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孢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工艺研究

三孢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工艺研究

一、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1](2021)在《三孢布拉霉中光和活性氧诱导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作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类胡萝卜素是一大类天然色素的总称,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等领域。三孢布拉霉生长速度快、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是目前唯一应用于工业化生产β-胡萝卜素的丝状真菌。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受到光照和氧胁迫的诱导,但目前对这两方面缺乏系统研究,阻碍了利用三孢布拉霉进行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应用基础研究。本文基于此研究背景,分析了光照和氧胁迫对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的不同层面生理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氧胁迫在光诱导类胡萝卜素合成中的作用分析,同时分析了光照和活性氧诱导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多水平调控机制,为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更高水平的合成奠定基础。本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照波长(蓝光、白光)、时间和强度是影响三孢布拉霉胞内活性氧(ROS)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显着性因素。在相同光照时间和强度的条件下,蓝光对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诱导效应强于白光。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光照时间及提升光照强度,蓝光照射均能有效增加三孢布拉霉胞内ROS和β-胡萝卜素含量,并使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简称MVA途径)中hmgR、carB和carRA三种关键结构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2)进一步研究了在无光条件下活性氧生成剂或猝灭剂对三孢布拉霉菌体胞内ROS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类胡萝卜素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氧生成剂和猝灭剂,结果表明这两种处理方式对三孢布拉霉上述不同层面生理过程分别起到促进和抑制作用,且额外补充光照能部分抵消因添加猝灭剂对菌体造成的影响。3)SPSS分析显示,光照是三孢布拉霉胞内ROS水平的显着影响因素,光照对ROS的影响作用则因光照时间和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OS水平与胞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和hmgR、carB、carRA三种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204、0.456、0.472,均呈正相关;光照和活性氧都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显着影响因素,且二者存在显着的交互影响作用。4)研究了不同光照培养模式(低强度的持续蓝光照射、逐渐增强的持续蓝光照射以及间断的高强度脉冲蓝光照射)对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脉冲蓝光照射培养模式最利于三孢布拉霉积累类胡萝卜素,这种模式下胞内的ROS水平,hmgR、carB、carRA的转录水平以及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番茄红素环化酶的酶活水平较黑暗条件下均有显着提升。5)添加转录抑制剂(更生霉素)和翻译抑制剂(放线菌酮),三孢布拉霉生物量、β-胡萝卜素含量、三种关键结构基因的转录水平及三种关键酶的活性水平均受到抑制,且高强度脉冲蓝光照射和活性氧生成剂可以部分弥补上述两种抑制剂对菌体造成的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蓝光和活性氧自由基通过作用于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促进其积累类胡萝卜素。

丁长河,尹萌,李鸿莉[2](2020)在《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β-胡萝卜素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孢布拉氏霉菌(Blakeslea trispora,B. trispora)是目前微生物发酵产β-胡萝卜素的主要菌种之一。该研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三孢布拉氏霉菌液态发酵培养基成分以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 g/L、黄豆粉30 g/L、葡萄糖4.8 g/L、玉米浆粉2.6 g/L、植物油4%、VB1 0.001%、MgSO4 0.5 g/L、KH2PO4 2 g/L。工艺参数:发酵液初始p H 6.80、装液量35 mL/250 mL、负正菌种接种体积比1.60∶1、接种量12.5%、培养温度28℃、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132 h。在此发酵条件下,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为523.8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19.9%。

薛超[3](2020)在《三孢布拉霉光受体鉴定与功能初步分析》文中指出作为一类色素,类胡萝卜素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抗衰老及防癌抗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可以大量合成β-胡萝卜素,其合成过程受到光调控。然而,关于光调控三孢布拉霉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生理过程及其分子机制鲜有报道。本课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从三孢布拉霉的光受体入手,分离并鉴定了三孢布拉霉中的光受体蛋白Blakeslea trispora White Collar-1(BTWC-1),针对光受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以期为三孢布拉霉中光调控的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奠定一定基础。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BTWC-1的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异源表达。克隆获得了三种光受体蛋白,分别命名为BTWC-1A、BTWC-1B和BTWC-1C,对BTWC-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功能结构域(Light-Oxygen-Volt(LOV)结构域和锌指结构域)与其他真菌中的光受体蛋白高度同源,初步确定BTWC-1是三孢布拉霉中的光受体蛋白。同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获得了光受体蛋白BTWC-1。2)BTWC-1感光作用的体外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确定BTWC-1蛋白缀合色素基团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FMN)。将BTWC-1蛋白纯化后,进行了其在黑暗和光照下的吸光度变化分析,发现BTWC-1对光存在响应,在光诱导下经历了一个规律性的光响应的循环周期。对BTWC-1 LOV结构域α?A螺旋上的半胱氨酸残基(Cysteine,Cys)进行了定点突变,结果表明该突变不影响其在大肠杆菌中正常表达,但会导致光响应的丧失,证明该Cys残基是发挥感光作用的色素基团缀合位点。3)基于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光受体敲除株的BTWC-1体内功能的初步分析。通过回补btwc-1到对应的敲除mcwc-1基因的卷枝毛霉敲除株中,初步分析了BTWC-1蛋白的体内功能。回补了btwc-1a的回补株R-MU242恢复了mcwc-1a敲除株MU242失去的向光性,而回补了btwc-1c的回补株R-MU247在光照下恢复了mcwc-1c敲除株MU247缺失的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功能。这些结果表明,btwc-1a和btwc-1c分别参与了三孢布拉霉菌丝体的向光性和光诱导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节机制生理过程。

