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用药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用药要注意什么?

一、新生儿用药需注意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杜博冉,李轶凡[1](2021)在《中国妊娠用药登记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妊娠用药登记研究是针对已上市药物妊娠期暴露风险的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通过建立妊娠用药登记制度,可针对临床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具有妊娠毒性的药物,或无相关妊娠风险资料的药物进行安全性观察,对妊娠期药物暴露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妊娠用药登记制度,中国药学会组织专家针对我国开展妊娠用药登记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及特殊性、妊娠用药登记研究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对我国妊娠用药登记制度的建立及具体步骤进行研究,讨论并制定此共识。

陈海琴[2](2021)在《临床药师基于血药浓度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指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作为首个三环糖肽类天然抗生素,是众多权威指南推荐的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一线药物,但其治疗窗窄,在临床治疗期间发现其存在个体间差异,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本研究拟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临床药师在万古霉素治疗期间的临床意义,再构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异常风险的定量评价模型,最后根据Bayesian反馈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度的比值(area under the curve/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AUC/MIC),比较万古霉素谷浓度达标(10~20μg/m L)及24 h内AUC/MIC达标(≥400 h)时的预测治疗效果与实际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更适合中国患者的TDM靶目标,从而完善个体化用药指导流程,为实现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评估临床药师在干预万古霉素用药期间的临床意义;2.建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异常风险的定量预测模型,即列线图;3.确定在中国患者人群中适合临床药师TDM的靶目标,完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指导流程。研究方法:1.本研究收集某三甲教学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住院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信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患者病例,再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临床药师干预组(试验组)和临床药师未干预组(对照组)的混杂因素,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指标。2.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进行过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建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异常风险的定量评价模型,即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从而完善医院万古霉素的用药流程,实现个体化用药指导。3.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收集进行过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信息,将相关信息输入JPKD软件通过Bayesian反馈法计算得出清除率(clearance,CL),再计算MIC分别为0.5μg/m L、1μg/m L、2μg/m L和4μg/m L时的AUC/MIC值,最后比较万古霉素谷浓度达标(10~20μg/m L)及AUC/MIC达标(≥400 h)时的预测治疗效果与实际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筛选出更适合中国患者的靶目标。结果:1.在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共3850例住院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通过筛选及PSM后,每组各保留96例;PSM前存在8个混杂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仅存在1个混杂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结局指标的分析中,肌酐、万古霉素用药天数、天数占比、万古霉素成本以及成本占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列线图的构建部分,单因素分析中有17个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共8个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中;内部验证的AUC值为0.706,敏感度为57.38%,特异度为78.95%;外部验证的AUC值为0.527,敏感度为46.46%,特异度为61.33%。3.通过纳入排除标准,共213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Bayesian反馈法计算得到Vd和CL值,Vd的平均值为50.16±30.05 L,CL平均值为3.38±2.44 L/hr。当MIC=0.5μg/m L时,AUC/MIC=971.73±593.40 h;当MIC=1μg/m L时,AUC/MIC=485.86±296.70 h;当MIC=2μg/m L时,AUC/MIC=242.93±148.35 h;MIC=4μg/m L时,AUC/MIC=121.47±74.18 h。预测效果为:AUC/MIC(MIC=0.5μg/m L)>AUC/MIC(MIC=1μg/m L)>谷浓度>AUC/MIC(MIC=2μg/m L)>AUC/MIC(MIC=4μg/m L)。结论:虽然临床药师的临床获益不明显,但可根据构建的列线图模型以及确定的TDM靶目标(AUC/MIC),完善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用药流程,从而提高用药期间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

蒋思远,曹云[3](2021)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文中提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儿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儿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儿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夏世文,彭斯聪[4](2020)在《新生儿先天性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新生儿先天性结核是指由母亲妊娠期结核分枝杆菌经胎盘和脐带垂直传播,或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吞入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常于新生儿晚期发病,进展迅速,且病死率高,临床认识不足易误诊。现对新生儿先天性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促进该病的临床规范化诊治。

