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A-AA三元共聚物水处理剂的合成

St-MA-AA三元共聚物水处理剂的合成

一、St-MA-AA三元共聚物型水处理剂的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展,闫美芳,高玉华,李海花,李娜,刘振法[1](2021)在《衣康酸类水处理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衣康酸成本低易得、无磷、生物降解性强,含有的基团种类赋予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金属吸附能力以及阻垢性能,这使得衣康酸成为水处理剂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对近些年来关于衣康酸类水处理药剂的成果进行了研究以及学习,为绿色水处理药剂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希望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开拓新的思路,使绿色水处理药剂的研究更进一步。

张桐[2](2019)在《火电厂用阻垢剂的开发及引发剂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火力发电用水在工业用水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冷却用水占工业用水总量的70%-80%,而最有效的节水措施便是循环用水技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便是提高系统循环倍数同时降低循环水中的水垢及腐蚀情况。本研究选用MA、SSS、HEMA作为单体,APS为引发剂,叔丁醇为分子调节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进行反应。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合成最佳条件:MA、SSS和HEMA三种单体的摩尔比为6:1:0.8,分子调节剂叔丁醇实验中占单体总量的10%,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APS一共设置三挡,分别是5%、10%、15%,合成三种共聚物MA/SSS/HEMA(APS 5%、10%、15%),且均具有较好阻垢性能。经过对共聚物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引发剂用量的增多不会改变共聚物官能团的种类,但会降低共聚物分子量,减小共聚物碳链长度。通过阻垢缓蚀及生物降解等试验对MA/SSS/HEMA(APS 5%、10%、15%)的性能进行表征。通过静态阻垢实验就缓蚀阻垢剂在离子浓缩5倍的水样中进行检验,得出MA/SSS/HEMA(APS 5%、10%、15%)在浓缩倍数为5的水体中仍能有良好的阻垢性能,即能满足循坏倍数为5的火电厂循环水冷却系统的性能要求。通过静态阻垢试验发现,随着APS的增加,分子量的减小,性能逐渐提升,其中MA/SSS/HEMA(APS 15%)性能最为优异,在投加量为6mg/L时,水温80℃时,阻碳酸钙实验中,碳酸钙Ca2+浓度为240mg/L,阻垢率96%;同样条件下,硫酸钙Ca2+浓度为6000mg/L,阻垢率达95%。通过旋转挂片腐蚀实验发现,MA/SSS/HEMA(APS 5%、10%、15%)均具有一定的缓蚀性能,随着APS的减少,分子量的增大,链的增长,性能逐渐提升,其中MA/SSS/HEMA(APS 5%)性能最为优异,缓蚀率可达60%以上,较PASP具有明显性能优势。同时,MA/SSS/HEMA(APS 5%、10%、15%)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通过GPC及SEM等表征手段对MA/SSS/HEMA(APS 5%、10%、15%)的阻垢缓蚀机理及引发剂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阻垢机理首先是螯合钙离子,增加了钙离子的溶解性;其次是增大垢样间静电斥力,进而阻止垢样颗粒相互凝结长大;最后是嵌入垢样颗粒的内部使其晶格发生畸变,阻碍进一步长大。引发剂的增多会降低共聚物分子量,缩短共聚物碳链长度,使其更易吸附于垢样晶体,阻碍其正常生长,以提高阻垢性能。缓蚀机理主要为腐蚀电流的沉积作用,阴极表面会形成一层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沉淀膜,而引发剂少、分子量大、碳链长的共聚物,形成的沉淀膜更为致密,缓蚀效果更好。图39幅,表12个,参考文献125篇。