王薇[4](2019)在《脉冲磁场诱变选育三孢布拉霉β-胡萝卜素高产菌及其特性研究》文中认为β-胡萝卜素是最具营养的天然色素之一,抗氧化性强,三孢布拉霉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但其产量还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本文利用脉冲磁场技术诱变选育三孢布拉霉菌株,以期获得β-胡萝卜素高产菌株,对比研究出发菌株与高产菌株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脉冲磁场技术诱变选育获得高产菌株。当脉冲数为9,磁场强度为7 T时,诱变效果最佳,诱变菌株的β-胡萝卜素最高产量可达1.41±0.05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0%。(2)对比出发菌株,分析了高产菌株的显着特性。与出发菌株比较,所获得的高产菌株具有葡萄糖利用率较高,β-胡萝卜素积累快,菌丝体更加粗壮且不易聚集的特征;同时,还发现高产菌株胞外脂肪酶酶活较出发菌株高,利用外源油脂能力更强,且与β-胡萝卜素合成密切相关的抗氧化胁迫的关键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及其基因表达量较出发菌株有明显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产菌株中调控磷脂合成的转录因子INO4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表明高产菌株磷脂合成途径代谢减弱,有利于代谢流向β-胡萝卜素。(3)研究油脂对高产菌株β-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发现30 g/L大豆油最有利于高产菌株β-胡萝卜素的合成;几种油脂组成分析发现,油脂中亚油酸含量与β-胡萝卜素的产量呈正相关;进一步实验研究证实,发酵初期添加50μL亚油酸,高产菌β-胡萝卜素产量较不添加亚油酸时提高了118%,表明一定浓度的亚油酸对高产菌株β-胡萝卜素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β-胡萝卜素产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陈玉龙[5](2019)在《三孢酸促进三孢布拉霉高产番茄红素的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众多产番茄红素菌株中,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是主要的番茄红素工业生产菌株,B.trispora是一种接合真菌,分为正(+)菌和负(-)菌,只有两种不同性别的菌株混合发酵才能大量产生番茄红素。其中负菌是番茄红素的主要产生菌,正菌作为配对菌与负菌共同发酵,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番茄红素的合成。普遍认为,负菌单独培养时,性激素三孢酸的缺乏是负菌不能大量合成番茄红素的主要原因。虽然关于三孢酸的报道很多,但是在三孢酸存在的情况下,上调和下调基因有哪些,又有哪些差异表达基因与番茄红素的合成有关,即三孢酸调控番茄红素合成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三孢酸刺激下负菌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确立了受三孢酸刺激的关键代谢途径及候选基因,并对其中编码5α还原酶的基因redY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如下:(1)三孢酸对B.trispora(-)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影响三孢酸提取的两个关键因素—皂化剂和有机萃取剂进行了优化,调查不同浓度的三孢酸对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分析三孢酸添加后培养的时间与番茄红素合成途径上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碳酸钠作为皂化剂,以含有5%异丙醇的三氯甲烷作为有机相的萃取效率最高。在发酵液中三孢酸的含量为24μg/L时,番茄红素产量最高。在添加三孢酸后的第6 h,关键基因表达量差异最为明显。(2)基于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三孢酸刺激B.trispora(-)高产番茄红素机理。使用BGISEQ-500平台,对添加三孢酸培养的B.trispora(-)和未添加三孢酸培养的B.trispora(-)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026个显着差异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87个,下调基因539个。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三孢酸对B.trispora(-)的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脂肪酸降解途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氨基酸降解途径等有着显着的影响。注释到的差异基因中sexM、SOX5和5α还原酶编码基因与三孢酸代谢调控机制有着密切相关,它们作为候选基因用于进一步的研究。(3)5α还原酶的编码基因-redY的功能探究。转录组分析所得到的候选基因中,编码5α还原酶的基因首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由于该基因在真菌中尚未有报导,在本研究中命名为redY。向发酵过程中添加redY基因产物抑制剂-度他雄胺以及其涉及代谢途径的终产物-芸苔素内酯,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使redY基因在B.trispora(-)中过表达来探究基因功能。结果表明度他雄胺、芸苔素内酯等都能明显抑制三孢酸对三孢布拉霉的刺激作用,降低番茄红素的合成。当三孢酸存在的时候,redY基因过表达会刺激sexM、carRA、carB基因的表达,而没有三孢酸存在时,redY基因过表达只能刺激sexM基因的表达,而对carRA、carB基因的表达量没有影响。

