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宇连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长

乔宇连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长

一、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换届 乔羽连任主席(论文文献综述)

徐尚[1](2020)在《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研究 ——以大夏大学、河南大学口琴社团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1927-1937年间,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中的各类课外音乐团体也较为活跃。并且,这一时期的口琴音乐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普及,在音乐教育领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中的口琴社团逐渐发展兴盛起来,它们数量众多,分布在全国大范围的地区中,成为大学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以大夏大学、河南大学口琴社团为中心,对1927-1937年间的大学口琴社团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从整体视角上对1927-1937年间的大学口琴社团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这时期的大学口琴社团一般都会拥有多元化的社团宗旨,并且在社团组织架构方面具有专业化的倾向,也在各自社团宗旨的主导下开展了活跃的教学与演出活动。在整体研究之后,本文又对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的两例个案进行了研究,这样的个案研究与前文的整体研究相结合,共同丰富了本文的研究角度。文中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大夏大学口琴社团以及河南大学口琴社团。这两个口琴社团的代表性在于,它们奉行着当时口琴社团中两种盛行的社团宗旨,即“美育”以及“普及音乐”。两个社团在各自社团宗旨的主导下,进行了大量的音乐教育活动,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整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又将1927-1937年间大学口琴社团的特点与影响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在特点方面,该时期的大学口琴社团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受专业口琴社团的影响较大、对不同社团成员具有包容性、口琴音乐技术训练的专业性。在影响方面,该时期的大学口琴社团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补充了部分大学的课外音乐教育、使美育等观念在大学中得到强调、孕育出了有影响力的专业口琴团体。最后,在全文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927-1937年间的大学口琴社团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活动中音乐形态以西乐为主的、承载了多元化音乐思想的校园课外音乐活动团体,并且在美育、普及音乐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崔巧玲[3](2019)在《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童声合唱是培养中小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童声合唱事业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某些童声合唱团已完全达到国际一流的合唱水平,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童声合唱则发展较差。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是个较为典型的个案,虽然在福州这个二线城市,却在全国比赛中频频获奖,已然跻身于全国优秀儿童合唱团之列,成为一个独特的音乐现象。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是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最早成立的跨区跨校的童声合唱团,从建团发展到现在,该合唱团已经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的童声合唱艺术的示范团队,更是福州市的艺术教育名片,活跃在建设海峡两岸童声合唱艺术的舞台上。本研究选取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作为个案,在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又对其创建与组织、合唱团员、合唱教师、合唱指挥、合唱曲目的选择与专业处理、合唱专业训练、演出与比赛实践、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考察,并访谈合唱团的教师、学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分析其背后的成长及成功因素,进而发现一个高水平童声合唱团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晨枫[4](2018)在《《中国当代歌词发展史》选载(十三)》文中研究指明第二节从"北京歌词研究会"到"全国歌词创作座谈会"再到"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经历过漫长精神饥渴的人民群众对歌曲艺术迫不及待的需求,促使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歌词作者无不产生出尽快建立一个全国性歌词组织的强烈愿望。于是,在无数次切磋酝酿之后,1980年的11月24至26日,由刚刚创刊不久的《词刊》与恢复出刊的《歌曲》杂志联合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以"繁荣创作,活跃理论"为题的歌词作家座谈会。

屈怀凯[5](2018)在《诚为传承乐教 终成治史名家 ——音乐史学家、教育家孙继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孙继南是我国当代为人敬仰的着名音乐史学家、音乐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其对黎锦晖、李叔同、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等专题的苦心耕耘,或颠覆学界认知,或有筚路蓝缕之功,均取得了极高成就。在音乐教育实践上,亦是涉及了学校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各种教育领域。他淡泊名利、谦逊低调的处世之风,向来也被学界同仁引为标榜。本文以文献分析为基础。对于研究对象的音乐生平,主要结合其学术生平、教育生平,整体疏理,文献分析的同时亦借鉴部分“口述”史料;对于其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口述”史料、网络资源;对于研究对象的音乐史学研究的研究,则进一步结合历史学、文化学、音乐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方法。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孙继南音乐生平疏史,借鉴“纪事本末体”的写作方式,史论结合,将其一生分为虔心求学、音乐教育、潜心治史三个阶段。第二章为孙继南音乐教育贡献研究,在对其教育实践作出简单疏理后,继而对其教育贡献进行了归纳。第三章为孙继南音乐史学研究之研究,分别对其音乐教育、黎锦晖、李叔同等专题的研究成果,从研究缘起、研究路径、代表成果、学术评价等层面展开全面、细致的分析、思考。第四章为孙继南治史观研究及思考,在梳理其学术观念的基础上,对其所持之史学理念作了一定的拓展性思考。文章结语点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及大量相关音乐教育专题史料的研究,确立了孙继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研究中的奠基人地位;其在黎锦晖和李叔同乐歌专题研究方面所产出的大量成果,使其成为两个专题的首席学者;其音乐教育实践及思考,为推动山东音乐师范教育体系完善及音乐史学研究在全国师范系统的专业化等层面,均做出了积极成功的探索。并通过前文分析、思考、感悟,结合“重写音乐史”论辩,对“历史细节”的重要性作了一定阐发。

