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五位一体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五位一体的民族精神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个统一性(论文文献综述)

樊桓伯[1](2020)在《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中国体育》文中指出《体育之研究》是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论述体育运动的着作,也是中国完整讨论体育的性质、作用、意义的一部着作,是由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主席撰写,得到杨昌济先生赞赏并认可,于1917年4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体育之研究》为中华民族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文章的中心内容在于如何进行体育运动,如何开展体育运动,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哪几个方面开展等。同时《体育之研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关于体育的着作,文中也对近代中国人民的体质为什么衰弱,该如何改善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在借鉴曾国藩的体育观点、杨昌济的体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体育是世界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世界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7年正值《体育之研究》发表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来中国体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力羸弱到全民健身,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落后到强大,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直到成为体育大国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已经不再是“东亚病夫”,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新时代的今天正向逐步实现体育强国梦而努力。本文基于《体育之研究》及相关文献,以《体育之研究》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百年意义、一些重要人物对毛泽东早期和后期的影响以及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联系五大板块为中心,展开论文写作。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第二部分从第二章至第六章,即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百年意义部分,以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为中心进行讨论,主要探讨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形成的过程及背景,以及撰写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第三部分从第七章开始至第十一章,将重心转移到中国体育上来,即中国体育部分,但仍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为基础,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如何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新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带领中国百姓富起来和习近平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三个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将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概况,做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最后结合前文将探讨《体育之研究》对新中国的影响和启示。以上作为本文的思想框架,在本文思想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内容,以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上的成绩,以中国女排和中国男篮为例,从奥运会和世界杯两大世界性赛事出发,主要通过中国在奥运会和世界杯的表现,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简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真实的例子,得到从事体育运动、中国人民应具备怎样的人格精神,通过对得到的观点和认识进行论述,完成论文的写作。

秦旻[2](2013)在《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它对于民族、国家乃至个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大学生的文化人格不仅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当给予重视。文化人格是指独立个体在接受新文化冲击时,通过对新文化的认同、接受以及归化后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个性表现。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文化人格要求的非常严格和全面: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崇高的理想与目标;具有高深的学识和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育健全的大学生文化人格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指导大学生成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人格现状总体来说是在学习中不断地追求进步的。即当代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重视物质利益,同时也崇尚精神文明;追求个人发展也关心祖国强盛。在他们身上具有自主独立、积极进取、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等优良品质。但同时大学生在心理结构中存在个体意识强、群体意识弱,自我责任强、社会责任弱,认同感强、践行能力弱;在行为方式中重文凭轻实践,重物质轻精神,重新观念轻老传统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多,客观上主要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化的普及,大众文化的传播以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滞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观上,当代大学生文化判断能力不足,文化选择能力欠缺也是其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文化人格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树立提升大学生文化判断与选择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我们要坚持民族性、先进性、主体性、开放性的培育原则,营造出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通过加快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型来提升当代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坚定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走向文化自强。

李娜[3](2012)在《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全的文化人格的主要途径。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塑造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就是人格教育,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文化人格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切实重视大学生文化人格的教育和培养。而大学生文化人格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与艰难的工作,关乎到整个大的文化环境的状况、关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与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状况相关。因此,如何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全的文化人格,需要全面而深刻地分析我国当前的文化环境和所面临的文化形势,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需要准确、具体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本文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这一主题,强调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的重要性,明确当代社会对大学生文化人格发展的要求,阐述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判断与文化选择能力对大学生文化人格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铸造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目标以及要遵循的原则,从客观的文化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型、当代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三个方面寻求铸造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途径。

