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 ATP 敏感钾通道的激活延迟了大鼠心脏缺血诱导的细胞解偶联

线粒体 ATP 敏感钾通道的激活延迟了大鼠心脏缺血诱导的细胞解偶联

一、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delays ischemia-induced cellular uncoupling in rat heart(论文文献综述)

熊伟[1](2021)在《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的40例成年患者,随机对照双盲分为2组(N=20例/组),对照组(CON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量,然后0.5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注射负荷量药物、切皮、锯开胸骨前后SBP及HR变化情况,注射负荷量药物后高血压、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PMACE)发生率。在术前和术后检测血常规,在术前、停机时、术毕和出ICU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TnI和TPS浓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TnI、TPS和NLR预测PMACE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负荷量药物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但切皮和锯开胸骨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DEX组较CON组的高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而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和多巴胺使用量,DEX组低于CON组;而阿托品使用率,DEX组高于CON组(P<0.05)。DEX组的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CON组低(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在停机时、术后即刻和出ICU前的外周血中cTnI和TPS的浓度降低(P<0.05),且 cTnI 和 TPS 呈正相关(R2>0.9)。NEUT、MONO 和 WBC绝对值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而LYMPH绝对值和NL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单独使用NLR、TPS和cTnI预测PMACE具有较高准确性(AUC分别为0.831、0.833和0.848)。另外,联合使用NLR、TPS和cTnI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用于预测PMACE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中联合cTnI和NLR,TPS 和 NLR,cTnI、TPS 和 NLR 的 AUC 分别为 0.902、0.892和 0.89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抑制切皮和开胸刺激,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cTnI、TPS和NLR,联合cTnI、TPS和NLR在预测PMACE中具有一定准确性。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缺血)和再通120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处理。在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只/组),Sham组、MIRI组、Group Ⅰ 组(C48/80 0.1 mg/kg.i.v.)、Group Ⅱ 组(C48/80 0.5mg/kg.i.v.)和 GroupⅢ组(C48/80 1 mg/kg.i.v)。在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Sham组、I/R 组、DEX+I/R 组(DEX20 μg/kg.i.v.)、C48/80+I/R 组(C48/800.5 mg/kg.i.v.)和 DEX+C48/80+I/R 组(DEX 20 μg/kg.i.v.+C48/80 0.5 mg/kg.i.v.)。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心律失常,以及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成功构建大鼠在体MIRI模型,C48/80在一定范围内(0.1、0.5、1.0mg/kg.i.v.)可以加重I/R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与Sham组比较,I/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肌梗死面积比明显增加,cTnl和TPS含量明显升高;而这些损伤在C48/80+I/R组中明显加重,在DEX+I/R组中明显减轻(P<0.05)。另外,I/R组较Sham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明显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然而,这些损伤在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部分逆转。与Sham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I/R组中这些改变被部分逆转,而C48/80+I/R组中加剧了这些改变(P<0.05)。另外,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细胞凋亡率和HMGB1、TLR4和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在体I/R损伤。第三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心脏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 只/组),Control 组、MIRI 组、GroupⅠ 组[(C48/80 1 μg/mL×5 min+KHB × 5 min)× 4]、Group Ⅱ 组(C48/80 1 μg/mL × 5 min+KHB × 5 min)和 GroupⅢ组(20 μg C48/80)。离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Control组、I/R组、DEX+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I/R 组(C48/80 1 μg/mL × 5 min)和 DEX+C48/80+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 1μg/mL × 5 min)。观察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和心肌水含量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成功构建大鼠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中Group I组中反复的C48/80干预洗脱,可改善MIRI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而Group Ⅱ和Group Ⅲ经短时程C48/80干预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可加重I/R损伤(P<0.05)。离体正式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I/R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升高,cTnI和TPS含量升高(P<0.05)。I/R组较Control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上述改变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同时,DEX+C48/80+I/R组较C48/80+I/R组上述改变被部分逆转(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离体I/R损伤。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细胞H9C2(2-1)和大鼠肥大细胞RBL-2H3共培养体系,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10 nM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 10 μg/mL预处理。实验分为三组(N=6孔/组):S组(不予以任何药物处理)、C组(C48/8010μg/mL 干预 30 min)和 DC 组(10 nM DEX 预处理 60 min,然后 C48/80 10μg/mL干预30min)。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肥大细胞标志物TPS含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较S组的H9C2(2-1)和RBL-2H3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TnI和TPS释放明显升高,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可部分抑制(P<0.05)。另外,C组较S组的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中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炎性相关信号通路HMGB1/TLR4/NF-κB,从而减轻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陶苗苗,徐鸣曙,张英杰,程爱芳,邓韵怡[2](2020)在《线粒体介导远端缺血后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线粒体作为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键靶点,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远端缺血后处理能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缓解线粒体损伤,改善其功能紊乱有关系,机制涉及细胞色素C/caspase、线粒体自噬、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等四个方面。

