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一、学习领会学会会议精神 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文献综述)

孙贵林[1](2020)在《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民主思想,既是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理论指南,也是因应世情、国情与党情变化的必然结果,还是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最终产物。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邓小平理论研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1923年6月旅法勤工俭学到积极投身于革命武装斗争,是酝酿萌发阶段;二是1952年7月调往中央以后从支持将经济建设提到重要地位、重视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到关注分配问题、主张根据劳动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资的高低、贯彻平等和自由原则,是积极探索阶段;三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支持农村开展的生产责任制改革到要求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打破单一所有制结构以及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是初步形成阶段;四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强调“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到1992年春南巡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以及确立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价值目标,是成熟完善阶段。邓小平的经济民主思想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主要表现为:其一,经济民主的制度保障是所有制、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最重要标志,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促进的经济成果的公平分配是经济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基本目标。其二,经济民主的基本任务是经济管理民主化。经济民主要求人民在经济活动中拥有独立的经济自主地位,享有自主的经济管理权和经济利益权。“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民主集中制”、“责、权、利相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既注重推进宏观经济的民主管理,处理好党政关系、上下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又注重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使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其三,经济民主的关键环节是经济决策民主化。在经济决策的过程中,要从民主制定、民主执行、民主检验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全面推进经济决策民主化。即在经济决策制定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必要条件,群众路线是基本方法,民主集中制是重要保证;在经济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是动力之源,“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是必然选择,“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重要原则;在经济决策检验过程中,“实践”是唯一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具体标准。其四,经济民主的实践成效是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即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转变、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转变、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转变。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表现为: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物质前提是发展生产力,价值诉求是人民自主,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与民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其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努力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积极推动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的民主化进程,积极推动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民主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

谭中[2](2019)在《A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已成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重要手段,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日益完善,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两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至2018年),全国共审计领导干部21万多名,其中党政领导干部20多万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6000多名。根据2019年7月新修订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定义,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因此,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全面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必然要求。本论文首先对与本题目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之后引用了目前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数据,选取审计署派出局审计管辖范围的单位,以A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案例,对其审计主客体、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实施过程、审计报告进行分析,以小见大,找出目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责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期望今后更好指导审计署派出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目前国内对省市县及国企、高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审计署派出局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研究几乎没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引。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审计署派出局审计的党政领主要导干部的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均涉密,因此在案例中笔者进行脱密脱敏处理,对单位名称、职能和相应数据做了替换,无法使用真实数据。

