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氮磷肥施用方式研究

亚麻氮磷肥施用方式研究

一、胡麻氮磷肥施用方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政升,麻丽娟,董宏伟,高玉红,剡斌,崔政军,王一帆,吴兵[1](2021)在《钾肥用量对不同品种旱地胡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探索钾肥调节胡麻抗倒伏特性的机理,在大田环境下,以2个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1号’(V1)和‘定亚23号’(V2)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钾(K0, 0 kg/hm2)、低钾(K1, 30 kg/hm2)、中钾(K2, 60 kg/hm2)与高钾(K3, 90 kg/hm2)4个施钾水平的裂区试验,分析了不同品种和钾肥施量组合对旱地胡麻株高、重心高度、茎粗、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实际倒伏率和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其与植株抗倒伏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90 kg/hm2钾肥施量范围内,增施钾肥在促进胡麻生长发育的同时亦可提高胡麻抗倒伏性能,最终提高产量。施钾后,2品种胡麻株高和重心高度在全生育期较不施钾(K0)平均分别提高了4.74%和8.88%。茎粗值(青果期)在施钾60 kg/hm2(K2)时最大,较不施钾(K0)平均增加11.79%。施钾较不施钾(K0)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平均高出18.32%和11.50%。不同施钾水平下胡麻实际倒伏率表现为:K2<K3<K1<K0,产量则表现为:K2>K3>K1>K0,较不施钾增产率依次分别为20.69%、24.93%和17.15%;相关分析表明:胡麻株高和重心高度与茎秆抗折力无显着相关性,与抗倒伏指数呈显着、极显着负相关(除成熟期外);各生育时期胡麻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与茎粗均呈正相关,与籽粒产量呈显着、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60 kg/hm2作为适宜钾肥施用量,在兼顾增产的同时亦能有效增强胡麻抗倒伏能力。

董宏伟,郭娟娟,高玉红,剡斌,王旺田,吴兵[2](2020)在《施钾对黄土高原旱区胡麻钾素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胡麻产量形成对钾肥高效利用下的关系,以2个当地主栽胡麻品种"陇亚11号"(V1)、"定亚23号"(V2)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钾(K0,K2O 0 kg hm-2)、低钾(K1,K2O 30 kg hm-2)、中钾(K2,K2O 60 kg hm-2)与高钾(K3,K2O 90kg hm-2)4个钾肥水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胡麻植株钾素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形成和钾肥高效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后V1和V2两胡麻品种钾素积累量分别上升6.67%~16.47%和12.74%~22.12%,茎钾素转运率增加10.25%~14.23%和1.64%~10.26%,籽粒钾素分配比例上升-1.68%~4.76%和3.45%~14.51%,产量分别增加1.68%~10.72%和6.68%~17.77%;中(K2)、高钾(K3)处理的V1和V2胡麻品种茎钾素转运量上升3.15%~11.59%和8.62%~48.27%,叶钾素转运量上升0.73%~7.13%和5.69%~9.72%。施钾后胡麻植株钾素积累差异关键时期为盛花期至青果期,生育前期,中钾处理胡麻钾素积累较高,较对照平均增加27.99%,至生育后期高钾处理胡麻植株钾素积累较高,较对照平均增加17.54%。青果期是胡麻籽粒钾素积累的关键期,籽粒分配比例平均为36.19%。虽V1胡麻品种的平均钾素积累量较V2品种高出16.37%,但V2品种的茎钾素转运量、籽粒钾素分配比例、产量较V1品种平均增加34.41%、7.23%、23.23%。V2品种在生育前期对中等施钾水平响应积极、在籽粒形成期钾素分配合理,为其钾素高效利用和高产获得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本年度农田气候条件下,在试验地块或同等地力农田区,种植"陇亚11号(V1)"、"定亚23号(V2)"胡麻施钾(K2O)60 kg hm-2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使胡麻的钾素利用特征得到较好发挥。