孙冲,张潇月,李燕,马姝丽[5](2020)在《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使用卡泊芬净治疗的新生儿IFI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8例使用卡泊芬净治疗的IFI患儿中,2例治愈(25%),6例显效(75%)。在用药过程中有2例患儿出现与用药有关的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现象。结论:卡泊芬净在新生儿IFI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未发现与其密切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应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祁文静[6](2020)在《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临床、遗传学及预后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新生儿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多种病因可引起新生儿惊厥,早期及时的病因诊断可指导治疗并改善预后,但9%的新生儿惊厥病因不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临床特征,在分子水平揭示不明原因惊厥的病因,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探讨影响远期神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对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分类与等级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类资料两组或多组比较采用c2检验。对不明原因惊厥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类资料使用c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远期神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104例新生儿惊厥患儿,其中不明原因组42例(40.4%),病因明确组62例(59.6%)。1)临床发作特征:42例不明原因患儿中21例(50.0%)惊厥首次发作发生于生后3天内,28例(69%)发生于生后1周内,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为微小型发作(40.1%),其次为强直型发作(31.0%)、阵挛型发作(16.7%),22例(52.4%)发作频率大于每天3次,22例(52.4%)发作停止于8-28天内,同病因明确者相比,惊厥首次发作时间、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发作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电图结果:42例不明原因患儿中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和视频脑电图(vEEG)的异常率分别为58.3%、60.0%,62例病因明确患儿中aEEG和vEEG异常率分别为52.3%、50.0%,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明原因组患儿不同发作类型aEE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E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儿同时完善了aEEG和vEEG,vEEG异常率(66.7%)高于aEEG(55.6%),2种方法联合监测时异常率为72.2%。3)头颅核磁(MRI)结果:42例不明原因患儿完善了头颅MRI,24例(57.1%)结果异常,2例考虑脑白质病变,2例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20例存在不同部位异常信号。4)药物治疗:42例不明原因惊厥患儿使用了苯巴比妥治疗,其中32例(78.6%)单用苯巴比妥治疗有效,3例(7.1%)2联用药完全无效,1例(2.4%)3联用药完全无效,1例生酮饮食治疗有效。5)基因结果:42例不明原因惊厥患儿接受基因检测者15例(35.7%),检测阳性率46.7%。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基因中ALPL、MUT基因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相关,SCN2A、KCNT1、SCN8A基因与癫痫性脑病相关,KCNQ2基因与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相关,SCN9A基因与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综合征相关。6)结局及预后影响因素:42例不明原因惊厥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24例(57.1%),预后不良组18例(42.9%),其中死亡8例(19.0%),惊厥复发4例(9.5%),生长发育落后8例(19.0%),癫痫6例(14.3%),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9例(21.4%),惊厥复发合并生长发育落后3例,癫痫合并死亡3例,癫痫合并生长发育落后3例。通过对两组患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惊厥发作停止时间(c2=18.069P=0.000)、vEEG(c2=4.033 P=0.025)、苯巴比妥疗效(c2=4.123 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异常vEEG(P=0.024 OR=7.857)、惊厥发作停止时间大于28天(P=0.001OR=7.466)是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远期神经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临床特征同病因明确的新生儿惊厥相比,未发现明显不同之处,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特征来明确诊断,临床中对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应在生后1周内加强监测,通过及时完善EEG、头颅MRI、基因检测来提高病因诊断率,及时调整治疗,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2)惊厥发作停止时间大于28天、异常视频脑电图是影响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远期神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上述2种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给予早期抗惊厥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定期随访。

贺芳[7](2020)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不良妊娠结局》文中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达19.0%~70%。妊娠合并SLE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狼疮复燃、流产、早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狼疮等。当SLE同时伴有特异性抗体如抗磷脂抗体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上升28.4%;伴有Ro/La抗体时,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2%。SLE缓解期在医生指导下计划妊娠、孕期严密监测、个体化及多学科管理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

