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大血管异常和节段性肺气肿的肺内隔离症一例

表现为大血管异常和节段性肺气肿的肺内隔离症一例

一、表现为粗大异常血管和局段性肺气肿的肺内型隔离症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张娜,曾骐,陈诚豪,于洁,严冬,徐长琪,刘鼎义,张谦[1](2022)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胸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 讨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进行胸腔镜手术的672例肺囊性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 男418例, 女254例;中位手术年龄为14个月, 手术年龄范围为1~189个月。手术方式根据病变范围选择肺叶切除或肺段切除。术后常规心电监护、经皮血氧监测, 低流量吸氧24 h, 常规应用抗生素, 根据血常规及临床表现调整用药, 术后6 h可正常饮食。当引流管引流量<50 ml/d, 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复张良好, 无气胸或积液后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中位手术时间为56 min, 范围为10~26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 ml, 范围为1~100 ml。术中出血5例[0.7%(5/672)], 淋巴漏1例[0.1%(1/672)], 气管损伤1例[0.1%(1/672)]。术后出现乳糜胸2例[0.3%(2/672)], Horner综合征2例[0.3%(2/672)](其中1例伴术侧膈肌抬高), 肺不张2例[0.3%(2/672)], 术后持续漏气2例[0.3%(2/672)], 病灶残留3例[0.4%(3/672)]。结论运用胸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是安全、有效的。应在术前充分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术后早期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孙中洋[2](2021)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29例先天性肺囊性病变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总结其MSCT扫描及在不同后处理技术中的影像表现。结果:支气管源性肺囊肿12例,多位于两肺下叶,呈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囊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9例,7例为大囊型,呈大小不等的大囊伴周围数个小囊;2例为小囊型,多发不规则蜂窝状小囊。增强后囊壁强化,未见有异常血供。肺隔离症7例,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叶内型6例,叶外型1例;病灶呈多房囊性、实性及囊实性混合表现。增强后可强化,经后处理技术重建,7例病灶由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供血,6例引流至肺静脉,1例引流至半奇静脉。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1例,右肺上叶肺透光度增强,内见肺纹理。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各种后处理技术已成为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刘鼎义,曾骐,张娜,陈诚豪,于洁,严冬,徐长琪,张谦,张旭[3](2021)在《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肺,其中右下隔离肺8例、左下隔离肺7例、左上隔离肺1例、右颈部隔离肺1例;肺内隔离肺13例,肺外隔离肺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肺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肺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肺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肺与胃瘘2例。结果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肺内隔离肺行肺叶切除8例,对肺外隔离肺行肺叶切除4例,因肺发育不良行全肺切除3例,肺内隔离肺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肺前肠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4](2019)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文中认为1概述原发性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PL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王林省[5](2018)在《双源CT“双低”技术单期血管成像在动脉型肺隔离症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动脉型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及随访变化特征:与叶内型肺隔离症对照研究目的:与叶内型肺隔离症对照,总结动脉型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及随访变化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检索2009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PACS系统诊断为肺隔离症109例,根据Yu等诊断标准,其中37例被诊断为动脉型肺隔离症,其中22例经手术证实。