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歌诀(论文文献综述)

范瑶[1](2019)在《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能够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并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感四个维度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这对实施高效的教学有重要的意义。课堂小结作为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适宜的课堂小结能够保证学生在原有知识框架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点,使所学知识不断的系统化,以促进深度学习,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从《课标(2017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要求出发,采用文献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环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物课堂小结的重视程度不足;第二,生物课堂小结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第三,生物课堂小结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第四,生物课堂小结形式单一无新意。并通过上述分析,提出提高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相应策略。研究主要依据对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性地从小结设计、课堂氛围和小结效果三方面设计了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适宜性评价指标,并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印证了该适宜性评价指标科学合理性以及对帮助教师设计适宜的课堂小结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够为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开展课堂小结提供教学参考,也为从事生物学教育的其他工作者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夏诗雯[2](2019)在《认知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为了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而主动使用的加工和调控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认知策略的应用方法,这也是当代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研究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合高中生物教材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认知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高中生物教材的挖掘和分析,整理出能够进行认知策略训练的知识点,通过生物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认知策略能力,选择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其中1班为实验组,2班则为控制组,实验组班级采用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教学方式,控制组班级则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为期一学期的认知策略渗透式培养,最后采用问卷调查和生物期末考试成绩的前测-后测实验研究模式为评测标准得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通过改编版《高中生物认知策略调查问卷》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水平(P<0.05),不仅如此,学生的生物成绩显着提高(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应用水平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认知策略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对认知策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将认知策略的理论应用于学习当中,针对不同的学习材料选择适合的策略辅助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

杨高峰[3](2019)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本章小结”栏目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章小结”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每章末尾的一个复习性栏目,其内容设置和新课程基本理念契合,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良好素材。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完一章后,知识脉络含糊不清,通过教材“本章小结”栏目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本章的知识脉络,深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基于此,本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课堂观察,从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层面对“本章小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学生对“本章小结”栏目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教师对“本章小结”栏目价值的挖掘不足;“本章小结”栏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本章小结”栏目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缺少相应的方法;教师对教材“本章小结”栏目的应用缺乏创新性。结合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策略:通过教师适当的他主性来引发学生正向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对“本章小结”栏目内容的分析,时常进行组内相关教研活动等方式来促进教师对该栏目价值的挖掘;以设置问题情境、小组讨论和利用多媒体等方式来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知识结构图、生物科学史以及现实生活的联系等方式加强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灵活多变,创新的应用教材“本章小结”栏目。并以此策略为指导,在自己授课班级进行了实践,通过对实践观察记录和学生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实践效果主要有:学生课堂参与度有所提高;学生知识脉络的形成有所改观;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有了提升;对养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一定帮助。通过对以上研究结果的分析,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本章小结”栏目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本章小结”栏目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较好方式;“本章小结”栏目教学能够促进教师发展。

傅琦雄[4](2016)在《例谈认知心理在高中生物学记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中必修模块的主干知识为例,从有意义材料和无意义材料两个方面归纳高中生物学的记忆策略,引导学生科学记忆生物学知识。

