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粮食局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工作

金湖县粮食局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工作

一、金湖县粮食局 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刘锋[1](2021)在《县域重金属镉超标稻谷在流通环节的监管问题研究 ——以N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睿[2](2021)在《黑龙江省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师卫春[3](2020)在《山西应县粮食问题研究(1949-1978)》文中研究表明

夏雯[4](2019)在《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粮食作为一种影响国计民生的特殊的商品,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对粮食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出台一系列文件强化粮食安全保障。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流通管理由传统的以政策性粮食管理为主朝向以市场化管理为主迈进,给粮食流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科学高效的粮食流通管理格局,强化粮食流通管理,实现社会共治,提升粮食安全整体水平,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近些年,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重视与应用,信息化建设也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粮食流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应运而生,粮食信息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自2007年起,山东省着手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先后经历了探索起步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山东省启动了全省粮食流通管理云平台的建设,2016年云平台二期项目全面启动,并实现了一期、二期项目无缝衔接,平稳过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山东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从粮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入手,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新公共服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电子治理理论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本文研究内容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其次,阐述了粮食流通管理、政府信息化管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定义,再通过调查,剖析了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现状,指出了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部署集约化,技术标准化,数据共享化,实施一体化,管理制度化;平台运行后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规范行政流程,强化企业自律,增加企业效益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肯定成果的同时,找出了目前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平台系统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数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开放共享程度不足,受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接下来,认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是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意识不高,平台建设与基层工作实际有所脱节,以及管理体制制约信息资源整合。最后从理念、体制政策、技术、人才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具体对策。本文以山东省这一全国重要产粮大省为例,将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情况作为典型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剖析了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现状,指出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对策,为其他省份建设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借鉴,能够有力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

赵娜娜[5](2019)在《“大跃进”时期河南省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公共食堂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伴生物和重要构成内容,是一种曾经轰轰烈烈地改变中国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新生事物”。它从1958年夏的迅速兴起到1961年初的悄然解散,走过了近四载的曲折历程。本文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典型区域之一——河南省新乡专区武陟县作为特定的考察区域,梳理出河南省武陟县“大跃进”时期农村公共食堂的建立、巩固、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考察19581961年间武陟县公共食堂兴起的背景、政策调整、强行恢复、艰难维持以及最终解散的过程,力求对三年困难时期武陟县公共食堂做出客观的历史评价。河南省是开展公共食堂最早的省份,武陟县又是河南省兴办公共食堂最早的县之一。本文根据武陟县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原始资料,包括当时保存下来的会议记录、调查报告、工作汇报、运动总结等资料,概述了该县县委主导的农村公共食堂兴衰的大致过程。通过这些档案中的大量细节,可以揭示县委、公社干部和大、小队干部、普通社员对公共食堂各自不同的立场以及彼此的互动,探讨各阶层的态度对农村公共食堂兴起、调整、解散所起的作用。这些档案资料,证明了中央、省委、地委宏观政策在地方贯彻的权威性和延续性,以及公共食堂在基层实践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农村公共食堂是一件新生事物,要改变全县群众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饮食习惯,取消私有小灶,集中到大食堂集体就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触及社员生活的方方面面。1958年7月,中共武陟县委在新乡地委的要求下开始筹备公共食堂,县委要求各乡镇上报创办大食堂(农忙食堂)的经验。接着,中共武陟县委树立詹店公社、城关公社两个典型,推广经验。8月23日,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公共食堂在全县普及。11月初,县委采取一些措施对全县公共食堂进行了巩固提高。随着公共食堂的成立,全县也普及了供给制和集体福利事业。1959年初,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的弊病不断暴露出来。武陟县委对公共食堂进行了初步整顿,如实行“计划用粮、以人定量”;“允许社员在家吃饭”、自愿参加食堂;缩小食堂规模等。因为家庭副业是公共食堂的逻辑延伸,在初步整顿食堂的同时,县委还要求开展多种经营和副食品生产等措施来增加社员口粮。这些措施,使食堂初期的混乱局面有所改善。但是,公共食堂的整顿工作,因为庐山会议上的反右倾斗争而被迫停止下来。庐山会议后,武陟县再次出现大办公共食堂的高潮。公共食堂的强行恢复,“五风”盛行,加上反瞒产运动,给农村造成了很大破坏。1960年初,武陟县委对公共食堂进行再整顿。但这些措施不足以改善公共食堂的困难局面,全县普遍出现了浮肿病、人口外流、中毒事件、非正常死亡等严重的困难。县委不得不推行粮食增量法、代食品运动等措施维持公共食堂的运行。1961年初,中共武陟县委根据上级精神,在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了公共食堂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摸清了基层民众对公共食堂的真实态度,明白了停办食堂的好处,找到了食堂停伙的善后办法,在此基础上解散了全县的公共食堂。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是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有领导、有步骤地分批分期散伙的,并且在食堂解散前和解散过程中甚至解散后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并非“一哄而散”。武陟县大办农村公共食堂浪费了大量粮食,挫伤了社员劳动积极性,剥夺了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恶化了干群关系,而且把社员置于非常恶劣的饮食环境中。公共食堂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产物,它给武陟县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认真总结这一经验教训,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魏锦秀[6](2019)在《皋兰县储备粮在储备、流通和轮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粮食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有粮食的生产、粮食的储备及粮食的流通,以上各个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关乎到国家在粮食层面的安全,而粮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粮食的储备管理,所以储备粮管理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国家宏观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做好国家粮食的生产、流通、储备、分季供应、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供需平衡以及战略性储备粮的需要。本文以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模块角色关系为研究出发点,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控政策,不断细化行政管理和市场调节双重作用下的储备粮管理研究模式。本文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以皋兰县储备粮管理中的实际工作为出发点,不断深挖皋兰县储备粮管理中的问题和储备粮管理政策环境的状况。在发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呈现出皋兰县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国营(县直属管理企业)及民营企业和县政府对于储备粮管理的归属和分工矛盾问题。文中以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为例,探讨了县级储备粮管理中的问题,包括管理主体独断单一,储备粮轮换程序繁余,企业粮食购销的市场敏感性难以适应实际市场的需要。与此同时,本文深入分析了皋兰县行政管理部门、县农户、储备粮管理企业和储备粮流转经营户之间的社会角色,最后通过系统地分析比较,提出了加强政府单位自身建设,减少政府管理角色模块,减少管理主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强管理主体间的协作意识,完善和细化储备粮管理制度,保证储备粮市场化的流通和供给等关于储备粮管理的适应性建议。

