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江苏纺织》总目录

2004年《江苏纺织》总目录

一、2004年《江苏纺织》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郭羽程[1](2019)在《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营销问题诊断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创造了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多个第一,造就了我们国家体育用品的辉煌。在当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李宁公司网络营销初具规模。虽李宁公司很早便涉及了网络营销的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公司在其后的电子商务营销设计中没有周全地照顾到多方利益,导致公司线上线下渠道混乱。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虽较早开展电子商务的情况下整个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却没有得到质的提升?究竟是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正是本文诊断研究的目的所在。通过诊断和对症下药,对今后李宁公司长远发展铺平道路,为其与其它同行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提供参考,使公司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和有利地位。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医学病理诊断引用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重点分析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近些年电子商务营销的开展情况,对其公司2012年“关店潮”的原因以及电子商务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着重从线上营销推广和电子商务整体营销状况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诊断。诊断结果发现线上营销推广存在如下病因:线上营销起步晚,渠道管理混乱,渠道成本高;线上网店商品配置不当;线上营销依赖促销,球星代言不具优势。而对电子广告和网络推广状况问题的诊断,发现有这些病症:电子广告的推送到达率低;网络宣传与推广效果差;病毒式营销方法不到位。在针对产品定位定价问题的诊断发现:产品定位定价不准;市场定价波动过大。对线上线下渠道架构的问题诊断,发现:线上线下的渠道冲突;商品流通处理慢。对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问题诊断后发现: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不当;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缺乏核心。针对公司在线上的营销问题诊断结果线上营销病症的医治:重构线上产品营销策略;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产品定价区分;利用线上营销促进线下销售;构建自身完善的线上促销系统。电子广告和网络推广病症的医治:提高电子广告推送的到达率;提高李宁公司在网络宣传推广的力度和效果,强化品牌曝光率;增强病毒式营销力度。产品定位定价不准的病症的医治:开发核心产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对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的病症的医治:梳理线上线下的营销关系;重构线上线下的渠道。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不当的病症的医治:线上线下营销商品进行合理配置;线上线下营销商品进行类别分配。

杨方方[2](2018)在《装配式渠道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配式渠道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渠道,具有安装快捷、运行安全等优点,但在其生产中出现渠道折断率高、拆模难、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蜂窝麻面和混凝土耐久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解决装配式渠道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并以此作为基准配合比;然后针对大型渠道折断率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进行单因素试验;最后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到下列结论:(1)对装配式渠道生产中出现的蜂窝麻面、强度较低、拆模难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10h蒸汽养护抗压强度最重要的因素;砂率是影响渠道表面状况最重要的因素;粉煤灰掺量是影响拆模难易程度最主要的因素。当水灰比为0.28,粉煤灰掺量为7%,砂率为36%时渠道最容易拆模,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最少。通过对模具问题和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在模具拼接处镶嵌2mm厚的通长橡胶条可以有效改善漏浆问题。(2)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基础上掺杂玄武岩纤维,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可有效防止装配式渠道用混凝土因多次卸落而出现的离析问题。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5%时,混凝土10h蒸汽养护抗折强度最大,达到3.61MPa,比未掺玄武岩纤维时提高了9.7%,在不加钢筋网片时,大型渠道的拆模折断率降至0.88%;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5%时,混凝土28d抗折强度最大,达到7.03MPa,比未掺玄武岩纤维时混凝土抗折强度提高30.2%,这可有效减小渠道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的折断率。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0%时,标准养护28d和90d的混凝土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的强度损失最小,标准养护90d的混凝土在氯盐侵蚀环境下经过15次干湿循环后的强度损失也最小,这可有效缓解渠道在经过2-3年过水运行后底板和侧壁出现的裂缝问题。(3)采用正交试验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掺量是影响混凝土的粘聚性、抗冻性和养护28d抗侵蚀性能最主要的因素;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10h蒸汽养护抗压强度、10h蒸汽养护抗折强度、28d抗压强度、28d抗折强度、抗渗性和养护90d抗侵蚀性最主要的因素。由极差分析可知,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1%、粉煤灰掺量为11%、水胶比为0.26时,养护28d的混凝土在氯盐侵蚀环境下进行15次干湿循环强度损失率最低,这为新疆土地盐碱化严重和温差大的严峻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李凤鸣[3](2011)在《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代民歌在历代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文献记载所涉及的地域更加广泛,各种刻本、抄本的民歌集更是不计其数。今流传下来的清代民歌集不下三十种。在这三十多种民歌集中,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生活等内容的女性民歌占很大比重。由于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清代女性民歌集问世,因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即使涉及,也只是把它作为清代民歌中的一部分,仅作简单的介绍与评价。故笔者认为,对清代女性民歌的内容、抒情主人公、艺术价值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举行乞巧活动时所演唱的乞巧歌,因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参加乞巧的主要成员都是未婚女性,反映女性爱情婚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当时女性的心声。男性参与乞巧歌词的编写,也使得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内容成为乞巧歌的一部分。