王静[6](2019)在《Hxk和erg13调控前体供应促进解脂亚罗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文中研究说明β-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畜牧业等行业。解脂亚罗酵母是遗传背景清晰,可合成乙酰辅酶A和法尼基焦磷酸的产油微生物,其胞内独立存在的脂质体有利于β-胡萝卜素储存。作为菌株的发酵碳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量受到己糖激酶的控制,葡萄糖的利用速率不仅影响菌株的生长,对β-胡萝卜素的积累及发酵时长也会产生影响,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未开展。解脂亚罗酵母中的HMG-CoA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为甲羟戊酸途径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提供催化底物。关于HMG-CoA还原酶的相关研究工作有很多,但是目前还没有针对HMG-CoA合成酶的研究,其与β-胡萝卜素合成之间的关系亦不清晰。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整合tHMG、GGS1、carRA和carB的具有β-胡萝卜素合成能力的解脂亚罗酵母Y.L为出发菌株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加Hxk及erg13的拷贝数,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提高下游HMG-CoA的量,从而提高β-胡萝卜素产量。结果显示,过表达Hxk及erg13基因不影响菌株的生长。在Y.L-Hxk中,β-胡萝卜素产量提高了 1.17倍,达到4.86mg/g DCW;己糖激酶的活性提高了 3.24倍;菌株对葡萄糖的利用速率提高;胞内的ATP水平降低。在erg13拷贝数增加的菌株中,β-胡萝卜素产量在Y.L-erg13-ergl3中最高,达到19.9 mg/g DCW,比Y.L提高了 7.9倍。随着拷贝数的增加erg13的mRNA水平逐步增加;HMG-CoA的含量与转录水平不一致,在Y.L-erg13-erg13达到最高,比YL提高了 1.33倍。(2)敲除gut2,推动甘油流向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增加胞内脂质体的含量为β-胡萝卜素提供更大的储存空间。结果显示,缺失gut2的菌株即YL-Δ gut2中生物量降低,β-胡萝卜素产量提高至3.13 mg/g DCW,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使得在发酵144 h才达到最高产量,比Y.L晚了 24 h。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脂质体明显增大。(3)构建稳定遗传菌株,整合表达两个拷贝数的erg13并表达Hxk基因得到最终菌株YL gut2::erg13-erg13/Hxk。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Y.L gut2::erg13-erg13/Hxk可以正常生长;其中β-胡萝卜素产量提高3.27倍,达到9.56 mg/gDCW;HMG-CoA的含量增加3.12倍;胞内ATP水平提高。本研究的结果为利用解脂亚罗酵母进行工业生产β-胡萝卜素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增加催化底物进而影响限速步骤为β-胡萝卜素代谢平衡的调节提供了新思路。

刘洋[7](2019)在《三孢布拉霉发酵番茄红素的小分子代谢及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番茄红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萜类衍生物。其作为一种功能性色素,目前被广泛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为人们提供抗癌、抗衰老等功效。番茄红素的市场需求目前仍处于扩张阶段,相较于同属萜类衍生物的β-胡萝卜素,其价格居高不下。天然来源的番茄红素面临着植物来源受限、产能不稳定,纯度不高等问题。而化学合成的番茄红素虽然廉价易得,但是其副产物多,尤其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杂质对下游的应用安全带来了较大风险,难以达到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使用要求。随着生物发酵工业的日趋成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已成为工业界的首选技术。现阶段,三孢布拉霉(Blakesleatrispora)是在诸多能够合成番茄红素的菌株中唯一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菌种。本课题以三孢布拉霉CBOM2014378(+)和CBOM2014379(-)为出发菌株,筛选出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阻断剂,并根据所选阻断剂相应建立了三孢布拉霉的番茄红素高产突变株选育策略,还建立了一种基于低安全风险阻断剂的发酵工艺,并在高产菌株基础上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经中试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阻断剂的筛选基于现行的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有针对性的筛选允许在食品工业中有残留限量的物质,最终挑选出3种有效阻断剂,分别为尼古丁、咪唑、吡啶,其特点分别为尼古丁阻断效率高,足量添加时所产番茄红素纯度最高;咪唑已在国外用于工业生产,具有相对成熟的技术使用经验和市场法规接受度,其固体形态便于生产操作;吡啶最为廉价,且是唯一一个在国内食品安全法规中在列的物质,其使用成本和应用风险相对最低,但阻断效果最差。2.不同阻断剂对三孢布拉霉小分子代谢的影响在分别添加上述三种阻断剂的情况下,通过对三孢布拉霉发酵番茄红素过程中的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分析,发现使用尼古丁作为阻断剂的安全性风险相对较低,它不在菌体内代谢出有害衍生物,而咪唑在菌体内代谢出含苯环的衍生物,吡啶在菌体内生成含氮杂环衍生物。因此最终选择尼古丁为后续实验用阻断剂。3.番茄红素高产菌株的筛选通过N+诱变(+)菌,N+诱变、平阳霉素、氯化锂复合诱变(-)菌,使用乙烯利及尼古丁为筛选剂筛选(-)菌,其中乙烯利可在尼古丁存在时释放乙烯,从而刺激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表达,增强类胡萝卜素显色程度,后以(-)菌配对筛选(+)菌,得到高产菌株:BT-LYC2017802(+)菌和BT-LYC2017403(-)菌,摇瓶验证番茄红素最高发酵水平为2.3 g/L左右,较初始菌株提高44.2%。4.番茄红素高产菌株的50 L发酵罐小试工艺在50 L发酵罐水平建立基于新菌种的发酵工艺。以尼古丁为阻断剂,重新确立了其基础培养基,补料策略,阻断剂添加方式等,并建立溶氧控制模型,最终得到最高达到2.02 g/L的番茄红素产量,较初始发酵工艺1.21 g/L,提高了67%。通过通气量控制,节约能耗10%。使得番茄红素综合成本较初始下降85%。5.番茄红素高产菌株的1000 L发酵罐中试工艺验证基于50 L小试工艺进行等比例放大,以溶氧为主要控制参数,经124 h发酵得到1.83 g/L的番茄红素产量,工艺过程验证了溶氧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并确定发酵液中无尼古丁残留风险。

