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Mn-Zn合金颜色与成分的关系

Cu-Mn-Zn合金颜色与成分的关系

一、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 and composition of Cu-Mn-Zn alloys(论文文献综述)

乔岗平[1](2021)在《挤压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文中提出合金的充型状态、凝固顺序的不同,都会影响铸件的宏观缺陷及微观组织,从而影响铸件的性能。因此,需要对合金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了解、掌握,从而能够很好的调整工艺参数,控制合金的充型及凝固状态,有效的改善合金的宏观缺陷和微观组织。然合金的铸造过程复杂且不透明,利用计算机对该过程进行模拟,能够清晰、直观的观察合金的成型情况,比较该过程下的速度场、温度场及微观组织等分布情况,并对该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确定出更合理的工艺参数,并降低了实验成本与试制周期。本文运用Procast软件对杯型件的挤压铸造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合金充型过程中的速度分布、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对铸件的微观组织进行模拟,与实验得出的微观组织进行对比。在对杯型件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对铝合金制动钳进行挤压铸造工艺方案的制定,以及确定了该铸件成型模具的结构尺寸,然后对铸件的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结果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工艺方案优化。最后分析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对铸件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杯型件挤压过程中,凸模速度对坯料轴向上的充型速度影响较大,且凸模下行速度越大,轴向上的速度变化越不平稳。由于所受的挤压力大小及位置不同,杯型件侧壁不同部位的凝固时间会出现差异,该杯型件侧壁最后凝固部位为中部偏下部位。模拟得出的微观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56.3um,与验证性实验得出的平均晶粒尺寸51.5um大小相近,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的微观组织基本一致。确定铝合金制动钳的挤压方式为间接挤压,铸件的成型方位为垂直位,并采用曲面分型的方式。选定内浇道位于油缸底部,溢流槽位置在钳体上端部,设计制动钳的成型模具包括侧面的两个凹模模块和油缸上端的型芯。对制动钳的工艺参数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出浇注温度700℃、模具预热温度300℃、挤压力90MPa。对设置的工艺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确定充型速度为分阶段调速,第一、二、三阶段的冲头速度分别为100mm/s、15mm/s及45mm/s,将挤压力调高至130MPa,并添加溢流槽至钳体螺栓处。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浇注温度越高,晶粒平均尺寸越大;随着挤压力的不断增大,晶粒不断细化;且合金中的Ti元素也会使得铸件的凝固组织得到细化。

尚文涛[2](2021)在《热处理对Mg-7Zn-1Cu-0.1Mn-xCr镁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镁合金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液态压铸成形是制备镁合金铸件常用方法,但由于镁合金化学性质活泼,高温下易氧化燃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镁合金发展,而半固态成形技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改善镁合金性能主要有热处理及微合金化两种方法,但目前镁合金半固态压铸研究多以AZ系等牌号合金为对象,这些合金热处理强化弱的缺点使半固态压铸件可热处理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Mg-Zn-Cu系镁合金具有优秀的时效强化效应,本文在Mg-7Zn-1Cu-0.1Mn合金基础上添加Cr元素进行微合金化,期望开发出一种适合半固态成形技术进行压铸且其半固态压铸件具备较强的时效强化的高强韧镁合金。本文使用OM、XRD、SEM、TEM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得出:对Mg-7Zn-1Cu-0.1Mn合金进行Cr的微合金化后,铸态合金微观组织得到明显改善,晶粒细化,枝晶尺寸降低合金成分偏析减弱,同时提高了铸态合金的显微硬度。在Cr元素添加量为0.1wt.%时,对合金组织优化效果最佳,合金显微硬度也达到了56.2 HV。铸态Mg-7Zn-1Cu-0.1Mn-x Cr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与Mg Zn2、Cu Mg Zn相构成,并未有含Cr相产生。探索了不同工艺参数的等温热处理法制备Mg-7Zn-1Cu-0.1Mn-x Cr合金半固态锭料过程中合金组织转变规律及机理。发现在Cr元素含量为0.1wt.%时,合金非枝晶组织尺寸最为细小均匀。Mg-7Zn-1Cu-0.1Mn-0.1Cr合金在经过580℃等温热处理30min时获得最佳非枝晶组织,其固相颗粒平均尺寸,形状因子和固相率均达到最小为:45μm、1.37和65%。获得的半固态非枝晶组织主要由固液两相构成。固相有初生α1-Mg与次生α2-Mg两种,液相有分布在固相颗粒四周共晶熔池与包含在固相颗粒内部的“小液池”两种。合金在进行等温热处理时主要经过枝晶快速粗化合并、组织分离、球化,晶粒合并粗化四个阶段。对合金进行T4、T6热处理,发现铸态实验合金与半固态实验合金最佳固溶工艺均为在410℃保温24h,铸态合金在160℃保温32h时达到峰值时效,显微硬度为86.4 HV,半固态合金在160℃保温28h时达到峰值时效。铸态合金峰时效沉淀析出相一种为垂直于{0001}Mg基面棒状β1′,另外一种为平行于{0001}Mg基面的板状或圆盘状β2′。半固态峰时效时观测到新的垂直于{0001}Mg基面析出的板条状β2′。半固态峰时效析出相密度高于铸态峰时效时析出相密度,因此半固态峰时效时效硬化效果更好。铸态实验合金时效与半固态实验合金时效析出顺序均为:SSSS→G.P.区→β′相→β相。其中垂直于{0001}Mg基面的β′相对合金时效强化起主要作用。

