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排便障碍

4岁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排便障碍

一、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4:排便紊乱(论文文献综述)

凌春燕[1](2021)在《向心或离心不同方向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疗效对比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向心或离心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差异,旨在探讨大肠经向心推与离心推同补泻(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中医辨证为实秘的6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大肠经独穴久推法治疗,但两组推的方向不同,观察组采用向心推法,对照组采用离心推法,操作频率均为200次/分,每次操作时间10-15分钟,两组均以连续治疗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便秘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主症与次症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主症、次症积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2)观察组30例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向心或离心推大肠经两种推拿方法均能改善实秘型小儿便秘的临床症状,对实秘型小儿功能性便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二者无孰优孰劣之分。(2)就本研究结果而言,大肠经向心推与离心推同补泻(清)之间无明确联系。

谢家群[2](2021)在《儿童型“脾约”证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小儿儿童型“脾约”证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归纳其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了解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是否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方法:选择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南宁市兴宁区、西乡塘区、青秀区、江南区范围内的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各2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个月-14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者对小儿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问询并填表。后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南宁市四城区范围内医院儿科门诊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率为15.3%。男孩与女孩、城市与农村之间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个月-14岁儿童中,不同年龄间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率有差异,6个月-3岁、3-8岁、8-14岁三组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7.5%、7.9%,其中6个月-3岁、3-8岁组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率高于8-14岁组。出汗类型为自汗的有39例(25.7%),盗汗的有61例(40.1%),自汗合并盗汗的共有52例(34.2%),黄汗、战汗类型均无。头面部汗出明显的有73例(48.0%),颈及后背部汗出明显的有53例(34.9%),手足心汗出明显的有11例(7.2%),遍身汗出明显的有15例(9.9%)。小便量正常的有64例(42.1%),较前稍减少的有81例(53.3%),明显减少的有7例(4.6%)。小便次数正常的有72例(47.4%),较前稍减少的有75例(49.3%),明显减少的有5例(3.3%)。小便颜色为淡黄色的有66例(43.4%),为黄色的有78例(51.3%),为深黄色的有8例(5.3%)。舌淡红,苔薄白的有42例(27.6%);苔红,苔白厚的有57例(37.5%);舌红,苔白厚腻的有31例(20.4%);其他类型舌像共有22例(14.5%)。经统计学分析,儿童型“脾约”证的相关症状中,腹胀、腹痛、厌食、口臭、口干口渴、踢被、磨牙及俯卧等症状有统计学差异。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南宁市四城区范围内的医院儿科门诊的6个月-14岁小儿中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率为15.3%。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有年龄差异。6个月-3岁、3-8岁组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率高于8-14岁组。2.儿童型“脾约”证的临床表现为汗多、大便硬,可伴有腹胀、腹痛、厌食、口臭、口干口渴、踢被、磨牙及俯卧等症状,汗多以盗汗或自汗合并盗汗、头面部及颈背部汗出为主,小便量及小便频次未见明显改变,小便色淡黄或色黄,舌红,苔白厚。3.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鑫源[3](2021)在《清淡素食法与清降调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功能性便秘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等。临床实践中发现,生活方式干预的概念过于宽泛,难以具体化的干预方案导致执行困难和坚持困难。单纯的药物应用并不能实现便秘长期缓解,容易形成依赖性,大量患者对现有的药物治疗不满意。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较高,且有多种术后并发症,并非被医患广泛认可的治疗方式。姚树坤教授治疗本病经验独到,在临床中总结了“膳药同治”方案,即清淡素食法与清降调肠方联合干预功能性便秘。清淡素食法是一套详细具体的饮食治疗方案,清降调肠方是姚树坤教授总结的一个治疗便秘的中药处方。临床观察发现,清淡素食法和清降调肠方在改善肠道动力、排便频率、大便性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增加生活方式干预后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因此,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案具有推广的价值,应当用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明,在姚树坤教授和多位统计学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本项研究的设计和实施,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证据。目的1、分析入组F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得到其临床特点。