三章 本科招生政策及南京某高校生源整体现状分析
    3.1 高校本科招生政策
        3.1.1 2014-2019年高校本科招生政策演变
        3.1.2 普通类生源招生政策
        3.1.3 特殊类型生源招生政策
        3.1.4 艺术类
    3.2 高考加分政策演变
    3.3 南京某高校本科生源整体情况分析
        3.2.1 文理科录取情况
        3.2.2 生源性别比例情况
        3.2.3 生源录取批次
        3.2.4 生源录取学院、专业概况
        3.2.5 从贝尔英才学院看本科精英教育改革
第四章 南京某高校特殊类型本科招生生源状况
    4.1 国防生
        4.1.1 国防生政策及生源状况
        4.1.2 国防生分数变化
        4.1.3 选择报考国防生的因素
    4.2 高水平运动员
        4.2.1 高水平运动员政策及生源状况
        4.2.2 江苏省高水平运动员生源成绩情况
        4.2.3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变化及影响
    4.3 中外合作办学
        4.3.1 中外合作办学及生源情况
        4.3.2 中外合作办学分数线及正常批次分数线对比情况
    4.4 综合评价录取与保送生
        4.4.1 综合评价录取与保送生政策及生源状况
        4.4.2 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变化
        4.4.3 保送生政策变化
    4.5 贫困与特殊地区本科招生生源状况
        4.5.1 贫困专项计划
        4.5.2 定向
        4.5.3 预科
        4.5.4 内地班
第五章 南京某高校本科招生生源差异状况分析
    5.1 生源地地域差异
        5.1.1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省际差异
        5.1.2 南京某高校招生省份差异问题
        5.1.3 西部协作补偿计划应运而生
    5.2 城乡差异
        5.2.1 全国及江苏城乡人口情况
        5.2.2 南京某高校城乡比例失衡
    5.3 性别差异
        5.3.1 全国高校、社会女性人数情况
        5.3.3 南京某高校性别差异状况
        5.3.4 性别差异的问题
    5.4 生源高中校际差异
        5.4.1 保送生毕业中学及学费情况
        5.4.2 自主招生生源南京毕业高中情况
        5.4.3 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及校长实名推荐名额
        5.4.4 保送生制度与超级中学公平问题
    5.5 家庭因素差异
        5.5.1 中外合作办学学费等级差异情况
        5.5.2 保送生家庭房价情况
        5.5.3 家庭因素影响高等教育公平
    5.6 生源其他问题
        5.6.1 整体科类问题
        5.6.2 整体专业问题
        5.6.3 整体志愿率问题
第六章 缩小生源差异、促进入学机会均等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方面
        6.1.1 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
        6.1.2 借力“双一流”推进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6.1.3 对贫困和农村地区学生精准扶“弱”
        6.1.4 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长效补偿机制
    6.2 学校方面
        6.2.1 高校合理调整、编制省际招生计划
        6.2.2 高校建立招生计划听证制度
        6.2.3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特色办学
    6.3 社会方面
        6.3.1 全社会参与宣传教育补偿观念
        6.3.2 缩小阶层差距、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6.3.3 优化家庭文化资本的投入,树立教育性别平等观念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7)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A市对口帮扶阿坝州Z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1.对口帮扶
        2.民族地区教育
    (三)文献综述
        1.关于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
        2.关于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
        3.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述评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一、教育对口帮扶的涵义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对口帮扶的涵义
        1.教育对口帮扶的内容
        2.教育对口帮扶的意义
    (二)教育对口帮扶的理论基础
        1.精准扶贫理论
        2.多元文化教育
二、A市与Z县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的现状考察
    (一)阿坝州Z县教育的历史演进
        1.Z县县域社会概况
        2.Z县教育的历史发展
        3.Z县教育的当代发展
    (二)A市对口帮扶Z县教育的工作
        1.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统筹谋划帮扶工作
        2.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激活Z教育内动力
        3.市县对口,校校结对,引领Z县教育新发展
    (三)对口帮扶阿坝藏羌Z县教育的成效
        1.有力地改善了帮扶对象的办学条件
        2.大力地促进了民汉教育交流合作
        3.快速地提高了民族地区教师的素质
        4.明显地提高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水平
        5.有效地提高了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水平
三、A市与Z县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的问题及归因
    (一)A市对口帮扶Z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被帮扶方面:教育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2.被帮扶方面:教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被帮扶方面:生源流失现象难以遏制
        4.主帮扶方面:对帮扶对象的调研不充分
        5.主帮扶方面:“校对校”帮扶工作开展不一致
        6.主帮扶方面:尚未形成可持续性帮扶机制
    (二)A市对口帮扶Z县教育工作问题的归因
        1.发展不充分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帮扶工作的起点
        2.整体偏低的师资水平决定了帮扶工作的效果
        3.相对偏低的生源质量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效果
        4.对口帮扶认知的不统一制约了帮扶工作成效
        5.薄弱的前期帮扶工作研究局限了帮扶工作效能
四、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保证前提:制定合理的教育帮扶工作目标
        1.把握政策导向,明确教育帮扶工作的意义
        2.开展科学研究,制定教育帮扶可行性目标
    (二)改善大脑:提升管理水平,变“输血”为“造血”
        1.提前规划,确保对口帮扶工作开展的有序化
        2.积极引导,化对口帮扶外力为自身发展内力
        3.变革管理,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三)把握关键:助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1.规模建设:组建一支合格稳定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
        2.过程展现: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3.助力提升:根据民族地区需求组建高素质的教育帮扶团队
    (四)稳住基础:采取措施确保帮扶对象生源规模
        1.改善教学设备,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2.加大资助力度,建立健全优生奖励机制
        3.丰富学生活动,注重民族文化持续传承
        4.转变育人观念,营造良好学校育人氛围
    (五)抓住核心:强化民族地区课程开发帮扶
        1.成立专家课程小组,开发民族地区校本课程
        2.开发利用网络课程,创设开放式的教学平台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研究问题表述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四、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的整体分析
    (二) 藏族地区高中生不同逻辑推理形式现状分析
    (三) 藏族地区高中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差异性分析
五、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一) 影响因素的总体情况分析
    (二) 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三) 影响因素与逻辑推理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二) 建议
七、结束语
八、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藏族地区高中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水平测试卷
附录2 藏族地区高中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3 藏族地区高中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访谈提纲(教师)