对其临床、病理、影像资料(胸片、胸部CT增强或血管成像及DSA)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37动脉型肺隔离症患者行CT增强扫描或血管成像,其19例同时行胸部平片检查、7例同时DSA检查,行并与同期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结果:动脉型肺隔离症约占肺隔离症的33.94%(37/109)。(1)临床表现动脉型肺隔离症主要有反复咯血史100%(37/37)、持续患区胸痛27.03%(10/37)、发热、咳嗽咳痰及白细胞增高各占10.81%(4/37)。而叶内型肺隔离症主要是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为主,约占66.7%(16/24)。两者在反复咯血、持续性胸痛、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病理组织学表现22例动脉型肺隔离症患肺组织表面均见大量迂曲扩张血管。镜下患肺肺泡形态正常、肺泡腔内大量出血或含铁血黄素沉着、间质内大量迂曲扩张厚壁血管影、支气管结构正常。叶内型肺隔离症主要表现为肺组织发育不良、其内无正常支气管结构及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两者在肺泡、间质(血管扩张与否、炎性细胞浸润及异常支气管)改变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影像学表现起源于胸腹主动脉交界区异常粗大的异常体动脉供应肺下叶单个或多个基底段,该动脉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35.13%)、动脉瘤(8.11%)及瘤样扩张(16.22%)。相应肺动脉肺段分支通常表现为缺如(95.16%);均经同侧下肺静脉引流;受累肺组织体积缩小,纹理增多、增粗;受累肺段具有正常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连接正常。而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异常体动脉管径细小、较少合并管壁粥样硬化;肺内病变表现为实性、囊性、囊实性及局限性肺气肿改变;与正常支气管不相通;内侧基底段肺动脉分支均有发育不良。两者在异常体动脉管径大小、伴发病变(粥样硬化、动脉瘤及瘤样扩张)、受累范围、肺动脉分支、支气管分支及肺内改变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随访情况在22例动脉型肺隔离症患者CTA随访中,血管病变(支气管动脉扩张3例,新发异常体动脉瘤2例,异常体动脉原有动脉瘤扩大1例,原有异常体动脉瘤样扩张明显增大4例)发生率占45.45%(10/22)。结论:动脉型肺隔离症少见,约占肺隔离症33.94%。其临床表现除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特征外,患区持续性疼痛也是常见表现。病理上显示肺实质结构基本正常,肺泡间质血管扩张,相应肺动脉分支缺如,具有正常的支气管结构和连接。影像学上除以异常体动脉供血、相应肺动脉分支缺如、肺静脉引流和具有正常支气管结构等典型表现外,其累及侧别、范围及伴发病变具有多样性特征。症状性动脉型肺隔离症因并发血管性病变比率较高,需行CT增强扫描或CTA密切随访。动脉型肺隔离症与叶内型肺隔离症在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上差异明显,其可能是一种独立肺血管发育畸形。第二部分双源CT“双低”技术单期血管成像在动脉型肺隔离症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3.4)+低kV(100k Vp)+CARE Dose 4D+迭代重建+低对比剂用量(55 ml)联合心电门控单期血管成像(CTA)在动脉型肺隔离症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期间随诊22例APS患者,因反复咯血、胸痛等原因需行CTA复查。初次检查采用常规双期(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CTA扫描,复查采用“双低”技术单期(主动脉期)CTA扫描,两次检查间隔18月不等。测量两组图像的异常体动脉、肺动脉及引流静脉的CT值、血管噪声、背景噪声,并计算其相应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并对两组图像(MPR、MIP和VR图像)上异常体动脉、肺动脉及引流静脉显示情况行主观评分。与手术结果对照,对比基于两组图像对动脉型肺隔离症诊断正确率间的差异。分析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指标、诊断正确率、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间差异。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2例APS患者的异常体动脉、肺动脉及引流肺静脉的“双低”技术单期组图像背景噪声和血管噪声较常规组增大,两组间比较背景噪声间有统计学差异(t=-4.51、-3.38、-3.71,P<0.05),上述血管的SNR和CNR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66、0.00,0.96、0.42,0.18、-1.22,P>0.05)。上述血管及异常体动脉分支在常规组和“双低”技术单期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相似,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58、-0.45、-0.00、-0.45,P>0.05);两组诊断正确率间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02,P>0.05)。患者“双低”技术单期组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及ED均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79、58.35、58.17,P<0.05);“双低”技术单期组较常规组有效辐射剂量减少90.29%。患者“双低”技术单期组碘用量较常规组减少36.29%。结论:双源CT大螺距(3.4)+低kV(100kVp)+CARE Dose 4D+迭代重建+低对比剂用量(55 ml)联合心电门控行单期胸部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动脉型肺隔离症的异常体动脉、肺动脉及引流静脉,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并可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值得在该病随访中推广应用。