吴岳婷[7](2019)在《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地流转中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指出本文以江苏省的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利用效率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农地流转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并结合三阶段DEA方法,选取了本文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然后,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江苏省的农地流转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按照整体、分区域、分市逐步展开,并利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江苏省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分析影响农地流转中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并从内部投入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对江苏省农地流转中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出了优化建议。研究结论主要有:第一,农地流转先发展起来的苏南地区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在发展速度上还是落后于苏中和苏北地区,而苏北地区虽然前期发展较为缓慢,但后期发展速度大幅度增长,因而超越苏南和苏中地区,成为三大区域中农地流转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第二,在经过第二阶段的调整后,江苏省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了些许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了;第三,在江苏省,土地利用效率水平与农地流转水平呈现出不一致的发展方向,中低流转率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反而较高,而较高流转水平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反而较低,因而农地流转率的提高并不必然会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应当从内部投入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大方面来优化江苏省农地流转中的土地利用效率。内部投入要素方面包括对土地要素、农机化肥及劳动力要素的适度优化投入,外部环境因素方面则应从政策及法律、经济、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孔杰[8](2018)在《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根本,事关国计民生,世界各国历来重视。当下,我国人口数量众多、高居世界第一,粮食安全问题倍受政府和全世界重视。在土地、水等资源条件日益有限的情况下,囿于粮食生长周期、生命周期和消费的刚性、需求的不可替代性,这就决定了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当前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作为连接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桥梁与纽带,粮食流通对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引导粮食消费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粮食流通整个环节中,购销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一头连着农民,另一头连着市民,生产出的粮食正是通过它及其载体——粮食购销企业,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有序流动。目前,在这中间起主渠道作用的当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市场化大势下,不仅粮食购销实行了全面市场化,而且市场主体也全面实现了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相关主体在市场中通过竞争继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缺陷等因素,市场化改革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体系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政策负效应日益显现,最低收购价引发了国有粮食企业库存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增大,粮食补贴政策达效有限;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中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不足,经营品种单一、适应市场能力不强;政企分开不彻底,“九龙治水”、多头管理,企业和职工激励机制不完善;国际大粮商利用优势加强渗透、挤压市场;等等。对此,有必要从界定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基本概念入手,综合运用国有资产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政策等理论,针对当前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现状和粮食流通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典型农业生产大国保护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利益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和现行做法加以总结,在追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理性分析历次变革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从推动粮改、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出发,努力寻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同时,着重围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实体、市场主体、宏调载体的定位,进一步制定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好、部门落实推进好、企业谋划发展好,促使其最终在市场化改革中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并发挥应有的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有效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冯志峰[9](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仪效磊[10](2018)在《档案为粮食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文中指出山东省鄄城县粮食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山东省档案工作条例》,建立健全粮食档案管理体制,加快完善档案基础设施,狠抓档案队伍业务建设,逐步建立了与粮食工作相适应的档案工作机制,配备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并相对稳定的专职档案人员,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鄄城县粮食局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党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