郭翠敏[5](2015)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策略研究 ——以河源市东江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归纳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是高中学生重要的认知活动,属于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范畴。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其总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生物学教学利用科学知识作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思维这一科学方法,让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立足于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实际,以逻辑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进行深入研究。在大量的文献基础上明确了归纳思维的定义,按照逻辑学中形式逻辑的基本要素分类,将归纳思维分为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的思维形式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要求界定这四项思维形式所对应的思维能力反映。对河源市东江中学高中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分析了近五年生物高考题对归纳思维能力的要求和变化情况,提出培养学生在概念获得中形成提炼概括能力、在判断过程中提高辨别命题能力、在推理过程中提升对比分析能力、在证明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这四方面的教学策略并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观察实践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相关教学策略的实践后,学生们的提炼概括、辨别命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则提升较高,而科学归纳推理能力依然保持相当的水平,这与学生的归纳思维仍处初级归纳有关。总体来说,本文探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归纳思维的培养是有效的,并通过瑞文推理测试卷的相关性分析,本文实践的教学策略是可行的。从现状调查与高考生物题的分析情况来看,高考对归纳思维这一科学方法的考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学生的归纳思维现状仍不乐观,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引起教师关注归纳思维,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为教师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的教学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形成较强的理性思维。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完善了科学方法教学的理论体系,对生物教学论中教学策略模式的丰富和拓展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对推进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潘年志[6](2015)在《苗侗民族文化在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河民族中学为例》文中提出研究者在经过阅读大量有效性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下,对苗侗地区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文章从剑河民族中学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特色和同其他地区的异同作为研究生物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背景,同时把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情景教学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做为研究的理论支撑。通过介绍苗侗传统文化中有助于生物学有效教学的文化特色,继而在剑河民族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实验的结果得出了在今后剑河县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性教学措施和策略,主要包括:1.结合苗侗文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2.结合苗侗文化创设情景和教学方式,3.结合苗侗文化加强以探究为核心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培养,4.结合学习苗侗文化背景加强生物信息获取能力培养。上述有效教学策略,在以往的生物学教学中少有涉及,经过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发现融合生物学科特点和苗侗文化,并以此来研究和设计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点。此外,在苗侗地区生物学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研究者针对这种现状,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要重视生物学教师的情感投入;二是提高老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三是加大生物学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吉青青[7](2014)在《编创生物歌诀,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中指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以歌诀形式识记生物知识就是一种较好的引起学生兴趣,压缩知识进行记忆的有效方法.编制歌诀需要一些技巧,利用歌诀进行教学,其主要步骤包括:精选歌诀内容、编创歌词、配以旋律或谱曲、录制、教唱和传唱等.

陈永水[8](2014)在《从生物学角度谈记忆力的培养》文中提出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记忆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中要依靠记忆才能在头脑中保持并在需要时提取。培养中学生的记忆力是发展学生观察、实验、思维、探究能力的基础。本文将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阐述在中学生物学中有效记忆形式的培养。

葛冲[9](2012)在《高中生物学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学案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在各中小学被广泛使用着,其使用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案教学强调在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各种学习思维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益。目前学案的创设缺少理论的思考,并不能完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只有根植于理论,学案才能进一步发展成熟。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哲学思辨法进行研究,以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进行学案设计,并且分析了具体实施情况。基于以上思路,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是绪论,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生物学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原则,旨在依据各种教育理论、生物课程标准、生物教材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学案。课标与教科书是任何学案设计必不可少的依据。