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 RSA 实时频谱分析仪

新型 RSA 实时频谱分析仪

一、新型的RSA实时频谱分析仪(论文文献综述)

杜文雄[1](2021)在《新型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文中指出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因其输出脉冲具有极窄脉冲宽度、超高峰值功率、高重复频率以及良好的稳定性等特点,在光纤通信、激光雷达、消费电子、精密微加工、生物医疗、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新材料、脉冲整形新机理以及脉冲动力学新行为的持续创新发展,基于被动锁模的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成为当前国际上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我国在该领域具备了较好基础并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有望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研究新型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从锁模新材料、脉冲形成新机制以及脉冲动力学新行为三个方面,对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数值模拟了锁模光纤激光器中耗散孤子共振(DSR)脉冲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揭示了一种利用真实可饱和吸收体实现DSR脉冲的新机制,发现材料本身的反饱和吸收效应对DSR脉冲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讨论了材料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对DSR脉冲参数的影响;从理论上证实了在非线性放大环形镜(NALM)锁模光纤激光器中存在DSR脉冲的周期分岔现象,分析了腔体参数对倍周期DSR脉冲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NALM的饱和功率有助于DSR脉冲产生周期分岔;数值研究了基于非线性光纤环形镜的锁模光纤激光器,通过改变净腔双折射,获得了不同类型的矢量DSR脉冲,包括偏振锁定矢量DSR态、偏振旋转锁定矢量DSR态以及群速度锁定矢量DSR态,并系统分析了它们的偏振演化动力学。2.实现了工作在L波段(1565-1625 nm)的石墨烯/二硫化钨(Gr/WS2)异质结锁模光纤激光器。通过拉曼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证实了制备的Gr/WS2范德瓦尔斯异质结薄膜中Gr和WS2之间存在强烈的层间相互作用。实验发现,Gr/WS2异质结具有优异的饱和吸收特性,与单层WS2相比,其调制深度更大、饱和光强度更低。利用Gr/WS2异质结锁模器件,搭建了工作在不同色散区的掺铒光纤激光器(EDFL),分别实现了中心波长为1601.9 nm、脉冲宽度为660 fs的传统孤子以及中心波长为1593.5 nm、脉冲宽度为55.6 ps的耗散孤子输出。我们还将Gr/WS2异质结应用到C波段(1530-1565 nm)锁模光纤激光器中,通过优化激光腔结构,成功获得了中心波长为1563.3 nm、脉冲宽度为420 fs的传统孤子脉冲。同时,我们数值模拟了该飞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得到的锁模脉冲特性与实验结果一致。3.利用色散傅里叶变换(DFT)技术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锁模光纤激光器中的各种孤子脉动行为,发现单周期脉动孤子的调制周期是腔内循环时间的几十倍甚至数百倍,其两个正交偏振分量的演化行为既可以是同步也可以是异步的。我们还首次观察到了双周期的脉动孤子,输出脉冲的脉动周期是两个不同调制周期的结合;通过改变泵浦功率和腔内偏振控制器(PC),我们也在该光纤激光器中获得了不同类型的脉动矢量倍周期孤子(PDS),包括单周期和双周期的PDS脉动,采用DFT技术测量了它们正交偏振模式的瞬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脉动PDS的偏振态演化周期是两个或者三个不同调制周期的结合,并且与脉冲强度的调制周期一致。4.搭建了基于非线性偏振旋转的正色散锁模EDFL,通过调节泵浦功率和腔内PC,分别实现了静态耗散孤子以及脉动耗散孤子输出。结果显示,前者的瞬态光谱形状不随腔内传输圈数变化,而后者则具有明显的光谱呼吸特性。我们还观察到了一种独特的耗散孤子脉冲,其光谱顶部有一个较强的尖峰,通过DFT技术证实了这是锁模脉冲自身的光谱成分而不是连续光分量。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静态耗散孤子和脉动耗散孤子的建立和湮灭动力学,详细讨论了它们各自光谱的实时演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锁模脉冲的形成过程都包含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即不稳定锁模、准调Q锁模、准稳定和稳定锁模运转状态。同时,瞬态光谱会随着脉冲能量的增加而不断展宽,并伴随有振荡条纹的产生。当泵浦功率被突然切断后,输出脉冲的光谱强度和宽度急剧下降,经过若干次腔内传输后锁模脉冲逐渐消失。