冀睿[3](2019)在《立宪政治与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生长》文中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审计制度源自于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立宪政治的发展中,审计制度得到了重要的改造,从传统迈向了现代化的演进道路。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家动荡,政局起伏。随着欧风美雨的影响,立宪救国成为主流话语体系的共识。在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审计制度拉开了改革的帷幕,接受了立宪政治的现代化改造,并受制于国家宪制的整体布局和权力分配。本文旨在立宪政治的视角下,以我国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审计制度变迁为研究对象,在近代中国立宪政治的发展中,探讨审计制度的生长和变化的轨迹;分析立宪政治对审计制度的改造,对立宪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审计制度生长路径进行梳理;同时,将立宪政治作为审计制度创设和成长的框架和动力,解释近代中国各种审计制度从选择、创立到演变的根本原由,探讨各种审计权力配置模式及制度构造与宪制之间的关系;寻求审计制度演变的深刻意涵,揭示审计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为贯彻这一意旨,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导言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缘由,梳理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阐释。第一章,立宪政治与审计制度的塑造。本章对审计制度的兴起和改造进行了研究,特别是结合英、法、德三国的宪制发展背景,分析了审计制度的兴起,并就英、法、德三国的立宪政治发展对于审计制度的改造进行了探讨。本章还分析了立宪政治中的审计权型构,对于审计权的立法配置模式、司法配置模式、行政配置模式和独立配置模式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此外,本章从人民主权、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代议制、税收的合法性控制四个方面研究了审计制度对立宪政治的支撑性,审计制度不仅接受了立宪政治的改造,也对立宪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对西方国家的立宪政治与审计制度之间关系的揭示,将为近代中国立宪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审计制度构建及改造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第二章,晚清立宪的筹谋与审计制度之构想。伴随着晚清立宪政治的发展,西方近代审计制度被引入中国。本章探讨了晚清立宪背景下的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发生基础,并从立宪政治之诉求、统一财权的刺激以及治理贪腐之需要三个方面分析了预备立宪对于审计制度的需求。本章还深入地阐述了晚清政府对于域外审计制度模式的权衡与选择,探讨了日本审计制度对晚清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并分析了晚清政府构建独立型审计制度的原因。此外,本章还对于晚清预备立宪中的审计制度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研究了预备立宪中审计制度构想的超越与缺憾。晚清审计制度的改革设想虽然未能付诸实践,但对于晚清政府从财政视角认识和理解宪制体系的运行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也为此后民国时期审计制度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参照和比较。第三章,共和立宪与审计制度的再造。在西方近代审计制度的影响下,北京政府完成了晚清预备立宪时期未完成的谋划,建立了共和制背景下的新型审计制度。本章对北京政府时期的审计制度创设和变迁进行了研究,结合北京政府时期的时局发展,对北京政府初期审计制度的缺失和再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本章还分析了审计制度的入宪尝试以及在宪制中的初创,共和宪制体系中的审计制度不再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国家工具,已成为保障人民的财政知情权、财政监督权和财政问责权的利器。此外,本章结合北京政府时期的立宪风潮,分析了宪制的变迁对审计制度的重要影响,探讨了不同宪制下权力的整体布设对于审计制度变化的影响。北京政府时期审计制度的演进历程,为国民政府五权宪制下的审计制度续演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第四章,五权宪法下审计制度的嬗变。本章对五权宪法体系下的审计制度变迁进行了深入考查。结合五权宪法理论体系,本章对孙中山先生的审计制度构想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监察制度和审计制度之间的关系,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的监察型审计制度凝聚着中西审计制度的不同特色,统合了行政监察和财政监督,弥补了监察机关在财政监督领域的不足。本章深入研究了国民政府时期“监审合一”制度的初创,并对初创后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章还对初创后的“监审合一”制度和“监审分立”制度之间的往复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五权宪制的建立,阐述了这一时期有关审计权力配置的论争,研究了“监审合一”制度在宪制体系中的确立和发展。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生长的思考。本章对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贡献进行了总结和思索,分析了审计制度在财政监督与制约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从提升监察效能、预算执行的财经监察以及审计问责方面阐释了审计制度对于推动监察制度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阐述了不同的政治结构和审计权力配置对于审计制度发展的影响,并对近代中国“监审合一”制度的历史发展和变迁进行了回顾和思考。此外,本章还分析了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对现行审计制度变革的可能性启示,通过对我国现行审计制度发展的检视,分析了审计机关和监察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对审计制度的历史发展的借鉴,探讨了现行行政型审计制度的未来改革路径,以推动审计制度在我国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路寒[4](2018)在《Q县政府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行政府审计制度。虽然审计制度建立的年份很长,但是审计制度的内涵和外延仍有一些模糊之处。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能够为我国政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为考察干部提供更为明确的标准。近年来,Q县审计局在依法行使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实践中,大胆尝试探索,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引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督促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政”和“勤政”,不能“待政”和“懒政”。紧扣单位财务收支的中心环节,聚焦大事要事,关注热点难点,重点审查审计对象在任期内承诺的民生、市政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绩效型经济责任的工作经验,推动了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受审计体制机制、审计思维、审计方式和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行政干预过多、审计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审计人员的开放思维需加强和大数据审计未深入基层等诸多问题。为此,论文从健全审计体制机制、完善审计队伍人才建设和改善审计方法方面,提出了改进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对策和建议。论文运用调查研究法,通过查阅图书文献、实地调研和个人访谈,获取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的详实资料数据;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客观总结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成效,探讨改善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欧阳妍彦[5](2018)在《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党十九大的召开,“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理念精神愈发深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医疗技术以及医疗新政策都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对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系统建立与改善的研究也日益重要且迫在眉睫。当前我国没有完备的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已出台的各类法规相对松散、针对性不强;而理论领域也缺乏对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系统性研究。对此,本文不仅弥补了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而且从多维视角设计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突出公益性、有行业针对性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并提出了建议,对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满足当下制度需求与促进公立医院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是基于多视角的制度设计,以及实用性制度成果。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立足当前新时代背景,通过对现行政策进行梳理与对比研究,厘清了公立医院领导干部及其经济责任的概念,明确了直接责任、主管责任与领导责任的划分;然后通过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官方网站有关的新闻素材,探究了当前各省市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并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接着,结合对审计部门、财政监督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的深度访谈,从监督部门角度了解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困难与有关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范围内各省各级公立医院及相关监督部门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与结果,立足国家审计机关、财政监督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和公立医院多个视角,分析了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并从法制系统、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设计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的建议,最终得出《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这一实用性成果。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概述,第三章是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第四章是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法制设计,第五章是运行机制的设计,第六章是监督机制设计;最后是结论与展望。