教育理论包括认知心理学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认知心理学是学案编写的主要依据,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是指导教师学案教学的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部分是从学生认知的形成出发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容易失误的原因对策进行分析;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寻找克服工作记忆有限性的方法以及促使工作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策略;从遗忘的干扰学说角度总结学案编写注意的原则。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另外,本文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寻找异同点,力求从生命性的角度设计具有学科特色的学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第三部分是生物学案的编写原则及内容。在理论与原则的指导下,本文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学案分别是新授课学案、习题课学案、复习课学案,针对三种类型的课型特点及其要求编制具有不同组成部分的学案。新授课学案着眼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习题课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形成,复习课注重系统知识的生成。第四部分是学案的实施,首先是对实施流程的阐述,然后对教师的要求进行分析。最后对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学案使用热情、学生使用学案后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案的管理、学案的建议四部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使用学案的效果总体不错,当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调查结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第五部分是结论、反思与展望。包括论文研究的总结、对学案教学的反思、对学案研究的展望。总之,本文通过对学案研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理论层面入手,结合实践系统的论述了学案的构思、编制与实施过程。

姜玮[10](2012)在《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藻戟遂芫俱战草”急性毒性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反”是古今中医用药配伍禁忌经验总结的核心内容,为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论文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的资助,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通过观察甘遂-甘草、海藻-甘草、大戟-甘草和芫花-甘草各反药组合的急性毒性与相互作用研究,为“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各反药组合“相反”的客观界定提供实验依据。第一章文献研究第一节模式生物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试验材料,本章对目前比较常用的模式生物斑马鱼、果蝇、线虫等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它们的发生发展及各自所具有的应用特点等。第二节本章主要介绍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起源、发展、自身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着重说明斑马鱼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中药毒性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特色,为本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第二章“藻戟遂芫俱战草,”各反药组合样品制备基于响应曲面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的样品制备要求,将海藻-甘草、大戟-甘草、甘遂-甘草及芫花-甘草分别按 15 组配比(1:150、1:67、1:39、1:25、1:17、1:11、1:6、1:4、1:2.8、1:1.8、1:1.2、1:0.84、1:0.6、1:0.36、1:0.2)进行水提液样品制备;甘遂-甘草按8组配比(1:6、1:2.8、1:1.8、1:1.2、1:0.84、1:0.6、1:0.36、1:0.2)进行先醇提后水提液样品制备。总共得到样品68份。第三章基于斑马鱼的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第一节甘遂不同提取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初步观察采用回流提取方法制备甘遂水提物、醇提物、先醇提后水提物;将甘遂不同提取物按几何级数设置浓度梯度,添加到斑马鱼只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的死亡情况,以此为判断待测药物毒性大小的依据,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各药物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发现甘遂先醇提后水提物急性毒性最强,醇提物毒性其次,水提物毒性最弱,为进一步认识与评价甘遂的毒性作用提供了依据。第二节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单煎混合液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甘遂与甘草分别用水单独煎煮后,然后按照15个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合并液。并将甘遂-甘草按递增梯度设置10组不同浓度,添加到斑马鱼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h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按照响应曲面分析法绘制曲面。结果显示:甘遂-甘草比例在1:20~2:1、甘遂浓度在31~62 μg/mL及甘草浓度在471.5~9430 μg/mL范围时呈现协同作用;甘遂-甘草比例在1:3~8:1、甘遂浓度在31~248 μg/mL及甘草浓度在471.5~1414.5μg/mL范围时呈现拮抗作用;而在其它量比范围内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均不明显。选择具有代表协同、相加、拮抗作用的配比点进行实验,结果甘遂-甘草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均得到有效验证。由此得出,甘遂-甘草分煎合并液在不同量比条件下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与程度都有不同。第三节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先醇提后水提液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基于甘遂在临床应用时常用散剂,故将甘遂与甘草按8个不同比例合并后先用95%甲醇提取,再用水提取,最后挥至无醇味,合并提取液以模拟散剂用药。并将甘遂-甘草按递增梯度设置8组不同浓度组,添加到斑马鱼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结果发现斑马鱼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作用。第四节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相互作用甘遂与甘草按15个不同比例混合后用水煎煮,形成合煎液。并将甘遂-甘草按递增梯度设置10组不同浓度,添加到斑马鱼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按照响应曲面分析法绘制曲面。结果显示,大多数比例呈现出协同作用,尤其是当甘遂-甘草比例在1:30~2:1、甘遂浓度在31~93 μg/mL及甘草浓度范围在471.5~943 μg/mL时这一条带最为明显;甘遂-甘草比例在1:12~2:3、甘遂浓度在434~651 μg/mL及甘草浓度在943~4715 μg/mL范围时呈现拮抗作用;而在其它比例与范围内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均不明显。选择具有代表协同、相加、拮抗作用的配比点进行实验,其结果均得到有效验证。因此得出,甘遂-甘草合煎液在不同配比条件下致毒增毒程度有明显不同。