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帕金森病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一、帕金森病应用基础研究获重要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慎微,王顺[1](2022)在《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针灸通过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分泌大量神经化学物质、调节时钟基因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症状,而针灸对各种肠道菌群的丰度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针灸疗法及肠道菌群三者密切相关,针灸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但目前临床治疗方案缺少对单纯针刺疗法的研究,无法明确疗效来自针刺还是联合药物;选穴、配穴方案和针刺手法尚未统一;缺少客观、量化的临床评测指标,故今后需进一步明确最佳选穴、配穴方案,验证针刺手法疗效,以调节肠道菌群为治疗靶点,找出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明确相关通路及作用机制,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卫宇帆,樊飞燕,李双利,张运克[2](2022)在《外泌体及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诊治中的未来》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微型囊泡,可自由透过血脑屏障,在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行细胞间通讯、调节免疫应答等方面有重要价值。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分泌外泌体能力最强的细胞,具有便于采集、免疫排斥小、伦理反应弱等优点,并且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有助于改善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被认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工具。目的:综述外泌体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为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递送载体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以"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s,Parkinson disease"为英文检索词,以"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帕金森病"为中文检索词。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5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与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语种为中文和英文,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相关文献117篇。结果与结论:(1)概述了外泌体的定义、来源、组成及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定义、作用机制及应用。(2)总结了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可引起病理学扩散,而从外泌体中发现了α-突触核蛋白,这可能是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间传播的可能分子机制;α-突触核蛋白可以激活帕金森病中的小胶质细胞,引起炎症级联反应,诱导神经炎和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外泌体miRNA可以诱导靶细胞遗传程序发生变化,上述发病机制促进了帕金森病进程。(3)总结了外泌体作为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药物递送载体的应用,并且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基因表达、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增加了多巴胺的释放。(4)总结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的诊治中有广阔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慧[3](2021)在《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机制及染料分子对相关过程的抑制与调控》文中指出淀粉样纤维化是一种独特的蛋白和多肽聚集行为,系指蛋白和多肽在特定条件下以自组装的形式形成具有cross-?超分子构型的纤维状聚集体。淀粉样纤维化与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在内的许多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密切相关。此外,淀粉样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在材料领域也展现的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有关淀粉样纤维化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一直方兴未艾。本论文在两个方面针对淀粉样纤维化展开研究,即淀粉样纤维化生长过程的机制研究,以及淀粉样纤维化抑制与调控研究。在淀粉样纤维化生长机制研究中将研究基于溶菌酶(鸡卵清溶菌酶)的淀粉样纤维化体系。本实验利用原子力显微技术跟踪在不同p H条件以及不同浓度条件下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过程,通过对各个时刻原子力显微图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机制,并讨论了该机制与文献中报道的已有机制的不同。本论文提出在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早期是形成具有多片层结构的原纤维结构,而在已有机制中,人们认为在淀粉样纤维化早期会出现具有单片层结构的原纤维;之后,多片层结构原纤维以二次成核的方式实现纤维的进一步增粗和分叉,以一次成核的方式实现纤维的增长。二次成核机制的存在导致体系呈现丰富的微观形貌。而在已有机制中,纤维的增粗和形貌变化主要依赖于多个原纤维的相互缠绕。在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与调控方面,本研究探索和发现了三个对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有抑制和调控作用的染料分子,即亮蓝G、酸性铬蓝K、以及铬黑T。借助原子力显微技术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实验发现三种染料分子对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存在双重作用,即染料兼具抑制作用和调控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即在高染料浓度时,三种染料均可以比较完全地抑制淀粉样纤维化的发生;而在低染料浓度时,三种染料能够对淀粉样纤维的微观形貌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相比于空白对照组而言更明显的纤维增粗,新的纤维分叉,以及更多的纤维缠绕的发生。微观形貌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染料和淀粉样纤维的作用进一步诱导了二次成核的发生,并且观察到的抑制与调控作用在不同温度下都得到了验证。此外,在本研究中还通过红外光谱分峰拟合技术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染料影响下淀粉样纤维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染料的不同作用下淀粉样纤维的二级结构不同。全篇论文共分四个章节,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生成机制研究,第三章染料分子对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与调控,第四章结论和展望。论文中涉及原子力显微技术,原子力图像分析技术,红外光谱分峰拟合技术,化学计量学分析技术,荧光分析等多种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技术手段。希望本论文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能够对淀粉样纤维化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李潇清[4](2021)在《NLRP3介导补肾益髓法调节帕金森病小鼠神经炎症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复杂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既存在与路易体相关的帕金森氏症的经典运动特征,又包括认知下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加重照顾者负担。