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血液参数变化的观察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血液参数变化的观察

一、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血液参数变化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牛思甜[1](2021)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描述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总体状况及各维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探讨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对癌因性疲乏变化的影响;2.分析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3.研究影响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变化的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患者初次入院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资料,在患者诱导化疗前(T0)、放疗前(T1)和放疗后(T2)收集患者的多维疲乏量表等资料。1.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描述患者在三个时间点的疲乏总分及各维度疲乏分数的变化趋势,以及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对疲乏变化的影响,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患者重度疲乏发生率的变化趋势;2.采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弹性、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关系;3.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探讨癌因性疲乏与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诱导化疗周期、是否放化疗、营养、心理弹性、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收集10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73例患者三个时间点资料均完整,27例仅两个时间点资料完整,患者全部接受了诱导化疗+调强放疗的方式,患者的放疗剂量在65.72~74.20Gy。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n=73)结果显示,患者三个时间点疲乏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分数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精神疲乏仅在T0、T2和T1、T2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女性的疲乏总分(F=9.760,P=0.003)、心理疲乏(F=12.482,P=0.001)、精神疲乏(F=8.128,P=0.006)平均值在三个时间点均高于男性;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的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疲乏总分(F=5.756,P=0.019)、心理疲乏(F=6.619,P=0.012)平均值均高于收入>5000元的患者。未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的心理疲乏平均值(F=4.322,P=0.041)高于接受了同步放化疗的患者。重度疲乏在T0、T1和T2的例数分别为7(9.59%)、10(13.70%)和29(39.73%),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和T0相比,仅T2的重度疲乏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OR=6.22,95%CI:2.74~14.11);和T2相比,T1重度疲乏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24,95%CI:0.11~0.53)。患者在放疗期间重度疲乏率也呈上升趋势;2.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弹性、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为:1)第一阶段:T0(n=89):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P<0.01)。T1(n=83):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与焦虑抑郁、营养呈正相关(P<0.01)。T2(n=73):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焦虑抑郁、营养呈正相关(P<0.01)、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2)第二阶段:T1(n=20):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手握力及身体成分各指标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T2(n=20):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去脂体重之间呈负相关(P<0.05);3.影响癌因性疲乏变化趋势的多因素分析(n=100):时间(放化疗的治疗进程)(P<0.001)、营养状况(P<0.001)、焦虑抑郁评分(P<0.001)对癌因性疲乏的变化有正向影响。结论1.随着放化疗的进行,鼻咽癌患者的疲乏总分、心理疲乏、躯体疲乏始终呈上升趋势;重度疲乏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2.在放化疗期间,营养差、伴有焦虑抑郁的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更严重;3.临床医护人员应对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进行动态评估,同时测量其营养和焦虑抑郁情况,早期识别易加重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加强对癌因性疲乏的症状管理,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王璐[2](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整合多维组学数据指导食管癌精准放疗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第一章外泌体lncRNAENST00000462352介导食管癌放疗抵抗及其联合组学数据构建放疗新型疗效预测模型第一节外泌体lncRNAENST00000462352在食管癌放疗抵抗能力传递中的作用及机制食管癌为发病第七、死亡第六的消化系统常见罹患癌种。放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策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肿瘤放疗抵抗生物学特性的存在,致使局部未控和区域复发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疗效和预后。因此,有效逆转放疗抗拒表型是当前食管癌临床实践中的一大挑战。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由200个以上核苷酸构成,无编码蛋白功能的RNA。LncRNA以其序列或结构多样性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在不同生物学层面调节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最新证据揭示了它在肿瘤放疗抵抗中的重要调控潜力,发现多种与食管癌放疗抵抗密切相关lncRNAs,如lncRNADNM3OS,FAM201A,POU5F1B,TUG1等,并对其诱导放疗抗拒潜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然而,更多新型lncRNAs分子尚待探讨,以进一步有效发掘诊疗预测标志物,透彻阐明食管癌放疗抵抗关键治疗靶点和信号通路机制。外泌体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介于30-200nm、来源于活细胞的微小囊泡。它携带并转运蛋白质、脂类、RNA及DNA等物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涉及诸多肿瘤进展过程。更值得关注的是,外泌体在诱发肿瘤放疗抵抗中也具有重要功能。越来越多证据支持,外泌体作为信号物质载体能够富集lncRNAs,在细胞间辐射耐受能力传递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然而,鲜有研究对外泌体来源lncRNAs在食管癌放疗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展开探讨。目的:首先,筛选并鉴定食管癌放疗抵抗相关外泌体lncRNAs;其次,论证候选lncRNA对食管癌放疗抵抗调控功能;此外,进一步证实外泌体来源候选lncRNA在食管癌辐射耐受能力传递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初步阐明候选lncRNA参与调控食管癌放疗抵抗潜在机制。总之,本研究旨在发掘有效预测食管癌放疗反应新型标志物,阐明逆转放疗抵抗的关键治疗靶点及潜在机制。方法:1.食管癌放疗抵抗相关外泌体lncRNAs筛选与验证:前瞻性收集食管癌患者放疗前血浆,以疗效结局为依据,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定义为放疗敏感,而病灶稳定(stable disease,SD)及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定义为放疗抵抗。随机各选取5例放疗抵抗及敏感患者血浆,外泌体经由超速离心法分离,而后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送检血浆外泌体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与放疗抵抗潜在相关lncRNAs,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候选lncRNA(ENST00000462352)在放疗疗效预测中价值。2.LncRNA ENST00000462352促进食管癌放疗抵抗性:构建放疗抵抗细胞KYSE-30R/150R,通过克隆形成实验、CCK-8活性实验、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对放疗抗性进行成功验证。构建过表达或干扰lncRNA ENST00000462352及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细胞KYSE-30/R、KYSE-150/R且感染效果经PCR充分验证。基于克隆形成实验、CCK-8活性实验、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在体外水平观察lncRNA ENST00000462352对肿瘤放疗抵抗影响。此外,使用干扰lncRNA ENST00000462352及阴性对照的稳转且抗性良好细胞KYSE-30R/150R,构建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给予肿瘤局部放疗后,记录生长体积及重量,从而在体内水平明确lncRNA ENST00000462352对肿瘤放疗抵抗作用。3.外泌体转移lncRNA ENST00000462352介导食管癌辐射耐受能力传递:通过FISH探针、RNA核质分离以及PCR确定胞内外lncRNA ENST0000462352存在情况。使用PKH67染料标记放疗抵抗细胞KYSE-30R/150R外泌体,将其与放疗敏感细胞KYSE-30/150共培养,观察受体细胞摄入外泌体情况,并用PCR测定胞质内lncRNAENST00000462352表达水平。分别将放疗抵抗或敏感细胞外泌体与放疗敏感细胞共培养,借助克隆形成实验、CCK-8活性实验、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观察不同干预下受体细胞辐射耐受能力,使用外泌体抑制剂GW4869对以上干预效果验证。构建放疗敏感细胞KYSE-30、KYSE-150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放疗抵抗或敏感细胞KYSE-30/30R、KYSE-150/150R外泌体干预。X线照射后,观察肿瘤生长体积及重量。4.LncRNAENST00000462352 通过 miR-424-5p 靶向调控 CyclinD1/E1-pRb-E2F1信号通路影响食管癌放疗抵抗性的初步机制:基于生物信息学算法预测lncRNA ENST00000462352可能与miRNA-424-5p结合,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确认。通过Targetscan等数据库以及既往文献报道,miRNA-424-5p靶向作用于下游蛋白CyclinD1/E1,并调控CyclinD1/E1-pRb-E2F1 信号通路。采用 PCR 及 western blot 对 lncRNA ENST00000462352、miRNA-424-5p、CyclinD1/E1、pRb、E2F1 之间关系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透射电镜、粒径分析及特征性蛋白CD63、CD81表达检测成功对分离的血浆外泌体进行鉴定。