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奶牛日粮组成及精料比

泌乳奶牛日粮组成及精料比

一、泌乳期奶牛的日粮组成和精料配比(论文文献综述)

翁玉楠[1](2021)在《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有机微量元素生物利用率高,使用低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能够在保证正常生产性能、健康的情况下,减少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排放。但是,目前已有研究中低水平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的效果不一致。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泌乳奶山羊日粮中应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方案,通过对奶山羊的泌乳性能、血液和乳中微量元素状态、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功能等进行评价,为有机微量元素在奶山羊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选择40只妊娠末期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前23.80±3.41 d;体重为71.55±1.32 kg),随机分为两组:无机微量元素组(ITM)和有机微量元素组(OTM),每组20只;ITM组奶山羊日粮中使用无机微量元素(硫酸盐形式的铁、铜、锌、锰和亚硒酸钠),添加水平为接近或略高于NRC(2007)奶山羊营养需要推荐量;OTM组奶山羊日粮中使用有机微量元素(氨基酸盐形式的铁、铜、锌、锰和酵母硒),添加水平为ITM组的50%。试验时间从产前3周开始至泌乳末期结束。分别于第1、2、4、8泌乳月时,分析测定奶山羊的采食量、泌乳性能、微量元素状态和抗氧化指标;另外,于上述泌乳月最后一周分别从ITM和OTM组随机选择6只试验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养分消化率、瘤胃液中微量元素状态、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粪便和尿液中微量元素的排泄情况。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降低泌乳奶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泌乳性能,可改善血液和乳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可提高泌乳初期奶山羊血清T-AOC和GSH-Px活性,改善泌乳初期奶山羊的抗氧化性能。2.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降低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影响尿液中微量元素浓度。OTM组铜和硒在某些泌乳阶段的相对较高的消化率,减少了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放,增加了机体微量元素沉积率。3.使用无机微量元素50%添加水平的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影响瘤胃发酵功能,仅改变了泌乳初期瘤胃液中微量元素浓度,不影响其它泌乳阶段瘤胃液中微量元素的浓度。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低水平有机微量元素替代无机微量元素不会影响泌乳奶山羊正常生产性能、养分的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可减少粪便中微量元素的排放量,表明有机微量元素具有更高是生物利用率。

杨金泽[2](2021)在《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丙酸铬,研究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索热应激环境下奶牛饲粮中丙酸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同时检测牛奶中的铬含量,防止在食品中残留,为生产上丙酸铬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研究选取64头健康状态良好且产奶量、泌乳天数、胎次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对照组(CON)饲喂牧场基础日粮(总铬含量2.267 mg/kg DM),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有效铬含量为4、8和12 mg/头/d的丙酸铬(Cr-4、Cr-8和Cr-12)。试验期49 d。研究结果表明:1)呼吸频率分析显示,随着丙酸铬添加量的增加,09:00(P=0.05)和15:00(P<0.05)时均呈二次降低;从全天结果来看,第10 d和40 d时均呈二次降低(P≤0.05),全期平均结果来看,呈二次降低(P<0.05),Cr-4组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2)直肠温度分析显示,随着丙酸铬添加量的增加,14:00(P<0.05)和20:00(P=0.05)时均呈二次降低;从全天结果来看,第20、40和48 d时均呈二次降低(P<0.05),全期平均结果来看,呈二次降低(P<0.05),Cr-8组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3)随着丙酸铬添加量的增加,第2周(P=0.06)、第4周(P=0.09)和第5周(P=0.07)的日平均产奶量均呈二次升高趋势;从全期来看,日平均产奶量呈二次升高(P<0.05),与 CON 组相比,Cr-4、Cr-8、Cr-12 组分别提高了 1.50(P<0.05)、1.09(P>0.05)、0.24(P>0.05)kg。干物质采食量呈二次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Cr-4、Cr-8、Cr-12 组分别提高了 1.87(P<0.05)、1.78(P<0.05)、0.71(P>0.05)kg;各组饲料效率呈二次降低趋势(P=0.08)。各组平均乳蛋白率与乳糖率均呈线性升高(P≤0.05);平均乳脂率及总固形物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Cr-4、Cr-8组乳中尿素氮分别降低了 7.11%(P<0.05)、5.57%(P>0.05),而Cr-12组提高了 1.54%(P>0.05);Cr-4、Cr-8 组体细胞数较 CON 组分别降低了 57.8%(P<0.05)、20.3%(P>0.05),而 Cr-12 组提高了 23.9%(P>0.05)。4)随着丙酸铬添加量的增加,DM(P=0.07)、OM(P=0.05)及CP(P=0.06)表观消化率均呈三次升高趋势,Cr-4组有最高值;EE表观消化率呈线性增加(P<0.05),Cr-4组有最高值。NDF、ADF、Ca和P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5)随着丙酸铬添加量的增加,第30d时,T-AOC呈线性升高(P=0.05);MDA有线性降低趋势(P=0.08);HSP70有线性升高趋势(P=0.07);GSH-Px有二次升高趋势(P=0.06);SOD 呈二次升高(P<0.05),与 CON 组相比,Cr-4、Cr-8、Cr-12组 SOD 分别升高了 10.92%(P<0.05)、14.82%(P<0.05)、7.95%(P>0.05);AST呈二次降低(P<0.05),但Cr-12组为最高值;肌酐呈线性升高(P<0.05),Cr-12组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AKP呈三次降低趋势(P=0.07);T-CHO有二次升高趋势(P=0.09);TG呈线性降低(P<0.05);GLU呈线性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Cr-4、Cr-8、Cr-12 组 GLU 分别升高了 16.93%(P>0.05)、11.42%(P>0.05)、28.35%(P<0.05);BUN 呈线性降低(P<0.05),Cr-4、Cr-8、Cr-12 组较 CON 组分别降低了 25.16%(P<0.05)、32.53%(P<0.05)、30.61%(P<0.05);T3 呈三次升高(P<0.05);PRL和GC均呈二次升高(P<0.05);COR呈线性降低(P<0.05)。第49 d时,T-AOC有线性降低趋势(P=0.09);MDA呈二次升高(P<0.05);ALT和AKP有三次降低趋势(P=0.06);AST呈线性降低(P<0.05);T-CHO和TG呈二次升高(P<0.05),Cr-8组有最高值;TP和GLB呈线性升高(P<0.05);BUN呈二次降低(P<0.05)。6)随着丙酸铬添加量的增加,粪便中铬含量呈线性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Cr-4、Cr-8、Cr-12 组分别提高了 11.9%(P>0.05)、25.8%(P<0.05)、40.7%(P<0.05);牛奶及尿液中铬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7)瘤胃发酵指标分析显示,热应激环境下奶牛补充丙酸铬对pH、NH3-N、异丁酸和异戊酸均无显着影响;TVFA呈二次升高趋势(P=0.09);乙酸呈线性升高(P<0.05);丁酸和戊酸呈三次降低(P=0.05);乙丙比呈线性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Cr-4、Cr-8、Cr-12 组分别提高了 8.3%、18.0%、15.0%。8)瘤胃细菌区系的Simpson指数呈二次降低趋势(P=0.06);Shannon指数呈二次升高趋势(P=0.08);门分类学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且厚壁菌门占比最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呈二次升高(P<0.05);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呈二次降低(P<0.05);软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有二次升高趋势(P=0.06);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升高(P=0.05);纤维杆菌门和CandidatusMelainabacteria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升高(P<0.05),Cr-12组有最高值。属分类学水平上,琥珀酸菌属、理研菌属RC9肠道群和瘤胃球菌科NK4A21群的相对丰度呈二次升高(P≤0.05);反刍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二次降低(P<0.05);毛螺菌属相对丰度呈线性降低(P<0.05);瘤胃球菌属1呈三次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丙酸铬形式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补饲铬4~8 mg/头/d,可以缓解奶牛热应激,提高生产性能及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糖脂代谢和氮代谢,维持瘤胃微生态稳定并提高乙丙比,补铬不影响牛奶中铬含量。饲喂剂量较高时可能会影响机体抗氧化能力,有造成肝脏损伤的风险。

