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保护树苗

齐心协力保护树苗

一、齐心协力保护小树苗(论文文献综述)

匡品陶[1](2021)在《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游戏是孩子日常玩耍的方式,也是交流、互动的方式,更是孩子童真的表现。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需要借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展开,通过不断的互动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游戏与教育结合的方式是对幼儿的一种引导教育,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展开引导,让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到教育环境中进行丰富的学习,逐渐提升幼儿的思想和眼界。为此教师在对幼儿展开合作教学时,可以将游戏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游戏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幼儿可以积极融入教学的环节中,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究,进而真正明白什么是合作以及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本文将以构建游戏为背景展开合作能力的教育探究,并进行以下论述。

姚玉芳[2](2021)在《绿色发展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推进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园本课程是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园本课程实施的推进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潜能,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全面发展。绿色发展是一种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社会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必须做到改进教育方法与创造良好教育环境并举,并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及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潘思齐[3](2021)在《儿童剧 黄海森林奇遇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间林场初建时期到现代。地点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人物林多多12岁的时尚男孩。小鼻涕男孩,生活在黄海林场初建时候的年代。小精灵森林精灵。老林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的老职工,林多多的爷爷。眼镜哥哥参与黄海林场建设的大学生。

许春玉[4](2020)在《一棵枯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工区住进了一棵树开学初,班级区域环境创设时,一棵枯树住进了大二班的美工区。早晨入园时,轩轩发现了枯树:"这里有一棵树。"几个孩子闻声而来,好奇地围着小树。轩轩:"这棵树为什么光秃秃的?"小毅:"叶子都掉光了,小树死了。"悠悠:"不对,冬天到了,小树的叶子都掉光了。给它浇浇水,明年春天它就会长出新叶子的。"小毅指着树干说:"你看,这棵树干干的,就是死了,不会长叶子了。"

