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鼻治疗鼻炎500例临床观察

中药熏鼻治疗鼻炎500例临床观察

一、中药熏鼻法治疗鼻炎50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认为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范旭钢[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治疗鼻渊的古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中医是一门实践理论科学,中医治疗鼻渊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逐渐累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本课题试图通过检索中医古代文献中对鼻渊的认识及治疗,提取古代医家的临证智慧,以期为当代中医所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医对鼻渊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立鼻渊古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第5版《中华医典》进行检索,并将所得数据按鼻渊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内治方药、针灸疗法、外治方药及其他等信息分类建立数据库。分别对其进行文献溯源整理、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系统总结了古代医家认识与诊治鼻渊的各类经验。结果:按标准筛选得到鼻渊的古代文献1173条,分布于316本古代医籍中,从先秦到民国时期,涉及作者250多位医家。将所得到的文献按病名,证候分型,内治方药,针灸穴位,外治及其他分成6类,建立数据库。结论:对各个数据库进行相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在鼻渊病名古文献数据库中对鼻渊病名进行文献溯源整理可以得出,在古文献中鼻渊、鼻洞、鼻淟、鼻頺、鼻痈、鼻浊、脑漏、脑寒、脑崩、控脑砂、空脑沙、控脑沙、脑砂、脑泻、脑泄、脑渊、渊鼽、臭渊当属于现代医学鼻渊范畴。(2)在鼻渊证候分型古文献数据库中对鼻渊辩证进行文献溯源整理,并对其证候进行病性病位证候频数统计可以得出,在古文献中历代医家对鼻渊的辨证论治常从外感邪气、脏腑内热、脏腑虚损三大方面进行探讨,且以热、风、虚、寒为常见病性证素,以肺、脑为常见病位证素。对于风寒型鼻渊,古人常使用辛夷、白芷、细辛、荆芥、苍耳子等解表散寒;对于风热型鼻渊,古人常使用薄荷、菊花、苦丁茶、蔓荆子等疏散风热;对于外感夹湿型鼻渊,古人常配合使用藿香、苍术、半夏、陈皮等化湿解表。对于肝胆内热型鼻渊,古人常使用柴胡、白芍、羚羊角、菊花、夏枯草等清疏肝胆;对于胃热型鼻渊,古人常使用石膏、芦根、天花粉、知母、玄参等清胃泻火;对于肺热型鼻渊,古人常使用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石膏、知母、桔梗等清宣肺热。对于脾胃气虚型鼻渊,古人常使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对于肾阳虚型鼻渊,古人常使用人参、黄芪、菟丝子、肉桂等补肾阳;对于肾阴虚型鼻渊,古人常使用熟地、知母、天冬、当归、山药等补肾阴。(3)在鼻渊内治方药古文献数据库中对鼻渊药物进行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通过频数统计得到鼻渊古文献内治方药中使用前10味药为:甘草、辛夷、川芎、白芷、薄荷、黄芩、茯苓、苍耳子、防风、栀子。使用药物药味多为辛、甘、苦,药物功用多为解表、补虚及清热。通过聚类统计得到鼻渊古文献治疗药物功效多为疏风解表宣肺、祛风活血化瘀、益气健脾护胃、清热凉血疏肝、滋阴清热泻火。通过关联规则统计得到防风和川芎、桔梗和甘草及苍耳子和辛夷为古文献中鼻渊内治方药的常用药对。(4)在鼻渊针灸穴位古文献数据库中对穴位进行频数统计,得出古人用针灸疗法治疗鼻渊时,单个穴位看,治疗以上星穴为主;归经上看,多选用督脉穴位配以三阳经穴。(5)在鼻渊外治法古文献数据库中对鼻渊外治法进行文献溯源整理及药物类别频数统计可以得出,古人用外治法治疗鼻渊常用的方法有:鼻吹药法、鼻纳药法、熏鼻法、嗅法、敷涂法、药熨法、穴位贴敷法。古人应用外治法治疗鼻渊时,风寒型鼻渊常用辛夷、细辛、白芷发散风寒;风热型鼻渊常使用薄荷、葱白疏散风热;内热型鼻渊常使用鱼脑石清热解毒;阳虚型鼻渊常使用艾叶、附子温阳散寒;对于鼻渊引起的鼻黏膜破溃出血常应用川芎、松花粉、鸡冠花进行活血止血、收敛止血,并常配合使用冰片、麝香等开窍药提高药效。

刘龙标[3](2021)在《“芳香开窍法”的理论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梳理芳香开窍治法的学术源流;梳理并阐明“窍”的概念定义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研究“窍病”的概念、内涵;探讨窍病的病因病机;整理“芳香开窍法”的具体治法等,对芳香开窍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历代医家对芳香开窍法的临床应用、适应病证及常用方药解析,为中医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方法:运用文献学以及目录学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主要收集学位、期刊论文)、《中华医典》(第五版)等作为主要检索工具,以“芳香开窍”“芳香利窍”“窍”“窍病”“宣通”“通闭”“芳香疗法”等词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合手工检索,搜集到有关芳香开窍法的理论、方药及具体临床应用的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统计,概括总结规律。结果:1.芳香疗法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在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补充完善;芳香开窍法的历史源流以方药的逐渐增多丰富为发展主线;芳香开窍法古今医家多用于治疗窍闭病证与温热病所致的神志病证。2.基本理论方面,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窍”的概念,认为人体之“窍”有狭义之窍和广义之窍:(1)狭义之窍,即目、耳、鼻、口、前阴以及后阴,是《内经》所论述之“九窍”;(2)广义之窍,指遍布周身皮毛肌腠、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内、外、上、下的窍隙组织,是精、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既包括《内经》之“九窍”,又包括皮肤上的汗孔,脏腑、经络、血脉、肌腠、骨骼之间传递气血津液等精微的窍隙、通路,还包括主司精神情志、思维的神窍。人体之“窍”从位置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外通之窍”与“内通之窍”:(1)“外通之窍”,即九窍、毛窍、乳窍、脐窍等,是人体与自然界相连通的开口、通道;(2)“内通之窍”,包含经络穴位、七冲门、血脉通道、神窍、心窍、脑窍等,是体内物质流通的开口、通道。“窍”与五脏六腑、经络的关系研究显示,“窍病”主要指因各种内外因导致的,体内窍道受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脏腑经络功能失常而出现的病证,包含狭义之窍与广义之窍的病变,既是“窍”本身疾病的表现,又反应了体内相关脏腑经络的病理状态。芳香开窍法的应用特点主要为重用芳香开窍药,辛香逐秽,宣窍祛邪,属于开窍法之范畴,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既可以单独指导某窍疾病的治疗,又可以辅助其他治法以增强祛邪之功,贯穿“窍病”治疗的始终。在临床治疗各种窍病时,可多应用芳香开窍法为辅助治法,以增强临床疗效。3.在芳香开窍法常用药物探析方面,针对历代医家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芳香开窍药,如麝香、冰片、石菖蒲、安息香、薄荷、白芷、川芎、细辛、苏合香、辛夷等,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性味特点及主要功效等。4.在芳香开窍法的临床应用方面,例举历代医家应用芳香开窍法治疗窍病的经验,对临床常见各种窍病的治疗配伍规律进行探讨,例如喉窍病之喉痹、鼻窍病之鼻渊鼻塞、耳窍病之耳聋、热邪蒙蔽心窍之癫狂痫、痰蒙神窍之痴呆等。结论:人体之“窍”有狭义之窍和广义之窍,狭义之窍即指《内经》论述的“九窍”,广义之窍除九窍外,还包含了经络穴位、“七冲门”、玄府、乳窍、脐窍、血脉之通道、神窍、心窍、脑窍等。人体之“窍”从位置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外通之窍”与“内通之窍”。芳香开窍法在治疗窍病方面应用广泛,意义重大,可适用于一切因内外因导致机窍闭阻而出现的病证,代表方剂有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紫雪丹、至宝丹等,应用频次较多的芳香开窍药物有麝香、冰片、石菖蒲、安息香、薄荷、白芷、川芎、细辛、苏合香、辛夷等。