王春梅[3](2020)在《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质牧草短缺是反刍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导致动物生产依赖于粮食,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牧草品质直接影响反刍家畜营养物质利用效率,进而关系到精料的补饲量与饲养成本。提高栽培草地的优质牧草供应能力是促进我国反刍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准确测定对肉羊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我国牧草引种种植历史最悠久的河西走廊,探索了主要利用方式下3种麦类牧草在肉牛瘤胃内的降解特性,不同品质粗饲料型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的对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和测定了绵羊的维持代谢能需要量,具体研究如下:1)刈割期/刈割茬次对3种麦类牧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选用8头450±20 kg、3岁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云岭牛与黄牛杂交一代作为试验动物,进行4(4个样品分组)×2(2个试验期)的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研究5个刈割期/刈割茬次对大麦、黑麦和小麦牧草瘤胃降解特征和能氮平衡的影响。与一次刈割相比,多次刈割的牧草干物质(DM)、有机物(OM)、可消化有机物(D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有效降解率(ED)及可发酵有机物(FOM)和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分别增加了14.9、16.7、15.1、16.1、22.6、13.5、15.1和43.7%。多次刈割中,牧草的DM、OM和DOM的ED和FOM均随着刈割茬次增加而降低;除第二茬受施N肥的影响外,CP的ED和RDP也呈下降趋势;同时,黑麦的DM、OM、DOM、NDF和ADF的ED和FOM最高,但CP的ED和RDP在3个品种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一次刈割处理中,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牧草DM、OM、DOM、NDF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潜在降解部分、降解速率和ED均是随着收获日期的推迟而降低;三个品种中,大麦的营养物质ED最高。因此,黑麦适合用作多次刈割品种,大麦和小麦适合用作一次刈割品种且最佳收获期是抽穗初期。最佳刈割期后,收获时间每推迟1天,DM的ED降低8 g/kg DM。2)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12只年龄为3岁、体重为32.6±0.68 kg湖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空怀期母羊,进行3×3的拉丁方试验,研究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苜蓿:精料分别为0:40、15:25和30:10)对空怀期母羊的营养物质消化率、N利用效率、CH4排放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日粮中玉米秸秆为固定的60%DM,3组日粮等DE和CP。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DMI)、总能采食(GEI)、消化能采食(DEI)、代谢能采食(MEI)、能量平衡(EB)和氮存留(RN)无显着性影响;显着降低消化率、DE/GE和ME/GE,氮采食(NI)、尿N(UN)、UN/MN及尿中NH4+-N损失量,CH4排放、乙酸和乙/丙。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增加了瘤胃解蛋白质菌属(Proteiniclasticum)相对丰度,但降低了瘤胃球菌2属(Ruminococcus2)相对丰度。因此,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会减少消化率、CH4排放和UN损失,但能维持同样的DMI。3)黑麦鲜草或干草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12只年龄为3岁、体重为32.0±0.75 kg湖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空怀期母羊,进行2期的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苜蓿:精料分别为0:40、15:25和30:10)的试验。日粮中黑麦鲜草或干草为固定的60%DM,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日粮等DE和CP。AH15的消化率显着高于AH0和AH30,同时AH0和AH30之间无显着性差异;随着苜蓿替代精料水平的增加,乙酸和乙/丙比显着增加,但对CH4排放和N及能量利用效率无显着性影响。与干草日粮相比,鲜草日粮能显着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EB,瘤胃液的p H、乙酸和丙酸;降低丁酸和乙/丙,有减少CH4排放的潜力。苜蓿替代15%的精料和鲜草日粮有显着增加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的相对丰度。因此,15%苜蓿替代精料和饲喂鲜草日粮均能提高消化率,且不会增加CH4排放。4)空怀期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测定和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根据3个消化代谢试验的81只空怀期母羊的能量利用效率的数据及45只羊的绝食代谢数据,以测定维持代谢能需要量(MEm)、评估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及绝食代谢产热(FHP)是否会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通过EB和MEI数据或FHP数据得到的MEm为0.440或0.511 MJ/kg BW0.75。FHP和EB/MBW、ME/GE、ME/DE、EB/GEI和EB/MEI显着负相关,与CH4-E/GEI、HP/GEI和HP/MEI正相关。相比于AH0,AH15日粮降低了DEI、MEI和HP,但有同样高的EB和能量利用效率。因此,当前使用的饲养标准可能低估了绵羊的MEm。15%苜蓿替代水平和低的FHP挑选有增加能量利用效率的潜力。综上所述,适宜的管理措施能提高麦类牧草的可利用的养分。绵羊玉米秸秆型、黑麦型粗饲料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是可行的,且以15%比例为宜,总的粗饲料比例不宜超过75%。黑麦型粗饲料日粮中,黑麦鲜草日粮能提高营养物利用率,且有减少CH4排放的潜力。研究测得的空怀期母羊的MEm是0.440或0.511 MJ/kg BW0.75,这对指导绵羊生产具有重要的价值。