王海琴[6](2016)在《肺隔离症临床、影像、病理特征43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探讨肺隔离症临床症状的特点、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表现、病理诊断的特征及其合并症。2、探讨肺隔离症确诊方法的选择,提高肺隔离症的术前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3、根据肺隔离症治疗方法的进展,提出安全有效、创伤更小的最佳治疗模式,保留更多的肺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研究入选了从2008年2月至2014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影像学或手术确诊的肺隔离症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3例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1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咯血或痰血。CT表现为实性肿块影21例,囊性病灶13例,囊实性病灶7例,肺不张2例。26例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7例经64排螺旋CT增强确诊,9例经CT增强及三维重建确诊。手术治疗40例,其中37例行电子胸腔镜手术。手术证实叶内型36例,叶外型4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肺发育不良及慢性炎症改变,合并曲霉菌感染2例,合并微瘤型类癌及腺癌各1例。保守治疗3例,其中行动脉栓塞治疗1例。结论:肺隔离症以肺组织发育不良及异常体循环动脉分支供血为其特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以实性肿块影最多见,囊性病灶次之。确诊肺隔离症建议首选增强CT结合血管成像三维重建检查。该病确诊后治疗推荐尽早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证实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模式。

张丽红,郝文静[7](2016)在《MS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SCT对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S患者15例,分析患者胸部CT图像。结果:左肺下叶12例,右肺下叶3例;囊实性肿块10例,囊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结节影1例,局部肺野增粗、紊乱血管结构1例;出现感染9例,代偿性肺气肿6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15例均可找到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其中胸主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2例,腹腔干分支供血1例,引流静脉均为同侧下肺静脉。结论:MSCT可显示病变本身及周围组织关系,多种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是PS首选检查方法。

郑自力,林月兰,林勇智[8](2012)在《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各种图像重建技术对先天性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先天性肺部病变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20例行增强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组图像。结合手术、MRI、DSA、超声等临床资料评价其价值。结果 30例中,先天性大叶肺气肿2例,先天性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3例,先天性肺囊肿10例,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2例,支气管闭锁2例,巨气管支气管症l例,肺动静脉瘘4例,一侧肺动脉不发育2例,肺隔离症4例。MSCT轴位及各种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与相应支气管及血管的关系,血管性病变均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MSCT常规检查结合各种重组技术能获得先天性肺部病变诊断的足够信息,对先天性肺血管疾病多能作出定性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陈玄一[9](2011)在《肺隔离症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并最终诊断为肺隔离症的病例共4例,对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叶内型隔离肺3例,为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4~31岁,叶外型隔离肺1例,女性,60岁。1例叶内型表现为反复咯血,病史长达18年,2例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其中1例女性患者同时患有肺结核;1例叶外型为常规体检发现,无不适主诉。3例叶内型患者首次就诊均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1例叶外型初诊时考虑肺占位性病变。叶内型隔离肺好发于左下肺,胸部cT可表现为极淡薄阴影,也可表现为大片团块状密度增高影,伴或不伴囊肿样改变及充气支气管征,并可见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动脉;叶外型隔离肺常表现为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清晰的囊性包块,也可见异常供血动脉。无论叶内型还是叶外型,纤维支气管镜表现均无特异性,可无异常改变或仅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轻度充血。2例叶内型予病变肺叶切除,随访4个月至1年半,疗效确切;1例同时合并肺结核的叶内型先予抗结核治疗,现随访中;1例叶外型未予治疗。结论肺隔离症以叶内型多见,常见症状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咯血,叶外型肺隔离症一般无临床症状,胸部多层螺旋CT及血管三维重建一般可确诊。一旦确诊为肺隔离症均建议积极外科治疗,病变肺叶切除预后良好。