王明珠[4](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益气温阳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变应性鼻炎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数据,观察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形成一套较为优化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案。证实益气温阳方于真实世界研究中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防治变应性鼻炎作进一步推广,为变应性鼻炎的防治提供较为可靠、真实的依据。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可靠的技术路线,供临床参考。方法:1.病例来源:回顾性研究:从江苏省中医院东华系统数据库中筛选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且信息记录较为详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00例。前瞻性研究: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2.研究方法:前瞻性研究不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医生结合患者意愿,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并真实记录诊疗过程,西药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白三烯以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中药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对选定益气温阳方治疗的患者,可根据临床实际进行剂量或药味加减。回顾性研究通过治疗方案的不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分组,记录相关数据并进一步统计分析。3.观察指标:患者一般信息,如年龄、性别等。鼻部症状观察量表、视觉模拟量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等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4.数据分析: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描述其x±s,不符合正态分布则描述其平均值,定性资料使用频数、构成比。计量资料两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样本率的比较及多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或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于初诊时难以控制或未加控制的混杂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一使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所有就诊患者的主诉的频次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出现的频次超过50%的主诉有:鼻痒、喷嚏、清涕、鼻塞,出现的频率分别达到77.8%、76.6%、65.2%、57.9%。对三组就诊患者的体征的频次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出现的频次超过50%的主诉有:鼻甲肿大、清稀分泌物、黏膜淡白,出现的频率分别达到75.3%、66.2%、61.1%。2.通过对中医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中药使用频次统计分析得出,除益气温阳方中主要药物组成外,中西医治疗组中使用率超过50%的中药有:麸炒白术、防风、诃子肉、炒白芍、荆芥、蝉蜕,出现的频率分别达到69.8%、66.0%、65.4%、64.8%、63.6%、57.4%;中医治疗组中使用率超过50%的中药有:醋乌梅、白芷、荆芥,出现的频率分别达到 75.3%、51.0%、50.2%。3.通过对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药使用频次统计分析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使用频率超过5%的药物有枸地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地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纳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西替利嗪滴剂、脱敏抗炎鼻腔冲洗器,出现的频率分别达到35.2%、33.3%、27.5%、24.7%、14.5%、9.3%、5.6%、5.2%、5.2%;西医治疗组中使用频率超过5%的药物有布地奈德鼻喷剂、枸地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纳片、地氯雷他定片、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纳咀嚼片、脱敏抗炎鼻腔冲洗器、西替利嗪滴剂,出现的频率分别达到41.1%、41.1%、39.0%、34.4%、26.2%、23.7%、16.1%、8.5%、5.1%。4.对各治疗组的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1±2.406)<西医治疗组(5.24±2.057)<中医治疗组(5.67±2.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治疗组的RQLQ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中西医治疗组(57.4±37.085)<中医治疗组(57.58±27.765)<西医治疗组(69.64±24.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治疗组的疗效指数的平均数进行统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72%)>中医治疗组(57%)>西医治疗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核心症状为鼻痒、喷嚏、清涕、鼻塞;核心体征为鼻甲肿大、清稀分泌物、黏膜淡白。2.中药治疗肺脾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时,除益气温阳方中主要药物组成外,麸炒白术、防风、诃子肉、炒白芍、荆芥、蝉蜕、醋乌梅7味药使用频率也较高,可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加减。3.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西药治疗本病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主要有鼻用激素类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口服抗白三烯类药物及鼻腔清洗剂。4.