陈维东[6](2018)在《走进新时代 传颂好歌声——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侧记》文中研究说明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万象更新。23日至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词作家代表共聚昌平小汤山,隆重召开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一起总结了过去几年的工作,交流了经验、探讨了新时代的歌词创作,进行了换届选举和讨论章程修改等事项。文化部机关服务局原党委书记、现文化部社会组织工作党建指导员姚家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宋小明,中国音

王戈洪[7](2017)在《军歌写就七十载 德艺双馨霞满天——写给我军第一代歌词女作家、我的母亲刘薇》文中研究表明编者按:2017年11月19日,着名词作家刘薇同志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刘薇(1922—2017),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女词作家,一级编剧,原战友歌舞团编导室主任,原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主要作词歌曲:《看见你们格外亲》《老房东查铺》《祖国一片新面貌》《战士歌唱东方红》《一壶水》《走上练兵场》《我幸福我生在中国》。她从艺半个多世纪,创作三千余首歌曲,是词坛公认的德艺双馨的"老大姐",后辈们终身学习的榜样。1986年,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设立"中国青年歌词创作奖",刘薇毅然将自己多年来几块钱几块钱攒起来的两万元积蓄,分两次捐赠出来。三十年来,该奖先后奖掖了一大批青年词作者,如今他们当中有许多早已是中国词坛上的名家了。

张新颖[8](2017)在《风雨飘摇 涅盘嬗变 ——西安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60余载变迁与现状考察》文中指出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印了《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调查报告一书。该书是1952年7月至9月与1953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古代音乐研究室的专家两度来西安,与陕西的音乐工作者联合对西安鼓乐进行首次系统的学术考察之后,由杨荫浏先生等整理、编写而成,至今已有60余载。此中“陕西的鼓乐社”便是现今的“西安鼓乐社”。今者,《西安鼓乐数字典藏(60年重访)计划》项目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此项目,以现存六大百年老社、三大俗派乐社之一的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西村鼓乐社为研究对象来展开相关调查;以《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调查报告一书为参照,结合笔者两年以来对其追踪所进行的16次实地调查,研读的21部53册西安鼓乐专着、285篇西安鼓乐知网研究文献以及阅览的与之直接相关的38部42册着作所获得的资料,试对“西村鼓乐社”60余载的“演化”过程进行解析。此中,笔者主要对“乐社音乐本体”、“乐社人员组织结构”、“乐社大事记”、“乐社活动历程”、“乐社变迁影响因素之分析及其外延思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在明晰西村鼓乐社变迁与现状的基础之上,能够引起音乐研究者们对西村鼓乐社乃至西安鼓乐的殷切关注,从而为其更好的保护、传承、乃至发展荐言献策,继而为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在新的时代里繁衍生息、茁壮繁茂探求出一条可蹊之径!

