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网无功优化补偿

10KV配网无功优化补偿

一、10KV配电网的无功优化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陶魁[1](2021)在《中压配电网无功规划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文中提出在中国西藏地区,近年来用电量巨幅增加,配电网不断扩建,其无功规划建设的步伐明显落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无功规划设备少,分布不合理而且投运率低。这种情况导致配电网运行电压不满足要求,要么过高,要么过低,而且还使得功率因数不高,网损大,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当前的无功规划算法通常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馈线辐射状运行方式,缺点就是实际馈线运行过程中,不同的运行方式会有不同的最优无功规划方案,现有的无功规划系统缺乏考虑不同运行方式对无功规划结果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实现配电网无功规划的相关基础算法,包括前推回推潮流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其次,对配电网无功规划系统进行了设计,设计了配电的无功规划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和设计流程,系统各个模块和业务应用模块的数据结构设计;最后,考虑不同运行方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经济性为目标的配电网无功规划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确定补偿点位置的逐次补偿法,再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根据补偿点位置计算补偿容量,最后利用递增法协调优化补偿点个数、位置和容量,实现了配电网无功规划系统的详细设计,给出了配电网无功规划系统算法具体实现的流程图,给出了算法实现的具体参数设计。设计出无功规划系统软件实现配电网的无功规划算法,达到自动化处理目的。通过本系统设计,保障系统可以长期高效运行,为配电网的自动化保驾护航。通过本系统,实现中压电网的安全运行,实现经济增值。

王文宾,靳伟,李洪涛,李会彬,石磊磊[2](2020)在《考虑光伏集群无功贡献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调节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为协调运用配电网各类调压资源,实现经济、灵活的电压控制,整合中高压配电网各类无功治理设备,提出考虑低压光伏无功集群贡献的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资源协调运行优化方法。针对配电网低压侧分布式小容量离线运行光伏电源,设计了3种光伏集群无功运行模式,使其按模式预设在线自律运行。提出低压光伏集群无功管控策略,建立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资源协调优化模型。采用最优分割联合优化方法对变压器分接头及电容器组的切换时间及切换状态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得出光伏集群无功运行模式及其他治理设备无功输出优化结果。采用前推回代潮流计算嵌套粒子群优化的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算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吕震[3](2020)在《风电并网对肥城矿区电网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为了降低化石能源过度消耗带来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扩大“清洁替代”的范围,并加大对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肥城矿区作为山东省传统的煤炭基地,其中的小型自备电厂因发电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已遭淘汰,而风电作为一种储备丰富且成本低廉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正在转型中的肥矿集团的重视。但是,由于风速的波动性引起的风电机组出力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对矿区电网的运行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风电并网下矿区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寻找最佳并网容量并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根据肥城矿区的实际资料计算了矿区电网输电线路及变压器参数;搭建了风机出力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风机出力模型的正确性,并根据工程实际,考虑了风电场内部箱变无功损耗对矿区电力系统的影响,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其次,为了评估风机并网下矿区电网的安全性,本文首先建立了电压偏差、系统整体负载率、加权潮流熵三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能够评价电网安全的综合性指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指标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传统粒子群算法的不足,引入了局部学习和反向学习机制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与未改进前得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的优越性;最终以综合安全性指标为目标函数,运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求得其最佳风电并网容量,并分析了最佳并网容量情况下的电网状态。最后,针对风机并网后系统整体电压偏低和部分线路过载的问题,结合矿区电网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并联电容器组进行无功优化和改善电网结构两种控制措施,分别对并网后系统电压和过载线路进行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王亚春[4](2020)在《能源互联网供给侧配电网无功优化和路由通信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而不同形式的新能源并入电网、不可避免的导致配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能源网络数据传输场景越来越多。传统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发生了改变,能源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如何实现电能传输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构建完善的能源网络通信网络。