方淼[3](2014)在《苯马树脂及其改性物的合成与颜料分散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一类重要的树脂,近年来一直深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目前国内生产的SMA树脂产品存在颜色较深、气味重、溶解能力差等问题。本论文对SMA树脂进行基础研究后,探究开发出自己的新产品,同时通过对酞菁蓝颜料的分散实验研究,考察新合成产品的使用性能。首先,本文以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特殊结构的氯代烃R”为链转移剂,乙酸乙酯为溶剂,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SMA树脂(产品号:SMA1000)。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考察不同用量的引发剂、链转移剂、溶剂以及不同温度等因素对SMA树脂相对分子质量(Mw)及其分布(MWD)的影响,得出各因素主次影响大小。同时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引发剂为单体总质量的2%,链转移剂为单体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70℃,溶剂是单体总量的3倍。将自制的SMA1000树脂与美国沙多玛公司SMA1000树脂相比,产品在气味、玻璃化温度、碱溶性等指标上基本一致。其次,本文采取以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单体三元共聚,再经部分酯化,制得St-MA-AA部分酯化物。随后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引发剂、链转移剂、溶剂以及不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St-MA-AA部分酯化物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得出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为单体总质量的1%,链转移剂为单体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70℃,溶剂为单体总质量的2倍。将其与沙多玛公司SMA1440相比较,产品在外观、碱溶性等指标上很接近。最后,将自制St-MA-AA部分酯化物作为一种高分子分散剂,应用到酞菁蓝颜料分散试验研究中。⑴考察不同分子量及分布的树脂对颜料表面处理后颜料平均粒径、Zeta电位、离心稳定性、相对着色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自制St-MA-AA部分酯化物在相对分子质量(Mw)为7224、分子量分布为1.46时,分散性能最好。⑵研究自制St-MA-AA部分酯化物作为高分子分散剂时的用量对分散体系平均粒径、黏度、离心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以沙多玛SMA1440作对照实验。结果显示自制St-MA-AA部分酯化物分散能力更好,同时得出其最佳添加量为10~15%。通过上述试验说明自制St-MA-AA部分酯化物可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高分子分散剂。

刘繁,闫钰,马如然[4](2012)在《油田化学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聚合物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油田化学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聚合的合成方法,综述了2004—2012年AMPS聚合物用作钻井液添加剂、油井水泥添加剂、压裂液稠化剂、阻垢剂、缓蚀剂、水处理剂、驱油剂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师艳雪[5](2012)在《新型绿色阻垢剂环氧琥珀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水环境问题不断的出现,开发高阻垢率、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型阻垢剂已成为21世纪水处理领域研究重心。目前,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新型绿色的阻垢剂主要有两种:聚天冬氨酸(PASP)和聚环氧琥珀酸(PESA)。聚天冬氨酸具有广泛的用途,国内外对其研究基本趋于成熟。聚环氧琥珀酸是一种无磷、无氮,且可生物降解性良好的阻垢剂。由于对其研究时间较短、合成成本高、产品垄断、阻磷酸钙垢及稳锌效果不明显等原因,还主要处于研究阶段且对其衍生物的研究也很少。因此,对聚环氧琥珀酸共聚物的研究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热点课题。鉴于聚合物中引入磺酸基团,可以提高抑制磷酸钙垢及稳锌的能力。本文首次将环氧琥珀酸(ESA)、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三种单体进行了共聚,合成了环氧琥珀酸/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三元共聚物(以下简称ESA/AA/AMPS三元共聚物)。首先,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钨酸钠为催化剂,使之发生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玻珀酸盐。在引发剂作用下,以提纯后的环氧琥珀酸盐进一步与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进行共聚反应,合成环氧琥珀酸/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三元共聚物。并考察了三种单体配比,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引发剂浓度对碳酸钙、磷酸钙的阻垢效果及稳锌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配比为1:1:0.5,聚合温度为95℃,引发剂浓度为5%,聚合时间4h。再次,采用红外光谱法(IR)、氢核磁共振法(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共聚物的IR、1H-NMR谱图表征表明,产品分子结构中具有特征基团如羧基、羟基、醚键、磺酸基等,说明在聚环氧玻珀酸分子结构中成功地引入了另外两种单体,合成了 ESA/AA/AMPS共聚物。另外,用减量法测定了共聚物的固体含量为31.53%,游离单体含量为1.0890%。最后,采用静态阻垢法评定了 ESA/AA/AMPS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ESA/AA/AMPS共聚物有较好的阻硫酸钙垢、抑制磷酸钙沉积和分散锌盐的能力,适用于高pH值水系,其阻垢分散性能较聚环氧琥珀酸有明显的提高。但ESA/AA/AMPS共聚物对碳酸钙的阻垢效果和聚环氧琥珀酸基本相当。电镜扫描结果表明,ESA/AA/AMPS共聚物的阻垢机理主要以晶格畸变为主,其次还有吸附、螯合增溶和分散作用。

