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容器临时过电压事故分析

电力电容器临时过电压事故分析

一、电力电容器暂时过电压事故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皇[1](2020)在《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监测及分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南方地区,属于雷电多发地区,雷击事故频繁,对电网稳定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危害,变电站雷电侵入波特征分析有助于提高电网的防雷水平。变电站侵入波的特征分析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持,为此在变电站安装了大量的雷电过电压监测系统,并且开发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雷电过电压识别系统,其具有较高的识别率。由于变电站侵入波的波形是经过输电线路传播衰减和变形后的波形,为此需要对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的波过程研究分析以及输电线路雷击定位的研究,用于分析雷电过电压的波形特征。本研究小组提出一种基于氧化锌阀片分压的雷电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采用氧化锌阀片作为过电压提取的传感器,经过实验室研究分析,氧化锌阀片具有响应快、频率响应宽、线性度较好以及电气性能优良等优点,完全适用于雷电过电压的在线监测。论文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提取过电压特征值,并且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论文采用高低频能量序列比值为雷电及操作过电压与暂时过电压及弧光接地过电压的特征值,采用相似度为雷电与操作过电压的特征值,以各层信号的能量值作为直击雷与感应雷的特征值。采用实测雷电过电压波形进行训练,最后对变电站采集到的4000余条数据进行分类识别。此方法识别率高达93%以上,为变电站侵入波特征分析选取大量波形作为数据支持。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双端行波法的输电线路雷击定位技术,用于统计线路上受雷击的杆塔或邻近线路,通过采集两端雷电过电压波形,提取出波头时间,计算出时间差,并与已确定受雷击的杆塔测出的时间差取差值再除以两倍的平均相邻杆塔波的传播时间,得出受直击雷的杆塔与参考杆塔距离,实现对直击雷的定位。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精度,为雷电过电压的特征分析提供方便。论文通过对雷电过电压识别系统提取的雷电过电压波形进行分析,并且结合输电线路过电压波过程研究以及雷击定位技术研究分析,得出变电站侵入波的特征,并得出其定义,雷电侵入波:由雷击相导线、架空地线或塔架引起相对地或相间绝缘闪络而产生的冲击过电压以及雷电作用在相导线上未发生闪络的直击雷或感应雷过电压沿线路传播到变电站或发电厂的雷电波,其波头时间(T1)0.1μs<T1≤20μs,波尾持续时间(T2)<300μs,为单一极性。对过电压识别系统提取的波形分析研究,统计分析得出多脉冲雷电的定义,多脉冲雷电波过程:由单次雷击引起的含有两个以上单脉冲,脉冲波间隔时间小于100ms的雷电波过程。一般情况多为双脉冲或三脉冲雷电波过程。

苗琪鹏[2](2019)在《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可能会造成系统供电中断、电气设备绝缘损坏等事故。在内部过电压发生时,能及时准确地识别内部过电压类型,对于故障妥善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铁磁谐振过电压、不对称接地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限制措施,并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搭建了仿真模型,得到了四种内部过电压的仿真波形,最后,对其波形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电压等级之间内部过电压值差异过大的问题,本文对内部过电压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使得不同电压等级的内部过电压可以进行比较。由于不同内部过电压持续时间不同,要统一进行特征量提取、分类识别,必须选取统一的计算区间,本文综合考虑了四种内部过电压的波形特点及持续时间,将过电压信号的计算区间选定为过电压发生前10ms到过电压发生后70ms的共计80ms的时间段。然后根据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发生后在不到一个周期内三相电压变为零的特点,提取过电压发生后第二个周期的三相电压有效值最大值作为特征量,根据不对称接地过电压发生后接地相电压为零,非接地相电压升高的特点,选取过电压发生后一个周期的三相电压有效值最小值作为特征量,共计2个时域特征量。接着,对过电压数据进行了傅里叶变换,根据其主要谐波的谐波次数及主要谐波能量占基波能量比值不同的特点,选取了幅值最大谐波次数、最大谐波能量占基波能量比2个频域特征量。最后对过电压数据进行了小波变换,计算了小波能量熵,根据其特点,选取了小波相对能能量及小波能量熵13个特征量。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k近邻分类器对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类型进行识别。由于支持向量机的正则化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γ对识别准确率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两个参数的选择问题,采用网格搜索法、遗传算法分别进行寻优。同时,由于BP神经网络局部搜索能力强、全局搜索能力差、易陷入局部极值,故采用全局搜索能力强的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优化。最后,由于k近邻分类器的k值选取会影响到分类结果及识别准确率,故采用特定方法选取最优k值。用优化后的识别模型进行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识别结果表明,针对支持向量机两参数寻优问题,遗传算法寻优效果好,对内部过电压识别准确率高,但耗时长,而网格搜索法速度快,对内部过电压准确率较高;粒子群算法提高了BP神经网络对内部过电压的识别准确率,减少了训练时间;合适的k值能使k近邻分类器对内部过电压识别准确率最高且识别时间最短。