对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逐步使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演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考虑不同形式的新能源并入电网,其间歇性造成的能源互联网供给侧电网的电能质量波动,以及能源互联网背景下,能源网络的有效数据通信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提出基于调节参数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能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和基于网络特征的动态优化分簇的改进LEACH协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到由于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其间歇性造成能源互联网供给侧配电网电能质量波动,通过分析电网供给侧配电网存在电能幅值不稳定和网损过高的成因,利用电容补偿器和分布式能源无功出力,以配电网电压偏差和网损为目,建立基于电容补偿器和电能无功出力的数学模型,并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2)基于电网供给侧建立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影响配电网无功优化效果,而学习因子的更新影响粒子群算法在全局范围内搜索最优解,鉴于此,本文通过在学习因子中引入可调节的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可调整个体学习因子和社会学习因子更新速率的改进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前期能够增强全局搜寻最优解能力,缩小解域后再全力求解,从而改善传统粒子群算法的求解精度。最后,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采用MATLAB仿真,验证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性的稳定提升配电网电压并降低网损。(3)针对小型能源网络的有效数据通信问题,为了降低能源网络在通信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采用分级网络结构设计以能源路由器为最小单位的小型能源网络的拓扑结构,为能源网络的通信策略提供精确的能量消耗模型。(4)通过分析网络节点不同疏密程度,节点剩余能量,网络范围对通信网络的负载均衡、数据传输量、生存周期等指标的影响,考虑网络传输范围对簇头选举的影响,通过动态优化簇头选举概率以增加能源路由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容量,优化因通信传输中能量损耗而带来的负载均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范围的动态优化分簇改进低功耗自适应分簇协议。对比传统的LEACH协议和能量高效分簇路由协议,基于网络范围的动态优化分簇改进LEACH协议在传输数据容量和节点生存周期两个指标上具有提升,能够有效改善能源路由器的通信性能。

高怡芳[5](2020)在《适应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地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为防止架空线路遭受破坏等引起事故以及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优化城市规划、节省土地资源,确保人们能够正常用电,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政府单位及电力企业决定采取架空输电线路下地实现电缆化改造。架空线路电缆化、新建电缆线路的投产,电网的无功问题将更加凸显,现有的无功补偿配置标准将不再适用,应顺势改变。为了适应电网线路电缆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对现行的无功补偿配置标准进行重新审视,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首先,调研目前电网对于无功补偿规范的实施情况,结合实际城市电网,了解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配置现状,收集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数据,掌握其运行利用情况,分析目前无功补偿设备配置的合理性,提出对无功补偿配置标准进行改进的必要性。其次,建立110kV典型结构模型,提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研究,总结分析不同线路电缆化建设程度下110kV变电站容/感性无功配置比例,给出相应类型的无功补偿配置推荐值,研究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下变电站无功补偿差异化配置方法;再次,通过建立典型10kV中压线路模型,分析不同网架类型、不同线路电缆化建设程度和不同负荷特性下,中压线路无功补偿配置的差异性,给出相应的无功补偿配置推荐值,研究线路电缆化建设下中压线路无功补偿配置方法;最后,利用实际110kV网架、和10kV线路,对给出的110kV变电站容/感性无功补偿推荐值、10kV线路无功补偿配置推荐值进行验证。

罗旷[6](2020)在《融合D-PMU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等元素大量分布式接入配电网,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其中,配电网功率波动、电压越限以及弃风弃光问题严重,如何协调众多的源网荷可控资源,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近年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适用于复杂配电网环境的高精度配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装置(Distribution Phasor Measurement Unit,D-PMU)的出现,为主动配电网提高可观性、可控性,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不确定性问题带来了新思路。有鉴于此,本文研究基于D-PMU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控制方法,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主动配电网的源-网特性,分析了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特性。首先,从电源侧,研究分析主动配电网中各可控调节设备的并网特性;然后,从电网层次,理论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机理。以简单五节点配电网馈线系统为例,仿真分析DG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和网损的影响特性;以某地区实际10kV配电网系统为例,验证主动配电网的有功无功强耦合特性,论证了主动配电网进行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的必要性。(2)基于二阶锥松弛和线性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多目标有功无功日前优化方法。通过二阶锥松弛、线性化变换,将求解困难的非凸非线性原始优化模型转换为适用于快速精确求解的主动配电网混合整数二阶锥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优化过程中,基于负荷变化趋势和分布式电源出力特性,进行分时段多目标优化,使优化效果更满足电网实际情况;针对多目标优化模型的赋权问题,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赋值法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组合权重赋权方法。最后基于改进后的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验证了所提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方法在协调有功无功设备,提高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经济性方面的有效性。(3)考虑主动配电网中光伏、风电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D-PMU的主动配电网多场景实时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对于正常情况,电压越限以及紧急故障三种不同情形分别采用日内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快速电压控制模型、故障恢复紧急控制模型进行实时优化控制。为了更好的展现D-PMU在该方法中的作用,本文对D-PMU在实时优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

