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个性化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盲校个性化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一、盲校个别化教学管理策略探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尚卫[1](2021)在《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反思与展望》文中认为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有关特殊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涉及研究主题、领域、区域、学段、作者机构、呈现形式以及研究范式等,学者们十分注重研究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文本解读与实施。然而,仍存在研究内容欠完整、研究领域较窄、研究群体与呈现形式有限、研究范式较单一等局限。未来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扩大研究领域,充实研究群体,丰富呈现形式,优化研究范式。

孙敏[2](2019)在《盲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国发展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战略部署,各个国家也纷纷通过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水平。盲校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盲生的教育展开,在其信息技术和盲教不断整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盲校教育信息化的学者和相关研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只有极少部分的学者关注盲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及盲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展开了关于盲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探究其发展因素的这一研究。旨在通过详细剖析我国盲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我国盲校信息化发展提供建议,贡献笔者微薄之力。本文以盲校教育信息化为主题,围绕盲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其影响因素进行展开,研究成果为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盲教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和特殊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和国内外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全国设有信息门户的盲校网站相关信息,归纳整理出符合盲校信息化特点和现状的各项指标,然后运用CRITIC客观权重计算法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最终形成我国盲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五个一级指标: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和信息化保障机制。(2)通过向全国盲校和含盲生的特殊学校发放问卷的形式调研全国盲校发展现状,运用统计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更为直观的呈现盲校信息化发展水平。(3)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探究指标体系中一级维度和其他维度下三级指标的关系,从而探究出盲校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素。(4)对全国盲校信息化后续发展提出建议。通过整理分析问卷调查数据,了解我国目前盲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以此结合我国教育的发展水平、实际情况以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出的盲校信息化影响因素,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建议。

邹委龙[3](2019)在《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特殊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殊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广大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提高残疾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如何提高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质量,成为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借鉴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经验以期完善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访谈法,选取了美国的德克萨斯女子大学、东俄勒冈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西密歇根大学和我国的山东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泉州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为研究实例,分别从两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培养机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招生、培养方式、课程的设置、质量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起步较早,培养目标明确。(2)培养方式多样化与培养层次一体化。(3)课程体系专业化。(4)质量保障标准化。而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起步较晚,存在(1)培养目标表述笼统、学科归属不明确。(2)培养方式单一与培养层次不高。(3)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单一且偏重于理论。(4)质量保障体系缺失等问题。针对上述所发现的问题建议如下:(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体系。从特殊体育教师能力的特殊性与师范性、理论知识与技能、广度与深度几个方面制定专门的特殊体育教师教育标准。(2)设置独立的专业,完善招生制度,加大对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政策宣传与引导,采用多元化招生制度,从源头上保障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与量。(3)拓宽培养途径,丰富培养方式,提高培养层次。改变四年制专业培养单一化的局面,借鉴免费师范生教师培养经验,采用“4+1”、“4+2”等培养方式。(4)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加大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力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适当增加融合教育课程。(5)改进教育实习。建立教育实习准入与准出制度,采用多种教育实习形式,合理安排实习的时间,扩展教育实习的内容,增加实训的比重。(6)建立质量保障体系,践行资格准入制度。应建立高校与社会相互督导的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特殊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李飞[4](2019)在《教师档案袋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以广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是教师和教辅人员数量严重缺乏、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培训制度有待完善、待遇保障有待提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本研究试图从教师档案袋的角度来探讨,教师档案袋的运用是否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广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选取60名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教师20名,女性教师40名。研究工具三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量表》、教师档案袋、教师档案袋评价手册。在正式实施教师档案袋及其评价前,采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对广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任教师60人进行了专业水平现状调查;教师档案袋运用的实践探索,教师建立教师电子档案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学期末,运用教师档案袋评价手册,进行教师个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校评价,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反思;经过第二个学期,教师对档案袋进行收集,期末,再次运用教师档案袋评价手册,进行个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校评价,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反思;然后对比两个学期教师档案袋评价手册中个人规划完成情况、课堂教学情况、个人成果情况以及反思等,检验教师是否取得进步,是否提高专业水平。一年后,为了检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再次对60名专任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根据实施的结果表明:经过问卷调查和SPSS统计分析,对比档案袋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数据,综合性专业发展指数D效果显着提高,档案袋的使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教师使用档案袋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有促进作用的效果;教师档案袋及其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教师档案袋为教师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为学校提供专业人才管理模式提供了有效途径;档案袋的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使用档案袋的时间不长,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后续研究继续论证。