2、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清淡素食法和清降调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3、探究清淡素食法与清降调肠方对FC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研究一:纳入自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患者91人,其中中药组(Chinese medicine group)有31例,安慰剂+清淡素食组(placebo+diet group)有 30 例,中药+清淡素食组(Chinese medicine+diet group)有30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基线资料问卷、完成肠镜检查、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48小时胃肠通过时间并留取一份新鲜大便用于SCFAs含量检测。研究二:该部分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药物、安慰剂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的临床研究,在单中心招募患者,采用药物双盲、生活方式干预开放标签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日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编号:2017-46-1。纳入研究的患者按1:1:1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其中中药组(Chinese medicine group,group A),安慰剂+清淡素食组(placebo+diet group,group B),中药+清淡素食组(Chinese medicine+diet group,group C)。药物或安慰剂用法均为每日2次,1次1袋,用药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干预期间需配合随访、电子日记。疗程为28天。研究者在干预第14、28天分别进行现场随访,28天结束后,患者复查胃肠动力检测。主要疗效指标为平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次要疗效指标为:每周自发排便频率、布里斯托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便秘相关症状程度评定量表、中医证候积分、48小时胃肠通过时间、短链脂肪酸治疗前后变化,本研究还包括安全性指标和饮食依从性指标。所收集数据用SPSS 23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三:该部分研究为选择各组治疗期间高依从性患者干预前后的粪便样本进行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检测。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与研究二中的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的数值进行关联分析。从代谢组学角度揭示疗效出现的可能机制,为这两种方案的临床运用提供一定证据支持。结果研究一:1.三组便秘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腰围、学历)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包括罗马Ⅳ功能性便秘诊断问卷、每周完全自发排便频率、每周自发排便频率、大便布里斯托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便秘相关症状程度评定量表、中医证候积分、48小时胃肠通过时间、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三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无统计学差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三组便秘患者膳食习惯无统计学差异。研究二:2.主要结局指标:在主要结局指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频率中,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改善便秘患者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频率。中药+饮食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安慰剂+饮食组。3.次要结局指标。(1)每周自发排便频率: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改善便秘患者的每周自发排便频率。中药+饮食组和安慰剂+饮食组疗效优于中药组。(2)布里斯托评分: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改善便秘患者的布里斯托评分。中药+饮食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安慰剂+饮食组。(3)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降低便秘患者的PAC-QOL评分。(4)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SYM):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降低便秘患者的PAC-SYM评分。(5)便秘相关症状程度评定量表: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降低便秘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评分。(6)中医证候积分: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降低便秘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7)48小时胃肠通过时间(48h GITT):中药组、安慰剂+饮食组、中药+饮食组均可以显着提高便秘患者的48h GITT钡条排出率。4.依从性评价:(1)饮食依从率安慰剂+饮食组的饮食依从率平均值为93.4%,中药+饮食组的饮食依从率平均值为94.967%。(2)用药依从率中药组的用药依从率平均值为90.328%,安慰剂+饮食组的用药依从率平均值为96.282%,中药+饮食组的用药依从率平均值为95.438%。研究三:1.中药组在干预后粪便样本中乙酸、己酸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2.安慰剂+饮食组在干预后粪便样本中乙酸含量显着上升,丙酸、丁酸、己酸含量较干预前上升,戊酸含量较干预前下降。异丁酸、异戊酸含量较干预前显着下降。3.中药+饮食组干预前后粪便样本中乙酸、己酸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异戊酸含量较干预前显着下降。结论1.清淡素食法和清降调肠方可以显着改善每周完全自发排便频率、改善大便硬度、增加肠道动力、缓解便秘症状、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2.清淡素食法可以显着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清降调肠方可能并非通过调节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从而改善便秘症状。乙酸和己酸在肠道中含量增加可能是便秘症状改善的原因。