李凌儿[3](2020)在《蒙药苏格木勒-3汤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从体内及体外两方面研究蒙药苏格木勒-3汤(Sugmule-3 Decoction,SD-3)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进一步影响钙超载,最终改善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现象。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及大鼠H9c2细胞系分别进行体内、体外实验,ISO建立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选用三种不同浓度的苏格木勒-3汤及阳性药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动物水平通过检测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病理变化。细胞水平通过TUNEL染色、AO/EB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体内、体外采用Western Blot、RT-PCR技术进行心肌肥厚相关指标、Calumenin蛋白、钙离子通道及钾离子通道相关指标、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的检测。结果:体内实验初步发现SD-3汤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及心律失常现象,初步证实SD-3通过上调Calumenin蛋白表达,进一步影响L型钙离子电流通道、Na+/Ca+交换电流通道以及内向整流钾电流通道、瞬时外向钾电流通道、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缓解内质网应激改善ISO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现象。体外实验证实SD-3汤通过上调Calumenin蛋白表达,进一步影响L型钙离子电流通道、Na+/Ca+交换电流通道和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瞬时外向钾电流通道抑制内质网应激最终改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SD-3汤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现象,其作用是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钙超载进一步缓解内质网应激最终影响凋亡的发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SD-3汤能够明显改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现象,其作用是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钙超载进一步缓解内质网应激最终影响凋亡的发生。

杨龙[4](2020)在《HIF-1调控线粒体自噬恢复七氟醚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突出性的社会医疗问题,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有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诱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几率是非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23倍。七氟醚后处理(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ning,SPostC)能有效减轻健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糖尿病状态下,SpostC的心肌保护作用弱化。前期研究证实糖尿病状态下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弱化的原因可能在于受损的HIF-1信号通路,应用去铁胺(DFO)能够激活糖尿病状态下受损的HIF-1α重现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新近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中起关键作用,但在糖尿病状态下,线粒体自噬被抑制。如何重现糖尿病状态下SpostC心肌保护作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而阐明HIF-1α/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是否参与恢复糖尿病状态下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探讨HIF-1调控的线粒体自噬在SpostC对抗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期望通过调控HIF-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恢复糖尿病状态下七氟醚后处理保护作用。方法:在离体层面,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在复氧初接受2.4%七氟醚后处理。通过测定细胞活力、LDH活性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反映细胞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反映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IF-1α、BNIP3、Beclin-1蛋白表达;利用干扰RNA技术沉默BNIP3观察其在促进自噬方面作用。在体水平,通过结扎大鼠冠脉前降支40分钟后复灌120分钟建立I/R模型。在缺血前24h腹腔内注射DFO(200mg/kg),复灌初15分钟给与1MAC七氟醚后处理。复灌2h后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线粒体超微结构、自噬小体、ATP含量、膜电位、ROS产生率以及HIF-1α、BNIP3、LC3-II、Beclin-1、P62、LAMP2蛋白表达和心脏功能。结果:细胞实验缺氧复氧损伤后,与H/R组相比,SpostC能够上调HIF-1α、BNIP3蛋白表达(P<0.05,SPostC组vs H/R组),促进自噬小体清除,细胞活力明显增加,LDH降低,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在给与2ME2或沉默BNIP3后完全消除。糖尿病状态下,与I/R组相比,SpostC组保护作用弱化,给与DFO处理后,SPostC能够上调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BNIP3蛋白表达(P<0.05),同时降低自噬关键蛋白LC3-II、Beclin-1、P62的表达,增加LAMP2蛋白表达;自噬小体堆积明显减少,ROS产生率下降,ATP含量明显增加,膜电位提高,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心功能改善明显(P<0.05,SPostC组vs DFO+SpostC组)。结论:SPostC通过调控HIF-1α/BNIP3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主要机制在于SPostC能够上调HIF-1α的表达,进一步激化下游靶基因BNIP3,促进了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自噬小体并增加细胞活力,降低LDH水平,抑制细胞凋亡,最终对抗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糖尿病状态下,通过DFO预处理联合SPostC能够激活受损的HIF-1α并上调HIF-1α的蛋白表达,进一步促进HIF-1α/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及时清除受损的线粒体,避免了线粒体来源的ROS对线粒体膜电位的攻击,使得线粒体功能得到稳定,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改善了心功能。