作为节令歌,反映乞巧节仪式的内容也成为乞巧歌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国以前乞巧歌在产生的背景、内容、抒情主人公、艺术价值等方面存在着异同,本文立足于文献学,以文本分析法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相关文献及其产生的背景。第二章从内容、形式因素和曲调特征三方面论述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作品异同。内容方面,主要从爱情婚姻、生活情趣、物产职业和历史传说四方面来论述;形式因素,主要从句式程式化和用词个性化两方面来论述;曲调特征,主要从曲调种类及特征两方面来论述。第三章从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与言说方式两方面来论述二者在抒情主人公方面的异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比较,主要表现为男、女抒情主人公的异同;言说方式的比较,主要体现在独白与对话的异同。第四章从审美特征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比较二者的艺术价值。审美特征的比较,主要表现为构思、情感、意象和语言方面的异同;表现手法的比较,主要表现为赋、比兴手法的异同。第五章从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两方面来论述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继承;从思想和表现手法方面论述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创新。

张祎琛[4](2010)在《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文中指出中文摘要:从20世纪20年代起,善书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并从思想史、宗教史、社会史等不同的角度对善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深具影响的论着。然时至今日,关于清代善书的出版史尚无系统的论着。本文在梳理七百多种善书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文献学和文化传播学的方法,对清代善书刊刻与流通做出初步的考察。首先,在前人研究成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清代善书进行系统的清理,根据编撰形式及内容将其分为十一类,并对不同类型善书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清代刊刻的善书有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其次,对中国传统四大刻书系统以及清代善堂善会刻印善书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考察,提出坊刻系统对于清代善书刊刻做出了最为重要的贡献。同时,从区域空间分布的角度出发,对北京、苏州、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书坊善书刊刻,分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再次,从清代交通网络的拓展,以及邮驿系统发达的背景下,指出在善书编纂、刻印及销售善书的过程中,编着者和书商非常注重多种方式劝人多读、多刻、多施善书。各种类型的善书也不再局限于一地,而通过善书流通处、善堂善会、寺庙、科场等多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流通。笔者尝试对多种不同的“善书流通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最后,本文在对清代善书的阅读实况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指出除传统士人外,清代还构成了儿童和女性两个特殊的阅读群体。儿童早年阅读善书的经历往往影响到后日善书的创作,而女性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善书的创作与刊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清代善书的传播。善书中所宣扬的积善累德、因果报应思想,以及对善堂善会规章、制度的总结,推动了社会救济活动的开展以及传统慈善事业的建设。清代善书的传播,在社会教化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穆国俊[5](2008)在《棉花有益突变体的创制及突变性状的分子遗传学鉴定》文中指出采用EMS化学诱变、14N重离子注入及60Coγ射线辐照3种诱变方式处理冀棉20、农大156和农抗2号棉花品种,利用四分位法和系谱选择法筛选到植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突变体并采用SSR标记对突变体进行分子水平鉴定。筛选得到的有益突变体不仅可以丰富棉花种质资源同时也为相应基因的分离和克隆提供了研究材料。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1.5%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农大156种子幼胚获得棕纤维、无棉酚腺体突变体。对M1代浅棕纤维材料的进一步遗传分析,证实纤维颜色是由1对基因控制(1白色:2浅棕色:1深棕);纤维颜色与纤维品质性状明显负相关,随着纤维颜色加深纤维长度逐渐变短、强力逐渐变低、麦克隆值逐渐变大、伸长率逐渐提高。在基因组SSR标记的DNA水平上检测验证了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的遗传差异性。2.采用250Gy的60Coγ射线辐射农抗2号种子,在M2代获得了超鸡脚叶、无棉酚腺体突变体。该突变体的叶形基因为L°L°、无腺体基因为glgl。利用经典遗传学方法证实超鸡脚叶对阔叶为不完全显性;突变体的无色素腺体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且与叶形基因独立遗传。基因组SSR标记的DNA水平上检测验证了遗传差异性。3.采用0.5%EMS诱变冀棉20种子。通过四分位法结合系谱选择,在M4代获得了M4-66-4和M4-236-5两个突变体。M4-66-4的绒长为26.58mm较对照降低了1.99mm、比强度为24.8cN/tex较对照下降了1.90 cN/tex;M4-236-5的绒长为30.44mm较对照提高了1.87mm、比强度为30.00cN/tex较对照提高了3.30 cN/tex。突变体M4:5家系的绒长和比强度表现稳定。在60对与纤维长度相关和52对与纤维强力相关的SSR引物中BNL1414、BNL1434、BNL2821、BNL1421、BNL4030和JESPR300六对引物能够在突变体与冀棉20之间扩增出明显差异的多态性33条。两个突变体的M4:5家系的SSR多态性条带表现稳定。该结果从分子水平验证了突变体M4-66-4、M4-236-5的遗传稳定性及其与冀棉20的遗传差异性。4.采用0.125%EMS对冀棉20进行合子诱变。在M3代筛选到突变体合诱M3-4-2,其籽指为13.12g高出对照3.61g,M3:4家系表现稳定。采用0.5%EMS对冀棉20进行种子诱变,在M4代选择到突变体M4-97-2-4,其籽指为6.80 g低于对照4.08g,M4:5家系表现稳定。通过对合诱M3-4-2、M4-97-2-4和冀棉20的SSR标记多态性分析,在17对与籽指相关的SSR引物中JESPR114和CIR354两对引物在突变体与冀棉20之间共扩增出4条多态性条带。对突变体的后代家系进行DNA标记多态性检测,4条多态性条带表现稳定。该结果从分子水平验证了突变体合诱M3-4-2、M4-97-2-4的遗传稳定性及其与冀棉20的遗传差异性。5.采用1.5%EMS对农大156进行种子诱变。在M4代筛选到突变体N-156M4-101-3,其绒长为30.28mm较对照提高了1.38mm、比强度为31.20cN/tex较对照提高了1.1cN/tex、麦克隆值为4.86较对照提高了1.03。M4:5家系表现稳定。采用80 Gy14N重离子注入农大156。在M3代筛选到突变体14N-156 M3-100-4,其绒长为27.42mm较对照下降了1.48mm;比强度为23.70cN/tex较对照下降了6.4cN/tex;麦克隆值为5.13较对照提高了1.30。M3:4家系表现稳定。对14N-156 M3-100-4、N-156 EMSM4-101-3与农大156进行SSR多态性差异检测。在60对与纤维长度相关、52对与纤维强力相关、42对与麦克隆值相关的SSR引物中,BNL2821、BNL3280、BNL4030、BNL1513和TMG8五对引物能够在突变体与农大156之间扩增出16条多态性条带。两个突变体的后代家系的SSR多态性与两个突变体的品质性状表型一致,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两个突变体纤维长度、强力及细度的遗传稳定性及其与农大156的遗传差异性。