黄珊[7](2020)在《配电网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渐加剧。能源稀缺成了当前全世界的首要难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导致了能源供需的失衡,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因此,节能是目前各个领域发展时需要摆在前列的考虑因素。电网是电力输送的主要载体,不管是在发电方面,还是输配电上,都要尽力做到节能降损。我国的电网情况比国外的更加复杂,作为电力企业,应该把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这也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使得配电网节能降损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针对配电网节能技术进行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配电变压器的节能与优化,分析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及降损措施,主张更换新能节能变压器,用实际案例证明节能变压器的优势;二、配电线路优化改造,分析目前配电线路节能降损的途径与优化效果;三、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引入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的概念,利用潮流计算将其计算出来,以此确定无功补偿点的位置;引入遗传算法,构建相应的目标函数,在优化过程中求得无功补偿的容量。将此方法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进行分析。

孙健,袁晓冬,刘建坤,袁宇波,王朝明[8](2019)在《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应用要求,提出了实施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并通过详细的无功优化计算和现场测试分析给出了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中各类治理设备具体配置要求,总结了系统示范应用的成效,易于开展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的推广。

朱孝文[9](2019)在《基于大数据自由熵与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运行状态受运行方式和负荷变化的影响较大,配电网在一定区域和时段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需要对电压和无功等指标进行协调控制。无功优化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分布式电源及新型随机负荷的接入与控制变量的增多,无功优化的难度日益增加。配电网中实时产生快速增长的高维度、强耦合、高随机性多源异构大数据,使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无功优化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依托ABB中国研究院项目“基于大数据随机矩阵和自由熵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和电压管理技术研究”(ABB20171128REU-CTR),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自由熵与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本方法摒弃了传统的基于模型和参数的配电网优化调度的思路,将大数据建模与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配电网无功优化领域,从数据驱动的角度来实现配电网的无功优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配电网运行现状,建立了基于OpenDSS的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IEEE37节点配电网模型,提出了基于OpenDSS传统无功优化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配电网无功优化大数据技术架构。基于配电网无功优化与场景匹配的关系,论证了从历史数据库中找出适用于待优化时刻的无功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适用于配电网无功优化的大数据技术架构,并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3)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场景聚类方法。在场景匹配时先进行聚类分析,再针对性地对同类场景进行匹配,能够加快匹配速度和提高精度。提出了适用于配电网历史大数据的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并对IEEE37节点配电网模型的历史场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具有不同特性的场景进行划分,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提出了基于大数据自由熵与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定义了能够反映配电网场景特征的自由熵指标,提出了配电网场景特征的提取方法,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自由熵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并定义了总体偏离度,量化了场景间的差异,给出了基于大数据自由熵与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具体过程。(5)配电网无功优化效果的验证与对比分析。建立了MATLAB/OpenDSS配电网联合仿真平台,对IEEE37节点配电网的无功优化进行了日仿真分析和半年仿真分析,并与传统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效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王煜晗[10](2019)在《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越界控制方法》文中指出当今社会发展与能源的消耗已然密不可分。化石能源的燃放已经引发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使经济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选。然而,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的与日俱增逐渐使得电力系统潮流分布发生改变,同时改变了电压分布,并且由于分布式电源出力随机性、间歇性以及波动性等特点,导致并网点电压波动,频繁出现电压越限等问题,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压方法未能对分布式电源厂站本身所具有的无功调节能力进行充分利用,仅仅依靠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以及离散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等手段进行调压。在实际生产中已经有分接头频繁调节、电容器频繁投切等问题存在,而在分布式电源接入后,该问题将更加凸显。