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语文专业教学模式

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语文专业教学模式

一、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罗馨[1](2020)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新时代,必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党在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录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新要求。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条件。2018年3月18 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高校,有一门学生普遍修学的公共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正是大学语文的“灵魂”。因此,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导向,突出思想价值引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探索,提升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教学水平,从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正是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大学语文课程质量而展开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从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中获取调研资料。首先,理清相关理论,并阐述课程育人的“三因”基本规律和四个基本原则;其次,“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在实现课程育人的过程中,由于育人理念和目标落实不彻底,育人教材和平台建设参差不齐,育人师资队伍和水平不稳定造成全员育人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全过程育人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以及全方位育人存在不全面的现象;最后,将大学语文课程融入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这四个育人的环节中,守住大学语文课程的课程思政阵地,全面提升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味,保证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秦磊毅[2](2019)在《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反思与实践——以江西部分理工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专题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专题化教学应结合大学语文大纲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文精神"培养与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为教学目的,针对性地设置专题,改革教学方法与形式,以学生为本、重视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的教学理念,从而培养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精神、品质的协调发展。

夏永红[3](2018)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苏轼作品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现行的语文教学是以单篇教学为主,虽然单篇教学讲授的篇目较多,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对作家作品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所得到的知识是零碎的,同时也容易让老师产生职业倦怠感,甚至出现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景。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理念,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其中,以吴泓为代表的一线教师对专题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为许多专家、同行认可。苏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的重要地位,其在诗、词、文、赋、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此外,其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大量选用了他的作品。作为教研者,我们有必要整合教材中的苏轼作品资源,更全面地了解苏轼及其作品,对其形成整体的认识,以让学生更好地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且讲授任何一篇苏轼作品,都应该与苏轼其人及其创作阶段相联系,因而开展专题教学是整合苏轼作品的最佳途径。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将吴泓专题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施策略,运用到专题教学的实践中,以指导苏轼作品专题教学实践探索,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与写作的综合能力,寻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平衡。论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由来、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并对专题教学、苏轼作品及苏轼作品专题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思考、分析。其次是正文部分,该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开展苏轼作品专题教学概述,重点阐述苏轼作品专题教学的概念,分析苏轼选文的篇目、内容、地位,以及开展专题教学的依据等基本问题。第二章为具体实施专题教学的准备,主要是分析学情,确立专题学习方向、学习篇目、学习目标及建立学习群等,为专题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第三章为苏轼作品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分为走进苏轼其人、品读精美诗文、精析评论文章及展露才艺才思四个课段进行实施。第四章为苏轼作品专题教学反思,从专题检测、专题构思、专题选材及专题实施四个角度进行反思。本文提供了苏轼作品专题学习的教学案例及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一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教学论文。

游容华[4](2017)在《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大学生群体是建设发展的后备军,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需要。大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大学语文课程。目前专题化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专题化教学改革应与时俱进,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背景,更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题,推进专题化教学的深化。

