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探讨

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探讨

一、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键琦,夏午宁[1](2021)在《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研究——基于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要求,有效应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2020年教育部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47号),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职能职责、履职能力、审计管理、审计结果运用等做出新的规定,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创新与实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章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修订背景为切入点,深化对修订内容、基本架构、特点及创新点的认知,紧密结合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情况,系统论述新规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根据新规定提出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今后的发展思路。

张宇[2](2021)在《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教人育才受到重视,而规模不断扩张的高校作为教学的载体,进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高校各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利逐渐变大,然而,面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合规性,不仅引发高校内部深思,也受到包括国家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全方位的关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审计的第一关,也逐步意识到单纯依赖财务收支,以“3E”为目标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审计工作的需求,也不利于问题的整改,所以,在新发展理念下,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亟待改善,需要创新和突破,积极的应对新变化和新要求,让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评价与时俱进。本文对国内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对SY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参与,了解SY审计处的组织结构、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审计流程等内容;通过向SY高校审计人员发放审计现状调查问卷,并结合我国新形势下相关办法规定,分析其开展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同时有针对性的阐述成因,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提出引入审计评价体系改善现状,实现审计的双重目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搜集了陕西省32所高校审计人员的建议,有效确定了30个评价指标,应用Matlab软件运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高校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审计评价体系。最终,将该评价体系运用到SY高校D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以实施过程中问题为导向,为日后运用该体系提出几点保障措施,改善当前SY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以达到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层次目标。

辛晓洋[3](2021)在《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类型和数量也展示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办学规模与办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加之以“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主导的信息共享时代已然来临,数字经济将成为新一代的时代主题。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而财务管理模式对于高校而言至关重要,是高校实现成本最小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决策提供可靠支持的重要手段,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升级,各大高校便纷纷展开了对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理念提出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单位的会计业务集中在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中进行管理。这不仅降低了财务成本,打破了信息传递壁垒,还极大的保证了财务质量,突出了财务工作的服务职能,促使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精准化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就当前各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而言,高校财务会计职能与管理会计职能相分离已是必然趋势。本文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民办A高校为例,从财务共享服务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可实现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可行性建议以及保障措施。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模式,为学校弥补财务管理短板、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提高信息透明度提供了帮助,同时也为民办高校提高跨区域办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雨[4](2021)在《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燃气管道工程的快速发展需要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燃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活动涉及到的资金巨大、建设过程复杂。要通过内部审计的手段监测项目资金动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确保投资效果。长期以来,T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采用的是竣工结算审计模式,属于事后审计范畴。它仅仅能履行审计资金的监控职责,难以满足工程项目全面、综合性审计的要求。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梳理内部审计相关委托代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和内部审计理论,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理论。其次,以T公司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对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存在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薄弱;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内部审计模式不够科学;缺乏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最后,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是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审计优化模式,明确T公司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开展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实施原则、组织结构和职能定位,对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程序的四个阶段进行优化,分别是审计的立项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制定工程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各阶段的具体审计内容和实施程序,同时提出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前内部审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T公司燃气管道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方法和体系相对老旧。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需要优化其内部审计模式,运用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直接联系企业的具体项目,并嵌入项目的具体各个环节,才能够直接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因此,采用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对T公司项目实施内部审计将更具优势。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指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胡晓鹏[6](2020)在《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来源多元化、办学自主权扩大化和经济活动日趋市场化的现实背景下,高校的内部审计监督面临较大挑战。