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其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应用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其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应用

一、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1](2021)在《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涂料水性化的推广与普及,在防腐要求不高的领域,单组份水性涂料的综合性能已能与同类溶剂型涂料相媲美。其中,水性醇酸树脂因自身分子量低、成膜光泽度高占据着轻防腐领域的主要市场,但其也存在干燥速率慢、耐候性和初期耐水性差等不足之处。水性丙烯酸树脂在应用中表现出极佳的耐候性和保光保色性,且合成改性技术成熟,因此可通过对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结构进行改性设计,获得光泽度高、初期耐水性好的涂层。本论文的目的便是通过乳液聚合法,引入含有机硅氧烷交联体系和酮肼交联体系,开发出一种高光泽度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并对其应用性能进行探究。本论文以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为软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71)为功能单体,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酸乳胶。研究表明:丙烯酸乳胶固含为48%,种子乳液用量为5%,SDS用量为2.5%,St与BA配比为2:1,DAAM用量为1%,A-171用量为0.5%,APS用量为0.4%,NDM用量为0.5%和AA用量为2%时,合成的丙烯酸乳胶单体转化率高,粒径分布范围窄,配成漆后,所得涂层在金属基材具有极佳的附着力、光泽度高和初期耐水性优异。将自制的丙烯酸乳胶用作基料制备金属漆,系统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金属漆应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膜助剂DPn B用量占丙烯酸乳胶用量的5%,颜基比为0.8,分散剂BYK-190用量占颜料用量9%,中和剂选择DMEA,制备出的金属漆热储存稳定性好,对多种金属基材均表现出优异的附着力,涂层光泽度高,初期耐水性和耐盐雾性能优异。同时将自制的丙烯酸乳胶与水性醇酸树脂冷拼使用,所得涂层既能改善单独使用醇酸树脂时涂层干燥慢和耐水性差的不足,也能显着提升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光泽度。

刘建,崔佳惠,邢晓华,孙建芸,李刚[2](2021)在《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双丙酮丙烯酰胺(简称DAAM)是一种新型的乙烯基功能单体,极易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发生共聚、交联和接枝反应,其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生成共聚体;酮羰基可与氨及其衍生物进行交联反应和醇醛说缩合等。因其众多特性,双丙酮丙烯酰胺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感光树脂助剂、日化用品、纺织助剂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实际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工业应用进行了展望。

李跃[3](2020)在《含交联结构的聚合物乳液合成及水性阻尼涂料制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性聚合物阻尼涂料具有不受基材限制、施工方便、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交通工具、道路桥梁和建筑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乳液聚合物互穿网络(LIPN)设计是水性阻尼涂料中树脂的常用设计,但是,在现代水性涂料交联体系中,各种交联剂结构、分布、交联方式等对乳胶聚合物的阻尼性能和相应涂料性能的影响,还没有具体研究予以揭示。由此,本论文通过对乳液聚合中的单体加料控制,将不同交联剂引入乳胶粒子,综合应用多种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交联结构的差异对乳胶粒子及成膜结构以及阻尼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颜填料和助剂配方以及制备工艺,得到了具有良好综合应用性能的涂层。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使用不同的单体加料工艺,将四类不同的交联剂在不同用量下共聚引入乳胶粒子,得到八个系列不同的聚合物乳液。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流变技术和光学法微流变技术对乳胶粒径和粒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发现乳胶粒径主要受控于单体加料方式,但是不同交联剂的亲疏水性差异及其在乳胶粒子表面的分布的对粒子间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乳胶粒子的流变行为上。通过红外(FTIR)和动态机械分析(DMA)对不同乳胶膜的交联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制备的乳胶膜,阻尼峰均在-10至70℃之间,但是不同的交联结构,导致阻尼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峰强和峰宽有明显差异,说明LIPN微观结构存在差异。使用工程经验参数LA和TA对乳胶膜的阻尼性能进行评价,发现使用分布加料方法引入后交联剂容易获得更高的LA值,即良好的自由层阻尼性能,其中DAAM/ADH交联剂在10.0mmol剂量下获得了最高LA值;通过幂级加料法引入原位交联剂可以获得更高的TA值,表现出更好的约束层阻尼性,其中DVB在用量为5.0mmol时取得了最高的TA值。2.将上述合成的乳胶用于水性阻尼涂料制备,系统研究了体系组成及制备方法对涂层各项性能的影响。对含有硅烷偶联剂的聚合物乳胶进行中试实验(200kg),乳胶粒径约为100nm,用其制备的水性阻尼涂料表现出了较弱的阻尼性能和更为完善的涂层综合性能。研究了填料体系组成对水性阻尼涂层阻尼性能的影响,当云母粉和炭黑分别按照20wt%和0.5wt%加入时,涂层展现出最佳的阻尼性能。将颜填料制备成色浆加入乳胶聚合物中,涂层阻尼性能比直接加入粉料更为优越,进一步探究了色浆与乳胶聚合物的比例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当水性阻尼涂料的颜基比为4.2时,阻尼因子最高且阻尼温域最宽。对制备的水性阻尼涂料进行了综合性能测试,涂料的稳定性、施工方法适应性,涂层的阻尼性能、表面状态、附着力以及耐化学试剂性等一系列性能均满足相关行业技术要求。

宋甜甜[4](2019)在《阻燃硅丙静电植绒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静电植绒是使绒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垂直插入到带有粘合剂的基材表面的过程。丙烯酸酯粘合剂产品在纺织行业中应用广泛。然而,聚丙烯酸酯是一种易燃的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制备具有阻燃性能的丙烯酸酯粘合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将阻燃单体和有机硅单体接枝到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了含磷型硅丙乳液;然后经氢氧化铝共混改性后制备成阻燃硅丙粘合剂,并应用于静电植绒工艺中。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反应单体种类及配比、乳液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及配比、引发剂用量、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基烷氧基磷酸酯(PAM-100)用量以及缓冲剂(NaHCO3)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反应单体转化率,乳液凝聚率、稳定性,聚合现象以及乳胶粒径和成膜性等各项性能的分析确定了合成含磷型硅丙乳液的最优工艺:选用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烯基硅油和甲基丙烯酸酯基烷氧基磷酸酯(PAM-100)为反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己二酸二酰肼(ADH)为交联单体;单体配比为BA/EA/MMA/PAM-100=55/25/15/5;聚合温度为85℃;乳化剂用量为4%,配比为3:2,引发剂用量为0.4%,PAM-100用量为5%,NaHCO3用量为1%。(2)采用纳米粒径测试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含磷型硅丙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乳胶粒子具有核壳结构,乳液粒径小且平均粒径为168.1 nm;单体之间均发生反应;合成的乳胶粒子只存在一个玻璃化温度,实际测试值为-28.44℃,与理论值-29℃基本一致;含磷型硅丙乳液胶膜与工业硅丙乳液胶膜相比其耐热性能提高了69.56℃。(3)将制备的含磷型硅丙乳液与无机阻燃剂共混得到阻燃硅丙粘合剂。本论文选用Al(OH)3作为无机阻燃剂,探讨了添加不同量的Al(OH)3对粘合剂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UL-94阻燃防火等级测试及标准法测试评定其阻燃性能,结果显示:未添加阻燃剂的含磷型硅丙乳液胶膜在10 s内燃尽,工业硅丙乳液胶膜在3 s内燃尽,说明含磷型硅丙乳液的阻燃性能优于工业硅丙乳液。当Al(OH)3添加量为乳液的50%时,阻燃硅丙粘合剂阻燃等级达到V-1级;工业粘合剂未达到评定等级,当Al(OH)3添加量达到100%时,阻燃硅丙粘合剂完全不燃烧,工业粘合剂达到V-0级。说明在相同阻燃剂添加条件下阻燃硅丙粘合剂的阻燃性优于工业粘合剂的阻燃性。(4)将阻燃硅丙粘合剂用于静电植绒工艺中,探讨上胶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和不同阻燃剂添加量对植绒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静电植绒最优工艺参数为:上胶量250 g/m2、焙烘温度100℃、焙烘时间5 min、阻燃剂用量为50%100%;所得植绒织物的植绒牢度达到9000次以上,弯曲长度仅为2.6 cm,手感柔软达到34级,干摩擦牢度达到4级,湿摩擦牢度达到34级,均达到静电植绒家纺用产品一等品的标准。