二、金湖县粮食局 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湖县粮食局 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4)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粮食流通管理
        2.1.2 政府信息化管理
        2.1.3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2.1.4 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电子治理理论
第3章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现状
    3.1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3.2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概况介绍
    3.3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特点
    3.4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不同群体的应用
        3.4.1 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应用
        3.4.2 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应用
        3.4.3 对粮食流通企业的应用
    3.5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作用
        3.5.1 提高了工作效率
        3.5.2 节约了行政成本
        3.5.3 规范了行政流程
        3.5.4 强化了企业自律
        3.5.5 增加了企业效益
    3.6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效果分析
        3.6.1 访谈纲要和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3.6.2 访谈法分析结果
        3.6.3 问卷调查法分析结果
第4章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
    4.1 云平台系统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4.1.1 部分模块功能不完善
        4.1.2 部分功能模块使用率不高
        4.1.3 部分模块和其他系统业务交叉
        4.1.4 应用领域不广泛
        4.1.5 基层硬件设施装备配备不足
    4.2 数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2.1 数据覆盖程度有限
        4.2.2 数据采集效果不理想
        4.2.3 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4.3 信息开放共享程度不足导致信息不对称
        4.3.1 信息开放程度不够
        4.3.2 信息共享能力有待提高
    4.4 受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4.5 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
第5章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意识不高
        5.1.1 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5.1.2 服务意识不强
        5.1.3 基层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5.2 云平台建设与基层工作实际有所脱节
        5.2.1 功能设计不够完善
        5.2.2 缺乏相关考核激励措施
    5.3 管理体制机制制约了信息资源整合
        5.3.1 多头管理的体制机制影响云平台功能整合
        5.3.2 政府部门协同机制不畅影响信息资源整合
        5.3.3 信息公开共享渠道不完善
第6章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理念层面:树立全新管理服务理念,提高公众认可程度
        6.1.1 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
        6.1.2 提升信息化服务理念
    6.2 体制政策层面:建立协调顺畅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2.1 建立协调顺畅的体制机制
        6.2.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3 技术层面:完善平台基础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进程
        6.3.1 强化系统开发建设管理
        6.3.2 破解数据管理瓶颈,提高数据管理水平
        6.3.3 丰富功能应用,打造智慧化的监管模式
    6.4 人才层面:加强信息化队伍能力建设,破解人才缺乏瓶颈
        6.4.1 加强信息化人员组织保障
        6.4.2 创新人才引进渠道
        6.4.3 确保人才区域间平衡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山东省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框架
    附录二 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三 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查访谈纲要
    附录四 访谈记录表
致谢

