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林文锖[1](2021)在《清热愈溃汤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使用导师自拟的清热愈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通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以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予自拟清热愈溃汤+美沙拉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指标、临床疗效、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以及中医症候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的总有效率。结果:1.本研究方案一共纳入了病例70份,其中试验组脱落了3例,对照组脱落了2例,总共完成了65例,本研究的脱落率为7%。2.临床疗效:根据改良的Mayo评分得出的结果,对照组中进入临床有效率的病例为18例,临床有效率为55%,而进入临床缓解的病例为6例,临床缓解率为18%,进入缓解期的总有效率为73%。试验组中进入有效的病例为24例,临床有效率为75%,进入临床缓解的病例为6例,临床缓解率为19%,进入缓解期的总有效率为94%。试验组以及对照组相比较发现,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的Mayo评分都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各自与治疗前的指数对比显示P<0.01,且两组对比提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Baron粘膜等级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aron粘膜等级评分均有所好转,两组各自与治疗前的指数对比显示P<0.01,且两组对比提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粪钙卫蛋白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粪钙卫蛋白评分均有所好转,两组各自与治疗前的指数对比显示P<0.01,且两组对比提示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候疗效: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达到痊愈的人数为1人,显效的为6人,有效的为19人,无效的为7人,而试验组达到痊愈的人数为3人,显效的为21人,有效的为6人,无效的为2人,两组相比较以后提示P<0.01,说明清热愈溃汤+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以美沙拉嗪为主的西医治疗方案。6.中医症状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好转,各项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结果均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经数据分析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评分对比结果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清热愈溃汤+美沙拉嗪和以美沙拉嗪为主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均有效果,但是清热愈溃汤配合美沙拉嗪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改良的Mayo评分;Baron粘膜等级评分;粪钙卫蛋白指数;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中医症状中效果更优越。

郑秋霞[2](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方法:文献来源于194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录在四大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重庆维普数据库、读秀系统等平台)关于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医学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194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符合纳入条件者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组方用药、剂量、煎煮法、疗程等规律,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靶点及作用机制。结果:1、中医传承辅助平台(1)文献纳入结果:知网共检索出23033篇文献,万方4251篇,维普6379篇,读秀3862篇,经两次筛选后共得到文献117篇;(2)方剂统计中归经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脾经、胃经及大肠经;四气使用频次最高者为寒药,其次为温药;五味使用频次由高至低依次为:苦>辛>甘>酸>涩>咸;(3)药物模式下,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为“黄芩&黄连”“黄芩&白芍”“黄连&白芍”“黄芩&木香”;关联规则分析中“白术->黄连”“防风->黄连”“陈皮->白芍”“防风->白芍”“陈皮->木香”置信度较高;药物频次使用较高的前二十味药是:黄芩、黄连、白芍、木香、当归、槟榔、肉桂、大黄、甘草、炙甘草、白头翁、地榆、陈皮、防风、白术、金银花、枳壳、槐花、柴胡、炒白术;(4)基于熵聚类算法可演化出5个潜在的新方组合;2、网络药理学(1)关于芍药汤:筛选出芍药汤活性成分149个,有效化合物靶点蛋白151个,基因靶点151个,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1111个,通过Biso Genet得到共同靶点82个,这些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有病毒过程、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进行双链断裂修复等;涉及的细胞成分有核质、核等;涉及的分子功能有蛋白质结合、poly(A)RNA结合等;涉及的信号通路有病毒致癌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2)关于芍药汤化裁方:筛选出芍药汤化裁方活性成分205个,有效化合物靶点蛋白159个,基因靶点159个,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1111个,通过Biso Genet得到共同靶点152个,这些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有翻译起始、SRP依赖的共翻译蛋白靶向膜等;涉及的细胞成分有核质、核等;涉及的分子功能有蛋白质结合、RNA结合等;涉及的信号通路有病毒致癌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1、四气、五味统计发现药物四气以寒、温二性为主(寒药略高于温药),药物五味以苦、辛二味为主(苦药略高于辛药),药物归经主要以脾、胃、大肠经为主,可见现代医家运用芍药汤治疗UC时从脾、胃、大肠着手,配以苦寒、辛温之药。2、药物关联规则版块,可见与原方药物关联度较强的药物是白术、防风、陈皮、白头翁等,分别为补虚药、解表药、理气药、清热药,它们性味以辛、苦、温为主,归经以脾为主,主要功效为疏肝、醒脾、燥湿。3、药物频次版块,前二十味药包括白芍、黄芩、黄连、大黄、肉桂、甘草、槟榔、木香、当归、白头翁、白术、柴胡、陈皮、地榆、防风、槐花、金银花、枳壳等,以此药物组成构成芍药汤化裁方(即新方),该方除具备芍药汤中所含有的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的功效外,还具有疏肝健脾、凉血止痢之功。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该方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4、基于熵算法提取的潜在的新方组合有:秦皮-马齿苋-炙黄芪-白及-金银花-仙鹤草、肉桂-大黄-白头翁-枳壳-当归-陈皮、白芍-白蔹-炒白芍-白及-地榆炭、枳壳-肉桂-当归-槟榔-陈皮-槐花、茯苓-三七末-苍术-炒地榆-黄连-炙黄芪,其药物配伍多以清热解毒药、止血药、补虚药以及理气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治疗UC的作用,但各组合药味配伍较为繁杂无规律,有待临床研究。5、网络药理学部分,芍药汤及芍药汤化裁方(即新方)相同之处有二:其一,两者发挥效用的有效化合物均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两者GO-CC、GO-MF及KEGG分析结果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芍药汤核心靶点大多数参与抗炎及免疫反应的发生;而芍药汤化裁方核心靶点多侧重肿瘤发生发展,这可能提示该方可能具有治疗结肠癌或其他癌症的效用。6、芍药汤及其化裁方治疗UC可能是通过调控MAPK通路来实现。