苏俊[6](2008)在《低剂量辐射对HMW-GS基因转化小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主要有两方面研究内容:1.用剂量为0.5KRad、1.0KRad和1.5Krad的γ射线照射孕穗期的小麦,开花期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HMW-GS 5+10亚基基因导入小麦;2.用剂量为0.5KRad、1.0KRad、2.0KRad和5.0KRad的软γ射线照射小麦幼胚后诱导愈伤组织,恢复培养后用基因枪法导入HMW-GS5+10亚基基因。目的是利用辐射与遗传转化相结合的方法,将优质蛋白亚基HMW-GS5+10基因导入小麦中改良其品质,同时研究低剂量辐射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确定促进小麦遗传转化的活体和幼胚的适宜照射剂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13个基因型的幼胚进行培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化率和培养力均存在基因型差异,而各基因型的出愈率差别不大。农大718、龙麦29和龙麦8培养力较高,是较理想的转化试材。三种外植体(幼胚、幼穗和成熟胚)培养效果表明,幼胚、成熟胚的出愈率基本相同,高于幼穗,且差异达极显着。分化率差异较大,高低趋势为幼胚>幼穗>成熟胚,培养力大小为幼胚>成熟胚>幼穗。可见幼胚是较理想的遗传转化外植体,但选择何种外植体作为试材还应考虑试验条件,取材方便与否等因素。以龙辐麦8、龙辐819、龙麦29、东大718、K1122和K234品种(系)的幼胚为试材,在三种培养基上(MS、2MS和B5)进行培养力的研究。6个品种(系)在三个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在93.98%~100%之间;在MS培养基上6份材料的平均分化率为26.7%,2MS培养基上为18.3%,而在B5培养基为1.7%。综合出愈率、分化率情况,对以上6个品种进行幼胚的离体培养,最适宜培养基为MS培养基。软γ射线照射后对愈伤组织增重量有影响,0.5KRad照射的愈伤组织增重量与对照差异不大,且随照射剂量的加大愈伤组织增重量呈递减趋势。龙麦29、龙辐819、农大718和龙辐麦8四个品种的幼胚辐射后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第14-16天左右出现增重量峰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愈伤组织重量呈递减趋势,随着剂量增加愈伤组织增重逐渐下降。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软X射线照射小麦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会产生核膜断裂、质壁分离、线粒体空泡化、液泡数增多变大等现象,且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其变化更明显。从形态和功能上分析辐射能够打破细胞自身防卫封闭系统,有利于外源基因导入。利用基因枪法将HMW-GS5+10亚基基因导入愈伤组织中,在照射剂量为0.5和1.0 KRad的软γ射线照射幼胚的处理中有4株经PCR和PCR-Southem杂交检测证实该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试验结果证实,转基因植株均为经过低剂量辐射处理得到的,且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对照及其它辐射处理均没有获得转化植株。经SDS-PAGE电泳分析,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HMW-GS5+10亚基基因的龙辐麦8号和龙辐麦10号中,已在3株小麦中有HMW-GS5+10亚基基因的蛋白表达,经PCR和PCR-Southern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这3株小麦基因组中。龙辐麦10号转化率为1.95‰;龙辐麦8号转化率为6.51‰。这3株小麦的照射剂量分别是:龙辐麦10号1株,剂量为1.0KRad;龙辐麦8号2株,剂量为0.5KRad。由此可认为,对小麦进行低剂量的辐射处理可提高其遗传转化率。低剂量辐射处理促进遗传转化的适宜剂量大致为:用γ射线照射孕穗期植株剂量为0.5KRad-1.0KRad;用软γ射线照射幼胚为0.5-1.0KRad。转基因品系除目的基因性状表达外,其它农艺性状也产生变化,主要是由于目的基因整合位点的随机性及基因间互作造成的。对转HMW-GS5+10基因的品系进行品质分析,其沉淀值、稳定时间、延伸性和面积较受体有较大提高。对转HMW-GS5+10基因的转基因品系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均具有5亚基和10亚基,从蛋白质水平证实目的基因的表达。

徐文修[7](2008)在《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当前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和国际化进程,给新疆农业与农村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农业生产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冲击。本文应用数理分析、经济学分析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1949-2005年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绿洲耕作制度演变的驱动因子,深入研究了影响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和关键技术,并对各个农作区未来耕作制度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为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优化的耕作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自1949年以来,新疆农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向种植业产值比重减少、畜牧业、林业产值比重增加的趋势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格局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粮、经、饲“三元”结构体系仍未建立。作物布局形成以棉花、小麦为主、玉米为辅,蔬菜、甜菜、油料、果用瓜不断增长的新格局。新疆粮食总产量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徘徊、直线上升及波动上升四个发展阶段,从1983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新疆粮食长期以来依靠外调的历史,由缺粮省转变为富余省,自1987年起,新疆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保持在400kg以上,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棉花生产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波动徘徊和快速增长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其单产、总产、播种面积位均居全国首位。新疆复种指数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由1949年的103.6%发展到2006年的113.41%,而且种植模式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新疆农田培肥制度由解放初期的主要依靠土地轮歇及施用粪肥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苜蓿轮作和草田轮作,进而发展到以施用化肥为主的农田培肥制度。对推动耕作制度演变因子的研究表明:政策因素是推动耕作制度演变的间接驱动力,每次政策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农民行为、进而影响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推动耕作制度改革与之相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物质投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动力,而作物产量的提高为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耕作制度演变提供了重要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比较优势直接影响着作物种植的规模,导致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推动耕作制度的演变。本研究揭示了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微生物的变化趋势: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速效钾呈下降趋势: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的残膜数量越多;随棉花连作年限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总量呈减少趋势,而且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朝着不利于作物养分吸收的方向发展,即土壤微生物区系从高肥的“细菌型”土壤向低肥的“真菌型”土壤转化。系统分析的结果明确了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调整优化目标与方向:首先,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向将在保障新疆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适当降低种植业产值比重,逐渐改变新疆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初级水平。其次,种植业结构调整方向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和棉花作物为主的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多元结构转变,逐步使饲料作物生产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为发展农区畜牧业提供饲料保障。