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门、关元穴的常用用法举例

命门、关元穴的常用用法举例

一、命门、关元穴同用举隅(论文文献综述)

徐鹏[1](2021)在《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miRNAs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古今医家和现代医学对内异症的研究,探究灸法治疗内异症的原理及作用规律。2、通过改良的自体移植法诱导建立内异症小鼠模型,在验证隔药饼灸对内异症痛经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抑制异位内膜体积生长的基础上,探究隔药饼灸对内异症小鼠miRNA表达的影响,并进行PCR验证,检测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3、综合文献和实验研究,通过对经络、腧穴、筋膜、miRNA、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探讨隔药饼灸抗细胞粘附侵袭、抗细胞生长增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经络机理,研究关元穴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具体的机制。方法:44只SCID实验小鼠,五只一笼,采用改良自体移植法,将一侧子宫裁剪成大小为5×5mm的片段,把子宫内侧面固定在另一侧的腹壁上,术后断食一天并连续肌注青霉素三天防止感染,七天后随机选取两只,开腹显示病灶处异位内膜体积增大,为直径5~8mm的半透明囊泡,内有液体积聚,有新生血管,表明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小鼠不区分体重大小等因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西药组(B组)、隔药饼灸组(C组),每组12只,按每笼4只饲养。各组自造模结束后第14天起给药,每天一次,连续两周。模型组用8号灌胃针进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隔药饼灸组用附子、红花、当归等中药按比例打粉并与黄酒混合,用自制模具制作规格为10mm×10mm×4.5mm的药饼,用模具制作的艾炷于关元穴进行隔药饼灸,每只小鼠灸4壮。西药组用达那唑溶液按36mg/kg体质量进行灌胃。治疗期间记录隔药饼灸镇痛效果,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异位内膜组织大小,提取各组小鼠的异位内膜组织并用保存并进行相关检测。高通量测序方法筛选EMs实验各组的异位内膜差异表达miRNAs,预测miRNA的下游靶基因,通过MAGIA2软件和Pearson相关系数将靶基因与miRNAs进行配对,采用qRT-PCR的方法对以上确定出的关键miRNAs和靶基因进行验证;对调控网络中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使用DAVID软件对筛选的miRNA进行功能分析,并应用超几何检验获得显着富集的GO条目和KEGG路径图谱;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1、隔药饼灸组发生扭体反应总次数呈下降趋势,有扭体反应的小鼠数量、扭体次数和扭体发生率均在降低,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隔药饼灸对小鼠痛经的镇痛效果明显。2、隔药饼灸组的平均生长抑制率为86.28%,优于西药组的78.65%,隔药饼灸的对异位内膜的生长抑制作用效果更明显。3、差异化表达的miRNA与模型组相比,隔药饼灸组筛选出4个下调miRNA:miR-6538,miR-3470a,miR-2137,miR-5126。与西药组相比,隔药饼灸组筛选出9个下调miRNA:miR-499-5p,miR-133b-3p,miR-496a-3p,miR-206-3p,miR-21a-5p,miR-3473b,miR-493-5p,miR-133a-3p,miR-487b-3p。筛选出4个上调miRNA:miR-183-5p,miR-205-5p,miR-181a-2-3p,miR-200c-3p。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筛选出10个下调miRNA:miR-21a-5p,miR-3473b,miR-483-3p,miR-6240,miR-3963,miR-3970,miR-15a-5p,let-7i-5p,miR-2137,miR-5126。筛选出7个上调miRNA:miR-195a-3p,miR-615-3p,miR-708-3p,miR-296-3p,miR-671-3p,miR-298-5p,miR-181a-2-3p。4、PCR验证miRNA通过各组共同调控的miRNA,筛选出miR-2137、miR-5126、miR-3963、miR-6240、miR-1981-5p、miR-708-3p、miR-3473b、miR-206-3p、miR-21a-5p、miR-181a-2-3p这十个miRNA,经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筛选出miR-708-3P、miR-5126-3P、miR-1981-5P、miR-206-3p这4个miRNA,最终确定miR-708-3P、miR-5126-3P这两个miRNA符合条件。5、PCR验证mRNA对PCR筛选出的miR-708-3P、miR-5126-3P各自调控的mRNA有Igf1r、Mapk1、VEGF、Ppp2r5c、Magi2、Wnt7a、Nprl3、Rps6ka2、Igf1、Sos1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合miRNA与mRNA的负调控关系,筛选出Vegf、Ppp2r5c、Wnt7a、Rps6ka2这四个靶基因。6、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TOR蛋白WB检测各组相应的PI3K、Akt、mTOR三种蛋白的表达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隔药饼灸组的三种蛋白表达含量均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西药组虽然三种蛋白表达含量亦下降,但PI3K蛋白的降低量未达统计学意义,Akt、mTOR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隔药饼灸对内异症小鼠具有显着的镇痛作用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生长得作用。2、隔药饼灸可以调控内异症小鼠的miRNA和相应的靶基因,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抗细胞粘附侵袭、抗细胞生长增殖和抗血管生成,对异位内膜组织起到治疗作用。3、对关元穴隔药饼灸可以调控筋膜上的miRNA、靶基因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整三焦焦膜的理化特性,进而调整冲任二脉的经气,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甜甜[2](2021)在《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肾气不固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毫针(0.30*40mm针灸针)针刺治疗,选择穴位为中极、肾俞(双)、膀胱俞(双)、三阴交(双)、维道(双)、命门、关元,每日1次,每次30min;治疗组给予芒针(0.40*175mm针灸针)透刺结合常规毫针针刺进行治疗,芒针肾俞透膀胱俞(均为双侧)、维道透中极(均为双侧),其余穴位给予同对照组常规毫针针刺,每日1次,每次30min。本次试验共2个疗程,其中1个疗程为7日,针灸6日,休息1日。3.采用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价治疗后的临床疗效。4.