帕金森病运动及认知损伤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尚无延缓或逆转疾病进展的修饰疗法,仍以控制症状为主,且引发一系列副作用。中药治疗具有“增效解毒”优势,通过辨证论治,标本同治,综合改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进一步探究中药防治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的可能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大量证据表明慢性持久的神经炎症是加速帕金森病进展的关键因素,会导致运动障碍和认知缺陷。神经炎症主要包括脑内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的释放。当前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在帕金森病病理学中正被广泛研究。NLRP3炎症小体主要由凋亡相关效应蛋白caspase-1、接头蛋白ASC以及NLRP3组成。NLRP3炎症小体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被各种刺激因素激活,诱导caspase-1切割,继而诱导IL-1β上游炎症因子的成熟释放,引起广泛的炎症级联反应,损害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发展。因此,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对帕金森病运动及认知的可能机制,基于肾为作强之官、出伎巧、藏精生髓,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的中医理论,认为其核心病机系肾虚髓减,脑髓乏源,神机失用,采用补肾益髓法,通过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以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1β)为靶点,通过行为学测试探究中药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及认知的可能影响。通过尼氏染色、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究补肾益髓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中药组。实验开始,模型组和中药组腹腔注射MPTP建立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正常组生理盐水处理;经行为学评估验证造模成功后,中药组补肾益髓方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通过Rotarod Test评估小鼠运动协调能力,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探究补肾益髓方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及认知的可能影响;通过尼氏染色比较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组织TH阳性细胞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NLRP3炎症小体及炎症因子(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探究补肾益髓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结果]1行为学测试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有显着性降低,即小鼠转棒上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显着性降低,即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有显着性提高,即小鼠转棒上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有显着性提高,即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2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正常组存在明显神经元损伤,中药组减轻其神经元损伤程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相比正常组TH 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下降,中药组使TH阳性表达相对增多(P<0.05);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性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小鼠脑组织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补肾益髓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显着改善其运动及认知行为改变,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下调IL-1β、TNF-α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减少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徐筱青[5](2021)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复方调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自主神经损害发生频率及临床特点,总结PD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分析PD中医证候特征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补肾平肝中药对A53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自主神经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一: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获取PD自主神经损害观察性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PD自主神经损害症状的发生频率进行Meta分析,整理、总结PD自主神经损害的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二: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PD受试者191例,进行临床信息评价,具体项目包括: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多汗症严重程度量表(HDSS)、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13)、体位性血压心率测量、残余尿超声、迷走神经超声。观察受试者自主神经损害临床表现,分析其随病程进展的变化特征,归纳与自主神经损害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研究三: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研究二收集的88例受试者进行随访,基线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次。分别于基线、6个月、12个月时记录以下信息:帕金森病用药情况、有无跌倒发生、SCOPA-AUT评分。将用药情况进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并使用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判断疾病进展情况,从而探讨中医证候要素、自主神经功能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四:将A53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中西药联合组,分别予蒸馏水、补肾平肝中药、补肾平肝中药联合美多芭灌胃,与普通SD大鼠蒸馏水灌胃进行对照。观察大鼠排便情况,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纹状体、肠道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肠道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从8716项PD自主神经损害原始研究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98项(纳入受试者29011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PD自主神经损害表现以排泄功能紊乱较为突出,症状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夜尿(59.3%)、便秘(56.1%)、尿急(49.4%)、尿频(43.4%)等。2.