曾宪林[9](2017)在《两岸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传承比较与思考 ——以马香锻和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流传于海峡两岸的南音散曲为研究对象,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将南音作为音乐“物种”,剖析两岸文化生态中散曲传承的繁盛表征与局限性;以两岸代表性曲唱家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流派标本,比较并讨论导致两岸南音曲唱艺术差异之根源,提出误识理论[1],认为南音作为音乐的“物种”属性是产生两岸曲唱艺术及其传统价值观误识的重要原因,对南音散曲艺术传统价值观的误识是引发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的根源,进而思考化解误识引发的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的对策。本文认为,传承为了发展,发展必须传承。当今,社会面临大转折的时代,更应当关注传承保护,以利于构筑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本文共六章,内容分别如下:第一章两岸文化生态及南音物种传承的繁盛表征比较,第二章南音文化生态中核心系统之散曲传承局限性。第三章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大陆标本——马香缎的曲唱艺术,第四章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台湾标本——蔡小月的曲唱艺术,第五章文化隔离语境下的两岸南音散曲标本比较——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比较,第六章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成因及其对策思考。本文旨在通过揭示掩盖在两岸南音文化生态旺盛语境下的散曲传承局限性,试图以50年代-80年代的两岸代表性曲唱家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标本,提供散曲传承的流派范式,讨论散曲艺术传统是南音作为音乐的“物种”表征,为化解两岸文化隔离与误识引发的散曲传承局限性提供对策,为化解当下南音散曲艺术传承与南音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思路,以期对我国非遗后的传统音乐文化保护有所启示。

杨殿斛[10](2015)在《贵州省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之先行者——纪念古宗智先生》文中认为古宗智(1931-2011年),贵州着名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资深学者。曾任贵州省音协主席、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会长、贵州省音乐教育研究会顾问。他把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了贵州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为贵州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贵州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他参加全国《民族音乐概论》(1960-1961年)编写,在贵州率先开设《民族音乐概论》课程(1961年,贵大),主要负责贵州艺校(专)"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组(室)"(1977-1990年)工作,促成"贵州民族音乐研究会"(1987年)成立,推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三次会议(1984年首届,1997第七届,2002第九届)在贵州召开;他编译《民族音乐学各家言》、译着《EML理论/方法/应用》和《美国印第安音乐与舞蹈》,搭建中西音乐研究理论的桥梁,具有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他在退休之年,还被选为贵州音协主席(1995-2003年),担当大任两届;他一心牵挂贵州民族音乐学的发展,70多岁还身体力行译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民族音乐学系、所为研究生开出的书目,牵挂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二、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换届 乔羽连任主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换届 乔羽连任主席(论文提纲范文)