郭娟娟,董宏伟,崔政军,剡斌,高玉红,高珍妮,吴兵[3](2020)在《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胡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氮肥运筹方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环境下,以不施氮(N0)为副对照.整个生育时期施肥总量为150 kg/hm2,全部基施(N1)为主对照,分析比较了4种氮肥运筹方式;N2(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N3(1/2基肥+1/2现蕾期追肥)、N4(1/3基肥+2/3现蕾期追肥)、N5(1/3基肥+1/3分茎期追肥+1/3现蕾期追肥).【结果】采用适宜基追肥运筹氮肥能显着提高胡麻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和转运、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追肥可以满足胡麻植株在盛花期吸收氮素高峰的需求,促进了植株对于同化物和氮素的积累能力.其中全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总积累量均为N4、N5较高,且成熟期N5较N0、N1分别显着增加16.3%、5.0%和52.3%、21.5%.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氮素转移效率和氮肥贡献率均总体表现为随运筹增加而上升的趋势,N3、N5处理下最优,峰值分别为108 kg/hm2、60.5%和85.7%,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在N1、N5处理下较高,N5较N3、N4处理分别增加2.7、2.2 kg/kg和2.7 kg/kg、2.3 kg/kg,但氮肥生理利用率在运筹方式下无明显规律.籽粒产量N5处理下最高为1 958.3 kg/hm2,较不施肥处理(N0)及全部基施(N1)分别显着增产15.1%、5.7%,较其他处理增产5.2%~10.6%.【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基肥50~75 kg/hm2+现蕾期施肥50~100 kg/hm2范围内氮肥施量对于胡麻植株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统筹效应明显,N5处理(基肥50 kg/hm2+分茎期追肥50 kg/hm2+现蕾期追肥50 kg/hm2)可做为当地胡麻较为适宜的氮肥运筹参考方式.

