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微波固化与传统微波固化棒温度对治疗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风冷微波固化与传统微波固化棒温度对治疗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一、气冷微波固化与传统微波固化杆温对治疗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晓[1](2014)在《2450MHz双源冷循环微波天线消融新鲜离体猪肝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2450MHz双源冷循环微波天线在相同植入深度下消融新鲜离体猪肝,所形成的消融灶形态、范围与两微波天线距离、功率及消融时间组合的关系,分析比较各消融指标随时间、功率及两者组合的动态变化规律。2.寻找两天线在相同植入深度及固定间距下,所形成最佳凝固形态、范围(即形成最大椭球体,而中心不出现凹陷)所需的最小功率与最短时间组合,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较大肿瘤,实现一次性完全覆盖提供有效方法。材料和方法分次采购30个新鲜离体猪肝,选用2450MHz微波天线进行试验,试验时均选择避开大血管,厚度大于4cm的新鲜肝组织为消融单位,固定两天线植入深度为5.0cm,间隔分别设置为2.5cm、3.0cm,微波消融功率分别为50W、60W、70W,消融时间分别为2min、4min、6min、8min、10min、12min,由此按不同时间、功率、间距依次组合,共形成时间/功率/间距36个实验单位,每个实验单位重复3次。肉眼观察所有凝固灶的形态;H-E染色后观察各消融区域的病理变化;测量凝固灶的横径、纵径大小并计算横/纵比和凝固体积,分析所有消融数据随时间、功率及两者组合变化的规律,探索两微波天线在相同间距下,形成最大凝固范围所需的最小功率与最短时间组合。结果1.肉眼观察:所有凝固灶形态近似于椭球形或球形,均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由内向外剖开消融灶,可看到分界清楚的四个区域:消融碳化区、凝固坏死区、移行区、正常肝组织区。2.H-E染色后镜下观察:所形成的各消融区域内细胞坏死程度明显不一,越接近消融中心,细胞坏死越彻底,各消融区域肉眼观察结果与其组织病理学表现有很好的对应性。3.双源微波消融形成的凝固灶形态与设置的消融功率、时间以及两消融天线间距均有关。在相同微波间距、相同消融功率情况下,设置消融时间依次为2min、4min、6min、8min、10min、12min,发现凝固灶形态与消融时间有关(P<0.0001),随着消融时间延长,所形成的两椭球体之间空白区(即消融未累及的正常肝组织区域)越来越小,逐渐融合为移行带,再次延长消融时间,两椭球体之间移行带逐渐变为高温凝固带,消融时间为2min-4min时,凝固灶体积(V)、横径(TD)及纵径(LD)增长幅度最快,4min后增长幅度逐渐变慢,10min后增长幅度曲线逐渐变平缓,横纵比(TD/LD)在时间为10min后逐渐趋向于1.0;在相同微波间距、相同消融时间情况下,设置消融功率分别为50W、60W、70W,发现凝固灶形态与消融功率有关(P<0.0001),功率越大,凝固灶体积(V)、横径(TD)及纵径(LD)越大,但随着功率的增加,各消融指标增长幅度逐渐变慢,横纵比(TD/LD)在功率为60W时,接近于1.0。4.当消融功率为60W,消融时间为12min时,所得的消融灶形态最佳,消融体积最大。结论1.当两消融天线间距及功率固定时,持续的时间越长,凝固灶横径、纵径及所获得的凝固灶体积越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三个指标增长幅度越来越慢,消融时间达到10min时,增长幅度曲线逐渐变平缓。2.当两天线间距及消融时间固定时,功率越大,凝固灶体积、横径、纵径越大,但随着功率的增加,各指标增长速度越来越慢。3.60W、12min时,所获得的消融灶形态最佳,消融体积最大。

李晓峰[2](2012)在《高功率水冷微波消融肝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观察2450MHZ水冷微波仪在高功率条件下消融离体肝脏的效能;比较微波不同功率条件下消融场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2450MHZ水冷微波在高输出功率下热疗肝癌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术后肿瘤短期复发危险因素。2.材料及方法第一部分:实验采用2450MHZ水冷微波治疗仪及配套测温设备,将4支测温针分别放置于距微波天线发射裂隙处1.0cm、1.5cm、2.0cm、2.5cm的水平位置,实时监控微波场中温度的变化。离体猪肝以60W、80W、100W各消融10min,每30秒记录4支测温针的温度值,每组重复8次实验。每次实验完成后,沿针道纵向切开消融灶,测量消融灶的短径和长径,并计算出消融灶体积。第二部分:对93例未行其它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6个肿瘤首次行高功率微波(100W)消融,肿瘤直径范围为1.0~5.85cm。观察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临床症状,及随访评价疗效并分析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3.结果第一部分:随着微波输出功率的增加,微波天线周围同一位置的温度也随之增加(p<0.05),100W时距离微波天线1.0cm、1.5cm、2.0处的最高温度达100±3.12℃、87±3.82℃、54±1.92℃。与此同时,100W时消融范围达到最大值3.74±0.11×5.93±0.15cm,体积43.41±3.43cm3。而微波消融针针杆的温度一直维持在25~27℃左右。第二部分:微波消融后1个月行增强CT或MRI检查示病灶完全灭活率为98.11%(104/106)。所有病灶均1次穿刺成功,消融时间为2~10min。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明显(P<0.05)。全组术中无皮肤灼、死亡病例;胆漏1例,胸腔积液1例。1年生存率为94.6%(88/93),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复发与肿瘤数目有关。4.