三种治疗方法中,综合来看中西医治疗组疗效最佳,西医治疗组起效快但易复发,中医治疗组起效较慢,但对全身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韩明月[5](2020)在《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自拟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和各项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分析其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儿,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阳化浊汤,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阿奇霉素颗粒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2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各项证候积分变化,运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判定两组治疗效果,客观评价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的疗效。结果:1.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说明通阳化浊汤与西药常规治疗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均有显着疗效。2.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西药常规治疗组的短期疗效优于中药组。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对照组主症、次症优于治疗组(P<0.05),兼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两组在主症鼻塞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流涕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次症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兼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停药1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对照组复发率为60.0%,而治疗组复发率为13.3%,二组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脾胃湿热证,对于主症流涕及兼症方面的缓解作用显着,且复发率低于西药常规治疗,表明自拟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具有明显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提供参考依据。

金婷[6](2020)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以寻找一个临床上令医患更安全方便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选取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住院患者53例,编号随机数字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7例给予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内服+中药熏鼻+输液治疗;另一对照组26例给予单纯的输液治疗。两组各自的治疗周期均为5天,若厌食呕吐等症状均消失即可停止用药,若厌食呕吐症状未见改善,即进行下一周期,治疗三个周期可停止用药。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尿酮体、中医症候等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将两组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综合评价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入组基本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停经天数、病程、孕产次数、病情程度、尿酮体方面,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结果:(1)总疗效观察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和70.83%,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治疗组治疗方案优胜于对照组。(2)中医症候积分分析:治疗组在中医症候总积分及主要症状方面疗效优胜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尿酮体变化分析: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治疗组尿酮体转阴率优胜于对照组(P<0.05)。(4)止吐所需时间分析:两组治疗方案在止吐所需时间方面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平均天数为6.00±4.08天,对照组为9.96±7.64天,且P=0.020(P<0.05)说明治疗组优胜于对照组。(5)两组均未见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研究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在治疗脾胃虚弱型的妊娠剧吐上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临床上运用安全、方便。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时,不仅对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给药途径方便安全,且疗程较短,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进而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项治疗妊娠剧吐疾病可行性方案。

高槐[7](2020)在《益气固表法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以益气固表法为指导的加味玉屏风散与辛芩颗粒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研究益气固表法的作用机理,明确益气固表法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中的重要指导地位、疗效确切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确定符合标准的病例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连续观察30天。其中,治疗组予以冲服NGP药粉(加味玉屏风散),一次一格,一天两次;对照组予以冲服辛芩颗粒,一次一袋,一天两次;二组药液总量均控制为150ml/次,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连续治疗30天后,对比两组患儿鼻部症状评分量表差异。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以主症(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缓解程度最为明显(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等级分布有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更优。