王喆[8](2020)在《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患儿血液、脑脊液及无菌体液感染大肠埃希菌患儿共48例。总结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感染途径、有无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病前是否应用抗菌素、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有无呼吸机使用及大肠埃希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根据是否产生ESBLs分为产ESBLs组(18例)和非产ESBLs组(3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儿中男36例,女12例,男女比例3:1,年龄6小时至13岁(中位年龄8岁),其中≤28天患儿17例(占35.4%)。内科36例(占75%),外科12例(占25%)。48例患儿主要临床诊断:化脓性脑膜炎11例(合并血流感染7例,合并血流感染及尿路感染2例)。腹腔肠道感染13例(合并血流感染9例),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16例,脐部感染合并血流感染1例,单纯血流感染7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新生儿期患儿(9例),占本研究新生儿期患儿大肠埃希菌感染的64.7%。婴儿期尿路感染引起血流感染最多见,占本研究婴儿期患儿大肠埃希菌感染的77.8%。学龄期患儿以阑尾炎合并血流感染多见,占本研究学龄期患儿大肠埃希菌感染的60%。21例(43.8%)患儿存在基础疾病包括早产(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脐尿管瘘(3例)、肠发育异常(3例)、白血病(6例)。明确存在的感染途径占总数66.7%,包括尿路(18例)、肠道(13例)、脐部(1例)。10例(20.8%)患儿接受手术治疗。3例(6.3%)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单因素分析示存在基础疾病、院内获得感染、3月内住院史、细菌培养前抗生素使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培养前抗生素使用(OR=6.168,P=0.03)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产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其余药物的耐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5.56%、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56%、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56%,显示耐药率较低。产ESBLs、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TGC)均无耐药。结论:1.针对血液、脑脊液及无菌体液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中,我院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新生儿期化脓性脑膜炎比例高,婴儿期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比例高。2.ESBLs组和非ESBLs组在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外科手术、呼吸机使用及预后均无差异;存在基础疾病、院内获得感染、3月内住院史、细菌培养前抗生素使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培养前抗生素使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院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替加环素敏感性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应优先选用,应需注意避免使用耐药率高的抗菌药物,且应根据临床症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用药过程中应将儿科用药限制考虑在内。4.应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治疗中应分析临床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与传播,为患儿减轻负担与痛苦。