张曌[3](2021)在《金属镀锌层表面显色机理及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表面处理技术不仅能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蚀性,还能增强金属制品的外观光泽度、提高装饰效果。目前市场上的金属制品外观色彩多种多样,但是很少有颜色定量表征技术应用在金属材料中。在建立颜色与性能的研究方向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开发一种可靠的外观评价方法将有助于将钝化膜的性能外观化、表面化,大大降低产品验收的不确定性和检测的难度,还可以结合色差研究结果分析膜层组织构成对膜层显色差异的影响。本课题选用工艺简单、无污染、并达到了良好耐蚀效果的硅酸盐钝化体系,表征了其钝化膜层表面的颜色,根据色差规律结合微观形貌、元素分布以及膜层组织进一步研究了产生表面颜色色差的原因。建立了一项钝化膜表面色彩的质量评价标准,可作为产品表面颜色色差理论研究或者质量验收的依据。在保证前处理、电镀和钝化后处理工艺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钝化液中三氯化钛的浓度设置两组钝化液成分,探究钛元素对钝化膜层显色的影响。其中标准组样品由三氯化钛浓度为2 ml/L的钝化液钝化所得;实验组样品由三氯化钛浓度为0.2 ml/L的钝化液钝化所得。由SEM形貌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组样品的表面形貌相较于标准组样品出现了更大尺寸的山丘状凸起和破裂的孔洞,可能影响了光波在样品表面的反射和干涉情况,造成了表面呈现的颜色差异。其次,由背散射电子图可知样品表面的元素分布很均匀,因此推断元素分布不是影响表面的颜色差异的主要原因。由XPS全图谱和窄幅扫描图谱分析,可知标准组样品钝化膜的膜层成分为Zn(OH)2、Zn O、Zn4Si2O7(OH)2·2H2O、TiO2、Ti(OH)2、SiO2、SiO2·n H2O等物质,实验组样品的钝化膜膜层成分为Zn O、Zn(OH)2、Zn4Si2O7(OH)2·2H2O、SiO2等物质,差异是减少了TiO2、Ti(OH)2等成分,以及脱掉了结晶水。因此推断TiO2、Ti(OH)2等物质是标准组样品膜层偏蓝色的主要物质,而TiO2中的钛元素受到光波照射易发生d-d跃迁,发生跃迁时吸收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决定了其表面所呈现的补色,进一步验证了TiO2是成膜颜色偏蓝的主要决定物质。综上所述,表面形貌差异造成光波在样品表面的反射折射差异,以及膜层组织成分中显色物质TiO2的含量差异共同影响了两组样品的表面颜色差异。

白英浩[4](2020)在《铝/镁异质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铝是地壳中储量丰富以及分布广泛的元素,比强度高,而镁的质量轻且具有很好的吸震性。随着汽车轻量化时代的到来,铝合金与镁合金将在汽车制造领域得到大量应用。铝/镁合金的异质金属构件,对铝/镁异质材料之间的连接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铝合金与镁合金的物理性能和晶体结构差异明显,使用熔焊方法焊接非常困难,并且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金属间化合物,接头性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搅拌摩擦焊技术(FSW)作为固相焊接工艺,在焊接铝/镁异质合金时表现出独特优势。但是,常规的FSW工艺还存在一些问题。超声振动辅助搅拌摩擦焊技术(UVaFSW)是将超声振动通过搅拌头耦合作用到焊接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搅拌摩擦焊工艺,在焊接同种铝合金时已经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本课题将UVaFSW用于铝/镁异质合金的焊接。开展了 3 mm厚6061铝合金与AZ31镁合金的对接FSW与UVaFSW实验,并对比了焊缝表面和内部成形、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差别。实验表明,超声振动通过搅拌头施加后可以改善焊缝表面成形,铝/镁异质材料的混合程度增强,减少甚至消除接头内部缺陷,扩宽铝/镁异质金属焊接工艺窗口。施加超声振动后,在不同焊接工艺参数的情况下,铝/镁异质合金接头的拉伸性能以及断后延伸率都有提升,断裂位置由铝/镁结合面处转变为焊核区与热力影响区交界处。由于超声振动可以降低接头中残余应力的分布,铝/镁异质接头耐腐蚀性提高。超声振动对铝/镁金属间化合物影响明显,可以减少焊核区条带状金属间化合物的分布;将常规FSW铝/镁结合面处的Al3Mg2和All2Mg17双层金属间化合物变成单层Al3Mg2金属间化合物:对铝/镁结合面处金属间化合物不仅有减薄作用,甚至还会起到破碎作用。在镁板涂Zn后,焊核区生成弥散分布的含Zn金属间化合物,铝/镁结合面处金属间化合物条带消失,变为Al-Zn-Mg的过渡,超声振动可以促进Zn在焊缝中流动,形成无缺陷的焊接接头。实验发现,施加超声振动对铝/镁异质合金焊接的峰值温度影响微小;超声通过搅拌头传递到焊缝中,可以软化搅拌针附近的铝/镁材料,降低屈服应力,有效降低焊接过程中的轴向压力与扭矩,从而提升了搅拌头与搅拌摩擦焊机的使用寿命;超声振动促进铝/镁材料的混合,拓宽了焊缝面积,促进了焊核区底部材料的流动,使原本在焊核区底部的旋涡状流动转变为流线状平滑流动;该处材料流动的变化,改善了焊缝成形,提高了接头拉伸性能。