结论2450MH水冷微波仪在高功率条件下,相同时间内能够产生较高的消融温度形成较大的消融范围;2450MHZ水冷高功率微波下消融肝脏肿瘤是安全的、高效的,并发症少;术前肿瘤数目是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李晓峰,钱国军[3](2011)在《微波凝固消融治疗肝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手术切除是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然而临床上仅有20%~25%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对于不进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的患者,影像引导下的肿瘤热消融治疗在国内外发展迅速,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微波消融作为热消融的一种即利用电磁能将肿瘤加热凝固坏死,本文对近年来肝癌的微波消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焦德超,张福君[4](2011)在《经皮微波固化肝癌扩大消融范围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1],目前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大部分患者由于严重的肝硬化、多发病灶位于不同的叶段、病灶靠近大血管等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是新世纪肝癌治疗的发展趋势[2],自1994年Seki等[3]报道了超声引导下植入式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获得成功以来,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以其创伤小、简便可靠、疗效显着等优势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4-5]。有报道[6-7]统计同外科手术相比,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张福君,焦德超,李传行,吴沛宏,陈林,段光峰,张岩[5](2011)在《水冷循环2450MHz微波凝固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经皮微波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目前正在广泛应用于恶性实体肿瘤的治疗中。本实验拟观察单源及双源水冷循环2450MHz微波天线对肝脏组织的凝固效果,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实体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方法:新鲜离体猪肝47个,分别在水冷循环状态下行60w/600s、70w/600s、80w/600s、80w/300s、80w/900s单源微波消融离体猪肝,观察消融区形状,比较不同条件下消融区形态、范围、动态热场分布;双源微波采用60w/600s相距1.5cm和2.0cm行双源微波同时辐射和依次辐射消融离体猪肝,比较两者消融区形态、范围及中间动态热场分布。结果:○1水冷循环微波电极可以明显提高微波凝固输出功率或辐射时间,凝固形态近椭球形或类球型;○2微波辐射时间是影响消融横经和体积的重要指标,微波辐射功率是决定微波场内温度变化得主要因素,远端组织温度上升主要依靠热传导;○3双源微波60w/600s工作方式下,同时进行与依次进行在消融纵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源微波依次进行可以得到更大的消融体积(P<0.05),但双源微波同时进行横/纵径比更接近于1,消融形状更类圆。结论:水冷循环微波可以明显提高微波输出功率和辐射时间,合适的功率时间搭配在微波凝固治疗中十分重要;采用双微波辐射可以得到更适形的凝固范围。

刘建刚[6](2010)在《氩氦冷冻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肿瘤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然而,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而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和转移率仍高达50%-70%,总的治愈率不足10%。因而,以灭活肿瘤细胞、减轻肿瘤负荷为目的的微创局部消融治疗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局部消融治疗可以为失去常规手术根治性治疗机会的实体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1998年10月美国Endocare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超低温介入冷热消融氩氦靶向肿瘤治疗设备:Endocare CryocareTM Surgical System(简称美国氩氦刀),它的发明是冷冻热治疗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不但继承发展了超低温治疗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而且推出了肿瘤微创治疗的新概念—氩氦靶向肿瘤治疗技术(Cryocare Targeted Cryoablation Therapy)。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999年在亚洲率先引进这项技术,为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带来了福音。美国氩氦刀是目前唯一可进行经皮冷热消融治疗的先进技术。对于不能常规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病人的治疗,应该首先选择微创消融治疗,微创消融快速减轻肿瘤负荷,对于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保证综合治疗疗效具有放化疗所不能代替的地位。在微创消融治疗技术当中,氩氦刀冷冻治疗创伤小,疗效好,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已成为许多临床医生术中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由于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不需要剥除冷冻后的肿瘤组织,手术操作简便,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多数不影响其它治疗措施的选择。氩氦刀联合放疗、光动力治疗、中药治疗均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冷冻治疗肿瘤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水平,有助于降低肿瘤的转移率和复发率。氩氦刀治疗有抗肿瘤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肿瘤细胞坏死,使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分子减少,冻融坏死的原位肿瘤细胞可成为肿瘤抗原,而达到增强免疫的效果。