孟瑜,陈爱华,胡道予[10](2011)在《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23例,均行X线平片、MSCT平扫及CTA检查,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分析本病在MSCT检查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7例。表现为肺野内实性肿块者11例;囊性病灶者8例,其中1例为单囊;表现为团片状病灶者3例;表现为单纯主动脉分支与下肺静脉吻合1例。2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19例发自胸主动脉,4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MSCTA各种后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准确、直观地显示隔离肺组织的供血动脉,MSCTA可以作为目前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二、表现为粗大异常血管和局段性肺气肿的肺内型隔离症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现为粗大异常血管和局段性肺气肿的肺内型隔离症1例(论文提纲范文)

(2)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3.2 临床表现
    3.3 MSCT影像特征
        3.3.1 囊肿好发部位
        3.3.2 囊肿数目、大小及形态
        3.3.3 囊肿增强及血供
        3.3.4 囊肿周围表现
        3.3.5 鉴别诊断
    3.4 MS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

(4)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筛查和诊断
    2.1 肺癌的危险因素
        2.1.1 吸烟和被动吸烟
        2.1.2 室内污染
        2.1.3 室内氡暴露
        2.1.4室外空气污染
        2.1.5 职业因素
        2.1.6 肺癌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2.1.7 其他
    2.2 高危人群的筛查
    2.3 临床表现
        2.3.1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
        2.3.2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
        2.3.3 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2.3.4 肺癌的肺外表现
    2.4 体格检查
    2.5 辅助检查
        2.5.1 实验室检查
        2.5.1. 1 实验室一般检测
        2.5.1. 2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
        2.5.2 影像学检查
        2.5.2. 1 胸部X线片检查
        2.5.2. 2 胸部CT检查
        2.5.2. 3 MRI检查
        2.5.2. 4 PET-CT检查
        2.5.2.5超声检查
        2.5.2. 6 骨核素扫描
        2.5.3 内镜及其他检查
        2.5.3. 1 支气管镜检查和超声支气管穿刺活检术
        2.5.3. 2 纵隔镜检查
        2.5.3. 3 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
        2.5.4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2.6.1 诊断标准
        2.6.2 诊断规范
        2.6.2. 1 标本处理要点
        2.6.2. 2 标本大体描述及取材要求
        2.6.2. 3 病理描述要点
        2.6.2. 4 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分子病理检测
        2.6.3 病理诊断报告
3 肺癌的病理分型和分期
    3.1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年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见表2。
        3.1.2 腺癌
        3.1.3 神经内分泌癌
        3.1.4 其他类型的肺癌
    3.2 肺癌的分期TNM分期
4 肺癌的治疗
    4.1 外科治疗
        4.1.1支气管和肺系统的外科解剖
        4.1.2肺癌手术适应证
        4.1.3 肺癌手术禁忌证
        4.1.4 肺癌的完全切除概念
        4.1.5 肺癌的淋巴结清扫
        4.1.6 肺癌外科手术概述
        4.1.7 肺癌外科并发症
        4.1.7. 1 呼吸系统并发症
        4.1.7. 2 肺断面漏气
        4.1.7. 3 支气管胸膜瘘
        4.1.8 肺癌外科治疗的进展
        4.1.8. 1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4.1.8. 2 早期周围型肺癌手术方式选择
    4.2 放射治疗肺癌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4.2.1 放疗的原则
        4.2.2 NSCLC放疗的适应证
        4.2.3 SCLC放疗的适应证
        4.2.4 预防性脑照射
        4.2.5 晚期肺癌患者的姑息放疗
        4.2.6 治疗效果
        4.2.7 防护
    4.3 药物治疗
        4.3.1 晚期NSCLC的药物治疗
        4.3.1. 1 一线药物治疗
        4.3.1. 2 二线药物治疗
        4.3.1. 3 三线药物治疗
        4.3.2 不能手术切除的NSCLC的药物治疗
        4.3.3 NSCLC的围术期药物治疗
        4.3.3. 1 术后辅助化疗
        4.3.3.2新辅助化疗
        4.3.4 SCLC的药物治疗
        4.3.4. 1 一线治疗方案
        4.3.4. 2 二线治疗方案
        4.3.5 肺癌化疗的原则
    4.4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4.5 NSCLC的分期治疗模式
        4.5.1 Ⅰ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4.5.2 Ⅱ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4.5.3 Ⅲ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4.5.3. 1 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包括:
        4.5.3. 2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包括
        4.5.4 Ⅳ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4.5.4. 1 孤立性脑、肾上腺及肺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的治疗
        4.5.4. 2 Ⅳ期NSCLC患者的全身治疗
    4.6 SCLC的分期治疗模式
        4.6.1 T1~2N0局限期SCLC
        4.6.2 超出T1~2N0的局限期SCLC
        4.6.3 广泛期SCLC ECOG PS 0~2及SCLC所致ECOG PS 3~4的患者应采取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4.7 姑息治疗
5 预后
6 随访