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作用的高效发挥离不开其他子系统的有效协同,而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是用权力约束权力的典型代表,职责相似、对象相近、互相补充,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的专业性与纪检监察监督的刚性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本文以A省35所高校为对象,通过SWOT分析、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研究A省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情况,指出高校内部审计存在体制机制失衡、协同动机不足,管理模式单一、协同架构松散,主体动能不足、协同执行不力,监督技术落后、协同效能低下等问题。本文依托协同理论、受托责任论、审计“免疫系统论”,从两者整体协同和执行协同两个角度,提出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对策。一是理顺体制机制,消除顶层设计层面的梗阻因素,增加制度供给,落实监督协同的职责任务;二是引入新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协同监督的导向性;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协同主体的监督能力,保障协同资源,提高监督效能;四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监督工具体系,改进监督技术,强化协同执行。通过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整体协同和执行协同,有利于提升审计监督的制度刚性,促进审计效果的最大化,能够打破腐败治理系统内部彼此之间的边界壁垒,实现专业互补、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节约腐败治理成本。

方贝[7](2020)在《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已从原来的精英式教育发展成现今的大众化教育,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由1978年的228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833万人,增长幅度达到1,581%。2018年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48%,近一半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独立学院在提升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补充作用。随着独立学院迅速发展,学生规模逐渐扩大,教学条件逐步提升,校园建设项目快速增加。独立学院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其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缺乏对内部业务活动必要的监督、风险意识较差、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容易滋生独立学院的蛀虫,对于独立学院和社会来讲,都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力。故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份子,也需要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对学院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并为学院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以帮助学院管理层更好地管理和决策,提高学院管理效率和效果,为独立学院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本文基于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对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进行研究。结合G独立学院的现状,分析了其内部审计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够延伸内部审计理论,同时为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对独立学院和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独立学院的概念与特点,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概念、职能与特点。介绍了独立学院关于财务收支、科研经费、工程项目和经济责任四方面的审计,系统地梳理了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流程和方法。紧接着阐述了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其次,介绍了G独立学院基本情况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安排,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详细介绍了G独立学院财务收支审计、科研经费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现状。从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开展情况发现G独立学院存在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内容不够深入,内部审计方法陈旧、缺乏计算机技术,内部审计流程不够完善,缺乏对审查出的问题整改持续跟踪监督等问题。并分析了引起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主要是G独立学院领导层会干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对内部审计认知不充分,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没有得到充分执行,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落后、人才培养不足,缺乏配套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最后,提出了适合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文章提出,要提高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教学部门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将内部审计落实到位;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内部审计部门,借助学院外部审计力量,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建立绩效评价等激励体系,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学习和使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满足当今时代G独立学院管理工作的需求,借鉴母体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优化内部审计流程,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G独立学院对内部审计进行改革,完善G独立学院的内部审计制度,提升内部审计质量,进一步提升学院管理效果和效率,促进G学院良好发展。同时,又可以为其他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房艳君[8](2020)在《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高校资金的投入,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全国GDP的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2013亿元,占全国GDP的1.33%,比上年增长8.15%。在高等教育不断变革的同时,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学校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加大,加强学校内部管理,防控廉政风险和经济活动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其作用的发挥主要在于内部审计质量。然而,因受学校的整体审计氛围,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条件的约束,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如何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以山东省XX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受托责任理论和人本理论,对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其次,介绍了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并就XX学校当前的现状指出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原因,比如XX学校审计独立性不高,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存在缺失,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不完善,项目审计流程不规范等。最后,通过对XX学校的综合分析,对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蔚筱偲[9](2020)在《基于演化博弈的高校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的逐步放开,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监管难度逐渐增大,高校内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近年来,中纪委网站公布的各类高校领导违法违纪案例逐渐年增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是高校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内部控制的进展和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前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进展,本文对现有高校内部控制研究文献进行了整体梳理,对当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高校调研情况进一步整理出高校内控意识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机构不完善、内审效果不明显、监督与管理缺位等多种问题,进而锁定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系改革滞后、内控认识趋于表面和内控制度建立不足等三方面。如何提升高校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动性,如何完善高校内部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如何推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了高校管理层在实施内部控制激励中的主要关注点。本文依据经济学的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了高校内部控制决策者和执行者两个群体间的收益矩阵,通过双方的演化分析得出了内部控制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而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随后,以某省属高校为例,探讨了其内部控制的制度变迁过程和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认为其正处于内部控制的第二阶段即发展阶段,为尽快跨入第三阶段即成熟稳定阶段提出了关于内部体系构建、制度创新、风险评估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建议。