1967年Yantorno等和1968年Shulman等首先证实冷冻免疫反应的存在,为冷冻免疫学奠定了基础。他们推测在冷冻治疗后,由于机体清除被摧毁的肿瘤组织,吞噬细胞递呈抗原产生针对残余肿瘤的抗体,包括产生针对肿瘤特异性膜表面蛋白的抗体,这些抗体结合到其他活的肿瘤细胞的膜表面蛋白上,引发补体固定和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导致宿主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使得剩余的肿瘤组织及远处转移瘤变小,这种反应被称之为冷冻免疫学效应。国内张国强等分别检测10例肺癌患者术前、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结果表明:冷冻术后CD3+T、CD4+T、CD4+T/CD8+T比值较术前显着增加,而CD8+T则显着减少,免疫球蛋白也显着增加。彭秋平等于肝癌患者中也观察到了CD3+T、CD4+T、CD4+T/CD8+T类似变化,但CD8+T细胞较术前则无明显变化。段蕴铀等则发现:氩氦刀冷冻处理的肺癌细胞可以致敏树突状细胞,当联合IL-2时,可提高NK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关于氩氦冷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缺乏基础实验的研究,要想阐明冷冻免疫的机制,也需要对更多的肿瘤细胞系进一步实验。临床上对于氩氦冷冻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认识不清,对氩氦冷冻治疗后是否需要协同免疫治疗亦未有明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氩氦冷冻的免疫学效应从基础实验到临床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SD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行氩氦冷冻实验,探讨氩氦冷冻后大鼠局部和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氩氦冷冻后局部组织冷冻消融规律并对冷冻周围免疫杀伤区的存在进行了证实,通过检测氩氦冷冻后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sIL-2R含量及单个核细胞的杀伤能力,对氩氦冷冻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通过检测76例病人氩氦冷冻前后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水平高低,探讨了氩氦冷冻联合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共分为3部分:第一章SD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SD大鼠W256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为氩氦冷冻治疗肿瘤提供一个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w256细胞冻融后传代,调整细胞浓度后接种于大鼠腹腔,建立大鼠的腹水模型。以浓缩的腹水接种于大鼠右后腿皮下,建立大鼠的皮下移植瘤模型。定期测量肿瘤大小。于接种两周后切取长势良好肿瘤2个,并于试验结束后切取所有肿瘤,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所有接种SD大鼠全部接种成功,生长良好,肿瘤周围无感染病灶。肿瘤接种第4天起可扣及皮下小结节,到接种第3周左右肿瘤平均体积已经达到了3.5cm3,最大肿瘤长径达到5.5cm。2周后切取的肿瘤结节大体观察和HE染色,病理观察肿瘤为多个灰白色结节,质软,光学显微镜下癌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无间质,瘤细胞呈团状或片状排列,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肿瘤内可见丰富的小血管。实验结束时肿瘤内均见不同程度片状坏死。结论采用浓缩腹水注射法制作SD大鼠w256皮下移植瘤模型,该方法简单、经济,直视下接种部位准确,成瘤率高,种植2-3周,肿瘤体积可至3.5cm3,利于微创靶向消融技术的实施,可为后期采用氩氦冷冻治疗肿瘤的实验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第二部分SD大鼠皮下移植瘤氩氦冷冻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SD大鼠皮下移植瘤组织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冷冻前后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以进一步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将B组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荷瘤对照组,冷冻治疗组,手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n=10),麻醉后分别处理。冷冻治疗组:氩氦冷冻皮下移植瘤,时间3-5min,复温时间30s。手术治疗组:将肿瘤尽量全部剥离后,创口清洁缝合。荷瘤对照组:将氩氦刀置入肿瘤3分钟,而不予冷冻治疗。正常对照组:只切开皮肤,然后清洁缝合。各组SD大鼠均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第1、3、5周眼眶采血1.5ml,流式细胞术检测行T细胞亚群(CD3+T、CD4+T、CD8+T)、双抗体夹心法测血清sIL-2R的含量。2.将A组36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氩氦冷冻组和荷瘤对照组(n=18)。分别于冷冻后3,12,24 h和3d,,7d时处死动物,取材。每组各时间点各处死小鼠3只,尽量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剥离的肿瘤组织贮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用于组织病理学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指标。结果1.氩氦刀冷冻消融肿瘤坏死情况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SD大鼠皮下移植瘤,冷冻后12h观察冷冻靶区可见三个比较明显的分区:冷冻区中心(围绕氩氦刀探头插入处,冰球中心区域,一般低于-38℃)细胞完全坏死崩解,核碎裂,呈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域周边(冰球边缘)出现明显的损伤区带,其中仍可见部分癌细胞,但细胞皱缩,核浓集,染色质固缩,呈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局部血管充血、栓塞、渗出;外围则是未受损的肿瘤细胞,其间有大量的炎细胞浸润。