李翔宇[8](2019)在《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业化关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β-胡萝卜素产业化为目标,采用低能离子束对三孢布拉氏霉进行注入诱变,结合平板显色反应进行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同时完成了对β-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高产菌株发酵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在采用代谢组学研究基础上,开发了在线监控技术并进行了 12 m3发酵罐的发酵放大生产。随后完成了β-胡萝卜素高效提取及粉剂制备技术的研究,获得了高品质的产品:β-胡萝卜素干菌体、油悬液、晶体及粉剂产品,最终完成了β-胡萝卜素的产业化。首先,对三孢布拉氏霉菌种进行低能离子束注入诱变及高效筛选,得到高产菌株,研究了不同通气量及碳源流加控制策略对该菌株的β-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发现在发酵过程中提高通气量并限制性流加葡萄糖,β-胡萝卜素产量从2.28 g/L提高至3.2 g/L,干菌体中β-胡萝卜素含量(β-carotene/Dry cell weight,BC/DCW)从61.7提高至78.1 mg/g DCW,分别提高了40.4%、26.6%。本文还创造性将正菌和负菌(两种不同生理性状的菌株,需要接合后才能刺激菌种生产β-胡萝卜素)种子液用均质机预处理后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生产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产量和BC/DCW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29.9%和24.1%。代谢组学研究表明,经均质机处理后的糖酵解途径(磷酸和甘油)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相关代谢物与对照明显不同。对葵花籽油和柠檬酸的添加进行了优化,β-胡萝卜素产量和BC/DCW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23%和6.8%。在12m3发酵罐上采用在线均质机对种子液进行预处理并结合混合油和柠檬酸策略性流加方式,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4.48 g/L,此外还尝试了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添加及植酸调控βH,结合半连续培养的方式,可将β-胡萝卜素的产量进一步提升至4.8 g/L,是三孢布拉氏霉研究工艺中报道的最高产量。在高效提取方面,尝试各种不同的提取方式,结果发现:采用复合酶法对发酵菌体进行预处理,随后进行干燥造粒、溶剂萃取,相比常规萃取,β-胡萝卜素提取收率提高了 28.8%。在热溶剂萃取段,使用抗氧化剂可以减少β-胡萝卜素的氧化,进一步提高12%的萃取率;结晶工艺采低温结晶法,相比蒸发结晶更加节能,也减少了晶体长时间受热的损失量,综合收率可以达到80%以上。在产品研究方面,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喷雾冷冻干燥、包衣及喷雾造粒四种工艺对β-胡萝卜素进行包埋。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包衣工艺最为致密。通过对β-胡萝卜素微胶囊进行6个月的稳定性测试发现,包衣工艺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是最合适的包埋工艺。

陈玉龙,王强,杨清香,付金菊[9](2018)在《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增产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是目前工业化生产类胡萝卜素的主要微生物,其发酵产生的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功效。然而目前三孢布拉霉产类胡萝卜产量低是制约发酵法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发酵的产量是现阶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菌种选育、工艺优化等方面来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产量提升的研究现状,期望能为现有的三孢布拉霉工业化生产类胡萝卜素模式提供借鉴。

范超,洪皓,李妍,吴文忠[10](2018)在《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产业化关键点探讨》文中认为三孢布拉氏霉菌代谢可产生天然的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该菌株的性能已被广泛认可,并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文中对三孢布拉氏霉菌的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发酵调控和菌株诱变改良等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了综述。