吴建莲[10](2020)在《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研究 ——以S高校为例》文中提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多次强调要加强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改革和完善对“一把手”监督。过去,权力监督常常“聚焦”于党政机构,而往往忽略素有“象牙塔”、“清水衙门”之称的高校里的权力运行问题。随着近年来高校内腐败问题的不断曝光、高校领导人经济犯罪现象的日益凸显,社会对加强高校领导人的权力运行制约和履职监督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加强高校领导人经济责任监督、预防职务犯罪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基于此,强化对高校领导人特别是高校部门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重要手段,在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尽责、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校内各部门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促进学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强化高校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更好地加强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防止权力运行失控,预防职务犯罪,促进高校良性运转。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着手,首先分析了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现状,然后在深入分析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对策措施。通过研究发现,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包括监督对象覆盖面有限、先离后审现象突出、审计评价难把握、经济责任界定困难、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从思想认识不到位、组织机构职能发挥不力、配套制度不健全、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审计力量薄弱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应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建设、加强结果运用、增强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

二、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研究——基于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规定》修订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一)党中央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
    (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自身面临新需求
    (三)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得到新发展
三、新《规定》修订的核心内涵和创新点
    (一)新《规定》修订内容的核心内涵
    (二)新《规定》的创新点
        1. 强调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2. 重新对内部审计职能职责定位,拓宽业务领域
        3. 突出对内部审计的多维度管理,促进提质增效
        4. 强化对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体现审计价值
四、新《规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对审计质量提升形成倒逼
    (二)推动审计模式方法转变和创新
    (三)保障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人员素质提升
五、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理念更新滞后
    (二)审计质量不高
    (三)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六、贯彻落实新《规定》,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一)更新审计理念,加强审计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二)创新审计模式,增强审计履职能力
    (三)合理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四)建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效能
七、结语

(2)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经济责任审计
        2.1.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2.1.3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2.2 相关理论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2 内部控制理论
        2.2.3 信息传递理论
        2.2.4 层次分析法概况
第三章 SY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3.1.1 SY高校概况
        3.1.2 SY高校审计工作组织机构概况
        3.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
        3.1.4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3.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3.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成因
    3.4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4.1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3.4.2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第四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4.1.1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原则
        4.1.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
        4.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解释
    4.2 确认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
        4.2.1 层次分析法确认指标权重
        4.2.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4.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分值标准
第五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效果分析
    5.1 SY高校D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运用
        5.1.1 SY高校D院基本情况
        5.1.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依据
        5.1.3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5.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
    5.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表——有关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的调研问卷
    附录2 调查问卷表——有关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3 民主评议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财务共享服务
        2.1.2 财务管理模式
        2.1.3 民办高校
    2.2 基础理论
        2.2.1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
        2.2.2 资源配置理论
        2.2.3 流程再造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第3章 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民办A高校简介
    3.2 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3.2.1 现行财务管理模式
        3.2.2 财务管理模式运行效果
    3.3 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应跨区域办学要求
        3.3.2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3.3.3 跨校区报账流程繁琐
        3.3.4 各校区间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3.3.5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3.4 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可实现性