第三,畜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则是坚持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肉、毛、乳品生产和畜产品加工,实现新疆畜牧业产业化突破性进展,使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戴艳军[8](2005)在《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时代特征之一。20世纪70年代,德国技术哲学家J·米兰多佛尔(Millendorfer)曾经预言:如果把工业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强调的是物质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解决的是信息的问题,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要为人们如何在技术世界中过上有意义的生活这个伦理学问题找出答案。果然,20世纪后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社会应用的非预期后果,以科学技术伦理(文中均用“科技伦理”)问题为突破口,吸引了从学界到政府以至公众舆论的目光。人们分别从科学技术的本质、自然与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发展与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多个不同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伦理反思,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科技伦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人与自然与人类社会内部双重和谐的产物,引发科技伦理问题的症结不仅在于科学技术自身,在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价值反思,而且在于以这种价值观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管理(文中均用“科技管理”)活动之中。 科技管理作为人类理性地利用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国家建制化以来,人们通过对科学技术活动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使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科学技术活动双重社会效应产生,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危机、资源枯竭、战争频仍、贫富分化等灾难性后果,不仅要对人们科学技术活动进行伦理考量,而且要对人们的科技管理行为进行考察,通过科技管理目标的调整,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进一步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辟将科技管理与科技伦理结合起来的交叉研究领域。 管理伦理作为一门研究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新兴学科,以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企业管理与企业伦理结合的基础、企业管理中的伦理关系及其道德调节、企业文化中的伦理关怀与企业主体的道德素质为研究对象,目前正在成为国内外企业管理与企业伦理交叉研究的热门领域。尽管企业管理与科技管理的内容和特点不同,但是,企业管理伦理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科学技术管理伦理(文中均用“科技管理伦理”)研究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科技管理伦理研究也为一般管理伦理理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科技管理与科技伦理结合起来,搭建科技管理伦理交叉研究的理论平台,通过对科技管理伦理基本规律的探讨,提出有助于科技管理伦理实践的建议和对策。鉴于交叉性与综合性研究需要,论文主要运用了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案例分析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分以下六个阶段展开研究思路。首先,通过

孙丹丹[9](2015)在《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语运动的开展,我国进入现代辞书出版时期。自此以来,我国现代汉语知识辞书发展走过了百年历程,出版了汉语知识辞书11080多部。如果加上汉语语文辞书和外语辞书,已达2万多部。从出版规模看,我们可以算得上辞书大国了。然而,我国还不是辞书强国。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及文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辞书强国梦”。因此关于汉语辞书编纂出版问题和发展对策的研究越来越迫切。为了探讨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对策,需要回顾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现代化演进过程,总结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并藉此分析我国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汉语知识辞书研究的意义,知识辞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主要阐述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现状、理论材料以及研究方法。第三章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在引进国内外主要的知识辞书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参照已有辞书理论和知识辞书信息库中的知识辞书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现代汉语知识辞书简约分类体系。第四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简介。我们把进入现代出版时期的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起步期(1912-1948),转折期(1949-1977),繁荣期(1978-2000),新世纪(2001-2012)。第五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辞书内部世界、语言世界、辞书外部世界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六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我国知识辞书经历了由起步期草创既成、随着建国后辞书出版政策的变化而转折、逐步走向繁荣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时期的进步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的。汉语知识辞书理念由朦胧到清晰、类型从无到有、品种由少到多、理论由粗浅到成熟、体例由略到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七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探索。本文主要从学术界、出版社、教育机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二、2004年《江苏纺织》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江苏纺织》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营销问题诊断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李宁公司在线上的营销推广策略问题诊断
    2.1 李宁公司线上营销推广问题调研
    2.2 问题诊断
        2.2.1 线上营销起步晚,营销成本高,营销战略不明确
        2.2.2 线上网店商品配置不当
        2.2.3 线上销售价格甚至低于经销商进货价格
        2.2.4 线上营销依赖促销,球星代言不具优势
第3章 李宁公司电子广告和网络推广问题诊断
    3.1 李宁公司电子广告和网络推广状况分析
        3.1.1 电子广告的推送
        3.1.2 网络宣传与推广
        3.1.3 病毒式营销方法
    3.2 李宁公司电子广告和网络推广问题诊断
        3.2.1 电子广告的推送到达率低
        3.2.2 网络宣传与推广效果差
        3.2.3 病毒式营销方法不到位
第4章 李宁公司产品定位定价问题诊断
    4.1 李宁公司产品定位定价分析
        4.1.1 新产品的定价策略
        4.1.2 普通产品的心理定价策略
    4.2 李宁公司产品定位定价问题诊断
        4.2.1 市场定位不准
        4.2.2 市场定价波动过大
第5章 李宁公司线上线下渠道架构问题诊断