邓柳[5](2019)在《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学校的评价体系研究及特征分析 ——基于H省调研》文中研究表明特殊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的一部分,对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特殊教育的评估体系中,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是阐述研究背景、可行性分析,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内容、目标、研究路线,撰写了国内外文献政策中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构建适合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评估信息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在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发布的《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2-2015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已经提及,要根据特殊教育的不同需求,开展关于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工作。相关领域的学者也进一步研究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指标体系构建、无障碍环境的建设等,但是很少有学者对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学校进行细化评估,将区域的学校分成几个学校集群,针对不同的学校集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第三章和第四章是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本研究所选择的实证研究对象是H省的特殊教育学校,因为H省是我国人口大省,拥有较多生源,其中开展特殊教育的学校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众多,意味着对特殊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该省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会有借鉴意义。本研究在文献研究、构建指标体系后编着了特殊教育信息化评估问卷,对H省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发展采用主客观权重、综合评价指数等方法做出总体评估,在此基础上又将学校分成三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不合格”进行集群特征的详细分析,分别针对不同集群进行建言献策。因此本文将采用综合评价指数和LCA潜在类别分析等研究方法,对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各个学校集群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影响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H省整体现状是基础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公共性建设相对完善,个性化康复设施、系统和应用方式还待加强;管理信息化和保障机制相对发展较为缓慢。各学校集群资源建设情况差异较大,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不合格”的学校集群存在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尚未引入信息技术教学—康复一体化应用模式;管理信息化应用范畴狭隘,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促进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

张奕轩[6](2019)在《普通学校资源班课程教学管理问题与改进研究 ——以惠贞书院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在教育平等理念的指导下,残疾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即随班就读。以随班就读为核心成立的课堂统称为资源班。课堂教学是开办资源班教学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现阶段也吸引了很多专家的关注,随着相关理论探究的持续加深,也获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就,综合来看,当前阶段统筹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进一步分析了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得知整体研究成果十分突出的还相对较少。但事实上,在资源班课堂教学当中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有待于在未来阶段尽快处理,所以务必需要严格按照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一系列的优化以及完善。本研究以惠贞书院小学部资源班课程现状为立足点,深入探究其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学业成绩及其他方面的影响,通过对资源班课程教学管理的研究,旨在丰富和完善随班就读生资源班课程的管理模式,充实随班就读环境中的课程支持保障体系和理论体系。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当前国内外资源班教学现状和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明确当前阶段等基本模式,阐述了主要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借鉴良好的操作案例分析,分析各个学校的主要开设情况,并进行选择性的学习,由此确保整体框架得以构建。其次,对所在同类学校、地区资源教室使用情况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利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个案学校教师对资源课程设置的建议和期待,对学校管理层、新任教师、指导教师访谈,找出影响资源班课程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组织几次学校领导、师徒教师对课程设置方案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有效性的策略。接下来,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并将在学校进行试行与修正,最后形成一套具有理论支持富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程设置及家校联合方案。

