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独浪沟铜钴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青海独浪沟铜钴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一、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文献综述)

卢寅花[1](2021)在《青海东昆仑龙什更铁钴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龙什更铁钴矿床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南东,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南复合拼贴带内。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的片麻岩、片岩和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的变玄武岩、灰岩、千枚岩和少量黑色含碳岩系;构造以近EW-NWW向和NW向断裂构造为主,其中NW向断裂构造为本次研究厘定的同生断裂,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并非前人认为的成矿后断裂,矿体普遍发育在同生断裂上盘;区内岩浆岩分布局限,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发育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岩体,岩性以石英闪长岩为主,零星分布有辉长岩、辉绿岩、辉橄岩和蛇绿岩。本次研究测得蛇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501.6±4.9Ma,根据构造环境判别是弧后扩张环境下的产物。目前矿区内共圈定6条含矿带(Fe CoⅠ、CuⅡ、Ag CuⅢ、CuⅣ、CuⅤ和FeⅥ),其中Fe CoⅠ带内圈出铁钴矿体7个、钴矿体5个,矿体主要赋存在灰岩和绿泥绢英千枚岩接触带内,矿体之上发育一层较薄的黑色含碳岩系;沉积相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与围岩产状一致,呈整合接触关系,具明显的层控性;通道相矿体分布在同生断裂的上盘,发育细网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矿化,矿石品位不高。矿石类型以氧化型矿石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有赤铁矿、针铁矿、纤铁矿、钴华和水钴矿;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假象结构和显微球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蜂窝状构造、多孔状构造、块状构造、层状构造、网脉状构造和胶状构造。矿体及围岩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层,即从下至上依次为:碳酸盐、铁钴矿体、赤铁矿体、黑色含碳岩系,反映出成矿经历了还原-氧化-还原的变化过程。通过对矿区内通道相的网脉状矿石石英脉和沉积相的硅质岩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通道相包裹体呈低温(123~167℃)、低盐度(1.5~13 wt.%Na Cl)、低密度(0.93~0.95g/cm3)特征,沉积相包裹体呈低温(124~132℃)、低盐度(7.2~8.8 wt.%Na Cl)、低密度(0.93~0.95 g/cm3)特征;估算成矿压力为15~22MPa,古海水深度为1.5~2.2km。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龙什更铁钴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是混合少量岩浆水的海水;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碳主要来源于区域地层的海相碳酸盐,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同生断裂为含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容矿的有利空间,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认为矿区内多条同生断裂指示了热水活动中心的位置。本次研究在矿体附近发现了1-2层硅质碳酸质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硅质碳酸质岩是热水沉积成因岩石,厘定了硅质碳酸质岩的沉积年龄晚于1032±19Ma,确定矿床成矿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研究确定了与成矿有关的“热水沉积双建造”组合,该组合由硅质碳酸质岩和黑色含碳岩系构成,硅质碳酸质岩反映当时热水活动较弱,导致矿体品位较低、规模较小;黑色含碳岩系反映当时为还原环境,代表热水活动的结束,矿体普遍产在黑色含碳岩系的下部,对矿体有一定的控制和指示意义。综上,认为龙什更铁钴矿床属于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区域拉张作用背景下。

潘彤,喻忠鸿,薛国强,刘红涛,周楠楠,孟军海[2](2021)在《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地处秦祁昆成矿域西段,成矿条件优越,地质构造复杂。总结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找矿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对深部找矿突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床成因以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岩浆熔离型镍铜钴矿、沉积型铁矿、层控型铅锌矿及热液型多金属矿为主。矿床形成时代分为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早中期、晚古生代、中生代4个时期,其成矿动力学机制包括伸展、挤压、局部伸展-挤压。由于矿体与围岩之间具有一定的物性差异,根据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不同物性分布及成矿地质条件,优选重力、磁法、电法、地震等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以夏日哈木镍铜矿床、锡铁山铅锌矿床、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3个典型矿区为例,解剖当前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矿产资源地质和地球物理找矿进展,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包括移动平台探测技术、多分辨电磁探测理论与技术、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等。