翁传松[4](2020)在《洋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及种植业结构优化方案》文中指出洋河流域因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业使其成为“京津冀”绿色农副产品保障基地,同时也是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区域。该流域范围内农业种植业产值在当地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绝对比例,用水量占比也高达70%以上。洋河流域作为我国典型的北方灌区,水资源匮乏问题突出,据统计近20年来洋河干流径流量逐年下降,由12 m3/s降至1 m3/s左右,逐年下降的水资源量促使供需水矛盾日益加剧。为保证洋河流域的经济效益,在流域供水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核心是提高蓝绿水转化率,即提高流域种植业水资源类型利用效率,因此本文提出提高蓝水资源转化绿水资源比率。水足迹理论的提出解决了宏观尺度上蓝、绿水资源量化问题,为洋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量化方法。本文基于前期洋河流域基础资料和历史统计数据,在水足迹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起洋河流域作物水足迹计算模型,探明洋河流域各区县20052016年蓝、绿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明气象、农业机械等因素对洋河流域作物生产水足迹的作用途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研究内容一、二的结果提出保障洋河流域农业种植业产值的优化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洋河流域8个区县5种作物玉米、谷子、胡麻籽、马铃薯、西红柿蓝、绿水足迹占比分别为:54:46、55:45、13:87、16:84、37:63,作为占主要比例的粮食作物玉米和谷子(73%),其蓝水足迹均大于绿水足迹,具有较大的优化调整空间。从阈值范围上看玉米、谷子、胡麻籽、马铃薯、西红柿各区县蓝、绿水足迹比值范围分别为0.130.97,1.232.23,2.138.53,3.8710.08,1.545.41;从时间变化上看,20052016年洋河流域8个区县5种作物蓝、绿水足迹总体呈稳中下降的趋势;从空间变化上看,洋河流域5种作物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份下部分区县蓝、绿水足迹分布差异显着。作物水足迹的量化可为下文洋河流域种植业优化及水足迹控制阈值的确定提供基础数据;(2)依据相关分析定性得出气温、风速、日照时长、湿度、农业机械、降雨、氮肥、磷肥8个因素是影响洋河流域作物水足迹的主要作用途径;依据定性分析结果进行通径、贡献率分析表明:降雨是影响作物水足迹的最主要途径,一方面降雨通过影响湿度对作物水足迹产生明显的负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氮肥的施用对水足迹产生明显的负效应,其对作物生产水足迹的贡献率为10.90%,说明降雨除能够直接影响作物绿水资源数量的获取,改变蓝、绿水比例从而影响作物水足迹还能够通过湿度、化肥施用量间接影响作物水足迹,由于降雨大小无法通过种植优化约束进行改变,因此提高绿水资源利用率可对水资源充分利用起积极作用;在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方面,化肥施用、农业机械等都通过互相作用对作物水足迹产生影响;(3)基于研究内容(1)和研究内容(2)结果,选取洋河流域丰水年8个区县5种作物,以各区县作物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以水资源数量、水资源类型和农作物种植面积为约束进行优化求解。通过优化模型得出:谷子、玉米、胡麻籽、西红柿、马铃薯面积分别减少了18738亩,247336亩,21350亩,11944亩,40233亩;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虽然影响作物产量但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从而提高作物经济综合效益,其中谷子、玉米、胡麻籽、西红柿、马铃薯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其最适需水量的89.3%,88.9%,97.1%,81.5%,87%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经济效益最优化。最终对比各区县五种农作物优化前后净收益得出:优化调整后各区县净收益提高了5.04亿元,约占优化前净收益的1/5,说明种植业结构优化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方至萍[5](2019)在《硅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化肥农药协同增效减施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是我国水稻生产的第一大主产区,其水稻生产能力对全国的水稻生产、粮食安全而言至关重要。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了硅能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及其对矿质养分的吸收、提高水稻植株对生物胁迫的抗性,以及农用有机硅助剂能有效提高除草剂的除草效率,这意味着在实际的水稻生产过程中,硅的施用对肥料、农药的增效减施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到目前为止,关于系统探究硅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化肥、农药的协同提效减施中的应用潜力及其作用机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依托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水稻种植系统,设计了系列田间试验,并结合温室水培试验系统分析了硅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化肥农药协同提效减施技术上的应用潜力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量施硅肥能显着提高氮磷肥利用率和双季稻产量。在试验设置的五个硅肥梯度(以 SiO2 计:0、7.80 kg hm-2、15.60 kg hm-2、23.40 kg hm-2、31.20 kg hm-2)范围内,水稻产量、氮磷肥利用率均随着硅施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且均在Si02施用量为23.40kghm-2时达到最高。另外,基施SiO223.40kghm-2搭配N 137.10kghm-2、P2O5 67.48 kghm-2、K2O80.98 kghm-2(早稻不做任何追肥处理,晚稻分蘖期追施 N 11.25kg hm-2、P2O5 11.25 kg hm-2、K2O13.50 kg hm-2)的双季早、晚稻施肥模式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试验区的最佳施肥模式,能在显着提高氮磷肥利用率、保证不减产的前提下减少约17%的氮磷肥投入量。2、适量施硅肥有效提高了稻田土壤氮磷养分的有效性并改善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在试验设置的五个硅肥梯度范围内,稻田土壤养分的矿化率、易矿化的有机态养分的储备以及土壤微生物活度、功能微生物数量、重要代谢酶活性均随着硅施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并在SiO2施用量为23.40kg hm-2时达到最大。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适量施硅提高氮磷肥利用率的核心生态机制在于施硅显着提高了稻田土壤的微生物总量、氮磷养分循环相关的微生物数量以及重要代谢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氮磷养分的矿化以及易矿化有机态氮磷养分的储备,使得土壤养分易被水稻根系吸收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同样显示,适量施硅能明显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丰度和多样性,增加了与土壤有机质分解以及土壤氮、磷养分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的数量,进一步解释了适量施硅促进土壤氮磷养分矿化、提高氮磷养分有效性的生态机制。3、适量施硅肥能有效缓解水稻真菌病害的严重程度。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五个硅施用量梯度范围内,水稻植株真菌病害的严重程度随着硅施用量的增加先减轻后加重,并在SiO2施用量为23.40 kg hm-2时病害严重程度最轻。水培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浓度的硅处理能明显促进叶片表皮细胞的硅化作用,增加叶片表皮角质层蜡质的分布及含量,而且还明显提高了茎、叶中的硅含量,从而增强了水稻植株阻碍病原真菌入侵的机械抗性,并抑制了病原菌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另外,适量浓度的硅处理能明显降低水稻植株的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升了水稻的生理抗性,从而进一步缓解病原真菌的侵入对细胞的伤害。4、有机硅助剂的应用可明显提高除草剂和叶面肥的施用效果。当有机硅助剂的添加体积分数达到其胶束临界浓度时(0.05%),除草剂的除草效率和叶片对Zn、Mn的积累量最佳。同时添加有机硅助剂能明显改善肥液的界面性质,在试验设计的有机硅助剂添加的体积分数(0、0.01%、0.03%、0.05%、0.07%、0.10%)范围内,肥液的表面张力与有机硅助剂添加的体积分数呈显着负相关,润湿直径和铺展面积与有机硅助剂添加的体积分数呈显着正相关;而肥液的干燥时间及其在水稻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随着有机硅助剂添加的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先增后减,并在有机硅助剂的添加体积分数为0.05%时达到最大。说明添加适量有机硅助剂提高叶面喷施药肥的施用效果的核心机制是有机硅助剂可改善药肥液滴的界面性质,从而提高其在水稻及杂草叶片上的渗透、铺展及持留时间。