2.TUNEL末端标记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对SD大鼠皮下移植瘤实施局部冷冻后,TUNEL染色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冰球周围损伤区带,细胞出现了凋亡特有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核着棕黄色,核固缩,染色质浓缩,部分细胞已经破碎溶解,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少量凋亡细胞散在分布,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冷冻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阳性率均显着高于荷瘤对照组(P=0.000)。冷冻组凋亡细胞于术后3h即开始增多,术后12h凋亡达高峰(67.25±5.51)%。3.冷冻术后单个核细胞的杀伤能力冷冻后氩氦冷冻组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伤能力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强,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00),正常对照组虽较荷瘤对照组和手术治疗组杀伤能力高,但统计学并无差异。4.T细胞分类检验及血清sIL-2R含量的测定结果①荷瘤组大鼠的CD3+T、CD4+T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T/CD8+T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0),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呈降低趋势。手术组CD3+T、CD4+T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T/CD8+T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0),且术后与荷瘤组比较差异性显着(P=0.000)。冷冻组CD3+T、CD4+T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T/CD8+T比值同样随时间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且比手术组上升更明显(P=0.000)。②荷瘤组大鼠的CD8+T细胞的百分率在各个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00),且其值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呈增加趋势。手术组和冷冻组CD8+T细胞的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术后第3、5周与荷瘤组比较差异性显着(P=0.000)。③荷瘤组大鼠的外周血液中sIL-2R含量在各个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0),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步呈增加趋势。手术组外周血液中sIL-2R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呈降低趋势,术后第3、5周与荷瘤组比较差异性显着(P=0.000),且在各个时间点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性显着(P=0.000)。冷冻组外周血液中sIL-2R含量同样随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且比手术组下降更明显,术后第3、5周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性显着(P=0.000)。结论1、氩氦刀冷冻治疗不但有冷冻消融区还存在周围的免疫杀伤区,氩氦刀可通过坏死和凋亡两种途径达到有效的消融。氩氦冷冻治疗肿瘤要注意尽量把肿瘤包裹于冰球内,部分不规则的肿瘤可能因为冷冻消融的不完全而复发,因此冷冻治疗有必要与放化疗、免疫治疗以及其它的肿瘤治疗手段相结合。2、氩氦冷冻可有效的启动机体的免疫效应。冷冻后科刺激肿瘤相关抗原的持续释放,具有对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可有效诱发、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并且可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杀伤能力。3、氩氦冷冻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增强作用可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如何促进和维持氩氦冷冻的免疫调节作用将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三部分氩氦冷冻联合中药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目的采用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76例中晚期肿瘤的患者,以进一步研究氩氦冷冻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观察氩氦冷冻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氩氦冷冻联合中药治疗肿瘤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76例肿瘤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Ⅲ期或Ⅳ期的晚期恶性肿瘤,随机分为2组,即氩氦冷冻治疗组和氩氦冷冻联合中药治疗组,每组38例。2.各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经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分布和CD4+T/CD8+T比值,并检测NK细胞水平。结果76例患者氩氦冷冻治疗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其差异有显着意义(P=0.000)。氩氦冷冻联合中药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水平略高于单纯氩氦冷冻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氩氦冷冻组(P=0.00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氩氦冷冻治疗可刺激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解除晚期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冷冻后联合应用驱邪扶正中药能够更好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示氩氦冷冻联合中药等免疫调节剂将会在中晚期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开辟新的局面,对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