张璐[9](2020)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阿司匹林精准治疗策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在5%12%。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和子痫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可导致新发高血压伴多系统受累和损害甚至衰竭,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大于7万孕产妇死亡及大于50万新生儿和胎儿死亡。由于PE常伴随医源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因此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而一旦发病临床治疗效果有限。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原因仍处于探索阶段,有研究显示有PE病史的女性有25%65%可能再发PE,很多具有基础病变的孕妇均是妊娠后出现PE的高危人群,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妇,而对高危人群采用预防性治疗能够改善妊娠结局。目前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其用药安全性、有效药物剂量和是否存在药物抵抗等问题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应进行深入探讨。目的: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监测血小板聚集率,分析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孕期临床资料并观察疗效(子痫前期发生率、母婴结局等),进一步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预防子痫前期发生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对此类人群行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组群检测,分析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总结并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中的精准策略,最大限度发挥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改善母婴结局。方法:收集子痫前期高危人群55例作为研究对象(I组+II组),同期住院分娩的22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III组)。将高危组根据是否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分为高危干预组(I组40例)和高危未干预组(II组15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查患者风湿免疫抗体、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谱。I组患者于孕16周前使用阿司匹林75mg(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于用药后2周及孕28周分别复测血小板聚集率(AA和ADP),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同时于孕16-20周和孕28周分别测定一次胎盘生长因子;孕32周或分娩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分娩前24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同时取血检测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位点。II组患者对症支持治疗跟踪至妊娠结束。分析比较子痫前期高危人群血小板聚集率及母婴结局,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阿司匹林抵抗与敏感人群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讨论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结果: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2019年3月1日到2020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并住院分娩的55例PE高危患者(I组+II组),其中40例患者接受了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I组),包含既往早发子痫前期患者共20例(其中筛查出7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2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共1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共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共6例,慢性高血压患者共6例。将I、II、III组的数据进行t检验,年龄、孕次、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两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I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后分别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比较,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A下降幅度显着于ADP,但其中4例患者未能有效下降,发生了阿司匹林抵抗。比较I组患者持续应用阿司匹林至孕28周复测的血小板聚集率与阿司匹林仅使用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不同孕周下测定胎盘生长因子,统计这两个时期患者的合格率,结果显示82.50%、80%的患者分别在孕中期及孕晚期高于最低标准值。将I、II、III三组患者的PE发生率、分娩孕周、死胎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剖宫产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检验,II组患者的PE发生率及死胎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分娩孕周明显小于I组。另外,I组患者中PE再发为6例,这部分患者前次妊娠PE的发病孕周平均为32周左右,此次妊娠PE的发病孕周平均为34周左右。将I、II、III三组患者的新生儿转科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的新生儿转科率明显高于I组。另外本研究中I组全部新生儿未发现畸形以及与阿司匹林相关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高危干预组(I组)根据不同高危因素可分为(A组)典型或非典型APS患者,(B组)合并SLE或CTD的患者,(C组)慢性高血压患者,(D组)既往早发PE患者,四组患者的PE发生率、分娩孕周、死胎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转科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新生儿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正常且全部妊娠期间均未发现异常出血事件,PE高危患者及健康人群的产时出血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8)。I组(40例)患者中有36例对阿司匹林敏感,为AS组;有4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符合实验室诊断标准,表现为阿司匹林抵抗,为AR组;AR组与AS组COX-1 A842G、GPIIIa、P2Y1三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R组COX-1A842G位点未见基因多态性,全部基因型为AA,GPIIIa位点未见基因多态性,全部基因型为TT,P2Y1位点可见该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即GA、AA两种基因型。结论:1.子痫前期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子痫前期病史、慢性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抗磷脂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胎妊娠及糖尿病等,子痫前期存在一定的再发率,应当重视高危人群,做好免疫相关筛查。2.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高危妊娠人群中可以发挥一定的预防或推迟子痫前期发生时间的作用,从而改善母婴结局。3.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当进行血小板聚集率、胎盘生长因子等方面临床与生化监测,针对病情实行精准调控。4.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对阿司匹林可能普遍敏感,针对中国妊娠群体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有必要扩大人群数量或寻找新的基因位点得出更多结论。