陈国通,刘琪,孙敬[2](2020)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速频谱分析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传统频谱分析系统存在测试速度慢、对瞬态信号侦测分析不精确、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频率模板触发技术结合可重构计算,实现系统的超高速数据捕获、侦测与分析。频谱显示采用数字荧光显示技术,信号频谱展现更加实时、直观、精确。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可接受的性能损失范围内,提高了对信号的分析精确度。可重构计算使系统运行更高效,降低了传统频谱分析方法的能量消耗,使系统在大带宽情况下仍可实现对瞬态信号和复杂信号的实时精准分析。

季飞[3](2020)在《海上无线信道多径测量与数据分析算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海事活动日益增多,在相关海域建立安全、可靠的无线通信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在信道测量的基础上,实现海上无线信道状态的最优估计,对于提升海上无线通信服务质量和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以扩频相关检测方法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海上无线信道的多径测量系统,并提出了基于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多径识别算法。根据海上无线信道多径测量的需求,本课题通过分析比较典型的海上无线信道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确立了基于线性频率调制(Chirp)波形的多径测量方案。重点分析了基于信道冲激响应(Channel Impulse Response,CIR)和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的多径检测算法。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两种算法的有效性。在综合考虑多径识别精度与时间复杂度的基础上,确定了数据的分析处理算法。通过分析了信号带宽、采样频率、采样时长和相位差等因素对多径检测算法精度的影响,为测量系统中相应参数的设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依据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上无线通信的信道测量系统,该系统结合海上信号的传输特点及海上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设置Chirp信号为样本信号,设计了详细的信道测量流程。为了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本文在大连凌水湾海域内搭建了实际的海上无线信道多径测量系统进行相关的静态和动态测试,采集了大量真实环境下的实测数据。通过实测数据的算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有限时间范围内,海上无线信道的多径传输环境具有可复现性。基于上述实测数据分析所得的海上无线信道具有短时平稳性的结论,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无线信道多径识别算法,用于分析提取微弱的高阶多径信号。该算法依据CIR分析结果的统计特性建立信号和噪声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模型,利用证据权重计算方法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证据融合,再通过证据决策过程得到最终的判决结果。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和算法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所提算法能够提高弱多径信号的识别能力,得到更加精准的多径信号判决结果。

唐昊德[4](2020)在《多域分析仪6GHz射频通道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域分析仪是一种能够从时域、频域、调制域等多个领域观察待测信号的新型仪器。射频通道作为多域分析仪中射频信号的输入调理电路,其性能好坏对多域分析仪的频域测量功能和指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相对于传统频谱分析仪中的射频通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固定频率的本振信号,将高于3GHz的信号下变频至采集系统奈奎斯特频率以内,直接进行采集,使系统具备宽带频谱捕获能力;又通过频带分解和分段混频的电路结构,将输入信号划分为4个频带重叠的子通路,拓宽了射频通道的工作频率范围,保证了最低1GHz的实时捕获带宽。论文对多域分析仪中的射频通道展开了研究,经过方案设计,电路仿真和实验验证,设计了一种9kHz6GHz的射频通道,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方案的设计验证。介绍了频谱接收机常见类型以及射频通道的关键性指标,然后根据项目整体框架和设计要求,提出了本次射频通道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分析了各个电路模块的功能,通过ADS软件进行了通信链路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2、射频通道硬件电路设计。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射频通道各关键电路的选型工作,设计实现了射频通道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可变增益放大电路、低噪声放大电路、功率分配电路、混频电路、本振模块以及滤波器组。针对每个模块,阐述了电路设计要点。同时,给出了射频通道的电源方案和PCB设计原则。3、基于射频通道的幅度均衡器的设计。为了改善射频通道中直通路径频率响应不理想的缺陷,根据该路径的实测结果,设计了对应的幅度均衡器,分析了均衡器的数学模型和电路模型,通过原理图和版图联合仿真确定了各元件参数。经实物测试,验证了均衡器的频率补偿功能。最后,论文设计实现了多域分析仪9kHz6GHz射频通道,对射频通道的关键指标进行了测试。其中直通路径可以实现最高3GHz的实时捕获带宽,输入驻波比在3GHz内不超过1.29,噪声系数15.16dB,达到了设计目标。