闫雅贤[5](2019)在《醇溶性丙烯酸酯的制备和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选择本体-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醇溶性丙烯酸酯树脂,以乙醇作为环境友好型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经过中心组合实验,探究了引发剂浓度、溶剂质量含量和聚合温度三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醇溶性丙烯酸酯树脂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说明,模型拟合良好,聚合温度与引发剂质量分数的相互作用影响最大。综合考虑醇溶性影响,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聚合温度76℃、引发剂质量分数(占单体用量)0.84%、溶剂质量分数60%。单体BA与MMA摩尔比比为2:3,功能单体丙烯酸含量为10%,丙烯酸羟乙酯含量为3%,搅拌强度为500700r/min,乙醇滴加时间为1-2h。为了提升醇溶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力学性能,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已二酸二酰肼(ADH)为交联体系制备改性醇溶性丙烯酸酯树脂。研究表明当DAAM用量增加,涂膜的硬度与附着力均有一定程度地提高。综合对比后发现,当交联单体DAAM含量为15%,酮肼比值为2.0时,涂膜综合性能较好。为了改善醇溶性丙烯酸酯树脂的表面性能,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应用到醇溶性丙烯酸酯的合成中,发现所制膜的疏水性、表面防污性和耐热性均会有提升。综合考虑力学性能,认为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控制在15%,后处理温度为80℃。材料综合性能最好。

胡必清[6](2017)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性能及在印染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围绕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功能整理剂在印染加工中的两个应用问题,一是制备满足涤纶分散染料微量印花中粘合剂的应用,二是制备满足兔毛针织物防掉毛整理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有机硅D4改性丙烯酸酯的乳液合成工艺的研究,结合红外光谱(FTIR-ATR)、热性能(TG-DTA、DSC)、凝胶渗透色谱(GPC)、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的测试,探索了有机硅D4改性丙烯酸酯的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比较了自制印花用粘合剂HQ和3种市售粘合剂对分散染料印花性能的影响,考察了2种自制树脂整理剂(丙烯酸酯树脂、硅改性丙烯树脂)的微波整理和酶处理对兔毛针织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乳液聚合温度为75℃,乳化剂占单体质量比为3%,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比为0.3%,单体连续滴加的聚合工艺时,制备的聚合乳液外观透明带蓝光,具有粒径小、凝胶率低、稳定好的特点。(2)当有机硅含量D4占乳液质量9%时,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聚合乳液性能最佳。(3)红外光谱表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中存在Si-CH3、Si-O-C和Si-O-Si键,热性能表明Si-O-Si键的引入,提高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耐热稳定性。(4)自制印花用粘合剂HQ乳液,具有粒径小(102.7nm)、凝胶率低(小于1%)的特点,其重均分子量Mw为1.0266×e 8,数均分子量Mn为5.1743×e 4,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4℃。(5)通过4种液体分散染料(红153、黄114、蓝291和紫63),自制粘合剂HQ与3种市售粘合剂(S0501、FY161、W1128)印花性能对比发现:染料的相对固着率最高;其干态和湿态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4-5级以上;印制清晰且手感最柔软,为涤纶开发低耗水的印花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6)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兔毛树脂整理剂乳液,具有粒径较小(176.8 nm),凝胶率低(小于1%)的特点,其重均分子量Mw为3.2348×e6,数均分子量Mn为5.1223×e4。(7)通过与酶处理,丙烯树脂整理对比发现:硅改性丙烯树脂在防掉毛、抗起毛起球和防缩水性能上均是最佳,是一种适用于兔毛织物的多功能整理剂。

刘亚楠[7](2016)在《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水性油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性油墨是在低碳环保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油墨,具有其它油墨无可比拟的安全环保特点。但国内生产的大部分水性油墨具有干燥速度慢、抗水性差等缺点。本论文通过优选合成原料和油墨原料,探讨了合成水性丙烯酸的工艺、进行了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研究并确定水性油墨的配方,制备出一种干燥速度快、抗水性能好的水性油墨。本文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对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首先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KH-570,通过活化率及分散稳定性的测试确定其最佳用量,即偶联剂用量是纳米二氧化硅质量的9%时活化率较高、分散稳定性较好。采用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征,分析光谱图可以得到硅烷偶联剂KH-570成功地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疏水亲油基团-CH2CH2COOC(CH3)=CH2,且亲油基团可以通过打开双键参与丙烯酸树脂乳液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而提高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在丙烯酸乳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的最佳配方,即硬软单体配比MMA:BA为2:1、改性纳米SiO2用量为单体总量的9%、复合乳化剂用量为6%、引发剂APS用量为0.6%。且最佳配方制得的丙烯酸乳液综合性能较好,钙离子稳定性好,无凝胶、分层现象;固含量较高,为65.14%;乳液粘度为178.23mpa s;乳液涂布的耐磨性较好,磨耗指数为0.427;乳液成膜吸水率较低,为2.13%,说明树脂耐水性较好。通过树脂膜的红外光谱分析,得出合成的聚合物为SiO2/KH-570/MMA/BA/AA/NMA的均匀聚合物,通过树脂的DSC分析,得出聚合物的Tg为16.7℃,与理论值相近,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易于常温下结膜。最后,将其作为水性油墨的连接料制备水性油墨,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水性油墨的最佳配方,测试最佳配方制备的水性油墨性能,并与国内水性油墨技术指标进行对照,发现本实验制备的油墨其初干性、附着牢度以及耐水性较好,达到理想预期效果。