陈忠平,向朝建,张曦,杨春秀[5](2018)在《造币铜合金材料设计原则与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铜合金是造币材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造币合金色泽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和开发应用造币铜合金越来越广泛,主要有流通币、纪念币、印章等。采用CIELAB均匀色空间定量描述合金色泽,并对国内外常用的造币铜合金进行归纳总结,阐明造币合金表面色泽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色泽造币铜合金的设计原则与研究进展,展望造币铜合金材料的发展方向。

施俊[6](2018)在《Al-Cu-Mn-Zn四元系85at.%富铝端450℃等温截面及其液相面投影图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 Al-Cu-Mn-Zn四元系85at.%富Al端的450℃等温截面和液相面投影图,为铝基热力学数据库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和热力学参数。首先,利用Thermo-Cal软件进行Al-Mn-Zn和Al-Cu-Mn-Zn的相图计算,然后选取适当的合金成分点。通过对铸态样品和平衡态样品进行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XRD)、带能谱的电子扫描显微镜(SEM-EDS)、差热分析仪(DSC)等实验检测。最后,整理所得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得到Al-Mn-Zn三元系富Al端液相面的信息,以及Al-Cu-Mn-Zn四元系富Al端液相面信息、零变量反应和85at.%Al的450℃等温截面的相平衡关系等。实验结果表明,Al-Mn-Zn三元系富Al端液相面中,检测到一个三元化合物τ2(Al11Mn3Zn2),并初步推定出三个零变量平衡,L+Al8Mn5→ τ2+Al4Mn,L+Al4Mn→ T2+Al6Mn(640℃),L+Al6Mn→(Al)+τ2(570℃)。Al-Cu-Mn-Zn 四元系 85at.%富 Al端的450℃等温截面含有两个二元化合物,分别是Al2Cu和Al6Mn,一个三元化合物τ1(Al28Cu4Mn7);该等温截面至少包含两个两相区和两个三相区,没有检测到四相区。本实验还分析汇总了合金的初晶相、液相线和相转变信息。

崔波[7](2019)在《Cu6AlNiSnInCe仿金粉末的制备及其SLM成形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仿金铜合金作为最常见的仿金材料满足了工艺装饰品行业对仿金材料的大量需求,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工艺是3D打印中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相对于传统铸造工艺成形的仿金铜合金材料,3D打印技术与仿金材料的结合会极大提高工艺装饰品行业的定制化程度,并对SLM成形铜合金材料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传统仿金铜合金粉末外观形貌为鳞片状,而SLM成形工艺对粉末的球形度要求很高,制备出一种适用于SLM工艺的球形仿金粉末是本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探究SLM工艺中各因素对成形件的影响规律可以获取高质量成形件。经设计优化后获取一种新型仿金铜合金Cu6AlNiSnInCe,合金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l6.5%、Ni1.2%、Sn1.0%、In0.15%、Ce0.1%、余量为Cu,分光光度计测得该成分下铸锭与纯金间色差△E为17.5。采用真空氮气雾化法制备出Cu6AlNiSnInCe仿金粉末,筛粉后用于后续SLM成形的粉末D10、D50、D90分别为22μm、34μm和51μm,平均粒径34μm,粒径小于15μm的粉末占比0.8%,粒径尺寸大于53μm的粉末占比5%;粉末粒度在1553μm范围内呈现正态分布,粉末外观为球形或近球形且异形粉较少,单次雾化收得率达到40%。粒形测试显示80%的粉末其圆度拟合率达到了85%;60%的粉末其钝度拟合率达到70%,可以定量说明大多数粉末为球形或近球形;34%的粉末赘生物指数为0%,即34%的粉末表面未与其它粉末粘连。粉末流动性为16.16 s/50g;粉末松装密度为4.39 g/cm3,振实密度为4.68 g/cm3;平均氧含量为200 ppm。粉末的色度值为:L*=72.72,a*=2.30,b*=13.15,与纯金色度间的色差△E为28.7;粉末在波长1064 nm处的反射率偏高达到76%。粉末显微组织包括面心立方相(fcc)α-Cu基体和分布在基体上的富Sn密排六方相(fcp)δ-Cu41Sn11。SLM成形Cu6AlNiSnInCe粉末时,S型单向、正交扫描策略成形试样的致密度略高于Z型单向、正交扫描策略;重熔扫描策略不能明显提高试样的致密度,但预烧结扫描策略会降低试样的致密度;预烧结和重熔扫描策略能明显降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并改善成形过程中的飞溅问题;试样的致密度越大,试样与纯金的色差越小。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或扫描速度的减小,SLM试样的致密度随之增大。试样的表面质量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激光能量密度达到400 J/mm3,熔池表面起伏剧烈,试样表面质量较差;激光能量密度为156 J/mm3,熔池稳定平整,试样表面质量较好;能量密度在113 J/mm3左右时,试样表面出现球化现象且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球化现象加剧;能量密度为104J/mm3不足够完全熔化仿金粉末,在搭接处形成细小连续裂纹;激光能量密度低于50J/mm3时,激光无法熔化粉末制备出外形完整的试样。SLM试样的组织中δ-Cu41Sn11相以微米级和纳米两种尺度弥散分布在α-Cu基体上,能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而铸锭中δ-Cu41Sn11相连续分布在晶界处,对铸锭的力学性能有消极的影响。SLM试样的压缩强度和比强度均高于铸锭,同时SLM试样的耐腐蚀能力优于铸锭。通过将Cu6AlNiSnInCe粉末应用于SLM实例成形,发现近似与激光束垂直的成形面的表面尺寸偏差较大,近似与激光束平行的成形面的表面尺寸偏差较小,因此在SLM成形中应适当调整模型的摆放方向使重要的结构面避免与激光束垂直,从而使得成形件获取良好的尺寸精度。实例中的人像STL模型由230万片三角片拟合而成,尺寸精度对比分析得知三角片尺寸偏差集中在-0.20.4 mm的范围内,且偏差为正值的三角片数量多于偏差为负值的三角片数量,经统计三角片的平均偏差为+/-:0.20/-0.16,标准偏差为:0.23 mm,成形效果良好。本文自主研发的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粉末不仅能满足SLM成形的要求,而且成形的装饰品和人像效果良好。