    5.1 李宁公司线上线下渠道架构分析
        5.1.1 李宁公司线上渠道架构
        5.1.2 李宁公司线下渠道架构
    5.2 李宁公司线上线下渠道架构问题诊断
        5.2.1 线上线下的渠道冲突
        5.2.2 商品流通处理慢
第6章 李宁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问题诊断
    6.1 李宁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分析
        6.1.1 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需求分析
        6.1.2 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策略分析
    6.2 李宁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问题诊断
        6.2.1 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不当
        6.2.2 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缺乏核心
第7章 对症下药
    7.1 李宁公司在线上营销病症的医治
        7.1.1 重构线上产品营销策略——从产品质量到产品品牌
        7.1.2 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产品定价区分
        7.1.3 利用线上营销促进线下销售
        7.1.4 构建高效的线上促销系统
    7.2 李宁公司电子广告和网络推广病症的医治
        7.2.1 提高电子广告推送准确率
        7.2.2 提高网络宣传和推广效果,强化品牌曝光率
        7.2.3 增强病毒式营销力度
    7.3 李宁公司产品定位定价不准的病症的医治
        7.3.1 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7.3.2 开发核心产品
    7.4 李宁公司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的病症的医治
        7.4.1 重构线上线下的渠道
        7.4.2 梳理线上线下的营销关系
    7.5 李宁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不当的病症的医治
        7.5.1 线上线下营销商品进行合理配置
        7.5.2 线上线下营销商品进行进行类别分配
第8章 结论
    8.1 李宁公司在线上的营销问题诊断
    8.2 李宁公司电子广告和网络推广问题诊断
    8.3 李宁公司产品定位定价问题诊断
    8.4 李宁公司线上线下渠道架构问题诊断
    8.5 李宁公司电子商务营销商品配置问题诊断
    8.6 对李宁公司在线上的营销病症的医治方面
附录1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装配式渠道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仪器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渠道用混凝土配合比和生产工艺的优化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结果和分析
    3.4 生产和工艺问题
    3.5 生产和工艺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对装配式渠道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玄武岩纤维增强机理探讨
    4.4 干缩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正交试验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
    5.1 正交试验设计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
    5.4 相关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相关文献及其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相关文献
        一、清代女性民歌文献
        二、民前乞巧歌文献
    第二节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产生的背景比较
        一、政治背景
        二、社会文化背景
        三、艺术背景
        四、文人的态度
第二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作品比较
    第一节 内容比较
        一、爱情婚姻方面
        二、社会生活方面
        三、物产职业方面
        四、历史传说方面
    第二节 形式因素比较
        一、句式程式化的异同
        二、用词个性化的异同
    第三节 曲调特征比较
        一、曲调种类不同
        二、曲调特征不同
第三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抒情主人公比较
    第一节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
        一、女性抒情主人公
        二、男性抒情主人公
    第二节 抒情主人公的言说方式
        一、独白的异同
        二、对话的异同
第四章 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艺术价值比较
    第一节 审美特征比较
        一、构思
        二、情感
        三、意象
        四、语言
    第二节 表现手法比较
        一、赋之比较
        二、比兴之比较
第五章 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节 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继承
        一、对女性民歌社会功能的继承
        二、对女性民歌社会价值的继承
    第二节 民前乞巧歌对清代女性民歌的创新
        一、思想创新
        二、表现手法创新
结语
附录一:各地乞巧歌辑录
附录二:各地乞巧歌曲谱
参考文献
后记

(4)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善书概说
    二. 清代善书的研究史
    三. 研究设计
第一章:清代善书的多样化发展
    第一节. "三圣经"及其注本
        一. 《太上感应篇》的注本
        二. 《文昌帝君阴骘文》与《丹桂籍》
        三.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的注本
        四. 圣神结集
    第二节. 功过格
        一. 功过格的源流
        二. 清代功过格的发展
        三. 功过格之实践
    第三节. 图说劝善书
        一. 三圣经的绘图本
        二. 蒙养读物的图注本
        三. 绘图本赈灾类善书
        四. 图绘因果报应故事
    第四节. 宣讲类善书
        一. 以宣讲圣谕为主要内容的乡约体制
        二. 清代刻印的宣讲类善书
        三. 圣谕宣讲类善书的特点
        四. 圣谕宣讲类善书的流通
    第五节. 鸾书类善书
        一. 鸾书与鸾堂、鸾坛
        二. 鸾书类善书的基本内容
        三. 鸾书类善书的特点
    第六节. 规谏类善书
        一. 规谏类善书简介
        二. 规谏类善书的特点
        三. 《愿体集》的编刊
    第七节. 其他类善书
        一. 以因果报应故事为内容的故事类善书
        二. 劝善歌
        三. 有关善堂善会建置(规条)类善书
        四. 书帖类善书
        五. 综合类善书
第二章:清代善书的刊刻
    第一节. 清代坊刻本善书的兴盛
        一. 北京书坊与善书刊刻
        二. 上海的书局与善书刊刻
        三. 苏州书坊与善书刊刻
        四. 广州书坊与善书刊刻
        五. 杭州书坊与善书刊刻
        六. 南京书坊与善书刊刻
        七. 以周鼎臣《敬信录》为例看书坊在善书传播中作用
    第二节. 官刻、私刻、院刻及善书刻印
        一.官刻本善书
        二. 私刻与善书刻印
        三. 院刻与善书刻印
        四. 善堂善会与善书刻印
第三章:清代善书的流通与影响
    第一节. 善书编纂过程中对流通的重视
        一. 劝读善书
        二. 劝刻(施)善书
        三. 刻施善书的灵验记
    第二节. 清代善书编刊中的促销因素
        一. 封面
        二. 牌记
        三. 序跋
        四. 凡例
        五. 书目
    第三节. 清代善书的流通渠道
        一. 清代善书的跨区域传播
        二. 善书流通法
        三. 善书的流通途径
    第四节. 不同群体的善书阅读者
        一. 士人的阅读体验
        二. 童蒙与善书阅读
        三. 清代女性、女教与善书
    第五节. 清代的善书、善人与善事:善书对清代慈善事业的推进