结论:本次临床观察证实以益气固表法指导治疗小儿鼻鼽整体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患儿依从性高,可有效控制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王帆[8](2020)在《小儿过敏性鼻炎症状分析及中医外治法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和意义: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儿童鼻部疾患中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据调查,对于像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青少年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可能高达50%[1],而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等等因素,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对下气道疾病,如肺炎、哮喘等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有着重大影响。研究表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在发病期间学习成绩下降的十分迅速[2],而长期受其所困的儿童生活和心理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产生抑郁心理的可能[3],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目前,国内外发表的成人过敏性鼻炎相关指南中提到,AR常见临床症状为流清水样涕、鼻痒、鼻塞、打喷嚏,在专门针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指南中[4,5],也是将流清涕、鼻塞、打喷嚏及鼻痒描述为儿童AR最常见的典型症状。同样,在我国中医儿科所制定的小儿AR相关指南中,对其症状描述亦与成人典型症状相符,而中医五官科未专门对小儿AR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指南的制定。但在临床上,成年人可完整描述以上症状,但儿童因体质原因,本身在过敏期所表现出的症状就可能不与成人一致,又因年龄的差异,其表达能力存在不同,这就会致使不同年龄段的AR儿童所描述的症状或行为表现出现偏差。另一方面,AR症状又与感冒相似,也因而造成了很多患儿的失治与误治。因此,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外在表现就成为了确定其是否处于过敏期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患儿刚开始出现某些特有症状时即开始为其进行抗敏治疗,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属“鼻鼽”范畴,且中医对本病的防治有着许多研究。中医鼻病序贯疗法(Sun’ s sequential therapy,SST)在同一方药的基础上,将中医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合,同时结合中药的药学和药理特点,将同一方药熏鼻、点鼻和口服三步方法在同一剂方药的煎煮过程中完成,达到治疗鼻病的目的,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疗法。在小儿鼻科疾病的治疗上,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则多选用熏鼻+点鼻两步法,无需儿童口服中药。本研究主要通过对AR患儿的临床症状排序,及不同年龄段AR患儿症状上的比较,探寻小儿过敏性鼻炎在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及特有表现,通过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治疗效果进行探索的临床观察,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干预提供思路和治疗经验。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小儿AR不同年龄段之间患者的鼻部、眼部、咽部症状,中医兼证,以及行为表现上存在的差异,与成人的症状表现亦有不同,通过临床观察,证明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对小儿AR的疗效,为小儿AR的症状研究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并对小儿AR的治疗及干预提供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对2019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症状学调查,列出患儿在过敏期时可能会出现的近九十种症状,并嘱患儿家长根据患儿发病时期的表现进行评分,根据评分高低对患儿在过敏期最有可能表现的行为进行排序;并选取其中接受为期2-4周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治疗的肺脾气虚型、非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且就诊时间不处于花粉期的患儿进行重点分析,每2周复填一次调查问卷,对不同症状评分变化进行观察,研究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117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其中以肺脾气虚证为多见,共79例(67.5%),肺经风热证28例(24%)及肾阳不足证10例(8.5%)。三种中医证型在小儿AR发病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本研究共纳入3-6岁的学龄前AR患儿66例,其常见的前15个症状及行为依次为:睡眠呼吸音粗60例、打鼾57例、鼻塞57例、抠鼻57例、张口呼吸56例、流清涕54例、自汗54例、盗汗54例、眼痒50例、鼻痒50例、鼻内见白色干痂43例、口臭43例、纳食不馨41例、用手向上搓鼻40例、向上耸鼻39例;6-12岁的学龄期AR患儿共51例,其中最常见的15个症状及行为依次为:流清涕43例、鼻塞43例、打喷嚏40例、抠鼻39例、睡眠呼吸音粗38例、眼痒38例、盗汗37例、自汗34例、流黄涕33例、鼻内有白色干痂33例、嗽嗓子33例、鼻痒32例、鼻内黄色干痂31例、用手向上搓鼻30例、咳嗽30例、张口呼吸29例;3.学龄前AR患儿和学龄期AR患儿在打喷嚏、流鼻血、睡眠呼吸音粗、打鼾、瞪眼及纳食不馨症状的对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在43例非季节性、就诊时间未处于花粉期的肺脾气虚证患儿中,通过2周的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治疗后,显效1例,有效33例,无效9例,其在治疗2周的疗效有效率为79.0%。在此43例患儿中,共收录28例治疗4周的患儿,其中新增痊愈1例,新增显效7例,新增有效3例,其在治疗4周的疗效有效率为89.2%。5.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在AR患儿的鼻塞、流清涕、打喷嚏、鼻痒的前后治疗对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流鼻血、流黄涕等其他鼻部症状,睡眠呼吸音粗、打鼾等夜间呼吸状态,眼痒等眼部症状,咳嗽、嗽嗓子等咽部症状及气短、自汗及盗汗等中医兼证的前后治疗对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及意义:1.成人AR与小儿AR在四大主要症状上存在差异。大多数成年AR患者在症状上均可见流清涕、打喷嚏、鼻痒及鼻塞,而AR患儿则以鼻塞、睡眠呼吸音粗、流清涕及抠鼻最为多见,且AR患儿在打喷嚏、鼻痒及流清涕三个症状的发生频率上均明显低于成年AR患者;2、不同年龄段AR患儿之间也存在着症状及行为表现上的差异。学龄前AR患儿在打鼾、睡眠呼吸音粗、瞪眼、纳食不馨症状的发生频率上高于学龄期AR患儿,学龄期AR患儿在打喷嚏、流鼻血症状的症状发生频率高于学龄前AR患儿;3.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可改善AR患儿的流清涕、打喷嚏、鼻痒、鼻塞、流黄涕、鼻衄等鼻部症状,睡眠呼吸音粗及打鼾等夜间呼吸状态,眼痒等眼部症状及咳嗽、嗽嗓子等咽部症状。4.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在治疗2周的AR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9%,其中治疗4周的AR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9.2%;如上研究显示:成人AR与儿童AR,以及不同年龄段的AR儿童之间,由于年龄、表述能力不同等原因,其症状表述、对鼻腔不适行为的反应不同,所以不同年龄段的AR患者的主要表现也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在患者前来就诊时,要考虑年龄特点。尤其在患儿前来就诊时,除关注四大主要症状外,一些头面部乃至全身症状亦需要注意,同时,也需要对就诊患儿是否存在抠鼻、搓鼻、耸鼻等异常行为对其家长进行仔细询问,以助于儿童AR的早期诊断;如上治疗结果可看到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对儿童AR治疗的有效性外,由于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辩证后用药,体现了对患儿用药的中医原则,同时无需患儿口服中药,提升其用药的接受性和依从性。