王雪[5](2019)在《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及Beclin 1、Atg-5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Beclin 1、Atg-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老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模型组、运动预处理+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系统建立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本实验检测的指标:全程监测并记录平衡灌注末期与再灌注末期各实验组心率与左心室发展压等心功能相关指标;再灌注结束后,选用TTC染色法测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老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自噬体的形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老龄大鼠心肌内Beclin 1、Atg5蛋白表达含量。结果:1.各组大鼠心功能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模型组的心功能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运动+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运动+对照组不存在心肌梗死区域。3、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与自噬体的变化:对照组与运动+对照组在透射电镜下的心肌纤维排列均整齐且紧密,心肌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核膜完整,基本未见自噬体,运动+对照组较对照组的线粒体嵴数量更丰富;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自噬体,心肌纤维束排列疏松紊乱,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密度降低,很难见完整的细胞器结构;运动+模型组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电镜下可观察到肌原纤维排列整齐,肌小节完整,线粒体形态和结构基本正常,视野内有少量自噬体出现。4、各组大鼠心肌Beclin 1、Atg-5蛋白表达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Beclin1、Atg-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模型组Beclin1、Atg-5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肌内Beclin 1、Atg-5蛋白表达处于基础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对照组Beclin 1、Atg-5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运动预处理可改善老龄大鼠心脏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发挥心脏保护作用。2.运动预处理可通过调节老龄大鼠心肌细胞中Beclin 1、Atg-5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细胞过度自噬,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叶宏[6](2019)在《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观察自主跑轮预适应、缺血后适应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有无差异,结合氧化应激指标、细胞凋亡因子的检测,探寻可能的潜在调控机制。[方 法]实验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实验动物小鼠分为5组:1.假手术组。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3.缺血后适应组。4.自主跑轮预适应组。5.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组。在第一部分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定第二部分实验分组:小鼠分为3组:1.假手术组。2.缺血后适应组。3.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组。为验证第一、二部分的实验推论,将第三部分实验动物分为4组:1.缺血后适应组。2.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组。3.自主跑轮预适应+后适应-PI3K抑制剂组。4.自主跑轮预适应+后适应-STAT3抑制剂组。实验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检测小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TTC实验检测脑梗死灶体积;分子生物学系列实验检测氧化应激生化指标以及神经元凋亡情况;细胞免疫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结 果]第一部分实验: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自主跑轮预适应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减少脑梗死灶体积的作用不明显,后适应显着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减少脑梗死灶体积,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进一步增强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减少脑梗死灶体积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的预适应或后适应。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预适应略有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的作用,后适应能显着升高脑组织中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升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明显强于单独的自主跑轮预适应或后适应。与模型组比较,自主跑轮预适应减少缺血区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不明显,后适应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明显强于单独的自主跑轮预适应或后适应。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其中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表达减弱,自主跑轮预适应或缺血后适应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表达增强,自主跑轮预适应或缺血后适应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实验: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其中PI3K、STAT3的蛋白表达,缺血后适应升高PI3K、STAT3活性。自主跑轮预适应和后适应联合干预提升PI3K、STAT3通路活性强于单独的后适应。第三部分实验:分别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STAT3抑制剂SH454后,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脑保护作用明显减弱,表现为: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认知功能减退,脑梗死体积增大,TUNEL检测的凋亡细胞数量增多,促凋亡因子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强,抗凋亡因子胞质内细胞色素C、Bcl-2的蛋白表达减弱。[结 论]1.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能进一步增强上述作用。2.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增强可能依赖于激活抗氧化、抗凋亡的PI3K和STAT3信号通路。3.分别使用PI3K、STAT3抑制剂后,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的脑保护作用明显减弱。

张维山[7](2019)在《TDCPP减轻H2O2和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是指心肌缺血后恢复血供,出现比再灌注前更明显、更严重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心肌IR损伤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体外循环、大血管外科手术等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IR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Ca2+超载,是目前公认最常见心肌氧化应激损伤(oxidative stress injury)的致病因子,心肌细胞表达Ca2+库操控Ca2+内流(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通道,但其在心肌IR损伤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机制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ri(2,3-dichloropropyl)phosphate,TDCPP]为应用广泛的有机磷阻燃剂。毒理学研究发现TDCPP具有内分泌干扰毒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David.W.Killilea等研究显示其毒性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低浓度的TDCPP仅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生长(IC50为27μM),只有高浓度的TDCPP引起细胞活力降低(IC50为171μM)和细胞的毒性效应(IC50为168μM);但在病理状态下,研究发现低浓度的TDCPP亦可发挥保护性作用。Armstrong等(个人通讯)证实TDCPP能抑制thapsigargin诱导的Ca2+内流,具有直接阻断SOCE通道的功能。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细胞内成分自我降解过程,可通过溶酶体依赖途径降解细胞内长寿蛋白和受损的细胞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自噬在IR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ROS可以激活心肌细胞自噬,在缺血阶段,自噬可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实现能量的再利用,发挥保护性作用;再灌注发生时,自噬过度激活,引起自噬性细胞死亡,加重心肌细胞损伤。TDCPP对H2O2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我们研究了自噬和凋亡两种现象,TDCPP对H2O2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未见报道,而且TDCPP对H/R及H2O2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也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TDCPP预处理对H2O2和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所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本研究发现:(1)TDCPP预处理能缓解H/R和H2O2处理的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明显减少H2O2处理组细胞LDH释放水平,降低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增加H/R和H2O2心肌细胞活力;(2)TDCPP降低心肌细胞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诱发的Ca2+内流,缓解H/R和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Ca2+超载;(3)H/R和H2O2均诱导心肌细胞Stim1和TRPC6的表达,TDCPP预处理可部分阻断该效应;(4)TDCPP可部分恢复H/R处理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保护线粒体功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5)H/R和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BAX、CC3促凋亡因子表达增加,抑凋亡因子Bcl-2表达减少,BAX/Bcl-2比率增加,TDCPP预处理能部分逆转上述改变;(6)TDCPP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阻断H2O2诱导LC3-II增加);(7)H/R和H2O2均降低心肌细胞AKT(ser473)和GSK-3β(ser-9)磷酸化,TDCPP预处理可部分逆转上述效应,进一步发现PI3K抑制剂LY294002能够部分解除TDCPP预处理后的逆转效应,TDCPP的保护效应消失。本项研究显示:TDCPP抑制心肌细胞SOCE通道,减轻H/R和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钙超载,减轻H/R和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H2O2诱导的自噬,TDCPP对H/R和H2O2心肌细胞保护依赖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