康科[3](2019)在《水洛河流域电站电能质量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水洛河流域电站已投产的宁朗、撒多两站都是典型的中小型水电站,长期存在复杂的电能质量问题,一定程度影响电网运行、使用效率和设备安全性。为此,水洛河流域电站作为发电企业,急需全面研究和梳理水洛河流域电站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开展电能质量监测研究。为此,基于论文作者在长期从事水洛河流域水电站运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水洛河流域的多级电能质量监测点,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流域电站电能质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改善流域电站电能合格率的研究。从流域电站侧和电网监测侧,深入分析了产生不合格电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电站处理不合格电量的改进方法,给出了改进的效果。2.改善流域电站的频率性能的研究。首先从站内频率监测和涉网频率监测进行了流域电站频率监测分析。其次,给出了流域电站频率失衡的危害。最后,提出了改善流域电站频率性能的方法。3.改善流域电站电压性能的研究。指出了流域电站电压监测的范围和类别,分析了电压曲线执行情况和产生三相电压不平衡率原因。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流域电站的电压暂降和中断、流域电站电压闪变、流域电站的变压器档位运行情况,提出了流域电站的过电压保护与监测措施。4.进行了流域电站的波形监测的研究。对流域电站波形监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波形监测的具体方法,提高了水电站的电能质量监测水平。最后本文对水电站电能质量的问题治理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许立彬[4](2018)在《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这就决定了配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设备多、线路覆盖面积大的特点。配电网络是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下的网络,因此其绝缘水平较输电网低。电力系统绝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过电压造成的,而对配电设备的绝缘状态的评估、供电电压质量的改善、供电可靠性的提高等都十分依赖于对配电网过电压类型的及时准确识别。因此,针对配电网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过电压问题所采用的实验及仿真方法,围绕过电压特征表达和模式识别方法的研究,概述了适用于非平稳信号的信号分解方法、关于特征量提取与选择的基本思路以及针对选定特征量而搭配的分类器或神经网络。分析了不同类型内部过电压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过电压暂态过程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7类过电压的仿真模型,验证了对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特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提出两种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方法一是基于奇异谱熵和LCD-Hilbert变换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其采用数学统计量获取过电压的时域能量分布特征,采用LCD-Hilbert变换结合带通滤波算法获取过电压的频域能量分布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确定特征量阈值实现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二是基于乔-威廉斯分布(Choi-Williams Distribution,CWD)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其利用CWD获取相电压时频谱,通过图像降维预处理方法有机整合三相电压时频谱,进而利用具有矩形卷积核的CNN实现过电压类型识别。利用基于EMTP/ATP软件搭建的配电网模型获取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配电网单相金属接地、间歇性弧光接地、分频谐振、基频谐振、高频谐振、投切电容器组以及合闸空载线路共7种过电压类型的识别正确率高。在噪声干扰环境下,方法一需结合数字滤波或硬件滤波设备方能发挥该方法对投切操作过电压的识别性能。方法二无需人为构造和求取特征量,相比方法一在鲁棒性和适应性上更具优势,抗噪性更强。在配电网物理仿真系统获取的单相金属性接地实测样本,用本文方法均能成功识别。

王威,徐楠,程胜建,李宁,钱经,周录波[5](2017)在《一起35kV电力电容器爆炸的事故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电容器在变电站中主要起到无功补偿、调节电网电压等作用,其运行状态影响着整个电网的安全。以上海电网最近一起35kV电力电容器在投运过程中发生爆炸的事故为例,分析了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利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事故发生的经过,模拟结果证实了事故发生的原因。通过对此次事故原因的总结,为日后电力电容器设备的安装、检修和维护提供参考。