曹洪勋[6](2018)在《钾肥对亚麻生长特性及纤维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栽培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属亚麻科(Linaceac)亚麻属(Linum),一年生草本。不仅亚麻纤维强韧、柔细,可纺支数高,而且亚麻纺织物具有吸湿性强、抗张强度大、电导性小、不易燃烧、防腐抗菌等独特优点,因此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近5年来中国每年进口欧洲打成麻量均在11万吨左右,80%左右的欧洲打成麻和二粗销往中国。中国亚麻纱线、亚麻胚布及亚麻制品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量的60%以上,已经成为亚麻原料进口大国、亚麻制品生产大国。倒伏性是亚麻的重要性状,不抗倒伏可以说是制约亚麻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钾肥在防止亚麻茎秆倒伏、增强亚麻纤维强度、提高纤维产量、减少病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在单施钾肥和配施氮磷肥两种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钾肥梯度,研究生育期内亚麻生长量的变化规律及农艺性状的差异表现,筛选盆栽条件下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以及低钾胁迫的适宜浓度,研究盆栽条件下亚麻纤维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1)在亚麻生育期内,盛花期是钾素的敏感时期,适宜的肥量使钾积累量快速增加,但过少和过多的钾肥则不利于这个时期钾素积累;到工艺成熟期时,没施钾处理钾积累量有所下降,其他处理上升幅度很少,说明这个时期钾积累量很少,材料对钾肥的敏感肥量是105kg/ha。(2)两种施肥方式均可以增加亚麻茎秆粗细,低浓度钾肥可以增加株高、工艺长度,但过量施用钾肥反而抑制株高、工艺长的增长。钾肥对分枝数、蒴果数和单株粒数影响较小,处理间没有差异,但能减少千粒重。(3)与产量等性状相比,单施钾肥比配施氮磷肥的材料抗倒伏能力强,而且105kg/ha钾肥用量时两者都使亚麻的倒伏程度降到最低值。(4)从纤维品质上看,说明适量的钾肥能够提高亚麻纤维束强度,105kg/ha钾肥施用量,纤维强度最大。试验筛选得到105kg/ha钾肥施用量,可最大程度降低亚麻的倒伏级,最大限度提高纤维强度。(5)通过关联度分析,将与倒伏性相关的因子归为3大类:第一大类与植株长势有关因素:株高、工艺长度、茎粗。第二大类为钾肥效应:钾肥的施用量对亚麻抗倒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三大类说明的是青熟期头重脚轻的因子:每果粒数,蒴果数、分枝数、单株粒数、秕粒数,同时影响单盆纤维重的的因子主要是株高和工艺长度,钾肥的效应最低。