基于测序结果,选取其中前10位与放疗抵抗密切相关 lncRNAs,即:ENST00000462352、ENST00000469143、ENST00000470017、ENST00000480354、ENST00000531702、ENST00000606993、ENST00000602436、ENST00000609090、ENST00000624324、ENST00000624705 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lncRNAs,lncRNAENST00000462352在放疗抵抗及敏感者之间差异最显着,抵抗者血浆外泌体ENST0000046235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者(P=0.001)。此外,lncRNA ENST00000462352 预测放疗疗效 AUC 达到了 0.729(95%CI 0.618-0.840)。总之,lncRNAENST00000462352 与食管癌放疗抗拒密切相关,确定为后续研究对象。2.在过表达或干扰lncRNA ENST00000462352及阴性对照的稳转细胞KYSE-30/R及KYSE-150/R中,总结克隆形成实验、CCK-8活性实验、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结果表明:经X线照射后,相比于对照组,过表达lncRNA ENST00000462352组克隆形成能力增强,细胞活性提高,凋亡比例降低,以及S期细胞增多,而G0/G1期细胞减少(P<0.05),具有明显放疗抵抗表型;而干扰lncRNA ENST00000462352组,则显着减弱放疗抗性,观察到与上述相反结果。此外,动物实验揭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lncRNA ENST00000462352组明显减弱放疗抗性而提高放疗敏感性,致使肿瘤于放疗后增殖明显变慢,体积(P=0.009)及重量(P=0.004)显着降低。3.FISH探针及RNA核质分离实验明确了 lncRNA ENST00000462352主要高表达于胞质内。应用PCR测定细胞上清、上清外泌体以及去除外泌体上清lncRNA ENST00000462352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外泌体是胞外lncRNA ENST00000462352主要存在形式。另外,放疗抵抗细胞外泌体lncRNA ENST00000462352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放疗敏感细胞。4.放疗抵抗细胞KYSE-30R/150R外泌体经与放疗敏感细胞KYSE-30/150共培养后,可以有效被受体细胞摄入,并致使其胞质内lncRNAENST00000462352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5.分别将放疗抵抗及敏感细胞外泌体与放疗敏感细胞共培养,基于克隆形成实验、CCK-8活性实验、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发现:相较对照组,接受抵抗细胞外泌体的受体细胞放疗抗拒能力明显提高,表现为:接受放疗后,克隆形成能力提高,活性增强,凋亡比例减少,以及S期细胞比例增多,而G0/G1、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应用外泌体抑制剂GW4869阻滞放疗抵抗细胞外泌体后,则有效逆转了受体细胞放疗抗性,上述干预效果消失。动物实验结果表明:X线照射后,与放疗敏感细胞外泌体干预组相比,经放疗抵抗细胞外泌体处理组,有效提高了受体细胞放疗抗性,致使肿瘤增殖加快,体积(P=0.031)及重量(P=0.001)显着提高。6.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了 lncRNA ENST00000462352 与 miRNA-424-5p 之间相互作用。PCR及western blot结果一致表明:在KYSE-30/R细胞中,相较于对照,过表达lncRNA ENST00000462352会降低miRNA-424-5p表达水平,而升高 CyclinD1、CyclinE1、pRb、E2F1 表达水平。干扰 lncRNA ENST00000462352 会升高 miRNA-424-5p 表达水平,而降低 CyclinD1、CyclinE1、pRb、E2F1表达水平。此外,相较于未照射细胞,接受放疗的细胞miR-424-5p均会不同程度升高,而CyclinD1、CyclinE1、pRb、E2F1表达水平则不同程度降低。结论:首次阐明lncRNA ENST00000462352是食管癌放疗疗效新型预测标志物,并证实其在食管癌放疗抵抗中的作用;创新性揭示外泌体转移lncRNA ENST00000462352参与调控食管癌辐射耐受能力传递;初步探讨了 lncRNA ENST00000462352通过miR-424-5p靶向调控细胞周期信号通路CyclinD1/E1-pRb-E2F1,进而影响食管癌放疗抵抗的潜在分子机制。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靶向外泌体、lncRNAENST0000046232 及 CyclinD1/E1-pRb-E2F1 信号通路的治疗或与放疗联合可能能够有效克服食管癌放疗抵抗性。第二节外泌体lncRNAENST00000462352联合多维组学数据构建食管癌放疗新型疗效预测模型在第一节中,我们证实了外泌体lncRNA ENST00000462352在食管癌放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但客观来讲,其评估效能有限,更多兼具高灵敏度及特异度的新型标志物尚待发掘。肿瘤内在生物学特性,如增殖、坏死、出血和低氧等微观表型是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最新证据表明,影像组学分析技术能够将传统医学图像处理为一组高维、定量特征,从而客观、准确量化上述表型,有望成为预测肿瘤疗效的新型标志物。然而,关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组学评估食管癌放疗效果的研究极其有限,预测价值仍待考量。此外,食管癌发生、发展具有复杂性以及异质性,考虑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的多维信息之间密切联系、互为补充,将其整合应用或许能够极大提高对疗效评估效能,但仍需展开深入探索。目的:一方面,本研究拟证实CT影像组学在食管癌放疗效果预测中的价值;另一方面,基于前期研究,将与放疗疗效显着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外泌体lncRNA ENST00000462352及其他临床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创新性开发多维组学数据放疗效果评价模型,有效提高疗效预测效价,进而指导临床医生对异质性食管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前瞻性入组86例就诊于我院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前诊断性胸部强化CT上勾画食管原发肿瘤病灶作为感兴趣区域(region of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为了减少操作者偏倚,先后进行两次勾画,间隔时间为2个月。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ICC)比较两次获取特征稳定性,选择ICC>0.8特征用于后续研究。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挑选出与放疗反应潜在联系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以形成影像组学标签。应用AUC评估影像组学标签对放疗疗效预测效能。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方法预判候选因素与放疗疗效的潜在联系。基于选择出的与放疗效果密切相关参数构建logistic逻辑分类器,并应用AUC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结果:总共提取了 850个CT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得到7个与放疗疗效密切相关参数,即:originalshapeMaximum2DDiameterColumn、originalglrlmShortRunLowGrayLevelEmphasis、waveletLHHglcmImc1、waveletHLHgldmLargeDependenceHighGrayLevelEmphasis、waveletHLHgldmSmall DependenceLowGrayLevelEmphasis、waveletHLHfirstorderTotalEnergy、waveletLLLfirstorderSkewness。使用上述指标拟合开发了评价放疗效果的影像组学标签,AUC达到了 0.807(95%CI 0.710-0.904)。单因素logistic结果表明:影像组学标签、外泌体lncRNAENST00000462352、肿瘤分化程度、长度、TNM分期、血淋比、粒淋比和淋单比是放疗反应潜在预测标志物。多因素logistic结果发现:病灶长度(P=0.008,OR 0.129,95%CI 0.028-0.589)、外泌体 lncRNA ENST00000462352(P=0.047,OR 0.246,95%CI 0.061-0.981)及影像组学标签(P<0.001,OR 36.397,95%CI 4.935-268.428)是放疗疗效独立预测因子。综合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后,选取最优指标进行拟合,开发了 4种疗效预测logistic分类器,即:传统临床模型(肿瘤长度、TNM分期联合)、lncRNAENST00000462352模型(外泌体lncRNAENST00000462352、肿瘤长度、粒淋比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标签、肿瘤长度联合)以及多维组学数据模型(影像组学标签、肿瘤长度、外泌体 lncRNAENST00000462352 联合),AUC 分别为0.726(95%CI 0.617-0.836)、0.847(95%CI 0.758-0.937)、0.880(95%CI 0.804-0.956)、0.894(95%CI 0.827-0.960)。相比于其他3种模型,将不同层面肿瘤信息充分整合开发的新型多维组学数据logistic分类器疗效评估能力最强,最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开发并证实CT影像组学标签是预测放疗疗效强有力的新型影像标志物。首次创新性整合影像组学标签、外泌体lncRNAENST00000462352、肿瘤长度、TNM分期以及粒淋比构建了智能个体化预测放疗反应logistic分类器。这些模型是早期识别食管癌放疗反应的精准、便捷工具,为有效改善疗效欠佳的临床治疗瓶颈提供重要技术支持。第二章 应用机器学习开发多维信息Nomogram模型和风险分类系统预测食管癌放化疗生存无法予以手术的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首选的干预措施,但约一半患者出现局部肿瘤未控和复发,总体生存差强人意。尽早辨别复发或死亡高风险患者,对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或许能够获益。目前,TNM分期系统是评估肿瘤预后最常用方法。然而,仅仅依靠传统、单一的TNM分期策略评判预后存在片面性,也忽略了个体异质性,积极发掘新型多维预后标志物具有广阔研究前景。近年,影像组学在食管癌诊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为探寻预后标志物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但尚需对其转化应用价值充分论证。此外,考虑食管癌复杂生物学特质及异质性,有效集成多维信息,能够提高预后评估潜能。目的:本研究首先针对放疗期间动态变化CT影像组学特征在食管癌预后监测中的意义展开探讨,发掘高效预测生存的创新性影像标志物。其次,将与预后显着相关影像组学特征、临床病理参数及血液指标进行整合,构建多维信息集成Nomogram预后模型以及风险分类系统,旨在个体化、精准化预测生存以及有效区分不同预后风险人群,进而为改善生存提供针对性诊疗策略。方法:从两个医疗机构共计入组298例食管癌患者,分为训练组(n=168)和验证组(n=130)。以食管原发肿瘤病灶作为ROIs,从放疗定位及复位CT图像中提取了 850个影像组学特征,进一步评估了这组特征的动态变化。为了有效减少偏倚,在完成初始勾画后间隔2个月,随机选取30例患者再次勾画。基于两次勾画结果计算ICC,将ICC>0.8的稳健特征用于后续分析。使用LASSO算法,筛选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密切联系增量影像组学特征(delta radiomics feature,ΔRF),并用来构建OS、PFS相关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OS、PFS潜在高危因素。基于多因素结果,将影像组学标签、临床病理特征和血液参数有效整合用于开发多维信息OS及PFS Nomogram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通过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index,C 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使用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比较Nomogram模型及传统临床模型预后监测效能。通过递归分割分析(recursive partition analysis,RPA)算法开发风险分类系统。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观测系统区分不同预后风险患者潜力。结果:筛选出8个与OS密切相关△RF,7个与PFS紧密联系ΔRF,并用来构建OS、PFS相关影像组学标签。我们发现:在训练组中,OS较长者的影像组学标签明显高于较短者(为0.29±0.34vs-0.17±0.36,P<0.001)。