刘洋[6](2017)在《变电站过电压仿真分析及分层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出现扰动或故障时产生的过电压是危害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过电压可毁坏电气设备,导致供电中断甚至大范围停电等严重事故,不同类型的过电压有着不同的产生原理,其防范措施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准确、迅速的识别出不同类型的过电压,对及时排除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有着重大意义。本文根据某变电站现场实际接线及相关电气设备具体参数,对线路、变压器、电源、负荷、避雷器等主要设备在ATP-EMTP仿真软件中进行模型选择及参数计算,完成设备参数设置并搭建该变电站过电压仿真模型,对电容器组合闸、空载线路合闸、空载变压器合闸、单相接地、直击雷以及感应雷过电压等6种常见的典型过电压波形进行了仿真计算,结合各自过电压产生原理,分析并总结了每一过电压波形特点。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了变电站过电压特征量提取的研究。为了对不同等级过电压波形进行比较,对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依据不同过电压持续时间特点,对仿真得到的波形区间划分为3个时间段,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波形间的差异选取不同区间,采用时域分析法提取了 6个相对明显的特征量,对直观上不易区分的波形,采取小波分析法提取了8个具有较好差异性的特征量,并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该14个特征量差异的有效性。最后,综合仿真得出的6种变电站过电压波形特征,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过电压分层识别结构并设计识别流程,可由上到下对所提取的特征量在每层分类器中进行选择。为验证该识别系统的有效性,根据仿真得到480条过电压数据,240条用于训练,240条用于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支持向量机的识别准确率接近88%,识别时间近乎2.5s,相比传统识别方法准确率提升约12%,时间缩短约3s,该方法准确性高,速度快,能够有效对不同类型过电压进行识别,为今后防止过电压的工程应用中提供技术支持。

刘钊印[7](2017)在《110kV-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柔性抑制措施研究》文中提出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是系统运行故障中一种常见过电压,可能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常用三种保护措施采取限制:单一间隙、单一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间隙并联。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三种措施均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针对某电力公司110kV输电线雷击闪络后造成同塔双回线路接连跳闸事故,对110kV变压器不接地中性点保护间隙闪络情况、事故录波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分析了110kV、220kV系统的雷电、操作、单相接地和非全相运行过电压,结果表明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所发生的各种类型过电压均可能超过其绝缘水平,有必要提出其他抑制保护方式。由此本文采用一种新型抑制措施,可控间隙和避雷器一起并联保护,此种保护措施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特点,当系统所产生的过电压对中性点绝缘无威胁的时(单相接地故障),可控间隙可保证不会误动作。当中性点出现暂时过电压情况(系统单相接地且失地或非全相运行),可控间隙接地,限制过电压。发生雷电冲击和操作过电压时,避雷器吸收冲击能量,保护绝缘。最后通过雷电冲击、操作冲击和工频电压试验,验证了此种保护措施在各种过电压下的合理可靠性。

张洛[8](2016)在《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特征提取和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电力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避免不了各种系统元件投切操作,同时也经常出现雷击、接地或者谐振等现象,这些都将造成过电压的出现,而过电压可能威胁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检测技术和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过电压监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富含丰富时域、频域信息并能够直接反映电网运行状态的过电压波形数据越发精确,研究和探讨不同过电压特征提取方法以及识别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在大量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后,基于国内外目前对过电压分类现状,考虑到不同过电压分类之间从属关系和整个识别系统可扩展性,选取以操作过电压为主的不同过电压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套分层分步识别框架。该框架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过电压识别中存在的使用单一特征和复杂算法导致程序运行较慢和可扩展性低的问题。针对过电压特征提取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时域分析、加窗FFT变换、小波分析三种技术手段,尝试找到不同过电压之间最简单有效的区分特征。最终通过波头时间这一时域特征快速区分雷电过电压,通过加窗FFT变换后是否含谐波分量特征快速区分工频电压升高,通过小波变换后一个半周期后第九细节层能量熵特征快速区分间歇弧光接地过电压,通过小波变换后第五、第六、第八细节层能量熵特征区分投电容器组、投切空载线路以及投空载变压器过电压。针对识别算法的研究这一问题,通过采用设置阀值、多因素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三种算法,尝试尽可能快速有效地完成特定种类过电压的识别。最终通过设置阀值完成了对间歇弧光接地、工频电压升高以及雷电过电压的快速识别,通过多因素模糊识别和模糊聚类分析两种算法完成了对投电容器组、投切空载线路以及投空载变压器过电压的识别,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算法的优劣势。最后通过实测数据和仿真数据的计算分析,验证了所提识别框架、特征提取手段和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该识别系统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改进方向,为未来该识别系统运用到实际工程做铺垫。