雷铭[5](2020)在《相位噪声测试系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频测试技术的发展,相位噪声已成为电子测量范畴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通信雷达系统、射频微波系统对相位噪声测试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低噪声,高稳定、准确度和可靠性更高的电子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信号调理通道作为相位噪声测试系统提取频率源相位噪声的重要组成电路,它的噪声是制约相位噪声测试系统发展的瓶颈。本论文将互相关技术理论应用到实际设计的相位噪声提取电路中,可以大大地降低通道上不相关噪声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相位噪声测试系统的噪底,提高测试系统的灵敏度。论文中相位噪声提取电路采用直接零差法,使用分离元器件搭建双通道相位噪声提取电路和采样电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是设计实现5-400MHz频率范围内频率源的相位噪声信号提取电路,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相位噪声测试系统的研制要求。结合理论和仿真,对相位噪声信号调理电路中器件的噪声系数进行估算分析,主要包括低噪声运算放大器,ADC噪声系数分析。2、相位噪声提取电路的设计。采用ADI公司的AD797低噪放,设计了级联放大电路,使用Mini-Circuits公司的MPD-1+和MPD-21+鉴相器,设计了正交锁相网络、此外还对ADC时钟电路和驱动电路进行了设计。3、信号调理通道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借助MCU作为控制平台,实现对相位噪声测试系统通道电路工作状态的切换,实现待测源与可变本振信号鉴相电路的选择以及鉴相输出信号的增益放大倍数调节。4、电源电路的设计。对信号调理通道中有源器件的负载电压需求进行分析,采用分布式电源方案,充分利用DC/DC开关电源电压转换效率高以及LDO线性电源的低噪声电压输出的特点,此外还从器件的PCB布局、去耦以及屏蔽角度出发,尽可能地降低外部噪声对信号调理通道的影响。最后本文从相位噪声测试系统平台出发,借助相应的测试工具和设备,对信号调理通道的噪底,电源输出噪声,以及对10MHz频率源进行相位噪声测试及结果分析。

