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就业、减税、激励就业

比例就业、减税、激励就业

一、按比例腾岗安置减税收鼓励聘用(论文文献综述)

钟宜[1](2009)在《论西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文中提出国际国内经验表明,政府在农民市民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应研究和遵从农民市民化规律,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探寻符合实际的农民市民化道路及其模式,尤其要注意对我国落后地区农民市民化道路特点的研究和把握。西部地区农民市民化包括农民的就地市民化、农民的异地市民化和城郊型农民市民化三种类型,应建立相应的地方政府责任体系和履责机制。

孙守相[2](2007)在《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在城乡结合部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作为一个整体难以融入城市文明,难以享受到城市扩张带来的利益。他们的许多权益由于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缺陷,而受到侵犯、损害和流失。失地农民成为所有农民中的最弱势群体,保护好失地农民的权益对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地方政府,存在着与失地农民争利,损害失地农民权益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有着承担保护失地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职责。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的实际情况和做法为实例,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结合部由于其位置的原因在城市化进程中,成为最易产生大规模失地农民的地域。政府为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的政绩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后果。征地过程中各级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农民公平参与的权益以及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受到侵害。土地补偿费虽然符合当前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但是由于没有体现土地随着社会发展其自身价值的变化过程以及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农民在失地过程中的土地财产收益权也受到一定侵害。而且有些地方的征地补偿款在分配中还存在一定的不透明和挪用、截留现象,农民的财产分配权益受到侵害。由于政府对失地农民在非农就业方面的帮助、扶持力度不够,加上在建立相应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缺乏,农民的生活保障权益和长远发展权益也深受影响。失地农民上述各项权益的流失已引起其一定程度的认知,造成征地过程中的一些冲突,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接着本文从失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现状及其权益流失的具体内容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深层原因。即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二者存在的缺陷是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总根源;而现有对失地农民权益补偿制度,包括经济补偿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存在缺陷,使失地农民在其权益受损时却又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补偿;除此之外,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机制中却又存在着政府角色错位、农民利益代表机制缺位以及农民利益团体缺失等问题,使失地农民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寻求有效的保护。因此,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成为必然。要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必须对现有致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各项制度的缺陷进行完善。首先,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完善。一是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通过立法限制政府行为,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并在集体所有者和农民土地使用者间合理分配各项权能;二是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其核心是导入市场机制进行征地、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等。其次,对现有失地农民的权益补偿机制进行完善,应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再次,对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机制进行完善,政府应当正确定位,设立农民利益团体以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