黄真金[5](2017)在《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语文高考是我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学科。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语文高考的束缚和牵制。为了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在纵向上梳理了近百年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寻找规律。横向上把二者的关系放到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同时关注外在客观条件对二者互动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综述文献,界定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关概念,厘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语文高考与影响语文高考的外部环境因素一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回顾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二者互动的情况及对当下的启示。第四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起步发展的情况,把握二者互动的特点,寻找与当下问题有关的根源。第五章研究高考恢复以来至语文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成因及其对当下的启示。第六章梳理“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通过调研,结合现象,分析结果,得出这一时期语文高考依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第七章剖析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仍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源,结合当下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行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高考,提出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的构想与建议。本文获得的结论,主要有:第一,语文高考“指挥”中学语文教育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文革”结束初期,国家急需人才,语文高考肩负着“为国选材”的大任,地位突出。经历“文革”重创,中学语文教育元气大伤,由于学科建构还很不成熟,只能顺应语文高考的需求发展。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牵制作用,逐渐形成。第二,语文高考本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环,但是,当语文高考的结果对个人,学校利益所产生的的利害关系过大时,高考就远远超越了教育中的“一环”的定位。外在客观条件,促使语文高考逐渐变化为能够干预、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矛盾的一方”,甚至被当作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已经发展得极不正常。以满足高考需要为目的的“应试”中学语文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妨碍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三,本世纪兴起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这种畸形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十余年间,我们抓住矛盾的一方面——中学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对促成矛盾的外在环境,改革的力度显然不够。而在这组矛盾中,最主要的一方应该是语文高考,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藉由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缓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矛盾的构想与建议。就改革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外部条件而言:政府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健全用人机制;缩小行业差距,加快民主进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功利评价;深化高考改革,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校要坚守教育立场,坚定育人目标;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制度。社会和家庭要理性看待高考,淡化功利色彩。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要坚守育人目标;坚定学科基础;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坚决落实“课改”内容。在语文高考改革的层面:改革考试方式的建议包括:增添对汉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考查;尝试“开卷+闭卷”结合考试;改革考试题型。完善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包括:“语文知识”考查要更贴近时代及学生的生活需求;“现代文阅读”内容要更加自由多样;要提高“写作能力考查”命题质量。改进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建议包括:提高考试评价水平和质量;组建专业试卷评阅队伍;恰当运用语文高考成绩。

王育华[6](2017)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专业类学科越来越受重视的状态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受到了历史性的挑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大学语文课程行走在高校教育的边缘。但是,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就业方向的指导等多方面重任。可是棘手的事情是,如何让大学语文课程一改当前萎靡之气,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是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状态下,对如何完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这一课题做了系统的研究。文章首先采用文献法,在第一章梳理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领域的研究成果,找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第二章以通识教育理念和接受美学为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以“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研究的现实依据,进行了深入的辨析;第三章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功能;在第四章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相结合从教、学、考评三方面对学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在第五章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提出以服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根据专业因材施教,淡化大学语文课程的应试性弘扬其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审美教育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立足于十几年的教学实践,量身定制出了完善高职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三种可实施性新型教学方法,并且对于教学评价提出多元并举,促进了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本文在理论研究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高职语文大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应用上自行设计了高职语文新型教学方法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同时,在目前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改进策略,也为推动其他高职院校在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上提供一定的思路启示和参考性建议。

刘天胜[7](2015)在《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既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工具性的落实;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人",又要注重"师道尊严"的渗透;既要依托网络时代背景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又要在教学模式上寻求多元突破。

郑正平[8](2015)在《网络化语境下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建构与实施——浙江警察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审视》文中指出网络化语境给现代教学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空前便利。伴随着自媒体介入生活与教学的比例日益增大,我校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存在课时有限、教学网站对教学空间的延伸不足、专题化教学与内容设置略有错位的问题逐渐凸显,因此,亟需围绕专题内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思路,整合、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与形式,发挥教师知识、个性魅力,改革考核方式,使大学语文真正承担起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完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任。

唐敏[9](2015)在《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探讨》文中指出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以主题式课程专题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该方式的教学改革旨在将审美性和工具性相结合,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融合,将大学语文中经典范文经过整合凝练成不同教学专题进行教学,通过创设开放和多元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卢雪云[10](2013)在《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文中认为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核心课程之一,专题化教学是实践这一宗旨的有效策略。专题化教学要遵循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专题与生活想联系两项原则,同时,辅以第二课堂作为延伸和拓展。