王庆娟,周滢,李强,冯耀耀,苗承鹏[8](2017)在《装饰铜合金防变色工艺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饰铜合金应用广泛,但变色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分析论述了抗变色装饰铜合金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铜合金的变色机理,从添加合金元素和抗变色技术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装饰铜合金的防变色方法,并展望了防变色铜合金应用于民用建筑、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李国超[9](2017)在《Mn-Cu合金与不锈钢钎焊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振动和噪声在工业中影响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并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具有高阻尼性能的Mn-Cu合金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且可以用来降低振动和噪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锰铜合金与不锈钢,在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方面差别较大,对连接方法和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Mn-Cu合金作为减振降噪功能材料的应用。本文设计并制备Cu-Mn-Zn-Ni-Si钎料,运用真空钎焊与感应钎焊实现了 Mn-Cu合金与不锈钢的冶金结合。借助扫描电镜、XRD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 Mn-Cu合金/Cu-Mn-Zn-Ni-Si/不锈钢钎焊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室温力学性能,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界面组织的影响、并对钎焊界面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Cu-Mn-Zn-Ni-Si钎料主要由αα相和(Mn,Cu)3Ni3Si2第二相组成,熔化区间为837-861 ℃C。采用Cu-Mn-Zn-Ni-Si钎料对Mn-Cu合金与不锈钢钎焊时,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为Mn-Cu合金/α(Cu,Mn,Zn)相+MnO/Mn(Fe)相/不锈钢。依据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提出了界面组织的形成机理。当钎焊工艺参数变化时,钎焊接头界面反应产物的种类并不改变,但是Mn(Fe)反应层的厚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钎焊温度的增加和保温时间的延长,Mn(Fe)反应层的厚度增加。当不锈钢电镀Cu层后真空钎焊时,接头的界面反应产物为Mn(Fe)相。当不锈钢电镀Ni层后真空钎焊时,接头的界面反应产物为Mn-Ni-Cu固溶体和Ni-Fe固溶体。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随钎焊温度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采用真空钎焊时,钎焊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0min,剪切强度最高可达135MPa。感应钎焊时,钎焊温度为860℃,保温时间为15s。剪切强度最高可达195MPa。剪切断口分析表明,断裂位置一部分在钎料,一部分在反应层。

丁菁菁[10](2015)在《铸件表面色泽定量研究》文中认为铸件表面色泽的一致性是体现铸件外部质量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对其色泽一致性的评价还多停留在定性评价阶段,但这种定性的评价不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统一性,该论文就铸件自身的表面色泽和修复后其表面色泽的一致性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应用分光测色仪对铸件的表面色泽进行定量测量,编订铸件表面色泽测量标准,采用CIE LAB色度系统定量表征铸件表面色泽。研究分析了仪器、表面粗糙度、成分组织和变质处理对铸件表面颜色的影响。选用电火花堆焊和胶补技术修复铸件缺陷并定量测量铸件修复前后的表面色泽,运用铸件表面色泽定量评价标准分析评价修复铸件表面色泽是否符合表面色泽一致性标准。研究结论主要有:①仪器影响铸件表面色泽的定量测量,不同的仪器测量的颜色数据有所不同,且差异还可能会很大;铸件表面的粗糙度情况会影响表面色泽的实际测量值,主要影响表现在对明度参数L*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越低物体表面越光滑,其表面明亮度和明度参数L*也就越高。由于仪器、粗糙度等测量条件会影响颜色的测量,所以在对铸件表面色泽进行一致性定量评价时要保证测量条件的一致。②合金中所含的黑色合金相越多,则其明度值越小;合金中含有的红绿或黄蓝合金相越多,其色度参数a*和b*就越大。Si元素在合金中元素含量第二,铝合金中的Si元素主要以Si、Mg2Si和Al Si Fe Mn这三种相的形式存在于基体相中,这三种相在色相上都呈现黑色;而其他元素含量较少,所以实验中的铝合金试样呈黑白色。变质处理对A356铝合金的表面色泽有影响,但是影响值不大,处于人眼不易观察到的范围。③HT200和QT600电火花脉冲堆焊后明度降低,表面色泽变黑;HT200堆焊前后色差△E=1.78NBS,QT600堆焊前后色差△E=1.95NBS,修复后色差处于1.53.0NBS之间,不属于可以识别的范围。因此HT200和QT600就色泽方面选用母材做电极材料电火花脉冲堆焊修复基材缺陷是可行且满足表面色泽要求的。④实验所用的四种铝合金试样和三种修补剂之间的色差ΔE值均在15-25NB S之间,属于人眼能明显辨别出来的范畴,而色差主要随着明度差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试样和修补剂之间的大色差可能是由于试样表面较光滑,光滑的表面增加了表面的反射率,使其明度差值变大,从而导致色差ΔE也随之变大。