采用IBM 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于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于受试者一般情况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对于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评价相关数据(包括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ICI-Q-SF简表、I-QOL简表),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时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过程中共有2例患者脱落(治疗组2例,对照组0例),总脱落比例6.9%,小于10.0%,最后实际总病例数58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共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完成试验。2.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1h尿垫试验后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ICI-Q-SF评分、I-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具有极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3.组间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1h尿垫试验、72h排尿日记卡、ICI-Q-SF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I-QOL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效率统计: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和常规毫针针刺疗法均能改善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于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毫针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陈宝山[3](2021)在《三阳经的证治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目前中医界对疾病与其证候的辨治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在姚荷生先生搭建的辨证论治框架下,以“六经皆有表证、里证”的思想为指导,先梳理三阳经的表证、里证的证治分类进行展示,为建立系统的“六经辨证”证治分类做一些前期工作,为辨证论治纲领的统一作出一些初步探索。方法:第一步:利用《中华医典》和近代医家的相关书籍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查阅古今医家关于“三阳表证”、“三阳里证”的记载。太阳经查阅关键词主要为“太阳经”、“太阳病”、“太阳表实(风、寒、热、湿、燥、火)”、“太阳表虚(卫、营、气、血、津、液、精、阴、阳)”、“膀胱蓄水”、“膀胱湿热”、“膀胱虚寒”、“膀胱气陷”、“小肠实热”、“寒客小肠”、“小肠虚寒”等;阳明经查阅关键词主要为“阳明经”、“阳明病”、“阳明表实(风、寒、热、湿、燥、火)”、“阳明表虚”、“胃风”、“胃寒”、“胃气虚”、“胃阳虚”、“肠风”、“肠热”、“大肠津亏”等;少阳经查阅关键词主要为“少阳经”、“少阳病”、“少阳表(风、寒、热、湿、燥、火)”、“少阳表虚”、“三焦腑”、“焦膜”、“悬饮”、“结胸”、“胆气郁”、“胆气虚”等,并摘录相关条文。第二步:将上述所摘录的条文进行分类,首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然后在每一经中又以表、里两纲分类,每一经的表证、里证又分别以虚、实两纲再进行分类。最后每一经的表实证再以病因(主要为外六淫)进行分类,表虚证则以“九大生理物质(卫、营、气、血、津、液、精、阴、阳)”进行分类;里实证以病因(主要为内六淫及病理产物)分类,里虚证则以“九大生理物质”进行分类,而“八纲”中的寒、热两纲则包括在病因分类当中。如下图为姚荷生先生提出的辨证论治框架,即六经结合八纲为大纲,以脏腑经络体窍结合卫、营、气、血、津、液、精、阴、阳为具体细目,汇合了病因辨证、三焦辨证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上述条文进行分类所遵循的框架。第三步:对上述条文以病位、病因、病机为分类原则的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剔除不符合的条文。由于本论文的工作量较大,时间有限,所以目前只是针对单病位、单病因、单病机证候的撰写。第四步:系统整理出每一证候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鉴别诊断、选方用药、药后调护等。结果:共梳理出太阳经表实的主要证候有13条,太阳表燥与表火暂缺;太阳表虚的主要证候有7条。太阳经表的虚实相兼的主要证候有4条。太阳膀胱里实的主要证候有7条,膀胱燥证与火证暂缺;太阳小肠里实的主要证候有7条,小肠的风证、燥证、火证暂缺。太阳膀胱里虚的主要证候有2条;太阳小肠里虚的主要证候有1条。太阳经的表里相兼的主要证候有1条。阳明经表实的主要证候有9条,阳明表虚证暂缺。阳明胃里实的主要证候有15条,胃燥列入阳明胃津亏虚证;阳明大肠里实的主要证候有8条,大肠燥证列入大肠津亏一证。阳明胃里虚的主要证候有4条;阳明大肠里虚的主要证候有2条。阳明经里的虚实相兼主要证候有4条。阳明经的表里相兼的主要证候有1条。少阳经表实的主要证候有11条,少阳经表虚证暂缺。少阳三焦腑里实的主要证候15条,其中上焦焦膜证候5条,中焦焦膜证候5条,下焦焦膜证候3条,兼涉上、中、下三焦焦膜的证候有2条;少阳胆里实的主要证候有3条。少阳三焦腑里虚证暂缺;少阳胆里虚的主要证候2条。少阳经的表里相兼的主要证候有2条。结论:(1)姚荷生搭建的此种辨证论治的框架囊括了八种经典辨证方法: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条理性,临床各科的疾病证候基本都可以在此框架下进行分类。因此也验证了“六经钤百病”之说,如清·柯琴所认为仲景所云之六经,不只适用于伤寒病,杂病同样适用,因此伤寒杂病都可以纳入六经之统属,可谓为百病立法。对辨证论治纲领的统一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值得在理论研究与临床上学习与推广。(2)表证并非只有太阳经,三阳经皆有表证,外六淫皆可侵犯三阳经之表而各自为病,如每一经都有各自的表风证、表寒证、表热证、表湿证、表燥证、表火证等。对临床中表证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实用的指导意义,从而不至于表里错辨,致使杂病丛生。同时,这也是论文创新点之一。(3)少阳不仅只有半表半里证,也有其自身的表证和里证。本论文中的手少阳三焦腑里证的证治是在姚荷生先生提出的“三焦焦膜辨证”基础下进一步的补充与丰富。此处“三焦”为“脏腑三焦”,不同于温病中的对疾病病位概括的“部位三焦”。所以本论文在补充姚荷生先生提出的“三焦焦膜辨证”理论体系的同时,也丰富的“三焦辨证”的内容,为临床焦膜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这也是论文的创新点之二。

孔庆斌[4](2021)在《张松兴教授针灸并用从三焦论治眩晕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探讨、总结张松兴教授从三焦论治眩晕的辨治特色和辨治经验,并对其针灸治疗处方及思路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认识眩晕、治疗眩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及方法。材料与方法:1.通过查阅古籍,整理张松兴教授三焦论治眩晕学术思想源流,并总结张松兴教授诊治眩晕的独特之处。2.通过跟师出诊及规培,以及辅助张松兴教授临床诊疗,收集大量临床案例,揣摩并领悟张松兴教授从三焦论治眩晕的思想,总结张松兴教授针灸治疗眩晕的处方思路和针灸方法。结果:1.眩晕的发生与三焦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2.张松兴教授提出眩晕的部位三焦辨证,根据三焦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辨别患者上、中、下三焦病变部位,并结合舌脉表现辨虚实。3.张松兴教授认为调理中焦是治疗眩晕的关键,并强调针灸操作顺序:⑴先灸神阙,再进行针刺治疗;⑵先针刺腹部穴位,后针刺头面四肢穴位;⑶头面及四肢穴位中,先针刺主穴后针刺配穴。4.张松兴教授治疗眩晕:⑴立足中焦,重调枢机;⑵通调三焦,标本兼顾;⑶明证审穴,针灸并用。结论:张松兴教授针灸并用从三焦论治眩晕,以中焦为核心,疗效确切。