于学江[3](2005)在《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农民是中国人口的主体。农民就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中国整体就业的状况,而农民就业缺乏保障直接影响了农民就业的水平。按照国际惯例,在工业化进程开始后农民进入非农领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农民也基本上转变成为产业工人,其就业保障已经纳入国家整体保障体系之内。但是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在于工业化开始后以及到目前仍在进行之中(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是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并存的一个时期),没有使众多的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土地上积聚了大量的农民。实行家庭承包制(1998年)后大量的农民失业显性化,就需要到非农领域就业,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实行多年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不仅没有自由就业的权利,而且更享受不到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一系列的就业保障(如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失业保险等)。与此同时,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等多种因素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仅如此,农民土地上的就业安全系数在逐年下降,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主要原因有农民没有所承包土地的所有权,导致农民所承包的土地被随意征用,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失地农民,而单个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这就加剧了农民就业的风险。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对农民就业保障进行系统地研究,以对农民就业进行全方位的保障,最终促使全国统一的就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 全文分三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是农民就业保障体系概论,主要内容有: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中国农民就业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这是全文的起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探讨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内容。其内容主要有就业权利保障、教育培训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权益保障等五个面;第三部分,对建立健全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展望,即结束语,是文章的结尾。 第一章 导论 本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分别对国内外关于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说明了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 本章对国外有关就业保障的理论进行剖析,提出了尽管国外的就业保障理论体系是不科学的,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就业保障理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就业保障理论的一些论述中个别观点与目前的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整个就业保障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仍然是建立健全当代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赵富强[4](2004)在《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认为,市场经济的拓展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基础,而构筑市场经济的货币与城市是引起变化的发动机和显示器。城市具有集聚和扩散经济优势,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各种经济管理机构健全、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从而使城市成为带动区域经济活动的枢纽。因此,城市在区域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地位与作用大大降低,使城市从国家的影子中阔步迈向世界竞争的舞台,直接参与全球经济,城市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提高;全球化也使对于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更容易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影响和检验城市质量;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问题和城市病大量存在,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21世纪将是城市竞争的世纪,这对城市政府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手段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城市经营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城市经营理念的提出的确为城市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也暴露出城市发展的战略趋同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为城市的发展埋下了祸根。就是在理论上也存在一定误区,城市土地经营说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从而带来投机和经济泡沫;城市经营资金导向观重视资金筹集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城市环境和资源对于城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城市经营功能导向观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城市经营实质,但在缺乏资金支持和后续发展支撑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功能导向与我国发展的实际也是有所违背的。本课题研究正是基于以上形势的认识,主要以城市经济学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研究城市经营,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对城市经营的相关理论研究简要回顾与评述,从而拟订全文分析框架,确定研究的目标与内容,阐明研究思路与方法,最后指出本课题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第二章是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经营,该部分主要阐释城市竞争力的内涵、特征与要素,比较分析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构建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经营的耦合模型,分析城市竞争力的实现机制。 第三章是城市经营的基本假定,该部分阐述了城市经营理念形成与发展、城市政府角色演变以及城市经营发展概况,进而阐释了城市经营内涵,比较了不同城市经营观点,界定了城市经营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观,明确了城市经营的基本范畴、环境条件和基本目标。 第四章是城市经营的战略模式选择,该部分阐释了城市经营的战略内涵,分析了城市经营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环境,指出了城市经营的战略误区及其原因,提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出了基于战略趋同的点优势与群优势战略模式,基于城市竞争的成本领先、差异化以及集中化战略模式,基于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的战略模式。 第五章是城市经营的主体塑造,该部分指出了城市经营的政府职能定位,分析了城市政府缺陷,引入了城市治理理论,比较了城市治理模式,提出了我国特色的城市治理—城市经营模式,并且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塑造的八大转变。 第六章是城市经营的产业调整,该部分阐明了城市功能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城市产业的现状困境,提出了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最后,提出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延伸、产业更新、优势再造以及复合发展模式。 第七章是土地资产的经营,该部分阐释了城市土地的含义、特性以及作用,分析了城市土地的价格和供求均衡,指出了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缺陷、误区和障碍。最后,指出了我国城市土地经营的路径依赖—市场体系构建和土地经营模式选择,并且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城市土地经营的建议。 第八章是城市基础设施经营,该部分阐释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体制缺陷以及投资运营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主体构建方面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企业构建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组,经营方面的国有公营、国有私营以及私有私营模式,投资运作方面的引入民间资本的存量资产置换模式和项目融资及公私股份合作的增量投资模式。 第九章是城市经营要素培育与环境营造,该部分一方面阐述了城市要素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了城市经营的要素现状,提出了城市经营要素培育的措施与模式。另一方面,阐述了城市环境与城市经营的关系,提出了城市环境的营造策略和模式—大连环境经济模式、深圳环境跨越模式以及杭州环境借势模式。最后,以曲阜、深圳和杭州为代表分析了城市文化经营方法。 第十章是城市经营的绩效评价,该部分指出了城市经营绩效评价的意义和原则,比较和评述了城市经营绩效评价的模型,构建了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绩效评价模型,设计了城市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评述与应用。 第十一章是全文的总结与展望,该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最后,对本研究相关方面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信通过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战略选择、主体塑造、产业调整、资产经营、要素培育和环境营造等,城市竞争力必将

武汉大学课题组[5](1997)在《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建议——武汉市职工失业、下岗与再就业工程调研报告(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建议——武汉市职工失业、下岗与再就业工程调研报告(下)□武汉大学课题组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与效果武汉市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在全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开始实施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1.采取多...

