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玉米品种考试

2003年全国玉米品种考试

一、2003年国审玉米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闫文义,李禹尧,张俐俐[1](2021)在《国审和黑龙江省省审4大作物品种变化分析》文中指出国家2016年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和各省市区4大作物品种审定(认定)数量剧增。一、国审4大作物品种数量急剧增加国审品种由2016年的147个,猛增至2020年的1561个,数量增加了9.61倍,国审品种数量年均增长率达80.5%。并且玉米、水稻、小麦、大豆4大作物国审品种数量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不同,玉米最大、水稻次之,小麦、大豆增加相对较少。国审玉米品种数量由2016年的34个猛增至2020年的845个,数量增加了23.85倍,年均国审玉米品种增长率达132.3%;水稻国审品种数量由2016年的66个猛增至2020年的574个,

卢实,李穆,高婷婷,王敏,孟令聪,郑淑波,路明,刘文国[2](2021)在《1999—2018年间国审玉米品种遗传产量增益及产量潜力分析》文中指出为保障玉米继续增产增收,本文对1999—2018年间中国玉米品种遗传增益和产量提升潜力展开研究。以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二十年间国审玉米品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和产量潜力进行分析:20年间中国共通过审定了933个国审玉米品种,平均单产9984.9 kg/hm2,国审品种年遗传产量增益速率185.73 kg/hm2。二十年间,中国玉米平均实际单产为5432.96 kg/hm2,实现了国审玉米品种产量潜力的54.41%。国审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单产与实际单产之间回归方程为y=0.3728x+1710.5,当国审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单产每增加1 kg/hm2,全国玉米实际单产增加约0.3728 kg/hm2。

佟屏亚[3](2021)在《2021年中国玉米种子市场形势评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种业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新审定品种快速增加,制种面积随之升高,库存高企集中在供给侧产能过剩,构成一个环环牵制、互相制约的链条。2021年玉米种子市场最受关注的热点,不外乎审定品种井喷、制种基地涨价、市场竞争激烈和套牌种子多等。新审玉米品种井喷,是喜还是忧?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玉米育种人员快速释放科技创新积极性,新品种审定进入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快车道。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2017年国审玉米品种171个,2018年国审516个,

吴欣,许海良,陈威,刘素玲[4](2019)在《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青贮玉米新品种选育是中国玉米育种最主要的方向之一,自从2002年启动青贮玉米品种国审程序以来,到2017年共有28个青贮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综合中国青贮玉米育种研究在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生物产量逐步上升,品质越来越好。但仍然存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偏高的现象。青贮玉米育种目标为种植密度在75000~105000株/hm2之间,以保证较多的绿叶面积提高品质及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达到普通玉米对照标准或平产以保证足够的淀粉含量(大于25%),对叶部病害和穗部病害、茎腐病达到高抗或免疫,抗倒伏倒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达到国家一级优质标准的情况下,含量越低越好,蛋白质含量大于7%的条件下,含量越高越好。

陈威,吴欣,许海良,刘素玲[5](2019)在《国审青贮玉米品种抗病性与种植密度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养殖业的发展,对青贮玉米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青贮玉米育种已成为中国玉米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2002-2017年国审的28个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抗病性进行分析得出,种植密度逐步增加,病害发生有加重趋势。将种植密度和抗病性进行相关分析,种植密度和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呈显着正相关,种植密度与丝黑穗病呈极显着正相关,种植密度与纹枯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较低。因此,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呈加重趋势。选育耐密植青贮玉米新品种时,需加强品种抗病性的鉴定。青贮玉米育种目标为生物产量高、综合品质优、耐密植和抗病性好。