朱俊[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刘红根[6](2020)在《基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IVF-ET中医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理论部分:继承与发扬《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学术思想,将其应用到中医妇科的临床工作中,用以阐释女性的生理、病理状况,为经方在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及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的系统性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2.临床部分: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中医治疗为例,验证将六经辨证与IVF-ET技术结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1.理论部分:阅读《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文献,以及《易经》、《道德经》等哲学书籍,深入探讨《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哲学含义,突出“时间”在其中的重要意义,将六经辨证与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及IVF-ET技术相结合。2.临床部分:设计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分析99例因不孕行IVF-ET的痰湿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黄体期短效长方案对患者进行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试验组(A 组)采用“孙氏体系”指导下的经方序贯治疗进行干预,对照组(B组)采用苍附导痰丸、参芪寿胎丸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C组)不使用中药干预,随访1年后,统计、比较各组间临床结局指标(Gn用药天数、Gn用药量、获卵数、受精数、优胚数、平均每卵所需Gn量、平均每优胚所需Gn量、累积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治疗前后体质评分),并进行讨论与评价。结果:1.理论部分:形成了将六经辨证与中医妇科临床相结合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简称“孙氏体系”)。2.临床部分:三组Gn用药天数:A组显着短于C组(P<0.01),B组短于C组(P<0.05);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Gn用药量:A组显着小于B组(P<0.01);A组小于C组(P<0.05);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获卵数: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均明显多于C组(P<0.01)。受精数: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均多于C组(P<0.05)。优胚数:A组显着多于B、C组(P<0.01);B组多于C组(P<0.05)。平均每卵所需Gn量: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组均显着少于C组(P<0.01)。平均每优胚所需Gn量:A组显着少于B、C组(P<0.01);B组显着少于C组(P<0.01)。累积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患者的痰湿体质,A、B两组都较其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P<0.01),C组无改善(P>0.05);对于治疗后的组间比较,A组疗效显着优于B组(P<0.01),B组疗效显着优于C组(P<0.01)。结论:1.理论部分:“孙氏体系”可以利用中医的阴阳、五行等说理工具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对女性的生理、病理进行阐释,对不同时期的常见疾病提出诊治思路,并对促排卵治疗、IVF-ET过程的中医治疗提出思路与方法。2.临床部分:应用“孙氏体系”指导下的经方序贯治疗能减少行IVF-ET的痰湿型PCOS患者Gn用药天数、Gn用药量、平均每卵所需Gn量、平均每优胚所需Gn量,增加患者获卵数、受精数、优胚数,改善患者痰湿体质,而对于累积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影响。以点带面,证明了“孙氏体系”的可行性、实用性、科学性。

邱梦莹[7](2020)在《益脑通督法推拿治疗小儿肝经湿热型遗尿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脑通督法推拿治疗小儿肝经湿热型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肝经湿热型遗尿患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2人。治疗组予自拟益脑通督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治疗四周后的主症评分及总积分,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81%,经统计学处理后P值为0.045(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在主要症状评分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觉醒程度评分比较P值结果为0.001(P<0.01),有非常显着性差异。治疗四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91%,经统计学处理后P值为0.302(P>0.05),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在主要症状评分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觉醒程度评分比较P值为0.029(P<0.05),尿质评分比较P值为0.049(P<0.05),有显着性差异。结论:益脑通督法推拿在提高患儿的觉醒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治疗两周后效果明显;两种推拿方法疗效无显着性差别。