苏琦[6](2016)在《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重大问题》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为了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全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并着重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定位、审计理念内容及方式方法创新、审计项目的具体组织管理、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置、审计报告的改革、审计评价的针对性实用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提炼。

一合,薛景辰[7](2013)在《红脸——国家审计在行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审计长说,审计是免疫系统。百姓说,他们是国财的守护神。像关公一样,威风凛凛,把守财门。红脸,赤胆,忠心。——题记序章当郭明勤走进省长办公室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冲动,一种"分享"的冲动。对,是分享,不是来汇报,也不是来呼吁,是来分享和交流。分享什么呢?那时,他刚上任三个月,还没有后来的那些政绩,也没有后来的那些甘苦和震撼,更没有那些希望和失望。那时,除了在机关院子里走来走

高宏峰[8](2013)在《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为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在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财政、金融、审计、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要求,围绕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这个主题,总结2012年财务审计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工作思路,研究部署2013年的重点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2012年的工作回顾2012年是实施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严峻的交通运输融资形势,部党组研究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保重点、促稳定"的发展思路,先后四次组织召开党组会、部务会研究对策,多次与银监会、财政部领导沟通,落实有关政

刘家义[9](2013)在《探索规律 勇于创新 推动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文中认为●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刊编辑部,李霞,张莹,肖菲,杨晓雷,刘铁,胡建春,司马江泓,朱燕华,杨志永,马力,张新国,李寿媛,郭晋红[10](2003)在《践行“三个代表” 推进审计的跨越式发展——署领导赴特派办宣讲和调研活动侧记》文中研究表明