陈晨[3](2021)在《溃疡性结肠炎“以痈论治”策略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总结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UC的学术思想及经验。然后,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消痈止痢汤治疗活动期大肠湿热型UC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分析消痈止痢汤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以痈论治”U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梳理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UC学术思想的师脉传承,总结姜师对UC祖国传统医学病因、病机的认识,挖掘其对本病的治疗特色及经验,并对消痈止痢汤的配伍特点、组方原则、方药功效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临床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消痈止痢汤颗粒剂治疗,疗程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主要证候总积分、改良Mayo评分、Baron内镜评分、IBDQ评分及血常规、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先将51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对造模大鼠通过自由饮用4%DSS溶液,7天建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消痈止痢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并将全部大鼠连续7天灌胃治疗,空白组与模型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中药组及西药组分别灌不同浓度的消痈止痢汤水煎液和柳氮磺吡啶混悬液。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便潜血等情况。疗程后,对大鼠麻醉、取材,腹主动脉取血,分离结肠组织。最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结肠长度、DAI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病理下组织形态,并对组织学评分;ELISA法对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进行检测;免疫组化法对结肠组织中磷酸化的ERK、JNK、p38MAPK、NF-κ Bp65蛋白进行检测,并测定平均光密度值;Western blot法对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检测,并测定灰度值。结果:一 理论研究姜树民教授认为UC“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毒、瘀”为关键病理因素,“毒热致痈”为发病特点,认为UC的病机为:湿热壅滞,凝滞气血,热极成毒,浊毒相互胶结,下结肠腑,脂络受损,血肉腐败,酿化成痈。临证善用托法,采用“消痈去腐”的治疗原则,创立“消痈止痢汤”。二 临床研究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78.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3.中医主要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4.改良Mayo评分比较:两组较治疗前比较,Mayo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5.Baron内镜评分比较:两组较治疗前比较,Baron内镜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IBDQ评分比较:经过治疗,两组较治疗前比较,IBDQ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指标检测:两组患者在疗程后,血常规、肝肾功检测均正常,全部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三 实验研究1.UC模型成功的复制①大鼠在造模期间,从第3天便隐血试验开始呈现阳性(+);从第4-5天逐渐出现体质量下降、大便变稀,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从第6-7天开始,大便中混有鲜血。②结肠组织肉眼和病理学观察结果:肉眼可见结肠黏膜表面充血、糜烂,距肛门口4-6cm处最为明显;病理下可见黏膜上皮破坏明显、隐窝结构消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黏膜层及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一般状态变化的影响疗程后,空白组大鼠状态活跃、皮毛光泽、进食正常、大便正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毛缺乏光泽,食量下降,活动量减少,精神萎靡,大便中混有鲜血。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对大鼠的一般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体质量变化的影响实验期间内,空白组大鼠体质量逐渐增加,并在实验第14天达到最大值;而模型组大鼠从第3天开始,体质量逐渐下降,在实验第14天下降到最低值,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在第1周时间内,体质量下降程度同模型组相同(P>0.05);实验结束后,各中药剂量组及西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同模型组比较均增加(均P<0.01)。4.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DAI评分变化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评分均降低(P<0.05,P<0.01)。5.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结肠长度变化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显着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显着变长(P<0.01)。6.消痈止痢汤对UC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①显微镜下:空白组,大鼠结肠黏膜表面组织完整,隐窝结构正常,排列规整,可见大量杯状细胞,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黏膜上皮损伤严重,隐窝结构消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组织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黏膜上皮完整,隐窝结构排列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增多,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中剂量组黏膜上皮较完整,隐窝结构排列欠规则,可见隐窝萎缩、分支,炎症细胞浸润减轻;低剂量组,黏膜上皮完整性略有改善,炎性细胞浸润略有减轻,隐窝结构仍破损明显。②病理组织学评分: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7.消痈止痢汤对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8.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磷酸化的ERK、JNK、p38MAPK、NF-κ Bp65蛋白含量进行检测①光镜下结果:p-ERK、p-JNK、p-p38MAPK、p-NF-κ Bp65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均有不用程度的表达,均呈棕色或棕黄色。②p-ERK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显着降低(P<0.05,P<0.01)。③p-JNK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高剂量组、西药组显着降低(P<0.01),低剂量组无差异(P>0.05)。④p-p38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高剂量组、西药组显着降低(P<0.01),低剂量组无差异(P>0.05)。⑤p-NF-κ Bp65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显着降低(均P<0.01)。9.Western blot对大鼠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及磷酸化蛋白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及其磷酸化的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了低剂量组在p-JNK蛋白含量上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外(P>0.05),各不同剂量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ERK、JNK、p38MAPK、NF-κ Bp65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结 论:1.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UC理论渊源明确、学术特色鲜明,创立“消痈止痢汤”,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2.消痈止痢汤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比,可明显提高活动期大肠湿热型轻中度UC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降低中医主要证候总积分、改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内镜下黏膜评分、促进肠道黏膜溃疡的愈合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在临床试验中,患者各安全性指标未出现变化、未出现不良反应,消痈止痢汤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4.消痈止痢汤对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可抑制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5.UC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炎性细胞因子和MPO的含量明显增高,且其含量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6.消痈止痢汤能通过抑制UC模型大鼠血清中L-1 β、IL-6、TNF-α炎性细胞因子和MPO的含量,来改善肠道炎症反应、降低黏膜组织损伤。7.消痈止痢汤治疗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NF-κB转录因子的表达,阻止NF-κB的核移位,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疗效。