类似的,较长PFS者的影像组学标签也显着高于较短者(0.28±0.35 vs-0.07±0.26,P<0.001),上述结果在验证组中进一步被证实。总之,研究结论揭示影像组学标签与OS、PFS具有潜在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分化程度、病变长度、TNM分期、治疗前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变化率、影像组学标签是OS、PFS(P<0.05)独立预测因子。应用机器学习整合上述因素构建了 OS及PFS Nomogram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该模型区分OS、PFS的C指数分别为0.951(95%CI0.922-0.981)、0.902(0.857-0.947),而在验证组中,C 指数分别为 0.917(95%CI 0.866-0.968)、0.922(0.873-0.972),证实了卓越辨识能力。校准曲线和DCA论证了Nomogram模型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NRI证明了 Nomogram模型在预测OS、PFS方面均优于传统临床模型(NRI>0)。此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出风险分类系统能够有效划分不同预后状况人群(P<0.001)。结论:基于放疗期间动态变化ΔRF开发的影像组学标签是OS、PFS新型定量影像标志物。应用机器学习首次将影像组学标签、临床病理特征及血液指标整合,构建了精准个体化OS、PFSNomogram模型以及高效区分不同预后亚组的风险分类系统,为临床医生合理制定诊疗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第三章 基于多模态组学数据构建智能Nomogram模型和风险分类系统预测食管癌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pneumonitis,RP)是胸部放疗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它不仅会有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大幅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害生命。既往研究揭示肺部剂量学参数和宿主特定临床因素是诱发RP高危因素,但仍存在争议,尚需开发新型标志物对其有效监测。目前,临床实践中对RP评估标准仍是定性且主观的,采用客观定量手段来识别RP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必要性。近年,影像组学的发展为量化评估RP带来了曙光。更重要的是,将不同维度多模态数据整合分析,是提高RP预测效能最有前景方法。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评估CT动态影像组学参数表征放疗诱发肺部损伤的能力,观察多维影像信息集成的组学标签是否为监测严重急性放射性肺炎(severe acute radiation pneumonitis,SARP)新型定量图像标志物。另外,整合与SARP潜在相关多模态数据,即影像组学标签、临床病理因素、血液指标和剂量参数构建Nomogram模型及风险分类系统。基于这些简便且易操作的智能化工具,旨在个体化预测SARP发生,精准区分不同风险人群,进而针对异质性患者制定最合适的干预措施和随诊策略。方法:从两个独立医疗机构招募了 400名食管癌患者,分为训练组(n=200)和验证组(n=200)。从放疗定位及复位CT图像中分别提取了 850个肺部影像组学特征,并观察放疗期间这组特征的相对改变。随机选择40例患者在初始勾画后间隔2个月再次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这40例患者前后两次影像组学数据集计算ICC,获取ICC>0.8的稳健特征,用于后续分析。使用LASSO算法筛选预测SARP最具潜力ΔRF,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基于多因素分析,将与SARP密切相关的多模态数据,即:影像组学标签、临床病理特征、血液指标和剂量参数联合,开发Nomogram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通过C指数,校准曲线和DCA分别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用于评估该模型预测效能和实用价值。应用RPA算法生成SARP风险分类系统。结果:筛选得到24个ΔRF与SARP显着相关,进而用以开发出影像组学标签。无论在训练组还是验证组中,SARP患者影像组学标签均明显高于未发生SARP患者(0.02±1.06 vs-2.10±1.06,P<0.001;-0.34±1.02 vs-2.17±1.23,P<0.001),充分揭示出影像组学标签辨识SARP的高效性能。多因素回归明确了,影像组学标签(OR 196.366;95%CI29.934-1288.165;P<0.001)、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core,SGA;OR 11.107;95%CI 1.928-63.998;P=0.007;OR 30.869;95%CI 4.087-233.139,P=0.001)、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score,PFS;OR6.921;95%CI 1.358-35.273;P=0.020)、肺部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OR 9.383;95%CI 2.176-40.463;P=0.003)和放疗期间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4 周变化率(the change ratio of 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 at4 weeks during RT,Δ4w SⅡ;OR 16.437;95%CI 2.551-105.901;P=0.003)是SARP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多因素结果,整合多模态数据开发了预测SARP智能Nomogram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该模型C指数分别为0.975(95%CI 0.953-0.996)和 0.921(95%CI 0.876-0.966),完美展现了 SARP 辨识能力,而校准曲线和DCA则证实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此外,风险分类系统在SARP不同亚群分层方面也具有卓越性能(P<0.001)。结论:首次证实CT影像组学标签是预测SARP新型非侵入性图像标志物。整合影像组学标签、临床病理特征、血液指标及剂量参数创新性构建多模态智能Nomogram模型及风险分类系统,旨在个体化、精准化预测SARP发生及有效区分不同风险等级人群,进而指导临床决策和提供咨询服务。

王熙[3](2021)在《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系症状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评价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脘部症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变化的情况。探究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系症状的优势,并进行安全性分析,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脘部症状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通过病案检索系统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204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100例,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组共计10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日一次,30分钟/次,14次为一周期。评价患者经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纳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RBC、HGB、凝血功能、D2、PLT、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test,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研究结果:1.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婚况、职业、癌种分布、TNM分期、既往抗肿瘤治疗情况、治疗前KPS评分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3.0%(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总评分无显着差异,治疗后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均较治疗前评分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比较中,对照组可显着改善恶心、呕吐、纳食情况,治疗组可显着改善胃痛、恶心、呕吐、纳食情况。3.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组间比较中,治疗组KP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中,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提高(P<0.05)。4.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无明显差异,提示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中,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CD3+CD8+存在显着差异(P<0.05)。5.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前,D2、PLT、PT、APTT、FIB在两组间均无显着差异。治疗后,两组在PLT方面具有显着差异(P<0.05),在其余各项中,均无显着差异。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治疗组PLT存在差异(P<0.05)。6.安全性分析:两组在WBC、RBC、HGB、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以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胃脘部症状。2.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3.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辅助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4.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可辅助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5.双侧足三里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罗何三[4](2020)在《基于治疗前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治疗前CT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放化疗疗效和局部无复发生存(Lo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LPFS)时间的可行性,构建可预测患者放化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和LPFS的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辅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行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资料,经过层层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其放疗前的定位CT文件。第一部分,我们纳入226例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160例和验证组66例,通过3D slicer软件勾画感兴趣肿瘤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用python工具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ASSO回归进行降维和特征选择,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通过多因素分析构建预测患者放化疗后CR的nomogram模型,并进行验证,评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用决策曲线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纳入221例患者,按7:3随机分为组训练组155例和验证组66例,用3D slicer勾画VOI,通过python工具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LASSO-Cox算法进行降维和特征选择,构建组学标签Rad-score,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LPFS的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采用校准曲线和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评估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第一部分中,有7个影像组学特征被筛选出来构成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可预测患者放化疗后CR状态,单因素分析显示Rad-score与患者放化疗后的CR状态存在显着相关,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12(95%CI:0.742-0.869)和0.744(95%CI:0.632-0.851)。