王中华[6](2011)在《近期国内AMPS聚合物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有机单体,以其为原料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抗温性、抗盐性和水解稳定性,可广泛用于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和高吸水材料等领域。近年来AMPS聚合物研究又有了一些新进展,特别是在高吸水树脂的合成、超声波辐射聚合、微波辐射聚合和UV辐射聚合方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其综合性能。介绍了近2年国内AMPS聚合物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王春荣[7](2008)在《环氧琥珀酸与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聚环氧琥珀酸是世界公认的绿色水处理剂及更新换代产品。由于其问世较短,产品因垄断而不易获得等原因,关于其阻垢性能的研究较多,但对其衍生物尚缺乏研究。本工作首次将环氧琥珀酸和丙烯酸共聚,研究了反应条件与共聚物的阻垢性能、分散性能等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红外谱图和核磁谱图测试得出共聚产物的结构式。用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方法得出各反应物用量对共聚产物阻垢性能的影响,其显着性顺序为:环氧琥珀酸用量>丙烯酸用量>过硫酸钾用量,进一步进行详细试验分析得出了各反应物的最佳用量:环氧琥珀酸和丙烯酸的质量用量比为5:6,过硫酸钾的质量用量为单体总用量的3.5%。以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等作为主要的考察因素,研究了共聚反应条件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发现当反应时间为4小时时聚合产物的钙离子稳定浓度为219mg/L,随着时间的延长聚合物的阻垢性能逐渐降低;当聚合反应温度为90℃~95℃时聚合产物的钙离子稳定浓度为223 mg/L,反应温度过低或过高阻垢性能都不太好;当反应体系的pH为13时聚合产物的钙离子稳定浓度为221 mg/L,且再增大体系的pH值对聚合产物的性能影响不大。因而确定反应条件最佳为: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控制在90℃~95℃之间,过程的pH值为13。采用乌氏粘度计法测出最佳反应条件下共聚物的分子量范围为1500~2000。并用核磁和红外等测试方法得出共聚物的结构是为采用浊度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共聚物对碳酸钙的分散性能并确定了共聚物的最佳加入量。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能,并且当共聚物的加入量为2.3%时,分散碳酸钙吸光度可达58%。

张景来,冯英华,李丹,李金秋,董立锋[8](2008)在《阻垢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阻垢剂作为一种水质稳定剂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它的研究一直是水处理的一个热点,其沉降效果的稳定性、环境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天然聚合物、羧酸类聚合物、磺酸类聚合物、含磷聚合物以及环境友好型聚合物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较为常见的各种阻垢剂的特性、合成工艺及其研究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认为带有特殊功能基团的绿色阻垢剂将成为未来研发的主要目标.

周世颜[9](2007)在《具有磺酸盐结构高聚物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含磺酸盐高聚物作为水处理剂,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含磺酸盐高聚物的应用及絮凝剂的分类和发展现状,并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盐(S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苯乙烯(St)为单体,分别合成了共聚物P(AM/SAMPS),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AM/SAMPS/DMDAAC)和疏水缔合型絮凝剂P(AM/SAMPS/St),然后研究了它们的耐温性,抗盐性和增稠性等,并考察了在处理造纸混合废水和造纸混合污泥脱水方面的应用。选用易于聚合的AM构筑大分子骨架并提高分子量,增强絮凝性能;阴离子单体选用含有磺酸基的SAMPS,可提高共聚物的耐温抗盐性;选用高效无毒、造价低廉的DMDAAC作为阳离子单体,大分子链上所带电荷密度高,水溶性好,且具有絮凝和消毒双重功能;疏水单体选用St,可以使水溶液中的大分子链之间形成网络缔合结构,溶液粘度大幅度提高。测试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P(AM/SAMPS)高分子絮凝剂比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HPAM)具有更好的耐温性和抗盐性。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AM/SAMPS/DMDAAC)对造纸废水的最佳投放量为0.8mg/L,不仅在较高温度(70℃)下仍有良好的絮凝性能,还可以处理pH值3-11的废水,比P(AM/SAMPS)有着更广泛的使用范围,同时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制备的疏水缔合型高分子絮凝剂P(AM/SAMPS/St)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水溶液的表观粘度增加比P(AM/SAMPS)要明显,表明具有良好的增稠性能,而且比P(AM/SAMPS)和HPAM具有更好的抗盐性能。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证实了所得聚合物即为目标产物;通过对聚合物的DSC-TGA分析,证实三种聚合物都要比HPAM(分解温度210℃)抗温性好,分解温度都在250℃左右。