张继玺[7](2018)在《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文中指出特殊教育是人类弥补自身缺陷的一种教育活动,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的出现,则是以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上海等沿海城市举办具有救济、慈善性质的盲、聋人收容所等机构为标志,因而上海成为近代特殊教育的发源地和重镇。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上海的特殊教育不断探索和发展。上海特殊教育经历逐步从一个不受重视的薄弱领域发展到对地区教育具有“一票否决权”的重要项目;发展目标与方式从“确保普教、特教同步发展”逐步演化成“为了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须大力优先发展”的领域;其主流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也从起初根据残疾程度,泾渭分明地实施隔离和分类教育发展到为促进残疾学生的社会融合与全面发展而提供尽可能终身化、融合化、个性化、并体现“医教结合”特点的综合性教育服务。从教育体系来看,上海创设各种条件和机会,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从特殊教育课程演变来看,经历一个从相对独立设置到吸收普通教育课程特点和趋势并与之逐渐融合的过程。因此,本文选取1978-2010年的上海特殊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梳理三十二年间上海特殊教育的变迁与发展,主要以上海特殊教育政策演变、体系建立、特殊教育课程演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四个专题予以分析,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启示未来。

卢恩杰[8](2018)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盲校学生成人成才》文中指出在盲人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培养盲人人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现阶段,盲人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不利于视障盲人学生的教育工作,视障盲人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培养和提高。以南京市盲人学校作为对象,对视障盲人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对盲人成才的教育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优化盲人学校教育、促进盲生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罗司典[9](2018)在《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现状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公平的推进,特殊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作为特殊教育中重要的活动在近十年内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2007年教育部颁发三类特殊教育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2016年教育部颁布三类特殊教育共42门课程标准。值此新旧课程更替之际,对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进行研究,可了解当前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现状。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区域内80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科课程与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目前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于国家“三类”新课程标准会依据个人能力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也会根据自身条件积极采取措施。但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开设不全面,课程结构不均衡,课程计划不完善,课程开发不足、课程内容繁难和脱离学生实际是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课程范式的滞后性、课程价值的二元对立性以及课程管理的模糊性是影响当前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2)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因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在实际的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视障与听障学生教学中表现趋向良好,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练习法、范例教学法为主,在采用教学评价时,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智障学生学习表现欠佳,在教师常用的教学法中,游戏法占据重要地位,在采用教学评价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情况不甚理想。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师资结构的不均衡性、教学交往的主体间性是影响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总建议:(1)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协调发展;(2)扩大师资储备,优化师资结构;(3)加强教学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其次根据5类障碍儿童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建议。本研究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有:(1)将以叙事研究作为本研究的有益补充;(2)后期将选取自闭症教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考察湖北省自闭症教育学科课程与教学现状;(3)今后将根据各学科的学科逻辑和要求,针对具体学科进行调查。

张静园[10](2018)在《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特殊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所特殊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虽然研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学者在逐年递增,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到其指标体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展开了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将与特殊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文献、政策、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归纳,抽取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的相关要素,最终搭建完成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由于西部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人口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了特殊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并开展了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调研,并基于调研结果对该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现状做了详细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言献策。本文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章,首先在阐述研究背景、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内容、目标,并用图表描述了本次研究的技术路线,然后阐释了本次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并撰写了关于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第二章,制定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研究维度的确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法、具体指标的抽取和权重的设置;第三章,根据前一章搭建的指标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并发放,然后回收问卷并整理问卷数据;第四章,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出现的问题并给出适当的对策;第五章总结了本次研究的成果以及不足之处。