李全涛[8](2016)在《基于石墨烯功能化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墨烯(Graphene)是一类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碳类纳米材料,其内部为二维片层状结构,由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等于2004年首先制备得到。其独特的电性能、优异的机械和力学性能、导热性、低密度和高比表面积等使得其在许多领域中具备巨大的应用潜力,包括超级电容器、纳米电子学、催化剂、能量储存和活性材料转换器、传感器和复合材料增强等领域。聚酰亚胺(PI)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如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加工性、耐化学性、低介电常以及耐热稳定性好等,因此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高性能聚合物,已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气体分离、燃料电池、汽车、微电子、光学和膜领域。然而,在PI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着溶解性差、静电电荷易积累和散热差等问题。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独特、物化性能优异,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其末端存在一些官能团,可以进行功能化封端或者链接反应。将超支化结构引入到PI中,使其不仅保持了优良的耐高温稳定性、高强度、高模量等,而且超支化结构赋予其具有良好的有机溶解性、低粘度和无晶性。但是,由于超支化聚酰亚胺分子结构比较特殊,其综合性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理想。众所周知,通过对聚酰亚胺进行有机或无机杂化,或复合都可以提高其综合性能,进而使其得到更广泛地应用。石墨烯(GE)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作为添加物加入到PI材料中去,且对其部分性能有所改进,但这种改进是极为有限的,主要是存在与PI的难相容的问题。虽然GE/PI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问题可以通过改性GE使其表面活性基团和PI主链之间形成强的共价键来解决,但这种类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际改善效果不如预期的好。将GE或改性GE加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聚苯胺等中去,能够改性其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电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可惜的是,GE不能够稳定的分散在中水中。种子乳液聚合是最近发展迅速且用来制备聚合物乳液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论文拟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首先以(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GO进行化学改性和还原反应,得到含有自由氨基的rGO-NH2,将其作为共聚单体与商品化的4,4’-二氨基二苯醚(ODA)单体和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2,2-双(4-二羧酸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PADA)等二酐单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进行原位无规溶液共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前驱体(PAA),然后在水平玻璃板上进行成膜,再经过热酰亚胺化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含量的rGO-NH2/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对GO和rGO-NH2的化学结构、组成以及微观形貌的进行测试并来证实了改性和还原反应,奠定了后续聚合反应的基础。通过表征所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Tg)较纯的PI均有所提高,同时通过观察微观结构形貌来进一步研究了 rGO-NH2的加入量对相关性能的影响。(2)将依次经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化学改性和还原得到的含有自由氨基的石墨烯(rGO-NH2)作为共聚单体,与商品化的二胺单体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二酐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1,4,5,8-萘四甲酸二酐(NTADA),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原位无规溶液共缩聚得到PAA前驱体溶液,然后在玻璃平板上流延成膜,最后进行热酰亚胺化得到一系列不同含量的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rGO/PI)纳米复合材料。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组成和微观形貌的一系列测试和表征,且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热稳定性和电性能方面得到显着提高。(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主合成出BB2’三胺单体——2,4,6-三(4-氨基苯基吡啶)(TAPP),再将KH-550改性的石墨烯(rGO-NH2)与商品化的六氟二酐(6FDA),采用溶液缩聚反应方法,通过不同的滴加工艺,分别制备出酐基封端超支化聚酰亚胺(AD-HBPI)、KH550-GE末端改性超支化聚酰亚胺((KH550-GE)-g-AD-HBP)和三元共聚KH550-GE改性超支化聚酰亚胺((KH550-GE)-co-HBPI)三种材料。不同的滴加工艺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热稳定性和电性能方面也有所差异。(4)以实验室自制的新型乳化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作为共聚反应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画布涂料专用苯丙乳液。在此基础上,用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来改性石墨烯,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反应法来制备得到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石墨烯/苯丙乳液复合材料。相对于纯的苯丙乳液,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石墨烯/苯丙乳液复合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抗静电性均得到提高。(5)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首先将Tween 80和AE0-9进行醅化和璜化反应,其产物再与OP-10进行复配,以MMA、AA和BA为共聚单体制备从出颜料用高光丙烯酸酯乳液I;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OP-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二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来复配乳化剂,以MMA、AA和BA为共聚单体,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为功能性单体制备从出颜料用高光丙烯酸酯乳液II。利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粒径测试(PCS)等对上述两种高光聚合物乳液的结构和性能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表征。(6)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用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分别对GO和GE进行改性,继续采用上述复配型乳化剂,以MMA、BA、AA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羟甲基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先后合成出纯丙乳液、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氧化石墨烯/聚合物乳液和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石墨烯/聚合物乳液,对三种聚合物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APTMS、KH550和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对GO进行化学改性和还原,得到不同类型的rGO或rGO-NH2,分别采用溶液缩聚和种子乳液聚合方法进一步制备出一系列高性能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这为发展功能多样化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郭佳磊[9](2014)在《低温交联型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文中指出纺织染整加工中使用的很多交联型粘合剂需要高温焙烘,这样虽然能够达到比较好的交联效果,但交联温度高不仅使能源消耗大,而且会导致加工后纺织品的手感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合成了两种低温交联型粘合剂,并且将它们应用在涤纶织物的涂层整理和棉织物的涂料印花上,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AA)、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等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经中和后并添加己二酸二酰肼(ADH)为交联剂合成了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粘合剂。通过单因素分析试验优选出合成工艺条件:m(BA):m(MMA)=1:2,乳化剂用量为5%,引发剂用量为0.6%,丙烯酸用量为3%,DAAM用量为6%(均为占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摩尔比n(DAAM):n(ADH)=1:1。2、合成的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粘合剂应用于涤纶涂层整理,当粘合剂用量为20%左右,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3min时,涂层织物的湿摩擦牢度可达3~4级,干摩擦牢度可达4级,皂洗牢度可达4~5级,耐静水压可达3.25kPa,透湿量可达1105.38g/(m2·24h)-1。3、采用聚丙二醇(PPG)、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制备聚氨酯(PU)预聚体,甲乙酮肟(MEKO)为封端剂,合成一种封端聚氨酯粘合剂。通过单因素分析试验法优化得到合成工艺条件:R值(n(NCO)/n(OH))为2.4,DMPA用量为5%,封端温度为40℃,封端时间为90min。4、将甲乙酮肟封端水性聚氨酯乳液粘合剂应用于棉织物涂料印花,当粘合剂用量为30~35%,焙烘温度为125℃,焙烘时间为2.5min时,涂料印花织物的干摩擦牢度达到4级,湿摩擦牢度达到34级,皂洗牢度达到34级,手感较好,得色量K/S值为9.22,明度L*为35.40。将封端聚氨酯粘合剂与市售粘合剂作出对比,结果表明封端聚氨酯粘合剂的摩擦和耐洗牢度有半级提高,织物表观深度K/S值、L*相差不大,织物风格测试中的压缩、弯曲、表面摩擦性能表现更好。5、采用红外光谱(FT-IR)、粒径和Zeta电位、热性能(TG-DTA)等测试手段表征了两种低温交联型粘合剂结构与性能。