肖杰,邓雪琴,诸林[10](2007)在《工业水处理阻垢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中指出对工业水处理中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及性能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有机膦酸盐阻垢缓蚀剂和聚合物阻垢分散剂。指出了使用含磷阻垢剂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在阻垢剂的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阻垢剂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急需加速反渗透专用阻垢剂的国产化研究,并应向着绿色环保型和复合配方型方向发展。

二、St-MA-AA三元共聚物型水处理剂的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MA-AA三元共聚物型水处理剂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衣康酸类水处理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衣康酸及其均聚物的研究进展
2 衣康酸类共聚物水处理剂的研究进展
3 结语

(2)火电厂用阻垢剂的开发及引发剂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概况
        1.2.1 循环冷却水系统分类
        1.2.2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组成
    1.3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结垢与腐蚀
        1.3.1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结垢
        1.3.2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腐蚀
    1.4 火电厂循环水用阻垢剂的研究进展
        1.4.1 循环冷却水用阻垢剂研究现状
        1.4.2 循环冷却水用阻垢剂发展方向
    1.5 阻垢剂的作用机理
    1.6 引发剂对阻垢作用的影响
    1.7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药剂、原料及设备
    2.2 实验用水水质及水质分析
        2.2.1 阻垢实验用水
        2.2.2 缓蚀实验用水
    2.3 实验主要试剂的制备
    2.4 正交设计与数据处理
        2.4.1 数据处理
    2.5 共聚物的表征方法
        2.5.1 红外光谱测定
        2.5.2 凝胶渗透色谱
        2.5.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5.4 共聚物的转化率测定
    2.6 药剂浓缩倍数的研究
    2.7 共聚物性能测试方法
        2.7.1 静态阻垢实验
        2.7.2 垢样晶型分析
        2.7.3 旋转挂片腐蚀实验
        2.7.4 碳钢腐蚀表面形态分析
        2.7.5 分散氧化铁性能测定
        2.7.6 稳定锌性能测试
        2.7.7 生物降解性能测定
    2.8 节水量的计算
    2.9 本章小结
3 缓蚀阻垢剂的合成及其表征
    3.1 实验原理
    3.2 合成条件的选择
        3.2.1 单体选择
        3.2.2 最优合成条件
    3.3 缓蚀阻垢剂的表征
        3.3.1 红外光谱表征
        3.3.2 凝胶色谱表征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3.4 转化率测定
    3.4 本章小结
4 缓蚀阻垢剂的性能研究
    4.1 药剂的浓缩倍数研究
    4.2 缓蚀阻垢剂阻垢性能的测定
        4.2.1 投加量对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4.2.2 硬度对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4.2.3 碱度对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4.2.4 温度对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4.2.5 时间对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4.2.6 pH对药剂阻垢性能的影响
        4.2.7 垢样扫描电镜分析
    4.3 缓蚀阻垢剂的缓蚀性能
        4.3.1 投加量对药剂缓蚀性能的影响
        4.3.2 pH对缓蚀阻垢剂缓蚀性能的影响
        4.3.3 温度对缓蚀阻垢剂缓蚀性能的影响
        4.3.4 挂片扫描电镜分析
    4.4 缓蚀阻垢剂的分散氧化铁性能
    4.5 缓蚀阻垢剂的稳定锌性能
    4.6 缓蚀阻垢剂的生物降解性
    4.7 节水量的计算
    4.8 经济效益的计算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苯马树脂及其改性物的合成与颜料分散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
        1.1.1 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研究历史
        1.1.2 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结构
        1.1.3 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的应用
        1.1.4 苯乙烯-马来酸酐树酯的化学改性
    1.2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
        1.2.1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的概述
        1.2.2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的研究状况