        一. 赈灾类善书的编撰与刊刻
        二. 善堂、善会规条类善书的编撰与刊刻
        三. 善书中所宣扬的劝善积德观念、报应思想
结语
附录一. 明清善书知见录
    凡例
    A. 三圣经及其注本
    B. 功过格
    C. 图说劝善书
    D. 宣讲类善书
    E. 鸾书类善书
    F. 规谏类善书
    G. 因果报应故事类善书
    H. 劝善歌
    I. 有关善堂善会建置(规条)类善书
    J. 书帖类善书
    K. 综合类善书
附录二. 善书信息统计表
附录三. 清代善书刊刻信息统计表
引用文献
后记

(5)棉花有益突变体的创制及突变性状的分子遗传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γ射线在棉花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1.2 离子注入技术在棉花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1.3 EMS化学诱变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1.4 合子化学诱变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1.5 低酚棉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6 分子标记在诱变材料鉴定方面的应用
    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植物材料
        1.1.1 用于种子诱变的品种(系)及性状特点
        1.1.2 用于合子诱变的品种及性状特点
        1.2 试剂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诱变方法及处理的组织部位
        2.2 M_1代材料的处理方法
        2.3 M_2代及后续世代的田间观察及室内考种
        2.4 纤维品质性状突变体的筛选
        2.5 G-20籽指突变体的筛选
        2.6 棉花全基因组DNA(gDNA)提取和纯化
        2.7 SSR标记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诱变方式的敏感性研究及适宜诱变剂量的确认
        1.1 不同品种对EMS种子诱变的敏感性分析
        1.2 冀棉20棉铃发育对EMS合子诱变的敏感性分析
        1.3 农大156对~(14)N重离子注入的敏感性分析
        1.4 农抗2号对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分析
    2 植物学性状突变体的发现和筛选
        2.1 M_1代植物学性状突变体的初选
        2.2 M_1突变体的确认及M_2代主要植物学性状突变体的筛选
        2.3 超鸡脚叶无棉酚腺体突变体的遗传稳定及其鉴定
        2.3.1 突变体叶形及棉酚腺体遗传属性的验证
        2.3.2 超鸡脚叶、无棉酚腺体突变体的筛选
        2.3.3 突变体自交后代个体的SSR分析
        2.4 棕纤维、无棉酚腺体突变体的遗传稳定及其鉴定
        2.4.1 突变体纤维颜色及棉酚腺体的稳定及其遗传属性的验证
        2.4.2 纤维色泽对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2.4.3 棕纤维、无棉酚腺体突变体的SSR标记鉴定
    3 籽指突变体的筛选及其SSR标记鉴定
        3.1 高籽指突变体的筛选
        3.1.1 棉花合子期EMS处理对籽指的诱变效应
        3.1.2 M_2代及后续世代高籽指突变体的选择
        3.1.3 合诱M_3-4-2高籽指突变体的表型水平鉴定
        3.2 低籽指突变体的筛选
        3.2.1 EMS诱变M_2籽指突变体的选择
        3.2.2 M_3及后续世代低籽指突变体的筛选
        3.2.3 M_4-97-2-4低籽指突变体的稳定性鉴定
        3.3 合诱M_3-4-2与M_4-97-2-4的SSR标记鉴定
    4 纤维品质性状突变体的筛选及其SSR标记鉴定
        4.1 G-20纤维长度和强力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
        4.1.1 M_2代纤维品质性状突变体的筛选
        4.1.2 品质性状突变体在M_3代及后续世代的筛选
        4.1.3 突变体M_4-66-4和M_4-236-5纤维长度和强力遗传稳定性的鉴定
        4.1.4 突变体M_4-66-4和M_4-236-5的SSR标记鉴定
        4.2 N-156纤维长度、强力和细度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
        4.2.1 采用EMS化学诱变获得纤维品质突变体
        4.2.2 采用重离子注入获得纤维品质突变体
        4.2.3 突变体N-156 M_4-101-3和~(14)N-156 M_3-100-4之间的表型差异
        4.2.4 突变体N-156 M_4-101-3和~(14)N-156 M_3-100-4的SSR标记鉴定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关于植物学性状的变异和遗传
        1.2 关于纤维品质突变体的诱变和选择
        1.3 关于籽指突变体的诱变和选择
        1.4 关于突变体的SSR标记的探讨
    2 结论
        2.1 最佳诱变剂量的确定
        2.2 植物学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2.3 籽指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2.4 冀棉20纤维品质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2.5 农大156纤维品质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3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Ⅰ 与纤维长度相关的部分SSR引物序列
附表Ⅱ 与纤维强力相关的部分SSR引物序列
附表Ⅲ 与籽指相关的SSR引物序列
附录Ⅳ 用于植物学性状鉴定的SSR引物序列
附录Ⅴ 与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6)低剂量辐射对HMW-GS基因转化小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
        1.1.2 小麦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1.1.3 高分子谷蛋白(HMW)基因的遗传及与品质的关系
        1.1.4 辐射诱变对作物遗传转化的影响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质粒的构建
    2.3 质粒转化方法
        2.3.1 花粉管通道法
        2.3.2 基因枪转化法
    2.4 转基因植株检测
        2.4.1 植株叶片全DNA的提取
        2.4.2 PCR扩增
        2.4.3 POR—Southern杂交
    2.5 HMW-GS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测定
        2.5.1 HMW-GS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提取
        2.5.2 蛋白分离
3 结果和分析
    3.1 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的研究
        3.1.1 组织培养的基因型效应
        3.1.2 低温处理的培养效果
        3.1.3 不同外植体的培养效果
        3.1.4 不同培养基的培养效果
        3.1.5 照射后愈伤组织重量的变化
        3.1.6 辐射处理后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变化
        3.1.7 基因枪转化5+10基因的植株再生及PCR检测
        3.1.8 PCR—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
    3.2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小麦
        3.2.1 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品种结实率的影响
        3.2.2 T_1代SDS—PAGE电泳检测导入目的基因
        3.2.3 T_2代PCR扩增检测导入目的基因
        3.2.4 T_2代PCR—Southern杂交检测目的基因
    3.3 转基因品系农艺性状的分析
    3.4 转基因品系品质性状的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转基因后代的性状多样性问题
    4.2 照射后结实率、愈伤重量及超微结构变化
    4.3 低剂量辐射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4 基因枪转化法中辐射剂量的选择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图版Ⅳ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成果