唐梦琪[4](2020)在《添加剂处理对花生秧青贮及其饲喂育肥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青贮花生秧发酵品质的影响,并将结果应用于裹包花生秧青贮生产中,比较花生秧青贮与花生秧干草对育肥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制作优质花生秧青贮及其在肉羊饲养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共进行以下五个试验:试验一: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0 g/t(CK2)、1 g/t(L1)、2g/t(L2)、3g/t(L3)、4g/t(L4)乳酸菌,每组 4个重复。青贮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L1组评定等级为2级尚好,其他处理组均为1级良好,处理组的pH值与CK2组无显着差异。处理组与CK2组相比氨态氮/总氮降低0.96%~9.34%,乳酸浓度随乳酸菌的添加量而增加,乳酸增加13.78%~29.33%,乙酸降低9.04%~16.47%,各组均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乳酸菌数量增加。干物质(DM)提高1.87%~3.48%,,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制剂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L3组乳酸含量较高,DM损失较少,CP含量高,对青贮花生秧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有一定改善。试验二: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0ml/t(CK1)、50 ml/t(EP1)、100 ml/t(EP2)、150 ml/t(EP3)、200 ml/t(EP4)复合酶制剂,每组4个重复。青贮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评定等级为2级尚好,其他处理组均为1级良好,随着酶制剂的增加,pH值和氨态氮/总氮呈降低趋势,处理组pH值降低0.86%~6.45%,氨态氮/总氮降低,乳酸含量增加,各组均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乳酸菌含量降低0.42%~6.66%,DM含量显着提高(P<0.05),CP 提高 3.15%~5.76%,NDF 和 ADF 含量显着降低(P<0.05),EP4 组 WSC 含量显着高于CK1组(P<0.05)。随着复合酶制剂的增加,青贮发酵品质提高,本试验中200 ml/t复合酶制剂处理组的青贮效果最好。试验三: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0 kg/t(CK1)、5kg/t(M1)、10 kg/t(M2)、15 kg/t(M3)、20 kg/t(M4)糖蜜,每组4个重复。青贮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品质评定对照组等级为2级尚好,处理组均为1级优良。随着糖蜜的增加,pH值降低,且显着低于CK1组(P<0.05),氨态氮/总氮降低11.06%~34.96%,乳酸含量升高11.00%~55.02%,乙酸降低15.38%~40.24%,各组均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处理组乳酸菌数量显着低于CK1组(P<0.05),CP含量升高0.41%~4.39%,NDF和ADF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WSC含量显着升高(P<0.05)。糖蜜的添加能够显着提高本身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本试验中,青贮效果随糖蜜的添加量而增加。试验四:添加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花生秧为原料,分别添加:10 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M-EP)、10 kg/t糖蜜+2 g/t乳酸菌(M-L)、200 ml/t酶制剂+2 g/t乳酸菌(EP-L)、10 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2g/t乳酸菌(M-EP-L),对照组为常规青贮(CK3),每组4个重复。青贮3、7、14、30、60 d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60 d时进行感官品质评定。结果表明:感官品质评定对照组等级为2级尚好,其他处理组均为1级优良,随着花生秧青贮时间的延长,pH呈先下降再升高后略有降低,乳酸菌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M-EP-L组的pH值在各青贮阶段均显着低于CK3组和EP-L组。氨态氮/总氮随青贮时间延长升高,试验第14、30、60 d时,CK3组和EP-L组氨态氮/总氮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各组青贮中乳酸含量在第3d时达到较高水平,乙酸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试验第60 d时,M-EP-L组乳酸含量最高,显着高于CK3组(P<0.05)。各组DM在青贮第3天时含量最高。CP、NDF和ADF随青贮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WSC含量随青贮时间延长而下降,在青贮60 d时M-EP-L组的WSC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本试验中,除酶制剂和乳酸菌混合添加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其他处理组均提高了花生秧的青贮品质,其中10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2g/t乳酸菌添加组的青贮效果最佳。试验五: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8只体重相近[(28.4±1.3)kg]、健康状况良好的4月龄左右断奶湖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6只羊。预试期15天,正式期56天。在相同精料条件下,对照组以花生秧干草,试验组以相同干物质的裹包复合添加剂花生秧青贮为粗饲料。在试验周期的第1、29、56天称重并采集血液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全期,两组间的ADG、ADFI和F/G均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全期育肥羊血清TP、GLU、ALB、GLB、ALB/GLB、CHO、HDL-C和LDL-C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期第56天,对照组BUN显着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期第28、56天,对照组TG显着低于试验组(P<0.05)。综上所述:花生秧青贮中添加适宜的复合酶制剂、糖蜜,或糖蜜与其他添加剂(乳酸菌、复合酶制剂)混合均可改善其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其中10kg/t糖蜜+200 ml/t酶制剂+2 g/t乳酸菌添加组效果最佳。在肉羊生产中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的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但能显着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尿素氮含量(P<0.05),有利于提高机体脂肪、蛋白质的利用率。

田可[5](2020)在《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菌群、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提出在肉牛生产中,由于缺乏优质牧草资源,生产者常常通过饲喂高精料日粮来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会导致瘤胃代谢紊乱,引起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瘤胃内不耐受低pH值的细菌大量死亡后释放其细胞壁上的内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影响肉牛健康和生长性能。菊粉作为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等有益菌的发酵底物,可抑制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达到优化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作用;尤其是菊粉有可能通过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而减少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副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在高、低精料日粮中添加菊粉,探讨菊粉对肉牛瘤胃发酵和菌群、炎症反应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旨在为菊粉在肉牛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取24头体况接近、初始体重为319±8.4kg的西门塔尔×鲁西杂交牛,分为4组,每组6头牛,每头为1个重复。试验采用2×2处理,分为两种日粮类型和两种菊粉添加水平,日粮类型包括低精料日粮(LCD,精粗比为40:60)和高精料日粮(HCD,精粗比为60:40),日粮中菊粉添加量为0或2%。共有4个试验组:LCD组饲喂低精料基础日粮,HCD组饲喂高精料基础日粮,LCIN组在低精料基础日粮中添加2%的菊粉,HCIN组在高精料基础日粮中添加2%的菊粉。试验期42 d,预试期7 d。每日0700和1700喂料,试验牛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结束采集粪便、瘤胃液和血液,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菌群和炎症反应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HCD 比 LCD有更高的末重、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P<0.05),以及更低的料肉比(P<0.001);添加菊粉显着提高了末重和日增重(P<0.05),降低了料肉比(P=0.005)。(2)添加菊粉显着增加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HCD中添加菊粉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总磷的消化率(P<0.05),而LCD中添加菊粉对两者的表观消化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3)相对于LCD,HCD显着降低了瘤胃pH值和乙酸浓度(P<0.05),提高了丙酸、异丁酸和戊酸的浓度(P<0.05);添加菊粉显着降低了瘤胃pH值(P=0.009),提高了瘤胃中丙酸、丁酸和异丁酸的浓度(P<0.05)。(4)HCD显着降低了瘤胃菌群OTU值(P=0.02),同时降低了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P<0.05);高、低精料日粮中添加菊粉对瘤胃菌群的影响不同,HCD中添加菊粉显着提高了瘤胃菌群OTU值(P<0.05),对四种alpha多样性指数(ACE、Chaol、Shannon和Simpson)均表现出显着提高的作用(P<0.05),LCD中添加菊粉显着降低了瘤胃菌群OTU值(P<0.05),除显着降低了 Shannon指数外(P<0.05),对其他三种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5)在门水平上,HCD显着提高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P<0.05),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HCD提高了夏普氏菌属(Sharpea)、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的丰度(P<0.05),降低了普氏菌属(Prevotella)的丰度(P<0.05);添加菊粉显着提高了拟杆菌门的丰度(P<0.001),降低了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P<0.05)。(6)相对于LCD,HCD显着提高了血液和瘤胃液中LPS的浓度(P<0.001);HCD中添加菊粉显着提高了瘤胃LPS浓度(P<0.05),对血液LPS浓度影响不显着(P>0.1)。(7)HCD提高了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P<0.05),同时提高了 C反应蛋白、触珠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的浓度(P<0.05),添加菊粉对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浓度影响均不显着(P>0.05)。(8)添加菊粉提高了瘤胃内LPS浓度(P=0.014),但是对血液LPS浓度影响不显着(P=0.158)。综上所述,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中添加2%菊粉,均能够提高育肥肉牛末重,降低料肉比。HCD中添加菊粉能够提高瘤胃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从而优化菌群的组成与比例;LCD中添加菊粉能够调节瘤胃菌群结构,增加瘤胃中丙酸/乙酸的比例。但日粮中添加菊粉不能减轻因饲喂高精料所造成的育肥肉牛机体炎症反应。