耿国帅[3](2020)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文中研究说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处于青海省中部,与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青藏高原北部的重要地质单元,并以其丰富的金、铜、铁、多金属矿产资源,成为国内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该地区基本实现了 1:50万、1:20万或1:25万化探数据覆盖,前人基于这些数据,采用传统方法圈定大量的化探综合异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论文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为主,把成分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稳健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充分挖掘地球化学数据的含量信息、空间信息与内部结构信息,综合地球化学各方面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统计各网格单元的综合信息,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取得了如下的成果:1)根据该区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结合研究区矿床类型划分,把该区的矿床类型分为以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SEDEX型、VHMS型和沉积变质型),与中酸性岩有关的成矿组合(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和热液型金矿成矿组合(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三种组合八种类型。2)提出并应用中值和几何平均值的差与变异常系数图,分析了昆北、昆中、昆南和北巴四个子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指出昆北W、Bi、Pb、Cr、As、Ag等,昆中 Hg、Au、Sb、Mo、Bi、Ag、Sn、W、As 等;昆南 Hg、Sb、Bi、Ni、Au、Cr、Mo、As、Cu、Ag;北巴Hg、Au、Sb、As、W等为该区较有潜力的成矿元素。3)采用两种方法圈定单元素异常,①利用ILR转换后造岩元素的稳健因子分析,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对元素含量进行分区标准化,从而圈定各元素异常。②提出利用改进的Aitchison距离方法来圈定单元素异常,从两种方法圈定的效果看,与矿床点的对应关系都较好,但相对而言,Aitchison距离由于考虑了与其它元素的关系,且消除了成分数据的闭合效应,圈定的异常更好。4)利用成矿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了以基性岩成矿、与中酸性岩成矿和与金矿成矿有关的主成分异常。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矿床特征元素,选择Cu、Co、Cr、Ni、V、Zn;Ag、Cd、Pb、Mo、Sn;Au、As、Sb 和 Au、Bi、W四种元素组合,进行稳健马氏距离计算,并圈定马氏距离异常。5)综合分析了 Au、Cu、Co、Pb等元素含量在E、SE、S、SW四个方位的空间变化情况,总体上,元素NS向的空间变化率好于EW向的空间变化率,与区内矿床点的走向一致。对比Au、Cu两元素含量变化等值线图和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认为元素的含量空间变化率等值线图比含量等值线图更具找矿意义。6)综合各类地球化学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计算各网格单元的成矿信息量,根据信息量,圈定了三类靶区共32处,其中与基性岩成矿有关找矿靶区10处;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0处;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12处。在此基础上,圈定10处成矿远景区。在靶区验证中,热液型金矿找矿靶区内发现金、锑矿脉,在与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内发现了钨的矿化线索。

赵俊兴,李光明,秦克章,唐冬梅[4](2019)在《富含钴矿床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钴是各主要工业国家政府定义的重要战略金属.全球钴矿可分为大陆钴矿和现代海底钴矿两大类.大陆钴矿主要为沉积岩赋矿层控型、风化型和岩浆铜镍硫化物伴生矿,其余类型也有独立/共/伴生钴矿产出.在海底富钴的铁锰结壳和结核中虽有大量资源却无法开采.不同构造背景和岩浆含水量下钴的配分系数较稳定,其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过程中更容易进入橄榄石中.在热液环境下,钴的溶解度与流体温度和盐度密切相关,流体冷却和流体稀释过程均能造成钴金属沉淀.研究发现富钴矿床成因争论表现同生成因与后期叠加之争.除了少数脉状、黑色页岩型、密西西比河谷型和铁氧化物铜金矿床,钴富集过程均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岩浆演化、后期热液过程和风化作用均有利于富集钴元素.而钴的超常富集则往往与多期次成矿作用相关.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应尽快研究我国各类钴矿其形成在造山带和克拉通演化中所代表的地球动力学意义,确定我国各类型矿床中钴富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厘定钴在高-中-低温热液环境的迁移机制,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与钴矿的形成关系,重视现代海底铁-锰-钴结核分布控制因素研究.