因此,运行人员需完善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无功控制策略,以保证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鉴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初步理论分析了光伏接入对配电网节点电压分布的影响,并以某地区实际20kV配电网为例,仿真验证了分布式电源和无功调节对配电网电压特性的影响。首先对光伏接入后,配电网节点分布以及线路过电压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在PSD-BPA软件平台上建模,并进行了诸如光伏出力突增导致的过电压问题、光伏出力突增导致的潮流逆转问题等多种情景下的仿真算例;结合某地区20 kV配电网系统,仿真验证了光伏突增导致的潮流逆转问题和电压越界问题,并且分析了转供电对配电网线路电压变化的影响。(2)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压越界以及稳定性的综合指标。仿真分析了三组支路电压稳定指标适应性及其性能,并结合适应性较强的Lpqu指标(后文中提到的与线路模型无关的支路电压稳定指标),提出了一种考虑电压越界和电压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分别以简单支路系统以及实际的配电网系统仿真验证了该指标的正确性及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含光伏接入的综合考虑网损以及电压越界的时序递进无功优化方法。将计及电压越界以及稳定性的综合指标加入目标函数中,建立了单时间断面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优化过程中基于负荷变化趋势以及光伏电源出力特性进行分时段多目标优化,最后基于某地区实际20kV配电网,仿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二、10KV配电网的无功优化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KV配电网的无功优化补偿(论文提纲范文)

(1)中压配电网无功规划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配电网无功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1.2 配电网无功规划概述
        1.2.1 配电网无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2.2 无功规划与电压分布的相互作用
        1.2.3 配电网无功规划与有功损耗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配电网无功规划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配电网无功规划模型
        1.3.2 配电网无功规划算法
    1.4 本文的无功规划系统设计实现及结构安排
        1.4.1 中压配电网无功规划系统设计实现表现
        1.4.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相关基础技术
    2.1 配网潮流前推回推算法
        2.1.1 单支路潮流前推回推
        2.1.2 辐射网潮流算法
        2.1.3 PV节点处理
    2.2 粒子群算法
        2.2.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2.2.2 粒子群算法的数学描述
        2.2.3 常规的粒子群算法
        2.2.4 带收缩因子粒子群算法
        2.2.5 粒子群算法流程
    2.3 Keepalived技术
    2.4 Docker容器技术
    2.5 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概述
    3.2 配电网无功规划功能分析
        3.2.1 补偿费用的计算
        3.2.2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3.2.3 补偿点容量公式的推导
        3.2.4 确定补偿点位置的算法流程
        3.2.5 计算补偿容量的算法流程图
        3.2.6 考虑补偿点个数影响的算法算法流程
        3.2.7 配电网潮流算法实现参数设置
        3.2.8 配电网无功规划算法实现参数设置
    3.3 功能需求分析
        3.3.1 数据采集
        3.3.2 数据处理
        3.3.3 配电网管理
        3.3.4 告警信息管理
        3.3.5 无功规划控制管理
        3.3.6 告警处理记录
        3.3.7 系统管理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3.4.1 高可用性
        3.4.2 人性化
        3.4.3 部署维护高效
    3.5 业务流程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系统概要设计
        4.1.1 设计目标
        4.1.2 硬件架构
        4.1.3 软件架构
    4.2 系统模块设计
        4.2.1 系统基础管理
        4.2.2 站所管理
        4.2.3 馈线管理
        4.2.4 终端管理
        4.2.5 告警管理
        4.2.6 无功规划控制
        4.2.7 告警处理记录
    4.3 系统非功能性设计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概念结构设计
        4.4.2 物理结构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1.1 硬件环境
        5.1.2 软件环境
    5.2 前端部分
        5.2.1 总览
        5.2.2 列表
        5.2.3 详细
    5.3 后台部分
    5.5 小结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工具和方法
    6.3 测试和结论
        6.3.1 算例原始数据
        6.3.2 补偿前馈线和负荷指标
        6.3.3 低压补偿后馈线和负荷指标结果分析及对比
        6.3.4 系统功能测试
        6.3.5 非功能性测试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2)考虑光伏集群无功贡献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调节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配电网电多层级无功管控框架
    1.1 低压光伏集群管控方案
    1.2 多层级无功设备管控框架
2 光伏集群无功运行模式设计
    (1)零无功模式
    (2)定无功模式
    (3)无功递增/减模式
3 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资源协调优化建模
    3.1 多种无功设备联合运行电压无功协调优化策略
    3.2 配电网无功电压协调优化模型
        3.2.1 目标函数
        (1)配电网节点电压偏差最小
        (2)配电网全时段网损最小
        (3)综合目标函数
        3.2.2 光伏集群无功出力模型
        3.2.3 约束条件
        (1)配电网潮流平衡等式约束
        (2)控制变量约束
        (3)动作次数约束
        (4)配电网电压区间约束
        (5) DFIG风电机组无功出力约束
        (6)光伏逆变器无功出力约束
        (7)低压光伏集群运行约束
    3.3 模型求解策略
4 算例分析
5 结论

(3)风电并网对肥城矿区电网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矿区电网参数计算及风机建模
    2.1 矿区电网概况
    2.2 矿区电网输电线路参数计算
    2.3 矿区电网变压器模型参数计算