时涛[5](2020)在《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庞大的民工潮造就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其中绝大部分是隔代监护,因此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家庭养育功能的缺乏导致他们比其他儿童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压力甚至逆境,随之而来留守儿童问题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问世,学者将研究视角从问题视角转向从个体优势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即优势视角来理解生活,通过挖掘自身潜力,以积极心态面对逆境。学者把儿童战胜不良生活事件等逆境的力量称之为抗逆力,强调对弱势群体中积极因素的作用。正视逆境,唤醒内心深处沉睡的抗逆力,激活生命之潜能,并调动内外资源来积极应对,就有可能得到良好适应结果。总之,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处于不利的生活环境之中,抗逆力理论提供了帮助他们藉以克服困境、健康成长的介入视角。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助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终极目标是提出抗逆力的提升方案,服务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1.以隔代抚养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观能动的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在留守条件下的生活建构,借助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他们的个体特质与外部环境生态系统中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如何进行交互作用,进而揭示其抗逆力的生成和发展;2.通过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建构抗逆力的理论假设,通过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抗逆力的提升策略方案,以期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抗逆力培育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首先,选择在宁阳县蒋集镇开展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全程录音,并转录成文本资料。访谈对象包括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老师和邻居,被访留守儿童合计37人,达到理论饱和。然后,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一手资料进行定量研究。本次调查采用4阶段的概率与规模成比例(PPS)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了 7个县市区作为样本调查现场,每个县市区抽取1所初中和1所小学,按照学校规模、年级、班级数量抽取行政班,然后按照留守和非留守儿童1:1的比例抽样。本次调查样本儿童共计4191人,其中农村儿童3447人,城市儿童744人;男生2085人,女生2106人;留守儿童有2191人,非留守儿童2000人。在样本留守儿童中,单独妈妈监护的1324人,占60.43%;单独爸爸监护的145人,占6.62%;隔代监护的722人,占32.95%。2.研究方法设计半结构访谈提纲,通过定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文本资料,可视化文本云分析热词,通过三级编码建构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的理论模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编制抗逆力评测量表和调查问卷,信度检验的克隆巴赫α系数和Guttman折半系数均超过0.7,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通过了检验,说明量表设计较好。通过纸质问卷和问卷星等工具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清洗完数据后,借助Prism 7,ArcGIS 10.0,GeoDa 1.4.6进行绘图;借助Nvivo 1.2、ywordle2.0分析软件进行定性分析和可视化文本云分析;借助SPSS 22.0进行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构建有序回归模型,借助Amos 22.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抗逆力生成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1.留守儿童总体规模呈下降趋势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就读人数从2010年的2271.51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1550.56万人,山东省的从2012年的111.07万人下降到2018年的8.99万人,教育口和民政口的数据存在出入。总规模的下降,一部分是由于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另一原因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政策,鼓励母亲在家照顾子女,这部分留守儿童将不计算在内。2.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比例呈下降趋势2018年,全国摸底排查出的697万留守儿童中的96%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顾;2016年,山东省摸底排查的14.2万留守儿童中的94.72%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2019年,本次调查的样本留守儿童2191人,其中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722人,占留守儿童总样本量的32.95%。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比重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关爱体系的落实情况,鼓励母亲在家照顾子女成果显着,这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3.“留守”是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4191个样本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均值为4.055分,高于留守儿童的3.974分,低于非留守儿童的4.143分。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及其5个因子的水平均值较总样本儿童及非留守儿童的为最低,非留守儿童的水平均值为最高,从而说明“留守”是影响抗逆力水平的一个风险因素。4.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水平的影响显着(1)城乡差异: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的城乡差异不显着;(2)性别差异:农村留守女童的抗逆力水平比男童要高;城市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着;(3)年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总水平”均值在义务教育阶段呈现“M”型发展变化趋势,小学低年级的低,四年级达到一个高点后五年级有下降,初中到高年级后也下降;一年级、五年级和九年级出现在低点,且九年级为最低。(4)独生子女差异:分城乡和性别时,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的独生子女差异不显着。(5)个人期望:农村留守儿童较城市的有更高的教育期望,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抗逆力水平更高;职业期望最高的是“教师、医生、律师”;绝大多数希望待在大城市,向往很优越、更便捷、更发达的大城市生活,他们拥有更高的抗逆力水平。(6)兴趣爱好:根据自身性格,留守女生积极培养“声乐/唱歌/舞蹈/表演”和“绘画/动漫”的兴趣爱好,留守男生积极培养“绘画/动漫”和“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些兴趣爱好可以增加跟同伴交流的机会,增强友谊,同时提升自信。但也未必是爱好越多越好,重点培养2-3种为最佳。5.留守状况对抗逆力水平的影响显着(1)留守时长:分离1-2年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依恋的一个关键时期,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最为显着,2年后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将下降。(2)团聚频率:随着与父母团聚时间间隔缩短、团聚频率增加,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总水平随之上升,但与父母“一年相聚一次”是个拐点。(3)打工距离: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显着,但也并非打工距离越远抗逆力水平就越低,父母在外县打工的比在外省的抗逆力水平更低,对留守男童的影响大于留守女童。6.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并非最低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均值与其他监护类型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健康等的发展并没有文献中描述的那么差。但是受祖辈监督和辅导能力的限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学业等级均值较其他监护类型的为最低。7.抗逆力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网络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引起的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留守女生比留守男生要反应敏感;家庭关系与抗逆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家庭关系越好,抗逆力水平越高;“民主型”养育方式下的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高;家庭期望与个人期望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父母的人力资本属性影响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尤其是学业适应能力,父母在“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上的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并非最高的,“高中”水平反而更高一些;父母的职业类别是“机关事业企业领导管理层”的,其抗逆力总水平普遍偏低。学校网络支持:学校网络支持与抗逆力总水平及其5个因子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学校作为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规范的学校管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的鼓励和赞许能够提升留守儿童的学校认同感,从而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找到学校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对抗逆力形成有促进作用。社区网络支持:社区网络支持与抗逆力水平的Spearman等级相关显示存在正相关关系。社区完善的社区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社区组织的关心支持、邻里之间关系和睦,民风淳朴,留守儿童能找到社区安全感和归属感,对抗逆力形成有促进作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社会生态系统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家庭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87),其次是个体特质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34),再次是学校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20),最后是社区支持系统(标准化路径系数0.15)。主要结论1.基于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研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生活建构更有积极意义。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以挖掘抗逆力生成的逻辑理论建构。2.“留守”是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较非留守儿童的为低。分离1-2年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关系依恋的一个关键时期,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影响最为显着。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克服与父母分离的影响,较快得到适应。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均值与其他监护类型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受祖辈监督和辅导能力的限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学业等级均值较其他监护类型的为最低。4.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是抗逆力生成的核心要素,中观系统(家庭)、外部系统(学校)、宏观系统(社区)等环境生态系统都是抗逆力生成的外部保护因素。其中,家庭支持在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体特质,是抗逆力生成的核心基础;再次是学校支持、同伴支持和社区支持,是抗逆力生成的重要的保护因素,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抗逆力提升策略要实现留守儿童服务的整合传递机制,需要各系统服务围绕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展开,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形成有利于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发展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氛围,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帮助其提升抗逆力水平。整合形成“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并在其指导下提出抗逆力提升策略方案:1.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培育积极人格,提高留守儿童的乐观感;积极融入环境,培养留守儿童的归属感;注重情绪调节,提升留守儿童的效能感;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抗逆力提升策略中,发挥体验式培训的独特优势,促进留守儿童挑战自我,塑造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力和意志力,提升其抗逆力水平。2.家庭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加强亲子情感沟通;营造和睦家庭关系;优化外出务工策略。3.学校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提升教育理念;培养教育生态;加强师生沟通;加强家校沟通;补齐师资队伍;增设抗逆课程;构建抗逆文化。4.社区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营造安全友善社区环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构建管护关爱联动机制;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完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5.社会宏观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落实政策指导,关爱落到实处;发展地方经济,倡导就近就业;开展就业培训,搭建服务平台;规范传播媒介,净化舆论氛围。创新与不足1.创新点(1)研究视角的突破。以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这一主观能动的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以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具有积极意义。(2)评测量表的突破。在扎根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整理、总结并规范了基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评测量表,并通过信效度检验。(3)研究方法的突破。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综合应用,尤其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视化词云分析在访谈资料中的应用;首次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抗逆力提升策略中。2.不足由于自身理论水平、知识储备、研究视野、方法运用等的制约,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研究数据属于截面数据,无法从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开展队列研究。深度访谈资料的扎根理论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2)研究结论均是借助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得出的,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3)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论建构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谢仁娜依·沙力克[6](2020)在《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以重庆A、B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及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也谈到:“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劳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对其道德品质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实施“教劳”结合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中影响较为深远的两大重要主体,在其劳动教育培养中必须要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共育。研究者采用个案研究,以重庆市A、B两所开展劳动教育的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寻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基于协同教育理论、马克思教育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劳动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共育的策略。研究者旨在通过理清什么是劳动教育、家校共育以及为什么的基础上,从而探讨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作为辅助形成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让学校、家庭二者结合提出行之有效的共育策略即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及内容、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教育以及家校共育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劳动、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进而阐释研究中所运用的协同教育理论以及马克思劳教相结合的思想等理论基础。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遵循的研究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案例学校劳动教育家校共育进行调查和研究。首先,通过阐释家校共育的内涵及特点、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五个点出发把握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理论;其次,对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案例学校的现状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发现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家长对于劳动教育认识存在偏差、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学校缺乏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缺乏制度保障、缺乏合理的评价方式、劳动教育家校共育停留在表层等;然后,根据理论和现实情况的调查相结合存在问题的原因:新时代社会转型,家庭成员结构上发生变化、缺乏专门的教师,师资匮乏、教师家长培养理念存在偏差、缺乏理论指导;最后基于理论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家长和学校二者出发提出: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健全劳动教育体系、家校双方构建共育渠道等共育策略。