二、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加强课程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必然要求
        1.1.2 “三全育人”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1.1.3 大学语文在实现课程育人的过程中遇到挑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三全育人”
        2.1.1 “三全育人”的提出
        2.1.2 “三全育人”的概念
        2.1.3 育人为本与“三全育人”的关系
    2.2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2.2.1 思政课程
        2.2.2 课程思政
        2.2.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契合的关键
    2.3 课程育人
        2.3.1 课程育人
        2.3.2 课程育人的基本规律
        2.3.3 课程育人的基本原则
    2.4 大学语文课程育人
        2.4.1 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内涵
        2.4.2 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元素
        2.4.3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意义
        2.4.4 大学语文课程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及开展
3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情况和问卷设计
        3.1.1 调查情况
        3.1.2 问卷设计
    3.2 调查情况分析和现状总结
        3.2.1 调查情况分析
        3.2.2 现状总结
4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 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
    4.2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4.2.1 全员育人存在不到位现象
        4.2.2 全过程育人存在不完整现象
        4.2.3 全方位育人存在不全面现象
    4.3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育人理念和目标落实不彻底
        4.3.2 育人教材和平台建设参差不齐
        4.3.3 育人师资队伍和水平不稳定
5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
    5.1 将课程育人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建设的全过程
        5.1.1 协同共享,探索课程资源
        5.1.2 多方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5.1.3 提升经典着作教育教学质量
        5.1.4 打造“互联网+”的隐性课堂
    5.2 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融入全员育人
        5.2.1 强化教职工的育人主体意识
        5.2.2 落实教职工的育人主体责任
        5.2.3 健全监督反馈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
    5.3 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融入全过程育人
        5.3.1 在阶段性教学中强化育人意识
        5.3.2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5.3.3 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
        5.3.4 注重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
    5.4 将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融入全方位育人
        5.4.1 大学语文课程须与两个课堂融合
        5.4.2 大学语文课程须与媒体平台融合
        5.4.3 大学语文课程须与校园文化融合
6 结论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问卷调查(教师版)
    附录2 :问卷调查(学生版)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反思与实践——以江西部分理工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些年大学语文教学的状况
二、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 根据大纲的要求确定专题教学内容
    (二)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大学语文专题教学内容
    (三) 建构适合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方法手段
    (四) 提升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成效

(3)人教版初中语文苏轼作品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由来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现状
        一、语文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二、作家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三、苏轼及苏轼作品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第一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苏轼作品专题教学概述
    第一节 专题教学相关概念界定
        一、专题
        二、专题学习
        三、苏轼作品专题教学
    第二节 苏轼选文的篇目、内容、地位
        一、苏轼选文的篇目
        二、苏轼选文的内容
        三、苏轼选文的地位
    第三节 开展苏轼作品专题教学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第二章 苏轼作品专题教学设计
    第一节 学情分析
    第二节 专题教学准备
        一、学习定向——做一个思考者
        二、学习篇目
        三、学习目标
        四、建立专题学习群
第三章 苏轼作品专题教学实施
    第一节 走进苏轼其人
        一、苏轼人生经历
        二、苏轼之我见
    第二节 品读精美诗文
        一、东坡精神突围
        二、感悟东坡深情
        三、撰写小短文
    第三节 精析评论文章
        一、区分事实和观点
        二、找出文中观点
        三、提炼概括观点
        四、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四节 展露才艺才思
        一、多才多艺苏东坡
        二、举办诗词朗诵会
        三、撰写读书笔记
第四章 专题教学反思
    第一节 专题检测
    第二节 专题反思
        一、专题构思
        二、专题选材
        三、专题实施
结语
附录
    附录一:问卷调查
    附录二:学生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必要性
    (二)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可行性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与反思
    (一)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
    (二)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思
三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际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际操作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二)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应形成评价体系, 尤其重视过程性评价

