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铅球的最后力量

谈铅球的最后力量

一、浅谈推铅球的最后用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坤,宦承妤[1](2022)在《基于PAP效应的热身方案在铅球项目训练与比赛中的应用》文中指出PAP类热身方案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厘清PAP效应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PAP效应的科学化热身方案,以期提高铅球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的运动表现。研究发现:PAP机制与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肌肉运动单位募集能力,肌纤维羽状角度改变有关。PAP效应主要受个体(运动水平、力量水平、项目类型、性别年龄)和训练(激活手段、负荷量、休息时间)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以杠铃卧推为主要激活手段的4步骤热身处方。

王保成[2](2021)在《投掷项目运动员专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青少年旋转推铅球专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文中指出运动员专项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教练员训练设计与实施、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是教练员训练艺术、训练理念的具体体现。专项综合能力是指将专项素质、专项技术、专项意志(运动心理)与专项认知融为一体,不断提高专项速度与专项成绩的能力。铅球和跳高是田径运动中技术创新最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

尹华跟,张葆欣,黄艺,刘娜,刘刚,童立涛,陈夏[3](2021)在《铅球“滑步”与“旋转”最后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认为为探析铅球"滑步式"与"旋转式"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动作特征和肌肉活动的内在规律,运用高速摄像机结合遥感肌电仪两机同步测试,对陕西省男子铅球重点运动员(冯杰)在赛前训练中采用背向滑步和旋转式推铅球的两种投掷技术的最后用力阶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右踝关节在两种投掷技术中蹬伸均比较积极,但在左脚着地瞬间(L↓)则表现出左侧下肢支撑技术不理想的状态;另外,两种投掷技术均存在左膝速度偏缓的现象。(2)两种投掷技术的出手角度在铅球的最后出手瞬间表现合理。(3)滑步技术的肌肉发力顺序在最后用力阶段出现絮乱的现象;旋转技术的肌肉发力顺序在最后用力阶段符合从右至左、从下至上的传递过程。(4)滑步技术的主要发力肌肉是右腕关节屈肌和右竖脊肌;旋转技术的主要发力肌肉是右股四头肌、左股四头肌。

杨三连[4](2021)在《浅析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方法》文中提出从2021年起,原地推铅球项目成为江西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必考项目。随着江西省高考体育的改革,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方式也要有所改变。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指导,在高考体育训练中显得非常重要,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快掌握训练技巧,更能快速提高训练成绩。推铅球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型投掷项目,原地推铅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除需要具备一定的力量素质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铅球投掷的远度主要取决于铅球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笔者通过训练实践谈几种有效的原地推铅球的训练方法,以便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与帮助,训练方法以右手为例。

周通[5](2021)在《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下肢肌肉用力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背向侧滑步推铅球技术是普通铅球运动员经常使用的推铅球技术之一,其技术环节分为握球、预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出手以及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其中,最后用力技术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关键技术,在完成整个技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国家二级铅球运动员的背向侧滑步推铅球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诊断其背向侧滑步推铅球技术中下肢肌肉用力特征,旨在明确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结构以及下肢肌肉的用力特征和个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规范技术动作,协调肌肉用力,创造优异成绩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Vicon红外线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系统以及表面肌电设备对铅球运动员完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全过程进行测试分析。

赵丽,周继和[6](2021)在《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耿爽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推铅球属于非周期性动作结合的体能主导快速力量性项群类项目,其中背向滑步推铅球经过历史的发展已趋于完善。最后用力阶段指运动员从滑步结束左脚落地到器械出手这个过程,是推铅球技术动作阶段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铅球出手速度大约80%都由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动作贡献,对成绩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对2019年全国田径投掷项群赛中,女子组铅球后起之秀亚军耿爽的技术动作进行三维录像解析,并分析运动学数据,通过分析研究,为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提供科学的技术诊断,帮助其提高投掷成绩。研究方法:

丁倩玉[7](2021)在《双侧迁移教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班学生为例》文中指出

杜松[8](2021)在《核心动态稳定性训练对田径普修课推铅球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