王策[4](2021)在《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调查及刘华一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学术经验总结》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收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及病房中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予病情问卷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关因素、中医症状,分析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的临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总结刘华一教授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及刘华一教授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方法:1.临床研究。查阅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参考专家学者的意见共识,制定《功能性便秘病情问卷调查表》,采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关因素,中医症状,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证型分布特点等。本次临床试验研究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刘华一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总结.通过收集刘华一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医案,总结刘华一教授对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治则治法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8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人口分布和证型分布统计,结果如下:(1)FC患者的人口分布特征为:青年患者略多于中年和老年患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FC患者中以BMI指数正常者最常见,有25%的患者BMI高于正常值。FC患者中饮水量小于1500ml的人数最多;饮食以肉食、咸辣者偏多。本研究188例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依次为排便时间延长、大便干结、腹胀、神疲乏力、便而不爽等。(2)FC患者的证型分布特征: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其具体证型频数顺序为:肠道实热证最为多见,占29.79%;其次为肝肾阴虚证,占20.74%、肝胃不和证,占18.62%;肺脾气虚证,占17.02%;脾肾阳虚证,占13.83%。FC证型中的肝胃不和证与中年组有相关性,其他相关因素通过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提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证型患者中,肠道实热证最为常见,而老年组患者中最多见的证型是肝肾阴虚证,超重和肥胖患者中医脾肾阳虚证最常见,体重较轻者以肝胃不和证为主;FC所有证型中,日饮水量小于1500ml者均最为多见;饮食清淡和嗜咸辣的FC患者均以肠道实热证为主;口味无偏嗜者以肝胃不和证和肝肾阴虚证为最多;饮食偏素食的患者多见肝肾阴虚证,饮食无偏嗜及嗜食肉食患者均以肠道实热证为主。2.刘华一教授认为,FC多由于饮食失节,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遂等损害脾胃运化功能,致使升降失司;或热极伤津,肠道津液失布,无力推动粪便下行而发为FC。刘华一教授治疗时以通为第一要务,或行气或补虚,不盲目使用攻下之法,以免损伤正气致使病情加重。FC病位在虽在大肠,但是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治疗时应详细辨证刘华一教授治疗FC时善用生白术等药,临床效果显着。结论:1.本研究结果显示,FC的发生发展与性别、年龄相关,青年女性患者患病率较高,FC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少饮水相关,提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减轻心理压力对FC的治疗有益;FC的中医证型中肠道实热证最多,其次分别是肝肾阴虚证、肝胃不和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FC中医证型较多,临床治疗应详辨虚实,临床治疗可以参考此证型分布。2.刘华一教授认为FC病位在肠,与肺、肝、脾、肾关系紧密。治疗时当以通为要。可选生白术以理气健脾通便、当归润肠通便、升麻升阳降浊、决明子泄热通腑、炒枳壳行气消胀。

毋洋洋[5](2021)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中药内服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旨在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客观提出现阶段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试验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临床上开展相关研究设计提供合理建议。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张骠教授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方法:Meta分析方面,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运用合理的检索策略对指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由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元素提取。利用改良Jadad量表及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包括:对中药试验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后腹痛发作次数、腹痛缓解时间、腹痛严重程度、复发率,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名医经验总结方面,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得到张骠教授治疗本病的常用方药,并对其治疗本病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中药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后减少腹痛发作次数、缩短腹痛缓解时间、降低腹痛严重程度、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可靠;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对照组,安全性较好。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张骠教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经验。结论:1.中药内服治疗儿童功能腹痛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进行验证。2.张骠教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经验丰富,疗效确实,值得推广。

王彩云[6](2020)在《婴儿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婴儿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晋江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婴儿健康体检的0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婴儿FGIDs临床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现场问卷调查。由研究人员进行婴儿FGIDs症状询问、体格检查、体格发育指标、营养状况测量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并指导家长填写婴儿FGIDs相关影响因素问卷。所有研究对象均随访至1周岁。采用罗马Ⅳ标准进行婴儿FGIDs诊断。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有1006例婴儿纳入研究,其中,男549例,女457例。根据罗马Ⅳ标准,1006例婴儿中,有586例(58.3%)发生FGIDs。