卜德强[6](2019)在《影响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糯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其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很突出,在国际国内市场前景巨大,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产业发展出现了很多弊端,影响了糯玉米产业健康发展进程。针对糯玉米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展开市场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科研方面审定品种数量较多,但推广种植品种少、优势品种更少;种植方面种植面积相对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经种植成本与效益分析,种植糯玉米比种植普通玉米在总种植成本上低8.5%,亩增效61%,亩面积增收达254.5元,经济效益明显;生产加工方面从产品成本效益分析看,速冻糯玉米单穗净利润约0.182元,比鲜穗收购价提升增值达61%,真空包装单穗净利润0.38元,比鲜穗收购价提升增值达109%;但真空包装成本较大,相比速冻糯玉米成本增加0.582元,增加幅度高达91%;产品类型无新突破,缺乏特色优势产品,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方面,糯玉米消费有待提高,物流配送需要改善提升,产品市场定位不准,不论从购买力还是从年龄分布看,消费主要以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为主,消费者购物渠道活跃度调查分析看超市占86%﹥商场占79.4%﹥集市占68.6%﹥电商占62%﹥商店57.4%﹥专卖店51.4%﹥流动商户43.4%﹥批发市场40%,由此可知超市购物渠道活跃度最高,其次是商场、集市、电商等。本研究对糯玉米产业发展中四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并从现实需求角度出发,找出糯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市场缺乏特色品种,品种目标性状与市场实际需求部分脱节;种植效益突出,但是种植成本中物质费用、人力成本较高;产品种类少,支柱产品少,无后续产品研发上市;鲜穗加工不及时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糯玉米消费总体数量偏少;购物消费群体分层化明显,物流配送不及时;产品缺乏市场差异化定位,产品销售布局不合理等。针对贯穿糯玉米产业链中相关问题,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相关应对策略的制定,即针对品种与市场脱节提出依托数据平台,科、企、农、消四协作对策:根据市场需求,利用数据平台推演,准确把握杂交组配方案,缩短育种时间,短时间内实现品种的选育及市场推广,品种特性选择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但侧重于甜度高糯性好、抗倒伏、棒穗籽粒排列整齐,不秃尖,适宜机采的特性;针对生产种植成本比例高提出组建种植产业联合体,协作共享,互利互惠对策:集中大宗采购,既能享受国家补贴也能得到销售优惠,有效较低种植成本;种植方式选择根据分析对比,间作、套种、保护地栽培相对普通玉米+小麦种植效益高,但现今糯玉米市场销售主要依靠企业订单回收,量大且收入稳定,零售方式虽效益好但种植面积小,不利于产业扩大发展,只能作为产业发展的补充,因此种植方式选择上要靠企业的订单需求来合理选择避免盲目;针对产品类型少研发落后提出增加糯玉米口味、增加糯玉米花样,满足不同人群消费对策,开发奶油、麻辣、五香等不同口感的速冻糯玉米,并根据不同的人群消费推出婴儿食品糯玉米泥、商务人士的快速食品糯玉米冲调粉、老年三高人群的糯玉米面或面条;针对鲜穗加工不及时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提出鲜穗运输中:冰块降温运输,根据距离远近切割冰块,把握调控融化时间,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鲜穗入厂后: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轮班制、产品溯源制,及时有效的对货源进行处理加工,24小时轮岗备岗,加强责任感,确保产品质量恒定对策;针对糯玉米消费量少提出引导培植糯玉米消费习惯,促进旅游与产业相结合对策,紧跟市场需求,社会发展需求把产业融入旅游产品,培植购物消费新理念和旅游新体验,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针对购物消费群体分层化明显,物流配送不及时提出搭建直达社区百姓桌一站式购物新平台对策,利用电视+网络+手机三平台互动,进行三位一体式宣传销售,销售公司直接对接消费者,直达社区百姓桌,避免物流配送不及时造成的市场影响;针对产品缺乏市场差异化定位,产品销售布局不合理提出细分市场,在包装升级及规格划分上体现分级销售,包装升级不仅要从形式上改变,更应体现出实用与美观的协调,产品按规格进行分类整合,要能区分市场需求,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布局市场对策,避免与市场对接不畅。

陈先敏,梁效贵,赵雪,高震,吴巩,申思,林珊,周丽丽,周顺利[7](2018)在《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探索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认识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及未来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方法】搜集整理1992—2017年共计770个品次的国家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中占比73.64%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千粒重、容重以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随年份更替,容重、千粒重和粗淀粉的含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升高趋势,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87 g·L-1、0.91 g和0.19%;粗脂肪含量每年以0.03%呈极显着下降趋势;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年平均值则基本保持稳定,多年平均值分别为9.88%和0.30%。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容重和千粒重均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但二者均与粗脂肪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粗淀粉和千粒重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关系。以每1 000粒籽粒为单位计算各物质积累量发现,随年份更替,单位千粒籽粒中的粗淀粉仍表现为极显着升高,但与物质含量趋势不同的是,单位千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的积累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粗淀粉、粗蛋白和赖氨酸年均升高量分别为1.159、0.092和0.001 g;粗脂肪积累量仍随年份更替呈显着下降趋势。【结论】品种更替过程中,千粒重和容重等产量性状是中国玉米品种改良相对较快的性状,而千粒重和容重的升高主要依赖于粗淀粉含量的迅速提升;粗淀粉含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粗蛋白、赖氨酸和粗脂肪含量造成了"碳稀释效应",而千粒重的改良导致了其积累量与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同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对品质性状造成的可能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丁光省[8](2018)在《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助推国家"粮改饲"计划的落实,建立种、种、贮、养、奶有机合作高效共赢机制,实现我国从耗粮型畜牧业向食草型畜牧业的转变,极大地促进我国粗饲料产业及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人民群众饮食结构品质的优化提升。本文从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青贮玉米在种植面积与品种质量方面的差距,探讨我国青贮玉米的发展方向,提出对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的预期。