多因素分析显示,Rad-score和临床分期是患者放化疗后CR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分别为0.035和0.023,以此构建nomogram模型,训练组AUC为0.844(95%CI:0.779-0.897),敏感性为 67.86%,特异性为 86.54%,验证组 AUC 为 0.807(95%CI:0.691-0.894),敏感性77.27%,特异性为77.27%,分类精度为64.77%。Delong检验表明,该模型优于临床分期标准,训练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0001和0.026。决策曲线表明风险阈值大于25%时,nomogram模型优于临床分期标准。第二部分中,筛选出17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该标签可将患者分为局部复发高风险和局部复发低风险的两组,其LPFS生存曲线显着分开,训练组P<0.001,验证组P=0.026。多因素分析发现,Rad-score、N分期和放疗后CR状态是食管鳞癌放化疗后LPFS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均小于0.05。Nomogram模型满足PH检验(P=0.21),训练组和验证组的 C-index 分别为 0.745(95%CI:0.700-0.790)和 0.723(95%CI:0.654-0.79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的LPFS与实际LPFS具有较高的吻合度。NRI分析表明该模型优于临床分期。结论我们基于放化疗前CT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患者放化疗后CR和LPFS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优于临床分期,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患者预后分层的参考依据,辅助临床医生为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魏学燕,李莹,胡德胜[5](2020)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PG-SGA、体格测量、血液学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价,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40例患者放化疗期间,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0.7%;95.0%的患者出现体重下降,39.3%的患者体重下降≥10%;前白蛋白在放疗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放疗结束后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54.3%;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逐步下降,放疗结束后仅38.9分。临床分期、治疗期间体重下降、前白蛋白、贫血、口腔黏膜炎、总体生活质量、经济困难是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临床分期、治疗期间体重下降、贫血、口腔黏膜炎、经济困难是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总体生活质量是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梁晓一[6](2020)在《认知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情绪与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情绪反应及功能锻炼依从行为等的变化,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营养状况、情绪反应及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1.选取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某三甲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每周1次,共5次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2.干预前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患病情况进行比较。使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等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并收集干预前后患者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和体重等;使用广泛焦虑自评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等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情绪变化进行综合评估;使用患者功能锻炼完成度自评得分对干预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行为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焦虑程度、抑郁水平与功能锻炼依从行为等。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研究过程中共有7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被纳入,干预组纳入38例,对照组纳入40例,研究期间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失访,失访率为2.6%。76例患者最终完成整个研究过程,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籍贯、支付方式、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等一般人口学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疗剂量、家族史、既往史、过敏史、吸烟史、饮酒史、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是否同期化疗等疾病相关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均有下降,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照组营养状况有明显下降,干预组患者的两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干预组的营养状况下降不明显。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营养指标及营养风险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体重下降率平均值均超过5%;NRS 2002评分显示有营养风险患者比例均有增加;PG-SGA定性评分C级(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均有增加,定量评分均有提高。3.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后GAD-7、PHQ-9值均有上升,干预组轻度焦虑、轻度抑郁及中度抑郁患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功能锻炼完成度自评得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经认知行为干预后,干预组自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2.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水平。3.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功能锻炼的依从性。4.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情况,认知行为干预可降低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赵科伟[7](2020)在《18F-FDG PET/CT联合GT灌注成像预测食管磷癌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18F-FDG PET/CT参数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及总生存期的研究研究目的探索治疗前PET相关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PET 原发灶长度(PET tumor length,PTL)对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扫描。在治疗结束后4周,根据RECIST标准1.1对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评价,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或(Partial response,PR)的患者认定为治疗有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或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被认定为治疗无效。OS是指从接受放化疗开始到因各种原因去世或随访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PFS定义为从接受放化疗开始至疾病进展或因各种原因去世之间的时间间隔。采用SPSS 22.0版进行统计分析,双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等在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s,AUC)比较不同参数预测近期疗效及OS的效能。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对预测OS有价值的预后指标。研究结果(1)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 SUVmax(p=0.001)、SUVmean(p<0.001)、MTV(p=0.002)、TLG(p=0.001)及 PTL(p=0.030)均显着高于Ⅱ期患者。(2)治疗前MTV、TLG、PTL可区分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的MTV(p=0.020)、TLG(p=p=0.027)、PTL(p=0.022)均显着低于无效组。而 SUVmax、SUVmean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各参数预测疗效的效能排序为 MTV>PTL>TLG,AUC 分别为 0.617(p=0.014)、0.615(p=0.018)、0.611(p=0.019),而 SUVmax(AUC=0.574;p=0.120)和 SUVmean(AUC=0.575;p=0.114)无预测疗效的能力。(3)预测OS方面,效能排序为MTV>TLG>PTL,AUC分别为0.678(p<0.001)、0.663(p=0.001)、0.659(p=0.001),而 SUVmax(AUC=0.528;p=0.575)和 SUVmean(AUC=0.525;p=0.616)无预后价值。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MTV组、低TLG组、低PTL相比高MTV组、高TLG组、高PTL有显着改善的OS(p值分别为0.002、0.043、0.001)。而SUVmax或SUVmean不同分组之间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2)、N分期(p=0.005)、近期疗效(p=0.023)、MTV(p<0.001)、TLG(p=0.002)、PTL(p=0.022)均为 OS 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N 分期(HR:3.030;95%CI:1.528-6.007;p=0.002)和 MTV(HR:1.028;95%CI:1.004-1.052;p=0.023)为 O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对食管鳞癌患者近期疗效预测方面,MTV、TLG、PTL均显示出预测效能,且以MTV的预测能力最强;在OS方面,MTV被证实为独立预测因素,也是预后的最佳参数。