    1.3 溶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1.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1.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1.3.3 引发剂的影响
        1.3.4 链转移剂的影响
        1.3.5 溶剂的影响
    1.4 影响树脂分散性能的因素
        1.4.1 树脂分子结构
        1.4.2 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
        1.4.3 树脂用量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原料和实验仪器
    2.2 SMA 树脂的合成
        2.2.1 SMA 树脂合成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2.2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合成步骤
        2.2.3 SMA 树脂的后处理
    2.3 St-MA-AA 部分酯化物的合成
        2.3.1 St-MA-AA 部分酯化物合成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3.2 St-MA-AA 部分酯化物的合成步骤
        2.3.3 St-MA-AA 部分酯化物的后处理
    2.4 合成树脂的表征与测试
        2.4.1 FT-IR 测试
        2.4.2 GPC 测试
        2.4.3 酸值的测定
        2.4.4 树脂熔点的测定
        2.4.5 树脂的热失重表征
        2.4.6 树脂氨水溶解状态及外观的测试
    2.5 酞菁蓝颜料分散体系的制备
        2.5.1 分散体系配方
        2.5.2 颜料分散体系的制备步骤
    2.6 颜料分散体系的性能测试
        2.6.1 分散体系粒子平均粒径与 Zeta 电位
        2.6.2 分散体系黏度的测定
        2.6.3 分散体系离心稳定性
        2.6.4 分散液的相对着色力(Kr)
第3章 SMA 合成工艺优化的研究
    3.1 国外样品分析及表征
    3.2 聚合方法选择
    3.3 引发剂的影响
        3.3.1 引发剂选择
        3.3.2 引发剂用量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3.4 链转移剂的影响
        3.4.1 链转移剂选择
        3.4.2 链转移剂用量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3.5 温度的影响
        3.5.1 反应温度对引发剂半衰期的影响
        3.5.2 温度对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3.6 反应时间的影响
    3.7 溶剂的影响
        3.7.1 溶剂选择
        3.7.2 溶剂用量的影响
    3.8 SMA 聚合反应条件正交实验设计
    3.9 SMA1000 的表征与测试
        3.9.1 红外谱图
        3.9.2 酸值测试
        3.9.3 熔点的测试
        3.9.4 TG 的测试
        3.9.5 自制 SMA1000 树脂溶解能力与溶解后外观的测试
    3.10 自制 SMA1000 与市售沙多玛 SMA1000 比较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St-MA-AA 部分酯化物合成工艺优化研究
    4.1 引发剂的影响
    4.2 链转移剂用量的影响
    4.3 聚合温度的影响
    4.4 溶剂的影响
    4.5 St-MA-AA 部分酯化物聚合反应条件正交实验设计
    4.6 St-MA-AA 部分酯化物的表征与测试
        4.6.1 红外谱图
        4.6.2 酸值测试
        4.6.3 称重法分析基团结构
        4.6.4 熔点的测试
        4.6.5 TG 的测试
        4.6.6 自制 St-MA-AA 部分酯化物溶解能力与溶解后外观的测试
    4.7 自制 St-MA-AA 部分酯化物与沙多玛 SMA1440 比较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St-MA-AA 部分酯化物在颜料分散中的研究
    5.1 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对颜料分散的影响
        5.1.1 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对酞菁蓝平均粒径和 Zeta 的影响
        5.1.2 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对酞菁蓝离心稳定性和着色力的影响
        5.1.3 树脂分子量分布对酞菁蓝平均粒径和 Zeta 的影响
        5.1.4 树脂分子量分布对酞菁蓝离心稳定性和着色力的影响
    5.2 树脂用量对颜料分散的影响
        5.2.1 树脂用量对颜料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
        5.2.2 树脂用量对分散体系粘度的影响
        5.2.3 高分子分散剂用量对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5)新型绿色阻垢剂环氧琥珀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阻垢剂的发展
    1.3 阻垢剂及其研究现状
        1.3.1 天然聚合物阻垢剂
        1.3.2 合成聚合物阻垢剂
        1.3.3 绿色水处理剂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中间体的合成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中间体的合成
        2.2.1 合成原理
        2.2.2 合成步骤
        2.2.3 正交实验
    2.3 环氧琥珀酸盐的结构表征
        2.3.1 中间体的提纯
        2.3.2 红外谱图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正交实验设计