二、盲校个别化教学管理策略探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盲校个别化教学管理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2)盲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综述
第2章 盲教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
    2.1 盲校教育信息化指标构建原则
    2.2 盲校信息化指标构建依据
    2.3 盲校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成
        2.3.1 一级指标的确立
        2.3.2 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确立
        2.3.3 指标修订与初步确立
    2.4 指标权重的设置
        2.4.1 指标权重设置方法
        2.4.2 指标权重的设置
第3章 我国盲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和流程
    3.3 调查设计
        3.3.1 调查内容的设计
        3.3.2 问卷的回收和处理
    3.4 我国盲校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
        3.4.1 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3.4.2 数字化教学资源情况
        3.4.3 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
        3.4.4 信息化教学管理情况
        3.4.5 信息化保障机制情况
第4章 我国盲校信息化发展因素分析
    4.1 我国盲校信息化发展因素
        4.1.1 信息化基础设施影响因素
        4.1.2 数字化教学资源影响因素
        4.1.3 信息化教学应用影响因素
        4.1.4 信息化教学管理影响因素
        4.1.5 信息化保障机制影响因素
    4.2 影响因素讨论分析
第5章 我国盲校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5.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个性化设备
    5.2 完善盲教数字化资源库,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5.3 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及信息化康复教育
    5.4 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大力普及一卡通
    5.5 加大信息化经费投入,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政策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成果与创新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特殊体育
        1.2.2 适应体育
        1.2.3 特殊体育教师
        1.2.4 人才培养模式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1.3.1 国内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3.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3.3 文献综评
    1.4 研究对象、方法及步骤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步骤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1 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1.1 先声阶段:建国前
        2.1.2 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2.1.3 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2.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历程
        2.2.1 先声阶段:殖民地时期
        2.2.2 萌芽阶段:独立战争后至二战前时期
        2.2.3 发展与完善阶段:二战后时期
第3章 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3.1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机构
    3.2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3.3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专业的设置
    3.4 我国特殊体育师资培养的方式
    3.5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3.5.1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分类的情况
        3.5.2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通识课程设置
        3.5.3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学科课程设置
        3.5.4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3.6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
        3.6.1 实习形式
        3.6.2 实习时间
    3.7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
        3.7.1 内部质量保障
        3.7.2 外部质量保障
第4章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分析
    4.1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机构
    4.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目标
    4.3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
    4.4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
    4.5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4.5.1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分类的情况
        4.5.2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通识课程设置
        4.5.3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学科课程设置
        4.5.4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4.6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
        4.6.1 实习形式
        4.6.2 实习时间
    4.7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保障
        4.7.1 内部质量保障
        4.7.2 外部质量保障
第5章 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比较
    5.1 培养机构的比较
    5.2 培养目标的比较
    5.3 专业设置的比较
    5.4 培养方式的比较
    5.5 课程设置的比较
        5.5.1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
        5.5.2 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比较
        5.5.3 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5.6 教育实习的比较
    5.7 质量保障的比较
        5.7.1 内部质量保障
        5.7.2 外部质量保障
第6章 美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1 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标准
    6.2 设置独立专业,完善招生制度
    6.3 拓宽培养途径,提高培养层次
    6.4 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6.4.1 优化通识教育课程
        6.4.2 优化教育学科课程
        6.4.3 优化学科专业课程
    6.5 强化专业实践,改进教育实习
        6.5.1 建立教育实习资格准入与准出制度
        6.5.2 采用多种实习形式,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6.5.3 扩展教育实习内容,增加实训的比重
    6.6 践行资格准入,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6.6.1 建立以高校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
        6.6.2 建立政府和社会质量保障体系
结语
研究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教师档案袋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以广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教师档案袋评价有助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
        1.3.2 教师档案袋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1.3.3 教师档案袋评价有助于学校管理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1.4.2 教师评价
        1.4.3 教师档案袋
        1.4.4 教师档案袋评价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2.1.1 国外立法研究层面
    2.2 国外教师档案袋评价运用研究现状
        2.2.1 国外实践研究层面
        2.2.2 国外学术研究层面
    2.3 国内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2.3.1 国内立法研究层面
        2.3.2 国内学术研究层面
        2.3.3 国内实践研究层面
    2.4 国内教师档案袋评价运用研究现状
        2.4.1 国内学术研究层面
        2.4.2 国内实践研究层面
    2.5 文献综述小结
        2.5.1 国内外研究的成果
        2.5.2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问卷调查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3 统计分析法
第四章 特殊教育教师档案袋的实践运用
    4.1 教师档案袋运用的背景
        4.1.1 广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背景
        4.1.2 寻求有效途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4.2 广州市某特殊教育教师学校专业水平现状调查
    4.3 教师档案袋及其评价的实施
    4.4 教师电子档案袋运用的实践探索
        4.4.1 教师电子档案袋实施案例
        4.4.2 教师电子档案袋评价实施案例
    4.5 教师档案袋及评价运用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调查
    4.6 对比教师档案袋使用前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4.6.1 使用档案袋前后被试各项指标的数据比较
        4.6.2 教师档案袋使用前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分析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分析与讨论
        5.1.1 从理论角度看
        5.1.2 从实践角度看
    5.2 创新与不足
        5.2.1 创新
        5.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5.3 建议
        5.3.1 学校管理者将教师档案袋及评价作为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途径
        5.3.2 学校将教师档案袋及评价作为管理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5.3.3 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为教师档案袋及评价的运用提供保障
    5.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量表
    附录2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常模
    附录3 教师电子档案袋
    附录4 教师档案袋评价手册
致谢