其中,婴儿反流460例(45.7%),婴儿排便困难168例(16.7%),婴儿功能性便秘36例(3.6%),婴儿功能性腹泻32例(3.2%),婴儿绞痛24例(2.4%),未发现婴儿反刍综合征和周期性呕吐综合征。586例FGIDs婴儿中,457例(78.0%)为单一FGIDs,124例(21.2%)并存2种FGIDs,5例(0.9%)并存3种FGIDs,未发现并存4种及以上FGIDs的婴儿。457例单一婴儿FGIDs中,婴儿反流343例(58.6%),婴儿排便困难78例(13.3%),婴儿功能性便秘14例(2.4%),婴儿功能性腹泻17例(2.9%),婴儿绞痛5例(0.9%)。124例并存2种FGIDs的婴儿中,婴儿反流和婴儿排便困难并存是最常见的情况,共有75例(12.8%),其他比较常见的情况分别是婴儿反流和婴儿绞痛并存、婴儿反流和婴儿功能性腹泻并存、婴儿反流和婴儿功能性便秘并存,发生例数分别为14例(2.4%)、12例(2.0%)及11例(1.9%)。(2)以FGIDs婴儿为病例组,没有FGIDs症状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家庭籍贯、父亲年龄、父亲FGIDs病史、母亲FGIDs病史、母亲妊娠期疾病史、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及出生后添加益生菌与婴儿FGIDs相关联。以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为FGIDs婴儿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4个与婴儿发生FGIDs相关联的影响因素:其中,父亲低龄(回归系数B=0.424,P=0.004)、父亲FGIDs病史(回归系数B=0.821,P=0.000)、母亲FGIDs病史(回归系数B=0.427,P=0.012)和出生后添加益生菌(回归系数B=0.324,P=0.032)为婴儿发生FGIDs的危险因素,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回归系数B=-0.690,P=0.000)为避免发生婴儿FGIDs的保护因素。(3)随访结果显示,6月龄、12月龄时,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血红蛋白、嗜酸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FGIDs临床发病率较高,部分婴儿可为多种FGIDs并存。父亲低龄、父亲/母亲FGIDs病史及出生后添加益生菌是婴儿FGIDs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出生后补充维生素D为避免发生婴儿FGIDs的保护因素。FGIDs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陈丽[7](2020)在《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脑区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经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边缘系统脑区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s,ALFF)和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 FC)影响的差异,探讨针刺治疗FC的部分中枢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法,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4例FC患者随机分为A组(经穴组)、B组(非经非穴组),两组FC患者每天接受1次手针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连续针刺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总计治疗2疗程。以周自发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SBMs)和克里夫兰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为疗效评价指标,评价FC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变化。采用BOLD-f MRI技术结合A LFF分析方法,以边缘系统脑区为重点,对比观察两种针刺干预方案对FC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将治疗后FC患者响应脑区的ALFF变化值与临床效应指标改善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针刺治疗FC的重点调节脑区;最后以该脑区为种子点进行基于种子点的rs FC分析,对比两组针刺对FC患者重点脑区-边缘系统rs FC的影响差异。结果:1、针刺经穴和非经非穴治疗FC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基线情况:A组和B组的FC患者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和病情相关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后周SBMs均显着增加(p<0.01),CC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1)。(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后周SBMs和CCS评分改善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针刺对FC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1)针刺对FC患者边缘系统脑区ALFF信号的影响A组FC患者针刺后,边缘系统ALFF信号降低的脑区有:右侧前脑岛(B A13)、左侧前扣带回(BA24)、双侧海马和右侧眶额回(BA12);B组FC患者针刺后,边缘系统ALFF信号降低的脑区只有左侧丘脑。(2)针刺对病情相关重点脑区功能活动的影响A组治疗后FC患者边缘系统右侧前脑岛(BA13)的ALFF信号变化值与C CS评分改善值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3)针刺对FC患者脑岛-边缘系统脑区rs FC的影响以右侧前脑岛为种子点,针刺治疗后A组FC患者与前脑岛rs FC降低的边缘系统脑区为右侧丘脑;B组FC患者与前脑岛rs FC降低的边缘系统脑区为右侧眶额回(BA12);A组较B组对FC患者前脑岛-后脑岛rs FC的降低更为显着。结论:1、针刺经穴和非经非穴均能改善FC患者的周SBMs和CCS评分,经穴针刺较非经非穴针刺在改善患者周SBMs方面具有临床优势。2、边缘系统是针刺起效的关键区域,针刺经穴或非经穴都可以引起FC患者边缘系统的负激活,但经穴和非经非穴针刺对边缘系统的影响模式不同。针刺经穴较针刺非经非穴对边缘系统功能活动的调节范围更广,影响更显着;同时,经穴和非经非穴针刺对右侧前脑岛-边缘系统脑区rs FC的影响区域不同。

张中枢[8](2020)在《枳术肃降汤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功能性便秘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多发病,且发病率有着逐渐上升的趋势,西医治疗上主要以渗透性泻剂为主,辅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虽然见效较快,但存在容易复发的问题,中医在治疗有着因人制宜的优势,且目前中药颗粒剂有效的解决了煎药问题,但由于中药口味差及服药周期长,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从师期间,发现导师自拟方对于治疗功能性便秘周期较短,且患者反映药物口味较好的特点,故通过研究,采用导师自拟方枳术肃降汤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与乳果糖口服液进行对照,通过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变,客观评价枳术肃降汤对治疗脾气虚型功能型便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本课题本课题选择18-65岁,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乳果糖口服液,每次口服15ml,每日2次,连续使用4周。