刘大伟[8](2019)在《miR-199a-5p通过HIF-1α/P-GSK3β/mPTP轴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文中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有了非常重大的进展。然而,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的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新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逐年增高,虽然随着介入技术的逐步普及,大大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占总死亡率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的心血管患病率依然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肌缺血时冠状动脉循环受损可导致严重的缺氧损伤。通过溶栓治疗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对于限制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保留左心射血功能和防止左心室重构至关重要。通过溶栓治疗或PCI进行血运重建可将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死亡率降低近50%。然而,血运重建后含氧量高的血液恢复会加重缺血组织损伤,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是在1960年由Jennings等人首次提出的。研究发现,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内钙超载、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有关。这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来保护心脏免受I/RI损伤,从而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Micro RNA(mi RNA)是一类由22个碱基左右组成的、内源性的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对m RNA的降解或者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mi RNA参与了心肌重塑、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尤其是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鼠体内注入mi R-1,mi R-21和mi R-24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范围。Ren等研究发现,mi R-320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明显降低,敲除mi R-320可以使热休克蛋白20(heatshock protein 20,Hsp20)表达增加,从而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本研究分别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和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MTS实验、LDH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下mi R-199a-5p的表达;然后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过表达或敲低mi R-199a-5p后对心肌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情况下的细胞活力和LDH释放、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检测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途径,阐明了mi R-199a-5p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从而为更深刻的认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i R-199a-5p的表达目的:验证mi R-199a-5p在心肌梗死患者和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1.RT-PCR法检测19例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3例男性对照组血浆中mi R-199a-5p的表达水平。2.RT-PCR法检测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时mi R-199a-5p的表达水平。3.RT-PCR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时mi R-199a-5p的表达水平。结果:1.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 R-199a-5p在心肌梗死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糖氧剥夺复氧复糖处理后原代心肌细胞及H9C2细胞中mi R-199a-5p表达升高(P<0.05)。小结:mi R-199a-5p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下中表达显着增高。第二部分mi R-199a-5p对H9C2细胞株糖氧剥夺复氧复糖凋亡的影响目的:研究过表达和敲低mi R-199a-5p对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状态下H9C2心肌细胞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等功能的影响。方法:1.构建过表达和敲低H9C2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细胞模型。2.MTS实验和LDH实验检测过表达mi R-199a-5p对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对H9C2细胞细胞活力的影响。过表达mi R199a-5p可以降低H9C2细胞HIF-1α、P-GSK3β/GSK3β蛋白的表达3.MTS实验和LDH实验检测敲低mi R-199a-5p对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H9C2细胞的细胞活力的影响。4.TUNEL实验检测敲低mi R-199a-5p对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mi R-199a-5p对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H9C2细胞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过表达和敲低mi R-199a-5p的H9C2心肌细胞模型。2.MTS与LDH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 R-199a-5p对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条件下H9C2细胞细胞培养中细胞活力明显低于糖氧剥夺复氧复糖组。3.MTS与LDH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i R-199a-5p可以减轻糖氧剥夺复氧复糖对H9C2细胞株细胞活力的影响。4.TUNE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i R-199a-5p能够减轻H9C2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所致的细胞凋亡。5.流式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i R-199a-5p能够减轻H9C2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下降。小结:1.过表达mi R-199a-5p能够加重H9C2心肌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2.