(5)双源CT“双低”技术单期血管成像在动脉型肺隔离症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动脉型肺隔离症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及随访变化特征:与叶内型肺症对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3 影像学检查
        4 病理学检查
        5 随访情况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表现
        3 手术及组织学表现
        4 随访情况
    讨论
        1 概述
        2 临床表现特征
        3 APS病理学特征
        4 APS影像学表现
        5 APS比较影像学
        6 APS随访观察改变
        7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双源CT“双低”技术单期CTA在动脉型肺隔离症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CT检查设备
        3 图像质量评价
        4 辐射剂量评价
        5 诊断正确率评价
        6 对比剂剂量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图像质量评价
        2 一般资料及辐射剂量评价
        3 对比剂用量评价
        4 两组诊断正确率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肺隔离症临床、影像、病理特征4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患者入选
    2.2 一般资料
    2.3 诊断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随访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表现
    3.2 影像学结果
    3.3 辅助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肿瘤标记物)
    3.4 术前诊断及误诊
    3.5 治疗和预后
    3.6 病变部位、分类、异常动脉来源
    3.7 病理检查
4 讨论
    4.1 肺隔离症的分型及病变部位
    4.2 肺隔离症的发病机制
    4.3 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4.4 肺隔离症的CT影像表现
    4.5 增强螺旋CT结合三维血管成像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作用
    4.6 肿瘤标记物检查及其意义
    4.7 肺隔离症的治疗
    4.8 病理检查及其意义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MS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仪器与方法
    1.3图像后处理
    1.4图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PS的发病部位
    3.2 PS的诊断
    3.3 PS的鉴别诊断

(9)肺隔离症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临床资料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检查方法
结 果
    1.发病年龄及部位
    2.影像学表现
    3.分型、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讨 论

四、表现为粗大异常血管和局段性肺气肿的肺内型隔离症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病胸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J]. 张旭,张娜,曾骐,陈诚豪,于洁,严冬,徐长琪,刘鼎义,张谦.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2(01)
  • [2]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肺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孙中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09)
  • [3]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诊断与治疗[J]. 刘鼎义,曾骐,张娜,陈诚豪,于洁,严冬,徐长琪,张谦,张旭.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04)
  • [4]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J].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03)
  • [5]双源CT“双低”技术单期血管成像在动脉型肺隔离症随访中的应用价值[D]. 王林省. 青岛大学, 2018(07)
  • [6]肺隔离症临床、影像、病理特征43例分析[D]. 王海琴. 浙江大学, 2016(02)
  • [7]MS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J]. 张丽红,郝文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01)
  • [8]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 郑自力,林月兰,林勇智.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4)
  • [9]肺隔离症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 陈玄一. 浙江大学, 2011(01)
  • [10]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评估[J]. 孟瑜,陈爱华,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11(03)

标签:;  ;  ;  ;  ;  

表现为大血管异常和节段性肺气肿的肺内隔离症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