刘金凤[10](2020)在《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苏州母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存活率及住院并发症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苏州母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资料进行收集,重点记录孕母既往孕产史、本次妊娠相关围产期因素,患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建立Excel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近五年共收治118例ELBWI,符合纳入标准95例。男婴43例,女婴52例,男:女=1:1.2。单胎59例,双胎36例;阴道分娩58例,剖宫产37例。95例婴儿胎龄在23~32+6周,平均胎龄(27.57±2.26)周;出生体重在490~980g,平均出生体重(837.68±109.28)g。95例婴儿中存活65例,死亡30例。存活组平均胎龄(28.09±2.14)周,平均出生体重为(867.85±94.32)g;死亡组平均胎龄(26.43±2.1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772.33±112.33)g。2.围产期主要情况:孕母不良孕产史53例(55.79%),采用辅助生殖技术28例(29.47%),妊娠期高血压25例(26.32%),胎膜早破(≥24h)21例(22.11%);使用产前激素51例(53.68%),手术室或产房插管28例(29.47%)。3.存活率:符合纳入标准95例,存活出院者65例,存活率为68.42%。从2015年至2019年ELBWI的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存活率也呈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ELBWI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2.1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7.37%)、败血症(41.05%)、早产儿视网膜病(40.00%)、动脉导管未闭(38.95%)、颅内出血(28.42%)、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22.11%)、呼吸暂停(21.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Ⅱ/Ⅲ期)(15.79%)、肺出血(15.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79%)。5.存活患儿并发症及治疗:将存活ELBWI分成2015~2017年和2018~2019年两组,比较两组间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早产儿视网膜病在2018~2019年的发生率低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2018~2019年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预防性使用咖啡因上高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预后影响因素:存活和死亡两组围产期因素及并发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存活组ELBWI的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均大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前激素的比例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双胎、1min Apgar评分0~7分、产房或手术室插管的比例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肺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胎龄<28周(OR=7.792,95%CI1.535~39.551,P=0.013)、出生体重<800g(OR=10.132,95%CI2.297~44.695,P=0.002)、双胎(OR=4.046,95%CI 1.081~15.143,P=0.038)以及肺出血(OR=9.006,95%CI1.586~51.151,P=0.013)是影响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LBWI存活率逐年提高,并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其存活率呈上升趋势。2.ELBWI的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住院时间长。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预防性咖啡因的使用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3.多种因素可影响ELBWI的预后,胎龄<28周、出生体重<800g、双胎及肺出血是影响ELBW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新生儿用药需注意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用药需注意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妊娠用药登记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共识制定背景
    1.1 概念及现状
    1.2 我国开展妊娠用药登记研究的必要性、紧迫性及特殊性
    1.3 妊娠用药登记研究的参与主体及经济学分析
        1.3.1 妊娠用药登记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
        1.3.2 妊娠用药登记研究的经济学分析
2 妊娠用药登记设计原则
    2.1 何时开始及何时终止
    2.2 登记招募及研究团队培训
    2.3 纳入排除标准
    2.4 样本量计算
    2.5 对照组选择
    2.6 数据收集及随访
        ①基本信息:
        ②此次妊娠基本信息:
        ③药物暴露信息:
        ④补充信息:
    2.7 妊娠结局判定及结果反馈
    2.8 伦理审查
3 妊娠用药登记制度的建立流程
4 总 结
共识专家组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附件1 妊娠用药登记信息记录表
附件2 孕早期妊娠用药登记信息
附件3 孕中期及孕晚期妊娠用药登记信息
附件4 妊娠结局信息登记表
附件5 门诊药历示例

(2)临床药师基于血药浓度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药师基于TDM指导万古霉素合理应用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1.2 伦理与临床试验注册
        1.3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1.4 纳入排除标准
        1.5 资料收集
        1.6 数据的标准化
        1.7 结局指标评价方法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纳入和倾向评分匹配结果
        2.2 倾向评分匹配前后的患者基线数据
        2.3 疗效比较
        2.4 安全性比较
        2.5 经济性比较
    3 讨论
第二章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异常风险模型的构建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收集
        1.3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异常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血药浓度异常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 血药浓度异常风险列线图的建立
        2.4 列线图的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
    3 讨论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靶目标的确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数据收集情况
        2.2 数据处理
        2.3 预测结果分布情况
        2.4 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B
附录 C 综述 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5)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资料
    1.1 患儿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联合用药
    1.4 安全性评价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药物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卡泊芬净的作用机制
    3.2 超说明书用药
    3.3 不良反应
    3.4 卡泊芬净的安全性
    3.5 卡泊芬净的应用前景
4 结论