第二部分CT灌注参数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及总生存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增强峰值(Peak enhancement image,PE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对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及OS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42例接受了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CT灌注检查。疗效评价及随访同第一部分。采用SPSS 22.0版进行统计分析,双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灌注参数BF、BV、TTP、PEI在不同TNM分组之间或者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之间的差异。ROC曲线比较各参数预测近期疗效及OS的效能。Kaplan-Meier方法及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有价值的预后因素。研究结果(1)临床Ⅲ期较Ⅱ期患者有显着升高的基线BV值(p=0.020),BF、PEI、TTP在Ⅱ期、Ⅲ期患者间无显着差异(p>0.05)。T分期方面,T2-3与T4组之间BF、BV、TTP、PE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分期方面,转移淋巴结阳性组的BV值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p=0.028),余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有效组患者的BF值高于无效组(p=0.001),而TTP值显着小于无效组(p=0.012),PEI及BV值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BF、TTP 有预测近期疗效的价值,AUC 分别为 0.815(p=0.001)、0.702(p=0.031),预测效能 BF>TTP。而 BV(AUC=0.632;p=0.160)和 PEI(AUC=0.677;p=0.061)的预测价值较BF、TTP明显降低。(3)预测OS方面,效能排序为BF>PEI,AUC分别为0.731(p=0.007)、0.678(p=0.036)。而 BV(AUC=0.618;p=0.187)、TTP(AUC=0.580;p=0.377)基本无预测OS的价值。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BF组、高PEI、高BV组相比低BF组、低PEI组、低BV组,中位OS显着延长(p值分别为<0.001、0.002、0.00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38)、T分期(p=0.004)、放化疗疗效(p<0.001)、BF(p=0.001)、BV(p=0.003)及 PEI(p=0.002)均可预测OS。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3.232;95%CI:1.374-7.598;p=0.007)、T 分期(HR:3.377;95%CI:1.402-8.136;p=0.007)及 BF(HR:0.970;95%CI:0.943-0.997;p=0.032)为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灌注参数在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前分期、近期疗效评估、OS预测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对于分期,特别是N分期,BV的应用价值最大;而对于近期疗效及OS预测,BF是最佳的预测参数。第三部分 18F-FDG PET/CT联合CT灌注成像预测食管鳞癌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灌注参数与代谢参数之间有无相关性,评估各代谢-灌注表型,特别是高代谢-低灌注表型在预测食管鳞癌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方面的价值。研究方法前瞻性入组了 30例患者,入组标准为:1)均为经病理证实的鳞癌;2)既往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3)年龄18-75岁,体力状况评分0-2分;TNM分期Ⅱ-Ⅲ期;4)计划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排除标准:1)其他恶性肿瘤历史;2)对造影剂过敏。疗效评价及随访同第一部分。采用SPSS 22.0版进行统计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灌注参数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双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代谢参数、灌注参数在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差异。Kaplan-Meier方法及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有价值的预后因素。研究结果(1)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与灌注参数(BF、BV、TTP、PEI)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2)构建不同代谢-灌注表型分组,包括MTV-BF分组:Group Ⅰ(低MTV-高BF 表型)、Group Ⅱ(高 MTV-高 BF 及低 BF-低 MTV 表型)、Group Ⅲ(高MTV-低 BF 表型)。以及 SUVmax-BF 分组:Group A(低 SUVmax-高 BF 表型)、Group B(高 SUVmax-高 BF 及低 SUVmax-低 BF 表型)、Group C(高 SUVmax-低BF表型)。不同分组与疗效关系:Group Ⅰ的ORR为100%,Group Ⅱ的ORR为57.1%,Group Ⅲ的ORR仅为12.5%,ORR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02)。此外,Group A、Group B、Group C 的 ORR 值同样逐渐递减,分别为 87.5%、64.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代谢-灌注分组与生存的关系:Kaplan-Meier 曲线分析显示对于 OS,Group Ⅰ、GroupⅡ、Group Ⅲ患者的中位OS依次缩短,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Group Ⅰ、Group Ⅱ、Group Ⅲ患者的中位PFS也逐渐缩短,PFS曲线具有显着差异(p=0.002)。比较不同SUVmax-BF分组间OS与PFS曲线的差异,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从Group A到Group B再到Group C,患者的中位OS逐渐降低,总体有显着差异(p=0.001)。PFS 方面,Group A、Group B、Group C 的中位 PFS 同样依次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1)。单因素分析显示MTV-BF分组及SUVmax-BF分组均为OS(p<0.001及p=0.002)及PFS(p=0.001及p=0.017)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MTV-BF分组(HR:6.015;95%CI:2.007-18.024;p=0.001)、SUVmax-BF 分组(HR:2.666;95%CI:1.133-6.270;p=0.025)均为O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仅MTV-BF分组(HR:2.888;95%CI:1.172-7.116;p=0.021)为 PFS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灌注与代谢参数之间未发现显着的相关性,两者联合可以提供互补的功能信息;基于MTV-BF或者SUVmax-BF的代谢-灌注表型分组能很好的对患者预后、放化疗疗效进行分层。

魏思琪[8](2020)在《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1.开发适用于宫颈癌患者的症状评估量表。2.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信效度。3.调查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症状,并提取症状群,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症状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1.采用研究小组讨论、宫颈癌患者访谈及参考现有量表和已发表文献,建立“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条目池,然后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进行条目的筛选,通过对50名宫颈癌患者的预调查,进一步调整量表的语言表述。2.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初始版“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和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调查274名宫颈癌患者,采用内部一致性评估量表的信度,采用内容效度指数、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效度。然后,采用因子分析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各个领域的单维性;使用Stata 15.0分析“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前4个领域中各条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并绘制各条目的项目特征曲线、项目信息曲线和整个领域的测验信息曲线。3.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相关资料调查问卷和“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调查184名盆腔外照射第三周的宫颈癌患者,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从发生频率>20%的症状中提取症状群,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各症状群的稳定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4个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差别,探究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与放疗期间症状群的关系。研究结果1.量表开发。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访谈以及参考现有相关量表及已发表文献后,确定该量表应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心理精神症状、治疗相关症状等4个方面。编写量表的条目池共包括38个症状条目。每个条目均采取0-10分多级评分方式,0分表示该症状不存在,10分表示能想象的最严重程度。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删除I-CVI<0.78的18个症状,将阴道异常出血和阴道异常分泌物合并为一个症状条目。最终形成“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初始版,共包含19个生理、心理症状。2.量表测量学特性的评估结果。“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共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化疗相关症状和疼痛-疲乏5个领域,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23%。量表的I-CVI的范围是0.86-1.00,S-CVI/Ave为0.94。“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与MSAS-Ch中相同的13个条目及两个量表总分的聚合效度的相关系数范围是0.01-0.99,其中两个量表的疼痛、恶心、呕吐、精神紧张、压抑、焦虑和脱发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腹胀和腹泻不相关,疲乏、食欲不好、体重下降三个症状方面相关性不好,手脚麻木或刺痛和两个量表的总分属于中等程度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整体Cronbach’s系数为0.858,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和疼痛-疲乏三个领域的Cronbach’s系数分别为0.94、0.97和0.92,消化系统症状和化疗相关症状两个领域的Cronbach’s系数为0.68和0.67。应用项目反应理论评估量表质量。经主成分分析法运算后,4个领域的第一特征根与第二特征根的比值均大于3,满足单维性假设。心理相关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消化道系统症状和化疗相关症状四个领域中各条目的区分度分别为0.61-0.71、0.68-0.72、0.72-1.48和0.68-3.25。17个条目中除条目2、3、19外,其他条目的反应阈值(难度)均明显超过-33的理论范围。各条目的IIC中,只有条目2的信息量>3,其他条目的信息量均不超过0.5。3.