(1)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研究 ——以大夏大学、河南大学口琴社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与说明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活动背景及概况
    第一节 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活动背景
        一、利于大学口琴社团发展的美育政策
        二、音乐界对大学口琴社团发展的推动
    第二节 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综合研究
        一、在大学中的大量设立
        二、以美育、普及音乐为主的多元化宗旨
        三、活跃的社团音乐活动
        四、专业化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实施美育的代表——大夏大学口琴社团研究
    第一节 口琴社团历史沿革
        一、初创期:大夏口琴队时期
        二、转折期:夏光口琴队及重组大夏口琴队时期
        三、繁盛期:中华口琴会大夏分会时期
    第二节 以美育为主导的社团活动宗旨
        一、校报中对社团美育宗旨的定位
        二、校方对社团美育宗旨的强调
    第三节 以美育为指导思想的社团组织
        一、以普及性美育为核心的社团组织章程
        二、侧重于普及性美育的口琴乐队组织
    第四节 社团美育教育的实践
        一、以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以实施美育为目标的演出活动
第三章 普及音乐的代表——河南大学口琴社团研究
    第一节 口琴社团历史沿革
        一、初创期:“真善美”口琴队时期
        二、繁盛期:中华口琴会河南分会时期
    第二节 以普及音乐为主导的社团活动宗旨
        一、校刊中对社团普及音乐宗旨的定位
        二、社团章程中对普及音乐宗旨的确立
    第三节 以西乐为主的音乐普及内容
        一、内容丰富的西洋乐理知识
        二、类型多样的西洋口琴曲
        三、含有和声伴奏的中国口琴曲
    第四节 社团普及音乐的丰硕成果
        一、培养了大批学生的口琴演奏技能
        二、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口琴乐队
第四章 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节 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的特点
        一、受专业口琴社团的影响较大
        二、对不同社团成员具有包容性
        三、口琴音乐技术训练的专业性
    第二节 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的影响
        一、补充了部分大学的课外音乐教育
        二、使美育等观念在大学中得到强调
        三、孕育出了有影响力的专业口琴团体
结语
    一、对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的评价
    二、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3)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福州市童声合唱发展现状
    第一节 福州市中小学童声合唱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个案的选择—福州小茉莉合唱团
        一、代表性
        二、专业性
        三、普遍性
第二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创建与组织
    第一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创建
    第二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组织
        一、合唱团员:分布区域广音乐素质高
        二、音乐教师:志愿奉献各尽其能
        三、资金来源:官方为主民间资助
    第三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制度建设
        一、分层级班级教学制度
        二、日常排练制度
        三、演出制度
        四、后勤保障制度
        五、纪律制度
第三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指挥与专业训练
    第一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指挥
        一、指挥群体
        二、优秀指挥个案——王渤
    第二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专业训练
        一、各层级训练具体内容
        二、各层级训练的特点
        三、基训与集训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第四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演唱曲目与艺术处理
    第一节 曲目来源
        一、现成合唱曲目
        二、教师改编合唱曲
        三、委约作曲家创作的合唱曲
    第二节 选曲标准
        一、内容健康向上
        二、富有儿童特点
        三、注重艺术性
        四、凸显区域特色
        五、兼顾文化多样性
    第三节 艺术处理
第五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影响
    第一节 学校影响
    第二节 社会影响
第六章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的成功经验
        一、精英式的师生团队组合
        二、专业性的分层级训练
        三、展现平台多专业见识广
        四、请进来走出去
    第二节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存在的问题
        一、跨区跨县跨校的团队带来组织方面的困难
        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结论
附录1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参加国内外比赛及获奖情况统计表
附录2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部分指导教师简况
附录3 福州中小学校与学生在校情况表
附录4 福小茉莉合唱团团员学校分布表(2018 年)
附录5 针对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团员的调查问卷
附录6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新生面试表
附录7 福州市教育局2017 年关于福州小茉莉合唱团招募团员的通知
附录8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团员登记表
附录9 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志愿者教师登记表
附录10 《茉莉花》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诚为传承乐教 终成治史名家 ——音乐史学家、教育家孙继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孙继南音乐生平疏史
    第一节 虔心求学阶段(1928—1954)
        一、蒙于乐亦爱于乐
        二、投考“山师”遇伯乐
        三、得荐“上音”勤补缺
    第二节 音乐教育阶段(1955—1984)
        一、进修返校传乐学
        二、“艺专”时期始发文
        三、调入“山师”兴乐教
        四、为兴乐教勤作歌
        五、高师乐史“讲习班”
        六、高师“学会”任会长
    第三节 潜心治史阶段(1985—2016)
        一、重回“山艺”建师范
        二、《名曲欣赏》得出版
        三、“弘学”研究踏征程
        四、求其本真撰《黎评》
        五、尽职尽责通《简编》
        六、为传乐教编《纪年》
        七、诚为“乐史有传人”
        八、云归佛土足此生
    小结
第二章 孙继南音乐教育贡献研究
    第一节 音乐师范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社会本位”结合“学生本位”
        二、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疏”而勿“堵”的引导教育
    第二节 开拓创新编写音乐教材
        一、音乐史教材编写及评价
        二、《中外名曲欣赏》分析及评价
    第三节 音乐普及与乐教传承
        一、以身为范的个人要求
        二、乐在普及的教育归旨
        三、走出区域的教育格局
    小结
第三章 孙继南音乐史学研究之研究
    第一节 音乐教育研究之研究
        一、《纪年》缘起
        二、《纪年》版本比较
        三、《纪年》学术评价
    第二节 黎锦晖专题研究
        一、黎锦晖研究缘起
        二、进化的批评
        三、《黎评》与《黎派》比较分析
        四、学术评价
    第三节 李叔同专题研究