二、学习领会学会会议精神 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领会学会会议精神 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2 相关概念解析
    0.3 研究现状分析
        0.3.1 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3.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0.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1章 体系生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形成背景和过程
    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背景
        1.1.1 时代背景:世情、国情与党情出现新变化
        1.1.2 历史镜鉴:对二战后各主要国家经济实践的深刻反思
        1.1.3 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1.1.4 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经济民主思想
    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形成过程
        1.2.1 酝酿萌发阶段
        1.2.2 积极探索阶段
        1.2.3 初步形成阶段
        1.2.4 成熟完善阶段
第2章 制度保障: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民主
    2.1 所有制与经济民主
        2.1.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经济民主的根本前提
        2.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经济民主内涵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
        2.2.1 经济主体的基本含义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民主内涵
    2.3 分配制度与经济民主
        2.3.1 重新确立物质利益原则
        2.3.2 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拨乱反正
        2.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经济民主内涵
第3章 基本任务:经济管理民主化
    3.1 经济管理民主化的提出
    3.2 经济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
        3.2.1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原则
        3.2.2 “民主集中制”原则
        3.2.3 “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3.2.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2.5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原则
    3.3 宏观经济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3.1 给政府分权:处理好党政关系
        3.3.2 给地方分权:处理好上下关系
        3.3.3 给企业分权:处理好政企关系
        3.3.4 给集体经济组织分权:处理好政社关系
    3.4 企业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进
        3.4.1 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3.4.2 让职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第4章 关键环节:经济决策民主化
    4.1 经济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4.1.1 经济决策在党和政府决策中的地位
        4.1.2 经济决策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1.3 经济决策的重要作用
    4.2 经济决策民主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3 经济决策民主制定
        4.3.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决策制定的必要条件
        4.3.2 群众路线:经济决策制定的基本方法
        4.3.3 民主集中制:经济决策制定的重要保证
    4.4 经济决策民主执行
        4.4.1 “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经济决策执行的动力之源
        4.4.2 “鼓励试,允许看,不争论”:经济决策执行的必然选择
        4.4.3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经济决策执行的重要原则
    4.5 经济决策民主检验
        4.5.1 “实践”:经济决策检验的唯一标准
        4.5.2 “三个有利于”:经济决策检验的具体标准
第5章 实践成效:经济行为的民主化变迁
    5.1 生产行为从行政调控向自主经营的变迁
        5.1.1 计划体制时期行政调控下的生产
        5.1.2 改革开放后生产向自主经营的转变
    5.2 交换行为从计划调拨向市场配置的变迁
        5.2.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拨下的交换
        5.2.2 改革开放后交换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5.3 分配行为从平均主义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
        5.3.1 计划体制时期平均主义下的分配
        5.3.2 改革开放后分配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转变
    5.4 消费行为从计划调节向适度可持续的变迁
        5.4.1 计划体制时期计划调节下的消费
        5.4.2 改革开放后消费向适度可持续的转变
第6章 理论解析: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和特点
    6.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要旨
        6.1.1 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制度基础
        6.1.2 中国共产党:经济民主的领导核心
        6.1.3 发展生产力:经济民主的物质前提
        6.1.4 人民自主:经济民主的价值诉求
        6.1.5 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民主的终极目标
    6.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特点
        6.2.1 坚持经济与民主的统一
        6.2.2 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6.2.3 坚持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统一
        6.2.4 坚持经济自由与经济平等的统一
        6.2.5 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6.2.6 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第7章 现实观照: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7.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7.1.1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7.1.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是持续推进经济民主事业的重要指南
    7.2 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7.2.1 进一步创设有利于经济民主的政治法律环境
        7.2.2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管理民主化进程
        7.2.3 全面深入推动经济决策民主化进程
        7.2.4 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A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贡献与不足
        1.4.1 研究贡献
        1.4.2 研究不足
2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定义
        2.1.2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2 国家治理理论
    2.3 与审计相关的内容
        2.3.1 审计目标
        2.3.2 审计重点
        2.3.3 审计程序
        2.3.4 审计的主要特征
3 A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情况
    3.1 A单位概况
        3.1.1 A单位基本情况
        3.1.2 A单位预决算情况
        3.1.3 A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本情况
    3.2 审计准备阶段
        3.2.1 审计组组成
        3.2.2 合理安排人员分工
        3.2.3 确定审计重点内容
    3.3 审计实施阶段
        3.3.1 具体实施步骤
        3.3.2 主要经验做法
    3.4 审计完成阶段
        3.4.1 审计报告
        3.4.2 审计建议
4 A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审计对象的覆盖面不全
        4.1.2 审计程序不够完善
        4.1.3 审计评价不够准确
        4.1.4 审计效果不够理想
    4.2 原因分析
        4.2.1 未出台统一的审计指南
        4.2.2 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4.2.3 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
        4.2.4 人才队伍缺失
5 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5.1 与其他类型审计整合
    5.2 推行任中审计
    5.3 建立健全评价指标
    5.4 深化审计结果运用
    5.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6 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立宪政治与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生长(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一章 立宪政治下审计制度的塑造
    一、立宪政治与审计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审计制度的发端
        (二)审计制度的兴起
        (三)立宪政治对审计制度的改造
    二、立宪政治中的审计权型构
        (一)审计权的立法配置模式
        (二)审计权的司法配置模式
        (三)审计权的行政配置模式
        (四)审计权的独立配置模式
    三、审计制度对立宪政治的支撑
        (一)审计制度对人民主权原则的践行
        (二)审计制度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三)审计制度与代议制的关联
        (四)审计制度对税收的合法性控制
第二章 晚清立宪的筹谋与审计制度之构想
    一、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发生基础
        (一)君主立宪的时代背景
        (二)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传统资源
    二、预备立宪对于审计的制度需求
        (一)立宪政治对审计的诉求
        (二)统一财权的刺激
        (三)治理贪腐的迫切需求
    三、晚清政府对域外审计制度模式的权衡与选择
        (一)晚清政府对域外审计制度模式的权衡
        (二)晚清政府对域外审计制度模式的选择
    四、预备立宪中的审计制度设计思路
        (一)预备立宪中审计制度的总体设计思路
        (二)预备立宪中审计制度的具体设计
    五、预备立宪中审计制度构想的超越与缺憾