(5)“大跃进”时期河南省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公共食堂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武陟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状况
    第一节 武陟县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
    第二节 公共食堂兴办前的社会状况
        一、公共食堂兴办前的经济状况
        二、公共食堂兴办前的政治形势
第二章 兴起的背景
    第一节 公共食堂兴起的原因
        一、“大跃进”运动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节 公共食堂兴起的条件
        一、“合伙吃饭”
        二、部分农民的积极拥护
        三、粮食大丰产
第三章 一哄而起
    第一节 公共食堂的建立与普及
        一、公共食堂的筹备
        二、推广经验
        三、人民公社的成立和公共食堂的普及
        四、公共食堂的大致面貌
        五、食堂化的实质
    第二节 供给制与其他各项福利事业
        一、供给制
        二、各项福利事业的建立
    第三节 公共食堂的巩固提高
        一、出现问题
        二、公共食堂的巩固提高
第四章 初次整顿
    第一节 食堂出现了问题
    第二节 有限的政策调整
        一、整顿人民公社
        二、整顿公共食堂
    第三节 生产救灾
        一、开展多种经营和副食品生产
        二、救助灾荒队
        三、安排穷队发展生产
    第四节 东石寺样板食堂
        一、基本概况
        二、初步整顿
第五章 强行恢复
    第一节 庐山会议后公共食堂的再恢复
        一、庐山会议的召开与公共食堂的转向
        二、反右倾,办食堂
        三、继续“大跃进”
        四、“五风”的再度泛滥
        五、反瞒产私分
    第二节 、再次整顿
        一、学习林县
        二、整顿措施
    第三节 公共食堂的被迫坚持
        一、保粮运动
        二、安排社员生活
    第四节 生存危机
        一、口粮标准一再压低
        二、中毒事件
        三、人口外逃、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
    第五节 “渡荒”难度
        一、艰难的维持
        二、保人保畜
第六章 决策解散
    第一节 中共中央政策的转向
        一、宣传贯彻“十二条”
        二、宣传贯彻“六十条(草案)”
    第二节 调查研究
        一、群众疾病调查
        二、供给制不得人心
        三、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
        四、解散食堂的经验
        五、调查研究与公共食堂的解散
    第三节 决策解散
第七章 公共食堂的教训与启示
    第一节 从口粮标准看武陟县公共食堂与“大饥荒”的关系
        一、供给不足
        二、分配不均
    第二节 公共食堂的弊端
        一、浪费了大量粮食
        二、挫伤了社员劳动积极性
        三、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剥夺
        四、恶化了干群关系
        五、公共食堂饮食环境恶劣
    第三节 公共食堂失败的原因
    第四节 公共食堂失败的教训与启示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共产主义
        三、应重视调查研究
        四、必须健全党内民主
        五、必须尊重个人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皋兰县储备粮在储备、流通和轮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简要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储备粮管理及不同管理模式优缺点
    第一节 储备粮及储备粮管理
        一、储备粮的概念及演变发展
        二、储备粮管理工作涉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储备粮管理模式及不同管理模式优缺点的对比分析
        一、储备粮垂直管理模式
        二、储备粮分级管理模式
        三、储备粮垂直管理模式和分级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第二章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效能分析
    第一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部门概况
        一、现状概述
        二、主要职能
        三、皋兰县储备粮管理效能较低原因分析
    第二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效能提升方法
        一、县储备粮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
        二、储备粮仓储管理规范化
        三、仓储基础硬件设施不断更新
第三章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储备粮管理体制僵化
        二、储备粮硬件设施建设发展滞后
        三、储备粮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四、农户储备粮存储条件差
    第二节 皋兰县储备粮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储备粮储备管理目标不明确
        二、储备粮储备、流通及轮换管理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冲突
        三、储备粮储备、流通及轮换管理制度不健全
        四、储备粮轮换管理经营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 提升皋兰县储备粮管理能力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皋兰县储备粮管理目标的制定程序
        一、及时落实皋兰县储备粮管理、轮换目标规模
        二、有机结合社会资源,落实储备粮年储目标
    第二节 协调储备粮管理中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的矛盾
        一、依靠计划指导市场,依靠市场引导承储企业
        二、捋顺政府与承储企业在储备粮管理中的不同角色
    第三节 制定皋兰县储备、流通、轮换管理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皋兰县储备粮储备、流通、轮换管理动态协调机制
        二、不断创新储备粮仓储、轮换管理机制
        三、积极推行储备粮管理、流通代理机制
        四、重视储备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执法能力
        五、加强皋兰县粮食局对下属企业的监管力度
    第四节 施行储备粮动态流通和轮换管理
        一、准确确定储备粮轮换时机,快速实现储备粮轮换工作
        二、轮换管理经营观念要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相适应
        三、拓宽储备粮流通渠道,确保稳定足够的粮源供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地流转中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概念界定
        1.4.1 农地流转率
        1.4.2 农地利用效率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1.1 农地流转研究
        2.1.2 土地利用效率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农地流转研究
        2.2.2 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2.2.3 效率评价模型
    2.3 理论基础
        2.3.1 地租理论
        2.3.2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3.3 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章 土地利用效率测算的理论模型构建