刘清锋[6](2020)在《34月龄犊牛蛋白质需要及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研究》文中认为犊牛是成年牛的基础,日粮中的蛋白水平对于犊牛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探索最适合犊牛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于后备牛培育及后续生产性能有着积极的意义。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日粮中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60%~80%在瘤胃内降解。从初生到断奶是犊牛瘤胃功能形成的关键时期。瘤胃上皮的发育水平直接影响瘤胃功能的发挥。翻译肿瘤调节蛋白(TCTP)是物种间高度保守的一种蛋白,能够通过调控细胞生长相关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研究TCTP在瘤胃上皮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拓宽对瘤胃发育分子机制的了解,探索瘤胃发育的调控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3~4月龄犊牛适宜日粮蛋白水平;以湖羊为模式动物,研究了瘤胃发育,探索了TCTP在反刍动物瘤胃上皮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功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对3~4月龄中国荷斯坦犊牛生长性能、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3~4月龄的中国荷斯坦犊牛的适宜日粮蛋白水平。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的(84.77±3.0 kg)断奶犊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饲喂能量(NE)水平为6.82 MJ/kg,蛋白水平分别为19.00%、21.00%和23.00%的三种日粮,分析日粮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饲喂19.00%、21.00%和23.00%三种蛋白水平日粮后,试验全组的日增重分别为1.19±0.16 kg/d、1.23±0.16 kg/d、1.24±0.13 kg/d,组间差异不显着;日粮蛋白水平对犊牛体斜长显着影响(P<0.05),23.00%蛋白组显着大于19.00%蛋白组;血清尿素氮含量随着日粮水平的增加而显着提高(P<0.01),23.00%蛋白组显着大于21.00%、19.00%蛋白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随着日粮水平的增加而显着提高(P<0.01),23.00%蛋白组显着大于19.00%蛋白组;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总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等的影响不显着;粗蛋白、干物质、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随日粮蛋白质水平提高而减低(P<0.05),19.00%蛋白组显着大于23.00%蛋白组。综合试验犊牛日增重、体尺指标、血液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等各方面的因素,19.00%蛋白水平的日粮对于3~4月龄犊牛最为合适。2.断奶前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和TCTP在瘤胃上皮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本实验旨以羊为模式动物,研究了断奶前瘤胃发育和TCTP对瘤胃上皮的细胞增殖作用。选取D0、D30、D45、D60的健康、体重相近的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瘤胃后背囊。结果表明:从初生到60日龄,羔羊瘤胃重和瘤胃乳头逐渐生长发育,其瘤胃乳头长度在60日龄达到4169.0±174.2μm,与10月龄的湖羊瘤胃乳头长度(4664.1±131.2μm)没有显着差异(P<0.05)。瘤胃乳头长度在30到45日龄阶段的生长速度最快,而30日龄时瘤胃液中乙酸/丙酸比例达到13.29,之后该比例随着日龄增长而下降且瘤胃生长速度下降。TCTP的蛋白表达水平从0日龄到45日龄逐渐升高,并在45日龄时达到高峰,在60日龄时又显着下降(P<0.05);30日龄和45日龄基底层细胞中Ki67阳性细胞的比例最高,45日龄略低于30日龄,但没有显着差异,在60日龄基底层细胞Ki67阳性细胞的比例显着低于30日龄和45日龄(P<0.05);Akt磷酸化水平在初生瘤胃上皮细胞中最低,在30日龄和45日龄中逐渐升高,到60日龄时又略微降低。综上所述,30至45日龄是瘤胃上皮生长发育的高峰。瘤胃上皮基底层细胞的增殖水平与TCTP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TCTP可能通过磷酸化Akt促进瘤胃上皮基底层细胞的增殖。本研究提示,3~4月龄犊牛的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9.00%;30至45日龄是瘤胃上皮生长发育的高峰,该阶段瘤胃液中乙酸/丙酸比例最高,60日龄瘤胃上皮基本发育成熟;TCTP可能通过磷酸化Akt促进瘤胃上皮基底层细胞的增殖。

王辉[7](2019)在《引进澳洲奶牛在宝鸡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鲜奶和奶制品的需求增加,我国的优秀奶牛比例和牛奶产量都大幅度增长。但是在现代化奶牛养殖中,我国本地饲养的奶牛的产奶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高质量需求,而引进的高产澳洲奶牛的利用可以提高奶牛各方面的生产性能,所以引进澳洲奶牛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本试验按同一种饲养水平设立引进澳洲奶牛和本地中国荷斯坦奶牛两个试验组,通过记录统计各项指标,分析引进澳洲奶牛与本地荷斯坦牛的差异性,研究引进澳洲奶牛在本地的适应性;按不同饲养水平设立引进澳洲奶牛三个组(规模牛场、标准化奶牛小区、散养户),采取分组观察和实际测量的方法,对宝鸡市引进的澳洲奶牛在不同饲养管理方式下的体型外貌、繁殖性能、后代发育、产奶性能、适应性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为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和常见病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案,为宝鸡市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资料,开发澳洲奶牛的生产潜能,提高其整体生产水平。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与本地荷斯坦牛相比,引进澳洲奶牛的一胎成年牛体型较为窄小,繁殖能力略低,其中引进澳洲奶牛的复配率(26.76%)比本地荷斯坦牛低8.24%,产犊率(83.47%)比本地荷斯坦牛低11.66%,且差异显着(P<0.05)。在产奶性能方面,引进澳洲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高峰期产奶量和305天产奶量均高于本地荷斯坦牛(P<0.05),其中引进澳洲奶牛的乳脂率比本地荷斯坦牛高0.37%,乳蛋白率高0.16%,高峰期产奶量高出15.81%,尤其是305天产奶量可达到5.9吨,高出本地荷斯坦牛6.35%,但是体细胞数差异不显着。引进澳洲奶牛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冷、热应激能力即极端气温条件下产奶量可达8kg以上,与本地荷斯坦牛基本一致。2.通过对引进澳洲奶牛不同饲养方式下差异性的对比,在体型外貌上规模场组、小区组和散养户组的引进澳洲奶牛均无显着优势;在繁殖能力方面,规模场组引进澳洲奶牛发情最早(11.38月龄,301.58kg)、配种最早(14.80月龄)、配种体重最轻(341.61kg),配种效果也较好,复配率为16.7%,且显着高于散养户组奶牛(P<0.05);规模场组引进澳洲奶牛在乳脂率(3.96%)、乳蛋白率(3.27%)、高峰期产奶量(26.4kg)和305天产奶量(6.75吨)上均显着优于小区组(P<0.05),生产性能明显较好。3.经过本试验高效养殖技术实施后,引进澳洲奶牛的淘汰率下降4.13%(P<0.05),发病率下降2.72%,其中乳房炎、营养代谢病、肢蹄病和产后病分别降低了0.82%、0.51%、0.76%、0.63%。复配率降低10.06%,产犊率由83.47%上升为95.28%,提高了11.81%(P<0.05)。乳蛋白率和305天产奶量分别可达到3.30%和6.7吨,而其产地澳洲奶牛的乳蛋白率和305天产奶量分别为3.0%~3.2%和6.0~6.2吨,引进澳洲奶牛超过了产地澳洲奶牛的区间最高值。综上,引进澳洲奶牛的产奶性能高于本地荷斯坦牛,且规模场养殖的澳洲奶牛生产性能更高,应用本试验开发的高效养殖技术后其性能进一步提高。