        (一)预备立宪中审计制度构想的超越
        (二)预备立宪中审计制度构想的缺憾
第三章 共和立宪与审计制度的再造
    一、共和政治的初定
    二、审计制度设立之曲折
        (一)审计制度缺失的缘由
        (二)审计制度重置的起因
        (三)审计制度的再现
        (四)审计制度入宪的尝试
    三、宪制中审计制度的引入
        (一)宪制的变化
        (二)审计制度的宪法初创
    四、立宪风潮下审计制度的起伏
        (一)“曹锟宪法”中审计制度的变化
        (二)审计制度的演进
第四章 五权宪法下审计制度的嬗变
    一、五权宪法体系的构思
        (一)五权宪法体系的架构
        (二)五权宪法体系中的审计制度构想
    二、从“监审合一”到“监审分立”
        (一)“监审合一”制度的初现
        (二)“监审分立”制度的重置
    三、“监审合一”制度的续演
        (一)“监审合一”制度的重现
        (二)“监审合一”制度的延续
        (三)“监审合一”制度的确定
第五章 对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生长的思考
    一、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贡献与反思
        (一)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贡献
        (二)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反思
    二、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对我国现行审计制度的可能性启示
        (一)我国现行宪制中的审计制度现状检视
        (二)我国现行宪制中的监察制度重塑对审计制度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审计制度对我国现行审计制度变革之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Q县政府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
        2.1.1 审计的内涵
        2.1.2 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2.1.3 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别
        2.1.4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2.2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依据
        2.2.1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3 政府审计组织理论
    2.3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模型
        2.3.1 审计风险模型
        2.3.2 标杆对比模型
        2.3.3 杜邦分析评价模型
        2.3.4 平衡计分卡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3.1 Q县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3.1.1 审计评价的发展
        3.1.2 审计方式的发展
        3.1.3 审计执行的发展
    3.2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措施
        3.2.1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出台的政策
        3.2.2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措施
        3.2.3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的成绩
    3.3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3.3.1 审计部门权力缺少独立性
        3.3.2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大
        3.3.3 审计人与对象关系难协调
        3.3.4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依据不充分
        3.3.5 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不理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成因
    4.1 审计体制不健全
        4.1.1 审计制度越位缺位
        4.1.2 用行政管理代替业务管理
        4.1.3 用经验和习惯代替规范和标准
    4.2 审计机制不完善
        4.2.1 审计计划统筹机制仍未建立
        4.2.2 审计技术不完善
        4.2.3 审计作用未有效发挥
    4.3 审计人员素质亟待加强
        4.3.1 缺乏开放思维
        4.3.2 缺乏创新思维
        4.3.3 专业审计人才队伍急需加强
    4.4 审计方法不配套
        4.4.1 学习培训不到位
        4.4.2 大数据审计未深入基层
        4.4.3 审计手段需更新升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Q县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5.1 健全审计体制
        5.1.1 把握审计改革的新方向
        5.1.2 减少行政干预
        5.1.3 建立审计工作指南
    5.2 完善审计机制
        5.2.1 建全审计计划统筹机制
        5.2.2 提高审计技术
        5.2.3 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5.3 加强审计队伍人才建设
        5.3.1 审计人员需要开放思维
        5.3.2 鼓励审计人创新
        5.3.3 加强专业审计人才队伍
    5.4 改善审计方法
        5.4.1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
        5.4.2 深入开展基层的大数据审计
        5.4.3 更新升级审计手段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理论分析法
        1.4.3 深度访谈法
        1.4.4 问卷调查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受托经济责任
        2.1.2 经济责任审计
        2.1.3 公立医院领导干部
        2.1.4 制度与制度设计
    2.2 理论依据
        2.2.1 公共委托代理理论: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理念
        2.2.2 权力制约监督理论: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中枢
        2.2.3 公共产品理论: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 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3.1 相关政策法规对比研究
        3.1.1 法规梳理
        3.1.2 概念界定
    3.2 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研究
        3.2.1 政策法规执行情况新闻整理
        3.2.2 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小结
    3.3 深度访谈
        3.3.1 访谈概况
        3.3.2 结果归纳与分析
    3.4 问卷调查
        3.4.1 调查问卷设计
        3.4.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4.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5 公立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现状评述
        3.5.1 审计时效滞后
        3.5.2 责任难以界定
        3.5.3 审计结果难以落实
        3.5.4 缺乏统一、量化的评价标准
        3.5.5 审计队伍存在不足
第四章 法制设计
    4.1 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法制设计基本原则
        4.1.1 普适性
        4.1.2 公平性
        4.1.3 相对稳定性
        4.1.4 灵活性
        4.1.5 效率性
    4.2 公立医院领导干部法制现状研究
        4.2.1 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依据的法制基础
        4.2.2 公立医院经济责任法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法制设计建议
        4.3.1 体系构建建议
        4.3.2 《细则》框架建议
第五章 运行机制设计
    5.1 组织领导
    5.2 人员配置
        5.2.1 设立专职机构
        5.2.2 “专业矩阵式”专家库
    5.3 审计范围
    5.4 审计内容
        5.4.1 评价内容全面量化
        5.4.2 评价内容突显公益性
    5.5 评价程序与实施
        5.5.1 审计实施程序
        5.5.2 审计实施要点
    5.6 审计方法
        5.6.1 常规审计方法
        5.6.2 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审计方法
    5.7 审计结果与运用
        5.7.1 审计评价与审计报告
        5.7.2 审计结果运用
    5.8 后续审计
        5.8.1 机制落实
        5.8.2 后评价整改
第六章 监督机制设计
    6.1 监督体系
        6.1.1 政府部门监督
        6.1.2 卫生计生部门监督
        6.1.3 社会监督
    6.2 惩罚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
附录2: 福建省财政监督检查局访谈记录
附录3: 福州市审计局访谈稿
附录4: 福建省卫计委访谈记录
附录5: 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6)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重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定位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的基础环节
    (二)经济责任审计是同级党委、政府完善经济决策、实现良好治理的参谋助手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准确选拔使用好干部的同盟军
    (四)经济责任审计是同级党委政府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排头兵。
二、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转型问题
    (一)打破“凡离必审”的认识误区和思想禁锢
    (二)构建以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和其他审计为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业态
    (三)突出审计重点,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全覆盖
    (四)转型的突破口
三、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升级问题
    (一)审计理念的全方位创新
    (二)审计内容的全面创新
    (三)审计思路和技术方法手段的全面创新
    (四)审计组织方式的全面创新
    (五)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全面创新
四、关于高度重视经济责任项目的审前调查问题
五、关于开好经济责任审计进点会问题
    (一)严格规范审计进点会的程序和内容
    (二)参会人员确定
    (三)会场设置
    (四)履职能力及履职效果测评
六、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组织实施问题
    (一)深化“一个认识”
    (二)设立“两面镜子”
    (三)体现“三个负责”
    (四)立足“五个出发点”
    (六)重点审视党政“一把手”的七大职责
七、关于用粗筛子与细筛子方法妥善处置审计发现问题
八、关于审计中揭示和发现问题的处置原则
九、关于审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问题
十、关于审计报告的深化和改革问题