    3.1 土地利用效率测算指标选取
        3.1.1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
        3.1.2 环境变量指标选取
        3.1.3 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性检验
    3.2 三阶段DEA模型的构建
        3.2.1 第一阶段:传统DEA模型分析初始效率
        3.2.2 第二阶段:类SFA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
        3.2.3 第三阶段:用优化后的DEA模型再次分析效率
第四章 江苏省农地流转现状分析
    4.1 总体情况分析
    4.2 分区域流转情况分析
        4.2.1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流转情况
        4.2.2 江苏省13市流转情况分析
第五章 江苏省农地流转中土地利用效率水平测算及分析
    5.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5.1.1 研究区域
        5.1.2 数据来源
    5.2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地流转中土地利用效率水平测算
        5.2.1 第一阶段DEA结果分析
        5.2.2 第二阶段SFA回归分析
        5.2.3 第三阶段DEA实证结果
    5.3 农地流转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分析
        5.3.1 农地流转水平的划分
        5.3.2 不同流转水平下土地利用效率情况分析
第六章 农地流转过程中提高江苏省土地利用效率的路径分析
    6.1 优化土地利用内部投入要素
        6.1.1 土地要素投入的优化
        6.1.2 农机化肥等的投入的优化
        6.1.3 劳动力投入的优化
    6.2 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6.2.1 政策及法律的支持
        6.2.2 良好经济条件的保障
        6.2.3 不利环境因素的防范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系统分析法
        四、经验总结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粮食
        二、粮食安全
        三、粮食流通
        四、粮食流通体系
        五、国有粮食购销体系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国有资产管理理论
        二、宏观调控理论
        三、公共政策理论
第二章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发展演变和组织架构
        一、发展演变
        二、当前组织架构
    第二节 现状
        一、粮食流通主渠道
        二、粮食储备载体
        三、国家粮食政策执行主体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的负效应羁绊了市场化
        二、激发整个体系活力的难度较大
        三、管理体系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
        四、国际大粮商先发优势带来冲击
第三章 国内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粮食政策经验借鉴
        一、美国:世界粮食生产最发达国家
        二、欧盟:世界粮食主要生产和消费区
        三、日本:地少人多的发达国家
        四、巴西:地广人稀的发展中大国
    第二节 我国粮食政策历史沿革及主要成效
        一、我国粮食政策的历史沿革
        二、粮食生产直补政策及成效
        三、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四、后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成效
第四章 完善市场化下国有粮食购销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理顺粮食流通管理体系
        一、粮食须有工作部门管理
        二、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为切入点
    第二节 科学制定粮食政策
        一、制定科学的粮食收购政策
        二、合理调整粮食信贷政策
    第三节 提升粮食储备管理水平
        一、更新观念,强化运用新技术,着力推广生态储粮
        二、运用现代物流理论,指导粮食储备管理,降低流通成本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化做好粮食储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节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一、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二、确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深入探索多种经营
        四、优化选人用才机制
    第五节 拓展国有粮食购销体系服务功能
        一、在“强身健体”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二、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三、在“多元服务”上下功夫拓展功能
    第六节 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代化改造
        一、确立现代管理理念
        二、完善现代管理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9)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10)档案为粮食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二、解决的对策
    1、理顺粮食档案管理体制
    2、强化档案目标管理
    3、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4、做好档案的保护与抢救工作
    5、拓展档案服务新领域

四、金湖县粮食局 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县域重金属镉超标稻谷在流通环节的监管问题研究 ——以N县为例[D]. 刘锋. 南昌大学, 2021
  • [2]黑龙江省粮食局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 陈睿.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山西应县粮食问题研究(1949-1978)[D]. 师卫春. 天津大学, 2020
  • [4]省级粮食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夏雯.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5]“大跃进”时期河南省武陟县农村公共食堂研究[D]. 赵娜娜.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6]皋兰县储备粮在储备、流通和轮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魏锦秀.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地流转中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吴岳婷.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8]国有粮食购销体系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孔杰. 东南大学, 2018(12)
  • [9]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档案为粮食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J]. 仪效磊.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9)

标签:;  ;  ;  ;  ;  

金湖县粮食局扎实做好发展稳定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