江旭睿[7](2017)在《言语行为视角中的公益广告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益广告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语言生动形象,新颖独特。它的制作和宣传是为了向广大公众提倡有益于人类自身及社会发展的社会公德,及时的提醒和引导受众。因此,公益广告的传播就是与社会大众的对话。受众在看到或听到公益广告劝导式的话语时,会根据自身情况对广告进行揣摩和理解,继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或调整,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过程,实施着不同的言语行为。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收集公益广告语料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了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的主要类型,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的综合运用以及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功能和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间接性劝服策略。导论部分主要交待选题缘由和研究方法,并且对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做了文献综述。第一章主要讨论了公益广告语的基本情况,从内容类型和表达方式类型对公益广告语进行了分类。重点论述了公益广告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并对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进行分类以及它的作用与功能。第二章着重讨论了公益广告语指令类言语行为,从指令类型、表现形式和指令功能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公益广告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特点。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公益广告语阐述类言语行为,分析了阐述行为是如何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来进行劝说。第四章对疑问类、表情类和宣告类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描写,从宣告类中又归出阐述类,并且分析了它们的语言表现形式和言语行为功能。第五章将这六类言语行为放入到公益广告语篇中,揭示了一个广告语篇中存在着多个言语行为的综合运用。第六章从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角色为出发点,将公益广告言语行为角色分为了深层发行者和表层发行者,同时分析了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的间接性劝服策略。本文通过言语行为的视角来分析公益广告语,以期揭示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特点和丰富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成果。