试验组以枳术肃降汤治疗,为口服中药颗粒剂,每次1盒,1日2次,连续服用4周。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5例(因停药后复发而自行口服其他药物治疗),试验组5例(其中3例因自身原因口服其他厂家颗粒剂,2例因服药期间自行停药),造成脱落,故实际收集病例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5例,治疗4周后,并对停药后12周进行回访,观察2组临床症状以评估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症状积分及安全性评价等指标。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上,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便秘症状总积分上,治疗4周后试验组便秘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提示治疗后试验组总体改善便秘症状优于对照组;停药12周后试验组便秘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较治疗后积分增加的更少(P<0.05),提示停药后试验组总体改善便秘症状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3.便秘单项症状积分上,治疗4周两组比较,试验组在改善排便困难、排便次数、腹中隐痛及纳呆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值比较,提示试验组对排便困难、排便次数、腹中隐痛、纳呆及神疲乏力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对大便性状、疲惫乏力症状改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停药12周两组比较,停药12周两组比较,在排便困难、排便次数、腹中隐痛及纳呆症状积分方面,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提示试验组在远期改善上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大便性状、疲惫乏力及神疲气短症状积分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尚不能认为试验组在远期改善上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失访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此期间均未发现特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其中试验组有5例因停药后复发而自行口服其他药物治疗,试验组3例因自身原因口服其他厂家颗粒剂,2例因服药期间自行停药而停止观察。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枳术肃降汤在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优于乳果糖口服液,且停药后症状的复发较少。治疗4周后试验组可以改善便秘症状总体疗效,尤其在排便困难、腹中隐痛、纳呆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停药12周试验组在排便困难、腹中隐痛、纳呆症状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功能性便秘多为患者自身不重视,便秘症状逐渐加重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反复发作。中医药可以整体调理,不但能因病制宜,还能因人而异,而且对于疾病的复发及预防有着一定的作用。

樊文彬[9](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郑梦秋[10](2020)在《功能性便秘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和综合性干预治疗的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便秘儿童的随访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年龄便秘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的状况和综合性干预治疗的效果,以便明确便秘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制定防治便秘的策略。[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70例便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随访并填写随访问卷表方式收集70例便秘患儿的一般信息与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生长发育的资料、生活质量的信息以及以喂养调整、服用益生菌制剂、联合使用乳果糖和聚乙二醇等泻剂的综合干预治疗的结果,对愿意参与智力测试患儿预约至我院预防保健科行智力测试,最后对随访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用百分位数法、均值离差法评价体格生长,用四等级法评价干预后的效果。采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1.70例便秘儿童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随访年龄从6月到7岁,婴儿32例,幼儿28例,学龄前儿童10例,其中有34例便秘儿童随访成功,随访年龄从8月到6岁,男性18例(52.9%),女性16例(47.1%),大部分儿童居住在城区约占91.2%,有挑食习惯的有13例(76.5%),未进行排便训练儿童约占55.9%,父母有便秘病史约占11.8%。34例小儿混合喂养17例(50.00%),纯母乳喂养16例(47.06%),人工喂养1例(2.94%)。便秘发生相关因素包括与添加配方奶相关6例(17.65%),添加辅食相关5例(14.71%),上幼儿园4例(11.76%),使用抗生素相关例1例(2.94%),无明显相关因素18例(52.94%)。2.用百分位数法评价体格生长,便秘儿童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身高、体重相比没有差异,使用均值离差法和营养不良诊断标准评价时30例儿童中28例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有2例,这2例中1例为体重低下,1例为生长迟缓。3.34例便秘儿童中自愿参与智力测试的12例儿童,其智力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4.生活质量状况随访显示34例便秘儿童中睡眠质量受影响的占65%,有烦躁表现占50%,食欲较差占21%,有腹痛腹胀表现有56%,肛门排气增多的占24%,有口臭的有30%。5.34例儿童干预结局为治愈17例(50.00%),显效7例(20.59%),有效8例(23.53%),无效 2 例(5.88%)。[结论]1、儿童便秘在男童和女童均会发生,婴儿期及幼儿期儿童易发生。2、大部分儿童便秘原因不明,其发生可能与不良的饮食、排便习惯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城区儿童便秘的发生率高于郊区。3.短期便秘对儿童体格生长及智力均无明显的影响。4.便秘对儿童生活质量包括睡眠质量和情绪有明显影响。临床表现有食欲较差,腹痛、腹胀、肛门排气增多及口臭等。5.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综合干预对便秘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效应。

二、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4:排便紊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4:排便紊乱(论文提纲范文)

(1)向心或离心不同方向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小儿便秘的研究
        1.1 便秘病名的历史沿革