王晓明[10](2012)在《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水性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并对其合成工艺以及性能表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丙烯酸树脂,并用环氧树脂对其进行接枝改性,以自制的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对其进行交联固化。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别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环氧接枝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反应机理。使用DSC对改性前后的树脂进行了热分析。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用量、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丙烯酸树脂,加入20%交联剂,固化温度150℃,固化50min得到的涂膜物理机械性能、耐候性、耐盐雾性、耐化学腐蚀性最好;对于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交联剂含量20%,固化温度130℃,固化30min得到的涂膜综合性能最好。以自制的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基料,选用磷酸锌作为活性防锈颜料,氧化铁红为物理防锈颜料,碳酸钙和高岭土为填料来制备防腐涂料。精心设计涂料配方,研究防腐涂料中树脂与固化剂配比、防锈颜填料配比、固化温度、固化时间、颜料体积浓度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和固化剂的质量比为2:1,氧化铁红、磷酸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1:1.3,涂料的颜填料体积浓度(PVC)为25.8%时,涂层的物理机械性能、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可以达到相对较好的平衡。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法,将功能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与丙烯酸酯单体共聚,并在乳液中添加交联剂己二酸二酰肼(ADH),利用酮羰基与酰肼基的交联反应,制成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利用激光散射法分析了乳胶粒的粒径和分布;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酮羰基与酰肼基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了腙;使用DSC测量了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考察了聚合工艺、功能单体DAAM含量、交联单体ADH含量对乳液及其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DAAM添加量为2.4%3.5%,m(ADH)/m(DAAM)=11.2时,乳液及其乳胶膜的各项性能较好。

二、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单组份轻防腐涂料概述
        1.2.1 水性丙烯酸涂料
        1.2.2 水性醇酸涂料
        1.2.3 水性环氧酯涂料
        1.2.4 水性聚氨酯涂料
        1.2.5 水性氨基烤漆
        1.2.6 水性单组份轻防腐涂料小结
    1.3 水性单组份丙烯酸金属高光漆的市场要求
        1.3.1 光泽度
        1.3.2 初期耐水性
    1.4 单组份丙烯酸乳胶自交联技术研究
        1.4.1 含有机硅氧烷室温自交联体系
        1.4.2 酮肼室温自交联体系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5.1 论文研究意义
        1.5.2 论文研究内容
        1.5.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2.3 自交联丙烯酸乳胶的合成
        2.2.4 水性金属高光漆的制备
    2.3 自交联丙烯酸乳胶及涂层的性能检测
        2.3.1 自交联丙烯酸乳胶的性能测试
        2.3.2 高光金属漆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聚合工艺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2 乳化剂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3 St与BA配比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4 DAAM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5 A-171加入方式和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6 引发剂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7 链转移试剂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4.8 丙烯酸用量对丙烯酸乳胶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2.3 水性高光金属漆的制备工艺
    3.3 高光金属漆性能测试
        3.3.1 浆料细度的测定
        3.3.2 表干时间的测定
        3.3.3 摆杆硬度的测试
        3.3.4 涂料黏度的测定
        3.3.5 热储存稳定性的测试
        3.3.6 其余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成膜助剂对金属漆性能的影响
        3.4.2 颜料对金属漆性能的影响
        3.4.3 分散剂的选择对金属漆性能的影响
        3.4.4 中和剂的选择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5 冷拼水性醇酸树脂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6 自干时间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7 不同基材对金属漆涂层性能的影响
        3.4.8 最佳配方制备的金属漆性能检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2)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
    1.1 感光树脂助剂的应用
    1.2 涂料应用
    1.3 日用化工应用
    1.4 其他应用
2 展望

(3)含交联结构的聚合物乳液合成及水性阻尼涂料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粘弹性阻尼与应用
        1.1.1 聚合物粘弹性阻尼材料
        1.1.2 聚合物粘弹性阻尼的应用
        1.1.3 聚合物粘弹性阻尼的表征方法
    1.2 水性聚合物阻尼涂料的组成与应用
        1.2.1 水性阻尼涂料的组成
        1.2.2 水性阻尼涂料的应用开发情况
    1.3 水性阻尼涂料的改性研究
        1.3.1 聚合物基体改性
        1.3.2 填料改性研究
        1.3.3 功能小分子改性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交联结构对聚合物乳胶阻尼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乳液聚合与乳胶膜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交联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2.3.2 交联聚合物乳胶的流变研究
        2.3.3 交联聚合物乳胶微流变研究
        2.3.4 乳胶膜交联密度
        2.3.5 交联乳胶膜的动态力学性能
        2.3.6 LA与TA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性阻尼涂料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乳液合成的放大