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自主神经损害症状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夜尿(85.3%)、便秘(77.5%)、多汗(57.6%)、尿急(49.7%)、排尿不尽(44.5%)、尿频(39.8%)等。消化系统(r=0.307,P=0.000)、泌尿系统(r=0.309,P=0.000)及体温调节(r=0.258,P=0.000)自主神经功能评分与霍亚分级均呈正相关。证候要素分析结果显示,阴虚(B=0.071,P=0.011)、气虚(B=0.107,P=0.047)证候要素评分与循环系统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阴虚(B=0.596,P=0.000)证候要素评分与消化系统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B=0.747,P=0.000)证候要素评分与泌尿系统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气虚(B=0.228,P=0.000)、阴虚(B=0.180,P=0.000)证候要素评分与体温调节功能评分呈正相关。3.随访研究发现,6个月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较基线增加了 27.46±82.56mg,14例受试者(15.9%)报告了跌倒事件;12个月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较基线增加了67.70±118.09mg,18 例受试者(20.5%)报告了跌倒事件。阳亢(OR=3.333,95%CI:1.083-10.262)、脾虚(OR=2.600,95%CI:1.059-6.383)是 PD 药物增量的危险因素。随访终点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与基线评估睡眠和疲劳的NMSS-2(B=4.453,P=0.015)呈正相关。随访期间SCOPA-AUT评分与基线比较无显着变化,提示自主神经症状相对稳定。4.药理学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P=0.039)、中药组(P=0.037)、中西药联合组(P=0.049)大鼠的排便量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显着增加。正常对照组黑质、小肠、结肠三个部位ChA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01,P=0.001,P=0.008);中药组结肠Ch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45);中西药联合组小肠Ch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45)。结论:1.PD最常见的自主神经损害症状为夜尿和便秘,这一趋势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除循环系统外,其他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均随霍亚分级增加而升高。2.PD自主神经损害症状与阴虚、气虚、肾虚证候要素相关,PD疾病进展与阳亢、脾虚证候要素相关。3.补肾平肝中药可改善A53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排便功能,并提高肠道ChAT表达水平,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张建中[6](2020)在《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病理特征是黑质中的多巴能神经元进行性丧失,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下降,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以及神经炎症过度表达在帕金森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于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的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Subthalamic nucleus,STN-DBS)可以显着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但对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改善患者运动症状的同时改善非运动症状是诸多医疗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研究表明,mi RNA在α-syn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中发挥调节作用,mi R-let-7a是let-7家族非常重要的成员,被发现在体外条件下可调节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我们假设mi R-let-7a可能在PD发病中起作用,并试图探讨其机制。本研究从临床上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行STN-DBS手术治疗的15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提高基于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手术疗效。同时通过立体定向技术移植mi R-let-7a mimics到a-Syn过表达的小鼠帕金森模型,探讨mi R-let-7a通过靶向作用于STAT3来抑制a-Syn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希望解释mi R-let-7a在小鼠帕金森模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于该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为发现帕金森疾病潜在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治疗策略,为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治疗提供一个思路。第一部分基于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目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作为一种立体定向精准手术,通过影像学方法(CT或MRI)来立体定位靶点,通过手术向颅内植入微电极并予以一定频率的电刺激,来改善运动症状和减少药物剂量的治疗技术。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对改善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异动症等运动症状疗效显着,术后左旋多巴剂量显着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鉴于其可调节性、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较好选择。帕金森非运动症状有疲劳、抑郁、焦虑、睡眠障碍、便秘、膀胱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STN-DBS术后运动症状改善效果明确,对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人民医院行STN-DBS手术治疗的15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评估手术疗疗效及安全性,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提高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手术疗效。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双侧STN-DBS治疗的PD患者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与术前规划图像融合,比较在X、Y轴上电极尖端与计划靶点的偏差。术前采集患者清晨关期UPDRS III总分值,开期UPDRS III总分值,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起效时间,左旋多巴有效持续时间,术后1年采集患者开机+未用药状态下UPDRS III总分值,开机+用药UPDRS III总分值,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起效时间,左旋多巴有效持续时间。比较术前术后运动症状改善情况,术前术后认知和精神测试评分变化(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术前术后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和左旋多巴起效时间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3.2±6.5)岁。病程(7.47±3.45)年,范围为412年;术前H-Y分级(3.1±0.9)级,范围为24.5级。15例患者均术后复查头颅CT,与术前规划图像融合,比较在X、Y轴上电极尖端与计划靶点的偏差,X轴最大偏差距离1.09mm,平均偏差(0.62±0.23)mm;Y轴最大偏差距离0.95mm,平均偏差距离(0.53±0.26)mm。