陈青青[8](2020)在《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养元通络针灸对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总结分析其疗效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期间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42例,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包括糖尿病健康宣教、正确饮食、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养元通络针灸法进行干预,选取百会、气海、命门、腰阳关、中脘、关元、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胃俞、肝俞、三阴交、肾俞、脾俞、太冲进行针刺,刺深度0.5-1.0寸,采用常规进针手法后,留针时间为30 min,每隔10 min进行提插、捻转,行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提插的幅度为0.3-0.5cm,频率为60-90次/min之间,提插捻转幅度和频率均采用均衡的手法;针刺同时对脾俞、肾俞进行艾灸,每个部位艾灸时间为15min。每天治疗1次,疗程2周。对照组予以吗丁啉(多潘立酮)片口服,每次10mg,1天3次,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标准试餐加钡条X线摄片方法检测胃排空率,胃电图记录胃窦部的胃电节律、频率、振幅,检测胃肠激素(胃泌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最后运用SPSS22.0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空腹血糖水平、病程长短、中医症候积分、胃排空率、胃电图指标、胃肠激素水平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疗效性指标比较:(1)中医症候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胀痛、饱胀感、嘈杂、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9例,6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6例有效,总效率为70.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胃排空率比较:2组的胃排空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在提高胃排空率提高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4)胃电节律、振幅、频率比较:2组的胃电节律、振幅、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胃肠激素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降低(P<0.05),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粪便常规、心电图等检测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养元通络针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胃排空率,调节胃电节律,增加胃电频率和胃电振幅,提升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浓度,降低生长抑素的水平。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电节律、调整胃肠激素水平相关,且安全性能高,无明显副反应,应用前景广泛。

梁娟娟[9](2020)在《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刘维忠教授对前列腺增生症诊治领域的经验,丰富其临床治疗方法,传承学术经验。方法:通过长期门诊跟师学习,抄方、整理并归纳导师刘维忠教授日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内容,将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中医理论,治疗大法与用药规律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并举出典型相关案例。系统论述并总结导师对前列腺增生症辨治及用药特点。此外经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5”的数据挖掘模块对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处方进行挖掘,总结刘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组方特色、用药特征。结果:1.刘维忠教授把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病机总结为“本虚标实,即肾虚为本,脏腑功能的紊乱造成的病理产物为标”。2.刘维忠教授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经验可总结为“补肾助阳、化气行水、条畅气血”。3.通过对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药物分析结果显示,与其对前列腺增生症“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病理产物为标”的病机观点相吻合。结论:1.刘维忠教授在诊治前列腺增生症方面采用中西医并重,有着鲜明学术见解,丰富的临床经验,缜密的辨证思维,临床疗效显着。2.通过数据挖掘平台的分析,证明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蒋云芳[10](2019)在《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脑组织中AGES、RAGE及其mRNA表达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应用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以艾炷灸关元、命门穴为干预手段,通过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 d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及其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脑组织及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表达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m RNA表达等影响的差异,为艾炷灸关元、命门穴延缓衰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衰老模型制备组50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进行腹腔注射D-半乳糖500mg·kg-1,每日1次,连续60天。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选取4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关元穴治疗组、命门穴治疗组、关元+命门穴治疗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及模型对照组正常喂养,各治疗组使用艾炷灸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开始水迷宫实验,水迷宫实验总共6天,其中平台探索5天,空间探索1天,实验结束第二天,将五组大鼠麻醉后腹主静脉取血采集血清,取血后处死大鼠,在冰台上快速取脑组织,用匀浆仪制成脑组织匀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AGEs、RAGE、IL-1、TNF-α的表达及血清中IL-1、TNF-α表达;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RAGE m RNA表达。结果:⑴大鼠行为学表达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时间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三个艾炷灸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炷灸治疗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时间减少,穿越平台的次数增多,差异有显着性(P<0.01、P<0.05);三个艾炷灸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未见明显变化(P>0.05)。