二、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 and composition of Cu-Mn-Zn alloy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 and composition of Cu-Mn-Zn alloys(论文提纲范文)

(1)挤压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挤压铸造成型技术
        1.2.1 挤压铸造原理
        1.2.2 挤压铸造特点
        1.2.3 挤压铸造分类
        1.2.4 挤压铸造发展
    1.3 铸造数值模拟技术
        1.3.1 铸造数值模拟技术发展
        1.3.2 铸造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1.3.3 铸造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2.1 充型过程的数学模型
    2.2 凝固过程的传热理论
    2.3 宏观温度场数学模型
    2.4 微观组织数学模型
        2.4.1 非均匀形核
        2.4.2 枝晶尖端动力学生长
        2.4.3 FE与CA的耦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ZL101 杯型件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
    3.1 引言
    3.2 宏观数值模拟
        3.2.1 数值模拟流程
        3.2.2 数值模拟分析
    3.3 实验
        3.3.1 实验准备
        3.3.2 试样制备工艺
        3.3.3 试样微观组织观察
    3.4 微观数值模拟
        3.4.1 模拟参数设置
        3.4.2 模拟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动钳挤压铸造工艺与模具设计
    4.1 引言
    4.2 制动钳工艺性分析
        4.2.1 制动钳的结构特点分析
        4.2.2 制动钳的工作条件分析
    4.3 挤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
        4.3.1 挤压铸造方式的选择
        4.3.2 成型位置的选择
        4.3.3 分型面的选择
        4.3.4 浇注系统的设计
    4.4 挤压铸造工艺参数选择
    4.5 模具设计
        4.5.1 设计分析
        4.5.2 模具成型零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动钳挤压铸造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
    5.1 引言
    5.2 宏观数值模拟
        5.2.1 模拟设置
        5.2.2 工艺参数的选定
    5.3 宏观模拟过程分析
        5.3.1 制动钳充型过程分析
        5.3.2 制动钳凝固过程分析
    5.4 模拟缺陷分析
        5.4.1 充型过程模拟缺陷分析
        5.4.2 凝固过程模拟缺陷分析
    5.5 挤压铸造工艺方案优化
        5.5.1 制定优化方案
        5.5.2 优化方案模拟分析
    5.6 微观数值模拟
        5.6.1 模拟参数
        5.6.2 形核参数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5.6.3 工艺参数对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热处理对Mg-7Zn-1Cu-0.1Mn-xCr镁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镁及镁合金概论
        1.1.1 镁及镁合金介绍
        1.1.2 镁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1.1.3 制约镁合金发展因素
    1.2 镁合金常用的合金元素及作用
    1.3 Mg-Zn系镁合金研究现状
        1.3.1 Mg-Zn二元合金
        1.3.2 Mg-Zn-Cu系合金
    1.4 镁合金的半固态成形
        1.4.1 半固态成形技术
        1.4.2 半固态锭料制备方法
        1.4.3 半固态成形工艺
    1.5 镁合金的热处理
        1.5.1 Mg-Zn系合金热处理
        1.5.2 非枝晶态镁合金热处理研究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过程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流程设计
    2.2 实验合金制备
        2.2.1 合金成分设计
        2.2.2 实验合金熔炼
    2.3 实验合金的热处理
        2.3.1 等温热处理
        2.3.2 固溶处理
        2.3.3 时效处理(T6)
    2.4 实验表征方法
        2.4.1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OM)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3 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
        2.4.4 透射电镜分析(TEM)
        2.4.5 硬度测试
第3章 Mg-7Zn-1Cu-0.1Mn-xCr合金铸态组织与性能
    3.1 微Cr合金化Mg-7Zn-1Cu-0.1Mn合金的铸态显微组织
        3.1.1 合金的金相显微组织(OM)
        3.1.2 合金物相分析
        3.1.3 合金显微组织的SEM和 EDS分析
    3.2 Mg-7Zn-1Cu-0.1Mn-xCr铸态合金硬度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Mg-7Zn-1Cu-0.1Mn-xCr非枝晶组织研究
    4.1 Cr含量Mg-7Zn-1Cu-0.1Mn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影响
    4.2 等温热处理后Mg-7Zn-1Cu-0.1Mn-xCr合金的物相分析
    4.3 Mg-7Zn-1Cu-0.1Mn-0.1Cr合金等温热处理工艺对半固态组织影响
        4.3.1 保温温度对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4.3.2 保温时间对非枝晶组织的影响
    4.4 Mg-7Zn-1Cu-0.1Mn-0.1Cr合金非枝晶组织的特征分析
    4.5 非枝晶组织演变分析与讨论
        4.5.1 枝晶组织的初始粗化及晶粒分离
        4.5.2 半固态组织的球化
        4.5.3 固相颗粒的合并熟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处理对Mg-7Zn-1Cu-0.1Mn-0.1Cr合金影响
    5.1 铸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的固溶处理
        5.1.1 固溶温度对铸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组织的影响
        5.1.2 固溶时间对铸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组织的影响
    5.2 固溶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的相表征
        5.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5.2.2 SEM及 EDS分析
    5.3 铸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的时效处理
        5.3.1 时效时间对铸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组织影响
        5.3.2 时效时间对Mg-7Zn-1Cu-0.1Mn-0.1Cr合金硬度影响
        5.3.3 峰时效下Mg-7Zn-1Cu-0.1Mn-0.1Cr合金物相及SEM、EDS分析
    5.4 Mg-7Zn-1Cu-0.1Mn-0.1Cr铸态合金峰时效态下TEM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热处理对半固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非枝晶组织的影响
    6.1 热处理对非枝晶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组织影响
        6.1.1 非枝晶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固溶处理
        6.1.2 非枝晶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时效处理(T6)
    6.2 非枝晶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时效硬化曲线
    6.3 非枝晶态Mg-7Zn-1Cu-0.1Mn-0.1Cr合金时效后TEM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3)金属镀锌层表面显色机理及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制品外观色彩概述
        1.1.1 金属制品外观色彩的重要性
        1.1.2 钝化产品的外观重要性
        1.1.3 外观颜色对经济价值的影响
    1.2 国内外色彩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色彩学基础的建立
        1.2.2 色度学原理与CIE标准色度系统
        1.2.3 CIE1931-XYZ颜色空间
        1.2.4 CIE Lab均匀颜色空间
        1.2.5 国内外金属色彩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电镀产品钝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 几种常见无铬钝化工艺体系的钝化膜耐蚀性
        1.3.2 几种常见无铬钝化工艺体系的钝化膜颜色
        1.3.3 几种常见无铬钝化工艺体系的成膜机理
        1.3.4 几种常见无铬钝化工艺体系的综合对比及展望
    1.4 显色机理研究
        1.4.1 物质的显色机理分析
        1.4.2 钝化膜层的显色机理研究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材料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药品
        2.1.3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实验工艺流程
        2.2.2 电镀锌样品制备
        2.2.3 电镀锌硅酸盐蓝白钝化膜的制备
        2.2.4 电镀锌硅酸盐不同颜色蓝白钝化膜的制备
    2.3 表征方法
        2.3.1 颜色定量表征
        2.3.2 扫描电镜(SEM)形貌分析和元素分布分析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3.4 反射光谱分析
第三章 色彩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3.1 色度空间的选取
    3.2 渐变色的变化规律研究
    3.3 肉眼不能分辨颜色的色差规律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铬蓝白钝化膜的色彩定量表征研究
    4.1 无铬蓝白钝化膜的制备
    4.2 钝化膜颜色的定量表征及色差分析
        4.2.1 同一样品不同选点的定量表征及色差分析
        4.2.2 相同工艺制备不同批次样品的定量表征及色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铬蓝白钝化膜的显色机理研究
    5.1 不同颜色蓝白钝化膜的制备
    5.2 颜色表征以及反射光谱分析
    5.3 SEM形貌分析
    5.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
附录C 针对钝化膜表面色彩的一种质量评价标准