韩凯[9](2021)在《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篮球特长生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体育高考对于篮球特长生来说是通往高等学府的一条必经之路,体育成绩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特长生高考的成败,提高篮球特长生日常训练的效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也变得尤为重要。随着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专业化和科学化,技术理论不断地创新,使得传统训练方法显现出一些弊端,因此要引进一些新的训练方法,并且将其应用于现在的体育高考训练中,对于改善训练效果,提高学生体育高考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以篮球特长生体育高考六项(三项身体素质、三项专项能力)为测试指标,以天津市西青中专(职业高中)的16名男子篮球体育特长生为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对实验组进行训练,而对照组则采用篮球队之前运用的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进行训练,除训练方案不同外,其他因素均相同,实时监控运动员的心率变化,确保两组队员训练负荷保持一致。经过8周的训练,对实验后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所采取的两种训练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情况,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特长生体育高考成绩的影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8周的实验研究,采取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组和采取传统力量训练的对照组对篮球特长生体育高考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通过8周的实验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特长生体育高考测试得分除100米跑和半场往返运球投篮外都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只不过在纵跳摸高、立定跳远这两个项目上传统力量训练要优于核心力量训练,而在原地推铅球和1分钟连续投篮这两个项目上则核心力量训练要优于传统力量训练。3.通过对实验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训练是针对核心肌群,而传统力量训练则针对机体大肌群的练习,忽视核心稳定性和核心力量的训练,所以核心水平测试指标核心力量训练要更优一些。建议:1.通过8周的实验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于篮球考生的成绩的提升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建议高中篮球队在训练计划制定时可以试着加入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训练效果还可以增加参训队员的训练新鲜感,使训练不容易枯燥,从而激发运动员对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由于天津西青中专16名篮球特长生是第一批通过体育高考升学的学生,所以人数较少,数据分析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以后随着体育高考人数的增加,可以试着增加实验对象来验证。3.此次训练的对象只选取了男性,如果有机会也要进一步证明对不同性别的实验对象选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体育高考测试成绩的影响。4.篮球教练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练习方法,不断研究和探讨更适合篮球队员的训练方法以及动作组合形式。要结合不同受试者的年龄状况、身心状况、项目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从而促进篮球专项考生测试成绩的提高。5.训练是需要长期坚持的,8周的实验是一个短期的研究,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采取一个更长周期的训练实验,来比较不同训练模式对体育篮球专项考生测试成绩的影响以及训练效果差异。

吴哲能[10](2021)在《中外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旋转技术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旋转推铅球技术已经在国际大赛中被男子运动员普遍使用,且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国内外学者对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势进行了许多研究,认为旋转推铅球技术是有助于运动成绩提升的。但是,我国运动员使用此技术的人员较少,尚处于尝试阶段,对技术的认识和训练手段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目的:本文将对影响投掷距离的主要运动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以提高对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认识。对国内外运动员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运动学参数的对比,发现国内外运动员之间存在的技术差异。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技术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以在2017年伦敦世界田径锦标赛、2018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中获得前八名的使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15名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和202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中使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国内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世界田联发表的官方资料以及相关比赛视频和数据展开具体研究。文章将整个技术动作过程分为5个时相,4个阶段。分别是右脚离地时刻、第一单支撑阶段、左脚离地时刻、腾空阶段、右脚落地时刻、第二单支撑阶段、左脚落地时刻、最后用力阶段、出手时刻。对国外15名使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时间、空间、速度运动学参数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时间、空间、速度运动学参数对投掷距离的影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国内外运动员时间、空间、速度运动学参数存在的差异,分析国内外运动员技术差异。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1.国内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动作节奏方面,各个阶段持续时间在整个技术动作过程总时间占比,国外运动员与国内运动员在腾空阶段持续时间占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动作技术上,国外运动员与国内运动员左脚落地时刻肩髋扭转角、腾空阶段铅球运行轨迹长度、最后用力阶段铅球运行轨迹长度、整个技术动作过程铅球运行轨迹长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就整体旋转技术而言,差异的关键技术环节是我国运动员在腾空阶段身体扭紧程度增加,而国外运动员在第二单支撑阶段身体扭紧程度增加。我国运动员肩髋扭紧时机存在问题,应该在第二单支撑阶段增加肩髋扭紧程度。最后用力开始阶段动作技术差异最大,此时国外运动员都能够保持较大的拧紧身体姿势,为此后的最后用力储备能量;而国内有的运动员此时的扭转角较小,不能形成最佳的发力姿势。3.我国运动员李俊、张俊、冯杰存在左脚落地时刻重心偏高现象,重心偏高铅球高度也较高,角度变小。降低左脚离地时刻、右脚落地时刻、左脚落地时刻铅球垂直高度,不仅有助于铅球各个时刻速度的增加,而且有助于获得较大出手角度,增加投掷距离。4.在技术发展上,我国运动员受背向滑步理念的影响较大,如本研究中发现国内运动员腾空阶段铅球运行轨迹长,腾空持续时间长,最后用力出手过于向前等技术与国外旋转技术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我们对旋转技术的认识和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特点以及旋转技术的核心设计专门性训练手段。