        1.2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1.3 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
        1.4 小儿便秘的中医治法
    2 各流派小儿推拿手法特点的研究
        2.1 山东三字经流派
        2.2 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流派
        2.3 上海海派儿科推拿流派
    3 现代医学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
        3.1 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3.2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及机制
        3.3 现代医学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治疗原则
        3.2 具体操作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观察内容
        4.2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组治疗前情况比较
        1.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两组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2 两组患儿组内治疗前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3 两组间治疗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的比较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选题思路
    2 运用小儿推拿特定穴大肠经治疗小儿便秘的理论依据与临床依据
        2.1 理论依据
        2.2 临床依据
    3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操作方向与补泻(清)效应之间的关系
        3.1 穴位操作方向与补泻(清)效应关系的古籍记载
        3.2 穴位操作方向与补泻(清)效应关系的现代研究进展
    4 结果分析
        4.1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4.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综述 小儿推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儿童型“脾约”证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临床资料采集
        2.6 数据录入
        2.7 统计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儿童型“脾约”证发生情况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2 研究对象中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情况
        1.3 不同性别间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情况
        1.4 不同年龄组间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情况
        1.5 不同居住地来源儿童型“脾约”证的发生情况
        1.6 确诊为儿童型“脾约”证的次症
        1.7 研究对象中其他相关症状发生的情况
        1.8 研究对象中的睡眠情况
        1.9 研究对象中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第三章 讨论
    1.中医方面对于“脾约”证的认识
        1.1 “脾约”的相关论述
        1.2 “脾约”证的病因病机认识
        1.2.1 古代医家观点
        1.2.2 现代医者见解
        1.3 从“脾约”角度出发治疗疾病
        1.4 脾约丸的临床应用
    2 中医方面对儿童型“脾约”证的认识
        2.1 儿童型“脾约”证的定义来源
        2.2 儿童型“脾约”证的相关研究
        2.3 从“气血津液”辨析儿童型“脾约”证
        2.3.1 “气血津液”与汗证
        2.3.2 “气血津液”与“便秘”
        2.3.3 “气血津液”临床应用研究
        2.4 从脏腑学说辨析儿童型“脾约”证
        2.4.1 脾主运化,脾失揆度
        2.4.2 肺主行水,肺宣降失常
        2.4.3 肝主疏泄,主藏血
        2.4.4 肾主水
        2.4.5 心主藏神
        2.5 从部位三焦辨析儿童型“脾约”证
    3 西医方面对儿童型“脾约”证的认识
        3.1 儿童多汗症
        3.1.1 儿童多汗症的分类
        3.1.2 儿童多汗症的流行病学
        3.1.3 儿童多汗症的治疗方法
        3.2 儿童功能性便秘
        3.2.1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
        3.2.2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4.麻子仁丸合玉屏风散药物组成分析
    5.研究结果分析
        5.1 儿童型“脾约”证发生率分析
        5.1.1 不同性别间儿童型“脾约”证发生的差异
        5.1.2 不同年龄间儿童型“脾约”证发生的差异
        5.1.3 不同居住地来源儿童型“脾约”证发生的差异
        5.2 儿童型“脾约”证的次症分析
        5.3 儿童型“脾约”证的相关症状分析
        5.4 儿童型“脾约”证的睡眠情况分析
        5.5 儿童型“脾约”证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
    6.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儿童型“脾约”证调查资料表
综述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项

(3)清淡素食法与清降调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膳食模式与便秘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二 清淡素食法与清降调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三 清淡素食法与清降调肠方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调查及刘华一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学术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功能性便秘的临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一)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排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
        2.1 一般因素结果
        2.2 主要症状分布结果
        2.3 F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2.4 FC证型与一般因素相关性结果
第二部分 刘华一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学术经验总结
    1 刘华一教授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2 刘华一教授对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刘华一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特点归纳