敲低mi R-199a-5p能够减轻H9C2心肌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第三部分mi R-199a-5p通过HIF-1α/P-GSK3β/mPTP轴影响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预测并验证mi R-199a-5p的靶基因,进一步研究mi R-199a-5p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细胞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通过Targetscan、MIRBase和MIRDB等mi 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在线预测mi R-199a-5p可能的靶基因。2.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199a-5p的靶基因及参与的信号通路。3.通过si RNA转染技术来干预HIF-1α的蛋白表达,进而采用Western Blot等方法来验证mi R-199a-5p与HIF-1α/P-GSK3β/m PTP轴之间的靶点调控关系。4.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来定性检测敲低mi R-199a-5p对P-GSK3β与ANT的影响。5.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来定量检测敲低mi R-199a-5p后P-GSK3β与ANT以及CYP-D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预测mi R-199a-5p的靶基因:通过mi 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mi R-199a-5p的靶基因,三个软件交集的mi R-199a-5p靶基因并选择1个靶基因作为mi R-199a-5p的可能靶基因来进一步研究。2.mi R-199a-5p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 R-199a-5p调控该位点明显影响了荧光素酶活性,因此证实mi R-199a-5p直接结合HIF-1α的3’UTR并抑制其表达。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 R-199a-5p能够通过调节HIF-1α/P-GSK3β/m PTP分子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4.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敲低mi R-199a-5p能够促进P-GSK3β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上ANT的结合,抑制线粒体损伤。小结:1.报告基因实验证实HIF-1α为mi R-199a-5p的靶基因。2.证实mi R-199a-5p能够通过HIF-1α/P-GSK3β/mPTP轴影响H9C2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结论:1.mi R-199a-5p在心肌组织和细胞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下中表达显着增高。2.mi R-199a-5p通过HIF-1α/P-GSK3β/mPTP轴导致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温凌娜[9](2019)在《锌离子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否能通过对PERK/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而保护Wistar大鼠心肌免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以及锌离子是否参与IPC这一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雄性,250-350 g,随机分成5组(n=10):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R+IPC组)、缺血预处理和锌离子螯合剂N,N,N,N-四(2-吡啶甲基)乙二胺(N,N,N,N-tetrakis-(2-pyridylmethyl)ethylenediamine,TPEN)组(I/R+IPC+TPEN组)、缺血再灌注加锌离子螯合剂TPEN组(I/R+TPEN组)。Control组悬挂心脏后只穿线,不结扎血管。I/R组悬挂心脏后稳定20 min,然后在前降支两侧穿线,结扎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I/R+IPC组先进行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循环3次,然后缺血30 min,再灌注2 h。I/R+IPC+TPEN组先给予TPEN,5 min之后IPC,然后进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I/R+TPEN组先给予TPEN,5 min之后进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利用锌离子浓度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内锌离子浓度;应用三苯基氯化四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与伊文斯兰(Evans Blue)双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比;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磷酸化蛋白激酶样内质网应激酶(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PERK)和抗氧化应激蛋白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chemistry)定性分析pPERK、Nrf2蛋白表达情况;应用末端脱氧核苷基转移酶介导的d UTP原位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指数。结果1锌离子浓度测定:与Control组相比,I/R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组织内锌离子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I/R组相比,I/R+IPC组组织内锌离子浓度显着增加(P<0.05)。2 TTC与Evans blue双染:与Control组相比,I/R组心肌梗死面积比显着增加(P<0.05)。与I/R组相比,I/R+IPC组梗死面积比明显减少(P<0.05)。在I/R+IPC+TPEN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I/R+IPC组显着增加(P<0.05)。3 HE染色:I/R组较Control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细胞核溶解,而I/R+IPC组相对于I/R组,心肌组织形态损害明显改善,而这种效应被TPEN逆转。4 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相比,I/R组p-PERK、Nrf2两种蛋白表达显着增多(P<0.05)。与I/R组相比,I/R+IPC组表达显着减少(P<0.05),加入TPEN后两种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5免疫组织化学:与Control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中累积光密度(IOD)较高,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与I/R组相比,I/R+IPC组心肌细胞中累积光密度(IOD)相对较低,棕黄色颗粒显着减少。而I/R+IPC+TPEN组结果与I/R+IPC组相反。6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与Control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中的调亡指数(AI)显着增加(35.80±5.310%对5.80±2.864%,P<0.05)。而I/R+IPC组中的AI显着低于I/R组中的AI(16.20±4.817%对35.80±5.310%,P<0.05)。I/R+IPC+TPEN组中AI相对于I/R+IPC组明显升高(32.60±6.025%对16.20±4.817%,P<0.05)。结论1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PERK/Nrf2通路保护心肌。2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锌离子抑制PERK/Nrf2通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图 7 幅;表 3 个;参 206 篇。