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AGEs、RAGE、IL-1、TNF-α表达及血清中IL-1、TNF-α表达: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艾炷灸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RAGE m RNA表达:模型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RAGE 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艾炷灸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AGE m RNA表达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三个艾炷灸治疗组之间比较,以上所有指标的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艾炷灸关元穴、命门穴能改善D-半乳糖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力。(2)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的机制可能与D-半乳糖能在体内产生大量的AGEs有关。(3)艾炷灸关元穴、命门穴可以下调AGEs与RAGE的表达水平,其延缓衰老的机制可能是AGEs的下调减少了对生物大分子的直接修饰及与其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水平,抑制炎症开关NF-KB的信号转导通路,使促炎因子IL-1、TNF-α表达减少有关。

二、命门、关元穴同用举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命门、关元穴同用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miRNAs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内异症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对内异症的认识
        1.1.1 胞宫生理
        1.1.2 月经生理
        1.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记载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
        1.3 现代中医名家对内异症的认识
        1.3.1 朱南孙
        1.3.2 夏桂成
        1.3.3 柴嵩岩
        1.3.4 梁瑞宁
        1.3.5 韩延华
        1.3.6 金季玲
        1.4 针灸作用机理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
        1.4.1 针灸调控miRNA
        1.4.2 针灸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
    2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2.1.1 在位内膜决定论
        2.1.2 免疫调节学说
        2.1.3 菌群失调
        2.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2.2.1 基因
        2.2.2 遗传/家族史
        2.2.3 体重
        2.2.4 精神心理
        2.2.5 职业性质
        2.2.6 其它
        2.3 miRN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2.3.1 miRNA与细胞粘附、侵袭
        2.3.2 miRNA与细胞生长、增殖
        2.3.3 miRNA与血管形成
        2.4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EMs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观察指标
        2.2.1 形态学观察
        2.2.2 分子生物学观察
    2.3 实验步骤
        2.3.1 small RNA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miRNAs
        2.3.2 靶基因功能分析
        2.3.3 PCR验证EMs差异表达的miRNA和 mRNA
        2.3.4 WB技术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
    2.4 统计分析
    2.5 实验结果
        2.5.1 镇痛作用
        2.5.2 生长抑制率
        2.5.3 差异化表达的miRNA
        2.5.4 PCR验证各组共同调控的miRNA
        2.5.5 靶基因功能分析
        2.5.6 PCR验证靶基因
        2.5.7 WB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灸法在治疗内异症中的作用
        3.1.1 艾灸调整冲任经气
        3.1.2 中药调整冲任经气
    3.2 腧穴在治疗内异症中的作用
        3.2.1 关元的功效
        3.2.2 关元与冲任的关系
        3.2.3 关元穴作用的原理
    3.3 隔药饼灸与miRNA、信号通路、内异症关系探讨
        3.3.1 miRNA表达
        3.3.2 信号通路
        3.3.3 隔药饼灸的作用机理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FSUI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以及源流
        1.2 中医有关FSUI病因病机认识
        1.3 中医对于FSUI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FSUI的研究
        2.1 FSUI的认识及流行性病学
        2.2 现代医学对FSUI的病因研究
        2.3 FSUI的现代医学治疗疗法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 病历来源
        1.3 分组方法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1.8 脱落标准及处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技术路线图
        2.2 对照组
        2.3 治疗组
        2.4 异常情况以及处理
        2.5 医学研究伦理准则
    3.疗效评估及方法
        3.1 观察项目及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与分析
        5.1 完成病例情况
        5.2 一般资料比较
        5.3 观察指标分析
讨论
    1.立题依据
    2.芒针透刺疗法的理论研究
        2.1 芒针疗法以及特点
        2.2 针灸处方选穴依据
        2.3 芒针透刺选穴依据
    3.结果分析
        3.1 1h尿垫试验
        3.2 72h排尿日记卡
        3.3 ICI-Q-SF量表
        3.4 I-QOL量表
        3.5 总体疗效分析
    4.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伦理审查意见
    附表2 1h尿垫试验
    附表3 72h排尿日记卡
    附表4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附表5 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 (I-QOL)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3)三阳经的证治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中医辨证纲领的研究进展