李虹义,魏振军,罗继征,郝翔,张积仁,周景[7](2009)在《微波消融对正常家猪支气管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微波消融(MWA)后各级支气管的病理变化,探讨MWA对支气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进行经皮穿刺正常肺组织MWA,分别于消融后3 d(A组)、28 d(B组)各处死5只,观察消融区形态及大小和各级支气管的病理表现。结果B组活检消融损伤区最大纵径、最大横径小于A组活检消融损伤区最大纵径、最大横径(纵径:t=4.911,P=0.001;横径:t=3.251,P=0.009);随着支气管腔的变小,微波对支气管的损伤加重;对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的损伤较轻;未出现支气管瘘;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消融后28 d呈恢复表现。结论微波消融对于二级以上支气管损伤较轻,且可于28 d有恢复趋势,CT引导下经皮穿刺MWA治疗肺部肿瘤是一种可以耐受且对大支气管影响轻微的微创治疗方法。

刘瑞宝,王强,张立成[8](2009)在《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因此,肝癌的微创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及临床应

倪晓霞[9](2009)在《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肝组织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索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在离、活体猪肝组织中消融的形态及范围,明确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和消融范围之间的关系。2、应用该技术消融较大肝癌(>3.5cm),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1、离体及动物实验:将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天线直接插入离、活体肝组织进行消融实验,观察消融范围及形态。在辐射功率分别50W、60W、70W、80W,辐射时间为600s,测量消融焦化区横径及纵径;在辐射功率为60W,测量辐射时间分别为600s、1200s及1500s焦化区的横径及纵径,并用热电偶测温系统实时记录微波消融时杆温。2、临床研究:肝癌患者8例10个结节,直径3.8-9.0cm。应用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仪进行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功率50-60W,消融时间420-680s。肿瘤的大小及消融范围以术前超声及超声造影确定,术后消融疗效以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为准。并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彩超、CT或MRI随访检查。结果:1、离体及动物实验:915MHz水冷微波在消融时天线杆温保持在38-45℃。消融完成后拔针均无阻力,且观察天线前端均未发现有碳化组织粘附。915MHz微波离体及活体消融标本剖面均呈椭圆形,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显。天线插入道构成消融区长轴,焦化区均沿天线呈“箭头”样,距发射端距离越远,天线旁焦化区越少,最后呈“燕尾”状消失:消融区均无明显“拖尾”现象。离体实验:当辐射功率为60W、辐射时间为600s时.平均消融范围5.8×3.3cm;当辐射功率为60W、辐射时间1200s时,平均消融范围6.3x4.3cm;当辐射功率为80W、辐射时间为600s时,平均消融范围6.6x4.0cm。同样辐射功率(60W)条件下,消融时间较长组(1200s)的消融区范围较消融时间较短组(600s)大。而在辐射功率为60W、辐射时间1500s时,消融区的横径、纵径及范围并未见显着增大。活体实验:当辐射功率为50W,辐射时间为600s时,平均消融范围为3.2x2.3cm;当辐射功率为60W,辐射时间为600s时,平均消融范围为3.7x2.5cm;当辐射功率为70W,辐射时间为600s时,平均消融范围为4.2x3.1cm;当辐射功率为80W,辐射时间为600s时,平均消融范围为4.9x3.4cm。辐射功率从50W→60W→70W→80W递增时,消融纵径逐渐增大(P<0.05);而消融横径在50W→60W→70W区间呈递增趋势,功率70W→80W区间,消融横径无明显差别(P>0.05)。2、临床研究:肝癌患者8例,共计10个结节(平均大小5.6x4.4cm),每个结节进针2-4次。超声造影显示平均消融范围6.7x4.9cm,全部覆盖肿瘤。所有患者术后无大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随访1-6月未出现明确复发征象。结论:1.植入式内冷却系统可有效降低微波天线杆温。2.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离活体实验表明,在辐射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辐射功率的增加,消融范围纵径和横径不同程度增大,其中纵径增大较为明显,更接近椭球形。3.当辐射时间达到1200s,持续增加辐射时间以扩大消融范围的作用有限。4.