第五节甘遂-甘草相互作用代表性组合对斑马鱼体内组织器官的影响采用回流提取方法分别制备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最具有协同、相加及拮抗作用的三组配比,添加到鱼只生活的水中,每隔24h取出活泼的2只鱼,进行病理切片研究。发现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主要是对斑马鱼体内消化器官产生损伤,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加重;其中协同组损伤最为严重,相加组其次,拮抗组损伤最为轻微。斑马鱼的死亡原因可能是甘遂-甘草反药组合配伍使用后加剧了对其体内消化器官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与评价甘遂-甘草反药组合配伍后使用的毒性作用提供了依据。第六节基于UPLC-TOF-MS的甘遂-甘草相互作用代表性组合差异性成分研究采用UPLC-TOF MS对甘遂-甘草反药组合中代表协同、拮抗组水提合煎混合液与水提单煎液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差异性成分分析,对所建立的化学指纹信息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分析其导致毒性程度加大的指标性化学成分。发现至少14个潜在化学组分能够显着区分甘遂-甘草协同、拮抗作用组水提合煎混合液与水提单煎液,其中有4个出现在水提合煎液中的化学组分在水提单煎混合液中未出现,1个组分在水提单煎混合液中出现的在水提合煎液中没有出现。实验表明这些配伍前后的差异性化学成分有可能是导致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毒性增强的原因。第四章基于斑马鱼的海蓬-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海藻与甘草按15个不同比例混合后用水煎煮成合煎液。并将海藻-甘草按递增梯度设置8组不同浓度,添加到斑马鱼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按照响应曲面分析法绘制曲面。结果显示,海藻-甘草比例在1:1354~1:60、海藻浓度在3.134~6.268 mg/mL及甘草浓度在9.43~94.3 mg/mL范围时呈现协同作用;呈现拮抗作用范围较大,海藻-甘草比例在1:16~1:3、海藻浓度在6.268~31.34mg/mL及甘草浓度在0~94.3 mg/mL范围时呈现拮抗作用;而在其它量比范围内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均不明显。第五章基于斑马鱼的大戟-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大戟与甘草饮片15个不同比例混合后用水煎煮,形成合煎液。并将大戟-甘草按递增梯度设置8组不同浓度组,添加到斑马鱼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按照响应曲面分析法绘制曲面。结果显示,在大戟-甘草比例在1:123~1:9、大戟浓度在0~0.54 mg/mL及甘草浓度范围在4.7~66.0 mg/mL时这一条带范围协同作用最为显着;呈现拮抗作用的范围占绝大多数,大戟-甘草比例范围在1:23~1:10、大戟浓度在0~188.0mg/mL及甘草浓度范围在0~1650.3 mg/mL呈现出拮抗作用;在其它比例与浓度范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均不明显。第六章基于斑马鱼的芜花-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芫花与甘草饮片15个不同比例混合后用水煎煮,形成合煎液。并将芫花-甘草按递增梯度设置8组不同浓度组,添加到斑马鱼生活的水中,观察给药后96 h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组死亡率,按照响应曲面分析法绘制曲面。结果显示,呈现出协同作用的范围较大,尤其在芫花-甘草比例在1:380~1:38、芫花浓度在0~98μg/mL、甘草浓度在3.78~37.8 mg/mL这一条带范围协同作用最为显着;而当芫花-甘草比例在1:3~5:8、芫花浓度在294~784 μg/mL及甘草浓度在471.5~2357.5 μg/mL时这一条带范围拮抗作用较为明显;而在其它比例与浓度范围内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均不明显。结论:本论文建立了基于斑马鱼的毒性快速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了中药“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4组反药组合药物相互作用,发现每组药物不同量比相互作用的性质与程度明显不同,并且都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毒量比范围。比较来看,协同增毒量比范围最大的是芫花-甘草组,其次是大戟,最小是甘遂。对于斑马鱼,其毒性靶器官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说明“藻戟遂芫俱战草”4组反药组合都具有“反”的特征,其中芫花-甘草组“相反”特征最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为确切回答“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反与不反及其致毒/增毒特点提供了科学依据。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为:1.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来研究中药配伍的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为斑马鱼在中医药现代研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2.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来设计与研究二味药配伍使用后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与程度,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等方面的借鉴。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歌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歌诀(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方案
    3.1 研究方法
    3.2 可行性分析
    3.3 研究路线
4.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4.1 理论基础
        4.1.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1.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4.1.3 艾宾浩斯的遗忘理论
        4.1.4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2 相关概念的界定
        4.2.1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概念界定
        4.2.3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适宜性概念界定
    4.3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原则与功能
        4.3.1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原则
        4.3.2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功能
5.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5.1 归纳总结法
    5.2 首尾呼应法
    5.3 讨论比较法
    5.4 思维导图法
    5.5 设悬提问法
    5.6 活动练习法
    5.7 迁移应用法
6.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6.1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教学现状的调查
        6.1.1 文献调查现状
        6.1.2 实际调查现状
    6.2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
    6.3 有效实施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策略
7.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适宜性评价指标与适宜性评价
    7.1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适宜性评价指标