二、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三孢布拉霉中光和活性氧诱导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类胡萝卜素概述
        1.1.1 类胡萝卜素性质和功能
        1.1.2 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方法
    1.2 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
        1.2.1 三孢布拉霉概述
        1.2.2 三孢布拉霉的MVA途径
        1.2.3 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1.3 光诱导类胡萝卜素合成研究进展
        1.3.1 丝状真菌中的光响应
        1.3.2 蓝光对丝状真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作用
    1.4 活性氧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研究进展
        1.4.1 活性氧及氧胁迫
        1.4.2 活性氧对丝状真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作用
        1.4.3 光照和活性氧在丝状真菌类胡萝卜素合成中的关联性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试剂和引物
        2.1.3 实验仪器
        2.1.4 培养基及溶液
    2.2 菌体培养
    2.3 ROS的生成、猝灭及含量测定
    2.4 类胡萝卜素含量检测
        2.4.1 标准曲线的制作
        2.4.2 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5 类胡萝卜素结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2.5.1 总RNA的提取和反转录
        2.5.2 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转录水平分析
    2.6 三孢布拉霉MVA途径三种关键酶活的测定
        2.6.1 胞内粗酶液的提取
        2.6.2 PSY、PDS、LYC三种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2.7 转录抑制剂和翻译抑制剂的添加
    2.8 显着性检验及相关性分析
        2.8.1 单因素方差分析
        2.8.2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2.8.3 单变量方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光照对三孢布拉霉胞内ROS水平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
        3.1.1 蓝光和白光对胞内ROS水平和β-胡萝卜素生成的影响
        3.1.2 光照时间对胞内ROS水平和β-胡萝卜素生成的影响
        3.1.3 光照强度对胞内ROS水平和β-胡萝卜素生成的影响
        3.1.4 光照对MVA途径关键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3.2 活性氧生成剂和猝灭剂对三孢布拉霉胞内ROS水平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活性氧生成剂和猝灭剂对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
        3.2.2 添加活性氧生成剂和猝灭剂对胞内ROS水平和β-胡萝卜素生成的影响
        3.2.3 添加活性氧生成剂和猝灭剂对MVA途径关键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3.3 氧胁迫在光诱导三孢布拉霉合成类胡萝卜素中的作用分析
        3.3.1 光照条件和活性氧水平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3.3.2 活性氧水平和类胡萝卜素水平、MVA途径关键结构基因相对转录水平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
        3.3.3 光照条件、活性氧水平对类胡萝卜素水平的单变量方差分析
    3.4 三种不同光照模式诱导三孢布拉霉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多水平调控分析
        3.4.1 不同光照模式对胞内ROS水平和β-胡萝卜素生成的影响
        3.4.2 不同光照模式对MVA途径关键结构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3.4.3 不同光照模式对MVA途径关键酶活的影响
    3.5 光照和活性氧对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机制分析
        3.5.1 转录抑制剂和翻译抑制剂添加浓度的确定
        3.5.2 光照对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机制分析
        3.5.3 活性氧对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调控机制分析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β-胡萝卜素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
        1.1.1 菌种
        1.1.2 主要试剂
        1.1.3 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B.trispora产β-胡萝卜素发酵工艺优化
        1.3.2 测定方法
        1.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负正菌接种体积比对β-胡萝卜素产量及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2.1.2 发酵时间对β-胡萝卜素产量及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2.1.3 接种量对β-胡萝卜素产量及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2.1.4 发酵液初始pH值对β-胡萝卜素产量及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2.1.5 植物油添加量对β-胡萝卜素产量及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2.1.6 VB1添加量对β-胡萝卜素产量及发酵生物量的影响
    2.2 响应面试验优化液态发酵条件
        2.2.1 β-胡萝卜素产量结果方差分析
        2.2.2 最优条件的确定与验证
3 结论