郑东东[4](2021)在《解毒逐瘀颗粒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姜树民教授自拟方“解毒逐瘀颗粒”治疗湿热瘀阻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综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姜树民教授门诊就诊且诊断为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湿热瘀阻型)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在研究过程中,剔除1例不合格病例(对照组有1例在试验期间服用其他药物)。因此,完成研究且记录完整的病例共6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解毒逐瘀颗粒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肠镜等变化,全部数据均运用SPSS2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总治疗效率、中医症候积分、Mayo评分、Mayo内镜亚评分、黏膜愈合率的差异。结果:1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疗效分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对主症总积分、各项症状积分、Mayo评分以及Mayo内镜亚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积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治疗前、治疗后主症总积分、各项症状积分、Mayo评分以及Mayo内镜亚评分进行组内比较,P值均小于0.05,表面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组、对照组经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小于0.05,且治疗组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黏膜愈合率方面,治疗组黏膜愈合率为83.87%,对照组黏膜愈合率为54.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受试者在服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且复查肝肾功、血尿粪常规、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未见异常,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结论:解毒逐瘀颗粒和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均能改善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解毒逐瘀颗粒对湿热瘀阻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更加显着,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Mayo积分、内镜亚评分以及黏膜愈合方面优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临床值得推广。

刘宗臻[5](2021)在《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胡珂教授从事治疗消化病多年,对于应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丰富经验,为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通过对导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案进行整理分析,以总结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思路、治疗特色、选方用药规律,促进中医特色治疗的传承及发展。方法:收集胡珂教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病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50例,总计诊次241次。通过运用Office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医案中中药灌肠、辨证分型、证候要素、用药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并参阅导师相关的论着及文献,分析、归纳导师对运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认识、临证思路与治疗特点。结果:1.中药灌肠的频数统计分析:50例医案中,应用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的患者39例,共计诊次177次,平均诊次4.54次。单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11例,共计诊次64次,平均诊次5.82次。二者相比,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比单纯口服中药平均少1.28诊次。2.证型频数统计分析:统计共分得5个证型,分别为脾虚湿热型,脾虚肝旺型,脾虚肝旺、寒热错杂型,大肠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脾虚湿热型及脾虚肝旺型病例最多,总占比为66%,涉及脾虚的证型累计频数共为45例,总占比为90%;与肝脾相关的证型频数累计23例,占比46%。3.证候要素频数统计分析:所得证候要素总计13个。占比大于50%的证候要素先后为气虚、湿热、气滞、气郁,其中气虚居首位,频数为225次,占比93.36%,其次为湿热,频数为192次,占比79.67%。4.用药规律统计分析:分析常用中药总计68味。其中党参的使用率最高,占92.53%。使用频率>50%的中药分别为党参、白术、黄连、茯苓、地榆、槐花、黄芪、白芍、乳香、枳实、槟榔。补气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结论:1.导师概括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气亏虚为本,肠腑湿热为标,并且贯穿疾病始终,饮食、情志、六淫等因素皆可诱发;发病病位在大肠,根本病位在脾,与肝胆、肾、肺、三焦相关,其中与肝的关系最密切。2.导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肝旺的病机多见,脾气亏虚、湿热留恋致使UC反复发作、经久不愈,除湿热病邪外,病程中还易夹瘀、夹痰、夹滞,故导师自拟溃结方、灌肠方,以疏肝健脾、清肠化湿、行气导滞、活血散瘀、敛疮生肌,临床疗效显着。中药汤剂口服配合外用灌肠,内外同治,起效快,并可以缩短病程。3.导师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整体辨病分型论治,谨查病机转变,分寒热虚实多少,明确治疗的主次先后顺序,灵活运用消通补涩诸法,使气血调和、病邪得祛。

张彦成[6](2021)在《参白灌肠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IL-1、IL-6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参白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IL-1、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及脾胃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参白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周期。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总有效率、各项中医证候积分、Mayo评分、Mayo内镜亚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的差异。结果1疾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93.4%)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相当。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腹泻、黏液脓血便方面疗效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腹痛、里急后重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Mayo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Mayo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Mayo评分方面有显着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内镜亚评分比较:治疗后Mayo内镜亚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存质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BDQ4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上升(p<0.01),但治疗组在4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血清IL-1、IL-6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IL-6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在血清IL-1、IL-6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复发率比较:通过随访,对照组为20%,治疗组3.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白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UC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IL-1、IL-6分泌有关。