司文荣,傅晨钊,赵丹丹,赵文彬[9](2016)在《电网暂态过电压传感耦合技术述评》文中研究指明电网暂态过电压的仿真计算和现场实测,是目前研究系统绝缘配合、设备故障诊断和事故起因分析的主要手段;而实测暂态过电压是验证过电压仿真计算结论的首要依据。暂态过电压测量涉及电气、传感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及其交叉,研究工作点多面广,但过电压分压器即电压波形信号的传感耦合方式是影响测量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准确性的核心和基础。主要对国内电网暂态过电压传感耦合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同时结合本单位在交流500 k V、直流±500 k V以及特高压直流±800 k V和交流1 000 k V的输变电新(改、扩)建设备启动调试试验中百余站·次的暂态过电压测量情况,详细介绍了外接分压器、套管末屏串接无感电容、TV或CVT二次测量与反演、GIS内部内置电极等传感耦合技术,进而分析了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电网发展对暂态过电压传感耦合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随着电力系统向交直流特高压、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的方向发展,迫切需要开展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工况下系统的暂态扰动特性及其过电压测量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高鹏,于旭东[10](2016)在《一起非典型滤波电容器事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滤波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无功补偿和滤波设备,故积累相关的运行分析和事故处理案例,提高事故处理与运行维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继电保护故障录波数据,对一起非典型的电力滤波电容器事故进行了过程分析和计算。并基于PSCAD/EMTDC和实际系统的电气参数搭建了暂态仿真模型,对事故过程的分析和结论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仿真的轨迹和数据与实际暂态故障录波的数据特征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文中事故分析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对该事故案例的整改和运行维护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二、电力电容器暂时过电压事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电容器暂时过电压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监测及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过电压监测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雷击识别的研究现状
        1.2.3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基于氧化锌阀片的变电站雷电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研究
    2.1 引言
    2.2 避雷器阀片分压技术性能研究
    2.3 基于氧化锌阀片的监测系统开发
        2.3.1 传感器研制
        2.3.2 传感器后端开发
        2.3.3 监测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2.4 本章小结
3 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仿真及其波过程研究分析
    3.1 引言
    3.2 输电线路中的波过程
        3.2.1 均匀无损单导线线路中的波过程
        3.2.2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3.2.3 行波在有损导线上的衰减和变形
    3.3 220kV输电系统仿真模型
        3.3.1 雷电流模型
        3.3.2 线路模型
        3.3.3 考虑冲击电晕的线路模型
        3.3.4 变电站模型
    3.4 220kV输电线路波过程仿真与实测分析
        3.4.1 直击雷电过电压传播仿真分析
        3.4.2 直击雷电过电压传播实测分析
        3.4.4 线路上感应雷电过电压的传播实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小波变换的雷电过电压识别研究
    4.1 引言
    4.2 暂态过电压识别系统特征值选取
    4.3 小波变换分析
    4.4 雷电过电压分类识别
    4.5 对实测数据的分类识别
    4.6 变电站侵入波特征分析
        4.6.1 实测多脉冲雷电波形研究分析
        4.6.2 直击雷多脉冲波形分析
        4.6.3 多脉冲雷击时间间隔分析
        4.6.4 雷电侵入波特征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改进双端行波法的输电线路雷击点定位研究
    5.1 引言
    5.2 双端行波测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5.3 改进双端行波法的雷击点定位方法
        5.3.1 行波测距改进方法的思路
        5.3.2 故障测距改进方法方案
    5.4 改进双端行波法的实测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内部过电压数据特征提取研究现状
        1.2.2 内部过电压模式识别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特性分析
    2.1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2.1.1 过电压产生的过程
        2.1.2 过电压影响因素
        2.1.3 过电压限制措施
        2.1.4 仿真模型及波形
    2.2 空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
        2.2.1 过电压产生机理
        2.2.2 过电压影响因素及限制措施
        2.2.3 仿真模型及波形
    2.3 铁磁谐振过电压
        2.3.1 铁磁谐振的产生机理
        2.3.2 仿真模型及波形
    2.4 不对称接地引起的过电压
        2.4.1 产生机理分析
        2.4.2 仿真模型及波形
    2.5 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特征选取方法
    3.1 数值归一化
    3.2 计算区间选择
    3.3 时域特征值
    3.4 频域特征值
    3.5 小波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模式识别方法
    4.1 数据集
    4.2 支持向量机及其优化
        4.2.1 支持向量机
        4.2.2 基于网格搜索法的SVM参数寻优
        4.2.3 基于遗传算法的SVM参数寻优