(3)三孢布拉霉光受体鉴定与功能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三孢布拉霉概述
        1.1.1 三孢布拉霉简介
        1.1.2 类胡萝卜素简介
        1.1.3 光诱导三孢布拉霉类胡萝卜素合成研究进展
    1.2 光受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1.2.1 粗糙链孢霉中的光受体蛋白
        1.2.2 Fusarium fujikuroi中的光受体蛋白
        1.2.3 卷枝毛霉中的光受体蛋白
        1.2.4 布拉克须霉中的光受体蛋白
    1.3 光受体蛋白中的相关功能结构域
        1.3.1 Per-ARNT-Sim(PAS)结构域的简介
        1.3.2 Light-Oxygen-Volt(LOV)结构域的简介
        1.3.3 Zinc finger(Zn F)结构域的简介
    1.4 丝状真菌基因的转化方法
        1.4.1 Ca Cl2/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
        1.4.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及质粒
        2.1.2 主要试剂和PCR引物
        2.1.3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
        2.1.4 主要仪器
    2.2 菌体培养及基因组的获取
        2.2.1 菌体培养
        2.2.2 三孢布拉霉总DNA和 RNA的提取
    2.3 btwc-1编码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 btwc-1编码序列的克隆
        2.3.2 btwc-1编码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重组载体的构建、蛋白表达与纯化
        2.4.1 重组载体p Cold II-btwc-1 的构建
        2.4.2 基于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的蛋白表达
        2.4.3 重组蛋白的纯化
    2.5 BTWC-1蛋白的光响应分析
        2.5.1 BTWC-1蛋白及其缀合色素的光谱分析
        2.5.2 BTWC-1蛋白的光响应分析
    2.6 BTWC-1CA的异源表达和光响应分析
        2.6.1 重组载体p Cold II-btwc-1CA的构建
        2.6.2 重组蛋白BTWC-1CA的表达与纯化
        2.6.3 BTWC-1CA蛋白的光响应分析
    2.7 BTWC-1回补质粒的构建及转化实验
        2.7.1 重组载体p Cambia1303-btwc-1 的构建
        2.7.2 重组质粒pCambia1303-btwc-1 转化根癌农杆菌 LBA4404
        2.7.3 根癌农杆菌LBA4404对数生长期的确定
        2.7.4 碱裂解法提取卷枝毛霉基因组DNA(组织PCR)的初步探究
        2.7.5 卷枝毛霉原生质体的制备
        2.7.6 抗性筛选PDA平板中抗生素浓度的确定
        2.7.7 卷枝毛霉原生质体与根癌农杆菌LBA4404体积比的探究
        2.7.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实验(ATMT)
    2.8 BTWC-1在卷枝毛霉中功能的初步分析
        2.8.1 卷枝毛霉回补株菌丝体的向光性实验
        2.8.2 β-胡萝卜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2.8.3 卷枝毛霉回补株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的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三孢布拉霉光受体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异源表达
        3.1.1 三孢布拉霉中光受体基因的克隆
        3.1.2 BTWC-1序列和结构分析
        3.1.3 BTWC-1的异源表达与纯化
    3.2 BTWC-1感光作用的体外分析
        3.2.1 BTWC-1的光谱分析和光响应分析
        3.2.2 突变蛋白BTWC-1CA的表达与光响应分析
    3.3 基于卷枝毛霉光受体敲除株的BTWC-1体内功能的初步分析
        3.3.1 回补质粒构建
        3.3.2 根癌农杆菌LBA4404的对数生长期
        3.3.3 抗性筛选PDA平板中的潮霉素B和头孢菌素的浓度
        3.3.4 碱裂解法条件的确定
        3.3.5 卷枝毛霉原生质体与根癌农杆菌LBA4404体积比的确定
        3.3.6 卷枝毛霉回补株表型分析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脉冲磁场诱变选育三孢布拉霉β-胡萝卜素高产菌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β-胡萝卜素简介
    1.2 三孢布拉霉合成β-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1.3 脉冲磁场选育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主要意义和研究内容
2 脉冲磁场诱变技术选育高产β-胡萝卜素菌株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高产β-胡萝卜素菌株特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外源油脂对高产菌株β-胡萝卜素合成的促进作用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三孢酸促进三孢布拉霉高产番茄红素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番茄红素生理功能及应用
    1.2 番茄红素生产现状
    1.3 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现状
        1.3.1 三孢布拉霉生理特征与番茄红素的合成途经
        1.3.2 提升三孢布拉霉番茄红素产量的方法
    1.4 性激素-三孢酸
        1.4.1 三孢酸类化合物的结构
        1.4.2 三孢酸的合成途径
        1.4.3 三孢酸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
    1.5 转录组学概况
        1.5.1 转录组测序的原理及流程
        1.5.2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及展望
    1.6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孢酸对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
        2.2.2 培养基
        2.2.3 主要仪器
        2.2.4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菌种培养方法
        2.3.2 三孢酸提取方法
        2.3.3 三孢酸浓度测定
        2.3.4 番茄红素提取与测定
        2.3.5 总RNA提取与质量分析
        2.3.6 cDNA合成
        2.3.7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皂化剂对三孢酸提取量的影响
        2.4.2 不同有机相对三孢酸提取量的影响
        2.4.3 三孢酸添加量对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
        2.4.4 三孢酸对合成番茄红素相关基因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孢酸对三孢布拉霉的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菌种
        3.2.2 培养基
        3.2.3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4 生物信息数据库
    3.3 实验方法
        3.3.1 转录组测序样品培养
        3.3.2 转录组测序
        3.3.3 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三孢布拉霉菌RNA-Seq质控研究
        3.4.2 基因功能注释和分类
        3.4.3 差异基因筛选与分析
        3.4.4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4.5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4.6 RT-qPCR验证候选基因表达量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ed Y基因的功能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菌株与质粒
        4.2.2 培养基
        4.2.3 主要仪器
        4.2.4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方法
        4.3.2 RT-qPCR分析基因表达量
        4.3.3 red Y基因序列的扩增
        4.3.4 DNA凝胶回收、PCR产物纯化以及质粒DNA提取
        4.3.5 pBARGPE1-Hygro-red Y重组质粒构建
        4.3.6 原生质体制备、转化、再生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度他雄胺对三孢布拉霉的代谢影响
        4.4.2 芸苔素内酯对三孢布拉霉的代谢影响
        4.4.3 red Y基因序列及重组载体的序列分析
        4.4.4 转化子筛选与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Hxk和erg13调控前体供应促进解脂亚罗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β-胡萝卜素概述
        1.1.1 β-胡萝卜素简介
        1.1.2 β-胡萝卜素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1.2. β-胡萝卜素的微生物发酵合成法
        1.2.1 天然合成β-胡萝卜素的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2.2 β-胡萝卜素的异源表达研究进展
    1.3. 解脂亚罗酵母的代谢工程研究
        1.3.1 解脂亚罗酵母简介
        1.3.2 构建产类胡萝卜素解脂亚罗酵母菌株的研究
        1.3.3 解脂亚罗酵母生产β-胡萝卜素中的关键基因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解脂亚罗酵母中过表达Hxk,erg13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质粒及引物
        2.2.2 溶液与缓冲液
        2.2.3 酶与生化试剂
        2.2.4 培养基
        2.2.5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1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2.3.2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提取
        2.3.3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4 DNA片段胶回收
        2.3.5 质粒构造及转化大肠杆菌
        2.3.6 酵母DNA提取
        2.3.7 酵母转化
        2.3.8 酵母细胞生长的测定
        2.3.9 β-胡萝卜素的提取与检测
        2.3.10 葡萄糖浓度检测
        2.3.11 解脂亚罗酵母总RNA的提取
        2.3.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13 己糖激酶酶活性的测定
        2.3.14 ATP检测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重组表达Hxk质粒的构建
        2.4.2 过表达Hxk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2.4.3 过表达Hxk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
        2.4.4 过表达Hxk对葡萄糖利用的影响
        2.4.5 Hxk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分析
        2.4.6 过表达Hxk对己糖激酶活性的影响
        2.4.7 过表达Hxk对ATP含量的影响
        2.4.8 重组表达erg13质粒的构建
        2.4.9 过表达erg13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2.4.10 过表达erg13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
        2.4.11 过表达erg13对erg13转录水平的影响
        2.4.12 过表达erg13对HMG-CoA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敲除gut2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质粒及引物
        3.2.2 溶液与缓冲液
        3.2.3 酶与生化试剂
        3.2.4 培养基
        3.2.5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3.1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作
        3.3.2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提取