        3.4.1 民办A高校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3.4.2 民办A高校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3.4.3 民办A高校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可实现性
第4章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4.1 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总体思路及原则
        4.1.1 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总体思路
        4.1.2 财务管理模式优化原则
    4.2 构建适合跨区域办学的财务组织与人员结构
        4.2.1 建立健全扁平化的管理会计型财务组织机构
        4.2.2 建设创新型的高素质会计人员队伍
    4.3 加快跨区域共享信息平台建设
        4.3.1 跨校区基础设施建设
        4.3.2 引进“云共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4.3.3 实现信息系统“模块化”与“共享化”管理与升级
    4.4 基于共享服务的跨校区财务管理流程的再造与改进
        4.4.1 预算业务流程
        4.4.2 费用报销业务流程
        4.4.3 货币资金管理业务流程
    4.5 建立跨校区共享财务监控运行体系
        4.5.1 优化财务部门管理结构
        4.5.2 施行跨校区全面预算管理与监督
        4.5.3 建立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体系
        4.5.4 完善跨校区财务考核体系
    4.6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4.6.1 财务人员与组织架构方面
        4.6.2 信息化建设方面
        4.6.3 业务流程方面
        4.6.4 财务监控与监督方面
第5章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5.1.1 加强财务数字化管理
        5.1.2 树立财务管理责任意识
        5.1.3 完善资金管理
        5.1.4 建立健全财务审批制度
    5.2 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5.2.1 拓宽融资渠道
        5.2.2 加强校企间合作
        5.2.3 争取各项政策资金补助
        5.2.4 鼓励教职工团队式创业
    5.3 注重财务风险管控
        5.3.1 强化风控防范意识
        5.3.2 执行资金分类管理
        5.3.3 优化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5.3.4 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
    5.4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5.4.1 引进复合型人才
        5.4.2 提升现有人员业务水平
        5.4.3 分层次开展人员培训
        5.4.4 实现数字化人员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免疫系统”理论
        2.1.3 内部审计理论
    2.2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2.2.1 工程项目概念
        2.2.2 工程项目生命周期
        2.2.3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2.3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3.1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定义
        2.3.2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作用
        2.3.3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模式
    2.4 跟踪审计相关理论
        2.4.1 跟踪审计定义
        2.4.2 跟踪审计特点
        2.4.3 跟踪审计目标
第三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T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T公司简介
        3.1.2 T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3.1.3 T公司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3.1.4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审减情况
    3.2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3.2.1 内部审计人员配置
        3.2.2 内部审计工作安排及具体模式
        3.2.3 工程项目各阶段审计情况
        3.2.4 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状况
    3.3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薄弱
        3.3.2 审计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3.3.3 内部审计模式不够科学
        3.3.4 缺乏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
第四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方案设计
    4.1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必要性
        4.1.1 传统事后审计的缺陷
        4.1.2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优势
        4.1.3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作用
    4.2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可行性及实施原则
        4.2.1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可行性
        4.2.2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实施原则
    4.3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组织结构及职能定位
        4.3.1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组织结构
        4.3.2 内部审计组成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4.3.3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相关部门职责
    4.4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程序
        4.4.1 审计立项阶段
        4.4.2 审计准备阶段
        4.4.3 审计实施阶段
        4.4.4 审计完成阶段
    4.5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预期效果
第五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5.1.1 广泛吸纳优秀内部审计人才
        5.1.2 综合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
        5.1.3 引入社会审计人员
        5.1.4 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5.2 着力提升T公司内部审计能力
        5.2.1 开发适用于燃气工程的内部审计软件
        5.2.2 健全T公司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5.2.3 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复核
    5.3 改进内部审计模式
        5.3.1 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5.3.2 改变内部审计模式
        5.3.3 加强审计工作全过程监督
    5.4 构建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
        5.4.1 加强T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监督
        5.4.2 建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5.4.3 建立内部审计绩效奖惩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6)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相关分析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协同理论
        2.1.2 受托责任理论
        2.1.3 “免疫系统论”
    2.2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
        2.2.1 内部审计定义和特点
        2.2.2 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2.2.3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机构演变
    2.3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理论分析
        2.3.1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可行性
        2.3.2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理论框架
    2.4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SWOT分析
        2.4.1 优势
        2.4.2 劣势
        2.4.3 机遇
        2.4.4 挑战
3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现状分析
    3.1 A省高校基本情况
    3.2 问卷设计
    3.3 问卷1数据收集与分析
    3.4 问卷2数据收集与分析
4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的梗阻因素分析
    4.1 体制机制失衡,协同动机不足
        4.1.1 体制制约下的监督失灵
        4.1.2 动力机制缺失下的博弈格局
    4.2 管理模式单一,协同架构松散
        4.2.1 重结果管理,轻过程管理
        4.2.2 考核方法陈旧,导向性不强