    4 典型医案
讨论
    1
        1.1 FC中医证型探讨
        1.2 一般因素结果的讨论
        1.3 症状分布和中医证型分布结果讨论
    2 刘华一教授治疗 FC 经验总结
    3 不足(/现状)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功能性便秘病情问卷调查表
综述 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儿童FAP的研究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
    2.中医学对儿童FAP的研究
        2.1 儿童FAP的病名溯源
        2.2 儿童FAP的病因病机研究
        2.3 中医对儿童FAP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儿童FAP的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文献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安全性评价
        2.6 发表偏倚
        2.7 文献证型及用药统计
    3.讨论
        3.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3.2 本研究发现的问题
        3.3 对儿童FAP常见证型及药物的思考与分析
        3.4 对中医学循证研究的思考
第三部分 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的经验
    1.研究材料
        1.1 数据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性别、年龄、发病季度统计
        3.2 用药统计
        3.3 疗效评价
    4.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经验总结
        4.1 经验方分析
        4.2 常用药对分析
        4.3 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经验总结
        4.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婴儿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婴儿 FGIDs 发生率
    2.3 不同年龄段婴儿 FGIDs 发生率
    2.4 婴儿 FGIDs 危险因素
    2.5 FGIDs婴儿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发育指标随访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婴幼儿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7)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脑区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1.2.5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2.6 研究中止原则
        1.2.7 不良事件
2 研究设备和材料
    2.1 仪器设备
    2.2 试验材料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
    3.2 研究设计
        3.2.1 随机方法
        3.2.2 盲法设计
        3.2.3 对照设计
    3.3 治疗方案
        3.3.1 分组及选穴
        3.3.2 腧穴定位
        3.3.3 针刺操作标准程序
        3.3.4 疗程观察及周期
        3.3.5 合并用药情况
    3.4 功能性便秘患者静息态BOLD-fMRI扫描
        3.4.1 扫描预约
        3.4.2 扫描前准备
        3.4.3 扫描方法
    3.5 观察指标
        3.5.1 一般项目
        3.5.2 效应评价指标
        3.5.3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中枢响应特征
        3.5.4 安全性评价
        3.5.5 不良事件的处理
    3.6 统计分析
        3.6.1 数据收集与管理
        3.6.2 临床数据统计分析
        3.6.3 影像数据分析
    3.7 伦理审批和试验方案注册
    3.8 研究质量控制
        3.8.1 研究对象的质量控制
        3.8.2 针刺操作的质量控制
        3.8.3 扫描操作的质量控制
    3.9 研究流程图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分析
        4.1.1 人口学特征分析
        4.1.2 病情资料分析
    4.2 治疗结果
        4.2.1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4.2.2 治疗前后改善值组间比较
    4.3 不良反应情况
    4.4 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4.4.1 针刺治疗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脑区低频振荡振幅的变化
        4.4.2 两组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脑区低频振荡振幅变化的组间比较
        4.4.3 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脑区低频振荡振幅变化值与临床效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4 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后前脑岛-边缘系统脑区rsFC的变化
讨论
    1 功能性便秘是显着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1.1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1.2 西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2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2.1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2.2 足三里、天枢、上巨虚是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最常用的腧穴
        2.3 本研究临床疗效评价部分的设计
        2.3.1 临床疗效指标的选择
        2.3.2 针刺干预手段的选择
        2.3.3 对照组的选择
        2.4 本研究中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研究不断深入
        3.1 外周机制不断深入,但中枢机制尚不清晰
        3.2 本文中针刺效应中枢机制研究方案设计
        (1)神经影像技术的选择
        (2)扫描模式的选择
        (3)影像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
    4 对边缘系统功能的调节可能是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重要中枢机制
        4.1 边缘系统是调控内脏感觉与运动的高级中枢
        4.2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边缘系统功能活动异常
        4.3 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功能异常存在性别差异