刘少欣[9](2020)在《毫火针治疗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取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毫火针疗法及毫针疗法两种治疗方案的对比,旨在明确毫火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以及优越性,与此同时提供一套有效的毫火针治疗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型)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6例条件符合准入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毫火针组(实验组)与毫针组(对照组)各33例。两组选穴相同,共两组穴位,穴组1:迎香(双),上迎香(双),印堂,通天(双);穴组2:风门(双),肺俞(双),脾俞(双)。两组疗程相同,均3天治疗1次,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共治疗8次。采用根据《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所制作的症状、体征分级计分量表(附件1)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对两组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价及对比。结果:1.本次课题研究共纳入受试者66例,实际完成65例,其中毫火针组33例,无脱落,毫针组33例,1例脱落。2.基线比较:治疗前毫火针组与毫针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各项评分及总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前毫火针组与毫针组的基线资料具备可比性。3.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毫火针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7%;毫针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两组临床疗效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毫火针疗法在总体疗效上优于毫针疗法。4.运用症状、体征分级计分量表(附录1)进行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毫火针组及毫针组患者的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使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毫火针组与毫针组症状、体征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分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毫火针疗法总体疗效更高。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流涕、鼻塞、鼻痒、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流涕、鼻塞、鼻痒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毫火针疗法在改善患者流涕、鼻塞、鼻痒、体征等四个方面优于毫针疗法,且对流涕、鼻塞、鼻痒三大症状的改善更明显。结论:毫火针组(实验组)与毫针组(对照组)对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型)都具备良好疗效,但总体而言,毫火针组(实验组)总体疗效更高;故毫火针疗法是治疗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型)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加大推广与应用。

陈其凤[10](2020)在《C型鼓室压曲线临床特点观察及经SST外治法干预后曲线变化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正常情况下,中耳压力与外界压力的平衡是通过咽鼓管周期性的开放来实现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中耳通气受损会导致中耳负压,长期的负压可能会导致中耳积液。鼓室压曲线最早的用途之一是通过测量中耳压力间接检测咽鼓管功能,因此,鼓室压曲线的峰值压力可被用于监控中耳炎的发展,异常的峰值压力可以为中耳炎的发展提供早期预警[1]。B型鼓室压曲线与C型鼓室压曲线均提示存在异常的峰值压力,但B型鼓室压曲线常常与鼓室积液联系密切,出现B型鼓室压曲线时往往已经出现了中耳积液,而C型鼓室压曲线则提示咽鼓管功能存在障碍,可见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腺样体肥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及/或咽部疾患均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并可能进一步造成分泌性中耳炎。对容易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鼻及/或咽部疾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中耳功能状态,从而对分泌性中耳炎起到早期干预作用。中医鼻病序贯疗法(Sun’s Sequential Therapy,SST)是导师孙书臣教授在对大量鼻病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学、制剂学建立起来的一剂方药下包括煎药时熏鼻和收集蒸馏液点鼻(外治法)和煎好中药口服(内治法)内外治法结合的方法。剂型灵活,外治内病,内外兼顾,具有实用、方便、经济的优点。在临床中,根据病人情况,也可仅使用熏鼻与点鼻的外治法,即SST外治法,采用熏鼻和点鼻的方法使药物作用于鼻腔、鼻咽腔局部,可以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直接起效,对多种鼻及/或咽部疾患治疗效果显着。目前国内外对C型鼓室压曲线的研究资料仍较为有限。国外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自愈性,对患有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治疗干预并未显示出对其语言发展的益处,因此较少有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干预的研究。但也有观点认为,对疾病的诊疗措施应根据国家的生存环境来制定,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早期治疗干预较观察等待更具临床意义。中医治未病理论认为,对疾病的管理应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容易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鼻及/或咽部疾患进行积极治疗,改善中耳功能状态的异常,可以防止病情继续发展,起早期干预作用。研究目的:1.观察以鼻及/或咽部不适为主诉且无明显耳部不适,声导抗检查结果为C型鼓室压曲线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中医虚实证型分布特点,观察C型鼓室压曲线耳的鼓膜形态特点。2.