(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学校的评价体系研究及特征分析 ——基于H省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线
    1.4. 国内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
        1.4.1. 文献数量
        1.4.2. 文献内容
        1.4.3. 文献研究方法
    1.5. 国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
        1.5.1. 文献区域
        1.5.2. 文献内容
    1.6. 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相关实证研究方法
    1.7. 小结
第二章 指标体系构建
    2.1. 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2.1.1. 国内指标体系研究
        2.1.2. 国外指标体系研究
    2.2. 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设计
        2.2.1. 设计原则
        2.2.2. 设计过程
        2.2.3. 最终体系框架
    2.3. 指标选取
第三章 H省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主客观权重
        3.2.2. 综合发展指数
        3.2.3. 潜在类别分析(LatentClassAnalysis,LCA)
    3.3. 现状分析
        3.3.1. 综合发展指数
        3.3.2. 基础设施
        3.3.3. 教育资源
        3.3.4. 教学应用
        3.3.5. 管理信息化
        3.3.6. 保障机制
    3.4. 潜在类别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成功与创新
    5.2. 研究不足与愿景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6)普通学校资源班课程教学管理问题与改进研究 ——以惠贞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资源教室方案
        1.3.2 资源班
        1.3.3 资源班教学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境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2 资源班教学理论基础
    2.1 儿童学习困难理论
    2.2 环境影响理论
    2.3 个别化教育理论
    2.4 特殊学生教育理论
3 资源班课程教学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课程目标与内容现状分析
    3.2 资源班硬件配备的实施现状
    3.3 现有资源班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
    3.4 家校联合现状分析
4 资源班课程教学管理实践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资源生分班合理化调整
        4.1.1 资源生分班现状调查
        4.1.2 合理安排资源生班级
    4.2 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调整的研究
        4.2.1 确立随班就读的课程目标
        4.2.2 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4.2.3 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4.3 对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研究
        4.3.1 学校要合理安排资源班教师
        4.3.2 资源班教师要系统整理、编写教案
        4.3.3 资源班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
        4.3.4 资源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班主任沟通
    4.4 对资源教室配置及使用研究
        4.4.1 合理配置资源教室用具
        4.4.2 改进资源教室管理
    4.5 对家校联合实践过程的研究
        4.5.1 拓展家校合作的领域
        4.5.2 有效利用家校资源开展家校互动
        4.5.3 构建家校联合的模式
5 完善资源班课程教学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5.1 建立新型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5.2 加强学校对资源班的管理
    5.3 推进家校联合教学
参考文献
附件1资源班学生家长调查问卷
附件2普通老师(家长)对资源班学生态度调查问卷
附件3资源生阶段性个别训练计划表(学期计划)
附件5资源班学生学期评价表