    1.六经辨证
    2.八纲辨证
    3.脏腑辨证
    4.经络辨证
    5.三焦辨证
    6.卫气营血辨证
    7.气血津液辨证
    8.病因辨证
    9.寒温统一
    10.内伤与外感辨证纲领统一
    11.微观辨证
    12.证素辨证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表里的界定
第二部分 三阳经的证治分类
    太阳表的证治分类
        太阳经生理
        太阳表实
        1.表风
        1.1 寒风犯表证
        1.2 风淫经脉证
        2.表寒
        2.1 风寒闭表证
        2.2 风寒闭热轻证
        2.3 风寒闭热重证
        2.4 寒凝经脉证
        2.5 寒风郁阳证
        3.表热
        3.1 太阳风温证
        4.表暑
        4.1 太阳中暍证
        5.表湿
        5.1 风寒夹湿证
        5.2 风湿夹寒证
        6.表燥:(暂缺)
        7.表火:(暂缺)
        太阳表虚
        1.卫气虚
        1.1 临床表现
        1.2 病因病机
        1.3 鉴别诊断
        1.4 治则治法
        1.5 选方用药
        1.6 调护
        2.卫阳虚
        2.1 临床表现
        2.2 病因病机
        2.3 鉴别诊断
        2.4 治则治法
        2.5 选方用药
        2.6 调护
        3.营偏虚(营弱卫强)
        3.1 临床表现
        3.2 病因病机
        3.3 鉴别诊断
        3.4 治则治法
        3.5 选方用药
        3.5 调护
        4.卫偏虚(卫弱营强)
        4.1 临床表现
        4.2 病因病机
        4.3 鉴别诊断
        4.4 治则治法
        4.5 选方用药
        4.6 调护
        5.卫气、阳两虚
        5.1 临床表现
        5.2 病因病机
        5.3 鉴别诊断
        5.4 治则治法
        5.5 选方用药
        5.6 调护
        6.营卫两虚
        6.1 临床表现
        6.2 病因病机
        6.3 鉴别诊断
        6.4 治则治法
        6.5 选方用药
        6.6 调护
        7.表津不足
        7.1 临床表现
        7.2 病因病机
        7.3 鉴别诊断
        7.4 治则治法
        7.5 选方用药
        7.6 调护
        太阳表的虚实相兼
        1.风湿犯表,卫气不足
        1.1 风邪偏重
        1.2 湿邪偏重
        1.3 风湿俱重
        2.寒风未净,营气不足
        2.1 临床表现
        2.2 病因病机
        2.3 鉴别诊断
        2.4 治则治法
        2.5 选方用药
        2.6 调护
    太阳里的证治分类
        太阳里实
        1.膀胱
        膀胱生理
        膀胱的证治
        1.1 热结膀胱证(热为重,瘀为轻)
        1.2 风热下迫膀胱证
        1.3 膀胱湿热证
        1.4 水蓄膀胱证
        1.5 膀胱蓄热证
        1.6 膀胱气滞证
        1.7 冷结膀胱证
        1.8 膀胱燥证(暂缺)
        1.9 膀胱火证(暂缺)
        2.小肠
        小肠的生理
        小肠的证治
        2.1 小肠实热证
        2.2 小肠湿热证
        2.3 寒客小肠证
        2.4 小肠寒湿证
        2.5 气滞小肠证
        2.6 小肠宿食停滞证
        2.7 小肠湿毒瘀血证
        2.8 小肠风证(暂缺)
        2.9 小肠燥证(暂缺)
        2.10 小肠火证(暂缺)
        太阳里虚
        1.膀胱
        膀胱的证治
        1.1 膀胱虚寒证
        1.2 膀胱气陷证
        2.小肠
        小肠的证治
        2.1 小肠虚寒证
    太阳的表里相兼
        1 表有风寒,里有蓄水证
        1.1 临床表现
        1.2 病因病机
        1.3 鉴别诊断
        1.4 治则治法
        1.5 选方用药
        1.6 调护
    阳明表的证治分类
        阳明经生理
        阳明表实
        1.表风
        1.1 寒风犯表证
        2.表寒
        2.1 风寒闭表证
        3.表热
        3.1 阳明风热证
        3.2 热郁胸膈证
        4.表湿
        4.1 阳明风湿证
        4.2 阳明寒湿证
        4.3 阳明风湿热证
        5.表燥
        5.1 阳明风燥证
        6.表火
        6.1 阳明风火证
        阳明表虚(暂缺)
    阳明里的证治分类
        阳明里实
        1.胃
        胃的生理
        胃的证治
        1.1 阳明胃风证
        1.2 阳明中寒证
        1.3 阳明中寒夹饮证
        1.4 阳明胃热证
        1.5 阳明中暍证(阳暑)
        1.6 阳明寒湿证
        1.7 阳明湿热证(湿热并重)
        1.8 阳明湿热证(湿热俱轻,热胜于湿)
        1.9 阳明胃火证
        1.10 阳明蓄水证
        1.11 阳明痰阻证
        1.12 阳明蓄血证
        1.13 阳明气滞证
        1.14 阳明食滞证
        1.15 阳明胃燥(列入阳明胃津虚证)
        2.大肠
        大肠生理
        大肠的证治
        2.1 阳明肠风证
        2.2 阳明肠寒证
        2.3 阳明大肠寒积证
        2.4 阳明大肠热结证
        2.5 阳明大肠湿热证
        2.6 阳明大肠寒湿证
        阳明里虚
        1.胃
        胃的证治
        1.1 阳明胃气虚证
        1.2 阳明胃阳虚证
        1.3 阳明胃津虚证(阳明胃燥证)
        1.4 阳明胃阴虚证
        2.大肠
        大肠的证治
        2.1 阳明大肠津亏证(阳明肠燥证)
        2.2 阳明大肠阳虚失固证
        虚实相兼
        1 阳明胃风证
        1.1 临床表现
        1.2 病因病机
        1.3 鉴别诊断
        1.4 治则治法
        1.5 选方用药
        1.6 调护
        2.阳明中虚寒客证
        2.1 临床表现
        2.2 病因病机
        2.3 鉴别诊断
        2.4 治则治法
        2.5 选方用药
        2.6 调护
        3.阳明胃热伤气津证(以热盛为主)
        3.1 临床表现
        3.2 病因病机
        3.3 鉴别诊断
        3.4 治则治法
        3.5 选方用药
        3.6 调护
        4.阳明胃热伤气津证(以气津伤为主)
        4.1 临床表现
        4.2 病因病机
        4.3 鉴别诊断
        4.4 治则治法
        4.5 选方用药
        4.6 调护
    阳明的表里相兼
        1.阳明表里俱热证
        1.1 临床表现
        1.2 病因病机
        1.3 鉴别诊断
        1.4 治则治法
        1.5 选方用药
        1.6 调护
    少阳表的证治分类