采用SST外治法对鼻及/或咽部原发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C型鼓室压曲线的变化分析SST外治法对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儿的中耳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对初诊以鼻部及/或咽部不适为主诉的儿童进行声导抗检查,记录单耳或双耳鼓室压曲线为C型患儿的临床诊断,收集舌脉象,对部分患儿行耳内窥镜检查以明确鼓膜状态,并对其中接受SST外治法治疗的儿童每隔2周定期复查鼓室压曲线,观察4周内经SST外治法治疗的患儿C型鼓室压曲线的变化。研究结果:1.在性别分布方面,69例声导抗检查结果为C型鼓室压曲线患儿男性共53例,女性16例,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2.在年龄分布方面,69例患儿处于2-6岁年龄段者较多,共59例,占总例数的85.51%,其中2-4岁者35例,5-6岁者24例。3.在临床诊断分布方面,腺样体肥大占比最大,为51.46%,其次为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炎、鼻-鼻窦炎,分别为17.48%、16.50%、9.71%、4.85%。4.在虚实证型分布方面,69例患儿中虚实夹杂证患儿人数最多,共50人,占患儿总人数的72.46%,实证与虚证者分别为11人、8人,占患儿总人数的15.94%、11.59%。5.32例患儿共44耳接受了耳内窥镜检查,其中15耳鼓膜征象正常,29耳鼓膜征象异常,异常耳中充血、内陷、积液征阳性者分别为 3、17、9耳。6.34例患儿共51耳接受了SST外治法治疗,在4周的治疗后42耳鼓室压曲线由C型转为A型,占治疗总耳数的82.35%。对鼓室压曲线未转为A型的9耳进行分析,发现9耳的峰值压力在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将C型鼓室压曲线划分为C1型与C2型,发现93.10%的C1型鼓室压曲线在治疗后转为A型,而C2型鼓室压曲线的这一比例为68.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患有鼻及/或咽部疾患的男童及学龄前儿童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者较多。2.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炎、鼻-鼻窦炎均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其中,腺样体肥大占比最大。3.患有容易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鼻及/或咽部疾病的儿童,其辨证分型多为虚实夹杂。4.C型鼓室压曲线耳的鼓膜征象可存在正常、充血、内陷、积液征等不同表现,其中大部分已经出现了内陷、积液征等异常。5.SST外治法在治疗鼻及/或咽部原发病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疾病造成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功能异常。6.C1型鼓室压曲线在SST外治法对相关疾患干预后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为A型,C2型鼓室压曲线转变为A型则可能相对缓慢。7.应关注患有鼻及/或咽部疾患儿童的咽鼓管及中耳功能,尽管无耳部症状也应对其咽鼓管功能和中耳功能进行评价,对易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原发病应及早实施治疗,从而达到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或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干预的目的。

二、中药熏鼻法治疗鼻炎50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熏鼻法治疗鼻炎50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1.1经脉络属
    1.2生理配合
    1.3病理相关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2.1补肺通肠
    2.2降肺通肠
    2.3宣肺通肠
3 方药
    3.1补肺通肠汤
    3.2降肺通肠汤
    3.3宣肺通肠汤
4 典型病案

(2)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治疗鼻渊的古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鼻渊古文献研究现状
    1.2 鼻渊的当前行业标准
    1.3 数据挖掘技术介绍
    1.4 数据挖掘在研究中医鼻渊中的应用
2 研究方法
    2.1 鼻渊古代文献检索过程
    2.2 鼻渊古文献筛选过程及方法
    2.3 数据管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鼻渊中医病名的古代文献研究
    3.2 鼻渊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古代文献研究
    3.3 鼻渊中医内治方药的古代文献研究
    3.4 鼻渊中医针灸疗法的古代文献研究
    3.5 鼻渊中医外治法的古代文献研究
4 结语
    4.1 结论
    4.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诊治鼻渊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3)“芳香开窍法”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确定检索词
    (二)资料收集
三、研究内容
    (一)芳香开窍法的学术源流
        1.芳香疗法的历史溯源
        (1)先秦时期——芳香疗法的起源
        (2)唐宋元时期——芳香疗法的发展
        (3)明清时期——芳香疗法的成熟
        2.开窍治法的历史溯源
        (1)秦汉时期——萌芽时期
        (2)魏晋隋唐至宋金元时期——发展时期
        (3)明清时期——成熟时期
        3.芳香开窍法的历史溯源
        (1)诸证之闭证“不得不用芳香开窍之品”理论
        (2)温热病治以“芳香开窍”理论
    (二)芳香开窍法相关的基本理论
        1.“窍”的概念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窍”的概念
        (1)狭义之窍
        (2)广义之窍
        (3)外通之窍与内通之窍
        (2)九窍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目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口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4)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5)浊窍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心窍、脑窍、神窍的关系
        2.“窍病”的概念、分类及病因病机
        (1)窍病的概念
        (2)窍病的分类
        (1)按照病位分类
        (2)按照病因病机分类
        (3)窍病的病因病机
        (1)五脏六腑阴阳失调
        (2)其他病因病机
        3.芳香开窍法的概念内涵
        (1)芳香开窍法的概念
        (2)芳香开窍法与其他常用开窍法的关系
        (1)祛痰开窍法
        (2)通腑开窍法
        (3)宣肺开窍法
        (4)辛温开窍法
    (三)芳香开窍法常用药物探析
        1.古代医家常用芳香开窍药探析
        2.现代医家常用芳香开窍药探析
        (1)麝香
        (2)冰片
        (3)石菖蒲
        (4)安息香
        (5)薄荷
        (6)白芷
        (7)川芎
        (8)细辛
        (9)苏合香
        (10)辛夷
    (四)历代医家应用芳香开窍法治疗窍病经验举例
        1.耳窍病
        2.鼻窍病
        3.喉窍病
        4.烂喉痧
        5.心窍病