        3.3.3 酵母DNA提取
        3.3.4 酵母转化
        3.3.5 酵母细胞生长测定
        3.3.6 β-胡萝卜素的提取与检测
        3.3.7 尼罗红染色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脂质体含量
        3.3.8 ATP检测
    3.4 结果与分析
        3.4.1 gut2敲除质粒的构建
        3.4.2 gut2敲除菌株的筛选
        3.4.3 gut2敲除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3.4.4 gut2敲除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
        3.4.5 gut2敲除对菌株脂类积累的影响
        3.4.6 gut2敲除对ATP含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β-胡萝卜素稳定解脂亚罗酵母菌株的构建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菌株、质粒及引物
        4.2.2 各种酶及试剂盒
        4.2.3 试剂和培养基
        4.2.4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内容与方法
        4.3.1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作
        4.3.2 酵母转化
        4.3.3 酵母细胞生长测定
        4.3.4 β-胡萝卜素的提取与检测
        4.3.5 ATP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两个拷贝erg13替换gut2基因质粒的构建
        4.4.2 两个拷贝erg13替换gut2基因菌株的筛选
        4.4.3 Hxk基因游离表达
        4.4.4 重组菌株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
        4.4.5 重组菌株中HMG-CoA的含量
        4.4.6 重组菌株中的ATP含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三孢布拉霉发酵番茄红素的小分子代谢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番茄红素的性质与功能
        1.1.1 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
        1.1.2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
    1.2 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
        1.2.1 天然来源提取法
        1.2.2 化学合成法
        1.2.3 微生物发酵法
    1.3 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
        1.3.1 三孢布拉霉的诱变育种和工程菌的遗传改造
        1.3.2 发酵工艺的调控
    1.4 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本研究的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三孢布拉霉发酵番茄红素的阻断剂筛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菌株与试剂、仪器
        2.2.2 培养基与摇瓶培养条件
        2.2.3 50L发酵罐培养
        2.2.4 番茄红素的HPLC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番茄红素环化酶抑制剂的初步筛选结果
        2.3.2 三孢布拉霉生长曲线与阻断剂添加时间
        2.3.3 阻断剂添加梯度及结果
        2.3.4 三孢布拉霉50 L发酵验证阻断剂效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阻断剂对三孢布拉霉小分子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株与试剂、仪器
        3.2.2 发酵与样品制备
        3.2.3 检测条件
        3.2.4 数据分析方法
        3.2.5 软件SPSS 16.0 PCA法参数设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对照组数据分析
        3.3.2 尼古丁实验组数据分析
        3.3.3 咪唑实验组数据分析
        3.3.4 吡啶实验组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孢布拉霉的番茄红素高产菌株选育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株
        4.2.2 本章使用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4.2.3 诱变方法
        4.2.4 目的菌株筛选方法
        4.2.5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
        4.2.6 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诱变育种中(+)/(-)菌的存活率曲线
        4.3.2 高产番茄红素菌株的筛选结果
        4.3.3 不同突变株的稳定性考察
        4.3.4 基础发酵工艺参数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孢布拉霉小试发酵番茄红素的工艺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菌株
        5.2.2 主要原料
        5.2.3 主要设备
        5.2.4 菌株培养方法
        5.2.5 三孢酸的纯化及检测方法
        5.2.6 八氢番茄红素的检测方法及样品制备
        5.2.7 尼古丁的检测方法及样品制备
        5.2.8 基础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5.2.9 发酵工艺的调控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础培养基的优化
        5.3.2 50L小试发酵工艺的调控优化
        5.3.3 发酵工艺优化前后单位番茄红素产量的能耗成本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孢布拉霉发酵产番茄红素的中试验证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菌株
        6.2.2 主要原料
        6.2.3 主要设备
        6.2.4 菌株培养方法
        6.2.5 关键指标检测方法
        6.2.6 发酵工艺
    6.3 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8)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业化关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β-胡萝卜素结构及功能
        1.1.1 β-胡萝卜素简介
        1.1.2 β-胡萝卜素功能
    1.2 β-胡萝卜素来源解析
        1.2.1 化学合成法
        1.2.2 天然提取法
        1.2.3 合成生物学
        1.2.4 微生物发酵法
    1.3 β-胡萝卜素发酵法研究进展
        1.3.1 β-胡萝卜素生产方法
        1.3.2 发酵技术
    1.4 β-胡萝卜素工艺难点分析
    1.5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2章 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晶体样品处理
        2.3.2 干菌体样品处理
        2.3.3 粉剂粉末样品处理
        2.3.4 HPLC分析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
        2.4.2 菌体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4.3 线性范围和方法的检出限
        2.4.4 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
        2.4.5 同分异构体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β-胡萝卜素菌种高效筛选及发酵工艺开发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菌种
        3.2.2 培养基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离子束注入诱变方法
        3.3.2 培养方法
        3.3.3 各指标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菌种诱变及高效分离纯化
        3.4.2 高产菌分批发酵结果
        3.4.3 不同装液量对β-胡萝卜素及生物量的影响
        3.4.4 通气量提高对分批发酵的影响
        3.4.5 限制性流加糖控制溶氧对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3.4.6 不同控制策略下发酵液中有机酸的变化
        3.4.7 不同通气量发酵过程呼吸商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β-胡萝卜素大规模制备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菌种
    4.3 实验方法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均质机对种子液预处理对发酵的影响
        4.4.2 两种不同过程的代谢产物谱
        4.4.3 不同碳源添加对三孢布拉氏霉细胞生长和β-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
        4.4.4 葵花籽油补料和pH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β-胡萝卜素产量
        4.4.5 发酵放大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β-胡萝卜素高效提取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干菌体破壁形式的选择
        5.3.2 菌体破壁粒度的选择
        5.3.3 湿法提取研究
        5.3.4 干法提取研究
        5.3.5 加抗氧化剂的提取研究
        5.3.6 复合酶法提取β-胡萝卜素工艺研究
        5.3.7 晶体溶解度实验
        5.3.8 衰减实验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干菌体破壁形式的选择分析
        5.4.2 菌体破壁粒度的选择分析
        5.4.3 湿法提取与干法提取对比
        5.4.4 加抗氧化剂对萃取的影响
        5.4.5 复合酶法对萃取收率的影响
        5.4.6 萃取温度和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5.4.7 菌体粒径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的影响
        5.4.8 保温(沉降)时间对萃取的影响
        5.4.9 蒸发结晶与低温结晶比较
        5.4.10 工程化研究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β-胡萝卜素粉剂制备工艺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实验试剂
        6.2.2 实验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β-胡萝卜素悬剂制备
        6.3.2 β-胡萝卜素乳剂制备
        6.3.3 β-胡萝卜素粉剂制备
        6.3.4 β-胡萝卜素粉剂含量和包埋率的测定
        6.3.5 β-胡萝卜素微粉剂的颗粒分布测定
        6.3.6 β-胡萝卜素粉剂水分和密度
        6.3.7 β-胡萝卜素粉剂热分析
        6.3.8 β-胡萝卜素粉剂表观结构分析
        6.3.9 β-胡萝卜素粉剂的稳定性分析
        6.3.10 数据分析
    6.4 结果与分析
        6.4.1 测定β-胡萝卜素的含量
        6.4.2 粉体粒径
        6.4.3 水分和密度结果分析
        6.4.4 热分析(DSC)结果
        6.4.5 不同干燥方式样品扫描电镜结果
        6.4.6 稳定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本论文创新之处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9)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增产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优良菌株的选育方法
    1.1 诱变育种
        1.1.1 传统理化诱变法
        1.1.2 N+离子注入诱变法
        1.1.3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法
    1.2 基因工程育种
2 发酵工艺优化
    2.1 高产类胡萝卜素培养基的优化
        2.1.1 加入三孢酸结构类似物
        2.1.2 加入菌体氧化应激诱导物
        2.1.3 加入外源油脂
        2.1.4 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1.5 其他
    2.2 发酵条件优化
    2.3 发酵罐中的生产优化
3 小结与展望