卓文飞[9](2015)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农作物新品种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为育种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制度。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政策、组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1999-2013年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基本信息,包括植物种类分布、申授权数量年际变化、申授权地区与机构分布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2006-2013年为时间窗口,研究分析了国审水稻、玉米、小麦品种的品种权情况,以期从新品种保护角度,为新品种权以及审定品种新品种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持与参考。

孙琦,李文才,张发军,于彦丽,张庆伟,窦圣强,孟昭东[10](2014)在《20012012年国审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自交系的来源,分析并绘制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图,根据亲本自交系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分析杂种优势模式的类型与比例。结果表明,属于塘四平头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黄早四的衍生系,骨干黄改系吉853、LX9801与昌7-2仍然被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多个衍生系被大量应用;旅大红骨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丹340及其衍生系,其中自交系丹598的多个衍生系成为国审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Reid群的亲本自交系数量最大,478衍生系数量达30多个,7922衍生系数量达20多个,5003的衍生系数量为10个以上;PB群的亲本自交系是78599直接选系及其衍生系,其中齐319已产生多个衍生系;Lancaster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Mo17的改良系。杂种优势模式类型中Reid×塘四平头杂交种所占的比例最大。

二、2003年国审玉米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国审玉米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审和黑龙江省省审4大作物品种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审4大作物品种数量急剧增加
二、品种审定制度改革还改变了4大作物国审品种的结构比例
三、黑龙江省省审品种数量,品种审定制度改革以来也增加较多,但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国审品种增速
四、黑龙江省省审4大作物品种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五、结论
    1.
    2.
    3.

(2)1999—2018年间国审玉米品种遗传产量增益及产量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遗传产量增益速率分析
    1.3 产量潜力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审玉米品种审定数量分析
    2.2 国审玉米品种区试单产分析
    2.3中国玉米生产单产分析
    2.4区域试验单产与实际单产的比较分析
    2.5产量潜力分析
3 讨论
    3.1 国审玉米品种的遗传产量增益速率分析
    3.2 中国玉米单产潜力分析
    3.3 实现中国玉米单产潜力的途径
4 结论

(3)2021年中国玉米种子市场形势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新审玉米品种井喷,是喜还是忧?
西北制种基地涨价,种业老板好困惑
种子营销困境,价格直线下滑
种子市场乱象,套牌种子多

(4)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青贮玉米品种分类
    1.1 根据定义分类
    1.2 根据利用情况分类
    1.3 根据生长特性分类
2 国审青贮玉米品种及主要性状分析
3 青贮玉米综合品质评价指标
4 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综合性状评价
    4.1 生物产量(干重)变化
    4.2 种植密度变化
    4.3 品质分析
        4.3.1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
        4.3.2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
        4.3.3 粗蛋白含量变化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中国青贮玉米育种展望

(5)国审青贮玉米品种抗病性与种植密度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青贮玉米育种现状
2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
    2.1 种植密度发展趋势
    2.2 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分析
3 青贮玉米病害
    3.1 国家青贮玉米中间试验病害调查情况
    3.2 国审青贮玉米品种抗病性分析
4 种植密度和抗病性相关分析
    4.1 抗病性和种植密度汇总表
    4.2 种植密度和抗病性相关分析
5 结论及中国青贮玉米育种发展展望
    5.1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结论与讨论
    5.2 青贮玉米品种抗病性结论与讨论
    5.3 青贮玉米种植密度和抗病性相关性讨论
    5.4 病害的相关性讨论
    5.5 青贮玉米发展展望