俄胜哲,杨志奇,曾希柏,王亚男,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7](2017)在《长期施肥黄绵土有效磷含量演变及其与磷素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关系》文中认为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磷素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关系是科学推荐施磷的基础.本文通过设置于黄土高原黄绵土区持续34年(1981—2015)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磷素携出量、土壤磷素平衡、土壤Olsen-P含量的影响及其演变过程,同时对土壤Olsen-P含量与磷素平衡和作物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施用有机肥(M)和不施用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化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合施用(NP)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和作物类型对磷素携出量和磷素平衡都有显着影响.CK、N、NP、NPK、M、MN、MNP和MNPK处理小麦的磷素携出量多年平均值为8.63、10.64、16.22、16.21、16.25、17.83、20.39、20.27kg·hm-2,而油菜为4.40、8.38、15.08、15.71、10.52、11.23、17.96、17.66 kg·hm-2,小麦的携出量略高于油菜.土壤磷素盈亏量与磷素投入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壤磷素盈余为零,种植小麦的最小土壤磷素投入量为10.47 kg·hm-2,而油菜为6.97 kg·hm-2.土壤磷素盈亏量显着影响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过程.长期不施磷的CK和N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随试验年限延长而逐渐降低,年均分别降低0.16和0.15 mg·kg-1,而NP、NPK、M、MN、MNP和MNPK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随试验年限的延续而逐渐增加,年均增幅在0.020.33 mg·kg-1.土壤磷素累积盈亏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不施用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处理可分别用线性模型y=0.012x+9.33和y=0.009x+11.72显着拟合.不施有机肥处理小麦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而施有机肥处理两者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两者的小麦籽粒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可以用线性分段模型拟合.小麦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4.99 kg·hm-2,油菜籽粒产量虽随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相关性不显着,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当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14.99 mg·kg-1时,种植小麦应减少磷肥施用量或不施磷肥.

吴兵,高玉红,高珍妮,剡斌,张中凯,崔政军,牛俊义[8](2017)在《施肥对旱地胡麻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合理调控胡麻生产过程中氮、磷配施水平,以"陇亚杂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地胡麻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2个施氮(纯N)水平:75kg/hm2(N1),150kg/hm2(N2);2个施磷(纯P2O5)水平:75kg/hm2(P1),150kg/hm2(P2),共4个施肥处理(N1P1,N1P2,N2P1和N2P2),以不施氮磷肥为对照(N0P0)。结果表明:2013年胡麻的农田耗水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2014年随着施肥水平增加至N2P1时,耗水量达到高峰,较N2P2处理显着增加10.23%;与N0P0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100—200cm土层的耗水量明显增加13.0319.36mm。在胡麻现蕾至盛花期,2013年各施肥处理在此阶段的耗水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2014年以N2P1处理的阶段耗水量最大,较N0P0,N2P2处理分别显着增加19.25%和17.87%,说明氮磷配施有利于促进胡麻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尤其是深层贮水的利用,以满足胡麻生育后期的水分需求。两个生长季,胡麻的籽粒产量均表现为N2P1>N2P2>N1P2>N1P1>N0P0,且N2P1的籽粒产量显着高于N0P0处理44.27%56.55%。胡麻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籽粒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施肥处理中以N2P1处理的最大,N2P2的次之,分别比N0P0处理显着增加30.23%38.54%,20.50%36.81%。可见,在本试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50kg/hm2,75kg/hm2的高氮低磷配施(N2P1)是旱地胡麻高产节肥的最佳施肥处理。