胡丹丹[8](2019)在《不同精粗比日粮下奶牛瘤胃发酵与菌群结构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选取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个重复;分别饲喂高精粗比组日粮(HC组,60:40)和饲喂低精粗比组日粮(LC组,40:60)。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下奶牛瘤胃发酵与菌群结构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旨在为实际养殖生产中配制合理的日粮配比提供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对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HC组中丙酸浓度极显着高于LC组(P<0.01);乙酸/丙酸值极显着低于LC组(P<0.01);TVFA、丁酸和乙酸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但乙酸浓度较LC组降低。瘤胃NH3-N浓度和pH,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二: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菌群的影响。在细菌的门水平上,LC组中拟杆菌门、纤维杆菌门、厚壁菌门、SR1、疣微菌门、软壁菌门、TM7、黏胶球形菌门、迷踪菌门丰度均极显着高于HC组(P<0.01),变形菌门和螺旋菌门丰度极显着低于HC组(P<0.01)。在细菌的属水平上,HC组中瘤胃球菌属、纤维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琥珀酸菌属丰度显着或极显着低于LC组(P<0.05或P<0.01),但密螺旋体属和粪球菌属丰度极显着高于LC组(P<0.01),而对于普雷沃氏菌属丰度两组差异不显着,但HC组丰度高于LC组(P>0.05)。在真菌门水平上,HC组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均极显着高于LC组(P<0.01),而被孢霉亚门丰度极显着低于LC组(P<0.01)。在真菌属水平上,HC组中5种酵母菌属、瘤胃壶菌属、新美鞭菌属、菌生格孢菌、瘤胃真菌属丰度均极显着或显着高于LC组(P<0.01或P<0.05),但根囊鞭菌属、枝梗鞭菌属、厌氧鞭菌属、曲霉属和念珠菌均较极显着或显着低于LC组(P<0.01或P<0.05)。试验三: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在KEGG代谢通路上,两组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上,其中HC组瘤胃微生物注释在淀粉和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上的基因丰度高于LC组,而在丙酮酸代谢上低于LC组。从CAZy功能分析来看,在GH家族中,LC组中纤维降解酶和半纤维素降解酶家族GH5、GH9、GH8、GH11和GH16丰度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HC组(P<0.05或P<0.01);GH3和GH32丰度低于HC组。在CBM家族中,LC组CBM6和CBM50丰度显着高于HC组(P<0.05);CBM32丰度显着低于HC组(P<0.05)。对于CE家族,HC组CE12和CE8的丰度显着或极显着高于LC组(P<0.05或P<0.01),而CE7的丰度极显着低于LC组(P<0.01)。试验四: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综合血清生化指标的结果,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无显着影响(P>0.05)。综上所述,与低精粗比日粮相比,高精粗比日粮在维持产奶需要的前提下,在瘤胃中快速降解发酵,使得瘤胃pH值降低,抑制部分纤维降解菌的生长,降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活性酶丰度,促进大量产酸菌的增殖,提高淀粉和蔗糖等碳水化合物酶丰度,影响瘤胃微生态的平衡和瘤胃发酵性能,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营养代谢能力,因此配制合理的精粗比日粮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李海庆[9](2019)在《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脂CLA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其产品的共轭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而提高人体健康。滩羊是宁夏地区传统主养绵羊品种,提高滩羊肉品质的营养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为原料,分五个试验,研究了其对滩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瘤胃发酵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及体组织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通过检测体组织脂肪酸相关酶基因mRNA丰度和瘤胃液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揭示不同来源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脂共轭亚油酸调控作用及合成机理的影响,为滩羊肉品质调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试验一滩羊日粮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适宜添加比例的研究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中分别添加0%、1%、2%、3%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采用体外发酵技术,培养0、3、6、12、24h,检测每个时间点的产气量、pH、NDF、NH3-N、BCP、VFA各项指标,利用这几项指标计算不同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筛选出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适宜的添加比例。MFAEI评定结果显示,添加2%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的值最高,其次是3%组,最后是1%组。结果表明,这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原料对瘤胃发酵指标效果比较一致,2%是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最适宜的添加比例。试验二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3月龄左右、体重相近的滩羊公羔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单栏饲养,分别设为对照组、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的添加量均为日粮干物质的2%,日粮精粗比为50:50,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发现,饲喂2%的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日粮的各组滩羊日增重均能达到150g以上,三个处理组的干物质采食量、胴体重、净肉重、尾脂重、骨肉比、屠宰率、GR值、眼肌面积、系水力、熟肉率、pH45min、大理石纹、滴水损失45min、滴水损失24 h、肉色a、肉色b值、肉色L值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表明添加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适宜,对滩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没有不良影响。试验三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组织脂肪酸的影响采集各组滩羊的瘤胃液、血浆、背最长肌、皮下脂肪,检测采集样品的脂肪酸含量,结果发现,大豆油组、裂壶藻粉组背最长肌中的c9,t11 CLA含量显着提高(P<0.05),亚麻油组背最长肌中的c9,t11 CLA含量有一定提高(P>0.05),三个处理组背最长肌的C18:1 t-11(TVA)含量极显着提高(P<0.01),裂壶藻粉组背最长肌中的DHA显着升高(P<0.01);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和裂壶藻粉组皮下脂肪中的c9,t11 CLA显着提高(P<0.05),皮下脂肪TVA极显着提高(P<0.01),各组皮下脂肪的t10,c12CLA差异不显着(P=0.078),裂壶藻粉组皮下脂肪的DHA显着提升(P<0.01)。结果表明,饲喂2%大豆油、亚麻油和裂壶藻粉,均能提高羔羊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的TVA和c9,t11 CLA含量;亚麻油、裂壶藻粉能提高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的DHA含量。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和裂壶藻粉组血浆中的c9,t11 CLA、t10,c12CLA、TVA含量显着升高(P<0.01),亚麻油组、大豆油组C18:0显着升高(P<0.01),而裂壶藻粉组C18:0显着降低(P<0.01),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瘤胃生物氢化与亚油酸、亚麻酸并不相同。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和裂壶藻粉组瘤胃液中的c9,t11 CLA、t10,c12CLA、TVA含量均显着上升(P<0.01),表明瘤胃液中存在着生成c9,t11CLA、t10,c12CLA的微生物,是体内c9,t11 CLA生成的重要途径。四个试验组瘤胃液、血浆、皮下脂肪、背最长肌的TVA和c9,t11 CLA含量都呈现相同趋势,裂壶藻粉组>大豆油组>亚麻油组>对照组,表明裂壶藻粉的CLA合成效果最好,大豆油次之,亚麻油最低。本研究发现三个处理组的瘤胃液的TVA、c9,t11 CLA均和皮下脂肪的c9,t11 CLA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的TVA和c9,t11 CLA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表明,滩羊体内c9,t11 CLA含量可能是有两部分来源,一是瘤胃生物氢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c9,t11 CLA被机体吸收,二是吸收进入体内的TVA通过组织内源酶生成c9,t11 CLA,在脂肪、肌肉组织沉积。试验四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内CLA代谢通路的影响采集各组滩羊血清、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多项生化指标及体组织FAS、LPL、SCD、ACC的mRNA表达丰度,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代谢影响及体内CLA的合成机理。结果发现,饲喂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血清胰岛素含量显着降低(P<0.05),瘦素显着提升(P<0.05),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的代谢与胰岛素、瘦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饲喂亚油酸、亚麻酸能提高血清中NEFA、TG、LDL、HDL(P<0.05),饲喂裂壶藻粉NEFA、TG、LDL、HDL略有下降(P>0.05),表明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亚油酸、亚麻酸体内代谢有着较大的差异,裂壶藻粉较大豆油、亚麻油对机体健康更为有利。饲喂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对SOD、CAT、GSH-Px影响不大(P>0.05),但均会引起羔羊血清MDA明显升高(P<0.05),表明添加亚油酸、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滩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大,但对体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的肝脏组织SCD显着下降(P<0.05),FAS、ACC、LPL差异不大(P>0.05),肌肉组织、皮下脂肪的LPL、SCD、ACC、FAS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表明饲喂不饱和脂肪酸滩羊体组织的c9,t11 CLA生成与肝脏组织的SCD表达有关。试验五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相关氢化微生物的影响宰前分别采取各组滩羊瘤胃液,检测瘤胃液细菌、pH、VFA、NH3-N等指标,研究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瘤胃代谢的影响及CLA的合成机理。结果发现,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的瘤胃液pH和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瘤胃NH3-N浓度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总VF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大豆油组、裂壶藻粉组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亚麻油组略有下降(P>0.05);而乙酸、丙酸、丁酸的分子比例并没有下降,大豆油组、亚麻油、裂壶藻粉组的乙酸/丙酸变化不大(P>0.05),表明添加2%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对羔羊瘤胃内环境影响较小。大豆油组和亚麻油组的瘤胃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溶纤维丁酸弧菌)、Pseudobutyrovibrio(假丁酸弧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表明瘤胃Butyrivibrio、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Pseudobutyrivfbrio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亚油酸、亚麻酸的c9,t11 CLA合成,瘤胃生物加氢是羔羊体内c9,t11 CLA合成的重要途径。裂壶藻粉组Butyrivibrio、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Pseudobutyrivibrio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表明参与滩羊瘤胃二十二碳六烯酸生物氢化的微生物与亚油酸、亚麻酸有较大区别,可能存在二十二碳六烯酸生物氢化特定的微生物。综上所述,日粮中分别添加2%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对滩羊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无不良影响,对瘤胃主要发酵指标影响不大,能增加血液氧化反应,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较大。添加2%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可以明显提升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血浆、瘤胃液中的TVA、c9,t11 CLA含量,裂壶藻粉的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大豆油,亚麻油最差。另外,裂壶藻粉、亚麻油均能显着提高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的DHA,提高羊肉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大豆油组、亚麻油组、裂壶藻粉组的肝脏组织SCD显着下降,表明羔羊组织CLA合成与肝脏内源Δ9去饱和酶表达有关。瘤胃内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溶纤维丁酸弧菌)、Pseudobbtyrivibrio(假丁酸弧菌属)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c9,t11 CLA的合成,但参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生物氢化的微生物可能与亚油酸、亚麻酸不同。