(4)铝/镁异质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意义
    1.2 铝/镁异质合金的焊接性
    1.3 铝/镁异质合金的焊接现状
        1.3.1 铝/镁异质合金熔焊技术
        1.3.2 铝/镁异质合金固相焊技术
    1.4 铝/镁异质合金搅拌摩擦焊
        1.4.1 搅拌摩擦焊技术
        1.4.2 铝/镁异质合金搅拌摩擦焊
        1.4.3 铝/镁异质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改型
        1.4.4 超声复合搅拌摩擦焊技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方法及设备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2.2.1 焊接设备及试验方法
        2.2.2 接头的力学性能测定
        2.2.3 焊接接头组织表征
        2.2.4 焊接接头耐蚀性能试验
    2.3 铝/镁异质合金FSW预备性实验
        2.3.1 铝/镁相对位置及搅拌针偏移量不同的实验
        2.3.2 镁合金在前进侧但搅拌针偏移量不同的实验
第3章 铝/镁合金FSW和UVaFSW工艺试验
    3.1 焊接工艺参数窗口
        3.1.1 工艺参数对焊缝表面成形的影响
        3.1.2 工艺参数对接头内部成形的影响
        3.1.3 FSW和UVaFSW的焊接工艺窗口
    3.2 铝/镁异质接头的性能
        3.2.1 拉伸性能
        3.2.2 拉伸断口分析
        3.2.3 弯曲性能
        3.2.4 腐蚀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声对铝/镁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
    4.1 铝/镁接头XRD物相分析
    4.2 超声振动对焊核区IMCs分布的影响
    4.3 超声振动对铝/镁结合面IMCs层的影响
    4.4 超声振动对IMCs层的减薄作用
    4.5 超声振动对IMCs层的破碎作用
    4.6 镁板待焊面涂Zn粉对IMCs的影响
        4.6.1 涂Zn粉对焊缝成型的影响
        4.6.2 涂Zn粉对接头中IMCs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超声振动对铝/镁异质合金焊接过程的影响
    5.1 焊接热循环
    5.2 焊接载荷
        5.2.1 搅拌头轴向压力
        5.2.2 搅拌头扭矩
    5.3 超声振动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
        5.3.1 超声振动对焊缝水平面流动性的影响
        5.3.2 超声振动对焊缝横截面流动性的影响
        5.3.3 镁板涂Zn后焊缝的流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造币铜合金材料设计原则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定量描述合金色泽的表示方法
2 世界各国造币铜合金概述
3 影响造币合金表面色泽的因素
4 造币铜合金研究进展与设计原则
    4.1 仿金系铜合金研究进展与设计原则
        4.1.1 Cu-Zn系仿金合金
        4.1.2 Cu-Al系仿金合金
    4.2 白色铜合金设计原则与研究进展
    4.3 玫瑰金色等其他铜合金设计原则与研究进展
5 造币铜合金的研究展望