        一、李叔同研究缘起
        二、渐至精细的研究路径
        三、重要研究成果
        四、学术评价
    第四节 其他研究
    小结
第四章 孙继南治史观研究及思考
    第一节 学术观念形成
    第二节 学术理念认知
        一、“史学只是史料学”
        二、决断于“一手史料”
        三、以“史家生命”治史
        四、书写“人文音乐史”
    第三节 学术方法缕析
    小结
结语
附录1 孙继南年谱
附录2 孙继南各研究专题学术成果年表
附录3 孙继南研究文章年表
附录4-1《纪年》“初版”1840-1949时限,修订与增补情况表
附录4-2《纪年》“初版”与“增订本”1840-1989修订、增补情况表
附录4-3《纪年》“增订本”与“新版”修订、增补情况表
附录5-1《黎评》与《黎派》结构编排对照图
附录5-2《黎派》主要丰富内容
附录5-3《黎派》主要历史场景的内容精确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风雨飘摇 涅盘嬗变 ——西安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60余载变迁与现状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1、客观方面
        2、主观方面
    (二)研究成果综述
        1、研究历史方面
        2、研究机构方面
        3、研究成果方面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意义
    (四)《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调查报告述评
        1、《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调查报告概述
        2、《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调查报告简评
一、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60余载生存空间演变
    (一)西安鼓乐
    (二)西村鼓乐社
        1、自然、地理环境
        2、人文、风俗境况
    (三)西村鼓乐社的沿袭、嬗变历程
        1、20 世纪一二十年代
        2、20 世纪30年代
        3、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4、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5、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6、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7、20 世纪90年代
        8、21 世纪初至今
二、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60余载音乐本体阐述
    (一)乐律
    (二)乐调
    (三) 乐谱
        1、1953 年乐社所存乐谱
        2、1962 年乐社所存乐谱
        3、2017 年3月乐社所存乐谱
        4、乐社乐谱近64载变迁情况
        5、鼓扎子谱
        6、其他
    (四)乐器
        1、乐器实测大小及音高
        2、定音乐器或旋律乐器上的音位
        3、敲击乐器
        4、乐队组织
        5、乐队队形排列
    (五)乐曲
        1、乐社现存乐曲
        2、乐社乐师掌握乐曲情况
三、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60余载内在肌理诠释
    (一)乐师组织结构
        1、1953 年乐社乐师名录
        2、1953 年至2017年 3 月乐社乐师名录
        3、乐社乐师近64载变迁情况
    (二)乐社老乐师
        1、已故老乐师
        2、健在老乐师
    (三)乐社主要传承人
        1、张玉澜(男,生卒年不详)
        2、张有明(男,1901-1966)
        3、田中禾(男,1943- )
        4、田孝梨(男,1961- )
    (四)乐社大事记
        1、活动中断期
        2、专家、学者较全面的前来整理乐社资料
        3、招收乐师
        4、日常排练的尝试
        5、结识着名竹笛演奏家刘森先生
        6、关于传承、“鼓乐进校园”的探索
        7、固定演出经历
        8、重新恢复以来的九个“首次”
    (五)乐社活动历程
        1、1913 年至1964年,自给自足期所参加的活动
        2、1965 年至1977年,被迫中断期所参加的活动
        3、1978 年至1982年,游离涣散期所参加的活动
        4、1983 年至1991年,彷徨失措期所参加的活动
        5、1992 年至2001年,汩汩重生期所参加的活动
        6、2002 年至2017年 3 月,独立自主期所参加的活动
    (六)乐社附属
四、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60余载征程外延思考
    (一)乐社嬗变历程之思考
    (二)乐社未来前景之遥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两岸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传承比较与思考 ——以马香锻和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两岸南音学术成果综述
第二节 目的、意义与创新尝试
第三节 本选题的理论来源 第一章 两岸文化生态及南音物种传承的繁盛表征比较
第一节 两岸南音的历史传播路线
    一、两岸港口与运河经济历史发展中的南音传播路线
    二、南音历史移民路线图
    三、南音在社会阶层的身份衍化中传播
第二节 两岸南音文化生态系统比较
    一、外生态系统复杂化
    二、内生态系统行业化
    三、动力系统的多样化
    四、核心系统的一体化
    五、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物种传承的繁盛表征 第二章 两岸文化生态中核心系统之传承局限性
第一节 两岸南音曲唱中“人”传承的局限性
    一、现有南音社会组织机构中曲唱名家存量递减
    二、现有南音组织机构中师资曲目存量减少
    三、现有南音人对南音曲唱传统知识存量认知减弱
第二节 南音曲唱传统中“乐”传承的局限性
    一、南音体裁内容传承的紧迫性
    二、上、下四管音乐体制之传承局限性
第三节 南音散曲艺术中“观”传承的局限性
    一、何谓南音散曲艺术传统
    二、南音散曲艺术传统价值观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 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大陆标本——马香缎的曲唱艺术
第一节 马香缎的南音曲唱人生
    一、马香缎的南音养成过程
    二、改革开放后的南音活动
    三、马香缎信中的海外教学与南音交流经历
    四、泉州市艺校教学与最后生涯
第二节 马香缎的南音曲唱艺术风格
    一、马香缎演奏演唱曲目
    二、马香缎的曲唱风格理念
第三节 马香缎曲唱艺术风格个案分析——以[中滚·望明月]为例
    一、词情与曲辞结构
    二、音乐结构
    三、马香缎曲唱的音乐特点
    四、大韵的指法行腔
    五、润腔法
    六、三音列特征 第四章 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台湾标本——蔡小月的曲唱艺术
第一节 蔡小月的南音曲唱艺术人生
    一、蔡小月的南音养成
    二、南音活动与交流演出
第二节 蔡小月的南音曲唱艺术分析
    一、蔡小月演唱曲目
    二、蔡小月的曲唱艺术特色
第三节 蔡小月的曲唱风格个案分析——以[南北交·心头闷憔憔]为例
    一、词情与曲辞结构分析
    二、音乐结构
    三、蔡小月曲唱的音乐特点
    四、大韵的指法行腔
    五、润腔法
    六、三音列特征 第五章 文化隔离语境下的两岸南音散曲标本比较——马香缎与蔡小月的曲唱艺术比较
第一节 曲唱传承标本之典范
    一、地域流派特征的典型性
    二、个体流派特征的代表性
第二节 南音曲唱风格之异同
    一、南音曲目
    二、曲唱特点
    三、润腔法与三音列
    四、曲唱审美
第三节 曲唱传统差异之根源
    一、个人条件
    二、师承流派
    三、南音人生
    四、文化隔离的社会语境
    五、海外传播 第六章 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之成因与对策思考
第一节 误识及其引发的两岸南音散曲传承局限性
    一、误识理论的层次化特征及其在两岸文化生态中的表现形式
    二、南音物种“名与实”的歧义性是产生误识的根源
    三、误识引发的南音物种生存局限性表征
第二节 两岸文化生态中南音散曲传承中的主体诉求与实践
    一、南音教学机构传承南音曲唱传统的主体诉求与实践
    二、研究机构传承南音传统的主体实践
    三、民间社团南音人士为复原与传承南音曲唱传统的主体诉求
第三节 多层次存异求同化解传承与发展矛盾的策略
    一、保存与复原应成为传承南音传统的主要方式
    二、专业化传承与大众化普及是传承南音的重要手段
    三、区别对待传统南音与现代南音的发展路线
    四、构建两岸传承平台是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马香缎演唱曲目[中滚·望明月]琵琶、唱腔谱 附录2. 蔡小月曲唱曲目[南北交·心头闷憔憔]琵琶、唱腔谱 附录3 福建南音网录制310首传统曲曲目名称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换届 乔羽连任主席(论文参考文献)