        4.2.4 算例分析
    4.3 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
        4.3.1 BP神经网络
        4.3.2 粒子群算法
        4.3.3 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
        4.3.4 算例分析
    4.4 k近邻分类器
        4.4.1 k近邻分类器简介
        4.4.2 算例分析
    4.5 识别结果对比
    4.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3)水洛河流域电站电能质量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能质量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基本知识
    2.1 概述
        2.1.1 电能质量的定义
        2.1.2 主要指标
    2.2 分析方法
        2.2.1 电压偏差
        2.2.2 电压暂降和电压中断
        2.2.3 频率偏差
        2.2.4 频率监测的特性
        2.2.5 电压波动与闪变
        2.2.6 电压和电流的不平衡
    2.3 波形监测分析
    2.4 水洛河流域电站监测方法
        2.4.1 低压监测点
        2.4.2 高压监测点
    2.5 本章小结
3 改善流域电站电能合格率的研究
    3.1 流域电站侧产生不合格电量的原因
    3.2 电网监测不合格电量的分析
    3.3 改善电站处理不合格电量的方法和成效
        3.3.1 改善方法
        3.3.2 实际改进效果
    3.4 本章小结
4 流域电站的频率监测与治理
    4.1 流域电站频率监测分析
        4.1.1 站内频率监测
        4.1.2 涉网频率监测
    4.2 流域电站频率失衡的危害
        4.2.1 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曲线
        4.2.2 具体危害
    4.3 改善流域电站频率性能的方法
        4.3.1 一次调频方法
        4.3.2 二次调频方法
        4.3.3 改善后的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改善流域电站电压性能的研究
    5.1 流域电站电压监测的范围和类别
    5.2 电压曲线执行情况的分析
    5.3 产生三相电压不平衡率的原因分析
        5.3.1 产生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原因
        5.3.2 三相电压不平衡产生的危害
        5.3.3 三相电压不平衡产生的监测评估
        5.3.4 流域电站处理电压三相不平衡方法
    5.4 流域电站的电压暂降和中断的分析
    5.5 流域电站电压闪变的分析
    5.6 流域电站的变压器档位运行情况
        5.6.1 电压调节装置
        5.6.2 流域电站变压器档位运行情况
    5.7 流域电站的过电压保护与监测
        5.7.1 过电压的来源
        5.7.2 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5.7.3 过电压保护装置
        5.7.4 雷击保护
        5.7.5 变压器充电
    5.8 水洛河流域电压性能改善后的效果
        5.8.1 倒闸操作
        5.8.2 投入AVC
        5.8.3 改善效果
    5.9 本章小结
6 流域电站的波形监测与治理
    6.1 流域电站波形监测的现状分析
    6.2 改善波形监测的方法
    6.3 改善后的效果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过电压波形来源现状分析
        1.2.2 特征表达研究现状
        1.2.3 模式识别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以及难点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第二章 配电网内部过电压机理分析与仿真
    2.1 机理分析
        2.1.1 不对称接地故障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
        2.1.2 铁磁谐振过电压
        2.1.3 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
        2.1.4 投切电容器组过电压
        2.1.5 合闸空载线路过电压
    2.2 基于EMTP/ATP的配电网过电压仿真模型
        2.2.1 暂时过电压仿真数据的实验条件
        2.2.2 断路器操作引起的过电压仿真数据的实验条件
    2.3 内部过电压仿真分析
        2.3.1 暂时过电压
        2.3.2 操作过电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奇异谱熵和LCD-Hilbert变换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
    3.1 时域特征量的提取
        3.1.1 奇异谱熵
        3.1.2 平均值
        3.1.3 陷波滤波器
        3.1.4 能量贡献率
    3.2 LCD-Hilbert变换
    3.3 频域特征量的提取
        3.3.1 重心频带
        3.3.2 衰减率
    3.4 基于时-频域特征量与多级支持向量机的过电压分层识别系统
        3.4.1 SVM的基本原理
        3.4.2 多级SVM的构成
    3.5 方法一的实现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WD-CNN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
    4.1 CWD基本原理
    4.2 基于CWD的过电压时频分析
    4.3 CWD二维时频矩阵降维方法
    4.4 具有矩形卷积核的改进CNN网络结构
    4.5 CNN的训练算法
    4.6 基于CNN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4.7 方法二的实现步骤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测试结果及分析
    5.1 过电压软件仿真建模及样本分布情况介绍
    5.2 方法一的参数寻优及其识别结果分析
    5.3 方法二的参数寻优及其识别结果分析
        5.3.1 迭代次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5.3.2 批量样本数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5.3.3 卷积核尺寸对识别结果的影响
    5.4 与其他方法的识别效果对比
    5.5 噪声干扰下的识别效果及分析
    5.6 物理仿真实测样本识别结果及分析
        5.6.1 配电网物理仿真系统介绍
        5.6.2 实测样本识结果及分析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一起35kV电力电容器爆炸的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事故经过
2 事故后果
3 事故原因分析
4 事故建模仿真
5 事故总结
6 结语