二、浅谈推铅球的最后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推铅球的最后用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AP效应的热身方案在铅球项目训练与比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AP的生理机制
    1.1 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作用
    1.2 运动神经元募集运动单位数量增加
    1.3 肌纤维羽状角度发生改变
2 影响PAP的变量
    2.1 个体因素
        2.1.1 运动水平
        2.1.2 力量水平
        2.1.3 项目类型
        2.1.4 性别年龄
    2.2 影响PAP效果的训练学因素
        2.2.1 激活方法手段
        2.2.2 激活负荷量度
        2.2.3 激活休息时间
3 基于PAP效应的热身方案
    3.1 激活方式
    3.2 负荷量度
    3.3 休息时间
4 结语

(2)投掷项目运动员专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青少年旋转推铅球专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旋转推铅球专项综合能力训练的理念
    1. 投掷项目的训练理念
    2. 旋转推铅球的项目特征
二、旋转推铅球专项综合能力训练的内容与要点
    1. 专项力量练习
    2. 专门性投掷练习
    3. 专项灵活性、稳定性和运动协调练习
    4. 专项能力组合练习
    5. 比赛神经应激动员能力与参赛能力培养
    6. 防伤训练
三、旋转推铅球综合能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训练理念问题
    2. 专项综合能力训练水平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3. 专项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4. 专项能力综合训练要合理安排练习强度与练习负荷
    5. 力量训练必须掌握正确熟练的杠铃技术
    6. 树立正确的青少年训练理念
    7. 要重视训练恢复与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监控
四、结束语

(3)铅球“滑步”与“旋转”最后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方法
        1.2.1.1 运动学测试
        1.2.1.2 肌电测试
        1.2.1.3 同步的设置
        1.2.2 试验测试方案的实施
        1.2.3 技术阶段划分
        1.2.4 数理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滑步式”与“旋转式”最后用力阶段主要环节关节角度变化的特征分析
    2.2 “滑步式”与“旋转式”最后用力阶段各环节速度的特征分析
    2.3 “滑步式”与“旋转式”最后用力阶段出手瞬间部分运动学的特征分析
    2.4 “滑步式”与“旋转式”最后用力阶段肌肉的sEMG总体描述
    2.5 “滑步式”与“旋转式”最后用力阶段肌肉活动的iEMG特征分析
3 结论

(4)浅析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辅助性练习方法
    1. 蹲起
    2. 左手握橡皮筋辅助练习
    3. 右手握橡皮筋辅助练习
    4. 原地“蹬、转、送”徒手模仿练习
    5.原地徒手完成“蹬、转、送、抬、挺、撑、推、拨”的练习
二、提高原地推铅球的出手速度的练习方法
    1. 原地快速向下推实心球或铅球
    2. 用完整技术推矿泉水瓶或垒球
    3. 侧对墙(距离7米左右)推实心球
三、稳定正确的出手角度的练习方法(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一般在38°~42°左右)
    1. 与同伴一起做蹬、伸、转、抬体徒手模仿练习
    2. 个人体会完整动作练习
    3.利用标志线练习
四、增强力量的练习方法
    1. 杠铃快速挺举
    2. 仰卧杠铃快速推举
    3. 全蹲和半蹲杠铃
    4. 杠铃体侧屈及左右转体
    5. 引体向上
五、注意事项