15例患者术前关期UPDRS III总分值(49.8±10.2),术前开期UPDRS III总分值(31.6±10.8),术后1年开机状态+停药UPDRS III总分值(32.8±12.5),术后1年开机状态+用药UPDRS III总分值(22.4±9.6)。术前给予美多巴标准片进行急性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起效时间为(50.2±7.4)min,有效持续时间为(153.4±42.6)min。术后12个月,在开机情况下,服用美多巴后起效时间缩短为(17.3±4.7)min,有效持续时间延长为(190.2±60.8)min。术前日左旋多巴等效总剂量为(820.8±210.6)mg,术后1年日左旋多巴等效总剂量为(440.6±150.2)mg。术后1年开机状态+用药UPDRS III总分值显着高于术前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开机状态+停药状态下运动改善可以获得和术前最佳用药状态相同的结果,术后1年开机状态下较术前左旋多巴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较术前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借助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可以精确地植入电极,通过术后复查头颅CT与术前MRI计划图像融合,可以准确判断电极是否偏移。脑深部电刺激可以改善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能显着减少帕金森病药物的使用,术后帕金森病药物(主要为美多巴)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手术对认知、情绪、焦虑、抑郁症状等无明显影响,对帕金森病的部分非运动症状改善存在不确定。第二部分立体定向技术在鼠帕金森病模型中的应用:mi R-let-7a通过靶向STAT3抑制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帕金森病炎症反应背景与目的:帕金森病发病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以三大病理为主要特征,包括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路易小体(Lewy body,LB)形成和慢性神经炎症。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包括非运动症状和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出现在帕金森病病程的早期,表现为嗅觉异常、疼痛、抑郁和焦虑症状,同时可伴有幻觉等精神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与加重,典型的运动症状和全身症状开始出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即发展进入晚期阶段。目前临床上仍以控制症状、缓解疾病进展为主,缺乏针对帕金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措施,无法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逆转受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延缓帕金森病病程的进展,导致帕金森病发展到后期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是帕金森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密切相关。α-Syn是路易小体的主要结构成分,其聚集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探讨了立体定向技术在小鼠帕金森病模型中的应用,并通过体外实验对mi R-let-7a如何参与帕金森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及抑制α-Syn诱导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帕金森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帕金森模型组,每组12只。帕金森模型组通过立定定向技术,向小鼠右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 compactat,SNpc)注射AAV2-α-突触核蛋白(AAV2-α-synuclein)PBS溶液,对照组注射AAV2-α-vector PBS溶液。3周后通过实时定量PCR(q RT-PCR),分析比较两组小鼠SNpc中的mi R-let-7a水平;使用western blot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transcription 3,STAT3)水平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索mi R-let-7a在调节帕金森病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根据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是否注射mi R-let-7a mimic,将小鼠随机分为NC mimic组和mi R-let-7a mimic组,每组包括12只AAV2-α-vector PBS移植的对照小鼠,12只AAV2-α-syn PBS移植的造模小鼠。移植后24小时,在小鼠纹状体分别注射NC mimic PBS溶液和mi R-let-7a mimic PBS溶液。造模3周后,使用q RT-PCR测试2组小鼠SNpc中的mi R-let-7a水平,TNF-α、IL-6、IL-1β和IL-12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2组中STAT3、i NOS及Iba-1水平。造模前、造模后3周,使用牵引试验和MWM试验来评估2组小鼠的牵引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使用AAV2-α-Syn造模3周后,模型组小鼠SNpc中mi R-let-7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3)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mi R-let-7a表达水平相反。在mi R-let-7a mimic组中,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mi R-let-7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且α-Syn诱导的STAT3激活、i NOS及Iba-1水平上调能够被mi R-let-7a抑制。此外,mi R-let-7a mimic组中小鼠SNpc中TNF-α、IL-6、IL-1β和IL-12的基因转录水平比NC mimic组显着降低(P<0.01);而且运动障碍和空间记忆缺陷也较NC mimic组显着改善(P<0.01)。结论:mi R-let-7a和STAT3蛋白在α-Syn诱导的小鼠帕金森模型中表达的结果为相反的模式,mi R-let-7a通过靶向抑制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抑制帕金森病的神经炎症,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障碍和空间记忆缺陷可通过移植mi R-let-7a mimic得到改善。

李尤[7](2020)在《miRNA-451/MIF通路介导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i RNA-451/MIF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炎症激活及神经元损伤中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影响,阐明其通过神经血管单元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Mpp+诱导MN9D细胞构建细胞帕金森病模型及MPTP诱导小鼠构建动物帕金森病模型,并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动物认知功能,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进行分组,分为NC组、Control组、MPTP组-1、MPTP组-2。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mi RNA-451的表达水平,探究mi RNA-451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损伤。采用慢病毒转染MN9D细胞,在细胞中过表达及沉默mi RNA-451后,采用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使用Western Blot测定mi RNA-451/MIF表达水平改变后MIF蛋白和TH的表达水平。