        (1)热邪蒙蔽心窍
        (2)暑湿之邪蒙蔽心窍
        (3)麻毒时邪蒙蔽心窍
        (4)厥证
        6.痰蒙神窍
        7.脑窍病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
致谢

(4)基于真实世界益气温阳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2.3 其他疗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4. 益气温阳方相关研究
    5. 真实世界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试验病例的终止
        1.7 试验病例的剔除
        1.8 研究方法
        1.9 疗效指标
        1.10 统计学分析
    2. 数据分析统计结果
        2.1 性别年龄相关结果
        2.2 主诉、体征、舌脉数据分析
        2.3 药物数据分析
        2.4 关联规则研究结果及判读
        2.5 疗效分析
        2.6 回访、疗程分析
        2.7 显效率分析
        2.8 费用、满意度及药物依从性
    3. 讨论
        3.1 益气温阳汤组方分析
        3.2 西药分析
        3.3 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分析
        3.4 数据结果分析与讨论
    4. 本临床观察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病例选择
        (一)病例来源
        (二)中医诊断标准
        (三)西医诊断标准
        (四)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五)病情量化评估
        (六)纳入标准
        (七)排除标准
        (八)脱落及中止标准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法
        (一)病例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安全性评价
        (六)统计方法
结果
    一、一般统计学资料
        (一)性别分布
        (二)年龄分布
        (三)病程分布
    二、基线比较
        (一)性别比较
        (二)年龄比较
        (三)病程比较
        (四)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五)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
    三、疗效分析
        (一)两组病例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二)两组病例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三)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四、随访
    五、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中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一)古代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二)现代医家对小儿鼻渊的认识
    二、西医学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及病理机制
        (三)治疗
    三、立法依据
        (一)脾虚阳郁为本
        (二)湿热为标
        (三)湿浊、瘀血为病理产物
    四、方药解析
    五、结果分析
    六、自拟通阳化浊汤的作用机制探讨
        (一)抗菌、抗病毒
        (二)改善血液循环
        (三)免疫调节
        (四)促进分泌物稀释排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祖国医学对妊娠恶阻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妊娠剧吐的认识
    3.总结
1.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脾胃虚弱证辩证标准
    2.4 中医症状的评分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剔除标准
    3.4 病例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试验病例分组
    4.2 治疗方法
    4.3 用药疗程
5 观察指标
    5.1 治疗前后临床观察
    5.2 安全性观察相关内容
6 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学分析
8 研究结果及分析
    8.1 一般资料分析
    8.2 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8.3 治疗结果与分析
    8.4 药物安全性分析
9.讨论
    9.1 病机及治法的探讨
    9.2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方义分析及药理研究
    9.3 中药熏鼻疗法
    9.4 研究结果分析
    9.5 体会
10.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7)益气固表法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研究分析讨论
    1.临床观察研究结果分析
    2.实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讨论
    1.立题依据
    2.方义浅析
    3.药物有效成分影响因素
    4.玉屏风散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观察表
        附表一 基本信息表
        附表二 症状体征评分量表
        附表三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表
综述 益气固表法在鼻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小儿过敏性鼻炎症状分析及中医外治法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证治
    1. 概述
    2. 中医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及症状的认识
    3.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研究
    1.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疾病概述及流行病学调查
    2. 小儿过敏性鼻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3.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4.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不同年龄段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分析
    4.3 AR患儿治疗前后分析
5. 讨论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不同年龄段发病原因分析
    5.3 过敏性鼻炎患儿症状分析
    5.4 中医鼻病序贯疗法外治法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毫火针治疗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与研究概括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与研究概括