        7.1.1 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
        7.1.2 评价指标
        7.1.3 评价指标信度分析
    7.2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适宜性评价
        7.2.1 评价目的
        7.2.2 评价对象
        7.2.3 评价人员
        7.2.4 评价方法
        7.2.5 教学内容
        7.2.6 评价过程
        7.2.7 评价结果分析
8.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学位论文数据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认知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认知策略研究现状
        1.4.1 国外认知策略研究现状
        1.4.2 国内有关认知策略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认知策略的理论基础
    2.1 认知策略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
        2.1.2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2.1.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2 认知策略理论
        2.2.1 认知策略
        2.2.2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之间的关系
        2.2.3 认知策略的分类
3 生物教学中认知策略的渗透式培养
    3.1 集中注意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3.2 精加工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3.3 复述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3.4 组织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4 生物教学中认知策略的教学实践
    4.1 认知策略的训练
        4.1.1 认知策略价值认同阶段
        4.1.2 认知策略练习阶段
        4.1.3 认知策略评价阶段
        4.1.4 认知策略迁移和内化阶段
    4.2 认知策略的实践验证
        4.2.1 实验对象的选择
        4.2.2 实验方案
        4.2.3 实验变量
        4.2.4 实验材料
        4.2.5 实验结果和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附录
    附录 1:高中生物认知策略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3)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本章小结”栏目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理论基础
三、研究思路及过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实施
四、生物学教材中“本章小结”栏目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教材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小结
        1.学生对“本章小结”栏目的学习缺乏自主性
        2.教师对“本章小结”栏目价值的挖掘不足
        3.“本章小结”栏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4.“本章小结”栏目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缺少相应的方法
        5.教师对教材“本章小结”栏目的应用缺乏创新性
五、生物学教材中“本章小结”栏目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增强学生对“本章小结”栏目学习的自主性
    (二)注重对“本章小结”栏目价值的挖掘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本章小结”栏目课堂上的参与度
    (四)加强“本章小结”栏目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达成
    (五)创新的应用教材“本章小结”栏目
六、生物学教材中“本章小结”栏目的实践研究
    (一)实践过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实践过程
        2.典型案例
    (二)实践效果及反思
        1.实践效果
        2.实践反思
七、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策略研究 ——以河源市东江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归纳思维
        1.5.2 归纳思维能力与高中生物的关系
    1.6 相关理论基础
        1.6.1 逻辑学的理论
        1.6.2 黑尔达·塔巴的归纳思维模式理论
        1.6.3 建构主义理论
        1.6.4 皮亚杰认知心理学理论
        1.6.5 布鲁纳与奥苏贝尔的认识发展学习理论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与归纳思维有关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的选择
    2.3 调查内容的设计
    2.4 调查研究方法
        2.4.1 问卷调查法
        2.4.2 个别访谈法
        2.4.3 文献资料法
    2.5 问卷结果分析
    2.6 访谈结果分析
    2.7 近五年高中生物高考涉及归纳思维能力的考题分析
        2.7.1 关于考查归纳思维中提炼概括能力的高考题
        2.7.2 关于考查归纳思维中辨别命题能力的高考题
        2.7.3 关于考查归纳思维中对比分析能力的高考题
        2.7.4 关于考查归纳思维中语言表达能力的高考题
第三章 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教学策略
    3.1 培养学生在概念获得中形成提炼概括能力
        3.1.1 挖掘生活样例,丰富学生表象认识
        3.1.2 强化正例反例,纠正学生迷思概念
        3.1.3 注意概念特征,鼓励学生概括定义
        3.1.4 诠释概念内涵,引导学生说出外延
        3.1.5 联系前因后果,先行组织绘概念图
    3.2 培养学生在判断过程中提高辨别命题能力
        3.2.1 挖掘教材中“好命题”作示范
        3.2.2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修缮命题
        3.2.3 反例列举竞赛推翻错误命题
    3.3 培养学生在归纳推理中提升对比分析能力
        3.3.1 利用图表化简教材中科学归纳推理的内容
        3.3.2 培养敏锐性寻找科学归纳推理信息的规律
        3.3.3 综合多图表训练学生全方位对比分析能力
        3.3.4 收集变式题开发学生科学归纳推理的潜能
    3.4 培养学生在问题证明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4.1 巧用“结语”“导语”吸引学生求证
        3.4.2 善用“本节聚焦”等边角资源论证
        3.4.3 妙用“问题串”贯穿教材结构主线
        3.4.4 多用“说”“写”启发学生尽情表达
第四章 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实验研究
    4.1 测试目的
    4.2 被试对象的选择
    4.3 测试内容的设计
    4.4 测试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4.4.1 归纳思维能力前测与分析
        4.4.2 归纳推理能力后测及分析
        4.4.3 归纳思维测试前测和后测对照分析
    4.5 归纳思维能力各方面情况的测试分析
        4.5.1 学生提炼概括能力
        4.5.2 学生辨别命题能力
        4.5.3 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5.4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5.3 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6)苗侗民族文化在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河民族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目标与特色