周伟康[7](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丹参已在临床广泛用于结肠炎的治疗,但其药物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暂不清楚。本研究将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技术探究中药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潜在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络,并进一步通过体内实验验证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相关通路的准确性,系统全面地阐释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事实依据。方法:(1)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化学专业数据库-中药与有效成分数据库、ETCM数据库等及文献获取丹参化学成分,通过药代动力学ADME筛选丹参活性成分,再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丹参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2)利用GeneCards、DRUGBANK、OMIM、DisGeNET、TTD、MalaCards等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运用Venny 2.1.0在线绘图软件获取丹参潜在作用靶点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再利用STRING蛋白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挖掘核心功能模块。(3)通过Metascape对交集靶点分别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KEGG富集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使“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可视化,初步揭示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潜在的作用机制。(4)通过结肠炎动物模型验证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具体方法如下:选取雄性C57BL/6J小鼠(20±2g)30只,随机分为三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4%DSS)、给药组(4%DSS+455mg/kg/d丹参颗粒)。边造模边灌胃给药7天,每天称量记录不同组小鼠体重变化,观察小鼠精神状态、大便性状(稀便、腹泻、鲜血便)并进行粪便隐血检测,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于造模第8天采血并处死小鼠,分离结肠,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并测量其长度。通过病理学检测,评估药物对小鼠结肠结构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lbeta,IL-1β)、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检测药物对结肠炎小鼠炎症的影响。结果:(1)网络药理学分析共预测出丹参有效活性成分42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γ-谷甾醇、咖啡酸等;(2)丹参的潜在作用靶点152个,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788个,交集靶点43个,主要作用于核心靶点PTGS2、STAT3、AKT1、SRC、EGFR、ESR1、MMP9、PPARG、MMP2、AHR、KDR、CYP19A1、MMP1、MPO、MET、ABCG2、IGF1R、MMP3等;(3)丹参调节信号通路通过富集共有KEGG通路122条,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白介素-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炎症信号通路,可能在丹参对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发挥重要作用。(4)结肠炎动物模型验证丹参药效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造模后4天小鼠出现体重明显减轻、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丹参颗粒水溶液(455mg/kg)能够显着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症状,改善小鼠结肠短缩情况,降低结肠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增生活跃。炎症指标的检测表明:丹参能显着抑制DSS引起的TNF-α、IL-6的升高,上调血清中的IL-10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着。结论:丹参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对溃疡性结肠炎起调节作用。推测主要通过介导花生四烯酸代谢、松弛素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局灶性粘连、血小板活化、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炎症、免疫、细胞凋亡、组织重塑、局灶性粘连、凝血级联、活性氧代谢等生物过程,发挥抗炎及免疫调节、修复肠黏膜屏障、抗凝、抗纤维化、抗氧化等作用。进一步通过结肠炎动物模型验证,丹参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6等促炎介质、提升抗炎介质IL-10的水平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盛颖玥[8](2021)在《生姜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6-姜酚干预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临床上药物选择很多,但缺少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且毒副作用少的药物,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因其辨证论治特色及个体化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及推广。寒热错杂证是溃疡性结肠炎较常见的证型,临床症状多缠绵反复。生姜泻心汤作为寒热错杂证治疗的经典方剂之一,广泛用于慢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但其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报道较少,仅有少部分试验研究提示其有抗炎作用,且生姜作为君药有报道其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疗效,但有关其抗炎的作用机制目前相关深入研究较少。故本课题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一、观察生姜泻心汤在UC临床辨证施治(寒热错杂证)中的应用,评价其疗效。二、分析生姜泻心汤中君药生姜的活性成分6-姜酚对DSS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三、探讨6-姜酚对NF-κ 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阐明6-姜酚改善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美莎拉嗪对照治疗的基础上予生姜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评分、内镜下评分方面及血ESR、CRP含量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在实验研究,我们将小鼠分为六组,通过ELISA检测血清及肠道组织中IL-6、IL-17和IL-10的水平、RT-PCR 检测肠道组织中IL-6、IL-17、IL-10、RORγT、FOXP3的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 7/Treg的细胞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p-I κ B α和p-p65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肠道病变组织炎症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肠道组织中IL-17、IL-10、p-I κ Bα和p-p65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共纳入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26例,总有效率80.7%。两组经治疗后显效及有效者均能改善症状,但治疗组的显效及有效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Mayo评分降低、肠镜下评分改善及ESR含量的下调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实验一研究结果发现,6-姜酚能显着降低血清和肠道组织中IL-6和IL-17的水平,且显着低于UC小鼠的水平。6-姜酚可使血清和肠道组织中IL-10水平升高,且显着高于UC小鼠。不论在蛋白表达还是肠组织的mRNA水平方面,6-姜酚可以显着抑制DSS诱导的Th17转录因子ROR γ T的上调和DSS诱导的Treg转录因子FOXP3的下调。实验二研究结果发现,DSS增加了I κ B α和p65的磷酸化水平,而6-姜酚处理后可以显着抑制DSS诱导的p-I κ B α和p-p65的水平;DSS处理后p-p65染色主要在细胞核中,胞浆中有一些染色,而6-姜酚处理后可以显着减弱细胞质和细胞核中p-p65的密度。[结论]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生姜泻心汤对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型UC患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不亚于美莎拉嗪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低,收效佳,尤其体现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实验研究结果显示,6-姜酚可以抑制IL-6的表达和分泌,保持Th17/Treg的平衡,从而抑制Th17介导的炎症反应,并且6-姜酚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减轻DSS诱导的UC小鼠炎症损伤。