二、按比例腾岗安置减税收鼓励聘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比例腾岗安置减税收鼓励聘用(论文提纲范文)

(1)论西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民市民化理论与国际经验
二、西部农民市民化道路与地方政府责任研究
    1.农民就地市民化中的地方政府责任
    2.农民异地市民化中的地方政府责任
    3.城郊型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
三、西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履责机制

(2)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界定
    1.4 本文数据材料和研究方法的说明
2 济宁市征地和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分析
    2.1 研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2 济宁市近几年来征地及农民失地基本情况
    2.3 济宁市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措施
3 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
    3.1 失地农民土地财产收益权的流失
    3.2 失地农民土地经营自主权的流失
    3.3 失地农民土地财产分配权的流失
    3.4 失地农民就业权的流失
    3.5 失地农民知情权、公平参及申诉权等民主权益的缺失
    3.6 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权和长远发展权的流失
    3.7 本章小结
4 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驱动因素分析
    4.1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分析
    4.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4.3 现行征地制度方面的原因分析
    4.4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机制方面的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国内实践中形成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几种模式
    5.1 浙江省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5.2 四川省成都市的农民养老金制度和"四项工程"
    5.3 河南省的公开、透明原则与多元化安置渠道
    5.4 苏州市吴中区失地农民综合保障体系
    5.5 启示
6 保护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6.1 农地产权制度方面的完善
    6.2 征地制度方面的完善
    6.3 土地补偿标准、土地补偿方式的完善
    6.4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6.5 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相关制度的完善
    6.6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完善
7 结论
8 主要参考文献
9 致谢