李武[10](2019)在《“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内涵及效应机制探讨》文中认为通过对按法文献回顾研究,从古代理论论述、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探索来分析按之则热气至的基本内涵。《黄帝内经》中基于先秦两汉时期大量的临床实践确立了按之则热气至理论框架,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隋唐时期结合再次积累的临床实践对理论升华,宋金元时期将理论机制进一步深挖,明清时期理论和临床实践快速发展。此理论从实践中产生,经历了数次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提升,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推拿理论。现在推拿的临床工作者结合中医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理论将按之则热气至理论继续用于临床实践,将行气、活血、温经、散寒、补虚为主的作用应用到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推拿的科研工作者,基于按法的临床效果,从人体生理、病理及细胞分子机制各个方面探索了“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实质。通过梳理古代文献中对按法操作记载,按法力量的大小、操作方向和作用方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手指温度是按法发挥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拇指外形和质地也是与按法作用效果有关。设计一个符合中医特色的按法刺激器,除了力学原理之外,必须要充分认识人操作手法的特性。我们在设计时,既分析了按法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也充分考虑按法所包含的人体因素。按法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主要涉及到力量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以及作用方式的选择。人操作按法的特性主要有拇指的外形和质地,以及指腹的温度。目的:1.探索指按法力度和拇指温度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2.观察指按法的不同力度、不同停留时间、不同操作总时间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规律;3.观察不同指按法参数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探索指按法力量、操作时间、频率的最佳参数组合;4.观察指按法的不同操作方式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探索指按法热效应最佳操作方式。方法:1.24名志愿者分为三组,分别以拇指指腹直接按压(温度+压力)、拇指指腹紧贴皮肤(温度)、拇指带隔热套按压(压力)其左侧心俞穴,观察按压前后穴位局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拇指温度和力度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验证古人提出按法操作“爪苦手毒”的科学性;2.24名志愿者分为三组,以指按法按压其左侧心俞穴,分别以不同力度(极轻度、轻度、中度、重度、超重度)、不同停留时间(2s、4 s、6 s、8 s、10 s)、不同总按压时间(2.5min、5 min、7.5 min、10 min、15 min)按压,观察其穴位局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力度、停留时间、总操作时间与按法热效应的量效关系;3.正交试验筛选按法热效应最佳参数:参考前部分实验及文献选定按法参数,即力量(1.5kg、2.0Kg、2.5Kg)、频率(7.5次/分、10.0次/分、15.0次/分)、操作时间(2.5min、5min、7.5min),然后按照L9(34)正交表规定的试验顺序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6名志愿者为受试对象,用中医按法刺激器按压其左侧心俞穴,观察其穴位局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热效应最佳的参数组合;4.17名志愿者为受试对象,用中医按法刺激器分别以有节奏的按压(第2.3部分最佳参数)、持续按压(第2.3部分最佳的力度和总按压时间,停留时间为1min),观察其穴位局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热气至”效应最佳的按法刺激方式。结果:1.拇指指腹直接按压后温度升高2.33℃,拇指指腹紧贴皮肤温度升高1.94,拇指指腹隔热按压后温度升高1.47℃;2.不同力度按压后即刻温度变化分别是1.88±0.64、2.05±0.68、2.25±0.59、2.35±0.61、2.32±0.69,按压后15min温度变化分别是-0.11±0.11、0.03±0.14、0.59±0.58、1.38±0.70、2.09±0.98;不同按压时间按压后即刻温度变化分别是1.94±0.37、2.33±0.29、2.49±0.31、2.51±0.39、2.41±0.55,按压后15min温度变化分别是0.53±0.49、0.33±0.30、0.52±0.33、0.55±0.38、0.76±0.36;不同停留时间按压后即刻温度变化分别是2.21±0.48、2.37±0.46、2.26±0.51、2.33±0.57、2.47±0.47;3.在力量、操作时间和频率三个因素中,不同力量对温差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F=32.843,P<0.05)且力量2.5kg对其影响最显着;不同操作时间对温差的影响有显着性差异(F=54.102,P<0.05)且操作时间7.5min对其影响最显着;频率对温差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2.181,P>0.05);4.节律性按压对温差的影响优于持续性按法(P<0.05),但持续时间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拇指压力和拇指温度对热效应均有影响,两者组合的热效应最佳;2.(1)随着按压力度的增加,按压后即刻温度升高值也增加,到中度力度温度升高2.25℃,接近平稳,但随着按压力度的增加,热效应的持续时间增长;(2)随着按压时间的延长,按压后即刻温度升高值也增加,到7.5 min时温度升高了2.49℃,接近平稳;(3)不同停留时间对局部温度的影响差异不大;3.对温差影响较大的按法参数为力量与操作时间。最佳热效应参数组合为力量2.5kg,操作时间7.5分钟,频率10次/分;4.节律性按压的局部热效应优于持续性按压。目的:1.观察按压心俞穴对MIRI模型兔心肌损伤的影响;2.观察按压心俞穴对MIRI模型兔梗死区心肌组织腺苷和HSP70含量的影响;3.观察按压心俞穴对MIRI模型RISK通路相关激酶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脉左前降支40min后再恢复供血3h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中医按法刺激器按压心俞穴为干预手段,以按压大杼穴为对照,设置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模型+按压心俞组、模型+按压大杼组。模型组、模型+按压心俞组、模型+按压大杼组在实验前给予造模处理,假手术组只做开胸,不结扎冠脉,模型成功后分别给予D、E两组按压心俞穴和大杼操作方法。结扎前、结扎后10min和再灌注2h分别做心电图观察ST抬高情况;结扎前、再灌注3h后分别心脏采血检测血清CK-MB、c Tn I含量;再灌注3h后处死,一部分兔取心脏标本做HE染色和Akt、p-Akt、ERK1/2、p-ERK1/2、PI3K、p-PI3K和HSP70免疫组化,另一部分兔取左前降支结扎下方梗死区心肌组织标本做腺苷含量,以及Akt、p-Akt、ERK1/2、p-ERK1/2、PI3K、p-PI3K和HSP70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1.模型组、模型+按压心俞组、模型+按压大杼组心电ST段在结扎后均抬高,再灌注后均回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有血清c Tn I升高,模型组升高幅度最大;三组均有血清CK-MB升高,模型组升高最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模型+按压心俞组、模型+按压大杼组缺血心肌组织腺苷含量均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模型+按压心俞组、模型+按压大杼组HSP70表达均增加,按压心俞和按压大杼组增高幅度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模型组、模型+按压心俞组、模型+按压大杼组均能提高免疫组化和WB蛋白检测的p-PI3K/PI3K、p-Akt/Akt、p-ERK/ERK比值,按压心俞和按压大杼提高的更加明显,其中按压心俞组对免疫组化的p-Akt/Akt比值提高更大,按压大杼对蛋白WB检测的p-ERK/ERK比值提高更大。结论:1.按压心俞和大杼均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2.按压心俞和大杼均能产生HSP70蛋白发挥心肌保护效应;3.按压心俞和大杼均能通过诱发内源性触发物质腺苷来激发RISK通路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二、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delays ischemia-induced cellular uncoupling in rat hear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delays ischemia-induced cellular uncoupling in rat heart(论文提纲范文)