陈铭诗[9](2021)在《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临床部分:观察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部分:观察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对UC模型大鼠的疗效,探究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对UC模型大鼠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调节作用,对炎症因子、结肠上皮细胞凋亡、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探讨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UC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部分:将240例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证UC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组、电针组、复方青黛颗粒组、美沙拉秦组,每组60例。各组患者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改良的Mayo评分、内镜下黏膜愈合程度、C-反应蛋白、血沉、TNF-α、IL-6的表达以及复发率等方面。实验部分: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UC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复方青黛颗粒组、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组、美沙拉秦组。除对照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干预治疗7天,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病理评分、结肠形态大体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TUNEL、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p-JNK、p-p38MAPK、Bcl-2、Bax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临床部分: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组中UC患者总有效率达91.70%,内镜黏膜愈合率达85.00%,复发率为6.70%,可有效的改善UC患者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改良Mayo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血沉、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与其他三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yo内镜亚评分、血清IL-6的表达也明显降低,与电针组和复方青黛颗粒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沙拉秦组相比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UC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评价相当。实验部分:采用DSS诱导UC模型大鼠,各干预组大鼠经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态和体重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增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病理评分、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结肠组织p-JNK、p-p38MAPK、Bax蛋白表达、结肠上皮凋亡细胞均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干预治疗组大鼠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和益生菌不同程度增加,致病菌不同程度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较均具有差异。在各干预治疗组中,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恢复最好,体重明显增加,显着降低了 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病理评分、血清TNF-α、IL-1β的表达和结肠组织p-JNK、p-p38MAPK、Bax蛋白的表达,增加了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抑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与其他三组干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的表达也明显降低,与电针组和复方青黛颗粒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沙拉秦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并且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组大鼠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明显增多,双歧杆菌、拟杆菌等益生菌明显增加,大肠杆菌、埃希氏菌等致病菌明显减少,肠道菌群分布种类与对照组最相似。结论:临床部分: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能有效的改善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结肠黏膜愈合率,降低肠道炎症反应,复发率低。实验部分: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可有效的治疗DSS诱导的UC模型大鼠,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MAPK信号通路中的JNK和p38MAPK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同时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恢复肠道稳态,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促进结肠黏膜愈合。

高海[10](2021)在《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敷脐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并分别与单纯美沙拉嗪保留灌肠及单纯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相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疗法对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型UC的各项观察指标的影响,并比较三种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发展及推广中医药治疗UC的提供更多新的理论依据。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的UC患者,从中选取符合本项研究要求的患者90例,按照统计学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和灌肠方+敷脐组(简称:中药干预组),每组各30例。西药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保留灌肠治疗,中药对照组予以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中药干预组是在中药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敷脐治疗,总疗程为30天,观察并统计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中ESR和CRP含量变化、Baron内镜下黏膜评分和Geboes指数评分变化情况,及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和临床综合有效率的差异,综合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中ESR和CRP含量、Baron内镜黏膜评分和Geboes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中ESR和CRP含量、Baron内镜下黏膜评分、Geboes指数评分各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1)治疗后西药对照组的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中ESR和CRP含量变化、Baron内镜下黏膜评分及Geboes指数评分数据分别与两中药组的进行比较,结果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中药对照组的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中ESR和CRP含量变化及Geboes指数评分数据分别与中药干预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对照组的Baron内镜下黏膜评分与中药干预组的黏膜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西药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中药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中药干预组有效率为96.67%,中药干预组分别与两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西药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中药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中药干预组有效率为93.33%,中药干预组分别与两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血常规、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及相关生命体征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反应发生,三种治疗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敷脐治疗活动期轻中度大肠湿热型UC,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降低ESR、CRP炎症指标,减少肠道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促进肠黏膜的愈合、修复,且疗效优于单纯美沙拉嗪保留灌肠和单纯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清热愈溃汤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疾病评估