蒋家成,向国伟,孙方禾[8](2017)在《重庆市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开展》文中提出今年春季,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努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齐心协力保护母亲河,全市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开展。一是长江两岸植树。全市各地以义务植树为先导,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等林业重点工程,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母亲河,促进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城口、潼南、綦江等区县充分利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契

萨茹拉[9](2016)在《蒙古族谚语中的和谐思想研究》文中提出蒙古谚语是蒙古文化之瑰宝,它涉及的内容广泛、意蕴深邃。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从蒙古谚语中探索蒙古族和谐思想并揭示蒙古族和谐思想价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论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和谐思想及其西欧和谐思想,初步探索了蒙古族谚语中的蒙古族和谐思想,进而揭示了蒙古谚语中的蒙古族和谐思想价值。本课题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马克思和谐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阅读法、总结归纳法和辩证分析法,力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蒙古族谚语进一步系统深入的探讨,来探寻其中的和谐思想。全文共有七个章,分别介绍如下:第一章简述了蒙古谚语中的和谐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该章总共有三节,分别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谚语内涵及其特征和蒙古族传统文化三方面论述了蒙古族各阶段的历史、蒙古族谚语的独特内涵及其特点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同时对蕴含于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进行了试论。第二章分析了蒙古谚语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该章节首先论述游牧生活方式和游牧生活特点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必须和睦相处,进而论述了蒙古人关于草场、畜群、人和谐共存的认知意识,最后论述了蒙古人按照自然法则进行生活生产的优良传统。第三章论述了蒙古谚语中所蕴含的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该章节首先阐述了蒙古谚语中蕴含的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充分体现在蒙古宗教即蒙古萨满教与蒙古佛教中,再从蒙古萨满教中蕴含的和谐思想及蒙古佛教中蕴含的和谐思想论述了蒙古谚语中的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第四章探析了蒙古谚语中的人与人的和谐思想,该章节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及部族人员之间的友好关系等三方面对蒙古谚语中所蕴含的人与人的和谐思想进行了论述。第五章分析了蒙古谚语中的人与自身的合一(身心合一)思想,该章从净化内心、尊重言语素养和坚持诚信等三个方面阐释了蒙古谚语中所蕴含的身心合一思想,即人与自身的合一思想。第六章论述了蒙古谚语中所蕴含的和谐保障思想,该章首先交代了蒙古谚语中广泛而普遍存在的蒙古族和谐保障思想及和谐保障元素的多样性,其次以力来保障和谐、以法律来维持和谐及以禁忌来维持和谐等三方面分析了蒙古谚语中的和谐保障思想。第七章论述了蒙古谚语中和谐思想的价值。该章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启迪这两方面对蒙古谚语中和谐思想的价值进行了评价。

曹静[10](2014)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文中提出语文教育首先是语言形式的教学,而语言形式的教学与语言内容的学习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语文教育不是完整的语文教育,渗透不是取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是不可取的,应注意区分语文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本文突破常规思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12个词组的理论成果,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教科书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本文采用图表的方式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出来,方便读者知道教科书中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所占比重比较大,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所占比例比较小,哪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还没有涉及到,对于今后语文教科书的编制和修订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教科书选文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采用文献法和量的研究法。论文主体分四章。第一章,语文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其中,第一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重点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第二节是语文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从国家课程文件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第一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概述。论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三个编写理念:民族性、时代性和学生观。第二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具有爱国情怀、文明进步与和谐思想的教科书编写理念。第三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第一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概述。讨论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封面设计和框架体例。第二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了封面设计中的和谐、友爱、敬业思想和框架体例中的文明、爱国、自由思想。第四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第一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知识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知识系统以及知识系统中渗透的文明、和谐、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系统以及选文系统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介绍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系统以及插图系统中包含的爱国、和谐、友爱、富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齐心协力保护小树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齐心协力保护小树苗(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借助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借助比赛的游戏方式,让幼儿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三、设置多人合作可以完成的游戏内容,让幼儿自主展开合作

(2)绿色发展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推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绿色教育环境
二、构建绿色课程目标
    1. 绿色习惯。
    2. 绿色环境。
三、开展绿色活动

(3)儿童剧 黄海森林奇遇记(论文提纲范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幕有了拖拉机后的林场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四幕现代黄海国家森林公园