(1)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线粒体介导远端缺血后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远端缺血后处理
2 远端缺血后处理方法
3 线粒体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3.1 线粒体和细胞凋亡
    3.2 细胞凋亡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4 远端缺血后处理的线粒体机制
    4.1 细胞色素C
    4.2 线粒体自噬
    4.3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4.4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
5 小结

(3)蒙药苏格木勒-3汤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1 心肌肥厚
    2 蒙药苏格木勒-3汤
    3网腔钙结合蛋白
    4 钙超载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苏格木勒-3汤通过影响离子通道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介绍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苏格木勒-3汤通过影响离子通道改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介绍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建立钙超载与钙阻断模型证明苏格木勒-3汤通过影响离子通道改善心肌细胞肥大的机制研究
    1 介绍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心肌肥厚与钙超载相关性研究进展
    1 心肌肥厚
    2钙离子影响心脏活动
    3钙离子与病理性心肌肥厚
    4 改善心肌肥厚的药物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HIF-1调控线粒体自噬恢复七氟醚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七氟醚后处理促进HIF-1/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H9C2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HIF-1/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去铁胺预处理联合七氟醚后处理调控HIF-1/BNIP3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方案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及Beclin 1、Atg-5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病理生理机制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噬
        2.1 自噬的发生过程
        2.2 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自噬
        2.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Beclin1、Atg-5 蛋白
    3 运动预处理
        3.1 运动预处理相关研究
        3.2 运动预处理的心脏保护相关机制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指标检测及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大鼠的情况
        2.2 各组大鼠心功能的差异
        2.3 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IS%)
        2.4 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与自噬体的形成
        2.5 各组大鼠心肌Beclin1、Atg-5 蛋白表达
讨论
    1 离体心脏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及影响模型制备的因素
        1.1 老龄大鼠离体心脏MIRI模型的制备
        1.2 影响模型制备的主要因素
    2 运动预处理方案的选择
    3 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离体MIRI心功能的影响
    4 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离体MIRI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5 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离体MIRI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与自噬体的形成的影响
    6 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离体MIRI心肌Beclin1、Atg-5 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PI3K、STAT3信号通路介导了自主跑轮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脑部缺血预适应的诱发因素、机制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运动与学习和记忆能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TDCPP减轻H2O2和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缩略词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TDCPP对H_2O_2 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二)结果
        1.TDCPP抑制H_2O_2心肌细胞钙超载
        2 TDCPP抑制H_2O_2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保护H_2O_2心肌细胞活力
        3 TDCPP减轻 H_2O_2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信号通路
    (三)讨论(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TDCPP对 H/R所致心肌细胞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二)结果
        1 TDCPP减轻H/R心肌细胞钙超载
        2 TDCPP减轻H/R心肌细胞凋亡
        3 TDCPP减轻H/R心肌细胞凋亡依赖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
    (三)讨论(第二部分)
结论
创新点、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计划
    创新点
    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miR-199a-5p通过HIF-1α/P-GSK3β/mPTP轴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mi R-199a-5p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mi R-199a-5p对H9C2 细胞株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凋亡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mi R-199a-5p通过HIF-1α/P-GSK3β/m PTP轴影响H9C2 细胞糖氧剥夺复氧复糖损伤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生物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锌离子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动物和分组
        1.1.3 实验方法
    1.2 实验结果
        1.2.1 缺血预处理对组织内锌离子浓度的影响
        1.2.2 锌离子在缺血预处理中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1.2.3 锌离子在缺血预处理中对再灌注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2.4 锌离子在缺血预处理中对p-PERK、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
        1.2.5 锌离子在缺血预处理中对p-PERK、 Nrf2 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
        1.2.6 锌离子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结果讨论
        1.3.1 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与PERK/Nrf2途径
        1.3.2 锌离子与缺血预处理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2.1 局部IPC与心肌保护
        2.1.1 IPC与线粒体
        2.1.2 IPC与内质网
        2.1.3 IPC与其他因素
    2.2 远程IPC与心肌保护
        2.2.1 神经通路
        2.2.2 体液理论
        2.2.3 系统途径
        2.2.4 线粒体机制
    2.3 影响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因素
    2.4 相关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内涵及效应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部分 “按之则热气至”理论源流和应用探析
    1. 古代医家对“按之则热气至”理论的探讨及贡献
        1.1 先秦两汉时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奠定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基础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将按之则热气至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
        1.3 隋唐时期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和实践得到规范发展
        1.4 宋金元时期再次全面总结内经以来的按法理论
        1.5 明清时期是按之则热气至理论的全面发展阶段
    2. 现代推拿临床对“按之则热气至”理论的应用
        2.1“按之热气至”能温经散寒,可治疗寒邪导致的经脉促急、经筋拘挛.. 62.2“按之热气至”能温阳补虚,可治疗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病症
        2.2“按之热气至”能温阳补虚,可治疗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的病症
        2.3“按之热气至”能行气活血,可治疗经脉闭阻、气滞血瘀的痛疼
        2.4“按之热气至”能舒筋活络,可治疗急慢性损伤导致的筋伤
        2.5“按之热气至”能调和气血,可治疗脏腑气血不和的病症
        2.6“按之热气至”能通经络止痛,可治疗经络不通的各型疼痛
    3. “按之则热气至”理论的实验研究
    4. 讨论
        4.1 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在解决临床实践问题中逐步形成