(6)Al-Cu-Mn-Zn四元系85at.%富铝端450℃等温截面及其液相面投影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相图研究概述
        1.2.1 相图的发展历史
        1.2.2 相图与热力学
        1.2.3 相图研究的意义
    1.3 小结
第二章 相图研究的实验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和热处理
        2.1.1 样品的制备
        2.1.2 样品的热处理
    2.2 相图的测定方法
        2.2.1 显微结构及成分分析
        2.2.2 热分析法
        2.2.3 X射线衍射分析法
第三章 Al-Cu-Mn-Zn体系文献调研
    3.1 Al-Cu-Mn-Zn体系中的相关二元系
        3.1.1 Al-Cu二元系
        3.1.2 Al-Mn二元系
        3.1.3 Al-Zn二元系
        3.1.4 Cu-Mn二元系
        3.1.5 Cu-Zn二元系
        3.1.6 Mn-Zn二元系
    3.2 Al-Cu-Mn-Zn体系中的相关三元系
        3.2.1 Al-Cu-Mn三元系
        3.2.2 Al-Cu-Zn三元系
        3.2.3 Al-Mn-Zn三元系
    3.3 Al-Cu-Mn-Zn四元系
第四章 实验过程
    4.1 合金原材料的准备与称量
    4.2 关键合金的制备
    4.3 样品的热处理
    4.4 合金样品的分析方法
        4.4.1 金相样品的制备
        4.4.2 扫描电镜及能谱仪(SEM/EDS)分析
        4.4.3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4.4.4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Al-Mn-Zn三元系富铝端液相面投影图的研究
    5.1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 关于Al-Zn二元相图的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l-Cu-Mn-Zn四元系85at.%富铝端450℃等温截面
    6.1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Al-Cu-Mn-Zn四元系富铝端液相面投影图的研究
    7.1 实验结果与讨论
    7.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Cu6AlNiSnInCe仿金粉末的制备及其SLM成形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仿金材料研究现状和金属颜色的定量描述
        1.2.1 仿金材料
        1.2.2 金属颜色的定量描述
    1.3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研究现状
        1.3.1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原理
        1.3.2 激光选区熔化工艺成形铜合金的研究进展
    1.4 激光选区熔化用粉末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6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案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案设计
        2.2.1 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成分设计
        2.2.2 SLM成形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
    2.3 材料分析检测设备
        2.3.1 粉末粒度测试
        2.3.2 粉末粒形分析
        2.3.3 粉末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流动性和含氧量测试
        2.3.4 显微组织分析
        2.3.5 表面粗糙度和密度测试
        2.3.6 XRD和 DSC测试
        2.3.7 力学性能测试
        2.3.8 耐腐蚀性能测试
        2.3.9 色度及色差测试
        2.3.10 SLM成形样尺寸精度检测
第三章 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的成分优化、粉末制备及表征
    3.1 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成分优化
    3.2 气雾化制备Cu6AlNiSnInCe仿金粉末
    3.3 Cu6AlNiSnInCe仿金粉末的表征
        3.3.1 粒径分布
        3.3.2 粉末形貌
        3.3.3 松装密度、流动性和氧含量
        3.3.4 粉末色度及激光反射率
        3.3.5 显微组织
        3.3.6 相组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LM成形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工艺优化及成形件的组织与性能
    4.1 不同扫描策略对Cu6AlNiSnInCe成形件的影响
        4.1.1 致密度
        4.1.2 溅射现象
        4.1.3 表面质量
        4.1.4 色度
    4.2 工艺参数对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的影响
        4.2.1 致密度
        4.2.2 表面质量
    4.3 SLM成形Cu6AlNiSnInCe试样显微组织
        4.3.1 XRD/DSC分析
        4.3.2 显微组织分析
    4.4 SLM成形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试样的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LM成形Cu6AlNiSnInCe仿金合金实例
    5.1 扫描实体获取STL模型
        5.1.1 STL模型制作
        5.1.2 .SLM成形及成形效果
        5.1.3 不同结构面尺寸精度
    5.2 三维造型软件建模STL模型
        5.2.1 STL模型制作
        5.2.2 SLM成形及成形效果
    5.3 图像建模生成STL模型
        5.3.1 STL模型制作
        5.3.2 SLM成形及成形效果
    5.4 本章小结
全文主要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Mn-Cu合金与不锈钢钎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异种金属的焊接技术
    1.2 Mn-Cu合金与不锈钢连接研究现状
        1.2.1 Mn-Cu合金与不锈钢焊接性分析
        1.2.2 Mn-Cu合金与不锈钢焊接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及拟解决内容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5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母材