(10)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产业化关键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色素及其生物合成
    1.1 天然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
    1.2 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及关键基因
    1.3 番茄红素的积累
2 产业化的关键点及解决方案
    2.1 提升菌株性能———诱变及筛选方法
    2.2 发酵调控方法
        2.2.1 培养基组分优化
        2.2.2 接种比例
        2.2.3 色素产量促进因子
        2.2.3. 1 三孢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添加
        2.2.3. 2 表面活性剂
        2.2.3. 3 植物油类
        2.2.3. 4 提高溶解氧溶度
        2.2.3. 5 添加麦角固醇合成抑制剂
        2.2.4 色素的保护
        2.2.5 反应器类型
    2.3 提取工艺优化
3 工业化状况及展望

四、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孢布拉霉中光和活性氧诱导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作用分析[D]. 王莹. 江南大学, 2021(01)
  • [2]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β-胡萝卜素工艺优化[J]. 丁长河,尹萌,李鸿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16)
  • [3]三孢布拉霉光受体鉴定与功能初步分析[D]. 薛超. 江南大学, 2020(01)
  • [4]脉冲磁场诱变选育三孢布拉霉β-胡萝卜素高产菌及其特性研究[D]. 王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5]三孢酸促进三孢布拉霉高产番茄红素的机理研究[D]. 陈玉龙.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6]Hxk和erg13调控前体供应促进解脂亚罗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D]. 王静.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7]三孢布拉霉发酵番茄红素的小分子代谢及工艺研究[D]. 刘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2)
  • [8]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业化关健技术研究[D]. 李翔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8)
  • [9]三孢布拉霉中类胡萝卜素增产方法的研究进展[J]. 陈玉龙,王强,杨清香,付金菊. 中国酿造, 2018(12)
  • [10]三孢布拉霉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产业化关键点探讨[J]. 范超,洪皓,李妍,吴文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05)

标签:;  ;  ;  

三孢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