    2.4 风力发电机组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风电并网对矿区电网的安全性分析
    3.1 风机并网后安全性指标的选取
    3.2 综合安全性指标的建立
    3.3 算例分析
    3.4 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并网容量的优化
    3.5 最佳并网容量下矿区电网潮流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风电并网下矿区电网控制措施的研究
    4.1 矿区电网的无功优化及分析
    4.2 矿区电网的结构改善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能源互联网供给侧配电网无功优化和路由通信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能源互联网研究现状
    1.3 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1.4 能源路由器及通信策略研究现状
        1.4.1 能源路由器研究现状
        1.4.2 小型能源网络通信方式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分布式能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2.1 无功优化预备知识
        2.1.1 分布式能源配电网
        2.1.2 分布式能源
        2.1.3 无功补偿
    2.2 目标函数
    2.3 约束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能源配电网无功优化
    3.1 分布式能源配电网无功优化算法
        3.1.1 粒子群算法
        3.1.2 基于调节参数的改进PS0算法
        3.1.3 基于调节参数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在配电网无功优化中的步骤
    3.2 基于调节参数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在配电网无功优化中的算例分析
        3.2.1 IEEE-33节点粒子群模型
        3.2.2 仿真结果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小型能源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
    4.1 无线通信网络的特征
    4.2 无线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4.3 无线通信网络的能量消耗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网络特征的动态优化分簇的改进LEACH协议
    5.1 引言
    5.2 动态优化分簇的改进LEACH协议
    5.3 动态优化分簇的改进LEAGH协议的实现步骤
    5.4 动态优化分簇的改进LEACH协议的算例仿真
        5.4.1 LEACH、EEPBL、改进LEACH仿真对比
        5.4.2 多种网络状态下对比仿真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适应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压电网无功补偿配置研究分析
        1.2.2 中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研究现状
    1.3 无功补偿现状调研
        1.3.1 无功补偿配置情况
        1.3.2 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情况
        1.3.3 现状问题总结
    1.4 本文主要工作
    1.5 软件介绍
第二章 高电缆化率配电网无功规划建模
    2.1 无功优化规划数学模型
        2.1.1 变电站无功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
        2.1.2 10kV线路无功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
        2.1.3 线路电缆化对无功优化规划的影响
    2.2 仿真模型
        2.2.1 110kV电网典型模型概况
        2.2.2 10kV典型线路模型
    2.3 指标定义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线路电缆化建设下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
    3.1 架空网络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3.2 电缆网络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3.3 架空电缆混合网络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3.3.1 线路电缆化率为25%的110kV网架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3.3.2 线路电缆化率为50%的110kV网架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3.3.3 线路电缆化率为75%的110kV网架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3.3.4 电缆化率对无功补偿配置影响分析
    3.4 不同线路模型无功补偿配置计算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线路电缆化建设下中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
    4.1 架空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4.2 电缆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4.3 架空电缆混合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4.3.1 配电线路电缆化率为25%的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4.3.2 配电线路电缆化率为50%的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4.3.3 配电线路电缆化率为75%的线路无功补偿配置计算
        4.3.4 电缆化率对无功补偿配置影响分析
    4.4 不同线路模型无功补偿配置计算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实例分析
    5.1 110kV片区的工程算例
    5.2 10kV线路的工程算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融合D-PMU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主动配电网源-网特性分析研究
    2.1 主动配电网电源运行特性研究
        2.1.1 分布式电源特性
        2.1.2 储能装置特性
        2.1.3 柔性负荷特性
        2.1.4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特性
    2.2 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耦合特性研究
        2.2.1 有功无功功率对电压的影响
        2.2.2 有功无功功率对网损的影响
    2.3 简单系统仿真分析
        2.3.1 DG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2.3.2 DG接入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
    2.4 实际系统仿真分析