董骞[6](2020)在《基于激光多普勒技术的噪声尾流探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舰船尾流的光学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尾流中气泡及湍流导致的探测光参量的变化来判定尾流是否存在,而水下航行器其辐射噪声激励水气界面的水表面微幅波和驱动水中悬浮微粒运动的噪声尾流都载有水下航行器的特征信息。因而,本文在分析了水下航行器噪声的可探测性和辐射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多普勒技术开展舰船噪声尾流光学相干检测研究,该方法是光波强指向性及声波强穿透性有效结合的间接检测方法。本文研究的水表面散射光场空间分布、水表面微幅波理论、水中噪声尾流理论及尾流光学相干检测技术为水下目标追踪、水中流体介质特性参数提取乃至水中兵器制导等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分别建立了干涉法检测水表面微幅波、水中噪声尾流的理论模型并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依据基尔霍夫衍射理论建立了水表面散射光场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在基尔霍夫近似条件下利用格林定理得到水表面散射光场中任意观察点处散射光强的表达式。理论分析了水表面散射光场强度空间分布与入射光、散射光几何条件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水体参数、光波场参数及探测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散射光强在入射角等于散射角且不为0°的情形下具有极大值;为0°情形下,散射光强最强;当入射角在0°~53°(布儒斯特角约为53°)范围内,散射光强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至0,当入射角在53°~90°范围内,散射光强随入射角增大先增大后减小。(2)针对水下声源辐射噪声波传播到水气界面会产生水表面微幅波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建模研究。在远场平面波近似条件下由水表面微幅波波动方程求解出了水表面微幅波振幅和振速与入射声压、水下声源振动频率间的关系式。理论研究表明,纳米到亚微米量级的水表面微幅波振幅与入射声压成正比,与水下声源振动频率成反比;水表面微幅波振速仅与入射声压有关且成正比。(3)利用几何光学斯涅耳定律计算分析了影响水下声信息探测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光学相干法检测水表面微幅波和水中噪声尾流的原理,给出了水表面微幅波干涉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达式,理论分析了干涉信号时域谱和频域谱特征,并研究了应用频谱分析技术来提取水表面微幅波和水中噪声尾流特征参数的方法。(4)实验研究了光学相干法检测水表面微幅波、利用频谱分析方法提取水表面微幅波特征参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光学相干检测法实现了频率在300Hz~1700Hz的水下声源实时探测;频谱分析方法解调出的水下声源实际发声频率与标准值的偏差小于1.27Hz且精度优于0.42%,解调出的水表面微幅波振幅、振速与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5)实验研究了水中噪声尾流后向探测干涉频谱特性随噪声波频率、水体环境和散射体种类、数密度、尺寸的变化规律。在待测区分别为噪声尾流、掺入溶胶杂质的噪声尾流以及气泡尾流和噪声尾流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都实现了 100Hz~3000Hz的水中噪声尾流后向相干检测,待测区的不同虽引起提取出的实际噪声波频率存在差异,但其与标准值的差异都小于1.7Hz且精度都优于0.6%,提取出的不同水体环境下不同散射体的运动速度与理论速度相吻合。同一噪声波频率和声强度下时,不同待测区的检测频谱中峰值幅度、最大频移量等特征的不一致,体现了水体环境及散射体特性的差异会引起散射体具有不一致的运动状态。

刘新群[7](2019)在《宽带电子侦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文中提出现代战场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电子战中对抗的双方都希望自己的雷达在能够有效探测对方雷达目标的同时,降低对方雷达侦察和截获自己的概率,来占据战争的主动权并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因此,低截获概率(LPI)雷达信号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雷达体制当中。在时频域而言,LPI雷达信号具有大时宽带宽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降低雷达信号的峰值发射功率,甚至淹没在噪声中,这对侦察接收机的接收带宽和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侦察接收机的主要作用是截获对方辐射源信号并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以便采取应对措施。信号截获问题是侦察接收机在信号能量域、频域及空域等多维空间中与辐射源信号所在的空间重合的概率问题。不过,如果辐射源信号的带宽较宽,达到几GHz甚至上十GHz,针对如此宽的带宽,在当今主流的Nyquist采样中,模数转换器(ADC)成为许多实际工程应用的限制因素。这是因为ADC的数字带宽(即采样率)和模拟带宽(即直接数字化高RF频带的能力)限制了对宽带信号的侦收和采集,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其他的采样理论和结构,如非均匀采样和一系列基于压缩感知(CS)的新型采样结构。本文对Nyquist折叠接收机(NYFR)截获的辐射源信号的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对基于多相滤波的侦察接收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现。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2章分析了常见LPI雷达波形及其特性,然后针对LPI雷达信号大时宽带宽的特点,研究了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典型架构。首先,借助模糊函数对常见LPI雷达波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第2.2节)。其次,针对其大时宽带宽的特点分析了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的架构,对侦察接收机的要求和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并且将NYFR作为了本文理论研究的重点(第2.3节)。第3章详细介绍了NYFR的基本原理并且着重研究了NYFR输出信号的检测技术。首先,对NYFR的原型结构及其输出信号的形式进行了简要介绍(第3.2节)。其次,研究了NYFR其它改进结构(第3.3节)。然后,基于扩展Fourier变换对NYFR输出脉冲信号的时域波形进行了详细推导和分析,证明了NYFR不会影响雷达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间位置,由此提出了两种NYFR输出信号的脉冲检测算法:基于迭代自相关和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的NYFR输出脉冲检测算法,并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第3.4节)。第4章首先针对NYFR截获的线性调频(LFM)信号,提出了两种信息恢复和参数估计方法,分别为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和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信息恢复算法,当获得LFM信号的Nyquist区信息以后,可以去掉与Nyquist区相关的本振调制信息,然后借助Fr FT可以提高调频斜率的估计精度(第4.2节),在Fr FT估计调频斜率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Fr FT快速寻优算法(第4.3节)。接下来,针对频率编码(FSK)信号等超宽带信号频谱跨多个Nyquist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通道NYFR结构,并基于此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STFT和匹配滤波的Nyquist区估计算法,效果良好(第4.4节)。第5章针对宽带侦察接收机实现技术和雷达信号的检测和实时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的数字正交下变频技术,在实现过程中引入了一种无混频器的并行数字下变频(DDC)结构(第5.2节)。然后,研究了基于时域的宽带雷达信号实时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mn法和差分盒(DOB)滤波器的脉冲前后沿实时检测方法,给出了检测门限的设置方法并且对其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第5.3节)。接下来,研究了宽带雷达信号实时参数估计的方法,面对十分复杂的脉冲调制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多帧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流水测频的中心频率估计方法,并对其实现步骤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第5.4节)。然后,对上文提出的时域、频域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系统仿真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并且利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第5.5节)。