吴兵,高玉红,谢亚萍,张中凯,崔政军,剡斌,牛俊义[9](2017)在《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解决旱地胡麻施肥增产不明显的问题,设2个施氮(纯N)水平:75 kg·hm-2(N1)、150kg·hm-2(N2);2个施磷(纯P2O5)水平:75 kg·hm-2(P1)、150 kg·hm-2(P2),共4个施肥处理(N1P1、N1P2、N2P1和N2P2),以不施肥为对照(N0P0),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促进了胡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比N0P0明显增加11.90%59.29%,且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以N2P1最大,比其他处理显着增加7.76%34.73%和8.07%9.14%(P<0.05)。与N0P0相比,各施肥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显着增加3.26%39.06%和5.72%61.50%。不同氮磷配施水平对胡麻籽粒产量的影响显着,与N0P0相比,N1P1、N1P2、N2P1和N2P2的籽粒产量分别显着增加16.21%21.69%、28.47%36.05%、44.27%56.55%、36.34%47.10%。胡麻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籽粒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N2P1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N2P2次之,分别比N0P0显着增加30.23%38.54%、20.50%36.81%。可见,适宜的氮磷配比(N2P1:150 kg N·hm-2、75 kg P2O5·hm-2)在增加旱地胡麻干物质累积量、促进土壤水分吸收的基础上,保证了胡麻的高产高效,这为旱区胡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兵,高玉红,李玥,剡斌,崔政军,张中凯,牛俊义[10](2016)在《旱地胡麻不同氮磷配施后磷素转运分配和磷肥的利用效率》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旱地胡麻(油用亚麻)施肥不合理的问题,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水平对油用亚麻磷素营养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科学地调控氮磷肥,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胡麻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2个施氮(纯N)水平:75kg·hm-2(N1)、150kg·hm-2(N2);2个施磷(纯P2O5)水平:75kg·hm-2(P1)、150kg·hm-2(P2),共4个施肥处理(N1P1、N1P2、N2P1和N2P2),以不施氮磷肥为对照(N0P0)。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磷素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在盛花至完熟期积累的最多。叶片是胡麻磷素转移的主要器官,N2P1处理比N1P1、N1P2和N2P2处理磷素转移量增加72.52%、43.52%和25.03%(P<0.05);籽粒中38.07%51.88%的磷素是由叶片转运而来,不同施肥水平下以N2P1处理的叶片中磷素对籽粒磷素的贡献率最大,比N0P0处理增加36.28%(P<0.05)。胡麻各器官中磷素的分配比例以籽粒最多,占40.11%45.86%;茎秆次之,占31.34%36.36%。与N0P0处理相比,N1P1、N1P2、N2P1和N2P2处理的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显着增加18.95%、32.26%、50.41%和38.29%。在N2P1水平下,胡麻植株磷素收获指数、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均最高,分别为45.86%、6.54kg·kg-1和21.51%。结合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分别为150kg·hm-2和75kg·hm-2的高氮低磷配施是实现旱地胡麻高产高效的最佳施肥处理。

二、胡麻氮磷肥施用方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麻氮磷肥施用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钾肥用量对不同品种旱地胡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3.1 植株农艺性状
        1.3.2 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
        1.3.3 实际倒伏率
        1.3.4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钾量对胡麻株高和重心高度的影响
    2.2 施钾量对胡麻茎粗的影响
    2.3 施钾量对胡麻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的影响
        2.3.1 施钾量对胡麻茎秆抗折力的影响
        2.3.2 施钾量对胡麻抗倒伏指数的影响
    2.4 施钾量对胡麻田间倒伏情况的影响
    2.5 施钾量对胡麻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2.6 钾肥施用后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与胡麻倒伏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施钾对作物农艺性状及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3.2 施钾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 结论

(2)施钾对黄土高原旱区胡麻钾素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3.1 植株干重测定
        1.3.2 植株全钾的测定
        1.3.3 考种与测产
        1.3.4 计算方法用下式计算胡麻钾素利用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钾量对胡麻钾素积累量的影响
    2.2 施钾量对胡麻各器官钾素积累量的影响
    2.3 施钾量对胡麻各器官钾素分配的影响
    2.4 施钾量对胡麻器官转运量的影响
    2.5 施钾量对胡麻产量及钾素利用率的影响
3 讨论

(3)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项目测定
        1.3.1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2 植株干物质测定
        1.3.3 植株氮素测定
        1.3.4 考种及测产
        1.3.5 计算方法[23-24]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运筹对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2 氮肥运筹对胡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2.3 氮肥运筹对胡麻氮素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4 氮肥运筹对胡麻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氮肥运筹对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 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3.3 氮肥运筹对胡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 结论