(7)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
    二、研究对象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问题
    四、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特殊教育政策变迁
    第一节 历史的积淀
        一、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兴起
        二、特殊教育政策变迁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政策演变
        一、特殊教育的恢复与调整
        二、立法保障与推进
        三、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
第二章 特殊教育体系构建
    第一节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体系
        一、确保视障、听障儿童义务教育实施
        二、开创和发展智障教育
        三、从随班就读到“送教上门”
    第二节 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
        一、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二、推进特殊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第三节 特殊教育体系特点分析
        一、世界两大特殊教育体系分析
        二、上海特殊教育体系特点
第三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实施
    第一节 国家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演变
        一、聋校的课程设置演变
        二、盲校的课程设置演变
        三、弱智学校(班)的课程演变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地方课程演变
        一、上海聋校课程设置
        二、辅读校(班)课程演变
    第三节 上海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践
        一、盲校学校课程实践
        二、聋校学校课程实践
        三、辅读学校课程实践
第四章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第一节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演变
        一、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资
        二、高等师范院校的参与
        三、探索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实践与探讨
        一、上海特殊教育教师资发展概况
        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践
结语:融合之路
    一、走向融合:上海面临的挑战
    二、在隔离与融合之间:西方的经验
    三、无问西东:上海的融合之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0年上海盲校、聋校和辅读学校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
附录二 :2010年上海市特殊教育支持服务机构信息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盲校学生成人成才(论文提纲范文)

一盲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应当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
二盲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 树立自信, 克服自卑
    2. 实施心理健康普测, 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3. 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 帮助心理弱势人群
    4. 开展学科教学渗透, 构建全员育人新局面

(9)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特殊教育学校
        1.2.2 教学、学科与学科教学
    1.3 研究目的与问题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聋校课程与教学
        2.1.1 聋校学科课程研究综述
        2.1.2 聋校学科教学研究综述
    2.2 培智课程与教学
        2.2.1 培智学校学科课程研究综述
        2.2.2 培智学校学科教学研究综述
    2.3 盲校学科教学研究综述
        2.3.1 词频统计分析
        2.3.2 相异矩阵分析
        2.3.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2.3.4 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问卷编制
    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现状
        4.1.1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4.1.2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情况
        4.1.3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施的问题
    4.2 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发展现状
        4.2.1 三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基本情况
        4.2.2 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本情况
        4.2.3 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 讨论
    5.1 影响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课程发展的原因分析
        5.1.1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5.1.2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5.1.3 课程范式的滞后性
        5.1.4 课程价值的二元对立性
        5.1.5 课程管理的模糊性
    5.2 影响湖北省特殊教育学科教学发展的原因分析
        5.2.1 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5.2.2 师资结构的不平衡性
        5.2.3 教学交往的主体间性
        5.2.4 研究匮乏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总建议
        6.2.2 具体建议
7 反思与展望
    7.1 反思
        7.1.1 研究创新
        7.1.2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3 研究综述
第2章 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
    2.1 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维度
    2.2 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2.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2.3 指标体系初步构建的过程
        2.2.4 指标体系的修正
    2.3 指标权重的设置
        2.3.1 指标权重设置方法
        2.3.2 指标权重的设置
第3章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和流程
    3.3 调查设计
        3.3.1 调查内容的设计
        3.3.2 问卷的回收和处理
    3.4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总体实施情况
        3.4.1 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3.4.2 数字化教学资源情况
        3.4.3 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
        3.4.4 信息化教学管理情况
        3.4.5 信息化保障机制情况
        3.4.6 总体实施情况
第4章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与对策
    4.1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问题分析
        4.1.1 特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4.1.2 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
        4.1.3 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
        4.1.4 特殊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
        4.1.5 特殊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
    4.2 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4.2.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殊性
        4.2.2 加强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确保个性化
        4.2.3 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及信息化康复教育
        4.2.4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普及一卡通
        4.2.5 重视特教教师信息化培训,完善保障机制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成果与创新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盲校个别化教学管理策略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反思与展望[J]. 李尚卫.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06)
  • [2]盲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孙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中美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 邹委龙.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4]教师档案袋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以广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D]. 李飞. 广州大学, 2019(01)
  • [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学校的评价体系研究及特征分析 ——基于H省调研[D]. 邓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普通学校资源班课程教学管理问题与改进研究 ——以惠贞书院为例[D]. 张奕轩. 宁波大学, 2019(06)
  • [7]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D]. 张继玺.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9)
  • [8]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盲校学生成人成才[J]. 卢恩杰. 学园, 2018(15)
  • [9]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的现状调查[D]. 罗司典.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我国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张静园.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盲校个性化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