        1.2.2.1 病变范围
        1.2.2.2 疾病活动的严重程度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类型
        2.2 病例样本量评估
        2.3 统计方法
        2.4 治疗方法
        2.5 观察项目
        2.5.1 一般情况
        2.5.2 改良的Mayo评分指数
        2.5.3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2.5.4 结肠镜黏膜等级
        2.5.5 粪钙卫蛋白
        2.5.6 评价指标
        2.5.6.1 临床疗效
        2.5.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5.6.3 结肠镜粘膜等级评价
        2.5.6.4 粪钙卫蛋白
        2.5.6.5 安全性指标
        2.5.7 数据采集
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分析
        2.1 年龄、性别、病程
        2.2 蒙特利尔分类两组数据对比
        2.3 改良的Mayo评分指数
        2.4 Baron粘膜等级分布
        2.5 粪钙卫蛋白
    3.治疗后结果比较
        3.1 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3.2 治疗前后的改良Mayo评分指数对比
        3.3 治疗前后Baron粘膜等级对比
        3.4 治疗前后粪钙卫蛋白对比
        3.5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4 治疗后中医症状比较
        4.1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4.2 对照组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4.3 试验组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比较
        4.4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比较
    5 安全性检验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 对清热愈溃汤的认识
    4 清热愈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4.1 清热愈溃汤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
        4.2 清热愈溃汤对改良Mayo评分指数的影响
        4.3 清热愈溃汤对Baron粘膜评分的影响
        4.4 清热愈溃汤对粪钙卫蛋白的影响
        4.5 清热愈溃汤对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附录E 随机数字表
    附录F 改良的 Mayo 评分记录表
    附录G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H Baron 粘膜评分
    附录I 钙卫蛋白评分记录表
    附录J 相关理化检查表
    附录K 相关临床观察表
    附录L 纳入病例基线资料表
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外研究进展
    1.概述
    2.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3.西医诊断标准
    4.西医治疗
    5.中医病因与发病机制
    6.中医诊断
    7.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1 一般资料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规范中药名称
    2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2.1 分析软件
        2.2 方剂的录入和核对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纳入结果
        3.2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结果
        3.2.1 统计报表
        3.2.1.1 药物统计
        3.2.1.2 药物用量频次统计
        3.2.2 数据分析
        3.2.2.1 药物模式和关联规则分析
        3.2.2.2 药物频次分析
        3.2.2.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核心新方组合提取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有效化合物-靶点筛选
        1.2 靶点-基因筛选
        1.3 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构建
        1.4 UC相关基因的筛选及PPI网络构建
        1.5 GO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芍药汤网络药理学
        2.1.1 芍药汤有效化合物筛选
        2.1.2 芍药汤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
        2.1.3 基于Biso Genet的 PPI网络图
        2.1.4 基因本体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2.2 新方网络药理学
        2.2.1 新方有效化合物筛选
        2.2.2 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
        2.2.3 基于Biso Genet的 PPI网络图
        2.2.4 基因本体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溃疡性结肠炎现状
    2 溃疡性结肠炎危险因素
        2.1 遗传因素
        2.2 免疫因素
        2.3 吸烟
        2.4 饮食因素
        2.5 母乳喂养
    3 溃疡性结肠炎病理及临床表现
    4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5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5.1 病名
        5.2 病因
        5.3 病机
    6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7 芍药汤单味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7.1 白芍
        7.2 黄芩
        7.3 黄连
        7.4 大黄
        7.5 肉桂
        7.6 甘草
        7.7 槟榔
        7.8 木香
        7.9 当归
    8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结果分析
        8.1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8.2 药物用量分析
        8.3 药物模式分析
        8.4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8.5 药物频次分析
        8.6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核心新方组合分析
        8.7 两个方剂有效化合物对比分析
        8.8 两个方剂核心网络对比分析
        8.9 两个方剂GO及 KEGG对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溃疡性结肠炎“以痈论治”策略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姜树民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学术思想及经验
    1 “以痈论治”学术特色的师脉传承
    2 “以痈论治”UC及“毒热致痈”的源流考析
    3 UC的病因和病机
    4 姜师治疗UC特色及经验
    5 姜师治疗UC用药特色