(6)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临床、遗传学及预后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临床发作特征的比较
        2.2.1 惊厥首次发作时间的比较
        2.2.2 惊厥发作类型的比较
        2.2.3 惊厥发作频率的比较
        2.2.4 惊厥发作停止时间的比较
    2.3 脑电生理检查
    2.4 影像学检查
    2.5 药物治疗
    2.6 基因检测
    2.7 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结局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2.7.1 一般情况
        2.7.2 不同预后新生儿惊厥的疾病特点
        2.7.3 不同预后新生儿惊厥的辅助检查
        2.7.4 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不良妊娠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1 SLE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2 妊娠合并SLE伴有特异性抗体对APO的影响
3 APO相关的潜在预测因子
    3.1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yyrosine kinase 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
    3.2 孕中期血浆代谢生物标志物
    3.3 补体
    3.4 黏附分子
4 妊娠合并SLE常见的APO
    4.1 流产
    4.2 早产
    4.3 PE
    4.4 FGR
    4.5 NL
5 妊娠合并SLE孕期管理
    5.1 常用药物的孕期使用
        5.1.1 糖皮质激素
        5.1.2 抗疟疾药(HCQ)
        5.1.3 免疫抑制剂
        5.1.4 小剂量阿司匹林(low-dose aspirin,LDA)和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5.2 妊娠合并SLE的MDT管理
    5.3 分娩及产后管理
6 小结

(8)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菌株来源
        1.1.2 药敏鉴定及ESBLs鉴定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1.2.2 数据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大肠埃希菌株来源及产ESBLs、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分布
    2.2 产ESBLs、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科室分布
    2.3 产ESBLs、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性别及年龄分布
    2.4 血液、脑脊液、无菌体液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2.4.1 病例特点
        2.4.2 不同年龄段感染大肠埃希菌临床特点
        2.4.3 患儿住院史及培养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4.4 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住院时间
    2.5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5.1 单因素分析
        2.5.2 多因素分析
    2.6 产ESBLs、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分析
3.讨论
    3.1 儿童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特征
    3.2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3.3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分子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阿司匹林精准治疗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分组
        1.2.2 实验室检查
        1.2.3 临床资料统计
        1.2.4 随访
        1.2.5 统计学处理
    1.3 诊断及纳入标准
结果
    2.1 PE高危患者与健康组患者一般情况
    2.2 PE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胎盘生长因子比较
    2.3 PE高危患者与健康组患者母体妊娠结局比较
    2.4 PE高危患者与健康组患者新生儿结局比较
    2.5 PE高危患者不同高危因素间妊娠结局比较
    2.6 PE高危患者与健康组患者产时出血量比较
    2.7 PE高危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2.7.1 COX-1 A842G(rs10306114)基因位点
        2.7.2 P2Y1基因位点
        2.7.3 GPIIIa基因位点
讨论
    3.1 PE的发病机制及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
    3.2 PE高危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
    3.3 PE高危患者阿司匹林应用的相关问题
        3.3.1 用药适应症
        3.3.2 用药的孕周
        3.3.3 用药的剂量
        3.3.4 用药期间观测指标
    3.4 PE高危患者的母儿结局
    3.5 PE高危患者的综合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痫前期病因及人群管理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疾病的诊断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ELBWI存活率变化情况
    三、主要临床并发症及治疗
    四、ELBWI预后的影响因素
讨论
    一、国内外ELBWI救治水平
    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三、ELBWI主要治疗
    四、影响ELBWI预后的因素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管理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致谢

四、新生儿用药需注意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妊娠用药登记专家共识[J]. 杜博冉,李轶凡. 中国药学杂志, 2021(20)
  • [2]临床药师基于血药浓度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指导研究[D]. 陈海琴.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防治[J]. 蒋思远,曹云.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02)
  • [4]新生儿先天性结核的诊断与治疗[J]. 夏世文,彭斯聪.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23)
  • [5]卡泊芬净治疗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 孙冲,张潇月,李燕,马姝丽. 中国医药导刊, 2020(10)
  • [6]新生儿不明原因惊厥的临床、遗传学及预后特征研究[D]. 祁文静.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不良妊娠结局[J]. 贺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05)
  • [8]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王喆.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阿司匹林精准治疗策略探讨[D]. 张璐.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D]. 刘金凤.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新生儿用药要注意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