评分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和公开发表论文

(9)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
        2.教师专业成长
        3.支持体系
        4.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教师专业成长内涵的研究
    (二)有关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研究
    (三)有关教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有关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研究
    (五)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研究
    (六)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法
        3.访谈法
        4.课堂观察法
四、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调查
    (一)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总体水平分析
    (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现状分析
    (三)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现状分析
    (四)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分析
    (五)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情意现状分析
五、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
六、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一)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
    (二)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构原则
七、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构
    (一)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构
    (二)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实施建议
八、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10)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
        1.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
        1.1.3 关于民族地区化学模型认知的现有研究中存在空白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相关研究综述
        2.1.1 什么是“模型”
        2.1.2 化学模型及分类
        2.1.3 建模
        2.1.4 什么是模型认知
        2.1.5 化学模型认知能力
        2.1.6 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现状分析
        2.1.7 针对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2.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发展现状
        2.2.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成因
        2.2.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3 民族地区学生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核心概念界定
        2.4.1 民族地区
        2.4.2 模型
        2.4.3 化学模型认知能力
3 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试卷的开发
    3.1 测评试卷开发的总体思路
    3.2 测评框架的构建
        3.2.1 测评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
        3.2.2 初步划分评价指标
        3.2.3 专家效度调查
        3.2.4 评价指标确定
        3.2.5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3.2.6 评价体系形成
    3.3 测评试卷的编制
        3.3.1 测评项目编制的基础
        3.3.2 测评项目的初步编制
    3.4 测评试卷的检验
        3.4.1 实施初测
        3.4.2 初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3.4.3 初测试题的专家效度调查
    3.5 测评试卷的修订与形成
        3.5.1 初测试题筛选
        3.5.2 筛选后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评估
        3.5.3 实测试题的修订
        3.5.4 实测试题的形成
4 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研究
    4.1 研究地区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对象
    4.4 数据分析
        4.4.1 不同年级学生成绩的权重赋值
        4.4.2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被试学生整体得分情况
        4.4.3 各地州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及差异分析
        4.4.4 不同年级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4.5 不同民族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4.5 教师访谈
        4.5.1 教师访谈提纲
        4.5.2 教师访谈分析
        4.5.3 教师访谈总结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1.1 建立了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体系
        5.1.2 开发了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试卷
        5.1.3 揭示了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水平现状
        5.1.4 分析了云南落后地州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现状成因与对策建议
    5.2 研究启示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着作类
        期刊论文类
        学位论文类
        其他类
    二、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 Ⅰ: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指标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附录 Ⅱ:层次分析法化学模型认知能力测评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 Ⅲ: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初测试卷
    附录 Ⅳ:初测试题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附录 Ⅴ: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实测试卷
    附录 Ⅵ:高二与高三学生成绩对地区间学校间成绩比较的影响重要性调查问卷
致谢
研究生期间主要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四、少数民族学生理科教育现状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及涉藏工作重点省中学“理科薄弱”问题调查研究[J]. 胡红杏,王子君. 民族教育研究, 2021(04)
  • [2]民族地区理科师范生专业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以新疆为例[D]. 李海. 西南大学, 2021
  • [3]大学生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王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现状研究 ——基于18位教师的访谈[D]. 孟庆丹.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5]青海省民族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实证研究[D]. 杨理华.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6]教育公平视阈下高校本科招生生源状况研究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D]. 程雅坤.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7]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四川省A市对口帮扶阿坝州Z县为例[D]. 孙其山. 西南大学, 2020(05)
  • [8]藏族地区高中生逻辑推理素养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D]. 刘晓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D]. 石烨.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D]. 陈苗雨.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少数民族学生科学教育现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