作者简历
致谢
附件

(7)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小结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状况
    2.2 国内研究状况
    2.3 小结
第三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现状特征
    3.1 新疆农业资源状况
    3.2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3.3 新疆耕作制度区域类型划分及其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
    4.1 农业生产结构演变趋势
    4.2 耕地面积演变趋势
    4.3 新疆粮食、棉花播种面积、总产演变趋势
    4.4 全疆作物布局演变趋势
    4.5 全疆复种指数、种植模式变化趋势
    4.6 农田培肥制度的变化趋势
    4.7 新疆畜牧业发展变化趋势
    4.8 小结
第五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驱动因子分析
    5.1 政策因素是推动耕作制度演变的间接驱动力
    5.2 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作物种植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
    5.3 比较优势是种植业生产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5.4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耕作制度的变革
    5.5 物质投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农作物产量增加的物质基础
    5.6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6.1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及地位
    6.2 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6.3 棉田长期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4 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6.5 小结
第七章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调整优化的发展对策
    7.1 新疆耕作制度优化调整指导思想及原则
    7.2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的调整优化方向
    7.3 各农作区耕作制度优化调整发展的对策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8)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1.1 科学技术活动的双重后果对管理与伦理提出的问题
        1.1 2 研究科技管理伦理问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基本概念界定
        1.2.2 关于科技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关于科技伦理的研究现状
        1.2.4 关于管理与伦理关系及管理伦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2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3.3 主要创新点
2 近代科学技术及其管理伦理思想演变
    2.1 处于“个人兴趣”时期的科学技术及其管理伦理思想
        2.1.1 科学、技术及管理伦理思想的起源
        2.1.2 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与思想解放
        2.1.3 宗教改革和新教伦理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2.2 处于“职业活动,时期的科技管理伦理思想
        2.2.1 科学共同体的道德规范
        2.2.2 技术活动和生产中的科技管理伦理思想
        2.2.3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管理伦理思想
    2.3 处于“国家意志”时期的科技管理伦理思想
        2.3.1 战争与国家科技管理伦理
        2.3.2 科学家对科学社会责任的反思
        2.3.3 第一份指导大国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2.4 处于“人类行为”时期的科技管理伦理思想
        2.4.1 科技全球化与国际科技管理伦理
        2.4.2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3 科技管理伦理的理论建构
    3.1 现代科技对管理与伦理的挑战
        3.1.1 现代科技对管理的挑战
        3.1.2 现代科技对伦理的挑战
    3.2 科技管理与科技伦理的关系
        3.2.1 科技管理的伦理转向
        3.2.2 科技伦理的管理功能
        3.2.3 科技管理与科技伦理的互动
        3.2.4 管理伦理及其在科技活动中的应用
    3.3 科技管理伦理的理论框架
        3.3.1 科技管理伦理的调节对象与内容体系
        3.3.2 科技管理伦理的结构与层次
        3.3.3 科技管理伦理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准则
4 科技管理伦理调节系统与机制
    4.1 科技活动中的调节系统
        4.1.1 科技活动中的三种调节方式
        4.1.2 科技管理伦理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4.1.3 科技管理伦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2 科技管理伦理调节机制
        4.2.1 科技管理伦理系统内部调控机制
        4.2.2 科技管理伦理系统外部调控机制
        4.2.3 科技管理伦理系统调控模型
    4.3 国家及国际科技活动中的管理伦理调节
        4.3.1 国家范围内的科技管理伦理调节
        4.3.2 中国科技管理伦理战略
        4.3.3 国际科技活动的管理伦理调节
    4.4 研究开发组织活动中的管理伦理调节
        4.4.1 盈利型组织的科技管理伦理调节
        4.4.2 非盈利型组织的科技管理伦理调节
        4.4.3 科技共同体的道德规范
    4.5 科技人员与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伦理调节
        4.5.1 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4.5.2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
        4.5.3 科技管理者的道德素质
5 现代科技管理伦理的实现途径
    5.1 制定科技管理伦理规范
        5.1.1 科技管理伦理的价值冲突与求解
        5.1.2 科技管理伦理准则与规范
    5.2 建设科技体制伦理
        5.2.1 科技体制设计伦理
        5.2.2 科技体制运行伦理
        5.2.3 国家创新体系的管理伦理
    5.3 加强科技政策的伦理导向
        5.3.1 科技政策的伦理维度和导向
        5.3.2 科技政策伦理的实施
    5.4 建立科技伦理预见与评佑系统
        5.4.1 科技伦理预见与评估的基本涵义和标准
        5.4.2 科技伦理预见与评估系统
        5.4.3 科技伦理预见的组织和实施
    5.5 开展科技管理伦理教育
6 现代科技前沿的管理伦理问题:以纳米科技为例
    6.1 高科技前沿与纳米科技
        6.1.1 当代高科技前沿的发展及其特点
        6.1.2 纳米科技的进展及其地位
        6.1.3 纳米科技在我国的产业化意义
    6.2 纳米科技管理的特征
        6.2.1 纳米科技管理的战略性特征
        6.2.2 纳米科技管理的综合性特征
        6.2.3 纳米科技管理的创新性特征
    6.3 纳米科技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6.3.1 纳米科技的风险与道德责任
        6.3.2 纳米科技管理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6.3.3 纳米科技管理伦理制度化问题
        6.3.4 纳米科技成果的滥用
    6.4 现代科技前沿的科技管理伦理问题及对策
        6.4.1 科技决策伦理
        6.4.2 科技体制伦理
        6.4.3 科技控制伦理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结论
        7.1.1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的管理转向
        7.1.2 科技管理伦理学体系建构