易修政[4](2010)在《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这个民族也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民族精神的形成需要培育与弘扬。中国红歌会自2006年成功举办以来,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内涵,以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为目的,以富于时代特征的传播形式被大众熟知和喜爱,尤其是与现代电视传媒、网络等传媒工具结合起来,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民族精神,创新了先进文化传播的形式、途径、机制,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论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课题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中国红歌会的相关问题,包括红色歌曲的界定、红歌的内涵、中国红歌会的产生及成功的原因,还有中国红歌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二章,主要是将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结合论述,包括民族精神的相关问题、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联系、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持续弘扬、中国红歌会的唱响与民族精神的新培育三个方面。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三章,也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将以中国红歌会为平台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来更好的全方位唱响中国红歌会,并为中国红歌会拓宽传播途径,更深地挖掘民族精神的内涵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五部分是结束语,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何勇[5](2004)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个统一性》文中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统一,坚持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开放教育的统一,坚持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与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坚持弘扬与培育的统一。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个统一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个统一性(论文提纲范文)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中国体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2 青年毛泽东与《体育之研究》简介
    2.1 青年毛泽东简介
    2.2 《体育之研究》介绍
3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趋势
    3.1 国内外对毛泽东的研究概况
    3.2 国内外对《毛泽东传》的研究概况
    3.3 中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3.3.1 精神人物的影响
        3.3.2 目的、意义与原则
    3.4 外国对《体育之研究》的研究概况
4 《体育之研究》的历史背景
    4.1 《体育之研究》缘何产生
    4.2 从毛泽东读第一师范谈《体育之研究》的产生
        4.2.1 毛泽东的五年一师生活
        4.2.2 毛泽东的学习观
        4.2.3 毛泽东的体育观
    4.3 杨昌济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3.1 杨昌济的体育思想
        4.3.2 杨昌济体育思想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4 曾国藩对《体育之研究》的影响
        4.4.1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4.4.2 曾国藩的养生观点
        4.4.3 曾国藩的体育观点
    4.5 毛泽东的两位校长
        4.5.1 两位校长的性格特点
        4.5.2 毛泽东与孔昭绶的学术思想交流
        4.5.3 毛泽东与张干的学术思想交流
        4.5.4 两位校长的专业与研究
5 《体育之研究》的思想内涵
    5.1 《体育之研究》的中心思想
        5.1.1 释体育
        5.1.2 体育占吾人第一位置
        5.1.3 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
        5.1.4 体育之效
        5.1.5 不好运动之原因
        5.1.6 运动之方法贵少
        5.1.7 运动应注意之项
        5.1.8 运动一得之商榷
    5.2 毛泽东的体育爱好启示
        5.2.1 毛泽东登岳麓山
        5.2.2 毛泽东登井冈山
        5.2.3 毛泽东登北高峰五云山
        5.2.4 登山与身体健康
        5.2.5 毛泽东的游泳爱好
        5.2.6 游泳与身体健康
    5.3 《体育之研究》思想的多角度评价
        5.3.1 毛泽东自身的角度
        5.3.2 阅读者的角度
6 《体育之研究》发表的一百周年
    6.1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意义
        6.1.1 中华民族体育的精神文化
        6.1.2 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启蒙
        6.1.3 跨时代的价值取向
    6.2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价值
        6.2.1 理论实践相连于民族兴亡
        6.2.2 近代科学的观点
        6.2.3 以三育并重为学校教育之本
        6.2.4 《体育之研究》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
        6.2.5 科学发展观的雏形
    6.3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内涵
        6.3.1 “磨励以待日本”是《体育之研究》的主题思想
        6.3.2 《体育之研究》是继前人拯救民族危机之后的心声
        6.3.3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走向革命事业的敲门砖
        6.3.4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体育实践的收获
    6.4 《体育之研究》一百周年的影响
        6.4.1 青年毛泽东对当代的影响
        6.4.2 《体育之研究》内容的影响
7 《体育之研究》与重要人物的影响
    7.1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
        7.1.1 毛泽东与蔡和森
        7.1.2 毛泽东与萧子升
        7.1.3 毛泽东与易昌陶
        7.1.4 毛泽东与贺果
        7.1.5 毛泽东与萧三
        7.1.6 毛泽东与罗学瓒
        7.1.7 毛泽东与张昆弟
        7.1.8 毛泽东与张国基
        7.1.9 毛泽东与周世钊
    7.2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
        7.2.1 军事体育的概念
        7.2.2 贺龙元帅的军事体育思想及贡献
        7.2.3 刘伯承元帅军事思想与中国体育的联系
        7.2.4 军事体育与军事教育评价
    7.3 中国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及贡献
        7.3.1 周恩来的体育思想贡献
        7.3.2 邓小平的体育思想贡献
        7.3.3 其他领导人的体育思想贡献
8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与思想
    8.1 习近平的强军思想
        8.1.1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8.1.2 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8.2 习近平的体育观点
        8.2.1 习近平对中国体育的认识
        8.2.2 习近平谈“三大球”
    8.3 习近平的体育思想
        8.3.1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8.3.2 习近平在正定
        8.3.3 习近平的体育发展思想
    8.4 习近平对毛泽东及体育思想的继承
9 《体育之研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9.1 学校体育的认识
    9.2 近现代体育的观点
        9.2.1 近代的体育观点
        9.2.2 现代的体育观点
    9.3 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
    9.4 为师者注意事项
    9.5 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9.5.1 体育方向学生与非体育方向学生的差异
        9.5.2 《体育之研究》的灵活运用
        9.5.3 正确合理方式运用
    9.6 小孩子的教育方法
        9.6.1 《差等生》的故事与孩子的发展
        9.6.2 《差等生》对我们的影响及作用
10 中华民族体育建国以来的发展
    10.1 中华民族体育的认识
    10.2 中华民族体育的作用
    10.3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
    10.4 中华民族体育的发展方向
    10.5 中华民族体育的评价
11 《体育之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11.1 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1.1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1.2 对中华民族体育的影响和启示
    11.2 对新时代青年的影响和启示
        11.2.1 要牢固树立远大志向
        11.2.2 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
        11.2.3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1.2.4 要树立勇于担当精神
12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重要意义
    2.1 大学生文化人格
        2.1.1 人格
        2.1.2. 文化人格
        2.1.3 大学生文化人格
    2.2 大学生应具备的文化人格
        2.2.1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2 崇高的理想与目标
        2.2.3 渊博的学识和人文素养
        2.2.4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3 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重要意义
        2.3.1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2.3.2 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需要
        2.3.3 是指导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3.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文化人格中的优良品质
        3.1.1 积极进取
        3.1.2 独立自主
        3.1.3 敢于创新
        3.1.4 勇于竞争
    3.2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当代大学生心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3.2.2 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3.3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困境及影响
        3.3.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滞后
        3.3.3 当代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4. 塑造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几点设想
    4.1 塑造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目标
        4.1.1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判断与选择能力
        4.1.2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1.3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塑造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原则
        4.2.1 民族性原则
        4.2.2 先进性原则
        4.2.3 主体性原则
        4.2.4 开放性原则
    4.3 塑造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途径
        4.3.1 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4.3.2 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型
        4.3.3 当代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和科研情况