(5)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现实需要
        三、研究者的学术旨趣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与语文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二、与考试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考试学研究
        二、高考、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语文高考与社会诸要素之关系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政治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第二节 语文高考与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文化的关系
        一、以“文化”为考试内容
        二、语文高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语文高考与教育的关系
        一、教育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二、语文高考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
        二、民国时期中学的学制
        三、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育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一、语文高考影响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二、高考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的“不谋而合”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
        二、民国语文高考的相对独立
    第四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思考
        一、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对独立的原因探析
        二、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当代启示
第四章 高考恢复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十七年”中学语文教育发展概况
        二、“十七年”语文高考发展概况
        三、“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特点
        四、“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评述
    第二节 “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一、“文革”时期教育发展概况
        二、“文革”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
        三、“文革”时期的语文“高考”
        四、“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反思
第五章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第一节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
    第二节 “新课改”前的中学语文教育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
        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
    第三节 “新课改”前的语文高考
        一、语文高考总体安排
        二、语文高考“考纲”变化
        三、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
        四、语文高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
    第四节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的反思
        一、“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特点
        二、“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思考与启示
第六章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第二节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重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调整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三、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第三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的变革与发展
        一、“新课改”以来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情况
        二、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的主要变化
        三、语文高考形式与内容的革变
    第四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高中语文教育互动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三、调查结果概括与分析
第七章 语文高考与中学教育互动关系之理论分析与完善策略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问题成因
        一、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的外在环境
        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待深入
        三、语文高考不能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
    第二节 当下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发展趋向
        一、影响当下高考改革的主要政策
        二、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2017年语文高考改革的主要趋向
    第三节 改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策略和构想
        一、改变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外在条件
        二、继续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策略和构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3: 高中学生问卷
附录4: 高中学生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后记

(6)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选题的目的
        1.1.3.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依据
    2.1 理论依据
        2.1.1 通识教育
        2.1.2 接受理论
        2.1.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和夸美纽斯的泛智论
    2.2 现实依据
        2.2.1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人才”定位宗旨
        2.2.2 文化传统与人文积淀
        2.2.3 大学语文教学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章 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
    3.1 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
        3.1.1 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
        3.1.2 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3.1.3 是培育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石
    3.2 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功能
        3.2.1 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空间
        3.2.2 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3.2.3 打下高职院校学生终生教育的基础
第四章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4.1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状况
    4.2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2.1 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4.2.2 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4.2.3 考评体系单一陈旧
    4.3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原因
        4.3.1 教学被边缘化
        4.3.2 目标定位不准
        4.3.3 素质教育意识不强
        4.3.4 课程理论研究的不足
        4.3.5 社会环境的困扰
第五章 完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
    5.1 明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5.1.1 针对高职院校功能确立目标
        5.1.2 通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5.1.3 以大学语文教学服务于专业教学
    5.2 提升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5.3 鼓励完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5.3.1 专题教学法
        5.3.2 项目制教学法
        5.3.3 对话教学法
    5.4 实行教学评价机制多元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关于《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7)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人文素质落实工具性质
二、注重精神成人渗透师道尊严
三、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课程资源

(8)网络化语境下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建构与实施——浙江警察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校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二、网络化语境下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开展情况审视
三、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建构与实施
    (一)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强化人文精神内涵
    (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强调课外知识拓展
    (三)发挥教师知识个性,促进课堂魅力提升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9)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的内涵
二、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 符合健全学生人格,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符合以学生为本, 从学生兴趣入手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3. 符合高校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认知规律。
三、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可取之处
    1. 以人为本。
    2. 富有人文精神。
    3. 注重问题解决与合作精神。
四、关于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的思考
    1. 注意促进文本细读和文化讲析之间的有机融合。
    2. 注意处理好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3. 注意在考核评价体系上做相应改革和完善。

(10)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整合教材, 设置个性化专题
    1. 精讲与泛读相结合
    2. 专题与生活相联系
二、课内外相结合, 开辟第二课堂
    1.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2. 开设系列选修课
    3. 丰富校园文化
三、关于专题化教学的反思
    1. 专题所涉课文较多, 挑战教师的驾驭能力
    2. 大班授课, 挑战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

四、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D]. 罗馨.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反思与实践——以江西部分理工院校为例[J]. 秦磊毅. 江西教育, 2019(09)
  • [3]人教版初中语文苏轼作品专题教学设计与实施[D]. 夏永红.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4]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实践与反思——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 游容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4)
  • [5]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 黄真金. 厦门大学, 2017(05)
  • [6]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以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王育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 [7]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J]. 刘天胜. 语文学刊, 2015(21)
  • [8]网络化语境下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合理建构与实施——浙江警察学院大学语文教学审视[J]. 郑正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10)
  • [9]大学语文课程专题教学模式探讨[J]. 唐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9)
  • [10]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 卢雪云.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3(12)

标签:;  ;  ;  ;  ;  

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语文专业教学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