        一、病名源流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
        四、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第三节 火针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火针的认识
        二、火针治病机理的研究
        三、火针治疗过敏性鼻炎
        四、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脱落、剔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法
        四、治疗疗程
        五、注意事项
        六、指标记录及疗效评定
        七、数据统计与分析
        八、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基线水平分析
        二、治疗结果与分析
        三、临床疗效的比较
        四、脱落、剔除情况分析
        五、依从性评价
        六、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的必要性与创新性
        二、选穴依据
        三、毫火针的选择依据
    第二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基线水平分析
        二、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三、结论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10)C型鼓室压曲线临床特点观察及经SST外治法干预后曲线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学相关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咽鼓管解剖与生理特点
        2.1 儿童咽鼓管解剖特点
        3 鼻及/或咽部病变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1 腺样体肥大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2 扁桃体肥大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3 过敏性鼻炎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4 鼻窦炎与咽鼓管功能障碍
        3.5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分泌性中耳炎
        4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
        4.1 药物治疗
        4.1.1 糖皮质激素
        4.1.2 鼻内抗组胺药
        4.1.3 鼻用减充血剂
        4.2 简易鼻气球吹张治疗
        4.3 外科手术治疗
        4.3.1 鼓膜置管术
        4.3.2 腺样体切除术
        4.3.3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相关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耳鼻同病的认识
        1.1 耳鼻相通
        1.2 外邪侵袭
        1.3 脏腑失调
        1.3.1 与肺相关
        1.3.2 与脾胃相关
        1.3.3 与肝胆相关
        1.3.4 与肾相关
        1.4 痰瘀致病
        2 古代中医学对耳鼻同病治法的认识
        2.1 疏散风热
        2.2 调畅气机
        2.3 从脏腑论治
        2.4 外治法及按摩导引疗法
        2.4.1 吸鼻法
        2.4.2 按摩导引疗法
        3 现代中医学对耳鼻同病治法的认识
        3.1 现代医家对治法的认识
        3.2 耳咽管咽口送药法
        3.3 针灸疗法
        3.4 中成药
        3.5 声信息仪辨证治疗
        3.6 中耳负压治疗仪联合汤药治疗
        3.7 鼓膜按摩联合汤药治疗
        3.8 中医鼻病序贯疗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观察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2 虚实证型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方法
        3.3 评价方法
        3.4 统计方法
    二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诊断分布
        3 虚实证型分布
        4 C型曲线耳鼓膜征象情况
        5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的C型鼓室压曲线变化
        5.1 接受SST外治法患儿的临床诊断情况
        5.2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C1、C2型鼓室压曲线变化情况
    三 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1.1 性别分布分析
        1.2 年龄分布分析
        2 临床诊断分布分析
        3 虚实证型分析
        4 耳内窥镜检查结果分析
        5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的C型鼓室压曲线变化结果分析
        5.1 SST外治法治疗鼻及/或咽部疾患的思路总结
        5.2 经SST外治法干预后C型鼓室压曲线的变化情况
        5.3 C型鼓室压曲线峰值压力对SST外治法干预效果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药熏鼻法治疗鼻炎50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治疗鼻渊的古文献研究[D]. 范旭钢.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芳香开窍法”的理论研究[D]. 刘龙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真实世界益气温阳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明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通阳化浊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CRS)的临床研究[D]. 韩明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合中药熏鼻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D]. 金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7]益气固表法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 高槐.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小儿过敏性鼻炎症状分析及中医外治法疗效观察[D]. 王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毫火针治疗肺虚感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 刘少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C型鼓室压曲线临床特点观察及经SST外治法干预后曲线变化的研究[D]. 陈其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中药熏鼻治疗鼻炎50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