周红智,徐崇文,张松涛,张里斌,张新铭[5](2019)在《青海都兰沟里金矿整装勘查区1∶100000地质矿产数据集》文中研究指明青海都兰沟里金矿整装勘查区1∶100 000地质矿产数据集由系统库、建造构造图、地质矿产图、地磁ΔT平面等值线图、地磁ΔT化极平面等值线图、化探综合异常图、矿产预测成果图及附表组成;每张图文件夹内有对应的编图说明。沟里整装勘查区总体被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东昆中缝合带(Pt3-P2末)、中-晚古生代兴海-苦海缝合带(D-P3)、晚古生代-早中生代(C-T2末)阿尼玛卿缝合带分割为4个二级构造单元。区内岩浆活动以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三叠纪为主,分别代表了两期不同的造山旋回,成矿期可能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此次工作在整装勘查区内共圈定了1∶50 000磁异常21处、化探综合异常80处;划分4个三级成矿带(区)、7个四级成矿亚带、8个五级矿带(矿田)、17个六级有利找矿区块;在有利找矿区块中筛选并提交找矿靶区14处;通过后续投入,区内相继发现了那更康切尔大型银矿、德龙金矿、迈龙金矿点、浪木日铜镍矿点、龙什更铜钴矿点等一批有找矿潜力的矿床(点);估算区内金资源总量588.04吨、银资源总量3 197.85吨、铅-锌资源总量235.83万吨,铜-钴资源总量121.49万吨。

田广忠,杨海云,张庆元,张进良,李良俊[6](2018)在《青海省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文中指出研究区的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南部,容矿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和安山岩,矿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断裂是含矿热液运移和沉淀的通道和场所。矿床由北矿带和南矿带两个矿带组成。成因类型是一个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受断裂控制的热液型铜钴矿床,地层、构造、围岩蚀变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王春艳,祁汉文,张鸿斌,巨双福[7](2018)在《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文中研究指明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具有非常突出的岩浆活动,不仅期次多,而且时间跨度非常长。岩性呈现过渡特征,以时代的早晚从中基性过渡为酸性;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以印支期以及华力西期尤为突出。晚古生代岛弧环境是其形成的主要环境,区内成矿与地质的影响关系密切,赋矿地层主要为绿泥绢云母千枚岩,该区成矿物质由于构造作用的影响不断发生迁移富集,最终成矿。结合该矿地质特征,对其成矿条件予以详细探讨。

喇品贤,田永革,李少南[8](2017)在《青海小南川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文中认为小南川铜矿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区内已圈定的铜矿体6条,铜矿化体1条,矿体均产于奥陶纪纳赤台群,含矿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水喷气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因此,分析总结青海省东昆仑小南川铜钴矿的成矿规律,对在该区域进一步开展铜钴矿的勘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田永革,李杰,喇品贤,韩晓龙,苑永涛[9](2017)在《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研究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因,对该矿区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类型主要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铜、铅多金属矿和岩浆熔离型镍(伴生钴、铁)矿,成矿时期为印支早期。该研究成果为区域上铜金多金属矿的系统研究及矿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