(5)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下肢肌肉用力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6)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耿爽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研究结论:

(9)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篮球特长生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核心部位
        2.1.2 核心稳定性
        2.1.3 核心力量训练
        2.1.4 篮球特长生
    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的研究现状
        2.3.1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2.3.2 关于篮球项目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2.4 关于体育高考训练的研究
    2.5 文献小结
3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
    4.3 实验分组
    4.4 实验设计与实施
        4.4.1 测试项目的选择
        4.4.2 实验设计
    4.5 实验的无关变量
    4.6 实验训练方案
        4.6.1 对照组每一阶段的训练动作
        4.6.2 实验组每一阶段的训练动作
        4.6.3 训练方案的设计
        4.6.4 训练方案具体内容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1 实验组实验结果分析
        5.1.1.1 实验组实验前后核心指标测试成绩分析
        5.1.1.2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分析
        5.1.1.3 实验组实验前后专项能力成绩评分分析
        5.1.2 对照组实验结果分析
        5.1.2.1 对照组实验前后核心指标测试成绩分析
        5.1.2.2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成绩评分分析
        5.1.2.3 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能力成绩评分分析
    5.2 分析与讨论
        5.2.1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特长生100 米跑成绩的影响
        5.2.2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体育高考生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
        5.2.3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体育高考生原地推铅球成绩的影响
        5.2.4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体育高考生助跑摸高成绩的影响
        5.2.5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体育高考生一分钟连续投篮成绩的影响
        5.2.6 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体育高考生半场往返运球投篮成绩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个人简历

(10)中外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旋转技术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旋转推铅球技术演变
        2.1.2 旋转推铅球技术发展趋势
        2.1.3 旋转推铅球技术可行性的研究
        2.1.4 旋转推铅球技术运动学分析
        2.1.5 旋转推铅球技术肌电分析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方面的研究
        2.2.2 旋转推铅球技术体能方面的研究
        2.2.3 旋转推铅球技术运动学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技术录像分析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对比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出手特征对比
        4.1.1 出手时刻运动学参数对比
        4.1.2 出手时刻技术参数与投掷成绩的相互关系
    4.2 时间特征对比分析
        4.2.1 不同动作阶段的时间对比
        4.2.2 不同阶段持续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4.2.3 时间因素对成绩的影响
    4.3 空间特征对比分析
        4.3.1 不同动作阶段的角度对比
        4.3.2 不同动作阶段的铅球运行轨迹长度对比
        4.3.3 空间因素对成绩的影响
    4.4 速度特征对比分析
        4.4.1 国内外运动员各个阶段铅球速度分析
        4.4.2 速度因素对成绩的影响
        4.4.3 时间因素和铅球高度对铅球速度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推铅球的最后用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AP效应的热身方案在铅球项目训练与比赛中的应用[J]. 杨坤,宦承妤.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01)
  • [2]投掷项目运动员专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青少年旋转推铅球专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 王保成. 田径, 2021(12)
  • [3]铅球“滑步”与“旋转”最后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尹华跟,张葆欣,黄艺,刘娜,刘刚,童立涛,陈夏. 体育科学研究, 2021(06)
  • [4]浅析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方法[J]. 杨三连. 田径, 2021(11)
  • [5]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下肢肌肉用力特征分析[A]. 周通. 第二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21
  • [6]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耿爽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 赵丽,周继和. 第二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21
  • [7]双侧迁移教法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班学生为例[D]. 丁倩玉.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8]核心动态稳定性训练对田径普修课推铅球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杜松.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9]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篮球特长生训练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韩凯.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10]中外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旋转技术比较研究[D]. 吴哲能.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标签:;  ;  ;  ;  ;  

谈铅球的最后力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