        3.2.4 水性阻尼涂料的制备
        3.2.5 样板的制备
        3.2.6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合物乳液的放大及性能
        3.3.2 填料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3.3.3 助剂的影响
        3.3.4 涂层综合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4)阻燃硅丙静电植绒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静电植绒概述
        1.2.1 静电植绒原理
        1.2.2 静电植绒原材料
        1.2.3 静电植绒工艺
    1.3 丙烯酸酯粘合剂概述
        1.3.1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原理
        1.3.2 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1.3.3 硅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1.4 阻燃型丙烯酸酯粘合剂概述
        1.4.1 阻燃机理
        1.4.2 阻燃剂介绍
        1.4.3 阻燃型丙烯酸酯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2 含磷型硅丙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方案
        2.1.4 含磷型硅丙乳液性能测试及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乳液聚合影响因素探讨
        2.2.2 含磷型硅丙乳液结构性能表征
        2.2.3 含磷型硅丙乳液与工业硅丙乳液综合性能对比
    2.3 本章小结
3 阻燃硅丙静电植绒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步骤及工艺
        3.1.4 阻燃硅丙粘合剂和植绒织物性能测试及表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Al(OH)_3 添加量对粘合剂阻燃性能的影响
        3.2.2 阻燃硅丙粘合剂的静电植绒应用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申请的成果
致谢

(5)醇溶性丙烯酸酯的制备和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醇溶性树脂的概述
        1.1.1 醇溶性树脂的定义
        1.1.2 醇溶性树脂的种类
        1.1.3 醇溶性树脂的醇溶机理
    1.2 醇溶性丙烯酸酯聚合方法
        1.2.1 醇溶性丙烯酸酯聚合方法概述
        1.2.2 醇溶性丙烯酸酯本体聚合
        1.2.3 醇溶性丙烯酸酯溶液聚合
    1.3 丙烯酸酯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3.1 丙烯酸酯树脂结构与溶解性的关系
        1.3.2 丙烯酸酯树脂结构与防腐性的关系
        1.3.3 醇溶性丙烯酸酯结构与性能研究情况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与内容、创新点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3 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和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
    2.3 单体与聚合方法的选择
    2.4 醇溶性丙烯酸酯的聚合工艺
    2.5 表征与测试
        2.5.1 FT-IR表征
        2.5.2 固含量测定
        2.5.3 单体转化率测定
        2.5.4 聚合物粘度的测定
        2.5.5 醇溶稳定性的测定
        2.5.6 树脂涂膜性能的测定
        2.5.7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2.5.8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DMA)
    2.6 结果与讨论
        2.6.1 本体-溶液聚合法对聚合物性能影响
        2.6.2 单体配比的影响
        2.6.3 影响单体转化率的单因素实验
        2.6.3.1 聚合温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2.6.3.2 引发剂浓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2.6.3.3 溶剂质量含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2.6.4 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条件
        2.6.4.1 试验方案设计
        2.6.4.2 响应面优化模型诊断
        2.6.4.3 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的响应面分析
        2.6.4.4 最佳合成参数的确定及验证
        2.6.5 聚合物醇溶稳定性的研究
        2.6.5.1 含羧基的功能性单体对醇溶性的影响
        2.6.5.2 含羟基的功能性单体对醇溶性的影响
        2.6.5.3 搅拌强度对聚合物醇溶稳定性的影响
        2.6.5.4 溶剂滴加时间对醇溶性的影响
        2.6.6 聚合物的FTIR表征结果
    2.7 小结
第3章 交联结构的醇溶性丙烯酸酯制备和分析
    3.1 引言
    3.2 酮肼交联型醇溶性丙烯酸酯涂膜的制备
    3.3 表征与测试
        3.3.1 红外测试
        3.3.2 DMA表征
        3.3.3 硬度的测定
        3.3.4 拉伸性能的测定
        3.3.5 凝胶时间测定
        3.3.6 表干时间的测定
        3.3.7 吸水率的测定
        3.3.8 耐碱性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交联体系的FT-IR表征
        3.4.2 酮肼交联体系对涂膜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3.4.3 涂膜性能的影响考察
        3.4.4 DAAM用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3.4.5 树脂耐水性分析
        3.4.6 DAAM的量对成膜耐碱性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醇溶性含氟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与研究
    4.1 引言
    4.2 醇溶性含氟丙烯酸酯涂膜的制备
    4.3 表征与测试
        4.3.1 红外测试
        4.3.2 DMA表征
        4.3.3 硬度的测定
        4.3.4 拉伸性能的测定
        4.3.5 吸水率的测定
        4.3.6 涂膜表面形貌的测定
        4.3.7 水接触角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含氟丙烯酸酯的FT-IR分析
        4.4.2 树脂的聚合工艺对漆膜的疏水性的影响
        4.4.3 成膜后处理温度对涂膜接触角的影响
        4.4.4 接触角分析
        4.4.5 DMA分析
        4.4.6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4.4.7 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4.4.8 热稳定性分析
        4.4.9 防涂鸦耐污性测试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性能及在印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技术进展
        1.1.1 一步法
        1.1.2 核壳乳液聚合
        1.1.3 互穿网络型乳液聚合
        1.1.4 无皂乳液聚合
        1.1.5 微乳液聚合
        1.1.6 辐射引发聚合
    1.2 有机硅柔软剂制备的技术进展
        1.2.1 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
        1.2.2 活性有机硅柔软剂
        1.2.3 改性有机硅柔软剂
    1.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技术进展
        1.3.1 物理共混改性法
        1.3.2 化学改性法
    1.4 涂料印花中粘合剂的技术进展
        1.4.1 聚丙烯酸酯粘合剂
        1.4.2 聚氨酯粘合剂
        1.4.3 改性聚丙烯酸酯粘合剂
    1.5 基于本研究涉及的两个问题的技术进展
        1.5.1 涤纶的微量印花技术的研究进展
        1.5.2 兔毛针织的掉毛及改善方法
    1.6 本研究内容的提出及意义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3 聚合反应步骤
        2.1.4 乳液聚合原理
    2.2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的性能及表征方法
        2.2.1 固含量及转化率的测定
        2.2.2 粒径