    6 消痈止痢汤的组方解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消痈止痢汤”治疗活动期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消痈止痢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一般状态和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消痈止痢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MPO含量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三 消痈止痢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MAPK信号通路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解毒逐瘀颗粒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科研成绩
致谢

(5)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研究
    1.西医研究现状
        1.1 概述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
        1.4 诊断
        1.5 病情评估
        1.6 治疗
    2 中医研究现状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施治
第一部分 基于病案分析胡珂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排除标准
    3 研究步骤
        3.1 整理病历资料
        3.2 规范中药名称
        3.3 病案录入
    4 统计结果
        4.1 诊次分布频数分析
        4.2 内治+灌肠频数分析
        4.3 证型频数分析
        4.4 证候要素频数分析
        4.5 药物频数分析
第二部分 胡珂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认识
    1 UC与饮食的关系
    2 UC与情志的关系
    3 UC与六淫的关系
    4 UC与脏腑的关系
        4.1 UC与脾胃的关系
        4.2 UC与肝胆的关系
        4.3 UC与肺和大肠的关系
        4.4 UC与肾的关系
        4.5 UC与三焦的关系
    5 基本病机
第三部分 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
    1 辨证分型
        1.1 脾虚湿热型
        1.2 脾虚肝旺型
        1.3 脾虚肝旺,寒热错杂型
        1.4 大肠湿热型
        1.5 脾肾阳虚型
    2 合辨病证病性,分型分期论治
        2.1 辨病辨证结合
        2.2 辨明寒热虚实
        2.3 分型分期论治
    3 脾气亏虚为本,侧重疏肝健脾
    4 活用消通补涩,重在调气和血
    5 谨守病机,拟溃结方
    6 直达病所,拟灌肠方
    7 验案举隅
        7.1 脾虚湿热案
        7.2 脾虚肝旺案
        7.3 脾肾阳虚案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6)参白灌肠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IL-1、IL-6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
        2.6 终止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一般治疗
        3.2 治疗组治疗
        3.3 对照组治疗
        3.4 保留灌肠方法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4.1 观察指标
        4.2 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临床疗效
        6.3 中医证候疗效
        6.4 Mayo评分
        6.5 内镜亚评分
        6.6 生存质量评分
        6.7 血清IL-1、IL-6 治疗前后测定
        6.8 随访复发率
        6.9 不良反应发生率
第二部分 讨论
    1 病因病机
    2 免疫机制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
        3.2 中医治疗
    4 参白灌肠方组方配伍及药理学分析
    5 参白灌肠方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分析
        5.1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5.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3 参白灌肠方治疗大肠湿热型UC可能的作用机制
第三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及展望
        2.1 存在问题
        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现状及中医治疗优势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7)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综述
    1. 丹参概况
        1.1 丹参的本草考证
        1.2 丹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1.3 丹参治疗UC的相关机制研究
    2.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
        2.1 中医对UC的认识
        2.2 西医对UC的认识
    3. 网络药理学
        3.1 网络药理学概述
        3.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第二部分 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丹参活性成分的筛选和靶点预测
        1.2 丹参“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和分析
        1.3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检索
        1.4 丹参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Venn分析
        1.5 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
        1.6 基因本体论(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1.7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疾病网络
    2. 实验结果
        2.1 丹参活性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结果
        2.2 丹参“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和分析
        2.3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检索
        2.4 丹参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Venn分析
        2.5 基于STRING数据库PPI网络构建与核心靶点筛选
        2.6 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通路富集分析可视化
        2.7 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疾病网络
    3. 小结
        3.1 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成分分析
        3.2 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靶点分析
        3.3 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通路分析
        3.4 小结
第三部分 体内实验验证丹参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仪器
        1.4 常用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动物模型建立与药物干预
        2.3 小鼠整体情况评分
        2.4 动物处死与标本采集
        2.5 结肠组织H&E染色及结肠组织病理评分
        2.6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0、IL-6、IL-1β、TNF-α的浓度
    3.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丹参对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4.2 丹参对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整体状况的影响
        4.3 丹参对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结肠长度的影响
        4.4 丹参对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5 丹参对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血浆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分析
    2. 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分析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生姜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6-姜酚干预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
    第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学认识
        1. 中医病名的溯源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辨证分型