吕中旺[10](2018)在《基于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的秸秆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文中指出本研究根据中国玉米、水稻和小麦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种植情况,调研了3种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的资源分布状况;通过营养成分分析及动物饲养实验,评估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秸秆饲料的利用价值,以及作为“低能饲料”在干奶期奶牛饲喂中的应用价值;并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秸秆及其组合类型、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提高秸秆饲料体外降解率及对瘤胃纤维分解菌的影响。为我国不同地区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秸秆饲料在干奶期奶牛瘤胃内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试验一,调研中国15个省(区、市)的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资源分布状况;其中,河南、四川、湖北、江苏和安徽5省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对上述五省的玉米、水稻和小麦秸秆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不受地域影响,且优于小麦秸秆;小麦秸秆的营养价值受地域影响,河南省的小麦秸秆粗蛋白含量最高,营养价值优于其他省份。试验二,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不同秸秆及其组合类型的体外降解率。试验分为6个处理组:玉米秸秆组、水稻秸秆组、小麦秸秆组、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50%玉米秸秆+50%小麦秸秆组,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组。结果表明,单一秸秆中,玉米秸秆组的体外降解率较高,饲喂价值最优;组合秸秆中,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和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组的MCP产量较高,具有较高的饲喂价值。试验三,研究不同组合类型秸秆饲料体外发酵对奶牛瘤胃纤维分解菌丰度的影响。试验处理同试验二。结果表明,单一秸秆和组合型秸秆的瘤胃主要纤维分解菌丰度差异显着;其中,单一秸秆,尤其是小麦秸秆处理组中,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丰度较高;组合型秸秆,尤其是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和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组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反刍兽真细菌丰度较高。试验四,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秸秆饲料体外降解率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酶组;50%玉米秸秆+50%小麦秸秆+酶组;水稻秸秆+酶组。试验期为6 d。结果表明,50%玉米秸秆+50%小麦秸秆组+酶组的发酵效果最好;另外,与试验二(未添加复合酶制剂处理组)结果相比,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利于提高发酵液中VFA含量,降低pH和NH3-N浓度,同时提高日粮中干物质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试验五,旨在研究秸秆作为“低能饲料”对干奶期奶牛饲喂的影响。试验采用32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燕麦草(对照组,CK)、玉米秸秆(CS)、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CS+RS)和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RS+WS)型日粮。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三种秸秆日粮均不影响干奶期及产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不显着,产犊后常见疾病发病率差异不显着。综上,我国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不受地域影响,小麦秸秆的营养价值受地域影响,且三者中,玉米秸秆的饲喂价值最高。三种秸秆单独饲喂和组合饲喂都会对纤维分解菌数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日粮中采用50%玉米秸秆+50%水稻秸秆组或50%水稻秸秆+50%小麦秸秆均可以获得较高的饲喂价值。另外,添加纤维素酶能够显着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在一定条件下,三种作物秸秆可以替代国产燕麦草作为粗饲料来源在干奶牛日粮中使用。