        2.4.2 最优工艺验证
        2.4.3 红外谱图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目标产物的合成
    3.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2 目标产物的合成
        3.2.1 合成原理
        3.2.2 合成步骤
    3.3 单因素实验
        3.3.1 原料配比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3.3.2 聚合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3.3.3 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3.3.4 聚合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3.4 正交实验
        3.4.1 正交实验设计
        3.4.2 结果与讨论
    3.5 目标产物的物性分析
        3.5.1 固含量的测定
        3.5.2 游离单体的测定
        3.5.3 目标产物的结构表征
        3.5.4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目标产物的阻垢性能研究
    4.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2 阻碳酸钙垢性能评定实验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原理
        4.2.3 实验步骤
        4.2.4 钙离子的测定方法
    4.3 阻硫酸钙垢性能评定实验
        4.3.1 实验方法
        4.3.2 实验原理
        4.3.3 实验步骤
    4.4 阻磷酸钙垢性能评定实验
        4.4.1 实验方法
        4.4.2 实验原理
        4.4.3 实验步骤
        4.4.4 磷酸根含量测定方法
    4.5 稳锌性能评定实验
        4.5.1 实验方法
        4.5.2 实验原理
        4.5.3 实验步骤
        4.5.4 锌离子的测定方法
    4.6 结果与讨论
        4.6.1 阻碳酸钙垢实验
        4.6.2 阻硫酸钙垢实验
        4.6.3 阻磷酸钙垢实验
        4.6.4 稳锌实验
    4.7 阻垢机理初探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环氧琥珀酸与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工业水处理剂及其发展现状
        1.2.1 阻垢剂
        1.2.2 缓蚀剂
        1.2.3 分散剂
    1.3 阻垢分散剂在循环水处理中的重要性
    1.4 阻垢分散剂的发展过程
        1.4.1 羧酸类阻垢分散剂
        1.4.2 磺酸类阻垢分散剂
        1.4.3 含磷类阻垢分散剂
        1.4.4 绿色水处理剂
    1.5 研发现状
    1.6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环氧琥珀酸与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2.1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2 环氧琥珀酸和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步骤
    2.3 环氧琥珀酸和丙烯酸共聚物的物性分析
        2.3.1 固含量的测定
        2.3.2 分子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反应条件与共聚物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3.1 实验仪器和药品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2 实验方法
        3.2.1 静态法(碳酸钙沉积法)
        3.2.2 鼓泡法(动态法)
    3.3 阻垢机理
        3.3.1 晶格畸变理论
        3.3.2 络合增溶理论
        3.3.3 凝聚与分散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动态法测过硫酸钾的用量对聚合产物阻垢效果的影响
        3.4.2 反应过程中丙烯酸的加入时间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3.4.3 反应结束后聚合产物的冷却时间长短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3.4.4 环氧琥珀酸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与共聚物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
        3.4.5 催化剂用量与共聚物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
        3.4.6 反应温度与共聚物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
        3.4.7 聚合反应时间与共聚物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
        3.4.8 聚合反应过程中的PH与共聚物阻垢性能之间的关系
    3.5 实验小结
第四章 环氧琥珀酸与丙烯酸共聚物分散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药品
    4.2 实验方法
        4.2.1 浊度法
        4.2.2 分光光度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8)阻垢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聚合物阻垢剂
2 合成聚合物阻垢剂
    2.1 羧酸类聚合物阻垢剂
    2.2 磺酸类聚合物阻垢剂
    2.3 含磷聚合物阻垢剂
    2.4 环境友好型阻垢剂
3 总结与展望