        2.2.3 凝胶率
        2.2.4 耐电介质稳定性
        2.2.5 乳液分子量GPC
        2.2.6 红外光谱
        2.2.7 热性能
    2.3 乳液聚合物配方的设计
    2.4 乳液聚合工艺对聚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2.4.1 加料方式对聚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2.4.2 乳液聚合温度对聚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2.4.3 乳液聚合乳化剂用量对聚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2.4.4 乳液聚合引发剂用量对聚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2.4.5 有机硅D4含量对聚合乳液性能的影响
    2.5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结构和性能
        2.5.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红外光谱特征
        2.5.2 有机硅含量对热性能的影响
        2.5.3 有机硅含量对乳胶膜玻璃化温度的影响
    2.6 印花粘合剂乳液的结构和性能
        2.6.1 印花粘合剂乳液的性状与粒径分布
        2.6.2 印花粘合剂乳液的分子量分布
        2.6.3 印花粘合剂乳胶膜的TG-DTA图
        2.6.4 印花粘合剂乳胶膜的DSC图
    2.7 兔毛树脂整理剂的表征
        2.7.1 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量对兔毛树脂整理剂乳液的性能影响
        2.7.2 兔毛树脂整理剂乳液的性状与粒径
        2.7.3 兔毛树脂整理剂乳液的分子量分布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在涤纶印花中的应用
    3.1 实验材料
        3.1.1 织物
        3.1.2 染料
        3.1.3 试剂
        3.1.4 试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液体分散染料的配置
        3.2.2 印花色浆的配置
        3.2.3 印花流程及条件
        3.2.4 织物K/S值和颜色特征值(L*、a*和b*)
        3.2.5 印制清晰度
        3.2.6 色牢度
        3.2.7 弯曲性能
    3.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粘合剂对印花性能的影响
        3.3.1 粘合剂对K/S值和颜色特征值的影响
        3.3.2 粘合剂对印花清晰度影响
        3.3.3 粘合剂对织物色牢度的影响
        3.3.4 粘合剂对弯曲性能的影响
    3.4 粘合剂HQ在印花中的作用及工艺优化
        3.4.1 粘合剂用量对织物印花性能的影响
        3.4.2 焙烘温度对织物印花性能的影响
        3.4.3 焙烘时间对织物印花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在兔毛针织物中的应用
    4.1 实验材料
        4.1.1 织物
        4.1.2 试剂
    4.2 试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蛋白酶工艺和条件
        4.3.2 树脂整理工艺和条件
    4.4 测试方法
        4.4.1 增重率
        4.4.2 掉毛量
        4.4.3 起毛起球
        4.4.4 接触角
        4.4.5 缩水率
        4.4.6 吸湿率
        4.4.7 蓬松度
        4.4.8 扫描电镜(SEM)
        4.4.9 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
    4.5 树脂整理对兔毛纤维性能影响
        4.5.1 树脂整理对兔毛针织物掉毛量的影响
        4.5.2 树脂整理对兔毛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4.5.3 树脂整理对兔毛针织物缩水率与水接触角的影响
        4.5.4 树脂整理对兔毛针织物吸湿率的影响
        4.5.5 树脂整理对兔毛针织物蓬松度的影响
        4.5.6 树脂整理对兔毛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
        4.5.7 丙烯酸酯树脂A和硅改性树脂B的区分
    4.6 硅改性丙烯树脂整理工艺的优化
        4.6.1 含硅丙烯树脂的用量对增重率的影响
        4.6.2 微波加热功率对增重率的影响
        4.6.3 微波加热时间对增重率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研究结论
    5.2 课题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水性油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性油墨概述
        1.1.1 水性油墨的定义及发展史
        1.1.2 水性油墨的组成及分类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水性丙烯酸树脂
        1.3.1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概述
        1.3.2 水性丙烯酸树脂合成方法
        1.3.3 水性油墨用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研究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硅烷偶联剂接枝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研究
    2.1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
        2.1.1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目的
        2.1.2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修饰方法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3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
    2.3 接枝性能表征
        2.3.1 活化率
        2.3.2 分散稳定性
        2.3.3 红外光谱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的研究
    3.1 实验内容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设计
    3.2 乳液性能测试方法
        3.2.1 固含量的测定
        3.2.2 粘度的测定
        3.2.3 耐磨性的测定
        3.2.4 吸水率的测定
        3.2.5 乳液外观
        3.2.6 乳液机械稳定性
        3.2.7 乳液钙离子稳定性
        3.2.8 红外光谱
        3.2.9 玻璃化温度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3.3.2 乳液粘度的测定及分析
        3.3.3 乳液胶膜耐磨性的测定及分析
        3.3.4 乳液胶膜吸水率的测定及分析
    3.4 最佳配方的确定
    3.5 树脂红外光谱分析
    3.6 树脂的DSC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水性油墨的合成与研究
    4.1 实验材料的选择
        4.1.1 连接料的选择
        4.1.2 颜料的选择
        4.1.3 助剂的选择
    4.2 实验内容
        4.2.1 水性油墨的制备
        4.2.2 水性油墨的正交实验设计
    4.3 油墨性能测试方法
        4.3.1 初干性
        4.3.2 粘度
        4.3.3 附着牢度
        4.3.4 耐水性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水性油墨初干性的检测与分析
        4.4.2 水性油墨粘度的检测与分析
        4.4.3 水性油墨附着牢度的检测与分析
        4.4.4 水性油墨耐水性的检测与分析
    4.5 水性油墨最佳配方的确定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石墨烯功能化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材料
        1.1.1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简介
        1.1.2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1.2 聚酰亚胺材料
        1.2.1 聚酰业胺简介
        1.2.2 线性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1.2.3 超支化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1.3 聚合物乳液
        1.3.1 聚合物乳液简介
        1.3.2 聚合物乳液的研究进展
    1.4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1.4.1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简介