(4)洋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及种植业结构优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科学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北方灌区种植业结构优化配置
        1.2.2 水足迹理论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洋河流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气象
        2.1.3 土壤地形及种植结构现状
        2.1.4 社会经济条件
        2.1.5 流域水资源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流域作物生产蓝、绿水足迹内涵
        2.2.2 流域作物生产水足迹计算方法
        2.2.3 通径分析
        2.2.4 贡献率分析
    2.3 数据来源
第3章 洋河流域农作物生产蓝、绿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
    3.1 前言
    3.2 作物生产蓝、绿水足迹时间演变规律
        3.2.1 玉米蓝、绿水足迹时间演变规律
        3.2.2 谷子蓝、绿水足迹时间演变规律
        3.2.3 胡麻籽蓝、绿水足迹时间演变规律
        3.2.4 马铃薯蓝、绿水足迹时间演变规律
        3.2.5 西红柿蓝、绿水足迹时间演变规律
    3.3 作物生产蓝、绿水足迹空间演变规律
        3.3.1 玉米蓝、绿水足迹空间演变规律
        3.3.2 谷子蓝、绿水足迹空间演变规律
        3.3.3 胡麻籽蓝、绿水足迹空间演变规律
        3.3.4 马铃薯蓝、绿水足迹空间演变规律
        3.3.5 西红柿蓝、绿水足迹空间演变规律
    3.4 小结
第4章 洋河流域相关因素对农作物生产水足迹作用途径研究
    4.1 前言
    4.2 作物生产水足迹作用途径定性分析
    4.3 作物生产水足迹作用途径定量分析
        4.3.1 通径分析
        4.3.2 贡献率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水足迹的种植结构优化求解
    5.1 前言
    5.2 遗传算法模型简介
    5.3 洋河流域种植业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5.3.1 目标函数
        5.3.2 约束条件
    5.4 模型数据构建
        5.4.1 目标函数数据构建
        5.4.2 约束条件数据构建
    5.5 基于水足迹的种植业模型优化求解及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研究

(5)硅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化肥农药协同增效减施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硅元素营养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硅元素在水稻体内的存在形式及分布情况
        1.1.2 硅对水稻形态结构的影响
        1.1.3 硅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 硅对氮、磷养分的影响
    1.3 硅对植物真菌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1.3.1 硅与植物真菌性病害
        1.3.2 硅提高植株对病害抗性的机制
    1.4 有机硅助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硅肥与氮磷肥配施的增产提效潜力初探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研究区概况
        2.2.3 试验田处理
        2.2.4 植株样品的采集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早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3.2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水稻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硅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机制初探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研究区概况
        3.2.3 试验田处理
        3.2.4 大田土壤样品、植株样品的采集及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3.2.5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早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3.2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水稻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3.3.3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养分矿化的影响
        3.3.4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分蘖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硅对双季稻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研究区概况
        4.2.3 试验田处理
        4.2.4 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及相关理化性质的测定
        4.2.5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4.3.2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3.3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重要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4.3.4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4.3.5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的影响
        4.3.6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微生物Beta多样性的影响
        4.3.7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硅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温室水培条件
        5.2.3 水培硅处理浓度设计
        5.2.4 样品的采集及测定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硅用量对水稻根系性状的影响
        5.3.2 不同硅用量对水稻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百分数、根系活力的影响
        5.3.3 不同硅用量对水稻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硅对水稻抗真菌性病害的理化机制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大田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6.2.2 水培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硅用量对双季稻区早晚稻病害抗性的影响
        6.3.2 不同硅施用量对不施杀菌剂的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6.3.3 不同硅用量处理下水稻叶片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6.3.4 不同硅用量处理下水稻叶片角质层蜡质的扫描电镜观察
        6.3.5 不同硅用量对水稻叶表面表皮毛数量、气孔周围乳突数量的影响
        6.3.6 不同硅用量对水稻叶片蜡质含量的影响
        6.3.7 不同硅用量对水稻叶片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6.3.8 不同硅用量对水稻叶片、茎秆中硅含量的影响
        6.3.9 不同硅用量对病原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纹枯病菌为例)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有机硅助剂对叶面喷施的药肥的增效潜力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供试材料
        7.2.2 研究区概况
        7.2.3 试验田处理
        7.2.4 植株样品的采集及相关的田间调查、微量元素测定
        7.2.5 肥液的相关性质的测定
        7.2.6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除草剂中添加有机硅助剂对除草效率的影响
        7.3.2 除草剂中添加有机硅助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7.3.3 叶面肥中添加有机硅助剂对水稻叶片吸收微量元素养分的影响
        7.3.4 叶面肥中添加有机硅助剂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7.3.5 叶面肥中添加有机硅助剂对肥液pH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7.4 讨论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钾肥对亚麻生长特性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钾素对植物的影响
        1.2.1 钾素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1.2.2 植物缺钾的表现及相关研究进展
        1.2.3 钾素对亚麻纤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1.2.4 钾素对亚麻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植物灰色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调查指标及方法
        2.3.1 调查指标
        2.3.2 调查方法
        2.3.3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钾肥梯度对植株生长动态的研究
        3.1.1 生育期内亚麻的株高变化
        3.1.2 单施钾肥条件下亚麻鲜重、干重的变化
        3.1.3 配施氮磷肥条件下亚麻鲜重、干重变化
    3.2 钾肥对亚麻植株钾累积量的变化
    3.3 不同钾肥梯度对亚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3.3.1 钾肥梯度对亚麻株高和工艺长度的影响
        3.3.2 钾肥对亚麻茎粗和单株净重的影响
        3.3.3 钾肥对亚麻种子产量形成相关指标的影响
        3.3.4 钾肥对亚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3.3.5 抗倒伏相关指标方差分析
    3.4 钾肥对亚麻单盆产量及品质的研究
        3.4.1 钾肥对亚麻单株粒数的影响
        3.4.2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亚麻原茎重的影响
        3.4.3 不同施用量钾肥对亚麻纤维重的影响
        3.4.4 不同浓度钾肥对亚麻纤维束强度的影响
    3.5 亚麻各农艺性状间的关联性研究
        3.5.1 亚麻倒伏因素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3.5.2 亚麻单盆纤维重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 讨论
    4.1 钾肥对植株生长动态的研究
    4.2 配施氮磷肥条件下亚麻植株钾累积量的变化
    4.3 钾肥对亚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4.4 钾肥对亚麻原茎、纤维重量及品质的影响
    4.5 亚麻倒伏级、纤维产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长期施肥黄绵土有效磷含量演变及其与磷素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栽培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1.5 分析测定项目及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期施肥对磷素携出量的影响
    2.2 长期施肥对土壤磷素盈亏量的影响
    2.3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2.4 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3 讨论
    3.1 施磷与土壤有效磷含量
    3.2 土壤有效磷与作物产量