量表初步应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频率最高的症状是腹泻(88%)、疲乏(82.1%)、大便带血(56.0%)、腹胀或身体肿胀(54.3%)、肛周疼痛或出血(53.3%)等。最严重的症状是疲乏(3.33±2.19)、腹泻(3.20±2.06)、肛周疼痛或出血(1.97±2.80)、腹胀或身体肿胀(1.96±2.22)、大便带血(1.80±1.95)和疼痛(1.80±2.48)。14个发生频率>20%的症状,共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为心理相关症状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消化道-疼痛症状群以及消化道-疲乏症状群。4个症状群的累积贡献率为78.87%。各个症状群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6,0.94,0.75和0.67。不同工作状态的患者在心理相关症状群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放疗前是否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结论1.初始版“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条目包含宫颈癌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常见的生理及心理症状症状,覆盖面较广。语言表述清晰易懂。2.“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患者治疗相关的症状。该量表心理相关症状领域、泌尿生殖系统症状领域、化疗相关症状领域和消化系统症状领域的条目区分度较好,但是难度过大。3.腹泻和疲乏是宫颈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最常出现且最严重的症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相对稳定的症状群,分别是心理相关症状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消化-疼痛症状群和消化-疲乏症状群。治疗前仍在工作的患者的心理相关症状群的得分低于不工作的患者,而放疗前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群得分更高。

王乾沙[9](2020)在《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对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现况并进行总结分析,以调研结果为依据,制定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的综合干预方案,探究该方案对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鼻咽癌患者整体康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对2019年4月—7月在江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科住院的163例鼻咽癌患者实施问卷调查,了解其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现状并进行总结分析。第二阶段:干预研究。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对2019年8月—12月在江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科四个病区住院的鼻咽癌患者进行疲乏和负性情绪的筛查和评估,将筛查出存在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该院放疗科4个病区中的3个病区为干预组即多模态运动组、音乐成像组和联合组,另一病区为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三个组的患者均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多模态运动组实施多模态运动训练;音乐成像组实施音乐成像训练;联合组实施多模态运动结合音乐成像的综合训练。干预5周后,比较四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激惹、抑郁和焦虑的得分情况。结果:调查研究结果:1.本研究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为93.9%,其疲乏总分为(30.19±6.35)分,各维度得分:身体疲乏为(14.42±3.40)分、情感疲乏为(9.17±2.89)分、认知疲乏为(6.60±2.33)分。2.本研究鼻咽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87.1%和87.7%,外向激惹和内向激惹的发生率分别为57.7%和81.6%,其负性情绪总体得分为(24.77±5.49)分,焦虑为(8.00±2.15)分,抑郁为(6.21±2.33)分,内向激惹为(5.42±1.92)分,外向激惹为(5.14±1.93)分。干预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干预前,四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四组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组内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分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多模态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音乐成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2);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说明三种干预措施均可有效改善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3.干预后组间比较:四组患者干预后的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及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与多模态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30);对照组与音乐成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43);对照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模态运动组与音乐成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1.000);多模态运动组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27);音乐成像组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18),说明三种干预措施对改善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均有效果,但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比单一干预方式对缓解患者疲乏程度和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更显着。结论:1.同步放化疗期间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水平较高。2.多模态运动、音乐成像及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三种干预措施均可缓解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的癌因性疲乏及改善其负性情绪,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而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对改善疲乏和负性情绪的效果均优于单用一种干预方法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吕俊[10](2020)在《高级别胶质瘤(HGG)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51.4%,高级别胶质瘤(HGG)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50%,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替莫唑胺(TMZ)已成为高级别胶质瘤(HGG)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联合放射治疗(RT)6周,然后辅助TMZ化学治疗6个周期是国内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重要治疗方案。骨髓抑制(Myelosuppression)又称为血液学毒性(Hematology toxicity)是指放化疗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的下降,是替莫唑胺(TMZ)治疗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同步放化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会使放化疗的血液学毒性作用相互叠加,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严重骨髓抑制会显着影响患者治疗过程,使放化疗延迟,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评估胶质瘤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风险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4月-2019年2月住院行手术并行术后替莫唑胺(TMZ)同步放化疗及6个周期辅助化疗的高级别胶质患者84例。按照WHO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及Ⅰ度骨髓抑制组,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组。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化疗药物剂量、手术切除程度、治疗期间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使用、辅助用药情况等因素对骨髓抑制的影响。单因素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替莫唑胺放化疗期间2级以上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治疗期间出现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共计29人占比34.5%,其中同步放化疗期间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为15.5%,辅助化疗期间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3.8%。Ⅲ度骨髓抑制共计4例全部发生在辅助化疗期间,发生率为4.8%。Ⅳ骨髓抑制1例发生在辅助化疗期间,发生率为1.2%。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在辅助化疗第1周期。2.性别、BSA、放化疗前白细胞减少、治疗期间低蛋白血症、放化疗期间激素使用组件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纪是否大于60、吸烟史、心血管疾病病史、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级、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颅内染、术后距离放疗时间、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异常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OR:0.429)、治疗前白细胞减低(OR:0.429)、治疗期间使用激素(OR:3.165)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治疗前白细胞减低是其独立性危险因素,治疗期间使用激素是其保护性因素。治疗期间低蛋白血症、患者的体表面积(BSA)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血液参数变化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血液参数变化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理论框架
        2.1 操作性定义
        2.2 研究理论框架
        2.3 研究假设
    3 研究技术路线
    4 质量控制
    5 科研伦理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剔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4 样本量的估算
    5 治疗方案
    6 研究工具
    7 统计分析方法
    8 自变量赋值情况
结果
    1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学和疾病特征的影响
        1.1 患者的一般特征
        1.2 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状况及变化趋势