  • [1]1927-1937年大学口琴社团研究 ——以大夏大学、河南大学口琴社团为中心[D]. 徐尚. 河南大学, 2020(02)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福州小茉莉合唱团个案调查研究[D]. 崔巧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中国当代歌词发展史》选载(十三)[J]. 晨枫. 词刊, 2018(07)
  • [5]诚为传承乐教 终成治史名家 ——音乐史学家、教育家孙继南研究[D]. 屈怀凯. 山东艺术学院, 2018(01)
  • [6]走进新时代 传颂好歌声——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侧记[J]. 陈维东. 词刊, 2018(05)
  • [7]军歌写就七十载 德艺双馨霞满天——写给我军第一代歌词女作家、我的母亲刘薇[J]. 王戈洪. 词刊, 2017(12)
  • [8]风雨飘摇 涅盘嬗变 ——西安周至集贤镇西村鼓乐社60余载变迁与现状考察[D]. 张新颖. 西安音乐学院, 2017(08)
  • [9]两岸文化生态中的南音散曲传承比较与思考 ——以马香锻和蔡小月的曲唱艺术为例[D]. 曾宪林.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10]贵州省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之先行者——纪念古宗智先生[J]. 杨殿斛. 中国音乐, 2015(04)

标签:;  ;  ;  ;  ;  

乔宇连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