        1.4.1 研究的目标
        1.4.2 研究的特色
2 生物教学有效性概述
    2.1 定义
        2.1.1 国内外有效教学的定义
        2.1.2 生物有效教学的定义
    2.2 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情景教学理论
        2.2.4 有意义学习理论
3 剑河民族中学推行苗侗文化的研究与分析
    3.1 剑河民族中学和研究对象简介
        3.1.1 剑河民族中学简介
        3.1.2 研究对象简介
    3.2 苗侗文化在生物学有效教学的应用
    3.3 研究过程
    3.4 测试结果
    3.5 结果分析
    3.6 案例分析
        3.6.1 设计思路
        3.6.2 师生评价
4 提高苗侗地区高中生物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措施
    4.1 苗侗地区高中生物学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4.1.1 生物学老师不重视对学生情感的交流
        4.1.2 生物学老师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发散
        4.1.3 生物学老师不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
    4.2 结合苗侗文化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4.2.1 结合苗侗文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4.2.2 结合苗侗文化创设情景和教学方式
        4.2.3 结合苗侗文化加强以探究为核心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培养
        4.2.4 结合学习苗侗文化背景加强生物信息获取能力培养
    4.3 提高苗侗地区生物学有效教学的措施
        4.3.1 重视生物学教师的情感投入
        4.3.2 提高老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4.3.3 加大生物学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7)编创生物歌诀,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精选歌诀内容
2 编创歌词
3 配以旋律或谱曲
4 录制
5 教唱和传唱
6 利用歌诀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实效性

(8)从生物学角度谈记忆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多方面协同记忆
2.掌握内在规律,摸清系统联系
3.善于运用联想规律促进记忆
4. 经常适时复习,增强记忆的持久性

(9)高中生物学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4 研究意义
2 生物学案设计依据
    2.1 理论依据
        2.1.1 认知心理学
        2.1.2 非指导性教学
    2.2 学生特点
        2.2.1 认知结构
        2.2.2 认知发展水平
        2.2.3 自学能力的发展水平
    2.3 学科特点
    2.4 课程标准
    2.5 教科书
3 生物学案编写原则及内容
    3.1 学案编写原则
        3.1.1 灵活性
        3.1.2 趣味性
        3.1.3 层次性
        3.1.4 补充性
        3.1.5 探索性
        3.1.6 条理性
    3.2 学案编写类型及内容
        3.2.1 新授课学案的编制
        3.2.2 习题课学案的编制
        3.2.3 复习课学案的编制
4 学案实施
    4.1 实施流程
    4.2 对教师的要求
    4.3 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5 结论、反思与展望
    5.1 初步结论
    5.2 学案教学反思
    5.3 学案研究的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I
致谢

(10)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藻戟遂芫俱战草”急性毒性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模式生物的发展与分类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模式生物斑马鱼的兴起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藻戟遂芫俱战草”反药组合样品制备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斑马鱼的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急性毒性与相互作用研究
    第一节 甘遂不同提取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初步观察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甘遂-甘草水提单煎混合液急性毒性与相互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甘遂-甘草先醇提后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及相互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节 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与相互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节 甘遂-甘草相互作用代表性组合对斑马鱼体内组织器官的影响
    第六节 基于UPLC-TOF-MS的甘遂-甘草相互作用代表性组合成分研究
第四章 基于斑马鱼的海藻-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与相互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斑马鱼的大戟-甘草反药组合水提合煎液急性毒性与相互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斑马鱼的芫花-甘草反药组合水体合煎液急性毒性与相互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歌诀(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适宜性研究[D]. 范瑶. 天水师范学院, 2019(08)
  • [2]认知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夏诗雯.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3]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本章小结”栏目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例[D]. 杨高峰.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4]例谈认知心理在高中生物学记忆中的应用[J]. 傅琦雄. 生物学教学, 2016(11)
  • [5]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思维的策略研究 ——以河源市东江中学为例[D]. 郭翠敏. 广州大学, 2015(05)
  • [6]苗侗民族文化在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河民族中学为例[D]. 潘年志. 贵州师范大学, 2015(02)
  • [7]编创生物歌诀,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吉青青.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S1)
  • [8]从生物学角度谈记忆力的培养[J]. 陈永水. 教师, 2014(18)
  • [9]高中生物学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D]. 葛冲. 山东师范大学, 2012(12)
  • [10]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的“藻戟遂芫俱战草”急性毒性相互作用研究[D]. 姜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