泰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8](2010)在《实时频谱分析仪在高能物理应用中的优势》文中研究指明1引言在高能物理(HEP)应用中,操作人员和研究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是维持最大束功率和束流在粒子加速器中保持稳定性。为达到目标,操作人员需要在束流慢加速时及各实验中收

尹相和[9](2008)在《手持式实时频谱分析仪SA260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6月10日泰克公司在北京召开了新型SA2600手持式实时频谱分析仪新产品发布会。泰克公司此次的新品SA2600手持式实时频谱分析仪为全球范围内统一发布,它采用了DPXTM波形图像处理技术,可提供频谱的实时RF视图。泰克此前于2月份推出的H600RF猎鹰便携式无线信号侦测仪现在也提供DPX技术。通过这些新增仪器,泰克提供了采用DPX技术的全系列实时频谱分析仪,可以广泛用于现场测试和设计平台中。主讲人尹相和,现任亚太区市场经理,负责本地区研发及制造客户的测试仪器的行销工作。

Tektronix Company[10](2008)在《泰克为无线世界提供的测试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表明引言数字计算机技术的完备的功能已经全面运用到无线电通讯领域。这一发展对RF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加快了创新的步伐,也使得功能更强大,更专业化以及价格更低廉的集成混合信号电路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实现传统的模拟无线电功能。这样一来,这些先进的数字RF技术为无线通讯业务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方式。