二、泌乳期奶牛的日粮组成和精料配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泌乳期奶牛的日粮组成和精料配比(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量元素概述
    1.2 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1.3 微量元素代谢机制
    1.4 微量元素生物学功能
        1.4.1 铁的生物学功能
        1.4.2 铜的生物学功能
        1.4.3 锌的生物学功能
        1.4.4 锰的生物学功能
        1.4.5 硒的生物学功能
    1.5 微量元素产品发展
    1.6 有机微量元素概述
    1.7 有机微量元素特点
        1.7.1 吸收效率高、稳定性强
        1.7.2 生物学效价高
        1.7.3 绿色、环境友好
    1.8 有机微量元素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1.8.1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8.2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8.3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8.4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1.8.5 有机微量元素对反刍动物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0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微量元素状态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1.2 试验日粮
        2.1.3 饲养管理
        2.1.4 样品采集与测定分析
        2.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2.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2.2.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血清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2.2.4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血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2.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状态的影响
        2.3.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3.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排泄的影响
        3.2.3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沉积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复合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瘤胃液中微量元素浓度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4.3.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瘤胃液微量元素状态的影响
    4.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奶牛热应激环境的定义及评估方法
        1.2.2 热应激对奶牛采食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1.2.3 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1.2.4 热应激对奶牛消化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1.2.5 热应激对奶牛繁殖性能及胎内犊牛发育的影响
        1.2.6 热应激对奶牛血液代谢的影响
        1.2.7 热应激缓解措施的研究进展
    1.3 铬的利用现状
        1.3.1 铬的来源、吸收及排泄
        1.3.2 铬的安全性
        1.3.3 铬的生物学功能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设计与试验材料
    2.2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2.3 试验数据与样品采集
        2.3.1 饲料样品的采集
        2.3.2 产奶量及乳样的采集
        2.3.3 血样的采集
        2.3.4 粪样与尿样的采集
        2.3.5 瘤胃液的采集
    2.4 指标测定
        2.4.1 温湿度指数
        2.4.2 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的测定
        2.4.3 采食量的测定
        2.4.4 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2.4.5 乳成分的测定
        2.4.6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2.4.7 粪样、尿样与乳样中铬含量的测定
        2.4.8 瘤胃发酵指标与瘤胃细菌区系的测定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期温湿度指数
    3.2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3.3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5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3.5.1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血液抗氧化及肝脏损伤的影响
        3.5.2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血液糖代谢、脂代谢影响
        3.5.3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血液氮代谢的影响
        3.5.4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敏感指标的影响
    3.6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铬排放的影响
    3.7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3.8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3.8.1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影响
        3.8.2 基于OTU的Venn图分析
        3.8.3 香农指数曲线(Shannon Index)
        3.8.4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3.8.5 瘤胃细菌门分类水平分析
        3.8.6 瘤胃细菌属分类水平分析
4 讨论
    4.1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的影响
    4.2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4.3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4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
        4.4.1 脂代谢
        4.4.2 氮代谢
        4.4.3 糖代谢
        4.4.4 激素类指标
        4.4.5 抗氧化能力及肝脏损伤
        4.4.6 HSP70
    4.5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铬排放的影响
    4.6 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4.6.1 瘤胃发酵参数
        4.6.2 瘤胃细菌群落多样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3)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刈割期/刈割茬次对麦类牧草品质的影响
        1.2.2 精粗比和牧草品质对采食量的影响
        1.2.3 精粗比和牧草品质对消化率的影响
        1.2.4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1.3.1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刈割期/刈割茬次对麦类牧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刈割牧草来源
        2.2.2 瘤胃降解试验设计
        2.2.3 营养成分测定
        2.2.4 尼龙袋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及能氮平衡计算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牧草主要营养成分
        2.3.2 品种和利用方式对牧草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影响
        2.3.3 品种和刈割时间对牧草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影响
        2.3.4 不同品种的适宜利用方式和最佳刈割期
        2.3.5 牧草品质与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相关性关系
        2.3.6 用牧草品质预测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
    2.4 讨论
        2.4.1 利用方式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2.4.2 刈割茬次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2.4.3 刈割期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2.4.4 牧草品质对其瘤胃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设计和日粮
        3.2.2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3.2.3 呼吸代谢仓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采食量和消化率
        3.3.2 能量利用效率
        3.3.3 氮采食、排泄和利用
        3.3.4 CH4排放
        3.3.5 瘤胃发酵参数
        3.3.6 瘤胃微生物
    3.4 讨论
        3.4.1 采食量和全肠道消化率
        3.4.2 氮利用率
        3.4.3 CH4排放
        3.4.4 瘤胃发酵参数
    3.5 小结
第四章 黑麦鲜草或干草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和日粮
        4.2.2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4.2.3 呼吸代谢仓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采食量和消化率
        4.3.2 能量利用效率
        4.3.3 氮采食、排泄和利用
        4.3.4 CH4排放
        4.3.5 瘤胃发酵参数
        4.3.6 瘤胃微生物
    4.4 讨论
        4.4.1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
        4.4.2 干草和鲜草
    4.5 小结
第五章 空怀期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测定和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5.2.2 代谢仓测定
        5.2.3 样品收集与样品测定
        5.2.4 维持代谢能需要量计算方法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数据概况
        5.3.2 MEm的线性回归方程
        5.3.3 能量利用效率和FHP的线性相关性关系
        5.3.4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5.4 讨论
        5.4.1 维持能测定
        5.4.2 能量利用效率和FHP的线性相关性关系
        5.4.3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添加剂处理对花生秧青贮及其饲喂育肥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国外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肉羊产业的发展
        1.3 粗饲料对肉羊产业的发展
    2 花生秧的研究现状
        2.1 花生秧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2.2 花生秧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2.2.1 花生秧在羊生产上的应用
        2.2.2 花生秧在牛生产上的应用
        2.3 花生秧的利用方式
        2.3.1 花生秧干草
        2.3.2 青贮花生秧
        2.3.3 微贮花生秧
    3 青贮饲料的研究进展
        3.1 青贮发酵过程
        3.2 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因素
        3.3 青贮品质评定
    4 青贮添加剂
        4.1 青贮添加剂分类
        4.2 乳酸菌制剂
        4.3 酶制剂
        4.4 糖类添加剂
    5 引言
        5.1 研究背景
        5.2 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花生秧青贮感官评定
        2.2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花生秧青贮感官评定
        2.2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酶制剂对花生秧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花生秧青贮感官评定
        2.2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添加不同水平糖蜜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青贮原料
        1.1.2 试验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样品制备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添加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2 添加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组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喂裹包青贮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ABSTRACT

(5)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菌群、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1.1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诱因
        1.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菌群的影响
    2 瘤胃异常代谢产物内毒素
        2.1 内毒素的产生和理化性质
        2.2 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
        2.3 内毒素引起的代谢疾病及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 使用益生元防治瘤胃亚急性酸中毒
        3.1 益生元的使用现状
        3.2 菊粉的结构、理化特性以及在防治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上的潜力
第三部分 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第四部分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处理
        1.2 试验日粮组成
        1.3 样品采集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2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4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瘤胃菌群的影响
        2.5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瘤胃液和血液内毒素浓度的影响
        2.6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3.2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4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瘤胃菌群的影响
        3.5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血液和瘤胃液内毒素浓度的影响
        3.6 不同比例(高、低)精料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
第五部分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目录