(6)影响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调查对象及回收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科研技术方面调查分析
        3.1.1 针对品种审定情况调查分析
        3.1.2 针对品种种植推广情况调查分析
        3.1.3 针对育种选育性状调查分析
    3.2 基于种植管理方面调查分析
        3.2.1 针对糯玉米种植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3.2.2 不同种植模式下糯玉米种植效益分析
        3.2.3 糯玉米种植成本构成分析
    3.3 基于生产加工方面调查分析
        3.3.1 针对加工产品类型及品牌化程度调查分析
        3.3.2 不同加工方式鲜食糯玉米效益分析
        3.3.3 针对糯玉米产品质量控制调查
    3.4 基于销售流通方面调查分析
        3.4.1 糯玉米产品市场需求调查
        3.4.2 糯玉米各类型产品市场调查
        3.4.3 针对网络购物调查分析
        3.4.4 针对不同年龄购买力调查分析
        3.4.5 糯玉米销售渠道调查分析
4 讨论
    4.1 糯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1 科研技术环节
        4.1.2 种植管理环节
        4.1.3 生产加工环节
        4.1.4 消费流通环节
    4.2 糯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4.2.1 糯玉米科研技术环节对策
        4.2.2 糯玉米种植管理环节对策
        4.2.3 糯玉米生产加工环节对策
        4.2.4 糯玉米销售流通环节对策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7)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统计指标与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国审玉米品种的数量趋势
    2.2 产量和品质性状随年份更替的变化
    2.3 产量和品质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2.4 单位千粒籽粒物质积累量
3 讨论
    3.1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特征
    3.2 淀粉含量迅速提升引起的“碳稀释效应”
    3.3 宜机收玉米品种对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可能造成的影响
4 结论

(8)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历年来青贮玉米品种审定情况
    青贮品种发展的两个阶段
        1986~2003年饲草、兼用(黄贮)阶段
        2004~2017年青贮专用、全株青贮阶段
        不同时期青贮玉米审定标准
    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
        种植规模(面积)比较
        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比较
        我国青贮玉米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青贮玉米的发展方向
    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定义
    专用型青贮玉米定义
    减少黄贮、淘汰粮饲兼用型玉米原因
我国青贮玉米发展预期
    预计到2030年我青我国青贮玉玉米种植面积可达1亿亩
        青贮玉米在国内有巨大的刚性需求
        以西为鉴,我国青贮玉米有更大发展空间
        国家产业政策有利导向
    抢抓机遇,把青贮玉米当成大作物规划布局
    立足品种资源的挖掘与创新,育出一流的品种
    建立种、种、养、奶有机合作发展的共赢机制

(9)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农作物新品种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发展
    1.1 法律环境逐步健全
    1.2 组织体系初步建立
    1.3 技术支撑初显成效
2 我国植物新品种权发展现状
    2.1 品种权申请与授权量的时间分布
    2.2 品种权的六大植物种类分布
    2.3 品种权申请与授权量的地区分布
    2.4 品种权申报的主体分布
3 我国三大农作物植物新品种权情况
    3.1 2006-2013年水稻、玉米和普通小麦植物新品种权情况
    3.2 2006-2013年国审水稻、玉米和小麦品种权情况
4 分析与探讨
    4.1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4.2 三大农作物品种权集中, 审定品种品种权比例偏低
    4.3 品种权主体集中
    4.4 授权品种的效益研究缺乏

(10)20012012年国审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本自交系的系谱来源分析
    2.2 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四、2003年国审玉米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审和黑龙江省省审4大作物品种变化分析[J]. 闫文义,李禹尧,张俐俐. 黑龙江粮食, 2021(09)
  • [2]1999—2018年间国审玉米品种遗传产量增益及产量潜力分析[J]. 卢实,李穆,高婷婷,王敏,孟令聪,郑淑波,路明,刘文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3]2021年中国玉米种子市场形势评述[J]. 佟屏亚. 种子科技, 2021(11)
  • [4]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及发展趋势[J]. 吴欣,许海良,陈威,刘素玲. 农学学报, 2019(09)
  • [5]国审青贮玉米品种抗病性与种植密度相关分析[J]. 陈威,吴欣,许海良,刘素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19(08)
  • [6]影响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卜德强.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7]历年国审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趋势分析[J]. 陈先敏,梁效贵,赵雪,高震,吴巩,申思,林珊,周丽丽,周顺利. 中国农业科学, 2018(21)
  • [8]我国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丁光省. 中国乳业, 2018(04)
  • [9]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及农作物新品种权研究[J]. 卓文飞. 种业导刊, 2015(12)
  • [10]20012012年国审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J]. 孙琦,李文才,张发军,于彦丽,张庆伟,窦圣强,孟昭东. 玉米科学, 2014(06)

标签:;  ;  ;  ;  ;  

2003年全国玉米品种考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