        1.4.2 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3 石墨烯/聚合物乳液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APTMS改性的石墨烯/ODA-ODPA-BPADA共聚聚酰亚胺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测试与表征
        2.2.3 APTMS改性石墨烯的制备
        2.2.4 APTMS改性GE/ODA-ODPA-BPADA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PTMS改性GE/ODA-ODPA-BPADA的合成路线图
        2.3.2 GO和rGO-NH_2的表征及分析
        2.3.3 rGO/PI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黏数
        2.3.4 rGO/PI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2.3.5 rGO/PI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KH550改性的石墨烯/ODA-PMDA-NTADA共聚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测试与表征
        3.2.3 KH550改性石墨烯的制备
        3.2.4 KH550改性GE/ODA-PMDA-NTADA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KH550改性rGO-NH_2/ODA-PMDA-NTADA的合成路线图
        3.3.2 GO和rGO-NH_2的表征及分析
        3.3.3 rGO/PI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黏数
        3.3.4 rGO/PI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3.3.5 rGO/PI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3.3.6 rGO/PI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KH550改性的石墨烯/6FDA-TAPP型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测试与表征
        4.2.3 酐基封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AD-HBPI)的合成
        4.2.4 (KH550-GE) -g-AD-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 (KH550-GE) -co-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纯的HBPI及GE/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黏数
        4.3.2 纯的HBPI及GE/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表征
        4.3.3 纯的HBPI及GE/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XRD表征
        4.3.4 纯的HBPI及GE/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SEM表征
        4.3.5 纯的HBPI及GE/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4.3.6 纯的HBPI及GE/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4.3.7 纯的HBPI及GE/HBPI纳米复合材料的接触角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画布涂料用苯丙乳液及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石墨烯/苯丙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测试与表征
        5.2.3 画布涂料用苯丙乳液及改性石墨烯/苯丙乳液的的合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画布涂料用苯丙乳液的表征
        5.3.2 油酸-十二烷基硫酸钠改性石墨烯/苯丙乳液的表征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丙烯颜料用高光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测试与表征
        6.2.3 高光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高光丙烯酸酯乳液Ⅰ的表征
        6.3.2 高光丙烯酸酯乳液Ⅱ的表征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改性石墨烯/高光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实验原料
        7.2.2 测试与表征
        7.2.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还原
        7.2.4 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和油酸改性石墨烯的结构表征
        7.3.2 聚合物乳液的性能基础指标
        7.3.3 聚合物结构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7.3.4 聚合物透射电镜(TEM)测试
        7.3.5 聚合物乳液的PCS测试
        7.3.6 聚合物TG-DTA测试
        7.3.7 聚合物乳液的导电性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低温交联型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况
    1.2 粘合剂的种类
        1.2.1 按主要成分分类
        1.2.2 按主要单体分类
        1.2.3 按交联情况分类
        1.2.4 按固化温度分类
    1.3 聚丙烯酸酯粘合剂
        1.3.1 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
        1.3.2 N-丁氧基甲基丙酰胺(BOA)
        1.3.3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HEA/HEMA)或丙烯酸羟丙酯(HPA)
        1.3.4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A 或 GMA)
        1.3.5 酮肼交联体系
        1.3.6 自制交联单体
    1.4 聚氨酯
        1.4.1 按聚氨酯溶剂使用不同分类
        1.4.2 按交联条件分类
        1.4.3 按单组份水性聚氨酯粒子大小分类
        1.4.4 按聚氨酯所带电荷分类
        1.4.5 按乳化方法分类
    1.5 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
    1.6 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
    1.7 聚氨酯交联改性
        1.7.1 内交联改性
        1.7.2 外交联改性
    1.8 国内外粘合剂的发展概况
    1.9 粘合剂的应用要求
    1.10 粘合剂粘合机理
    1.11 粘合剂的黏着过程
    1.12 粘合剂的应用及改进
        1.12.1 粘合剂应用
        1.12.2 粘合剂的改进
    1.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2.1 织物
        2.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合成原理与作用机理
        2.4.1 合成原理
        2.4.2 作用机理
    2.5 合成方法及步骤
    2.6 应用工艺
        2.6.1 工艺配方
        2.6.2 工艺流程
    2.7 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性能测试
        2.7.1 红外光谱(FT-IR)
        2.7.2 固含量
        2.7.3 单体转化率
        2.7.4 粒径及 Zeta 电位
        2.7.5 热分析(TG-DTA)
        2.7.6 吸水率
        2.7.7 交联度
        2.7.8 耐摩擦色牢度
        2.7.9 耐皂洗色牢度
        2.7.10 耐静水压
        2.7.11 透湿量
        2.7.12 手感
        2.7.13 泛黄性
        2.7.14 稳定性
    2.8 影响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的合成工艺条件
        2.8.1 软硬单体比例(m(BA):m(MMA))
        2.8.2 乳化剂用量
        2.8.3 引发剂用量
        2.8.4 丙烯酸用量
        2.8.5 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用量
        2.8.6 DAAM 与 ADH 摩尔比(n(DAAM):n(ADH))
    2.9 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粘合剂性能表征