田立明[10](2017)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及靶区优选》文中认为青海东昆仑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矿床,如德尔尼铜矿、铜峪沟铜矿、赛什塘铜矿、日龙沟锡矿、开荒北、五龙沟等大中型金矿、虎头崖铅锌矿、肯德可克铁钴金多金属矿、四角羊铁铅锌矿、拉宁灶火多金属矿等矿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乌兰乌珠尔、卡而却卡等斑岩型铜矿、夏日哈木铜镍矿、大场金矿的发现,在该带找矿上取得了大的进展,显示了该带的巨大找矿潜力。论文以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金、铜、钴等为主攻矿种,以海相火山岩型铜钴(金)矿、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造山型金矿等矿床类型为预测对象,以“地质内涵法”和“协优”成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对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精细处理,通过典型矿床研究总结各成矿类型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建立各成矿类型成矿类型异常及成矿强度异常表达,通过圈定带有特定地质意义的成矿类型异常图和成矿强度异常图等特征图件,对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找矿潜力做出评价,取得以下成果:(1)综合考虑地球化学景观、地质背景、图幅间分析测试差异、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对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合理的子区划分,利用“成矿有利度”提取异常信息,有效消除高背景场带来的假异常和凸显低背景场中的低缓异常,更加真实的反映元素在区域中的分布特征。(2)通过对东昆仑地区海相火山岩型铜(钴)矿、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造山型金矿等成矿类型典型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解剖,充分挖掘同一矿床类型成矿元素、成矿指示元素及环境指示元素组合特征,总结出各矿床类型区域地球化学组合规律,利用“协优”成矿预测理论,优选特定的元素组合方式表征特定的成矿类型异常特征,建立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以上各类型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3)利用特征的元素组合的成矿类型异常图来反映各类型矿床的分布特征,实现了只突出与该类型矿床相关异常,其它类型的矿床则不显示的目的;根据异常元素种类的复杂程度而非异常值的高低作为筛选和评价与成矿强度有关的重要准则,以各种成矿矿强度异常图来识别和评价异常。(4)根据异常识别评价准则和远景区、找矿靶区优选原则,在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划分了12个找矿远景区,并优选各类找矿靶区141处,其中海相火山岩型找矿靶区38处,斑岩-矽卡岩型找矿靶区44处,造山型金矿找矿靶区59处,为东昆仑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异常查证工作证实了该方法在凸显弱缓矿致异常方面的优势。

二、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东昆仑龙什更铁钴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2 项目依托及论文选题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古元古界
        2.2.2 中-新元古界
        2.2.3 古生界
        2.2.5 中生界
        2.2.6 新生界
    2.3 区域构造
        2.3.1 近EW向断裂
        2.3.2 NW向断裂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概况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古元古界
        3.1.2 中-新元古界
        3.1.3 中生界
        3.1.4 新生界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构造
        3.2.2 断裂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3.1 基性-超基性岩
        3.3.2 中酸性侵入岩
        3.3.3 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4 矿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3.4.1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3.4.2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第4章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带及矿体特征
        4.1.1 Fe CoⅠ矿带
        4.1.2 CuⅡ、Ⅳ、Ⅴ矿带
        4.1.3 Ag CuⅢ矿带
        4.1.4 FeⅥ矿带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组成
        4.2.2 矿石组构
    4.3 成矿期次
第5章 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5.1 热水沉积建造
        5.1.1 热水沉积岩地质证据
        5.1.2 热水沉积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5.1.3 热水沉积双建造模式
    5.2 成矿地质条件
        5.2.1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5.2.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5.3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5.3.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5.3.2 显微测温结果
        5.3.3 成矿压力及深度
    5.4 成矿物质来源
    5.5 成矿流体来源
        5.5.1 氢氧同位素
        5.5.2 碳氧同位素
    5.6 成矿时代
    5.7 矿床成因
        5.7.1 龙什更铁钴矿矿床特征
        5.7.2 典型矿床对比
    5.8 成矿模式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1.1.1 地 层
        (1)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层区。
        (2)柴达木盆地地层区。
        (3)东昆仑地层区。
        1.1.2 构 造
        (1)褶皱构造。
        (2)大型变形构造。
        1.1.3 岩浆岩
        (1)侵入岩。
        (2)火山岩。
    1.2 成矿类型划分
    1.3 地球物理特征
        1.3.1 区域电物性特征
        1.3.2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
        1.3.3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2 典型矿床地球物理勘查进展
    2.1 夏日哈木镍铜矿床
    2.2 锡铁山铅锌矿床
    2.3 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
3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3.1 存在问题
    3.2 发展方向
        (1)移动平台探测技术。
        (2)多分辨电磁探测理论与技术。
        (3)综合地球物理数据联合反演技术。
        (4)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
4 结 语