    4.3 主体能力不足,协同执行不力
        4.3.1 协同主体适应能力不足
        4.3.2 协同执行效果不佳
    4.4 监督技术落后,协同效能低下
        4.4.1 监督技术陈旧落后
        4.4.2 监督工具应用随意性强
5 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对策建议
    5.1 理顺体制机制,增加制度供给
        5.1.1 理顺体制机制,消除顶层设计层面的梗阻因素
        5.1.2 增加制度供给,落实监督协同的职责任务
    5.2 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考核方案
        5.2.1 引入新管理理念,增强管理模式的适应性
        5.2.2 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协同监督的导向性
    5.3 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执行资源
        5.3.1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协同主体的监督能力
        5.3.2 保障协同资源,提高监督效能
    5.4 创新监督工具,完善治理技术
        5.4.1 搭建信息化平台,完善监督工具体系
        5.4.2 改进监督技术,强化协同执行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A省35所高校内部审计相关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二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卷调查
致谢

(7)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内部审计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高校内部审计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内容和框架
2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2.1 独立学院的含义与特点
        2.1.1 独立学院的含义
        2.1.2 独立学院的特点
    2.2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含义与特点
        2.2.1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含义
        2.2.2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功能
        2.2.3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特点
    2.3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内容
        2.3.1 财务收支审计
        2.3.2 科研经费审计
        2.3.3 工程项目审计
        2.3.4 经济责任审计
    2.4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流程及方法
        2.4.1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流程
        2.4.2 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方法
    2.5 关于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理论基础
        2.5.1 委托代理理论
        2.5.2 受托责任理论
        2.5.3 内部控制理论
3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G独立学院概况
    3.2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情况
        3.2.2 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建设
    3.3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开展情况
        3.3.1 财务收支审计开展情况
        3.3.2 科研经费审计开展情况
        3.3.3 工程项目审计开展情况
        3.3.4 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
    3.4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4.1 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内容不够深入
        3.4.2 内部审计方法陈旧,缺乏计算机技术
        3.4.3 内部审计流程不够完备
        3.4.4 缺乏对审查出的问题整改持续跟踪监督
4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G独立学院对内部审计认知不充分
        4.1.1 学院领导层干预内部审计
        4.1.2 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缺乏对内部审计的认知
    4.2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4.2.1 内部审计制度设计不完善
        4.2.2 内部审计制度没有得到充分执行
    4.3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
        4.3.1 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独立性不强
        4.3.2 内部审计的经费来源独立性不强
    4.4 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落后、人才培养不足
        4.4.1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较差
        4.4.2 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
    4.5 G独立学院缺乏配套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4.5.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缺失
        4.5.2 对审查出的问题整改缺乏问责机制
5 改进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建议
    5.1 提高独立学院对内部审计的认知
        5.1.1 提高学院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减少干预
        5.1.2 提高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5.2 健全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制度
        5.2.1 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5.2.2 加大执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力度
        5.2.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检查
        5.2.4 突出审计结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5.3 增强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5.3.1 调整内部组织机构,优化内部审计部门
        5.3.2 借助学院外部审计力量
    5.4 加强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5.4.1 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结构
        5.4.2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5.4.3 完善内部审计队伍考核激励机制
    5.5 改善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方法,完善内部审计流程
        5.5.1 学习并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5.5.2 运用计算机技术,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
        5.5.3 积极完善内部审计流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内部审计
        2.1.2 内部审计质量
        2.1.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2.1.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2.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2.2.1 全面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2.2.2 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2.3 相关理论
        2.3.1 受托责任理论
        2.3.2 人本理论
第三章 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3.1 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调查分析
        3.1.1 调研设计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结果及分析
    3.2 XX学校情况
    3.3 XX学校全面质量控制情况现状
        3.3.1 XX学校审计部门机构
        3.3.2 XX学校审计人员
        3.3.3 XX学校审计制度建设情况
    3.4 XX学校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现状——以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例
        3.4.1 审计目标
        3.4.2 重点审计内容
        3.4.3 审计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3.4.4 审计实施阶段质量控制
        3.4.5 审计报告阶段质量控制
        3.4.6 审计终结阶段质量控制
第四章 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XX学校全面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XX学校整体审计意识不足
        4.1.2 XX学校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强
        4.1.3 XX学校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存在缺失