        少阳经生理
        少阳表实
        1.表风
        1.1 少阳寒风证
        2.表寒
        2.1 少阳伤寒证
        3.表热
        3.1 少阳风热证
        4.表湿
        4.1 少阳风湿证
        4.2 少阳风湿热证
        4.3 水郁肤腠证
        4.4 少阳风饮证
        5.表燥
        5.1 少阳燥热证
        6.表火
        6.1 少阳风火证
        7.表气郁
        7.1 气郁腠理证
        8.表痰结
        8.1 痰结腠理证
        少阳表虚(暂缺)
    少阳里的证治分类
        少阳里实
        1.三焦腑
        三焦腑(焦膜)的生理
        上焦焦膜的证治
        1.1 上焦焦膜蓄水证(悬饮证)
        1.2 上焦焦膜气郁证
        1.3 上焦焦膜痰阻证(痰结胸)
        1.4 上焦焦膜饮停气滞证
        1.5 上焦焦膜血结证(血结胸)
        中焦焦膜的证治
        1.6 中焦焦膜蓄水证
        1.7 中焦水饮郁火证
        1.8 中焦焦膜痰热互结证(小结胸证)
        1.9 中焦焦膜相火内炽证(火痞)
        1.10 中焦焦膜气郁证(气臌)
        下焦焦膜的证治
        1.11 下焦焦膜蓄水证
        1.12 下焦焦膜蓄血证(瘀重热轻)
        1.13 下焦焦膜血水互结证
        上、中、下三焦兼涉的证治
        1.14 三焦焦膜水火交结证(大结胸证)
        1.15 三焦焦膜寒痰闭阻证(寒实结胸证)
        2.胆
        胆的生理
        胆的证治
        2.1 胆气郁滞证
        2.2 胆郁痰扰证
        2.3 胆热证
        少阳里虚
        1 三焦腑
        三焦腑的证治(暂缺)
        2 胆
        胆的证治
        2.1 胆气虚证
        2.2 胆气虚寒证
    少阳的表里相兼
        1 表有风寒,里有水饮郁火证(偏表)
        1.1 临床表现
        1.2 病因病机
        1.3 鉴别诊断
        1.4 治则治法
        1.5 选方用药
        1.6 调护
        2 表有风寒,里有热结证(偏里)
        2.1 临床表现
        2.2 病因病机
        2.3 鉴别诊断
        2.4 治则治法
        2.5 选方用药
        2.6 调护
结果
结论
不足与展望
    不足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张松兴教授针灸并用从三焦论治眩晕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张松兴教授从三焦论治眩晕的学术思想源流
    1.1 历代主要文献关于三焦的论述
    1.2 张松兴教授论述三焦与眩晕的关系
2 张松兴教授从三焦论治眩晕的经验
    2.1 眩晕三焦辨证要点
    2.2 眩晕的针灸治疗
3 验案举隅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眩晕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IVF-ET中医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医体系构建
    1 “孙氏体系”的哲学源流
        1.1 六经欲解时
        1.2 阴阳模型
        1.3 三阴三阳模型
        1.4 太极图模型
        1.5 象思维
        1.6 八卦模型
        1.7 五行模型
    2 “孙氏体系”的具体内容
        2.1 以阳为主导的卵泡期
        2.2 以阴为主导的黄体期
        2.3 阴阳转化、交接的枢纽
    3 “孙氏体系”的外延
        3.1 不同阴阳循环之观览
        3.2 与促排卵治疗的关系
        3.3 与IVF-ET的关系(以长方案为例)
    4 讨论
        4.1 六经辨证在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现状
        4.2 分期序贯疗法在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现状
        4.3 “孙氏体系”以“时间”连接六经辨证与分期序贯疗法
        4.4 “孙氏体系”的中西医结合理念
        4.5 “孙氏体系”的标准化
        4.6 “孙氏体系”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 临床应用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临床使用药物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临床治疗方案
        2.3 观察记录与数据统计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应用六经辨证论治PCOS的研究现状
        4.2 应用分期序贯法治疗PCOS的研究现状
        4.3 “孙氏体系”论治PCOS的创新性
        4.4 “孙氏体系”对于痰湿型PCOS患者的遣方思路
        4.5 “孙氏体系”治疗痰湿型PCOS的疗效分析
        4.6 “孙氏体系”治疗痰湿型PCOS的治疗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分期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益脑通督法推拿治疗小儿肝经湿热型遗尿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分组方法
        1.7 治疗方案
        1.8 观察指标
        1.9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统计学处理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2 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2.3 治疗四周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2.4 治疗两周及治疗四周后两组之间症状积分比较
    3.综合分析
        3.1 益脑通督法推拿在改善觉醒程度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手法
        3.2 在一定疗程内益脑通督法在总体疗效方面略优于常规推拿手法
        3.3 益脑通督法及基础推拿手法对于小儿遗尿均有较好疗效
讨论
    1.中医学对小儿遗尿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肝经湿热型小儿遗尿
    2.现代医学观点
    3.本研究项目组方依据
        3.1 小儿遗尿与脑、督脉的关系
        3.2 临床常用针灸推拿方法及组穴
        3.3 益脑通督法推拿处方方义
    4.研究结果
    5.注意事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病因病机
    2.遗尿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中医证候的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小儿遗尿症状体征评分表
    知情同意书
致谢
论文着作

(8)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基础治疗
    2.3 治疗组治疗方案
    2.4 对照组治疗方案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方法