(3)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的重要性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人格概述
        一、 大学生文化人格概念的界定
        二、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文化人格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的重要性
        一、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二、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需要
        三、 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四、 指导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中的优良品质
        一、 自主独立
        二、 积极进取
        三、 勇于竞争
        四、 敢于创新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当代大学生心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二、 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遭遇的困境及产生的影响
        二、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滞后
        三、 当代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的铸造途径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的目标
        一、 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判断与选择能力
        二、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的原则
        一、 民族性原则
        二、 先进性原则
        三、 主体性原则
        四、 开放性原则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的途径
        一、 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型
        三、 当代大学生主体的文化自觉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中国红歌会的产生与传播
    1.1 红歌的界定
        1.1.1 红歌的定义
        1.1.2 红歌的内涵
    1.2 中国红歌会的兴起及其原因
        1.2.1 中国红歌会的兴起
        1.2.2 中国红歌会兴起的原因
    1.3 中国红歌会的传播
        1.3.1 中国红歌会的定位
        1.3.2 中国红歌会成功的原因
        1.3.3 中国红歌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2.1 民族精神的相关问题界定
        2.1.1 民族精神的定义
        2.1.2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2.2 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联系
        2.2.1 红歌与民族精神的一脉相承
        2.2.2 中国红歌会中民族精神元素的运用
    2.3 中国红歌会的唱响与民族精神的持续弘扬
        2.3.1 中国红歌会唱响企业
        2.3.2 中国红歌会唱响机关
        2.3.3 中国红歌会唱响军营
        2.3.4 中国红歌会唱响校园
        2.3.5 中国红歌会唱响社区
        2.3.6 中国红歌会唱响新农村
    2.4 中国红歌会的唱响与民族精神的新培育
        2.4.1 中国红歌会为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新特点
        2.4.2 中国红歌会拓宽了民族精神培育的新途径
        2.4.3 为民族精神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4.4 为青年一代的民族精神培育增加了新的路径
第三章 以红歌会为契机整合红色资源、弘扬民族精神
    3.1 以中国红歌会为契机,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3.1.1 整合红色民谣资源,以使红歌更加丰富
        3.1.2 整合革命故事资源,以丰富红歌会的内涵
        3.1.3 整合红色革命精神,促进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3.2 以中国红歌会为推动力,整合江西红色旅游资源
        3.2.1 以中国红歌会为推动力,保护红色资源
        3.2.2 以中国红歌会为推动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形成品牌经济
    3.3 拓宽中国红歌会的传播途径,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
        3.3.1 进一步加大媒体合作,更好地利用网络和新媒体
        3.3.2 加大中国红歌会产业化、商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3.3.3 培养更多的青少年观众,为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起到更大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个统一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与中国体育[D]. 樊桓伯.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培育研究[D]. 秦旻. 郑州大学, 2013(11)
  • [3]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铸造研究[D]. 李娜. 吉首大学, 2012(01)
  • [4]中国红歌会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研究[D]. 易修政. 华东交通大学, 2010(03)
  •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五个统一性[J]. 何勇. 求索, 2004(12)

标签:;  ;  ;  ;  ;  

弘扬和培育五位一体的民族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