(3)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1.3 研究的目的
        1.1.4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2.1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
    2.1 农民的含义
        2.1.1 英美俄等国对农民所下的定义
        2.1.2 我国对农民下的定义
        2.1.3 本文对农民下的定义
    2.2 农民就业的科学内涵
    2.3 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理论基础
        2.3.1 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
        2.3.2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
        2.3.3 马克思主义的就业保障理论
        2.3.4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保障理论
    2.4 东西方国家就业保障理论的比较与借鉴
第三章 当代中国农民就业多元化
    3.1 传统农民的生存方式
    3.2 农民开始分化
    3.3 农业自身容纳不了现实的农民劳动者
    3.4 农民就业多元化格局的组成
        3.4.1 农民就业企业化
        3.4.2 农民就业城市化
        3.4.3 农民就业国际化
第四章 中国农民就业权利保障
    4.1 农民就业权利受到限制的由来与发展
    4.2 农民就业权利受到限制和侵害的主体
        4.2.1 国家对农民就业的限制
        4.2.2 地方政府对农民就业权利的限制和侵害
        4.2.3 用人单位对农民就业权利的忽视和侵害
        4.2.4 城市市民对农民在城市就业权利上的歧视
    4.3 农民就业权利的保障措施
        4.3.1 全面落实《劳动法》
        4.3.2 彻底清除对农民就业的限制政策和法规
        4.3.3 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用工制度
        4.3.4 城镇居民要屏弃对农民的歧视
        4.3.5 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
第五章 中国农民就业教育培训保障
    5.1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5.2 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就业的瓶颈
        5.2.1 素质的含义
        5.2.2 农民素质的现状
        5.2.3 农民素质低下的原因
    5.3 农民就业教育培训保障的内容
        5.3.1 大力加强九年义务教育
        5.3.2 对现代农民实施针对性的培训
        5.3.3 制定《农民教育培训法》
第六章 中国农民就业社会保障
    6.1 最低生活保障
        6.1.1 最低生活保障的含义
        6.1.2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6.1.3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途径
        6.1.4 最低生活保障的内容
    6.2 养老保障
        6.2.1 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6.2.2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6.2.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历程
        6.2.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成
        6.2.5 对老年农民实施退休养老保障的设想
    6.3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
        6.3.1 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衰退、重建
        6.3.2 农村合作医疗的概念及特点
        6.3.3 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内容
        6.3.4 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宏观管理组织形式的选择
        6.3.5 农村合作医疗的微观组织形式
        6.3.6 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控制
第七章 中国农民就业制度保障
    7.1 户籍制度改革
        7.1.1 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7.1.2 户籍制度的演变
        7.1.3 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原因分析
        7.1.4 户籍制度改革先行
        7.1.6 户籍制度改革目标
    7.2 农户承包经营土地保护制度创新
        7.2.1 农户承包土地保护制度创新背景
        7.2.2 农户承包经营土地保护制度创新要件
    7.3 建立中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7.3.1 建立中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的背景
        7.3.2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要件
第八章 农业劳动者阶层就业权益保障
    8.1 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合作社的形式对农民就业合法权益实施保障
        8.1.1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
        8.1.2 日本维护农民权益的组织主要是农协
        8.1.3 法国农民的合作有悠久的历史
        8.1.4 印度
        8.1.5 巴西
    8.2 世界各国农民组建自己的组织
        8.2.1 北美农业协会
        8.2.2 澳大利亚的全国农民联盟代表农民自己利益
        8.2.3 荷兰有着十分强大的农民组织
        8.2.4 以色列
    8.3 农业劳动者阶层权益受到损害的表现
    8.4 农业劳动者阶层自身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困难重重
    8.5 本文提出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就业权益保障的路径选择
        8.5.1 重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背景
        8.5.2 重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和作用
        8.5.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划分的方法和类型
        8.5.4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路、原则、发育方式和模式
        8.5.5 党和政府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建中的作用
第九章 农民工阶层就业权益保障
    9.1 农民工产生的理论支持与动力
    9.2 农民工就业的态势
        9.2.1 农民工人数继续增长
        9.2.2 农民工就业群体低龄化
        9.2.3 农民工就业层次低下
        9.2.4 农民工就业方向是省外和沿海发达地区
        9.2.5 农民工工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9.3 农民工就业权益受到损害的突出表现
        9.3.1 就业歧视依然存在
        9.3.2 得不到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保护
        9.3.3 劳动关系不规范
        9.3.4 工伤赔付不合理
        9.3.5 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9.3.6 把农民工视为管理、收容、遣送的主要对象
        9.3.7 农民工得不到实用技术的培训
    9.4 农民就业进程中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
    9.5 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的措施
        9.5.1 实施规范的劳动合同
        9.5.2 按时足额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支付农民工工资
        9.5.3 制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项政策
        9.5.4 取消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
        9.5.5 确定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
        9.5.6 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利和社会权利
        9.5.7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9.5.8 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
        9.5.9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意义
    1.2 理论回顾与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经营
    2.1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
    2.2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比较
    2.3 基于城市经营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2.4 城市竞争力的实现机制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经营的基本假定
    3.1 城市经营的历史演进
    3.2 城市经营的内涵阐释
    3.3 城市经营的基本界定
    3.4 城市经营的基本范畴
    3.5 城市经营环境和目标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经营战略模式选择
    4.1 城市经营的战略环境分析
    4.2 城市经营战略误区分析
    4.3 基于战略趋同的经营战略
    4.4 基于城市竞争的经营战略
    4.5 基于集散效应的经营战略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经营的主体塑造
    5.1 城市经营主体功能定位
    5.2 城市经营政府缺陷分析
    5.3 城市政府治理模式选择
    5.4 城市经营政府主体转型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经营的产业调整
    6.1 城市产业与城市经营
    6.2 城市产业分析与调整
    6.3 城市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
    6.4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土地资产的经营
    7.1 城市经营的资产界定
    7.2 城市土地的供求分析
    7.3 城市土地市场的缺陷分析
    7.4 城市土地经营的路径依赖
    7.5 城市土地经营的模式选择
    7.6 城市土地经营的相关建议
    本章小结
第8章 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
    8.1 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和作用
    8.2 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与缺陷
    8.3 基础设施经营的误区与表现
    8.4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主体构建
    8.5 城市基础设施经营运作模式
    本章小结
第9章 要素培育与环境营造
    9.1 城市要素与城市经营
    9.2 要素培育措施与模式
    9.3 城市环境与城市经营
    9.4 城市经营的环境营造
    9.5 城市的社会文化经营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城市经营的绩效评价
    10.1 城市经营绩效评价意义和原则
    10.2 城市经营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10.3 城市经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10.4 城市经营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10.5 城市经营绩效评价应用处理
    本章小结
第11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1.1 全文总结
    11.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和所发表论文
致谢

四、按比例腾岗安置减税收鼓励聘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论西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J]. 钟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9(06)
  • [2]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D]. 孙守相.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4)
  • [3]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 于学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3)
  • [4]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营理论研究[D]. 赵富强.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2)
  • [5]再就业工程的实施效果、问题与对策建议——武汉市职工失业、下岗与再就业工程调研报告(下)[J]. 武汉大学课题组. 市场与人口分析, 1997(04)

标签:;  ;  ;  ;  ;  

比例就业、减税、激励就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