        2.4.1 有功无功功率对节点电压的影响分析
        2.4.2 有功无功功率对系统网损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主动配电网日前多目标有功无功协调优化
    3.1 原始优化模型
    3.2 模型转换
        3.2.1 二阶锥规划的问题描述
        3.2.2 线性二阶锥模型转换
    3.3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多目标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
        3.3.1 目标函数
        3.3.2 约束条件
    3.4 多目标函数处理
        3.4.1 组合权重计算方法
        3.4.2 分时段控制策略
        3.4.3 计及分布式电源出力影响的分时段控制策略
    3.5 算例分析
        3.5.1 算例设置
        3.5.2 协调优化结果分析
        3.5.3 协调优化与单无功优化对比分析
        3.5.4 算法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D-PMU的主动配电网实时优化控制策略
    4.1 基础知识预备
        4.1.1 D-PMU在主动配电网实时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4.1.2 D-PMU优化配置方法
        4.1.3 基于D-PMU的网络拓扑化简方法
        4.1.4 基于D-PMU的快速电压控制
    4.2 基于D-PMU的主动配电网多场景实时优化控制架构
        4.2.1 正常情况控制策略
        4.2.2 越限情况控制策略
        4.2.3 紧急情况控制策略
    4.3 基于D-PMU的主动配电网实时优化控制模型
        4.3.1 正常情况下日内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
        4.3.2 越限情况下快速电压控制模型
        4.3.3 紧急情况下故障恢复紧急控制模型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设置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配电网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及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及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变压器在配电网中的节能与优化
    2.1 配电变压器的发展史
        2.1.1 配电变压器铁芯发展
        2.1.2 配电变压器的绕组发展
        2.1.3 配电变压器的绝缘介质
    2.2 当前配电变压器的使用概况
    2.3 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分析
        2.3.1 空载损耗
        2.3.2 负载损耗
    2.4 配电变压器节能降损的途径
    2.5 几种节能变压器的分析与比较
        2.5.1 S9型节能变压器
        2.5.2 S11型节能变压器
        2.5.3 S13型节能变压器
        2.5.4 S14型节能变压器
        2.5.5 SH15型节能变压器
    2.6 S11型节能变压器的实际运用及节能效果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线路的节能与优化
    3.1 配电线路节能降损的重要性
    3.2 配电线路在节能降损方面的应用现状
    3.3 配电线路节能降损的途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网的无功优化
    4.1 无功补偿的原理
    4.2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原则
    4.3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方式及优缺点
        4.3.1 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
        4.3.2 低压集中补偿方式
        4.3.3 杆上无功补偿方式
        4.3.4 用户终端分散补偿方式
    4.4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注意事项
        4.4.1 补偿方式问题
        4.4.2 谐波问题
        4.4.3 无功倒送问题
        4.4.4 电压调节方式的补偿设备带来的问题
    4.5 配电网无功补偿装置
    4.6 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的模型
    4.7 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的算法
    4.8 配电网无功补偿点的确定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遗传算法在配电网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5.1 遗传算法的原理及方法
        5.1.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5.1.2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5.2 配电网潮流计算
        5.2.1 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5.2.2 前推回代算法步骤
    5.3 建立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模型
    5.4 某10kV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算例分析
        5.4.1 某城区10kV配电线路现状
        5.4.2 某城区10kV配电网潮流计算结果
        5.4.3 利用负荷节点电压稳定裕度确定无功补偿点
        5.4.4 基于遗传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应用要求
2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实施方案
3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备配置计算分析
    3.1线路概况及运行情况
    3.2 10 kV线路无功优化配置方案
        3.2.1绣园线仿真计算情况
        3.2.1.1夏大运行方式仿真分析
        3.2.1.2冬小运行方式仿真分析
        3.2.2仿真计算结论
    3.3 10 kV线路谐波治理方案
    3.4配变低压侧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案
4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应用成效分析
5结语

(9)基于大数据自由熵与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无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现状
        1.2.2 大数据技术研究现状
        1.2.3 熵理论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基于OpenDSS的配电网建模和传统无功优化
    2.1 OpenDSS简介
        2.1.1 OpenDSS建模方法
        2.1.2 OpenDSS交互功能
    2.2 线路和负荷模型
        2.2.1 线路模型
        2.2.2 负荷模型