        2.1.2 钎料
        2.1.3 钎焊试样制备
    2.2 性能测试
        2.2.1 剪切强度
        2.2.2 显微硬度
    2.3 显微组织及微观分析
        2.3.1 金相组织观察
        2.3.2 XRD分析
        2.3.3 扫描电镜分析
第3章 真空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与数据
        3.2.1 钎料显微组织与熔化特性分析
        3.2.2 钎焊接头力学性能
        3.2.3 Mn-Cu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
        3.2.4 Mn-Cu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剪切断口形貌分析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钎焊温度与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3.2 中间镀层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3.3 钎料中Ni含量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感应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与数据
        4.2.1 Mn-Cu合金/不锈钢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
        4.2.2 Mn-Cu合金/不锈钢钎焊接头剪切断口形貌分析
    4.3 分析与讨论
        4.3.1 钎焊温度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3.2 保温时间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铸件表面色泽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铸件挽救技术
        1.2.1 铸件缺陷分类
        1.2.2 铸件挽救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铸件挽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金属颜色定量研究概况
        1.3.3 铸件表面色泽定量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铸件表面色泽表征理论基础
    2.1 颜色的基础知识
        2.1.1 颜色的分类
        2.1.2 颜色的特征
        2.1.3 颜色的混合
    2.2 CIE色度系统
        2.2.1 标准色度系统
        2.2.2 色度计算方法
    2.3 颜色的测量
        2.3.1 颜色测量的几何条件
        2.3.2 标准照明与观测条件
        2.3.3 颜色测量方法
        2.3.4 颜色的测量仪器
    2.4 铸件表面色泽测量的影响因素
        2.4.1 影响铸件表面色泽的内部因素
        2.4.2 影响铸件表面色泽的外部因数
    2.5 本章小结
3 铸件表面色泽定量表征研究
    3.1 影响铸件表面色泽测量的外部因素
        3.1.1 仪器对铸铁件表面色泽的影响
        3.1.2 粗糙度对铸铁件表面色泽的影响
    3.2 影响铸件表面色泽的内部原因
        3.2.1 化学成分对铸铝件表面色泽的影响
        3.2.2 组织结构对铸铝件表面色泽的影响
        3.2.3 变质处理对铸铝件表面色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铸件修复表面色泽一致性定量评价
    4.1 铸铁件电火花脉冲堆焊修复
        4.1.1 实验材料和方法
        4.1.2 修复试样颜色测量与分析评价
    4.2 铸铝件胶补修复
        4.2.1 实验过程
        4.2.1 铸铝件和修补剂表面色泽定量测量
        4.2.2 修补剂与铝合金之间色差的定量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铸件表面色泽测量标准
    5.1 总则
        5.1.1 名称
        5.1.2 适用范围
        5.1.3 目的
        5.1.4 来源和文中地位
    5.2 引用标准
    5.3 概述
        5.3.1 术语
        5.3.2 色度计算公式
        5.3.3 标准测量条件
        5.3.4 测量方法
        5.3.5 颜色色差计算方法
        5.3.6 色差
    5.4 附录
        5.4.1 测量条件
        5.4.2 注意事项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课题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 and composition of Cu-Mn-Zn alloys(论文参考文献)

  • [1]挤压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D]. 乔岗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热处理对Mg-7Zn-1Cu-0.1Mn-xCr镁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影响[D]. 尚文涛.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金属镀锌层表面显色机理及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D]. 张曌.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铝/镁异质合金超声辅助搅拌摩擦焊试验研究[D]. 白英浩. 山东大学, 2020(11)
  • [5]造币铜合金材料设计原则与研究进展[J]. 陈忠平,向朝建,张曦,杨春秀.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8(12)
  • [6]Al-Cu-Mn-Zn四元系85at.%富铝端450℃等温截面及其液相面投影图的实验研究[D]. 施俊. 广西大学, 2018(06)
  • [7]Cu6AlNiSnInCe仿金粉末的制备及其SLM成形试验研究[D]. 崔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8]装饰铜合金防变色工艺研究进展[J]. 王庆娟,周滢,李强,冯耀耀,苗承鹏. 材料保护, 2017(06)
  • [9]Mn-Cu合金与不锈钢钎焊工艺研究[D]. 李国超.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7)
  • [10]铸件表面色泽定量研究[D]. 丁菁菁. 重庆大学, 2015(06)

标签:;  ;  ;  ;  

Cu-Mn-Zn合金颜色与成分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