采用MPTP腹腔注射和侧脑室立体定向注射mi RNA-451 antagomir及mi RNA-451 antagomir control诱导mi RNA-451水平下调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分为NC组、Sham组、mi R-in组及mi R-in con组,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其认知功能后,分组测定:(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2)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测定其MIF、mi RNA-451表达水平(3)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其TH的受损程度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4)TUNEL荧光染色测定其细胞凋亡水平(5)通过尼氏染色测定其神经元损伤程度(6)Western Blot测定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凋亡通路蛋白激活水平。结果:(1)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和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mi RNA-451表达水平上升。(2)帕金森病小鼠的mi RNA-451表达水平、多巴胺能受损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正相关。(3)在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改变mi RNA-451的表达水平,可调控的MIF表达变化。(4)下调mi RNA-451可减轻MN9D的TH损伤。(5)下调mi RNA-451水平可使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减轻。(6)mi R-in组小鼠TH损伤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减轻。(7)mi R-in组小鼠细胞凋亡水平减轻(8)mi R-in组尼氏染色示神经元损伤减轻。(9)mi R-in组Occludin、Cleaved-Caspase 3水平比Sham组及mi R-in con组显着上升。结论:mi RNA-451为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mi RNA-451可调控MIF表达,mi RNA-451/MIF通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作用于神经血管单元的损伤,进而参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巫朝银[8](2020)在《基于古今文献数据挖掘对颤证药物配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颤证是一种以头部或四肢不自主的颤抖或摇动、四肢拘急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颤证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导致患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本身造成很大的痛苦。现代医学的帕金森病属于颤证范畴。一方面,我国的颤证患者日益增加,而现代医学的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不能延缓其进展,也不能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从古至今,我国众多医家运用中药方剂治疗颤证获得了一定的疗效,在治疗颤证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文献。通过数据挖掘手段,将辨证论治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转化成客观、具体的知识,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是解决目前颤证的治疗困境的一个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近年来,从方-证关系的角度入手研究辨证论治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客观的方法。证候要素(证素)和药物配伍分别是证型与方剂的信息单元,能够反映证型与方剂的具体特点,“证素-药物配伍”关系实际上是方-证关系在低维度上更为具体的体现。目前关于颤证方-证关系的研究较为缺乏,不利于对颤证的辨证论治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基于古今文献,对颤证的古今病因病机理论及治疗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从古今治颤方剂中挖掘用药规律,为颤证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思路;本研究的目的之二是以“证素-药物配伍”作为颤证方证规律研究的切入点,对现代治颤方剂进行数据挖掘,以期发现不偏离辨证论治体系的应证药物配伍规律,为颤证的辨证论治提供灵活、具体的参考。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系统地整理颤证相关的古代文献,探讨历代医家对颤证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和发展。第二部分是西医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综述,并对现代中医对颤证病因病机、治疗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介绍颤证的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现状;第三部分是对数据挖掘方法和方证相应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介绍。第四部分,搜集《中华医典》收录的古代文献中治疗颤证运动症状的,且完整记录了所用药物的处方条文,提取出处方及具体药物,建立古籍方药数据库,并进行药物频数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古人治疗颤证的药物配伍规律,总结古代用药特点;第五部分是对颤证相关的现代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主要方法是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4个数据库的文献中,搜集应用中药方剂治疗颤证运动症状的文献,经排除和纳入标准筛选后,从文献中提取出证素以及具体药物,建立现代“药物-证素”数据库,应用Python语言编写程序,对该数据库从证素和药物两个方面,实现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最后总结现代治疗颤证的整体用药配伍规律以及不同证素的药物配伍规律,并将现代文献和古代文献的挖掘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古今治疗颤证之异同。结果:纳入古籍条文108条,共提取出111首古籍处方。纳入的古籍处方共记载了245种药物,频数较高的前10种依次为甘草、茯苓、当归、防风、人参、川芎、天麻、白芍、朱砂、附子。对古籍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茯苓→人参、茯苓→当归、防风→川芎、麝香→龙脑、僵蚕→天麻。药物四气出现最多的三种是温、平、微温。甘、辛、苦是出现频数最高的前三种药物五味。所用药物的主要归经为肝、心、脾、肺、肾经。古籍处方中的药物涉及24种功效,其中解表、补气、平肝息风、安神、活血化瘀这5种功效是出现频数最多,功效关联规则主要有:安神→补气、(补血,解表)→补气、(祛风湿,补气)→解表、(开窍,化痰)→活血化瘀、(安神,祛风湿)→解表。纳入现代文献176篇,共提取中药复方275首。纳入的现代文献共记载了216种药物,频数较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芍、天麻、熟地黄、钩藤、当归、茯苓、甘草、全蝎、僵蚕、山茱萸。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天麻→白芍、天麻→钩藤、熟地黄→白芍、(牛膝,茯苓)→天麻、(龟甲,甘草)→白芍。出现最多的药物四气是平、温、微寒。甘、苦、辛是出现频数最高的前三种药物五味。所用药物的主要归经为肝、肾、脾、心、肺经。现代处方药物涉及20种功效,频数较高的前5种功效是平肝息风、补血、活血化瘀、补气和补阴;功效关联规则主要有:补血→平肝息风、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补血→活血化瘀、补血→补气、(活血化瘀,补阴)→平肝息风。纳入的现代文献共记载了 64种证型,提取出23种证素,病位证素主要有肝、肾,病性证素有阴虚、血瘀、风、气虚、血虚、痰、热(火)等;得到的证素关联规则主要有:(肝,肾)→阴虚、(肝,肾)→虚、血虚→气虚、(热(火),风)→痰。对频数不低于10的12种病性证素分别进行用药频数统计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如下:证素“阴虚”对应的用药有142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芍、天麻、熟地黄、山茱萸、钩藤、甘草、当归、全蝎、枸杞子、龙骨。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山茱萸、钩藤→全蝎、龙骨→牡蛎、(玄参,龙骨)→牡蛎。证素“血瘀”对应的用药有142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芍、天麻、川芎、当归、丹参、全蝎、桃仁、红花、熟地黄、僵蚕。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桃仁→红花、地龙→川芎、(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桃仁)→红花。