(4)一棵枯树(论文提纲范文)

美工区住进了一棵树
是枯树还是活树
小树不孤单
有趣的小树故事
小树故事书
表演伙伴———小树

(5)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外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
        1.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问题
        1.3 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学术价值
        3.2 应用价值
    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理论基础
        1.1 抗逆力理论
        1.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2.2 抗逆力研究综述
        2.3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
        2.4 现有研究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定性研究对象
        1.2 定量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思路
        3.2 技术路线
    4. 研究设计
        4.1 方案设计
        4.2 定性研究设计
        4.3 定量研究设计
        4.4 质量控制
    5. 研究方法
        5.1 定性研究方法
        5.2 定量研究方法
        5.3 统计分析软件
    6. 伦理学考虑
第四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性研究
    1. 深入访谈实施
        1.1 前期准备
        1.2 访谈实施
        1.3 资料汇总
    2. 访谈资料分析
        2.1 编码
        2.2 理论抽样理论饱和检验
        2.3 可视化文本云分析
    3. 建构理论模型
        3.1 环境—个体互动模型
        3.2 理论模型结构
        3.3 理论解释
        3.4 理论模型优化
    4. 扎根理论研究假设
第五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量研究
    1. 抗逆力水平的现状描述
        1.1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
        1.2 样本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1.3 样本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
    2. 抗逆力生成的理论假设的检验
        2.1 留守与否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2 不同留守状况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3 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4 中观系统(家庭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5 外部系统(学校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6 宏观系统(社区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3. 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有序回归模型
        3.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1. 留守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 不同留守状态对儿童抗逆力的影响
    3. 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的影响
        3.1 城乡差异
        3.2 性别差异
        3.3 年龄差异
        3.4 独生子女差异
        3.5 个人期望
        3.6 兴趣爱好
    4. 抗逆力生成的保护因素
        4.1 内在保护因素
        4.2 外在保护因素
    5. 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
        5.1 内在风险因素
        5.2 外在风险因素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构建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
        2.2 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
        2.3 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
第八章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点
    2. 不足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抽样实施
    附录4: 样本个体权重
    附录5: 拓展训练
    附录6: 项目调查剪影(部分)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以重庆A、B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核心概念界定
    (六)研究理论基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及过程
    (三)研究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对象
    (六)研究新意
    (七)研究的信效度及推广度
    (八)研究的伦理问题
二、家校共育的意蕴分析
    (一)家校共育的内涵
    (二)家校共育的特点
三、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概述
    (一)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意义
    (二)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
    (三)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四)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可行性
四、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
    (一)A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
    (二)B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
    (三)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四)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二)健全劳动教育体系
    (三)家校双方构建劳动教育共育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件
致谢