    2.3 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模型
        2.3.1 光伏模型
        2.3.2 风机模型
        2.3.3 电动汽车模型
    2.4 含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的IEEE37节点配电网模型
    2.5 基于OpenDSS的传统无功优化方法
        2.5.1 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2.5.2 无功优化控制策略
        2.5.3 传统无功优化的步骤及效果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场景聚类
    3.1 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思路
        3.1.1 配电网无功优化与场景匹配的关系
        3.1.2 大数据研究方法
        3.1.3 配电网无功优化大数据技术架构
    3.2 数据的采集及预处理
    3.3 聚类算法的选择
        3.3.1 聚类分析原理
        3.3.2 数据距离的定义
        3.3.3 主要的聚类算法
        3.3.4 K-means算法
    3.4 K-means算法的改进
        3.4.1 手肘法的改进
        3.4.2 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的改进
    3.5 历史场景聚类效果分析
        3.5.1 确定聚类数目
        3.5.2 聚类效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大数据自由熵与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4.1 基于自由熵的配电网特征定义
        4.1.1 熵理论简介
        4.1.2 自由熵的定义
    4.2 基于自由熵的配电网特征提取
        4.2.1 第一大类特征的提取
        4.2.2 第二大类特征的提取
        4.2.3 第三大类特征的提取
        4.2.4 历史场景的特征提取
    4.3 基于大数据自由熵的场景匹配方法
        4.3.1 皮尔森相关系数
        4.3.2 总体偏离度的定义
    4.4 无功优化具体步骤
    4.5 本章小结
5 配电网无功优化效果的验证与对比分析
    5.1 配电网联合仿真平台
    5.2 日仿真分析
        5.2.1 聚类与匹配效果验证
        5.2.2 无功优化效果验证
    5.3 半年仿真分析
        5.3.1 聚类效果验证
        5.3.2 匹配效果验证
        5.3.3 无功优化效果验证
    5.4 粒子群算法效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越界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压稳定指标研究现状
        1.2.2 传统变电站无功优化控制策略
        1.2.3 含分布式电源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影响
    2.1 光伏接入引起的配电网节点电压变化基本原理
        2.1.1 节点电压分布改善
        2.1.2 过电压原理分析
    2.2 仿真分析
        2.2.1 目标网架拓扑结构
        2.2.2 光伏出力突增导致的节点电压越限问题
        2.2.3 光伏出力突增导致的潮流逆转问题
        2.2.4 正常供电与转供电工况对比分析
        2.2.5 分布式电源无功调节对配电网无功电压特性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考虑电压越界和稳定性的综合指标
    3.1 输电网支路电压稳定指标在配电网中的适应性分析
        3.1.1 支路在线电压稳定指标L_p、L_q
        3.1.2 线路模型无关指标L_(pqu)
        3.1.3 基于灵敏度有界特性的局部电压稳定指标D_(vij)
        3.1.4 L_(pqu)指标在配电网中适应性初步分析
    3.2 L_(pqu)指标的性能分析
        3.2.1 L_(pqu)指标在配电网中适应性的仿真分析
        3.2.2 L_(pqu)指标在配电网中适应性的理论分析
    3.3 考虑电压越界和稳定性的综合指标
        3.3.1 指标的构造
        3.3.2 简单系统仿真验证
        3.3.3 实际配电网系统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4.1 单时间断面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4.1.1 目标函数
        4.1.2 组合权重计算方法
        4.1.3 仿真验证
    4.2 时序递进的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4.2.1 时序递进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
        4.2.2 分时段控制策略
        4.2.3 光伏出力特性对控制方案的影响
        4.2.4 仿真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10KV配电网的无功优化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压配电网无功规划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 陶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考虑光伏集群无功贡献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调节方法[J]. 王文宾,靳伟,李洪涛,李会彬,石磊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0(20)
  • [3]风电并网对肥城矿区电网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的研究[D]. 吕震.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能源互联网供给侧配电网无功优化和路由通信策略的研究[D]. 王亚春.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4)
  • [5]适应城市线路电缆化建设的无功补偿配置方法研究[D]. 高怡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融合D-PMU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协调优化研究[D]. 罗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7]配电网节能技术研究[D]. 黄珊.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8]智能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研究及应用[J]. 孙健,袁晓冬,刘建坤,袁宇波,王朝明.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9(05)
  • [9]基于大数据自由熵与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无功优化[D]. 朱孝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含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越界控制方法[D]. 王煜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标签:;  ;  ;  ;  ;  

10KV配网无功优化补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