(3)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区范围及交通地理概况
    1.3 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现状
    1.4 化探信息提取
        1.4.1 背景和异常的概念
        1.4.2 背景和异常确定方法的分类
        1.4.3 异常下限的确定
    1.5 化探数据处理的两个进展
        1.5.1 稳健分析
        1.5.2 成分数据
    1.6 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6.1 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6.2 存在问题
    1.7 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7.1 科学问题
        1.7.2 研究思路
        1.7.3 研究内容
        1.7.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8 两点说明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研究区主要构造及构造单元划分
        2.1.4 岩浆岩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2 区域磁场特征
    2.3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2.3.1 区域矿产特征
        2.3.2 成矿区带划分及各带成矿规律
    2.4 小结
第三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1 区域地球化学总体特征
        3.1.1 元素分布特征
        3.1.2 元素富集离散特征
        3.1.3 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
    3.2 元素的时空分布规律
        3.2.1 元素的时间分布规律
        3.2.2 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3.3 元素在各地质子区中的具体特征
        3.3.1 昆北子区元素特征
        3.3.2 昆中子区元素特征
        3.3.3 昆南子区元素特征
        3.3.4 北巴子区元素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及异常识别
    4.1 数据处理和异常识别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4.1.1 影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的因素
    4.2 单元素数据处理及异常圈定
        4.2.1 ILR变换后数据因子分区标准化方法
        4.2.2 Aitchison距离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
    4.3 多元异常圈定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马氏距离法
    4.4 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率
        4.4.1 具体做法
        4.4.2 主要成矿元素的空间变化率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地球化学数据的靶区圈定
    5.1 思路
    5.2. 具体做法
        5.2.1 选择地球化学参数
        5.2.2 确定各地球化学参数的权重系数
        5.2.3 各地球化学参数赋值及单元格划分
    5.3 3种类型的找矿信息量及靶区圈定
        5.3.1 与基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2 与中酸性岩成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3.3 与热液型金矿有关的找矿靶区
    5.4 典型成矿远景区评述
        5.4.1 小干沟-西藏大沟成矿远景区(Y_1)
        5.4.2 五龙沟一带成矿远景区(Y_3)
        5.4.3 诺木洪郭勒一波洛斯太一带成矿远景区(Y_5)
        5.4.4 大厂一扎陵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7)
        5.4.5 东山根一沟里一带成矿远景区(Y_8)
        5.4.6 孟可特一冬给措纳湖一带成矿远景区(Y_(10))
        5.4.7 Y_1、Y_5、Y_7、Y_8四个远景区内金矿的找矿潜力分析
    5.5 远景区找矿发现
    5.6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富含钴矿床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富钴矿床的地质特征
2 钴元素的富集机理及钴矿床的成因争论
    2.1 钴元素的迁移-富集-沉淀机理
    2.2 富含钴矿床的成因争论
3 研究展望

(6)青海省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
2 构造
3 矿体特征
4 围岩蚀变
5 矿床成因
6 找矿标志

(7)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矿床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的形态、规模及产状
    2.2 矿石的类型及成分
        1) 硫化矿石
        2) 混合矿石
        3) 氧化矿石
    2.3 矿石的结构构造
        1) 结构
        2) 构造
    2.4 围岩蚀变特征
    2.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1) 热水喷流沉积阶段
        2) 构造变形叠加改造阶段
        3) 表生阶段
3 成矿条件
    3.1 大地构造背景
    3.2 成矿物质来源
    3.3 构造作用对铜钴矿床的控制
4 结语

(8)青海小南川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矿产特征
2 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3 矿床成因
4 找矿远景分析

(9)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3 矿 (化) 体特征
    3.1 镍 (钴、铁) 矿体
    3.2 铜、铅、金等多金属矿 (化) 体
4 矿石特征
    4.1 超基性岩镍钴铁矿石
    4.2 铜、铅、金多金属矿石
5 围岩矿化蚀变
6 矿床成因分析
    6.1 控矿因素
    6.2 矿床成因
7 讨论与结论