二、新型的RSA实时频谱分析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的RSA实时频谱分析仪(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1.2.1 高能量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现状
        1.2.2 基于二维材料的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现状
        1.2.3 孤子瞬态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基础
    2.1 锁模的基本原理
    2.2 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传输
    2.3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物理模型及仿真方法
        2.3.1 耦合金兹堡-朗道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
        2.3.2 等效可饱和吸收体的理论模型
        2.3.3 真实可饱和吸收体的理论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耗散孤子共振光纤激光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3.1 耗散孤子共振脉冲形成的新机制
    3.2 耗散孤子共振脉冲的周期分岔现象
    3.3 耗散孤子共振脉冲的矢量特性
        3.3.1 偏振锁定矢量耗散孤子共振脉冲
        3.3.2 偏振旋转锁定矢量耗散孤子共振脉冲
        3.3.3 群速度锁定矢量耗散孤子共振脉冲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墨烯/二硫化钨异质结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
    4.1 石墨烯/二硫化钨异质结的制备与表征
    4.2 基于石墨烯/二硫化钨异质结的L波段锁模光纤激光器
        4.2.1 L波段传统孤子锁模运转
        4.2.2 L波段耗散孤子锁模运转
    4.3 基于石墨烯/二硫化钨异质结的C波段锁模光纤激光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中的脉动矢量孤子研究
    5.1 色散傅里叶变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5.2 脉动矢量孤子的瞬态光谱特性
        5.2.1 实验装置
        5.2.2 静态孤子锁模运转
        5.2.3 脉动的偏振旋转锁定矢量孤子
        5.2.4 脉动的准偏振锁定矢量孤子
        5.2.5 双周期的孤子脉动
    5.3 脉动矢量倍周期孤子的频域瞬态动力学
        5.3.1 倍周期孤子锁模运转
        5.3.2 短周期的倍周期孤子脉动
        5.3.3 长周期的倍周期孤子脉动
        5.3.4 双周期的倍周期孤子脉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耗散孤子光纤激光器的启动与湮灭动力学研究
    6.1 实验装置
    6.2 静态耗散孤子
        6.2.1 稳定的静态耗散孤子锁模运转
        6.2.2 静态耗散孤子的建立和湮灭过程
    6.3 脉动耗散孤子
        6.3.1 稳定的脉动耗散孤子锁模运转
        6.3.2 脉动耗散孤子的建立和湮灭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工作总结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速频谱分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快速频谱分析结构
2 信号捕获与计算
    2.1 频率模板触发(FMT)
    2.2 可配置(重构)系统设计
3 数字荧光频谱显示技术
    3.1 信号定位
    3.2 侦听概率
4 测试结果对比
5 结论