(9)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1.3.2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3.3 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2 氮磷配施对胡麻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2.3 氮磷配施对胡麻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2.4 氮磷配施对胡麻籽粒产量的影响
    2.5 氮磷配施对胡麻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10)旱地胡麻不同氮磷配施后磷素转运分配和磷肥的利用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上部器官磷素积累
    2.2 地上部器官磷素的转运
    2.3 地上部器官磷素的分配
    2.4 籽粒产量和磷肥利用率
3 讨论
4 结论

四、胡麻氮磷肥施用方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钾肥用量对不同品种旱地胡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 李政升,麻丽娟,董宏伟,高玉红,剡斌,崔政军,王一帆,吴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2]施钾对黄土高原旱区胡麻钾素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董宏伟,郭娟娟,高玉红,剡斌,王旺田,吴兵. 土壤通报, 2020(06)
  • [3]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J]. 郭娟娟,董宏伟,崔政军,剡斌,高玉红,高珍妮,吴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04)
  • [4]洋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规律及种植业结构优化方案[D]. 翁传松.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5]硅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化肥农药协同增效减施技术的研究[D]. 方至萍. 浙江大学, 2019(04)
  • [6]钾肥对亚麻生长特性及纤维品质的影响[D]. 曹洪勋.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7]长期施肥黄绵土有效磷含量演变及其与磷素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关系[J]. 俄胜哲,杨志奇,曾希柏,王亚男,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 [8]施肥对旱地胡麻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吴兵,高玉红,高珍妮,剡斌,张中凯,崔政军,牛俊义.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3)
  • [9]氮磷配施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吴兵,高玉红,谢亚萍,张中凯,崔政军,剡斌,牛俊义. 核农学报, 2017(05)
  • [10]旱地胡麻不同氮磷配施后磷素转运分配和磷肥的利用效率[J]. 吴兵,高玉红,李玥,剡斌,崔政军,张中凯,牛俊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5)

标签:;  ;  ;  ;  ;  

亚麻氮磷肥施用方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