证素“风”对应的用药有139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芍、天麻、钩藤、全蝎、僵蚕、茯苓、甘草、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全蝎→钩藤、僵蚕→全蝎、熟地黄→山茱萸、(钩藤,半夏)→胆南星、(杜仲,山茱萸)→丹参、菟丝子→山茱萸、(僵蚕,蜈蚣)→全蝎。证素“虚”对应的用药有137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天麻、白芍、熟地黄、山茱萸、当归、甘草、钩藤、龟甲、茯苓、枸杞子。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钩藤→熟地黄、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熟地黄、龙骨→牡蛎、(山茱萸,茯苓)→山药、(鳖甲,龟甲)→牡蛎。证素“气虚”对应的用药有121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芍、当归、黄芪、天麻、茯苓、甘草、熟地黄、川芎、白术、钩藤。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茯苓→黄芪、白术→茯苓、(黄芪,白术)→茯苓、全蝎→天麻、(红花,黄芪)→桃仁、桃仁→红花。证素“血虚”对应的用药有119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芍、当归、天麻、熟地黄、黄芪、甘草、白术、川芎、茯苓、钩藤。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茯苓)→白术、山药→杜仲。证素“痰”对应的用药有133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天麻、白芍、胆南星、钩藤、茯苓、僵蚕、半夏、甘草、全蝎、熟地黄。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全蝎→钩藤、(胆南星,茯苓)→半夏、(半夏,胆南星)→钩藤、牛膝→石决明。证素“热(火)”对应的用药有107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天麻、白芍、茯苓、钩藤、胆南星、甘草、半夏、陈皮、杜仲、全蝎。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珍珠母→丹参、(全蝎,胆南星)→半夏、(龟甲,山茱萸)→川芎。证素“阳虚”对应的用药有97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芍、茯苓、肉苁蓉、天麻、山茱萸、川芎、附子、甘草、熟地黄、丹参。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远志→巴戟天、(五味子,附子)→麦冬、五味子→麦冬、(附子,山茱萸)→麦冬,(生姜,附子)→大枣。证素“气滞”对应的用药有82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柴胡、川芎、白芍、当归、茯苓、红花、全蝎、桃仁、郁金、赤芍。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桃仁→红花、(川芎,桃仁)→红花、(川芎,牛膝)→香附、(柴胡,牛膝)→郁金。证素“湿(水)”对应的用药有80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依次为白术、茯苓、白芍、陈皮、钩藤、胆南星、甘草、天麻、半夏、当归。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胆南星→钩藤、地龙→全蝎、(茯苓,胆南星)→羚羊角、(钩藤,茯苓)→羚羊角、半夏→白术、砂仁→茯苓、山药→白术。证素“精亏”对应的用药有57种,频数最高的前10种为熟地黄、白芍、鳖甲、当归、龟甲、僵蚕、制何首乌、石菖蒲、天麻、阿胶。药物关联规则主要有:(鳖甲,龟甲)→阿胶、(龟甲,枸杞子)→黄精、牛膝→沙苑子、(生地黄,熟地黄)→益智仁、(制何首乌,熟地黄)→益智仁、(鳖甲,麦冬)→五味子、(麦冬,龟甲)→五味子。白芍、天麻、当归这四味药物在十二种病性证素对应的组方中均为为高频药物,是现代治颤方剂的基本配伍。结合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总结出不同证素的药物应证组方。对颤证相关的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方药挖掘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古今治颤都较多的使用平肝息风、活血化瘀、补气功效的药物;古今处方中频数最高的前10种药物都包括白芍、天麻、甘草、当归、茯苓;不同之处在于古方药物归人治肝之余,从心、脾论治的特点明显;今人以肝肾论治居多,补阴补血的特点明显。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还发现了古人常用解表药物中的辛温之品如防风、麻黄、细辛、羌活、桂枝来治疗颤证。结论:对比古今颤证病因病机理论和数据挖掘得到的用药规律,发现古代医家常用解表药物治疗颤证的特点,且这一特点与古代医家对外风致颤的认识有关,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用降维的研究方法,将“方-证”规律的研究细化成“证素-药物配伍”两种信息单元之间的规律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得到了 12种证素的药物应证组方,为颤证的辩证论治提供了客观、具体的参考。

陈海波,陈生弟[9](2019)在《我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研究的进程》文中认为

刘菡[10](2019)在《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诊疗奠定基础。对象和方法:1.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7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为避免极端值对统计结果造成影响,剔除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为2000mg和4589mg的患者,有效样本125例。2.收集帕金森病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发病年龄、病程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所用药物换算出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将发病年龄分为早期发病和晚期发病。采用HAM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改良版H-Y分级量表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早期和中晚期。将患者基于运动症状亚型分组,分为震颤型、强直型和混合型。采用SCOPA-AUT、MMSE、Mo CA、PSQI、ESS、RBDSQ、FS-14、KPPS评估患者其他非运动症状。其中,根据ESS和RBDSQ评估患者是否合并EDS和RBD。3.根据HAMD评分是否≥8分,将125例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之间各因素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向前法Wal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以经正态转换后的PDQ-39评分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的12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5:1;HAMD评分介于046分,抑郁组89人,非抑郁组36人,抑郁的发生率为71.2%。其中,轻度抑郁组66.3%,中度抑郁组28.1%,重度抑郁组5.6%。经统计分析,在一般资料中,两组之间性别(χ2=0.016)、年龄(t=-0.218)、学历(χ2=6.322)、发病年龄(χ2=0.168)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病程(z=-3.047)和等效剂量(z=-2.205)有统计学差异。在运动症状中,两组之间UPDRSⅢ评分(z=-4.220)和H-Y分级(χ2=6.053)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运动症状亚型(χ2=3.274)无统计学差异。在非运动症状中,两组之间SCOPA-AUT评分(z=-3.968)、MMSE评分(z=-3.359)、Mo CA评分(z=-2.910)、PSQI评分(t=-3.985)、是否伴有EDS(χ2=9.089)、FS-14评分(z=-4.972)、KPPS评分(z=-2.949)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是否合并RBD(χ2=0.276)无统计学差异。最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方程的变量有病程、SCOPA-AUT、MMSE和FS-14评分。回归方程为logit(P)=1.575+0.176×X1+0.077×X5-0.165×X6+0.200×X1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92,P=0.648>0.05;进行ROC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为0.858,模型的准确性较高。PDQ-39评分经正态性检验确定为偏态分布资料,将其进行正态转换,得到变量SQRT(PDQ-39)。