(8)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为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在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2年的工作回顾
    (一) 努力扩大资金来源, 稳步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二) 调整优化资金支出结构, 促进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三) 强化财务管理, 严控交通运输建设资金风险。
    (四) 加强审计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3年面临的形势
    (一) 坚持稳中求进, 努力推动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
    (二) 适应政策调整, 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发展筹资机制。
    (三) 增强创新意识, 积极推进财务审计工作科学管理。
三、2013年的工作重点
    (一) 着力探索改进筹资机制, 提高财务保障水平。
    (二) 着力优化资金分配结构, 提高财务保障质量。
    (三) 着力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财务保障效率。
    (四) 着力夯实财务审计工作基础, 提高财务保障能力。

(9)探索规律 勇于创新 推动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012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2013年要着力从五个方面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

四、学习领会学会会议精神 进一步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邓小平经济民主思想研究[D]. 孙贵林. 湘潭大学, 2020(12)
  • [2]A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研究[D]. 谭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7)
  • [3]立宪政治与近代中国审计制度的生长[D]. 冀睿.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4]Q县政府绩效型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D]. 路寒. 燕山大学, 2018(03)
  • [5]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研究[D]. 欧阳妍彦. 福州大学, 2018(03)
  • [6]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重大问题[J]. 苏琦. 中国审计评论, 2016(02)
  • [7]红脸——国家审计在行动[J]. 一合,薛景辰. 中国作家, 2013(12)
  • [8]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为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的财务保障——在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高宏峰. 交通财会, 2013(04)
  • [9]探索规律 勇于创新 推动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化发展[J]. 刘家义. 人民论坛, 2013(07)
  • [10]践行“三个代表” 推进审计的跨越式发展——署领导赴特派办宣讲和调研活动侧记[J]. 本刊编辑部,李霞,张莹,肖菲,杨晓雷,刘铁,胡建春,司马江泓,朱燕华,杨志永,马力,张新国,李寿媛,郭晋红. 中国审计, 2003(19)

标签:;  ;  ;  ;  ;  

学习领会会议精神 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