(9)具有磺酸盐结构高聚物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具有磺酸盐结构高聚物的发展现状
        1.1.1 在油田化学领域的应用
        1.1.1.1 钻井液处理剂
        1.1.1.2 驱油剂
        1.1.1.3 其他方面
        1.1.2 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1.1.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2 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1.2.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1.2.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2.2.1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1.2.2.1.2 阴离子絮凝剂
        1.2.2.1.3 两性高分子絮凝剂
        1.2.2.1.4 非离子型絮凝剂
        1.2.2.2 天然有机高分子改性絮凝剂
        1.2.2.3 微生物絮凝剂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絮凝剂P(AM/SAMPS)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基本原料
        2.1.2 基本仪器
        2.1.3 聚合物的合成
        2.1.4 共聚物特性粘数的测定
        2.1.5 引发机理
    2.2 絮凝剂P(AM/SAMPS)的合成条件优化
        2.2.1 KPS占单体总量摩尔分数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2.2.2 SAMPS与AM用量比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2.2.3 单体总浓度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2.2.4 反应温度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2.3 P(AM/SAMPS)的分析与表征
        2.3.1 P(AM/SAMPS)的红外谱图
        2.3.2 P(AM/SAMPS)的核磁谱图
        2.3.3 P(AM/SAMPS)的热分析
    2.4 P(AM/SAMPS)的抗盐耐温性能
        2.4.1 P(AM/SAMPS)的抗盐性能
        2.4.2 P(AM/AMPS)的耐温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性絮凝剂P(AM/SAMPS/DMDAAC)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基本原料
        3.1.2 基本仪器
        3.1.3 合成部分
        3.1.4 共聚物特性粘数的测定
        3.1.5 絮凝时间和透光率的测定
        3.1.6 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
        3.1.7 废水的特性及水质
    3.2 P(AM/SAMPS/DMDAAC)的合成条件优化
        3.2.1 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3.2.2 单体总浓度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3.2.3 反应温度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3.2.4 KPS占单体总量摩尔分数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3.3 P(AM/SAMPS/DMDAAC)的分析与表征
        3.3.1 P(AM/SAMPS/DMDAAC)的红外谱图
        3.3.2 P(AM/SAMPS/DMDAAC)的核磁共振谱图
        3.3.3 P(AM/SAMPS/DMDAAC)的热分析
    3.4 共聚物的絮凝性能研究
        3.4.1 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3.4.2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3.4.3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3.4.4 P(AM/SAMPS/DMDAAC)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水缔合型絮凝剂P(AM/SAMPS/ST)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基本原料
        4.1.2 基本仪器
        4.1.3 合成部分
        4.1.4 共聚物特性粘数的测定
    4.2 P(AM/AMPS/ST)的合成条件优化
        4.2.1 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4.2.2 单体总浓度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4.2.3 反应温度对特性粘数的影响
        4.2.4 KPS占单体总量摩尔分数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4.3 P(AM/SAMPS/ST)的分析与表征
        4.3.1 P(AM/SAMPS/St)的红外谱图
        4.3.2 P(AM/SAMPS/St)的核磁共振谱图
        4.3.3 P(AM/SAMPS/St)的热分析
    4.4 共聚物P(AM/SAMPS/ST)的增稠性能
        4.4.1 聚合物浓度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4.4.2 St用量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4.5 共聚物P(AM/SAMPS/ST)的抗盐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St-MA-AA三元共聚物型水处理剂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衣康酸类水处理剂的研究进展[J]. 刘展,闫美芳,高玉华,李海花,李娜,刘振法. 化工管理, 2021(34)
  • [2]火电厂用阻垢剂的开发及引发剂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D]. 张桐.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3]苯马树脂及其改性物的合成与颜料分散性能研究[D]. 方淼. 湖北工业大学, 2014(09)
  • [4]油田化学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聚合物的研究及应用[J]. 刘繁,闫钰,马如然.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2(08)
  • [5]新型绿色阻垢剂环氧琥珀酸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师艳雪. 河北科技大学, 2012(07)
  • [6]近期国内AMPS聚合物研究进展[J]. 王中华.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1(08)
  • [7]环氧琥珀酸与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王春荣.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 [8]阻垢剂的研究进展[J]. 张景来,冯英华,李丹,李金秋,董立锋.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9]具有磺酸盐结构高聚物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周世颜. 山东大学, 2007(07)
  • [10]工业水处理阻垢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肖杰,邓雪琴,诸林. 净水技术, 2007(05)

标签:;  ;  ;  

St-MA-AA三元共聚物水处理剂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