以SQRT(PDQ-39)为因变量,收集到的所有因素为自变量,一一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筛选出P<0.1的变量,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纳入方程的变量有H-Y分级,UPDRSⅢ、SCOPA-AUT、Mo CA和FS-14评分。回归方程为Y=2.945+0.058×X1+0.676×X2+0.050×X3-0.097×X4+0.093×X5。整个模型的调整R2=0.476。结论: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高且以轻度抑郁为主。病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疲劳是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运动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疲劳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重视,及时地诊断,尽早地抗抑郁治疗并控制抑郁症状,合理地调整综合性治疗方案,同时对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帕金森病应用基础研究获重要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帕金森病应用基础研究获重要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肠轴和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2 肠道菌群和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3 肠道菌群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3.1 睡眠生理
    3.2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原因
        3.2.1 5-HT、褪黑素(melatonin, MLT)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3.2.2 时钟基因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3.2.3 HPA轴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4 针灸调节肠道菌群
5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6 总结和展望

(3)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机制及染料分子对相关过程的抑制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淀粉样纤维化概述
    1.2 淀粉样纤维的研究现状
        1.2.1 淀粉样纤维化的生成机制研究
        1.2.2 淀粉样纤维的结构研究(电镜NMR研究)
        1.2.3 淀粉样纤维及其相关结构的灵敏检测
        1.2.4 淀粉样纤维化过程的抑制与调控研究
        1.2.5 基于淀粉样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生成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溶菌酶预处理
        2.2.4 ANS荧光法
        2.2.5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
        2.2.6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
        2.2.7 FiberApp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溶菌酶水解机理及质谱分析
        2.3.2 溶菌酶淀粉样纤维的AFM实时跟踪
        2.3.3 AFM高度分析及校准
        2.3.4 不同pH对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
        2.3.5 不同浓度对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染料分子对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与调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2.3 样品的培养
        3.2.4 ThT荧光分析方法
        3.2.5 红外光谱检测
        3.2.6 AFM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hT荧光分析
        3.3.2 染料分子对溶菌酶纤维微观形貌AFM研究
        3.3.3 红外光谱分析
        3.3.4 染料分子作用的主成分分析
        3.3.5 不同温度下染料分子对淀粉样纤维化的作用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NLRP3介导补肾益髓法调节帕金森病小鼠神经炎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帕金森病运动及认知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况
        2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3 病理机制
        4 临床特征
        5 生物标志物研究
        6 治疗方法
        7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名家经验
        3 辨证分型
        4 辨证论治
        5 其他疗法
        6 中药提取物及其他研究
        7 总结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NLRP3介导补肾益髓法调节帕金森病小鼠神经炎症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
        2 行为学实验结果
        3 尼氏染色结果
        4 免疫组化显示各组小鼠TH阳性表达情况
        5 Western blot显示各组小鼠NLRP3炎症小体及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情况
    讨论
        1 PD运动及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神经炎症是重要病理机制
        2 补肾益髓方改善MPTP诱导PD小鼠的运动及认知损伤
        3 补肾益髓方减轻MPTP诱导PD小鼠黑质区的神经元损伤
        4 补肾益髓方抑制MPTP诱导PD小鼠的神经炎症反应
        5 补肾益髓方抑制MPTP诱导PD小鼠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
        6 肾虚髓减是病机根本,神经炎症是重要环节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复方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帕金森病中医病机认识与证候研究现状
        1 中医古籍对颤证的认识
        2 帕金森病证候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帕金森病肠道起源学说与自主神经损害
        1 肠道起源学说的支持证据
        2 PD肠道起源学说的重要通路——自主神经
        3 PD动物模型自主神经通路相关蛋白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临床及实验研究
    研究一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临床特征与评价方法: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特征观察
        1 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帕金森病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研究
        1 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四 补肾平肝中药对A53 T-α-synuclein转基因大鼠自主神经通路的影响
        1 目的
        2 材料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6)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基于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术前准备和评估
        2.1.3 术前术后采集数据
        2.1.4 立体定向手术流程
        2.1.5 术后管理
        2.1.6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
        2.2.2 运动症状改善情况
        2.2.3 左旋多巴效应时间