(3)海上无线信道多径测量与数据分析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2 海上无线信道多径传播机理及测量方法研究
    2.1 电磁波的传输机制
    2.2 海上无线信道传播特性
        2.2.1 衰落特性
        2.2.2 多径效应
    2.3 无线信道测量方法
    2.4 本章总结
3 多径数据处理算法研究
    3.1 线性调频信号
        3.1.1 Chirp信号的数学模型
        3.1.2 Chirp信号的自相关特性
    3.2 基于Chirp测量信号的多径检测算法研究
        3.2.1 基于CIR的多径检测算法
        3.2.2 基于FRFT的多径检测算法
    3.3 多径检测算法的性能比较
        3.3.1 仿真条件
        3.3.2 算法的有效性
        3.3.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3.4 本章总结
4 信道测量系统设计与外场实测
    4.1 信道测量系统设计
    4.2 参数配置对CIR的影响
    4.3 载波相位差对CIR算法的影响
    4.4 发射信号波形设计
    4.5 接收端信号采集
    4.6 外场实测
        4.6.1 搭建平台
        4.6.2 测试环境描述
        4.6.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
    4.7 本章总结
5 基于证据论的多径识别算法
    5.1 D-S证据理论
        5.1.1 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5.1.2 Dempster合成规则
        5.1.3 基于证据权重的证据融合
    5.2 高斯分布
        5.2.1 高斯分布的基本概念
        5.2.2 高斯分布的最大似然估计
    5.3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径识别算法
        5.3.1 CIR分析结果中数据的统计特性
        5.3.2 信号和噪声的BPA函数模型
        5.3.3 证据融合与决策
    5.4 算法仿真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多域分析仪6GHz射频通道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域分析仪研究现状
        1.2.2 射频通道研究现状
    1.3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总体方案的分析与设计
    2.1 频谱分析仪常见类型及原理
    2.2 射频通道的主要技术指标
        2.2.1 灵敏度
        2.2.2 固有噪声
        2.2.3 线性度
    2.3 射频通道总体方案设计
        2.3.1 多域分析仪的总体方案
        2.3.2 射频通道的设计要求
        2.3.3 射频通道方案设计分析
        2.3.4 通信链路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通道硬件电路设计
    3.1 射频通道关键电路模块设计
        3.1.1 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3.1.2 低噪声放大电路
        3.1.3 功率分配电路
        3.1.4 混频电路
    3.2 射频通道关键滤波器的设计
        3.2.1 第一级混频电路滤波器组
        3.2.2 第二级混频电路中频滤波器
    3.3 本振模块设计
        3.3.1 锁相环基本原理
        3.3.2 本振模块方案设计
        3.3.3 PLL外围电路设计
        3.3.4 功率补偿电路设计
    3.4 电源及PCB设计
        3.4.1 电源设计
        3.4.2 PCB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射频通道的幅度均衡器设计
    4.1 幅度均衡器的功能及基本原理
    4.2 均衡器设计要求
    4.3 电路结构及数学模型
    4.4 原理图和版图仿真
    4.5 实物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射频通道实物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射频通道电路调试
    5.2 实物及测试平台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3.1 输入驻波比
        5.3.2 噪声系数测试
        5.3.3 增益和输入1dB压缩点测试
        5.3.4 三阶互调失真测试
        5.3.5 第二级中频信号测试
        5.3.6 幅度均衡效果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5)相位噪声测试系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设计任务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信号调理通道总体结构设计
    2.1 可行性分析与实施难点
    2.2 模拟通道整体结构框架
    2.3 通道控制结构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理通道噪声的研究与分析
    3.1 噪声种类
        3.1.1 电阻的热噪声
        3.1.2 白噪声
        3.1.3 散弹噪声
        3.1.4 闪烁噪声
    3.2 运放的噪声
        3.2.1 运放的噪声模型
        3.2.2 信噪比的计算
        3.2.3 噪声系数
        3.2.4 运放噪声系数计算
    3.3 ADC噪声系数
    3.4 级联运放的噪声系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理通道电路的设计
    4.1 相位噪声提取电路设计
        4.1.1 衰减电路
        4.1.2 鉴相电路
        4.1.3 滤波电路
        4.1.4 可调增益放大电路
        4.1.5 ADC驱动电路
        4.1.6 ADC时钟电路
    4.2 通道控制及电路电源设计
        4.2.1 通道控制电路的设计
        4.2.2 电路电源方案的设计
    4.3 减小噪声的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理通道测试与验证
    5.1 上电前检查
    5.2 测试及验证平台
    5.3 通道控制及电源调试
        5.3.1 通道控制调试
        5.3.2 通道电源调试
        5.3.3 电源测试
    5.4 信号调理通道测试
        5.4.1 幅频响应测试
        5.4.2 通道噪声测试
        5.4.3 正交锁相测试
        5.4.4 待测源相位噪声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激光多普勒技术的噪声尾流探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表面微幅波理论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1 水表面微幅波理论及其检测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1.2.2 水表面微幅理论及其检测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1.3 尾流特性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1 尾流特性及其检测技术国外研究进展
        1.3.2 尾流特性及其检测技术国内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舰船尾流相干检测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水下声源可探测性分析
    2.3 水表面散射光场理论模型
    2.4 水表面散射光场空间分布的理论研究
        2.4.1 散射角与水表面散射光强的关系
        2.4.2 入射角与水表面散射光强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舰船尾流相干探测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水表面光散射现象
    3.3 水下声信号引起的水表面波动
    3.4 水下声场信息光学相干法探测原理