        1.3 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对疲乏变化的影响
    2 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1 诱导化疗前(T0)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2 放疗前(T1)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放疗后(T2)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4 放疗前(T1)患者癌因性疲乏与手握力、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5 放疗后(T2)患者癌因性疲乏与手握力、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 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患者的一般特征
        3.2 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学和疾病特征的影响
        1.1 样本量的统计功效及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2 癌因性疲乏总分呈上升趋势
        1.3 各维度癌因性疲乏均呈上升趋势
        1.4 重度疲乏率呈上升趋势
        1.5 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对癌因性疲乏变化的影响
    2 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心理、生活质量、手握力和身体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1 癌因性疲乏与营养和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呈负相关
        2.2 癌因性疲乏与手握力无相关性,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
    3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影响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基于机器学习整合多维组学数据指导食管癌精准放疗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外泌体lncRNA ENST00000462352介导食管癌放疗抵抗及其联合组学数据构建放疗新型疗效预测模型
    第一节 外泌体lncRNA ENST00000462352在食管癌放疗抵抗能力传递中的作用及机制
        前言
        第一目 食管癌放疗抵抗相关外泌体lncRNAs筛选与验证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二目 LncRNA ENST00000462352促进食管癌放疗抵抗性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三目 外泌体转移lncRNA ENST00000462352介导食管癌辐射耐受能力传递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第四目 LncRNA ENST00000462352通过miR-424-5p靶向调控CyclinD1/E1-pRb-E2F1信号通路影响食管癌放疗抵抗性的初步机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外泌体lncRNA ENST00000462352联合多维组学数据构建食管癌放疗新型疗效预测模型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应用机器学习开发多维信息Nomogram模型和风险分类系统预测食管癌放化疗生存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多模态组学数据构建智能Nomogram模型和风险分类系统预测食管癌放射性肺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3)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系症状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疗效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标准
    5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可比性
    2 主要疗效指标
    3 次要观察指标
    4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临床疗效分析
    2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
    3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对免疫功能影响情况分析
    4 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安全性分析
    5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2 KPS评分
综述 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症状中西医治疗进展
    1 癌性厌食
        1.1 西医治疗
        1.2 中医治疗
    2 恶心呕吐
        2.1 西医治疗
        2.2 中医治疗
    3 癌性腹胀
        3.1 中医内治法
        3.2 中医外治法
    4 呃逆
        4.1 西医治疗
        4.2 中医治疗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治疗前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患者临床资料采集
        1.4 定位CT图像的采集
        1.5 治疗方法
        1.6 疗效评估和随访
        1.7 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析
        1.8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患者临床特征与临床CR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3 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和筛选
        2.4 影像组学标签构建与验证
        2.5 影像组学标签预测患者放化疗后CR状态的效能
        2.6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标签Nomogram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7 Nomogram模型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患者的预后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临床资料采集
        1.4 定位CT图像的采集
        1.5 治疗方法
        1.6 疗效评估和随访
        1.7 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析
        1.8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患者临床特征与放化疗后LPFS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和筛选
        2.4 影像组学标签构建与验证
        2.5 影响食管鳞癌患者LPFS的多因素分析
        2.6 基于影像组学特征nomogram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2.7 基于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与传统TNM分期预测的比较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影像组学在食管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Python软件中pyradiomics工具包中包含的影像组学特征
中英文缩写索引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体格测量
        1.3.2 血液学检查
        1.3.3 营养评估
        1.3.4 不良反应
        1.3.5 生活质量
        1.3.6 观察和评估时间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体重和BMI
    2.3 血液学指标
    2.4 营养状况评估
    2.5 不良反应
    2.6 生活质量
    2.7 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6)认知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情绪与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头颈部肿瘤流行病学现状
    1.2 营养状况评估研究现状
    1.3 肿瘤患者营养的研究现状
    1.4 HNC患者的情绪反应
    1.5 HNC患者放疗中的依从行为
    1.6 认知行为干预
    1.7 研究目的
    1.8 研究意义
    1.9 理论框架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量计算
    2.4 抽样及分组方法
    2.5 研究工具
    2.6 评价指标
    2.7 干预方案具体实施过程
    2.8 数据管理与分析
    2.9 质量控制
    2.10 伦理原则
    2.11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基线资料均衡性
    3.2 干预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HNC患者放疗期间认知行为干预的可行性
    4.2 认知行为干预对HNC放疗患者情绪反应的影响
    4.3 认知行为干预对HNC放疗患者依从行为的影响
    4.4 认知行为干预对HNC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1 常见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件2 知情同意书
附件3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件4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
附件5 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
附件6 广泛焦虑自评量表GAD-7
附件7 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
附件8 营养教育处方
综述 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7)18F-FDG PET/CT联合GT灌注成像预测食管磷癌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18)F-FDG PET/CT参数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及总生存期的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CT灌注参数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及总生存期的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18)F-FDG PET/CT联合CT灌注预测食管鳞癌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成果
        1. 研究背景
        2. 宫颈癌症状评估量表的现状
        2.1 治疗相关毒性反应评估量表
        2.1.1 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
        2.1.2 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3.0
        2.1.3 正常组织迟发不良反应判定系统
        2.2 症状评估量表
        2.2.1 记忆症状评估量表
        2.2.2 埃德蒙顿症状评估系统
        2.2.3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2.3 生活质量量表
        2.3.1 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
        2.3.2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宫颈癌特异性模块
        2.3.3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宫颈癌量表
        3. 测量学理论概述
        3.1 经典测量理论
        3.2 现代测量理论
    研究目的、方法
        4.1 研究目的
        4.2 理论框架