        2.2.4 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
        2.2.5 术后认知情绪功能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立体定向技术在鼠帕金森病模型中的应用:miR-let-7a通过靶向STAT3 抑制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帕金森病炎症反应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药品和试剂
        3.1.2 实验器械及仪器
        3.1.3 主要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3.2.2 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检查和鉴定
        3.2.3 动物分组
        3.2.4 细胞培养、细胞转染
        3.2.5 qRT-PCR实验
        3.2.6 Western Blotting实验
        3.2.7 ELISA试验
        3.2.8 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3.2.9 功能学评分
        3.2.10 黑质及纹状体区的获取
        3.2.11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a-Syn在小鼠帕金森病模型中对miR-let-7a、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transcription3,STAT3)水平的影响
        3.3.2 BV-2 小胶质细胞株中,STAT3是miR-let-7a的直接靶标
        3.3.3 miR-let-7a在 BV-2 细胞中通过靶向STAT3 抑制α-Syn诱导的促炎反应
        3.3.4 α-syn抑制小鼠帕金森病模型中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改善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运动障碍和空间记忆缺陷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miRNA-451/MIF通路介导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miRNA-451在MPTP/Mp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中的变化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miRNA-451/MIF表达水平变化对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基于古今文献数据挖掘对颤证药物配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古代对颤证的认识
    第一节 古代对颤证的症状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汉晋时期
        二、隋唐时期
        三、宋金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第二节 古代对颤证的治疗
        一、汉唐时期
        二、宋金元时期
        三、明清时期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颤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一节 颤证与帕金森病
        一、症状相似
        二、病位趋同
        三、帕金森病属于颤证范畴
    第二节 西医对帕金森病的研究
        一、帕金森病的症状及病理改变
        二、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
        四、帕金森病的西医治疗手段
    第三节 颤证中医病机理论的现代研究
        一、颤证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
        二、颤证的中医治疗理论研究
        三、中药复方治疗帕金森病
        四、颤证的中医药数据挖掘
第三章 数据挖掘方法与方证相应思想
    第一节 数据挖掘和Python语言
        一、数据挖掘
        二、Python语言
    第二节 方证相应的学术思想
        一、“方证相应”的概念及源流
        二、“方证相应”的构成
        三、“方证相应”的重要意义
        四、“方证相应”学术思想对颤证诊疗的数据挖掘研究的启发
第四章 颤证古代文献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颤证古代文献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
        一、古代文献资料来源
        二、检索策略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规范化处理
        六、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第三节 颤证古代文献数据挖掘的结果
        一、检索结果
        二、频数统计结果
        三、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颤证现代文献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颤证现代文献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
        一、现代文献资料来源
        二、检索策略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规范化处理
        六、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第三节 颤证现代文献数据挖掘的结果
        一、检索结果
        二、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三、证型和证素频数统计结果
        四、颤证病性证素对应的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五、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六、证素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七、颤证病性证素对应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第四节 小结
        一、颤证现代文献数据挖掘的总结
        二、现代治颤用药与古代治颤用药之异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 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10)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综合性管理(综述)
    参考文献

四、帕金森病应用基础研究获重要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进展[J]. 李慎微,王顺. 中医学报, 2022(02)
  • [2]外泌体及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帕金森病诊治中的未来[J]. 卫宇帆,樊飞燕,李双利,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5)
  • [3]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机制及染料分子对相关过程的抑制与调控[D]. 李慧. 河北大学, 2021(09)
  • [4]NLRP3介导补肾益髓法调节帕金森病小鼠神经炎症的研究[D]. 李潇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帕金森病自主神经损害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复方调节作用研究[D]. 徐筱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基础研究[D]. 张建中. 南昌大学, 2020(08)
  • [7]miRNA-451/MIF通路介导神经血管单元损伤在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8]基于古今文献数据挖掘对颤证药物配伍的研究[D]. 巫朝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我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研究的进程[J]. 陈海波,陈生弟.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11)
  • [10]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D]. 刘菡. 西南医科大学, 2019(10)

标签:;  ;  ;  ;  ;  

帕金森病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