4 临床观察技术路线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比较
    5.2 安全性比较
    5.3 疗效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DGMD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1.4 治法
    2 现代医学对DGMD的认识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诊断及治疗
    3 选穴依据及各穴位治疗作用
        3.1 选穴依据
        3.2 各穴位治疗作用
    4 各观察指标的临床意义
        4.1 中医症候
        4.2 胃排空率
        4.3 胃电图指标
        4.4 胃肠激素
        4.5 安全性指标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中医症候分析
        5.2 临床疗效分析
        5.3 胃排空率分析
        5.4 胃电图指标分析
        5.5 胃肠激素水平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附录三 :典型病例胃电图报告
    附录四 :发表论文情况和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历代医家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认识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
    1 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
    2 对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
        2.1 对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经验
        2.2.1 常规化的治疗
        2.2.2 分期、分型辨证治疗
        2.2.3 常用药对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刘维忠教授治疗BPH的用药规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析软件
        1.6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第五部分 结语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
    2 中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10)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脑组织中AGES、RAGE及其mRNA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关于衰老的主要学说
        1.1.1 线粒体DNA损伤学说
        1.1.2 自由基氧化应激学说
        1.1.3 非酶糖基化学说
        1.1.4 炎性衰老学说
        1.1.5 端粒学说
        1.2 现代医学对衰老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关于衰老的主要学说
        2.1.1 五脏虚损学说
        2.1.2 气血失常和痰浊淤滞致衰学说
        2.2 祖国医学对衰老治疗方法
        2.2.1 针刺疗法
        2.2.2 艾灸疗法
        2.2.3 中药治疗
        2.2.4 针药结合疗法
        2.2.5 其他疗法
    3 目前延缓衰老的现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饲养条件
        2.3 衰老大鼠模型的建立
        2.4 处理方法
        2.5 标本采集
        2.6 观察指标测定
        2.7 资料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大鼠行为学的表达情况
        3.2 各组大鼠脑组织中AGEs表达情况
        3.3 各组大鼠脑组织中RAGE表达情况
        3.4 各组大鼠脑组织中 RAGE mRNA表达情况
        3.5 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肿瘤细胞坏死因子-a 表达情况
        3.6 各组大鼠血清中 IL-1,TNF-a 表达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艾灸与衰老
        1.1 祖国医学对艾灸延缓衰老的认识
        1.2 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理
    2 实验选穴依据
    3 实验模型的选取与评价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艾炷灸关元、命门穴对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分析
        4.2 艾炷灸关元、命门穴对脑组织中AGEs的影响分析
        4.3 艾炷灸关元、命门穴对脑组织中RAGE的影响分析
        4.4 艾炷灸关元、命门穴对AGEs-RAGE 系统中 IL-1、TNF-a的影响分析
        4.5 艾炷灸关元穴、命门穴、关元+命门穴三组治疗组相互比较分析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艾灸关元穴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命门、关元穴同用举隅(论文参考文献)

  • [1]隔药饼灸治疗内异症miRNAs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徐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芒针透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肾气不固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甜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三阳经的证治分类研究[D]. 陈宝山.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张松兴教授针灸并用从三焦论治眩晕的经验总结[D]. 孔庆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IVF-ET中医体系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D]. 刘红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益脑通督法推拿治疗小儿肝经湿热型遗尿临床疗效观察[D]. 邱梦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养元通络针灸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青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9]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D]. 梁娟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艾炷灸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脑组织中AGES、RAGE及其mRNA表达影响[D]. 蒋云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命门、关元穴的常用用法举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