        2.9.1 主要物理性能及稳定性
        2.9.2 红外光谱(FT-IR)
        2.9.3 粒径
        2.9.4 热性能(TG-DTA)分析
        2.9.5 Zeta 电位
    2.10 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的应用
        2.10.1 低温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用量的影响
        2.10.2 焙烘温度和时间对涂层织物的影响
    2.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甲乙酮肟封端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2.1 织物
        3.2.2 实验药品
        3.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3.3 合成原理与作用机理
        3.3.1 合成原理
        3.3.2 作用机理
    3.4 合成方法及步骤
    3.5 应用工艺
        3.5.1 工艺配方
        3.5.2 工艺流程
    3.6 甲乙酮肟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的性能测试
        3.6.1 红外光谱(FT-IR)
        3.6.2 热分析(TG-DTA)
        3.6.3 黏度
        3.6.4 粒径及 Zeta 电位
        3.6.5 耐水性
        3.6.6 离心稳定性
        3.6.7 -NCO 含量的测定
        3.6.8 耐摩擦色牢度
        3.6.9 耐皂洗色牢度
        3.6.10 得色量 K/S 值
        3.6.11 织物风格测试
    3.7 影响封端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的合成工艺条件
        3.7.1 R 值-NCO 与 OH 摩尔比(n(NCO)/n(OH))
        3.7.2 DMPA 用量
        3.7.3 封端温度
        3.7.4 封端时间
        3.7.5 溶剂的选择
    3.8 封端聚氨酯粘合剂的性能表征
        3.8.1 红外光谱(FT-IR)
        3.8.2 热分析(TG-DTA)
        3.8.3 粒径
    3.9 封端聚氨酯粘合剂的应用
        3.9.1 焙烘温度
        3.9.2 焙烘时间
        3.9.3 粘合剂用量
    3.10 不同粘合剂的应用比较
        3.10.1 不同粘合剂印花织物的比较
        3.10.2 织物风格测试比较
    3.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10)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清单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性涂料
    1.2 水性丙烯酸树脂
        1.2.1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发展历史
        1.2.2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特点
    1.3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
        1.3.1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
        1.3.2 有机氟改性丙烯酸树脂
        1.3.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
        1.3.4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
        1.3.5 DAAM/ADH 交联改性法
    1.4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聚合方法
        1.4.1 溶液聚合法
        1.4.2 乳液聚合
        1.4.3 本体聚合
        1.4.4 悬浮聚合
    1.5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工艺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环氧接枝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环氧改性丙烯酸酯的合成
        2.2.3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涂料及其漆膜的制备
        2.2.4 测试仪器及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机理的研究
        2.3.2 交联剂
        2.3.3 交联固化条件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2.3.4 树脂的热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的设计及研究
    3.1 引言
    3.2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的配方设计
        3.2.1 配方设计基础
        3.2.2 配方设计中 PVC 概念
        3.2.3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防腐涂料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方组成
    3.3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3.3.1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3.3.2 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3.3.3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的配方
        3.3.4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流程
        3.3.5 涂层的制备
        3.3.6 性能测试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水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和固化剂配比的确定
        3.4.2 防锈颜填料配比的确定
        3.4.3 烘烤温度与时间的确定
        3.4.4 颜填料体积浓度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4.2.3 乳胶膜的制备
        4.2.4 测试仪器及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合工艺的选择
        4.3.2 乳液红外光谱分析
        4.3.3 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
        4.3.4 功能单体 DAAM 含量对乳液及其乳胶膜性能的影响
        4.3.5 ADH 与 DAAM 的当量比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
        4.3.6 胶膜的固化
        4.3.7 乳液聚合物 DSC 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光金属漆用丙烯酸乳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刘旭.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12)
  • [2]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应用研究进展[J]. 刘建,崔佳惠,邢晓华,孙建芸,李刚. 山东化工, 2021(05)
  • [3]含交联结构的聚合物乳液合成及水性阻尼涂料制备研究[D]. 李跃.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阻燃硅丙静电植绒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D]. 宋甜甜. 东华大学, 2019(03)
  • [5]醇溶性丙烯酸酯的制备和改性研究[D]. 闫雅贤.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6]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的性能及在印染中的应用[D]. 胡必清. 苏州大学, 2017(04)
  • [7]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水性油墨的研究[D]. 刘亚楠.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1)
  • [8]基于石墨烯功能化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李全涛. 湖北大学, 2016(04)
  • [9]低温交联型粘合剂的合成及应用[D]. 郭佳磊. 苏州大学, 2014(09)
  • [10]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研究[D]. 王晓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其在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