(6)34月龄犊牛蛋白质需要及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犊牛培育研究进展
        1.1 犊牛培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 犊牛培育的意义
    2 犊牛生长发育的营养调控
        2.1 日粮蛋白水平对后备牛的影响
        2.2 影响蛋白质代谢的因素
    3 犊牛蛋白质需要量研究进展
    4 反刍动物瘤胃的发育
        4.1 瘤胃上皮组织的基本结构
        4.2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的因素
    5 翻译调节肿瘤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5.1 抗凋亡作用
        5.2 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生长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3~4月龄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和日粮
        1.2 试验动物分组及管理
        1.3 样品采集和处理
        1.4 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蛋白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日粮蛋白水平对犊牛体尺指标的影响
        2.3 日粮蛋白水平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日粮蛋白水平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3 讨论
        3.1 日粮蛋白水平与犊牛生长性能的关系
        3.2 日粮蛋白水平与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
        3.3 日粮蛋白水平对犊牛消化代谢的影响
第三章 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和TCTP在瘤胃上皮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动物样本采集
        1.3 试验设计
        1.4 仪器设备与试剂
        1.5 试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湖羊瘤胃上皮RNA的提取结果
        2.2 RNA浓度和纯度检测
        2.3 不同时期瘤胃上皮组织形态学分析
        2.4 TCTP对瘤胃上皮细胞增殖作用
        2.5 TCTP促进瘤胃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
    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引进澳洲奶牛在宝鸡地区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的主要品种简介
        1.1.1 国外主要奶牛品种
        1.1.2 国内主要奶牛品种
        1.2 奶牛的生长发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2.1 奶牛生长发育研究概况
        1.2.2 影响奶牛生长发育性能的主要因素
        1.3 奶牛的繁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3.1 奶牛繁殖性能概况
        1.3.2 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
        1.4 奶牛的生产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1.4.1 奶牛生产性能研究概述
        1.4.2 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1.5 奶牛的营养水平研究进展
        1.5.1 奶牛所需要的蛋白水平
        1.5.2 奶牛所需要的维生素
        1.5.3 奶牛所需要的矿物质
        1.6 奶牛的常见病概述
        1.6.1 地方性牛白血病
        1.6.2 奶牛乳腺炎
        1.6.3 牛痘病毒感染
        1.6.4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试验研究
    第二章 引进澳洲奶牛与本地奶牛体尺外貌及生产性能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繁殖性能测定
        2.1.3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测定
        2.1.4 产奶性能测定
        2.1.5 冷热应激能力测定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与繁殖性能差异性比较
        2.2.2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差异性比较
        2.2.3 产奶性能差异性比较
        2.2.4 冷热应激差异性对比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饲养方式对引进澳洲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牛场
        3.1.2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繁殖性能测定
        3.1.3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测定
        3.1.4 产奶性能测定
        3.1.5 不同的产奶水平下日粮组成的平衡性
        3.1.6 引进澳洲奶牛常见病发病情况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一胎成年牛体型外貌与繁殖性能差异性比较
        3.2.2 一胎后代体重、体尺的差异性比较
        3.2.3 产奶性能差异性比较
        3.2.4 不同的产奶水平日粮组成的平衡性
        3.2.5 引进澳洲奶牛常见病发病情况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对引进澳洲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实施规模化高效养殖技术
        4.1.3 奶牛性能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引进澳洲奶牛意外损伤情况
        4.2.2 引进澳洲奶牛繁殖情况
        4.2.3 本地杂交一代犊牛与产地纯种犊牛体重、体高、胸围比较
        4.2.4 本地澳洲奶牛、产地澳洲奶牛产奶性能比较
        4.2.5 养殖技术实施前后澳洲奶牛常见病发病率比较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不同精粗比日粮下奶牛瘤胃发酵与菌群结构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
    1.3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4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1.5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反刍动物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
    6.1 结论
    6.2 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1.1 血清Ca浓度的测定
    1.2 血清P浓度的测定
    1.3 血清TP浓度的测定
    1.4 血清ALP活性的测定
    1.5 血清中BUN浓度的测定
    1.6 血清中AST活力的测定
    1.7 血清中GLU浓度的测定
    1.8 血清中Mg浓度的测定
    1.9 血清中INS浓度的测定
致谢
作者简介

(9)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脂CLA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脂肪酸的分类及作用
        1.2.1 脂肪酸的分类
        1.2.2 n-6多不饱和脂肪酸
        1.2.3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1.3 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的影响及在瘤胃中的代谢
        1.3.1 脂肪酸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1.3.2 脂肪酸在瘤胃中的代谢
    1.4 CLA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1.4.1 CLA的结构
        1.4.2 CLA的生理作用
    1.5 CLA的来源及反刍动物合成途径
        1.5.1 CLA的食物来源
        1.5.2 反刍动物CLA合成途径
    1.6 反刍动物CLA合成营养调控
        1.6.1 饲喂植物油
        1.6.2 饲喂鱼油和微藻
        1.6.3 调控瘤胃内环境
        1.6.4 草原放牧
        1.6.5 其他影响因素
    1.7 微藻及其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滩羊日粮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适宜添加比例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1.3 试验设计
        2.1.4 样品采集与人工瘤胃装置
        2.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6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豆油最佳添加比例的筛选
        2.2.2 亚麻油最佳添加比例的筛选
        2.2.3 裂壶藻粉最佳添加比例的筛选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3.1.3 日粮组成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日增重的影响
        3.2.2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体尺指标的影响
        3.2.3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组织脂肪酸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日粮组成及试验设计
        4.1.2 试验材料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2.2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皮下脂肪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2.3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浆脂肪酸的影响
        4.2.4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液脂肪酸的影响
        4.2.5 组织中TVA、c9,t11 CLA含量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3.2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皮下脂肪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3.3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血浆脂肪酸的影响
        4.3.4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瘤胃液脂肪酸的影响
        4.3.5 组织中TVA与c9,t11 CLA含量相关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内CLA代谢通路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日粮组成及试验设计
        5.1.2 试验材料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2.2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2.3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肌肉SCD、FAS、LPL和ACC基因表达的影响
        5.2.4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肝脏SCD、FAS、LPL和ACC基因表达的影响
        5.2.5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皮下脂肪SCD、FAS、LPL和ACC基因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
        5.3.1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3.2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3.3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组织LPL、ACC、SCD、FAS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及相关氢化微生物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日粮组成及试验设计
        6.1.2 试验材料
        6.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6.1.4 数据统计与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6.2.2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相关氢化微生物的影响
    6.3 讨论
        6.3.1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6.3.2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相关氢化微生物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总体结论
        7.1.1 滩羊日粮大豆油、亚麻油、裂壶藻粉适宜添加比例的研究
        7.1.2 饲喂不饱和脂肪对滩羊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7.1.3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组织脂肪酸的影响
        7.1.4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机体CLA代谢通路的影响
        7.1.5 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CLA代谢通路的影响
    7.2 创新点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基于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的秸秆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1.3 秸秆的主要营养学价值
    1.4 秸秆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1.5 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进展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研究
    2.1 试验一 我国三种作物秸秆资源普查及其营养价值分析
        2.1.1 引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试验二 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评价三种作物秸秆饲料的体外降解率
        2.2.1 前言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试验三 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不同秸秆粗饲料对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
        2.3.1 前言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4 讨论
        2.3.5 小结
    2.4 试验四 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评价复合酶制剂对秸秆体外降解率的影响
        2.4.1 前言
        2.4.2 材料与方法
        2.4.3 结果与分析
        2.4.4 讨论
        2.4.5 小结
    2.5 试验五 干奶期饲喂秸秆类饲料对奶牛产后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5.1 前言
        2.5.2 材料和方法
        2.5.3 结果与分析
        2.5.4 讨论
        2.5.5 小结
第3章 总体讨论
第4章 全文结论
    4.1 论文总体结论
    4.2 创新点
    4.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泌乳期奶牛的日粮组成和精料配比(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D]. 翁玉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丙酸铬对热应激环境下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杨金泽.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3]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D]. 王春梅. 兰州大学, 2020(01)
  • [4]添加剂处理对花生秧青贮及其饲喂育肥羊效果研究[D]. 唐梦琪.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5]日粮添加菊粉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菌群、炎症反应的影响[D]. 田可. 西南大学, 2020(01)
  • [6]34月龄犊牛蛋白质需要及反刍动物瘤胃发育研究[D]. 刘清锋.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7]引进澳洲奶牛在宝鸡地区的适应性研究[D]. 王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8]不同精粗比日粮下奶牛瘤胃发酵与菌群结构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D]. 胡丹丹. 宁夏大学, 2019(02)
  • [9]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滩羊体脂CLA调控作用及机理研究[D]. 李海庆. 宁夏大学, 2019
  • [10]基于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的秸秆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D]. 吕中旺.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标签:;  ;  ;  ;  ;  

泌乳奶牛日粮组成及精料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