(6)变电站过电压仿真分析及分层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1.2.1 电力系统信号特征提取研究进展
        1.2.2 电力系统信号模式识别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小结
2 基于ATP-EMTP的变电站过电压仿真与分析
    2.1 变电站过电压分类及仿真软件简介
        2.1.1 过电压分类
        2.1.2 ATP-EMTP电磁暂态分析程序
    2.2 变电站主要设备模型及仿真模型搭建
        2.2.1 线路模型
        2.2.2 变压器模型
        2.2.3 电源模型
        2.2.4 负荷模型
        2.2.5 避雷器模型
        2.2.6 基于ATP-EMTP的变电站仿真模型搭建
    2.3 变电站过电压仿真与波形分析
        2.3.1 单相接地过电压
        2.3.2 空载变压器合闸过电压
        2.3.3 电容器组合闸过电压
        2.3.4 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
        2.3.5 直击雷过电压
        2.3.6 感应雷过电压
    2.4 小结
3 基于两种数学方法的变电站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1 变电站过电压波形归一化处理及区间选择
        3.1.1 变电站过电压波形归一化处理
        3.1.2 变电站过电压波形区间选择
    3.2 基于时域分析法的变电站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2.1 单相接地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2.2 空载变压器合闸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2.3 感应雷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3 基于小波分析法的变电站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3.1 小波变换理论
        3.3.2 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3.3 电容器组合闸过电压和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特征量提取
    3.4 小结
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电站过电压分层识别
    4.1 支持向量机
        4.1.1 支持向量机理论
        4.1.2 LibSVM工具箱
    4.2 变电站过电压分层识别结构及分类器特征量选择
        4.2.1 过电压分层识别的必要性
        4.2.2 过电压分层识别结构
        4.2.3 分类器特征量选择
    4.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电站过电压分层识别
        4.3.1 过电压分层识别流程
        4.3.2 过电压分层识别训练
        4.3.3 过电压分层识别验证
        4.3.4 传统方法的过电压分类识别对比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7)110kV-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柔性抑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目前保护方式存在的问题
        1.2.1 单一间隙保护方式
        1.2.2 单一避雷器保护方式
        1.2.3 避雷器和间隙并联保护方式
    1.3 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柔性抑制措施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仿真计算
    2.1 110kV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分析
        2.1.1 系统接线与故障录波
        2.1.2 事故分析
    2.2 110kV系统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
        2.2.1 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2.2.2 操作过电压
        2.2.3 单相接地过电压
        2.2.4 非全相运行过电压
    2.3 220kV系统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
        2.3.1 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2.3.2 操作过电压
        2.3.3 单相接地过电压
        2.3.4 非全相运行过电压
    2.4 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与绝缘水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柔性抑制措施研发设计