        4.3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宫颈癌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
    1.1 研究设计
    1.2 理论框架
    1.3 研究对象
        1.3.1 研究对象
        1.3.2 纳入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组建量表研究小组
        1.4.2 建立条目池
        1.4.3 确定咨询专家
        1.4.4 条目的筛选、删减和修改
        1.4.5 预调查
    1.5 质量控制
        1.5.1 建立条目池
        1.5.2 资料收集阶段
        1.5.3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1.6 结果
        1.6.1 条目池建立
        1.6.2 条目初步筛选
        1.6.3 预调查结果
    1.7 讨论
    1.8 小结
第二部分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测评
    2.1 研究设计
    2.2 经典测量理论
        2.2.1 基本思想
        2.2.2 CTT的三个假设
        2.2.3 相关概念
        2.2.4 CTT的优势与局限性
    2.3 项目反应理论
        2.3.1 概述
        2.3.2 基本原理
        2.3.3 相关概念
        2.3.4 IRT的理论假设
        2.3.5 常用模型
        2.3.6 参数估计
        2.3.7 IRT的优势与不足
    2.4 研究对象
        2.4.1 研究对象
        2.4.2 纳入排除标准
        2.4.3 样本量计算
    2.5 研究工具
        2.5.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2.5.2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
        2.5.3 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
    2.6 测量学特性考评
        2.6.1 统计统计
        2.6.2 测量学特性考评
    2.7 质量控制
    2.8 结果
        2.8.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8.2 量表的可行性
        2.8.3 信度测评
        2.8.4 效度测评
        2.8.5 单维性测评
        2.8.6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IRT分析
    2.9 讨论
        2.9.1 量表的接受度和可行性
        2.9.2 信度测评
        2.9.3 效度测评
        2.9.4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项目参数
        2.9.5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项目特征曲线和信息曲线
    2.10 小结
第三章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初步应用
    3.1 理论依据
        3.1.1 症状管理
        3.1.2 症状群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
        3.2.2 纳入标准
        3.2.3 排除标准
        3.2.4 样本量计算
    3.3 研究工具
        3.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3.2 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
    3.4 资料收集方法
    3.5 统计学方法
        3.5.1 统计描述
        3.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3.5.3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6 质量控制
        3.6.1 资料收集阶段
        3.6.2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3.7 结果
        3.7.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7.2 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3.7.3 症状群
        3.7.4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8 讨论
        3.8.1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的发生情况
        3.8.2 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的症状群
        3.8.3 症状群在不同组别患者中的比较
    3.9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宫颈癌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对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运动疗法治疗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音乐疗法治疗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运动结合音乐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鼻咽癌
        1.4.2 癌因性疲乏
        1.4.3 负性情绪
        1.4.4 多模态运动
        1.4.5 音乐成像
第2章 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现状调查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样本量的确定
        2.2.3 研究工具
        2.2.4 资料收集
        2.2.5 质量控制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2.3.2 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3.3 鼻咽癌患者的激惹、抑郁和焦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4 讨论
        2.4.1 鼻咽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2.4.2 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较高
        2.4.3 鼻咽癌患者的负性情绪现状值得重视
        2.4.4 小结
第3章 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对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类型
        3.2.2 样本量的确定
        3.2.3 分组方法
        3.2.4 研究工具
        3.2.5 干预过程
        3.2.6 资料收集
        3.2.7 质量控制
        3.2.8 伦理原则
        3.2.9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3.2 干预前各指标组间比较
        3.3.3 干预前后各指标组内比较
        3.3.4 干预后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
    3.4 讨论
        3.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3.4.2 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比单一措施更有利于缓解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疲乏症状
        3.4.3 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改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疗效优于单一干预措施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性
    4.3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高级别胶质瘤(HGG)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1.3 分组骨髓抑制的评估
    1.1.4 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实施方法
    1.1.5 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期间临床观察指标
    1.1.6 患者一般情况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
    1.2.2 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类型
    1.2.3 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年龄段分布情况
    1.2.4 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的时间分布
    1.2.5 治疗期间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患者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
    1.2.6 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2.7 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多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及出现特点
    1.3.2 年龄对骨髓抑制影响
    1.3.3 性别对骨髓抑制影响
    1.3.5 同步放化疗前白细胞计数对骨髓抑制影响
    1.3.6 体表面积(BSA)、白蛋白与骨髓抑制关系
    1.3.7 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使用和骨髓抑制的相关性
    1.3.8 抗癫痫药物和骨髓抑制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临床因素对高级别胶质瘤(HGG)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影响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血液参数变化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D]. 牛思甜.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2]基于机器学习整合多维组学数据指导食管癌精准放疗的应用基础研究[D]. 王璐. 山东大学, 2021(10)
  • [3]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系症状临床疗效观察[D]. 王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治疗前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D]. 罗何三.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5]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魏学燕,李莹,胡德胜. 肿瘤防治研究, 2020(07)
  • [6]认知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营养、情绪与行为的影响研究[D]. 梁晓一. 暨南大学, 2020(07)
  • [7]18F-FDG PET/CT联合GT灌注成像预测食管磷癌近期疗效及预后的研究[D]. 赵科伟. 山东大学, 2020(02)
  • [8]宫颈癌患者治疗期症状评估量表的开发及初步应用[D]. 魏思琪.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对同步放化疗鼻咽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D]. 王乾沙. 南昌大学, 2020(08)
  • [10]高级别胶质瘤(HGG)放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分析[D]. 吕俊.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标签:;  ;  ;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血液参数变化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