(10)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及靶区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范围及交通地理概况
        1.2.1 研究区范围
        1.2.2 交通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化探信息提取
        1.3.2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
        1.3.3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3.4 青海省东昆仑区域化探工作现状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矿产、物探、遥感特征
    2.1 区域地质矿产概况
        2.1.1 大地构造分区
        2.1.2 地层
        2.1.3 构造
        2.1.4 岩浆岩
        2.1.5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区带划分
    2.2 区域遥感特征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航磁(△Ta)异常特征
        2.3.2 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第三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1 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3.1.1 地球化学景观单元划分
        3.1.2 景观特征
    3.2 区域地球化学元素总体特征
        3.2.1 背景特征
        3.2.2 元素离散特征
        3.2.3 元素共生组合特征
    3.3 各构造单元地球化学特征
    3.4 各地质单元区域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3.4.1 地层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3.4.2 岩浆岩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第四章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及评价原则
    4.1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思路
    4.2 影响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因素
    4.3 元素地球化学子区划分
    4.4 子区异常下限确定
第五章 典型成矿类型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1 海相火山岩型铜(钴)矿床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1.1 德尔尼
        5.1.2 督冷沟
        5.1.3 驼路沟
        5.1.4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2 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2.1 乌兰乌珠尔
        5.2.2 卡尔却卡
        5.2.3 虎头崖
        5.2.4 肯德可克
        5.2.5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3 造山型金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3.1 大场
        5.3.2 开荒北
        5.3.3 五龙沟
        5.3.4 瓦勒根
        5.3.5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第六章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地质内涵法”的探索及应用
    6.1 地质内涵法的定义及原理
        6.1.1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面临的问题
        6.1.2 地质内涵法的定义及原理
    6.2 子区矿集系数
        6.2.1 子区矿集系数计算
        6.2.2 元素矿集系数异常圈定
    6.3 成矿类型地球化学异常图
        6.3.1 海相火山岩型铜(钴)矿成矿类型异常图
        6.3.2 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类型异常图
        6.3.3 造山型金矿成矿类型异常图
    6.4 成矿强度异常图
        6.4.1 与海相火山岩型相关的成矿强度异常图
        6.4.2 与斑岩-矽卡岩成矿相关的成矿强度异常图
        6.4.3 与所有造矿元素有关的成矿强度异常图
        6.4.4 与所有元素有关的成矿强度异常图
第七章 区域找矿前景分析及靶区优选
    7.1 找矿远景区、靶区划分原则
        7.1.1 找矿远景区划分及分级原则
        7.1.2 找矿靶区圈定分级原则
    7.2 找矿远景区划分
        7.2.1 找矿远景区划分
        7.2.2 找矿远景区特征及前景分析
    7.3 找矿靶区优选
        7.3.1 找矿靶区圈定
        7.3.2 典型找矿靶区评价
    7.4 找矿工作部署建议
        7.4.1 已发现矿床(点)的靶区
        7.4.2 尚未发现矿床(点)的靶区
    7.5 异常检查
第八章 结束语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东昆仑龙什更铁钴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卢寅花. 吉林大学, 2021(01)
  • [2]柴达木盆地南缘和北缘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进展[J]. 潘彤,喻忠鸿,薛国强,刘红涛,周楠楠,孟军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1(03)
  • [3]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段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及找矿靶区圈定[D]. 耿国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4]富含钴矿床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J]. 赵俊兴,李光明,秦克章,唐冬梅. 科学通报, 2019(24)
  • [5]青海都兰沟里金矿整装勘查区1∶100000地质矿产数据集[J]. 周红智,徐崇文,张松涛,张里斌,张新铭. 中国地质, 2019(S1)
  • [6]青海省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J]. 田广忠,杨海云,张庆元,张进良,李良俊. 世界有色金属, 2018(13)
  • [7]青海督冷沟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J]. 王春艳,祁汉文,张鸿斌,巨双福. 中国锰业, 2018(03)
  • [8]青海小南川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喇品贤,田永革,李少南.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5)
  • [9]青海省东昆仑大格勒沟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 田永革,李杰,喇品贤,韩晓龙,苑永涛. 青海大学学报, 2017(04)
  • [10]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及靶区优选[D]. 田立明. 中国地质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青海独浪沟铜钴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