        4.1.4 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不完善
    4.2 XX学校项目审计流程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审计准备阶段工作步骤不规范
        4.2.2 审计实施阶段取证不及时
        4.2.3 审计报告阶段报告质量不高
        4.2.4 审计结果落实不到位
第五章 完善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
    5.1 内部审计全面质量控制
        5.1.1 提高学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5.1.2 成立审计委员会,增强审计独立性
        5.1.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5.1.4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制度
    5.2 内部审计项目审计流程质量控制
        5.2.1 审计准备阶段细化审计工作步骤
        5.2.2 审计实施阶段优化严格把控取证过程
        5.2.3 审计报告阶段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5.2.4 审计终结阶段做好整改问责工作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演化博弈的高校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4 论文的框架结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1.1 内部控制的涵义
        2.1.2 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
    2.2 高校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2.2.1 文献研究回顾
        2.2.2 国外高校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2.2.3 国内高校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2.3 演化博弈理论与综述
        2.3.1 演化博弈理论形成与发展
        2.3.2 国内外演化博弈理论的应用
        2.3.3 演化稳定策略
3 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原因
    3.1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现实框架
        3.1.1 高校内部控制的范围
        3.1.2 高校内控制度与高校治理的关系
        3.1.3 高校内部控制各项制度的建设
    3.2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2.1 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3.2.2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
        3.2.3 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
        3.2.4 内部审计效果不明显
        3.2.5 监督与监管缺位
    3.3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
        3.3.1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较滞后
        3.3.2 高校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趋于表面
        3.3.3 高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不高
4 模型构建与演化路径分析
    4.1 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4.1.1 博弈主体的行为界定与博弈特点
        4.1.2 基本假设与参数设置
        4.1.3 双方收益矩阵
    4.2 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性策略分析
        4.2.1 决策者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4.2.2 执行者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4.3 博弈双方的系统演化路径与阶段划分
        4.3.1 博弈双方博弈演化过程
        4.3.2 激励机制下不同演化阶段的稳定策略
        4.3.3 实现高校内部控制演化稳定性的激励策略
5 优化A高校内部控制的激励措施
    5.1 A高校基本概况
        5.1.1 A高校概况
        5.1.2 A高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5.2 A高校内部控制的制度变迁及演化分析
        5.2.1 A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
        5.2.2 A高校内部控制的演化过程与所处阶段
    5.3 优化A高校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5.3.1 构建新时代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5.3.2 完善并健全内控权力制衡机制
        5.3.3 做好内控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5.3.4 有效配置校内资源整合管理信息系统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研究 ——以S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
        二、经济责任
        三、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治理理论
第二章 S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现状
    第一节 S高校基本情况
    第二节 S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基本现状
        一、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主体基本情况
        二、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内容
        三、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主要制度依据
        四、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程序
        五、近十年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开展情况
        六、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取得的成效
第三章 S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对象覆盖面有限
        二、先离后审现象突出
        三、审计评价难以把握
        四、经济责任界定困难
        五、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组织机构职能发挥不力
        三、配套制度不健全
        四、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
        五、审计力量薄弱
第四章 国内外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一、美国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主要做法
        二、澳大利亚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主要做法
        三、国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启示
    第二节 国内先进经验借鉴
        一、湖南师范大学经济责任审计做法
        二、复旦大学经济责任审计做法
        三、对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启示
第五章 加强S高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的措施
    第一节 提高思想认识
    第二节 强化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推进审计全覆盖
    第三节 健全制度建设
        一、健全经济责任制度
        二、健全审计评价体系
    第四节 加强结果运用
        一、强化协调配合机制
        二、推进审计结果公开
    第五节 增强队伍建设
        一、增加审计力量
        二、加强自身建设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研究——基于新《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视角[J]. 张键琦,夏午宁. 会计之友, 2021(20)
  • [2]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张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3]基于财务共享服务的民办A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辛晓洋.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4]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D]. 马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问题研究 ——基于A省35所高校的调查[D]. 胡晓鹏. 河南大学, 2020(02)
  • [7]G独立学院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 方贝.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8]XX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 房艳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9]基于演化博弈的高校内部控制激励机制研究[D]. 蔚筱偲.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10]高等学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职监督研究 ——以S高校为例[D]. 吴建莲.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高校内部审计核心职能选择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