    第二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医学认识
        1 病理生理学机制
        1.1 环境、饮食因素
        1.2 遗传因素
        1.3 肠道菌群
        1.4 上皮功能障碍
        1.5 免疫因素
        1.6 感染因素
        1.7 心理因素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进展
        1. 中医治法治则
        1.1 治法
        1.2 药物性味归经规律
        1.3 外治
        2.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2.1 氨基水杨酸制剂
        2.2 糖皮质激素
        2.3 免疫抑制剂
        2.4 生物制剂
        2.5 肠道微生态治疗
        2.6 外科手术治疗
        2.7 其他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终止试验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诊疗用药
        3.2 观察组
        3.3 对照组
        3.4 合并用药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评价标准
        4. 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性别
        1.2 年龄
        2. 病情程度
        3. 疗效分析
        3.1 综合疗效分析
        3.2 症状积分
        3.3 改良Mayo评分的变化
        3.4 肠镜下粘膜评分
        3.5 辅助检查比较
    三、讨论
        1. 关于寒热错杂证的选择
        2. 临床疗效分析
        3. 方药解析及拆方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引言
    实验一 6-姜酚对DSS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炎症反应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分组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涉及使用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2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2.3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2.4 Western免疫印迹(WB)
        2.5 流式细胞术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及结肠形态
        3.2 各组小鼠肠道组织病理变化
        3.3 各组肠组织细胞因子mRNA水平
        3.4 各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3.5 各组肠道组织细胞因子水平
        3.6 各组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
        3.7 各组小鼠肠道组织中RORyT和FOXP3表达水平
    实验二 6-姜酚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实验动物与实验分组
        2. 实验方法
        2.1 免疫组织化学
        2.2 Western免疫印迹(WB)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肠组织细胞因子免疫组化结果
        3.2 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及创新性分析
不足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一、西医对UC的认识
        (一) 发病机制
        (二) 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二、中医对UC的认识
        (一) 病因病机
        (二) 辨证分型
        (三) 治法治则
        (四)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资料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基线资料比较
        (二) 结果
    五、讨论
        (一) 大肠湿热证的UC病因病机特点
        (二) 方药解析
        (三) 选穴分析
        (四) 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UC的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一、实验材料
        (一) 动物
        (二) 药物与试剂
        (三) 实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动物分组
        (二) 实验药物与配制
        (三) 造模与干预治疗
        (四) 取材
        (五) 疾病活动指数( 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
        (六) 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评分
        (七) 病理学观察及损伤评分
        (八)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
        (九)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十) 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
        (十一)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
        (十二) TUNEL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十三) 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十四) 统计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大鼠一般情况评估
        (二) 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
        (三) 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评分
        (四) 病理组织学评分
        (五) 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
        (六) 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对p-JNK、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七) 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对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及其调控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
        (八) 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四、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UC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UC的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治疗机制
    3 研究结果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清热愈溃汤对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分析[D]. 林文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D]. 郑秋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溃疡性结肠炎“以痈论治”策略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陈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解毒逐瘀颗粒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东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胡珂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经验总结[D]. 刘宗臻.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参白灌肠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IL-1、IL-6水平的影响[D]. 张彦成.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D]. 周伟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生姜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6-姜酚干预的作用机制研究[D]. 盛颖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复方青黛颗粒联合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研究[D]. 陈铭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肠愈灌肠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