    3.5 理论计算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激光多普勒技术的噪声尾流探测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水表面微幅波光学相干探测系统设计及实验分析
        4.2.1 设计要求
        4.2.2 实验装置及组成
        4.2.3 实验系统工作原理
        4.2.4 实验仪器的选取
        4.2.5 水表面声波检测实验及分析
    4.3 水下噪声尾流光学相干探测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4.3.1 前向散射探测系统
        4.3.2 后向散射探测系统
        4.3.3 尾流光学相干探测实验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论文研究成果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宽带电子侦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宽带采样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模拟信息转换器架构研究现状
        1.3.3 Nyquist折叠接收机信息恢复和信号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4 雷达信号实时检测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宽带电子侦察常见信号波形及接收机典型结构分析
    2.1 引言
    2.2 常见低截获概率雷达波形及其特性分析
        2.2.1 模糊函数的定义
        2.2.2 常见低截获概率雷达波形
    2.3 宽带数字侦察接收机典型结构研究
        2.3.1 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下变频接收机
        2.3.2 模拟信道化同步变频采样结构
        2.3.3 直接射频采样和模拟信息转换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yquist折叠接收机原理及其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Nyquist折叠接收机原型结构及其输出信号分析
        3.2.1 Nyquist折叠接收机典型结构及其原理
        3.2.2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分析
    3.3 Nyquist折叠接收机其它结构
        3.3.1 同步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3.3.2 双通道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3.3.3 基于倍频器阵列构造多分量本振单独混频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3.4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的检测
        3.4.1 基于扩展Fourier变换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时域波形分析
        3.4.2 基于迭代自相关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检测算法
        3.4.3 基于STFT的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检测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信号的参数估计算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和Fr FT的 LFM信号参数估计
        4.2.1 基于最小二乘的参数估计方法
        4.2.2 基于迭代随机抽样一致性的参数估计方法
        4.2.3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调频斜率估计方法
        4.2.4 仿真分析
    4.3 基于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和Fr FT的 LFM信号参数估计
        4.3.1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
        4.3.2 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分析及其参数选择
        4.3.3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LFM信号参数估计算法
        4.3.4 仿真分析
    4.4 双通道Nyquist折叠接收机输出的跨多Nyquist区信号信息恢复
        4.4.1 改进的双通道Nyquist折叠接收机结构
        4.4.2 基于匹配滤波和STFT的信息恢复方法
        4.4.3 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宽带侦察接收机实现及雷达信号实时处理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正交下变频结构
    5.3 基于时域的宽带雷达信号实时检测技术研究
        5.3.1 逐点检测和多数据点累积(mn法)检测
        5.3.2 基于mn法和差分盒滤波器的脉冲检测
    5.4 宽带雷达信号实时参数估计研究
        5.4.1 脉冲时域参数测量方法
        5.4.2 脉冲中心频率测量方法
    5.5 仿真及实测数据分析
        5.5.1 时域参数仿真结果及分析
        5.5.2 频域参数仿真结果及分析
        5.5.3 实测数据展示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实时频谱分析仪在高能物理应用中的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束流不稳定和“表现失常”的原因
3 采用频谱分析仪-扫描频谱分析仪对比实时频谱分析仪
    3.1 扫描频谱分析仪
    3.2 实时频谱分析仪:存储并分析频率和时间
4 实时频谱分析仪测量法在粒子加速器中的应用
    4.1 监视束流慢加速
    4.2 色度测量
    4.3 多域显示的模拟解调
    4.4 用频率掩模触发器来监视束流稳定性
5 其他特点和用途
    5.1 振幅校正
    5.2 振动分析
6 结论

(9)手持式实时频谱分析仪SA2600(论文提纲范文)

1 向着数字化和无限发展的新世界
2 对无线电波的监听势在必行
3 利用DPX技术实现准确监听
4 泰克实时频谱分析仪的综合特长

四、新型的RSA实时频谱分析仪(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D]. 杜文雄.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速频谱分析技术[J]. 陈国通,刘琪,孙敬.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0(06)
  • [3]海上无线信道多径测量与数据分析算法研究[D]. 季飞. 大连海事大学, 2020
  • [4]多域分析仪6GHz射频通道设计与实现[D]. 唐昊德.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相位噪声测试系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与实现[D]. 雷铭.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6]基于激光多普勒技术的噪声尾流探测方法研究[D]. 董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宽带电子侦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 刘新群.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 [8]实时频谱分析仪在高能物理应用中的优势[J]. 泰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0(07)
  • [9]手持式实时频谱分析仪SA2600[J]. 尹相和. 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 2008(03)
  • [10]泰克为无线世界提供的测试解决方案[J]. Tektronix Company. 电子质量, 2008(05)

标签:;  ;  ;  ;  ;  

新型 RSA 实时频谱分析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