        4.2 现代推拿临床对按之则热气至理论的实践离不开中医基本理论指导.. 124.3 用现代科学阐释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实质是实验研究的重点
        4.3 用现代科学阐释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实质是实验研究的重点
第二部分 指按法操作要素分析及中医按法刺激器的研发
    1. 指按法操作要素探索
        1.1 力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方式是指按法操作首要考虑的因素
        1.2 手指温度是指按法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1.3 按摩头模拟手指外形和质地是保留指按法特色的重要途径
        1.4 指按法操作的力和时间参数收集及分析
    2. 中医按法刺激器的研发
        2.1 如何实现按法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方式的控制
        2.2 按摩头如何模拟人拇指的温度
        2.3 如何保证按摩头拥有人拇指的外形和质地感
    3. 讨论
        3.1 研发中医按法刺激器必须要符合中医理论要求和特色
        3.2 中医按法刺激器的研发必须要借助现代科技
        3.3 中医按法刺激器的研发有助于推拿学科发展
第三部分 指按法操作参数与热效应之间的规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对象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拇指指腹操作温度和压力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
        1.2.1.1 分组
        1.2.1.2 各组操作方法
        1.2.1.3 观察指标
        1.2.1.4 实验步骤
        1.2.1.5 技术路线
        1.2.2 按压力度、停留时间、总操作时间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
        1.2.2.1 分组
        1.2.2.2 各组操作方法
        1.2.2.3 观察指标
        1.2.2.4 实验步骤
        1.2.2.5 技术路线
        1.2.3 按之则热气至操作的最佳组合参数
        1.2.3.1 分组
        1.2.3.2 各组操作方法
        1.2.3.3 观察指标
        1.2.3.4 实验步骤
        1.2.3.5 技术路线
        1.2.4 有节律的按压和持续性按压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
        1.2.4.1 分组
        1.2.4.2 各组操作方法
        1.2.4.3 观察指标
        1.2.4.4 实验步骤
        1.2.4.5 技术路线
        1.2.5 实验环境及技术控制
        1.2.6 测量部位及检测方法
        1.2.7 统计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拇指指腹操作温度和压力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
        2.2 按压力度、停留时间、总操作时间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
        2.2.1 不同力度按压对心俞穴温度变化的影响
        2.2.2 不同停留时间按压对心俞穴温度变化的影响
        2.2.3 不同总操作时间按压对心俞穴温度变化的影响
        2.2.4 不同总时间和力度按压后即刻和 15min心俞穴温度变化情况
        2.3 按之则热气至操作的最佳组合参数结果
        2.3.1 按法L_9(3~4)正交试验结果
        2.3.2 按法力量、操作时间、频率主效应方差分析结果
        2.4 有节律的按压和持续性按压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
        2.4.1 节律按法与持续按法不同时间点的局部热效应比较
        2.4.2 节律按法与持续按法热效应持续时间的比较
    3.讨论
        3.1 按压力量和拇指温度是指按法产生热效应的重要因素
        3.2 按压力度、停留时间、总操作时间对按法热效应的影响不同
        3.3 指按法最佳压力、时间、频率组合参数
        3.4 节律性按压是指按法热效应的最佳刺激方式
第四部分 按压心俞对MIRI模型兔心肌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中医按法刺激器、兔子按摩台
        1.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1.1.4 主要器械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
        1.2.2 模型制作
        1.2.2.1 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方法
        1.2.2.2 造模评价
        1.2.3 干预方法
        1.2.3.1 腧穴选择与定位
        1.2.3.2 按压操作方法
        1.2.4 实验步骤
        1.2.5 实验技术路线
        1.2.6 检测指标
        1.2.6.1 心肌组织形态检测
        1.2.6.2 心肌损伤的指标
        1.2.6.3 梗死区心肌相关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
        1.2.6.4 梗死区心肌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1.2.6.5 心肌细胞保护蛋白HSP70 检测
        1.2.6.6 梗死区心肌组织腺苷含量检测
        1.2.6.7 心电图检测
        1.2.7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兔心电图ST段抬高情况
        2.2 各组兔心肌损伤指标血清含量情况
        2.3 各组兔心肌组织病理学情况
        2.4 各组兔梗死区心肌组织腺苷含量情况
        2.5 各组兔心肌梗死区RISK激酶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情况
        2.5.1 PI3K及P-PI3K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情况
        2.5.2 Akt及p-Akt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情况
        2.5.3 ERK及p-ERK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情况
        2.6 各组兔心肌梗死区HSP-70 表达的免疫组化检测情况
        2.7 各组兔心肌梗死区RISK激酶表达的W-B检测情况
        2.7.1 PI3K及p-PI3K蛋白的表达情况
        2.7.2 AKT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
        2.7.3 ERK及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
        2.8 各组兔心肌梗死区HSP-70 表达的W-B检测情况
    3. 讨论
        3.1 按压心俞穴和大杼穴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
        3.2 按压心俞和大杼穴可通过增加HSP70 表达来保护缺血心肌
        3.3 按压心俞和大杼穴能激活RISK通路发挥缺血后适应效应
        3.4 心俞和大杼穴按压均可产生“热气至”效应
第五部分 全文讨论
    1. 按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利于规范推拿操作和解释推拿治病的科学性
    2. “按之则热气至”是中医传统理论对按法作用机制的阐述
    3. 现代医学对“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实质的认识
        3.1 按法在体表操作产生的作用效果属于机械性刺激
        3.2 现代医学对按法刺激后局效应的认识
        3.3“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包含按法的局部效应和远端效应
        3.4“按之则热气至”效应对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效应认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中医按法刺激器附图
    附录B 热效应红外检测图
    附录C 各组心电图图
    附录D 各组免疫组化图
    附录E 各组Western-Blot蛋白
    附录F 正文第四部分实验过程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学习及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
    主持和参与科研
    交流学习
    获奖情况

四、Activation of 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delays ischemia-induced cellular uncoupling in rat heart(论文参考文献)

  • [1]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D]. 熊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线粒体介导远端缺血后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J]. 陶苗苗,徐鸣曙,张英杰,程爱芳,邓韵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09)
  • [3]蒙药苏格木勒-3汤通过介导Calumenin蛋白表达改善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研究[D]. 李凌儿.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4]HIF-1调控线粒体自噬恢复七氟醚后处理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 杨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运动预处理对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及Beclin 1、Atg-5蛋白表达的影响[D]. 王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预适应联合后适应增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D]. 叶宏.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7]TDCPP减轻H2O2和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D]. 张维山.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miR-199a-5p通过HIF-1α/P-GSK3β/mPTP轴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D]. 刘大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锌离子在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机制中的作用[D]. 温凌娜.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按之则热气至”理论内涵及效应机制探讨[D]. 李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

标签:;  ;  ;  ;  ;  

线粒体 ATP 敏感钾通道的激活延迟了大鼠心脏缺血诱导的细胞解偶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