    3.1 柔性抑制措施工作原理
    3.2 各元件参数
        3.2.1 固定间隙
        3.2.2 控制间隙
        3.2.3 均压电容
        3.2.4 避雷器参数
    3.3 可控间隙的控制回路和控制策略
    3.4 控制模块简介
    3.5 11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柔性抑制装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柔性抑制措施试验验证
    4.1 固定间隙(工频和雷电)试验
        4.1.1 气隙的电气强度
        4.1.2 试验目的与方法
        4.1.3 试验结论
    4.2 可控间隙短时(1MIN)工频耐压试验
        4.2.1 试验目的与方法
        4.2.2 试验结果
        4.2.3 试验结论
    4.3 装置的工频电压放电试验
        4.3.1 试验目的与方法
        4.3.2 试验结果
        4.3.3 试验结论
    4.4 装置的雷电冲击试验
        4.4.1 试验目的与方法
        4.4.2 试验波形及结果
        4.4.3 试验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特征提取和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过电压数据的特征提取研究现状
        1.2.2 过电压识别手段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小结
2 识别框架及课题方案
    2.1 过电压的分类
    2.2 研究对象和识别框架
        2.2.1 研究对象
        2.2.2 识别框架
    2.3 课题方案
    2.4 小结
3 过电压数据获取
    3.1 实际数据获取
    3.2 仿真数据获取及有效性保证
    3.3 仿真模型建立
        3.3.1 雷电过电压EMTP模型
        3.3.2 间歇弧光接地过电压EMTP模型
        3.3.3 投空载变压器过电压EMTP模型
        3.3.4 投电容器组过电压EMTP模型
        3.3.5 投切空载线路过电压EMTP模型
        3.3.6 工频电压升高EMTP模型
    3.4 数据标准化处理
    3.5 小结
4 时域特征及FFT频域特征分析
    4.1 时域特征分析及分类器1识别结果
    4.2 加窗FFT算法
    4.3 加窗FFT算法Matlab编程
    4.4 加窗FFT分析及分类器2识别结果
    4.5 小结
5 小波分析
    5.1 小波分析理论简介
    5.2 小波分析的Matlab编程
    5.3 小波分析及分类器3识别结果
    5.4 小结
6 模糊识别
    6.1 Fuzzy模式识别理论
    6.2 多因素Fuzzy模式识别的Matlab编程
    6.3 多因素Fuzzy识别的识别结果
    6.4 Fuzzy聚类分析及Matlab编程
    6.5 Fuzzy聚类分析的识别结果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一起非典型滤波电容器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事故过程
2 事故分析
    2.1 第一次过流跳闸事故分析
    2.2 第二次过流跳闸事故分析
3 仿真与分析
    3.1 第一次过流事故仿真
    3.2 第二次过流事故仿真
4 结束语

四、电力电容器暂时过电压事故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站雷电过电压监测及分析技术研究[D]. 王金皇. 西华大学, 2020(01)
  • [2]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识别方法研究[D]. 苗琪鹏. 湖南大学, 2019(06)
  • [3]水洛河流域电站电能质量治理研究[D]. 康科. 西华大学, 2019(02)
  • [4]配电网内部过电压类型识别方法研究[D]. 许立彬. 福州大学, 2018(03)
  • [5]一起35kV电力电容器爆炸的事故分析[J]. 王威,徐楠,程胜建,李宁,钱经,周录波. 电力与能源, 2017(05)
  • [6]变电站过电压仿真分析及分层识别研究[D]. 刘洋.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7]110kV-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柔性抑制措施研究[D]. 刘钊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8]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特征提取和识别研究[D]. 张洛. 西华大学, 2016(04)
  • [9]电网暂态过电压传感耦合技术述评[J]. 司文荣,傅晨钊,赵丹丹,赵文彬. 高电压技术, 2016(04)
  • [10]一起非典型滤波电容器事故分析[J]. 高鹏,于旭东. 江苏电机工程, 2016(02)

标签:;  ;  ;  ;  ;  

电力电容器临时过电压事故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