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用于消融治疗较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焦德超,张福君[10](2009)在《经皮微波固化肝癌扩大消融范围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大部分患者由于严重的肝硬化、多发病灶位于不同的叶段、病灶靠近大血管等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是新世纪肝癌治疗的发展趋势,自1994年Seki等报道了超声引导下植入式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获得成功以来,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Coagulation Therapy,PMCT)以其创伤小、简便可靠、疗效显着等优势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普遍的推广。有报道统计同外科手术相比,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毫不逊色,并且好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大量实验和临床经验表明:微波消融范围与微波的物理特性,微波天线的性能,组织的热传导,微波时间-功率组合,组织的血供情况等综合因素有关。现将PMCT扩大消融范围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二、气冷微波固化与传统微波固化杆温对治疗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冷微波固化与传统微波固化杆温对治疗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450MHz双源冷循环微波天线消融新鲜离体猪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功率水冷微波消融肝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高功率微波下消融热场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高功率微波条件下消融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3)微波凝固消融治疗肝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波消融肿瘤系统的基本构成及相关机制
    1.1 分子生物学作用
    1.2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1.3 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1.4 肿瘤自身性质特点
2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
3 肝癌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
4 肝癌微波消融联合其它治疗的应用
5 问题和展望

(6)氩氦冷冻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SD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D大鼠皮下移植瘤氩氦冷冻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氩氦冷冻联合中药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肿瘤微创靶向治疗新进展
附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8)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原理
2 技术方法
    2.1 监视与引导设备
    2.2 微波的电极特点
    2.3 操作过程
3 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4 临床疗效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9)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肝组织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肝癌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综述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气冷微波固化与传统微波固化杆温对治疗效应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450MHz双源冷循环微波天线消融新鲜离体猪肝的研究[D]. 王晓晓. 泰山医学院, 2014(03)
  • [2]高功率水冷微波消融肝肿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李晓峰. 苏州大学, 2012(10)
  • [3]微波凝固消融治疗肝癌研究进展[J]. 李晓峰,钱国军. 当代医学, 2011(30)
  • [4]经皮微波固化肝癌扩大消融范围的研究进展[A]. 焦德超,张福君. 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 2011
  • [5]水冷循环2450MHz微波凝固离体猪肝的实验研究[A]. 张福君,焦德超,李传行,吴沛宏,陈林,段光峰,张岩. 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 2011
  • [6]氩氦冷冻治疗肿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D]. 刘建刚.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 [7]微波消融对正常家猪支气管影响的实验研究[J]. 李虹义,魏振军,罗继征,郝翔,张积仁,周景. 河北医药, 2009(20)
  • [8]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进展[J]. 刘瑞宝,王强,张立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09)
  • [9]915MHz植入式内冷却微波消融肝组织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 倪晓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09(03)
  • [10]经皮微波固化肝癌扩大消融范围的研究进展[A]. 焦德超,张福君. 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汇编, 2009

标签:;  ;  ;  ;  ;  

风冷微波固化与传统微波固化棒温度对治疗效果影响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