(7)言语行为视角中的公益广告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公益广告相关研究
        二、公益广告言语行为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四节 本文语料
第一章 公益广告概说
    第一节 公益广告及公益广告语
        一、公益广告
        二、公益广告语
    第二节 公益广告语的类型
        一、公益广告语的内容类型
        二、公益广告语的表达方式类型
    第三节 公益广告与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理论
        二、广告语是言语行为
        三、公益广告语的言语行为类型
第二章 公益广告语指令类言语行为
    第一节 公益广告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类型
        一、公益广告语指令行为类型
        二、公益广告指令行为的指令度
        三、直接指令和间接指令
        四、肯定指令和否定指令
    第二节 公益广告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汉语表现形式
        一、公益广告语指令类施为动词
        二、行为动词
        三、语气词
        四、公益广告语指令类言语行为句子类型
        五、公益广告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礼貌原则
    第三节 公益广告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功能
        一、说服功能
        二、宣教功能
        三、批评功能
第三章 公益广告语阐述类言语行为
    第一节 公益广告语阐述类言语行为表现形式类型
        一、数据阐述
        二、图画、动画阐述
    第二节 人称类型阐述言语行为
        一、第一人称阐述
        二、第二人称阐述
        三、第三人称阐述
    第三节 公益广告语的真实阐述和虚构阐述
        一、真实阐述
        二、虚构阐述
    第四节 公益广告语阐述类言语行为语言表现
        一、陈述句
        二、公益广告语阐述类言语行为的修辞手法
    第五节 公益广告语阐述类言语行为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二、情感功能
        三、反思功能
第四章 公益广告语其它类言语行为
    第一节 公益广告语疑问类言语行为
    第二节 公益广告语承诺类言语行为
    第三节 公益广告语表情类言语行为
    第四节 公益广告语宣告类言语行为
第五章 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的综合运用
    第一节 公益广告语阐述行为+指令行为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 疑问行为+阐述行为+指令行为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 公益广告语其它类言语行为综合运用
        一、公益广告语阐述行为+表情行为综合应用
        二、阐述行为+指令行为+表情行为的综合运用
第六章 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角色权势分析
    第一节 公益广告语为深层发行者
    第二节 公益广告语为表层发行者
    第三节 公益广告语言语行为间接性劝服策略
        一、深层发行者间接性劝服策略
        二、表层发行者间接性劝服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蒙古族谚语中的和谐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选题的理论资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论文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第一章 蒙古族谚语中和谐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蒙古族历史发展概况
        (一)古代时期的发展史
        (二)近代时期的发展史
    二、蒙古族的文化传统
        (一)传统文化内容
        (二)谚语内涵及其特征
        (三)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因素
第二章 蒙古族谚语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
    一、人与自然必须和睦相处
        (一)游牧生活方式要求必须爱护自然
        (二)游牧生活特点要求必须顺应自然
    二、草场、牧人与牧畜三者必须和谐相处
        (一)牧人要爱护草场
        (二)牧人要与五畜和睦并存
    三、遵循自然规律经营生活
        (一)尊重自然规律
        (二)掌握自然环境特点
        (三)熟练游牧技能
第三章 蒙古族谚语中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
    一、谚语中的萨满教和谐思想
        (一)个人是社会的细胞
        (二)祭祀天地保佑众生
    二、谚语中的佛教和谐思想
        (一)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
        (二)心怀善念造福于人
第四章 蒙古族谚语中人与人的和谐思想
    一、个人与个人的和谐
        (一)和睦相处是优良传统美德
        (二)与他人和睦相处的缘故
        (三)和睦友好有使众人齐享福的力量
    二、家庭内人与人的和谐
        (一)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二)解决家庭内部矛盾的方法是和睦相处
    三、部族间人与人的和谐
        (一)部族间人与人和谐的缘故
        (二)维持部族间和谐的方式
第五章 蒙古族谚语中人与自身的和谐思想
    一、强调修养内心
        (一)修养内心的根本条件是心底善良
        (二)修养内心以消除嫉妒心
        (三)修养内心以去除无妄之气
    二、要求谨慎言语
        (一)谨慎言语的根本条件是提升讲话素质
        (二)谨慎言语的敌人是闲言、谎言、胡言、恶言
    三、尊崇诚实守信
        (一)诚实守信是传统品德之一
        (二)诚实守信的基石是信任
第六章 蒙古族谚语中和谐保障思想
    一、以力来保障和谐
        (一)以力来保障和谐的缘故
        (二)以力来保障和谐的表现
    二、以法来维持和谐
        (一)以法来维持和谐的缘故
        (二)以法来维持和谐的表现
    三、以禁忌来维持和谐
        (一)以禁忌来维持和谐的缘故
        (二)以禁忌来维持和谐的表现
第七章 蒙古族谚语中和谐思想的价值
    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二)全力助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工作
    二、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启示
        (一)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
        (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语文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表述
    第二节 语文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概述
        一、编写理念定义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
    第二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国家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个人层面
第三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知识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知识系统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知识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系统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系统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概述
        一、封面设计
        二、框架体例
    第二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封面设计
        二、框架体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齐心协力保护小树苗(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在建构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J]. 匡品陶. 新课程, 2021(52)
  • [2]绿色发展理念下幼儿园园本课程推进策略[J]. 姚玉芳. 新课程研究, 2021(24)
  • [3]儿童剧 黄海森林奇遇记[J]. 潘思齐. 新剧本, 2021(01)
  • [4]一棵枯树[J]. 许春玉. 幼儿教育, 2020(31)
  • [5]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D]. 时涛. 山东大学, 2020(09)
  • [6]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以重庆A、B小学为例[D]. 谢仁娜依·沙力克. 西南大学, 2020(01)
  • [7]言语行为视角中的公益广告语研究[D]. 江旭睿.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1)
  • [8]重庆市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全面开展[J]. 蒋家成,向国伟,孙方禾. 国土绿化, 2017(04)
  • [9]蒙古族谚语中的和谐思想研究[D]. 萨茹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10]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 曹静. 扬州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齐心协力保护树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