        4.4 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功能活动的影响
        4.4.1 经穴针刺较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功能活动的影响更为广泛
        4.4.2 两组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脑岛-边缘系统脑区rsFC的影响存在差异
        (1)脑岛是经穴针刺治疗FC的的重点脑区
        (2)两组针刺对FC患者脑岛-边缘系统脑区异常rs FC的影响不同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综述 脑-肠轴在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8)枳术肃降汤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及疗程
    3.3 观察项目
        3.3.1 安全性项目
        3.3.2 疗效观察及计分标准
        3.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方法与分析
4 结果及分析
    4.1 治疗前资料分析
        4.1.1 失访、脱落情况
        4.1.2 治疗前两组病例性别、年龄及病史的比较
        4.1.3 治疗前两组病例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4.2 治疗4周后两组病例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4.2.1 治疗4周后两组病例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4.2.2 治疗4周后两组病例便秘症状积分差值比较
    4.3 停药12 周后两组病例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4.3.1 停药12 周后两组病例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4.3.2 停药12 周后两组病例便秘症状积分差值比较
    4.4 治疗4周后两组便秘总体疗效比较(例数)
    4.5 疗效指标结果分析
5 讨论
    5.1 文献研究
    5.2 处方依据
    5.3 组方药物
    5.4 配伍分析
    5.5 药物分析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2 流行病学调查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6 评估与干预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2 便秘症状评估
        3 生活质量评估
        4 精神心理评估
        5 其他评估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对象来源
        2.3 研究对象入组
        2.4 主要研究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排便相关指标
        3.3 精神心理指标
        3.4 生活质量评价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FC的危险因素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5 问题与展望
    6 调查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课题来源
        2.2 病例来源
        2.3 试验设计
        2.4 受试者选择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3.2 中医证候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3.5 Wexner便秘评分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3.7 精神心理指标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疗效分析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4.2 生活质量分析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5 讨论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6 问题与展望
        6.1 此次研究
        6.2 中医药科研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6.4 精神心理干预
    7 试验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综述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1 指南及共识
        2 定义
        3 流行病学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5 病理生理机制
        6 诊断标准
        7 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功能性便秘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和综合性干预治疗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4:排便紊乱(论文参考文献)

  • [1]向心或离心不同方向推大肠经治疗实秘型小儿便秘的疗效对比观察[D]. 凌春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儿童型“脾约”证的流行病学调查[D]. 谢家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清淡素食法与清降调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研究[D]. 刘鑫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调查及刘华一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学术经验总结[D]. 王策.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D]. 毋洋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婴儿功能性胃肠病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分析[D]. 王彩云. 福建医科大学, 2020(02)
  • [7]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边缘系统脑区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D]. 陈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枳术肃降汤治疗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的临床观察[D]. 张中枢.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9]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功能性便秘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活质量和综合性干预治疗的随访研究[D]. 郑梦秋.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4岁儿童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排便障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