        7.1.3 科技管理伦理运行机制及其应用
    7.2 对未来的展望
        7.2.1 未来研究的几种可能
        7.2.2 本文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1.1 小辞书 大民生
        1.1.2 辞书出版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建设
        1.1.3 辞书出版是一个国家话语权的体现
        1.1.4 辞书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1.1.5 辞书出版是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1.1 建立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1.2.1.2 总结经验 找出规律
        1.2.1.3 分析知识辞书出版的影响因素
        1.2.1.4 探讨知识辞书发展对策
        1.2.2 研究思路
        1.2.2.1 理论驱动
        1.2.2.2 摸清家底
        1.2.2.3 找出问题
        1.2.2.4 提出对策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
    2.1 知识辞书系列化
        2.1.1 知识辞书系列化
        2.1.2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内容
    2.2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状况
        2.2.1 知识辞书系列化理论的研究
        2.2.2 知识辞书系列化状况的研究
        2.2.2.1 辞书系列化现状的研究
        2.2.2.2 辞书系列化历史的研究
        2.2.3 知识辞书系列化建设的研究
    2.3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理论和材料
        2.3.1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理论原则
        2.3.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3.1.2 系统观
        2.3.1.3 辞书类型学理论
        2.3.2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材料
第3章 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3.1 国外主要的辞书分类学说
    3.2 国内主要的辞书分类学说
    3.3 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3.3.1 普及型与学术型知识辞书
        3.3.2 大型、中型、小型知识辞书
        3.3.3 单科、多科、百科、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3.3.4 单语、双语、多语知识辞书
第4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简介
    4.1 汉语知识辞书起步期
        4.1.1 单科知识辞书
        4.1.2 多科知识辞书
        4.1.3 百科知识辞书
        4.1.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2 汉语知识辞书的转折期
        4.2.1 单科知识辞书
        4.2.2 多科知识辞书
        4.2.3 百科知识辞书
        4.2.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3 汉语知识辞书的繁荣期
        4.3.1 单科知识辞书
        4.3.2 多科知识辞书
        4.3.3 百科知识辞书
        4.3.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4 汉语知识辞书的新世纪
        4.4.1 单科知识辞书
        4.4.2 多科知识辞书
        4.4.3 百科知识辞书
        4.4.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第5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
    5.1 辞书内部世界
        5.1.1 辞书研究影响知识辞书编纂出版
        5.1.2 知识辞书类型理论影响辞书的策划与编纂出版
        5.1.3 知识辞书编纂理念影响知识辞书编纂出版
    5.2 语言世界
        5.2.1 汉语汉字类型特征影响汉语知识辞书类型和结构
        5.2.2 语文文字发展的影响
        5.2.3 语言文字研究的影响
    5.3 辞书外部世界
        5.3.1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5.3.2 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3 国家辞书出版政策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4 政治因素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5 政治家对辞书出版的影响
        5.3.6 出版社的意志
        5.3.7 读者需求影响
        5.3.8 辞书编纂出版人才影响辞书出版
        5.3.9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辞书出版发展
第6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
    6.1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意识增强
        6.1.1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理念不断提高
        6.1.2 汉语知识辞书出版规划意识不断增强
    6.2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渐趋繁荣
        6.2.1 汉语知识辞书出版数量增多
        6.2.2 汉语知识辞书品种类型增多
        6.2.3 汉语知识辞书体例结构由粗略到详细
        6.2.4 汉语知识辞书分众化趋势明显
第7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探索
    7.1 学术界有所作为
        7.1.1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问题
        7.1.2 正确处理理论借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7.1.3 加强汉语知识辞书理论创新
        7.1.4 加强辞书评论工作
    7.2 出版社有所作为
        7.2.1 加强资源建设和技术革新
        7.2.2 重视辞书用户调查
    7.3 教育机构有所作为
        7.3.1 加强辞书用户教育
        7.3.2 加快培养辞书学专业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2004年《江苏纺织》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营销问题诊断报告[D]. 郭羽程.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2]装配式渠道用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D]. 杨方方. 石河子大学, 2018(01)
  • [3]清代女性民歌与民前乞巧歌的比较研究[D]. 李凤鸣.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 [4]清代善书的刊刻与传播[D]. 张祎琛. 复旦大学, 2010(11)
  • [5]棉花有益突变体的创制及突变性状的分子遗传学鉴定[D]. 穆国俊.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6)
  • [6]低剂量辐射对HMW-GS基因转化小麦的影响[D]. 苏俊.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7]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D]. 徐文修.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8]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D]. 戴艳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05(07)
  • [9]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D]. 孙丹丹. 鲁东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2004年《江苏纺织》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